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孔繁森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0 18:08:22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孔繁森事迹

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

1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2 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3

推荐第2篇:孔繁森事迹

孔繁森(1944—1994年),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7月于聊城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到聊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作。曾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1975年3月,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1981年4月回聊城,历任中共莘县县委副书记,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聊城行署副专员、党组成员。1988年,再次赴藏,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

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推荐第3篇: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1961年,孔繁森光荣参军,196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

在他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1994年11月29日,他在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推荐第4篇:孔繁森同志事迹简介

孔繁森同志事迹简介古老而又富饶的鲁西平原,象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孔繁森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忠厚的农民,从他懂事的那天起,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就是清清白白为人,实实在在做事的教诲。 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地步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孔繁森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5年—1979年,孔繁森担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几年间他为发展聊城地区的宣传、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1年,孔繁森第一次调藏工作期满,到莘县任县委副书记,他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求进取,在莘县的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工作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已年近八旬,妻子王庆芝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生活非常艰难。可是孔繁森想到这是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不去总得有人去,谁家又没有困难呢?于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在~一干就是三年,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当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依然还是那句老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要走了,他默默地来到老母亲面前,又一次为老人家梳理着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近母亲的身边,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过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已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她抚摸着儿子的头问:“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哽咽着说:“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那你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儿误了不行,多带些干粮、衣裳,路上可别喝凉水……”老母亲心疼地认可了,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扑通”跪倒在老母亲的面前,流着眼泪对母亲说:“娘,儿走了,您可要多保重啊!”说完,给老母亲磕了一个头,便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 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孔繁森逐县、逐区、逐乡的跑,实地考察、求计问策,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孔繁森深深的足迹。 在阿里,孔繁森同时兼任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他为阿里的军队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早在1990年,~将军就诚曾写下“心连心,同命运,共呼吸”的条幅赠予孔繁森。 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孔繁森迎着暴风雪到受灾最严重的改则县和革吉县指挥救灾,救灾途中,饿了就吃一口风干的牛肉,渴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时间的高山反应,使孔繁森本来就带病的身体更加虚弱。 2月27日的凌晨,孔繁森躺在革吉县曲仓乡一座牧民的帐篷里,剧烈的头痛使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感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天旋地转。有着高原生活经验和医学常识的孔繁森,预感到死神正在朝他逼近……,可是,让他放心不下的是远在山东的老母亲、妻子和儿女,他艰难地支撑着病体,打开手电筒在笔记本上给公务员小梁写下了这样的交待:“小梁,不知为什么我头痛的厉害,怎么也睡不着。人有旦夕祸福,万一我发生不幸,千万不能让我的老母亲、家属和孩子知道,请你每月以我的名义给家里写一封报平安信……,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这哪里是什么交待啊,这分明是孔繁森提前写好的一份遗书啊!然而,这一夜孔繁森没有倒下,终于挺了过来。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阿里人民终于战胜了这场罕见的雪灾,全地区没有冻死、饿死一个人,而年仅50岁的孔繁森却苍老了许多,黑瘦了许多,他的头发过早的灰白了。 为了加速阿里的发展和振兴,1994年11月,孔繁森带领阿里工作组赴新疆塔城考察边贸工作,途中他在4页便笺上拟就了“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谁又会想到这竟成了他留在高原的绝笔。 孔繁森在藏工作十年间,深深爱上了~人民和那里的山山水水,早在孔繁森生前《大众日报》《聊城日报》《山东画报》《~日报》等报刊都多次报道过孔繁森在~的感人事迹。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工作时,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1988年,他第二次赴藏,随身的物品里就多了一个小药箱,每次下乡时,他都用自己的钱购置药品装满小药箱,工作结束后,他的身边总围着一群等候看病的农牧民,他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孔繁森在拉萨市任副市长时,全市56所敬老

推荐第5篇:孔繁森同志事迹简介

孔繁森同志事迹简介

古老而又富饶的鲁西平原,象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孔繁森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忠厚的农民,从他懂事的那天起,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就是清清白白为人,实实在在做事的教诲。

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

地步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孔繁森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5年—1979年,孔繁森担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几年间他为发展聊城地区的宣传、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1年,孔繁森第一次调藏工作期满,到莘县任县委副书记,他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求进取,在莘县的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已年近八旬,妻子王庆芝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生活非常艰难。可是孔繁森想到这是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不去总得有人去,谁家又没有困难呢?于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在西藏一干就是三年,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当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依然还是那句老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要走了,他默默地来到老母亲面前,又一次为老人家梳理着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近母亲的身边,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过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已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她抚摸着儿子的头问:“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哽咽着说:“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那你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儿误了不行,多带些干粮、衣裳,路上可别喝凉水……”老母亲心疼地认可了,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扑通”跪倒在老母亲的面前,流着眼泪对母亲说:“娘,儿走了,您可要多保重啊!”说完,给老母亲磕了一个头,便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

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孔繁森逐县、逐区、逐乡的跑,实地考察、求计问策,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孔繁森深深的足迹。

在阿里,孔繁森同时兼任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他为阿里的军队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早在1990年,迟浩田将军就诚曾写下“心连心,同命运,共呼吸”的条幅赠予孔繁森。

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孔繁森迎着暴风雪到受灾最严重的改则县和革吉县指挥救灾,救灾途中,饿了就吃一口风干的牛肉,渴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时间的高山反应,使孔繁森本来就带病的身体更加虚弱。

2月27日的凌晨,孔繁森躺在革吉县曲仓乡一座牧民的帐篷里,剧烈的头痛使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感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天旋地转。有着高原生活经验和医学常识的孔繁森,预感到死神正在朝他逼近……,可是,让他放心不下的是远在山东的老母亲、妻子和儿女,他艰难地支撑着病体,打开手电筒在笔记本上给公务员小梁写下了这样的交待:“小梁,不知为什么我头痛的厉害,怎么也睡不着。人有旦夕祸福,万一我发生不幸,千万不能让我的老母亲、家属和孩子知道,请你每月以我的名义给家里写一封报平安信……,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这哪里是什么交待啊,这分明是孔繁森提前写好的一份遗书啊!然而,这一夜孔繁森没

推荐第6篇:孔繁森同志事迹简介

孔繁森同志事迹简介古老而又富饶的鲁西平原,象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孔繁森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忠厚的农民,从他懂事的那天起,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就是清清白白为人,实实在在做事的教诲。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地步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行列,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孔繁森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1979年,孔繁森担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几年间他为发展聊城地区的宣传、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81年,孔繁森第一次调藏工作期满,到莘县任县委副书记,他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求进取,在莘县的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已年近八旬,妻子王庆芝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生活非常艰难。可是孔繁森想到这是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不去总得有人去,谁家又没有困难呢?于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在西藏一干就是三年,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当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依然还是那句老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要走了,他默默地来到老母亲面前,又一次为老人家梳理着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近母亲的身边,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过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已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她抚摸着儿子的头问:“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哽咽着说:“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那你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儿误了不行,多带些干粮、衣裳,路上可别喝凉水……”老母亲心疼地认可了,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扑通”跪倒在老母亲的面前,流着眼泪对母亲说:“娘,儿走了,您可要多保重啊!”说完,给老母亲磕了一个头,便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程。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孔繁森逐县、逐区、逐乡的跑,实地考察、求计问策,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孔繁森深深的足迹。在阿里,孔繁森同时兼任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他为阿里的军队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早在1990年,迟浩田将军就诚曾写下“心连心,同命运,共呼吸”的条幅赠予孔繁森。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孔繁森迎着暴风雪到受灾最严重的改则县和革吉县指挥救灾,救灾途中,饿了就吃一口风干的牛肉,渴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时间的高山反应,使孔繁森本来就带病的身体更加虚弱。2月27日的凌晨,孔繁森躺在革吉县曲仓乡一座牧民的帐篷里,剧烈的头痛使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感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天旋地转。有着高原生活经验和医学常识的孔繁森,预感到死神正在朝他逼近……,可是,让他放心不下的是远在山东的老母亲、妻子和儿女,他艰难地支撑着病体,打开手电筒在笔记本上给公务员小梁写下了这样的交待:“小梁,不知为什么我头痛的厉害,怎么也睡不着。人有旦夕祸福,万一我发生不幸,千万不能让我的老母亲、家属和孩子知道,请你每月以我的名义给家里写一封报平安信……,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这哪里是什么交待啊,这分明是孔繁森提前写好的一份遗书啊!然而,这一夜孔繁森没有倒下,终于挺了过来。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阿里人民终于战胜了这场罕见的雪灾,全地区没有冻死、饿死一个人,而年仅50岁的孔繁

森却苍老了许多,黑瘦了许多,他的头发过早的灰白了。为了加速阿里的发展和振兴,1994年11月,孔繁森带领阿里工作组赴新疆塔城考察边贸工作,途中他在4页便笺上拟就了“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谁又会想到这竟成了他留在高原的绝笔。孔繁森在藏工作十年间,深深爱上了西藏人民和那里的山山水水,早在孔繁森生前《大众日报》《聊城日

报》《山东画报》《西藏日报》等报刊都多次报道过孔繁森在西藏的感人事迹。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工作时,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1988年,他第二次赴藏,随身的物品里就多了一个小药箱,每次下乡时,他都用自己的钱购置药品装满小药箱,工作结束后,他的身边总围着一群等候看病的农牧民,他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孔繁森在拉萨市任副市长时,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每见到这些孤寡老人,就像见到我远在家乡的老母亲,照顾好这些老人,也就是为我的老母亲尽孝了”。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三个失去亲人和家园的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一个人孤身在外,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孔繁森回到家里,先要给孩子们做好可口的饭菜,然后再教他们读书识字。节假日,只要空闲,他总是同孩子们一起娱乐,上街给他们购买衣物和书籍。收养孤儿后,孔繁森在生活上更加拮据,1993年的一天,他悄悄地来到西藏军分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其实他是为了孩子们来卖血,就这样孔繁森三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鲜血蕴含了孔繁森对这三个藏族孤儿深深的爱啊。孔繁森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却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殊,谋取个人私利。1986年孔繁森担任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用车本来很方便,可元宵佳节,他却借来地板车推着年迈的老母亲上街观灯赏景。1991年已是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新盖的专员住房本来有他的一套,他却让给了其他住房困难的同志,自己仍然住在简陋的房舍里。在西藏孔繁森吸烟只吸几毛钱的低档烟,一次孔繁森到阿里党校讲课,党校的同志在桌子上放了两和红塔山香烟,孔繁森却批评道:在阿里一斤羊毛四块八毛钱,一盒红塔山却二十元钱,吸一盒红塔山,四五斤羊毛就烧掉了!孔繁森殉职以后,在他的遗物中还有数千元的各种发票,这些发票在他任职期间完全可以签字报销,然而他却严格地把握了公与私的界限,其中有一张5元钱的用车发票,就是孔繁森在担任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期间,因私事用车按每公里1元钱,交纳的用车费。1994年7月,孔繁森带领阿里的同志到北京跑项目,一连数日,他和同志们都在街头的小摊上吃面条,随行的同志觉得一个地委书记吃小摊不雅观,可孔繁森却郑重的说:“咱阿里太穷,想想咱们那里还不富裕的群众,大鱼大肉咱能吃的下吗?”孔繁森一生生活极为简朴,几十年来,无论是当工人、当部长、当书记,身上的内衣大都是带补丁的,他身边还常备着一个针线包,衣服破了就自己缝补……。孔繁森同志遇难后,阿里地委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除了一个袖珍收音机外,再就是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还有仅剩下的8块6毛钱。谁会相信,这竟是一个地委书记的全部家当。1994年11月29日,一场车祸无情的夺去了孔繁森宝贵的生命。12月10日在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他的骨灰分别被安放在他所工作过的西藏高原和他的家乡山东聊城。12月14日,在山东聊城,两千多名干部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来到革命烈士陵园,为孔繁森同志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场的干部群众面对着孔繁森同志的遗像和骨灰,都禁不住失声痛哭。当孔繁森的儿子孔杰怀抱着父亲的骨灰送往灵堂时,来自他老家五里墩村的父老乡亲们都纷纷跪倒在地,连声哭喊着“繁森”的名字泣不成声。12月15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遗像前花圈似海、哈达如云、哭声如潮。孔繁森当年在西藏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曲印和贡桑,怀抱着爷爷的骨灰和遗像,为他们敬爱的孔爷爷送葬。噩耗传到阿里地委所在地狮泉河镇,人们纷纷朝着孔繁森殉职的方向哭泣默哀,12月5日,阿里地委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追悼仪式,这个不足五千人的边疆小镇赶来参加追悼仪式的竟有两千多人。那一天,一幅挽联十分醒目,上面写着“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充分表达了阿里人民对孔繁森同志的深切缅怀。孔繁森同志殉职后,中央领导、山东省的领导以及西藏自治区的领导都专程赶到聊城看望孔繁森同志的亲属。1997年4月10日,新任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由江西南昌抵达聊城,参观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并郑重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全心全意为齐鲁人民服务”。孔繁森殉职以后,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分别为他题了词。胡锦涛同志撰写了署名文章,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向孔繁森同志学习。1995年4月29日,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鎔基、刘华清、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孔繁森同志的爱人王庆芝及其子女以及孔繁森事迹报告团的全体成员。1995年9月10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正式开馆,乔石委员长作为首批观众参观了纪念馆。1998年4月28日,1999年5月26日,中组部、中宣部分别在北京召开学习孔繁森座谈会,聊城地委书记张敬涛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催人泪下、激人奋进,在孔繁森同志事迹报告会上,当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把孔繁森还没来的及领取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奖章,转交给他的爱人王庆芝时,台上、台下都泣不成声。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在全国巡回展出,历时近两年,观众近千万,展览所到之处,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在他们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国掀起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热潮。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准在聊城建立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建成,为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教育基地。

推荐第7篇:孔繁森事迹展览讲解词

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讲解词

第一部分 齐鲁赤子

主要展示了孔繁森同志从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的光辉历程。

这是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藏前的留影。

这是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赴藏,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以及聊城地委和行署的领导为他送行时的情景。

这张照片是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藏工作时与家人的合影。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孔繁森第二次报了名。临行前,孔繁森默默的来到老母亲的身边,又一次为老人梳理他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近母亲的身边,声音颤抖的说:“娘,儿走了,您可要多保重啊……”说完,便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程。二次赴藏,孔繁森又一次把家庭的重担留给了妻子。

这张照片是孔繁森生前与家人的最后一次合影。

第二部分 汗洒雪域

这一部分主要展示了孔繁森同志两次进藏工作,为西藏的建设、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1988年,他第二次赴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1993年春,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

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整个阿里高原,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时间的高山反应使孔繁森预感到死神正在

1 朝他一步一步逼近……他给公务员小梁写下了这样的交代:“小梁,万一我发生了不幸,千万不能让我的母亲和家属、孩子们知道,请以我的名义每月给家里写一封报平安的信,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然而这一夜,孔繁森并没有倒下,终于挺了过来。

为了加速阿里的发展和振兴,1994年11月,孔繁森带领阿里工作组赴新疆考察边贸工作,途中,他在这4页便笺上拟就了“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是谁会想到,这竟成了他留在高原上的绝笔。

第三部分 情系高原

孔繁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早在孔繁森生前,大众日报,西藏日报、聊城日报和山东画报等报刊就曾多次报道过他在西藏的感人事迹。

孔繁森在担任拉萨市副市长时,全市共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每见到这些孤寡老人,就像见到了我远在家乡的老母亲,照顾好这些老人,也就是为我的老母亲尽孝了。”

1992年,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三个失去父母和家园的藏族孤儿,为这三个藏族孤儿,孔繁森先后三次卖血900毫升,这900毫升鲜血,蕴含了孔繁森对这三个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第四部分 廉洁清正

孔繁森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却从来不利用职权搞特殊,谋

2 取个人私利。这是1986年元宵节时,孔繁森在聊城地区行署任办公室副主任,用车非常的方便,可是他却用借来的地板车推着老母亲到街上看花灯。

孔繁森总是先人后己,先公后私,把方便和利益让给别人。1991年,孔繁森已担任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新盖的专员住房本来有他的一套,可他却让给了住房有困难的同志,自己还是住在原来的3间平房里,办公室提出要给他装修一下房子,他也谢绝了。

这是孔繁森殉职以后,在他的遗物中发现的上千元的发票,这些发票对他来说,报销很简单,可他却严格的把握了公与私的界限。上面这张5元钱的用车发票,就是他任林业局局长时,因私事用车,按每公里一元钱缴纳的用车费用。

在阿里,作为一个地委书记的孔繁森,抽的却是几毛钱的低档烟。这两盒红塔山香烟是他有一次去阿里地委党校讲课时,那里的同志专门给他摆在桌子上的,他不但没抽,还批评说:“在阿里,一斤羊毛四块八毛钱,一盒烟抽下来,四五斤羊毛可就烧掉了。”现在这两盒香烟在这里展出,成为教育我们的好教材。

1994年的7月,孔繁森带领阿里的同志到北京跑项目,为了节约费用,他们常常在商店里避暑,到小摊上吃面条。次数多了,随行的同志觉得在小摊上吃东西,既不卫生也不雅观,而且有失地委书记的身份,可孔繁森却说:“咱们阿里太穷了,现在还有好多人吃不上饭,想想那些饿着肚子的群众,大鱼大肉咱能吃得下吗?”

这是孔繁森在老家五里墩的住房,十几年来,他的职务变

3 了,房子却没变,和妻子一直住在这里。

孔繁森一生生活极为简朴,几十年来,身边总带着个针线包,衣服破了,自己缝补,遇难以后,阿里地委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除了这个袖珍收音机之外,就是这几件打着补丁的换洗衣物,还有这仅有的八块六毛钱,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这竟然是一个地委书记的全部家当!

这里是我们根据孔繁森在阿里的生活居室制作的一个复原区。当年,孔繁森和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幸福的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

第五部分 深切怀念

1994年11月29日,一场车祸无情的夺去了孔繁森年仅50岁的宝贵生命。

12月14日,在山东聊城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当孔繁森的儿子孔杰,怀抱着父亲的骨灰送往灵堂时,来自他老家五里墩村的父老乡亲,纷纷跪倒在地上,连声哭喊着繁森的名字,泣不成声。

12月5日,阿里地区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追悼仪式。那一天,一副挽联特别醒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这充分表达了阿里人民对孔繁森同志的高度评价和深切缅怀。

孔繁森同志殉职以后,中央领导,山东省领导,以及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先后接见并慰问了孔繁森的家人。

第六部分 光耀神州

孔繁森同志殉职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分别为他题词,胡锦涛同志发表署名文章:全党都来学习孔繁森。

1995年9月10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正式开馆,原人大委员长乔石,作为首批观众参观了纪念馆。

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受到各级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宋平、尉健行等分别来馆参观并指导工作。

这一组图片是山东省的领导,在我市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孔繁森家乡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物质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后聊城人民努力奋斗,必将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更加灿烂辉煌!

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在全国巡回展出,历时近两年,观众近千万,展览所到之处,均引起强烈反响,在全国掀起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热潮。

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准,在聊城建立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纪念馆现已成为:

全国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5 孔繁森同志的业绩,在共和国历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祖国不会忘记、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孔繁森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庆祝新中国六十年华诞的光辉日子里,孔繁森当选为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60位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推荐第8篇:大学生学习孔繁森事迹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孔繁森事迹录像片,我了解到孔繁森是西藏阿里地区的地委书记。他两次赴藏,历经10载。他把九旬老母.3个未成年的孩子交给了体弱多病的妻子。他在西藏用微薄的工资收养了3个藏族孤儿,为了抚养孩子,他曾3次卖血900毫升。他牺牲时,口袋里仅留下8元6角钱和一份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 12条建议。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他向人民奉献的是比血还浓的炽热情感,是博大、深沉和无私的爱。

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撇下年迈的母亲和多病的妻子及年幼的孩子。他的这种精神给我们当代年轻人以启迪,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好好学习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满腔热忱和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崇高思想境界。他在西藏曾收养3个孤儿,并为他们付出很多心血。

3、学习孔繁森同志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孔繁森虽然是国家干部,但他从不占国家一点点便宜。为了抚养藏族孤儿,他曾3次卖血900毫升。

4、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孔繁森两次进藏,都把全部身心放在发展西藏地方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而不顾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经过学习,我觉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下,将会有越米越多的党员和干部成为焦裕禄、张鸣岐、孔繁森式的好干部。在我们的党内有这么多的好党员、好干部带头,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国人民将会形成更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富有更强的战斗力。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企图用“和平演变\"等策略分化、瓦解社会主义中国,他们面对强大的中国都会望而却步,畏缩不前的。

目前,我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组织上入党。

汇报人:xiexiebang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推荐第9篇:孔繁森

三、学习孔繁森,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判断一个党员是不是合格,要看他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是不是执行党的决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完成本职任务,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我们宣传孔繁森,学习孔繁森,他是我们党的优秀分子,党的优秀干部,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榜样。要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就必须认真学习孔繁森,因为孔繁森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具有时代意义的楷模。我国的发展有三个转折期,第一个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第二个转折期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第三个转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雷锋、焦裕禄是我国实现第一个转折期后出现的先进典型,他们的模范事迹教育和鼓舞了整整一代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广大群众,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孔繁森同志则是实现第二个转折后我们党内出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这在转折期之后,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特点是,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是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就是能不能坚定不移地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列,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出自己的重大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的确出现了许多的情况、新的问题。例如,经济利益、经济效益变得突出了;个人物资利益受到重视;人们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部形式大大丰富,金钱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 各界交往日益频繁等。无疑这些大变化符合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利益。但是,历史发展难免利弊交织,尤其在体制转型期,新的矛盾不断出现,正效应与负效应常常伴随而来。于是,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腐化思想也开始滋长、蔓延开来。不突出的问题变得突出了。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种种困惑出现了。这样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坚持共产主义思想信念,要不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要不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这几个方面孔繁森同志给了一个很合格的答卷,树立了榜样。

孔繁森同志牢记党的教导,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作风不动摇。一方面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改革开放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保持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廉洁奉公的本色,拒腐蚀,永不沾。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和阶段,千变万变,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没有变也不能变,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没有变也不能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共产党员始终坚持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孔繁森同志牢固地树立并始终不渝地实现了共产党员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忠于党、忠于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待人生之路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 对待组织,他五项忠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党指向哪里他就奔向哪里,党需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不讲任何价钱,不提任何条件。 对待人民:他无限热爱,他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他把为人民做奉献看成是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光荣。

对待事业:他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总是坚持工作第一,在工作中又总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出一流的成绩。

对待艰苦:他不退缩,总是精神焕发,迎难而上,以接受最苦的任务为荣,以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为乐。

对待家庭:他爱母亲、爱妻子、爱儿女,但是只要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他就毫不犹豫地以小家服从大家。

对待自己:他一贯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不求索取,只知奉献,甘当“铺路的泥土”。

对待名利和金钱地位:他看的很轻、很淡,从不计较,从不向党和人民伸手,从不以权谋私,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慷慨解囊。

我们从孔繁森的行为中,看到了雷锋同志“对待同志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夏天般的火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看到了焦裕禄同志“心里总是装着群众,惟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为我们党员同志树立了一面旗帜,我们全体党员都要以孔繁森同志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取长补短,不断进取,使自己真正经得起各种严峻考验,真正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党员的光荣称号。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地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一旦党组织发出召唤,他便毫不犹豫地奔赴西藏。为了完成好党和人民的重托,他含弃了家庭的温暖,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舍弃了许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加快西藏建设、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民解难、为民造福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先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人民,他可以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党的宗旨的高度统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地区,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在那里坚持工作,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承受多大的困难啊!可是,他不把这些困难看在眼里,不把自己的身体放在心上,“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孔繁森同志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相反,他还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懈囊,克己为民,催人泪下!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孔繁森同志有理想、有抱负,每到一个地方,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对自己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他不尚空谈,讲求实干。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跑了98个,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扎扎实实地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带给西藏人民,把藏族人民的心同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孔繁森》,里面讲的是: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直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妈妈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么一个幸福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我应该要想孔繁森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坚持下去的人。

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电影《孔繁森》观后心得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城乡。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己任,两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严酷的自然环境,为藏族同胞呕心沥血谋福祉,一腔热血都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 ,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灵魂上的洗礼。

家在山东的孔繁森同志要去上任的地方是环境极为艰苦的阿里。那里海拔很高,地广人稀,艰苦的条件令许多人都望而生畏。但是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两次赴藏,为阿里的百姓们带了了温暖,也对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到任后,发现阿里缺电,缺少一切舒适的东西,很多干部纷纷想调走。孔繁森以身作则,带着教委主任孟志华去看望山村小学的师生。给孤寡老人治 病、送温暖。在兵站,他与战士们一起唱《说句心里话》。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在阿里期间,孔繁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加快阿里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学习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就要心理时刻装着群众,努力为群众谋利益;就要发奋学习科学文化和经济、法律、历史等专业知识,当好人民的公仆,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切为人民服务。

《孔繁森》观后感700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孔繁森》,里面讲的是: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直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妈妈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么一个幸福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我应该要想孔繁森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坚持下去的人。

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推荐第10篇:孔繁森

孔繁森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孔繁森是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援藏干部。

2.结合课文理解“请求”、“恳求”的意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与课文及教案配套的课件。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重点难点:

把长句子读通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雄伟的布达拉宫图片,音乐《公仆赞》,渲染气氛。

板书课题,指名拼读

2、简介孔繁森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

一读,画出生词,圈出生字,读准生字字音。 二读,画出长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孔繁森照片。

3、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孔繁森的哪些故事?

4、你佩服尊敬他吗?再读题。

5、指名分段试读课文,随机正音。

6、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图一:孔繁森在医院请求献血。

图二:孔繁森送孤儿去上学。

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干部

拉萨市

失去

献血

2、引导分析字形。

出示生字表上的生字认读。

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理解“优秀”

过度: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个自然段。

3、细读第2节。

师: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1)拉萨市发生了地震。

(2)三个孩子成了孤儿。

(3)孔繁森把三个孩子接到身边抚养。)

出示:曲尼生病住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犯了错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学习退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贡桑尿湿了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其中的一条,也可以说老师没有例举的,想象孔繁森怎么样关心爱护三个孤儿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交流说话。

(5)孔繁森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谁能用优美的朗读来赞美他?个别 评议 个别 齐读

4、比较读:孔繁森抚养他们。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抚养”什么意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讨论。

5、细读

3、4自然段。

(1) 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 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3) 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

(孔繁森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献血对他的身体很不利,所以医生不同意他献血,但孔繁森“再三恳求”,所以医生又答应了。)

哪些词语说明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决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悄悄地,请求,恳求)

(4) 出示“藏族同胞们知道了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感动”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泪?

(因为孔繁森身为一个援藏干部,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还恳求献血,用献血换来的钱供藏族孩子上学,所以藏族同胞们非常感动。)

(5) 自由读歌词,说说藏族同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导读好“悄悄

再三恳求”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3、填空:孔繁森收养了(

),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个(

).(

)的优秀干部。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求(

)(

)(

医(

)(

)(

2、复述课文

出示提示: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

重点难点:

书写入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组词:

都( ) 市( ) 失( )

部( ) 布( ) 夫( )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1) 出示小黑板。

优秀 抚养 医生 请求 感动

指名读词语。

(2) 学习生字字形。

指名由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加以辅导。

2、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下列词语:

干部 失去 来到 献血

医生 答应 知道 感

教后小记:

这一课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让孩子能准确地找到这句话呢?我在预设中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们,请读一遍课文。看一看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为什么?”我想,肯定有大多数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找到。但实际上课时并不是这样的。生说:“这一课是围绕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来写的。因为课文说了孔繁森为了这两个孩子去悄悄献血。”又有人说:“1992年,拉萨市发生了地震,这句话是中心句。因为不发生地震,就没有抚养孩子、献血这件事了。”吴笑一下子就找对了。她说:“因为全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听后,我没急着肯定她的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们来展开讨论。“小朋友们,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可谁说得正确呢?”

第11篇:孔繁森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案

主备:蒋榕君

使用人:冯芸

16孔繁森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体会孔繁森的高尚品质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1月29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听老师朗诵《公仆颂》》:(你是公仆/身上凝聚着民族魂/你是大树/身后成长着大森林/孔繁森啊孔繁森/你是一团不熄的火啊/光焰照后人照后人。)同学们,这段诗歌是歌颂谁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孔”的后鼻音。

3.教师简介孔繁森的事迹。孔繁森:优秀的援藏干部。先后做了很多事情。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2.抽读生字卡片。

优秀、援藏、干部 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请求、献血、答应 感动 3.范读课文。

4.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的什么事? 6.教学生字。

(1)认读词语: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2)分析字形,学生描红。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第1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优秀:品德、学习非常好。 2.第2段。 (1)自由读。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1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案

主备:蒋榕君

使用人:冯芸

(3)指名读句子: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抚养”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4) 指导朗读。 3.第

3、4段。

(1)指名读这两段。

(2)写了孔繁森的什么事? (3)指导朗读。

四、巩固深化,作业 1.齐读课文。

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3.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

),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个(

)(

)的优秀干部。 3.口头扩词。 求( )( )( ) 医( )( )( ) 养( )( )( ) 秀( )( )( )

第二课时(12月2日)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启示。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复习读词,巩固。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孔繁森

1.孔繁森是干什么的呢?打开书,轻读第一自然段。2.指读第一自然段。

3.问: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着重理解“援藏”:“藏”即“西藏”,“援藏”即“支援西藏”。

师相机介绍:党和国家曾经选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贫穷落后的地区,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家乡山东,离开家中亲人,到环境艰苦的西藏去工作、生活。) 4.问:孔繁森是一名援藏干部,但他不是一名一般的援藏干部,而是一名怎样的援藏干部?(点击:“优秀”) 5.练读第一自然段。(多名指读→齐读) 三.学习第二→四自然段,品味孔繁森

1.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详细叙述了一件事。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轻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想。 2.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是一件什么事。(根据讨论,师板书:收养 献血)

3.这个事例分三个自然段来写。究竟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孔繁森的优秀,他到底有怎样的优秀品质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细细品读第二→四自然段。先看第二自然段。

2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案

主备:蒋榕君

使用人:冯芸

(1)自由轻读。 (2)交流。(重点理解“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让学生设想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再师生利用事先所搜集到的图文资料介绍孔繁森是怎样“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三个藏族孤儿的。)

(3)问: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关心儿童) (4)练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组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要求:先各自读一遍,再讨论交流从什么地方体会到孔繁森的什么优秀品质。 (1)生自学。 (2)交流。

a.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①“夜里”“悄悄地”——说明孔繁森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宁愿苦了自己。

②“请求”。“请求”是什么意思?谁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向医生请求献血的?(师作医生)练读句1。

③“年纪大、身体不好” ——说明孔繁森为了别人,不顾自己。

④“再三恳求”。“恳求”与前面的“请求”意思一样吗?它们能不能调换一下位置?为什么? 练读句

2、句3。

练读第三自然段。

b.第四自然段。① 引读句1。

② 看一下三个藏族孤儿背着书包去上学的画面。(屏幕显示)问: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的幸福是谁给的?

③ 引读句2。想象:藏胞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④ 师:他们用歌声来表达对孔繁森的深厚情意。(师范读歌词→生自读→指读→齐读)

⑤读了这首歌词,你体会到孔繁森为祖国作出了什么贡献?

(理解:孔繁森使藏、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亲如兄弟姐妹,为祖国的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板书:无私奉献) ⑥再次齐读歌词。(自豪的语气) 四.文外延伸,走近孔繁森

5.师述: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年,这十年中,他为藏族同胞做了许许多多的事,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6.生根据自己事先搜集的资料介绍孔繁森的事迹。7.师放几个画面作补充介绍。 8.小结,板书:关心人民

9.师述:人们歌唱孔繁森,请听歌曲《公仆赞》。(播放歌曲) 10.师述:1994年,孔繁森在西藏不幸遇车祸而身亡,党和祖国失去了一位优秀儿女。人们为他悲痛,为他哭泣,但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位出色的共产党员、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五、交流体会,学习孔繁森

1.学了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怎样的一个人?用自己的话来赞一赞。2.你从孔繁森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了吗? 作业:1.复述课文。 2.完成语补。

3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案

主备:蒋榕君

使用人:冯芸

附板书:

15.孔繁森

接孤儿到身边 ↓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献血供孤儿上学 ↓ (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优秀的援藏干部

教后记:

这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明白孔这样优秀的干部的高尚品德,而且从中要渗透出藏汉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的意义。抓住重点词语来通过读来让生体会思想。

第12篇:孔繁森

16、孔繁森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以悟为核,以生为源,以积累和运用为目标”。本课人物以及人物的生活离学生生活太遥远太陌生,要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一篇课文来完全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思想内容、认识课文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感受课文所反映的社会意义是很难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托文本层层递进地去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能力,触碰那根敏感的情感之弦,凭借图片和歌曲进行渲染,并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进一步引导、体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大概了解孔繁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捧着的是什么?(哈达)藏族人民把哈达献给他们最尊敬的人。有一位干部在他去世后,藏族人民把数不清的哈达堆得像洁白的雪山,用这种方式来寄托他们心中的哀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师板书课题:孔繁森(读课题)

介绍:党和国家曾经选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贫穷落后的地区,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家乡山东,离开家中亲人,到环境艰苦的西藏去工作、生活。1994年11月14日,孔繁森率队赴新疆联系工作,返回的路上,在风雪弥漫的戈壁滩不幸因车祸以身殉职。人们在料理孔繁森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的12条建议。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

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范读课文。

3、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4、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是什么事?

5、朗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全班评议。

分小组或男女生赛读。

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1) 指名读生字,正音。

(2) 指导分析字形,口头组词。

四、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紧扣文中的词句以及重点段落理解课文,激发学生情感,进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6课——齐读课题

2、首先我们来复习文中的生字词。出示本课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你能用书上的话来说说孔繁森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1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然后回答:孔繁森是怎样的一个人?并理解“优秀”“援藏干部”的意思(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指导读好第1小节

(二)、学习第2小节

1、过渡:人们为什么会这样评价孔繁森呢?(是因为他为西藏人们做了很多好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孔繁森做了什么好事?

2、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回答(板书:收养孤儿)理解“孤儿”

4、孔繁森为什么收养他们呀?请生再读读课文找找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孩子很可怜

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6、孔繁森对三个孩子好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句话)

比较句子:(用投影出示)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抚养”是什么意思?

轻声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

联系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做的事情,想想孔繁森会为这些孩子们做哪些事?

同学们,当时孔繁森工作非常繁忙,晚上还要照顾三个孩子的起居,是多么辛苦,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7、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三)、学习第3小节(小组合作学习)

1、导入:孔繁森对待西藏人民出手大方,他常常资助一些贫困而又患有重病的居民,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自己却生活俭朴,收养了这三个可怜的孩子,孔繁森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你甚至到医院去献血

2、学生自由读读第三小节,出示自学要求:读一读(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提问题),再读一读(思考你的小问号)议一议(记下小问号,群策群力,共同解决)。

(1)学生提问。(师划下问题)

(2)大家互相帮助讨论学习。

A、他是怎样来到医院的?(点出:夜里、悄悄的)

B、为什么要在夜里悄悄地去医院呢?那怎么读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C、想想看,孔繁森来到医院,请求献血,会对医生说什么呢?

他多真心、多诚恳呀,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D、那么医生同意了吗?(没有)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呢?(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是啊!小朋友,你知道吗?当时啊,孔繁森爷爷已经50多岁了,他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藏族同胞的利益日夜操劳,因而身体一直不太好。

E、可是后来,医生为什么又答应了呢?(点出:再三恳求)“恳求”是什么意思?(请求、要求)那,“再三恳求”是什么意思?

(3)指导对话。开始的时候,医生没有同意,可是经过孔繁森的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点出)答应。老师想,当时他们一定有一段很感人的对话。他们会说些什么?

(4) 出示图,大家看,孔繁森挽起了衣袖,医生真要给他抽血呢!多感人哪!让我们边读边想象一下这动人的场景。齐读第三自然段

(5)小结: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个医生,或者你是当时在场的一个护士,当你看到这么感人的一个情景后,你都想这位可敬的共产党员时,你都想说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感动,这一点泪花,一起再来重温那个感人的场面,一起把第三自然段再读一遍

(四)、学习第4小节

3、过渡:后来,孔繁森又两次来到医院,一共献了三次血,得到人民币900百元,为孩子们缴了学杂费。

4、(出示插图)瞧,他们终于上学了,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啊!

(1)在孔爷爷送他们上学的路上,他们又会说些什么?这两个小朋友知道他们身上背的书包,手里拿的课本是怎么得来的吗?如果他们知道了,他们会„„

(2)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这件事被谁知道了?(齐答:藏胞们)他们都有什么反应呢?请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感动”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3)出示歌词:藏胞们为了表达对孔繁森的感激之情和对他的赞扬,他们流着泪深情地唱道„„多深情啊,同学们的不由自主,让老师也情不自禁想读一读好吗?(师范读)„„ 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4)小朋友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你从这首歌中,读懂了什么?(讨论)齐读。

三、拓展延伸,加深体悟

(1)你还知道关于孔繁森爷爷的故事吗?(学生讲事迹)

(2)孔繁森同志的事迹不仅感动了藏族同胞,而且感动了全国人民,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了永远记住他的光辉事迹,有一首歌曲这样赞颂他„„(歌曲)

(3)教师配乐朗诵:“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孔繁森爷爷最喜爱的名言。从踏上西藏高原的那天起,孔繁森就暗下决心:把自己的一

切献给祖国这块神圣的土地,献给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两次进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奋斗了10个春秋,直到1994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关爱人民,无私奉献,这种品质,这种精神,怎不令人感动?怎不叫人歌唱!藏民们唱的歌,传达了他们的心声„„

(4)让我们对孔繁森爷爷说几句心里话好吗?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优秀的干部啊!让我们通过感情朗读,再一次表达我们心中无限的崇敬和深深的怀念。

四、作业:

1、课后收集并阅读孔繁森的资料。

2、练习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指导复述课文。写字。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3、齐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课文。

优秀的援藏干部---抚养孤儿---献血—诗歌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优助

2、请学生读读这两个字,想想记忆方法

3、指名说

4、字形结构

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助”要注意左边的“且”是提

5、师范写,再次强调主要的部件

6、生描红、临写,师巡视学生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15 孔繁森

接孤儿到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优秀的援藏干部

教后记:

第13篇:孔繁森

一组

豆旺

纪念敬爱的人----孔繁森

曾记得以前有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人的名字: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当我们熟知这些名字的时候,我们是否对他们的先进事迹了解?当我们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时,我们是否被他们那些不顾小家顾大家的共产党人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流泪,是否也被他们的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所激励鼓舞?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总算是详详细细的了解到了孔繁森的令我感动又令我向往的事迹。20世纪9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两次进藏,历时十载,其中的艰辛又能向谁人道,家人的埋怨与不解没有打击他援藏的决心,他的那份信念,那份勇气,那份决心激励了万千人的心灵。在看采访他的女儿时,我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感动而留下了泪,也许是个太感性的人了吧,尤其是当他的小女儿在道说父亲的不顾家庭,没有参加姐姐的婚礼这一段我的印象很深刻。当时她们决定在父亲回来时集体讨伐父亲,可是当父亲因出差突然返家时,她还是激动地上前给了父亲大大的拥抱,这时已把父亲种种的不是和对父亲种种的埋怨统统丢掉了脑后,然后他的父亲就走到90多岁的老母亲身边抱着老母亲的脚痛哭,过后就要赶着去工作。其实这就是孔繁森最后的一次返家,最后的一次和家人的团聚。这时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父亲是天,父亲是山”,什么才叫“忠孝不能两全”。

他做到了我们一般的共产党人没有做到的事情。看完后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是什么是他坚持了自己的援藏信念不动摇,又是什么是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用于藏区的老人和儿童身上,以致到最后他的遗物中只有仅存的八块六毛钱和对藏区的十二条建议。从这里真的很佩服他以及和他同时代的英雄们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做事的那份执着与魄力,为了人民,他们真的是绞尽了脑汁、呕尽了心血;为了人民,他们真的是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家庭。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时时刻刻心里放着人民,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努力地为人民排忧解难。他们做的事情也不大,只是坚持的把这些事情都在做全了,但是做一件事容易,把做一件事养成一种习惯就难了,这就需要坚强的信念作支撑。

没有什么感想了,有的只是敬佩他,纪念他,学习他。

第14篇: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中文名: 孔繁森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聊城堂邑五里墩村 出生日期:1 944年7月 逝世日期:1 994年11月29日 目录

人物概述

人物生平

简介

荣誉称号

藏区工作 历史评价

纪念馆舍

简介

相关信息 个人名言

繁森精神

时代特征

世纪课题 展开

人物概述

人物生平

简介

荣誉称号

藏区工作 历史评价

纪念馆舍

简介

相关信息 个人名言

繁森精神

时代特征

世纪课题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职业: 领导干部 毕业院校:聊

城技校 信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模范共产党员,

优秀领导干部

孔繁森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这表现出孔繁森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孔繁森图册(4张)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简介

(1944年7月-1994年11月29日),孔

孔繁森2(20张) 子第74代子孙,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7月于聊城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到聊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作。曾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1975年3月,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1981年4月回聊城,历任中共莘县县委副书记,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聊城行署副专员、党组成员。1988年,再次赴藏,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 荣誉称号

1994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11月29日,在带领工作组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时,不幸以身殉职。为纪念孔繁森、发扬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共聊城地委、聊城地区行署,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先后作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决定。《人民日报》发表《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乔石,先后为孔繁森题词,对孔繁森同志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孔繁森“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的称号。 藏区工作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孔繁森图片1(20张) 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攸关。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

孔繁森雕像[2] 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

孔繁森与家人的合影

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歌曲《走进西藏》《公仆赞》《等你回家》就是对他的赞颂。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孔繁森》一文已被苏教版语文书收录为课文。 编辑本段纪念馆舍 简介

孔繁森纪念馆坐落在中国江北水城(聊城)碧波荡漾、风光秀丽的东昌湖畔,1995年7月4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1995年9月10日正式开馆接待观众。孔繁森

孔繁森

同志纪念馆坐落在东昌湖西北隅。为纪念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弘扬孔繁森精神,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9月14日正式开馆。馆占地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高15米,外形为双重檐、四周为换廊式结构。 相关信息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父母被震灾夺走了生命。他将这3个孤儿接到家里,担负起养育责任。他的家境本来就不富裕,再加上每次下乡总要接济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有时不到半个月,工资就所剩无几。领养了3个

孔繁森手迹(现保存在孔繁森纪念馆) 孤儿后,孔繁森经济上更加拮据。为了不让孩子们跟着他受苦,他悄悄地来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护士认为他年纪已大,不适合献血,他就恳求护士:“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急需要钱,请帮个忙吧!”护士见孔繁森如此恳切,只好同意他的请求。1993年,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共收取医院按规定付给的营养费900元,都用于生活补贴。

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编辑本段个人名言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编辑本段繁森精神

孔繁森作为建国以来重大典型,被誉为“九十年代的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他用真挚的爱民之情,赤诚的为民之心,强烈的富民之愿,谱写了具有最朴素的普世价值和人文情怀,闪烁着不朽的文明之光、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今天我们从普世价值的角度认识和传播孔繁森精神, 大力倡导爱人、帮人、关心人的人生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大有裨益。

孔繁森纪念馆

深入挖掘“好人”“大写的人”这一基本特质,倡导与时俱进地学习孔繁森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孔繁森精神集中体现的爱、爱别人、爱人民、爱集体、爱祖国的价值观,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一切家庭团体、一切国家种族和宗教,也照顾到全人类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具有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的普世价值,是全球人类普遍能够接受的伦理观,广泛传播推广,终将造福人类!

十五年前,一个光辉的名字,在一夜之间誉满中华大地;一位共产党员,在共和国历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一种高尚的精神,至今依然感动和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这就是孔繁森和孔繁森精神!十五年过去了,孔繁森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庆祝新中国六十年华诞之际,孔繁森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值此纪念孔繁森殉职十五周年之际,以更开阔的眼界审视孔繁森精神的时代特征,从普世价值的角度来全面深刻认识孔繁森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好人”“大写的人”这一基本特质,对于在更深的层次、更广泛的领域与时俱进地学习和传播孔繁森精神,促进全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孔繁森精神走向世界,扩大先进文化影响力,使之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积极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孔繁森的人生词典里,写满了爱字。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爱西藏、爱集体、爱家乡、爱亲友,爱自然,爱他应该爱、能够爱的一切。为了这伟大的爱,无私奉献乃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像虔诚的信徒和苦行僧一样地笃信着心中的信仰,执着地坚持着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无怨无悔,持之以恒。他为人民而活着,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而献身。他的爱比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父子之爱更博大,超出了至爱亲情的世俗情感,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孔繁森是个孝子,在人民和母亲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赴藏的艰难征途;孔繁森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深爱着妻子儿女,当高原藏胞更需要干部、更需要帮助时,他忍痛割舍了亲情。妻子上抚养老母、下养育三个孩子,精神和物质上都不堪重负,孔繁森却把有限的工资用到更困难的藏族同胞身上。作为一位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生活的地委书记,清贫和节俭的让人难以置信,他节衣缩食,连快香皂也舍不得买。对自己是那样苛刻,对别人是那样大方,死后只留下几个纸箱子和仅有的八块六毛钱。古人云:克己者,多内省,必厚人。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领。孔繁森就是这样的克己者和强者。最近,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接受央视《流金岁月》栏目主持人采访时说,爸爸活着的时候,常常说对不起奶奶,对不起妈妈,对不起我们,但是他最对不起的--是他自己。这是十五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对父亲深刻的理解,也是对孔繁森无私忘我、舍己为人精神最好的说明。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于榜样的真实,来源于崇高的人生境界和强烈的精神感召力。他们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公众的心灵,让我们想起他们,胸中就有浩然正气油然升起。孔繁森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价值体现,是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升华。和很多杰出的民族英雄一样,孔繁森不仅获得了相同信仰、相同组织的尊崇,还难能可贵得到了其他民族甚至我们敌人的尊敬。一位美籍女士在北京听说孔繁森的事迹,当场拿出几万美金,委托在场的领导转交给王庆芝,后来还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致敬信。 时代特征

郁达夫悼念鲁迅时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美国前总统肯尼迪也说过,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他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他的人民选择了什么样的致敬,对什么人的追怀。十五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孔繁森当年感天动地的行为,是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归入历史?这位在艰苦环境下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榜样,是否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就失去了光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所表现出的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生境界,犹如钻石,亘古不变,熠熠生辉;犹如太阳,温暖、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学习和弘扬孔繁森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需要。其实,从评选双百活动中人们对孔繁森深情追忆也充分说明,他的精神已内化为共和国的集体记忆,成为一个民族的骄傲。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的演讲里说,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从今天的角度看,孔繁森完全是一个自我激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完美典范。他当年自动、自发做到的事情,既符合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同样符合现今人们追求的人生理念。孔繁森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道德标准的地位,这种不可质疑的地位可以说已经扎根在了大多数公民的潜意识中。作为一位名人,孔繁森的名字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作为一个品牌,对孔繁森的事迹及其伟大精神的宣传,极大地提高了聊城的对外知名度;作为一种力量,孔繁森精神已成为鼓舞广大人民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一面旗帜,它使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大批勤政为民、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先进典型涌现出来;作为一笔财富,孔繁森精神同无数革命先烈和许多时代英模的高尚品德一样,将永远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 孔繁森身上体现的励志榜样永远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他当年自动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事创业,正是我们时代的呼唤,也是今天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真谛。孔繁森从部队到地方,从鲁西到阿里,踩出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当有些人把羡慕的目光投向西方,梦想用美元铺垫所谓灯红酒绿的理想生活之路,他却跨越万里关山走向艰苦的青藏高原;当一些人挖空心思,奔走于个人的生前之途,他却埋头耕耘雪域边关;当一些人深陷金钱物欲的泥潭,用捞取人民的血汗去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时,他却用自己的工资帮助那些困难的群众。为了那里的人民,他献出了金钱、鲜血、健康乃至生命,穿着带补丁的内衣离开了他眷恋的土地和人民!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曾充满激情地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就不会被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49页。) 每个人的死亡,都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孔繁森的离去,在阿里引起的震动仅次于*大师的圆寂。党中央称他是“党的好干部”,阿里人民称他是“菩萨”、好心肠的“本布啦”(大官),佛门弟子称他是“伟大的人”,艺术家称他是“夫子风范”,干部们称他是“益友良师”、“好领导”。按照古人的评价,行善之小端是施舍,大端是以满腔的能耐作用于社会。在这两个方面,孔繁森可以说都做的非常杰出。在大的方面,他把西藏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十年辛劳,汗洒雪域,政绩卓越。拉萨56个敬老院、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阿里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在他的努力下,朗久地热电站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发电,梳绒厂、鱼骨粉加工厂、水泥厂相继建起。他曾在日记中写到:阿里的贫穷是我们的耻辱,带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他生命的最后十天,还在为阿里的发展而奔波,办成了十件大事。就在牺牲的头天晚上还写下了《阿里亟待解决的十二个问题》,成为留在雪域高原的绝笔!在小的方面,他把他真诚、善良、博爱的胸怀,投入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中,奉献给了为人民做好事之中,以帮助别人为乐趣。正是这些平平凡凡的点点滴滴,一件件无私助人的行为演绎了仁爱这一普世的高尚。他随身带着小药箱自己花钱买药品,在工作之余为藏族同胞看病,口对口为病人吸痰,用胸口为聋哑老人暖脚,三次卖血900毫升,抚养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把毛衣毛裤脱下送给藏族老阿妈! 孔繁森对自身价值的自我实现意识,对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的认识,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等在内的孔繁森精神,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汹涌、价值观迷失的当代,如何运用好这笔财富,如何把孔繁森精神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有责任的中国人必须认真对待的。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伟大时代造就伟大人才,伟大人才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塑造民族之魂。每当社会变革处在突飞猛进的时期,总有一大批先进分子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孔繁森就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人物,孔繁森精神既是齐鲁文化孕育的硕果,也是共产主义道德滋养的结晶,代表和体现着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致敬英模,铭记历史,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饮水思源,更是要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从历史财富中寻找源头,从社会进步中汲取力量,从一代一代的奋斗中获得启示。今天,对孔繁森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孔繁森精神外化为加快发展的不懈动力、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细化为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行动。 世纪课题

目前,世界上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但都面临着相同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人类应该怎样生活?全球危机的背后,是伦理和道德的坍塌,这也说明人们急需一种举世公认的伦理和道德标准。像孔繁森那样做人,像孔繁森那样做事,像孔繁森那样做官,可以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人民和官员的伦理参照。今天,重忆孔繁森,更加感到孔繁森精神在历经时间磨砺后的珍贵,孔繁森已成为跨越时空,跨越国界的美德典范。随着时间的洗礼,孔繁森精神会不断丰富发展,扩充新的内容,转换不同的形式,其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了社会普世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他所包含的优秀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无数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地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塑造和形成的,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孔繁森精神作为伟大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奋发前进的精神财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以人为本,明确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将普世价值上升到国策的高度予以推广,落实为治国的伟大行动。中共17大报告,同样把民主、自由、公正、法治、人权,人格的尊严等具有普世价值的词句写进其中,作为执政党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和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孔繁森精神作为民族精神有机部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理应扩大其文化影响,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内在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所有价值观的最崇高的思想价值观,因而必然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石;在社会变革剧烈的今天甚至今后,完全的消费主义和功利的物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破坏着我们的价值观,孔繁森依然是这个时代的道德楷模,已成为每个立志于振兴中华的国人永远学习的碑帖之一。孔繁森同志已经离开我们15年了,但他的精神所具有的价值力量却始终光芒四射,照耀各个地方、穿越各个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他的业绩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所了解和钦敬。完全可以说,孔繁森同志及孔繁森精神是聊城的也是山东的,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未来的,是生动具体的也是广泛深刻的,不因岁月尘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不因地域差异而淡化,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屹立在人民心中,始终迸发着真理的力量,始终焕发着夺目光彩。孔繁森精神集中体现的爱、爱别人、爱人民、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内涵,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一切家庭团体、一切国家种族和宗教,也照顾到全人类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具有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的普世价值,是全球人类普遍能够接受的伦理观,广泛传播推广,终将造福人类!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孔繁森图册(4张)

孔繁森2(20张)

孔繁森图片1(20张)

词条图片(7张)

参考资料

1. 孔繁森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3-06-28]. 2. 图片来源 . 开放分类:

时代先锋 , 优秀共产党员 , 山东聊城 , 人民公仆 , 孔繁森感人事例

第15篇:孔繁森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突出了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整个课堂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孔繁森的高尚品质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指名拼读:繁(fan)、森(sen)

3、

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2、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抽读生字卡片。

优秀、援藏、干部

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请求、献血、答应

感动

3、

范读课文。

4、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5、

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

1、认读词语: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2、分析字形,学生描红。

四、作业: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导入,学习第1段

1、出示孔繁森图片:他就是孔繁森

(板书课题)

你知道孔繁森是干什么的吗?

2、比较句子:孔繁森是一位援藏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学生比较(板书:优秀)齐读第二句

3、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援藏:党和国家曾经选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贫穷落后的地区,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家乡山东,离开家中亲人,到环境艰苦的西藏去工作、生活。

二、细读课文第24段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学了下面的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2、细读第2段

⑴自由读,想想: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⑵出示: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自由读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板书:抚养孤儿)

⑶师述: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多么可怜的孩子呀!可是,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孔繁森。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⑷比较句子: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他们。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⑸小朋友,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身儿女吧,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抚养你的?能讲讲爸爸妈妈爱你养你的感人小事情吗?

⑹孔繁森就像对待亲身儿女一样,抚养着这三个孤儿。

出示:曲尼生病住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犯了错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学习退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贡桑尿湿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说

⑺孔繁森是一个市长,白天工作有多忙呀!如果没有这三个孤儿,他可以回家清净一会儿、休息一会儿,但现在要照顾三个孩子,连该母亲做的活都要由他一个人去做,多不容易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⑻孔繁森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他更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课文第2段朗读一下。

3、细读第3段

⑴导入: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总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

⑵出示第三段

①自由读,想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②从夜里、悄悄地你明白了什么?(板书:悄悄献血)

孔繁森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给别人添麻烦。

③请求是什么意思?(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谁来说说孔繁森是怎样向医生请求献血的?

④恳求又是什么意思?那再三恳求呢?与请求能不能换个位置?为什么? ⑤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向医生再三恳求献血的?

⑶小结: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藏族孤儿上学读书,所以我们说:孔繁森不愧为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

4、细读第4段

⑴1993年,孔繁森共献血三次,得到900元的营养费,他用这些钱来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当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⑵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藏族同胞对孔繁森深深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有一首诗这样写,有一首歌这样唱:

(出示歌词)齐读

三、延伸

1、孔繁森同志在西藏工作10年,与藏族人民同吃苦共患难,把藏族的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孝敬,把藏族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亲,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2、指名学生说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

孔繁森是汉族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是啊,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3、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孔繁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可是,在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同志在赴新疆考察途中,一场车祸让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人们在清点他的遗物时,发现他身上只有8元6角的现金就是这样一位人民的好儿子,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汉藏友谊之歌。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孔繁森

板书设计:

孔繁森

抚养孤儿 优秀

悄悄献血

第16篇:孔繁森

孔繁森事迹

孔繁森(1944-1994年),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应征入伍,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复员回到聊城,先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4月,孔繁森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三个尚处幼年的孩子,首离桑梓,到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历时三年之久。1988年,已任聊城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二离桑梓,任拉萨市副市长。1992年12月,二次赴藏已期满,由于工作需要,自治区党委希望他到条件更为艰苦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他又一次舍“小家”顾“大家”,留了下来,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行程8万多公里,跑遍了全区106个乡中的98个,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寻求阿里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的振兴之路。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第17篇:孔繁森 生平、事迹资料——拼音版

孔繁森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kǒng fán sēnkǒng fán sēn yǔ jiā rãn de hã yǐng孔繁森孔繁森与家 人的合影

rãn wù gài shù人物概述

kǒng fán sēn chū shēng yú

城孔繁森,出生nián yuâshān dōng liáo 7森月,山光战荣东聊于1944年繁chãng rãnniánsuì de kǒng fán sēn guāng rïng cān jūn参军,人。1961年,17岁的孔连年被评zài bù duìlián nián bâi píng wãiwǔ hào zhàn shì在部队 为“五好士”。1966

nián yuâkǒng fán sēn guāng rïng dì jiā rùzhōng guï gîng 年产工要时主能9月,孔繁森从为光荣地加入复中国当家共chǎn dǎngniántā cïng bù duì fù yuán hîuxiān dāng 部队国员后,先党。1969年,他人,后从任动被提抽宣拔调传gōng rãnhîu bâi tí bá wãi guï jiā gàn bùniánguï jiā 家干 部。1979年,国到西藏工繁yào cïngnâi dì chōu diào yī pī gàn bù dào xī zàng gōng zuî内地地报委一批干部部副部写秋鬼长作,森生shí rân dì wěi xuān chuán bù fù bù cháng de kǒng fán sēn 的孔 zhǔ dîngbào míngbìng xiě xià le shì qī chǐ nán ãr shēng 名,并千下了“是七尺雄死不还男儿乡”的nãng shě jǐzuî qiān qiū guǐxiïng sǐ bù huán xiāngde 舍己、作tiáo fú条幅。

niánkǒng fán sēn dì yī cìfù xī zàng gōng zuîdān rân

1979年,孔日喀则地区作3年,孔牧区,与藏繁族繁岗森群东为藏孔工藏森第一次赴西巴县跑众省繁作工藏工作,担任岗乡巴工 rì kā zã dì qū gǎng bā xiàn wěi fù shū jìzàigǎng bā gōng 委副书记。在遍了全县的zuîniánkǒng fán sēn pǎo biàn le quán xiàn de xiāng cūn村、mù qūyǔ zàng zú qún zhîng jiãxià le shēn hîude yǒu yì结下了深再次选森经在派政厚的友谊。

进治决藏上定干部,成让繁niánshān dōng shěng zài cìxuǎn pàijìn záng gàn bù

1988年,山组熟他带 zǔ zhī shàng rân wãi kǒng fán sēn zài zhâng zhì shàng chãng织又上有认在 shú yîu yǒu zài záng gōng zuî jīng yànbiàn juã dìng ràng 验,便藏tā dài duì dì âr cì fù záng gōng zuîjìn záng hîu kǒng fán 队第二次赴作。进后,孔

sēndān rân lā sà shì fù shì zhǎngfēn guǎn wãn jiàowâi森生他就学少结大的众医少担任拉萨市副和跑民遍政了工全以市长,分管文教、卫间,办展 shēng hã mín zhânggōng zuî dào rânjǐn gâ yuâ de shí jiān月的时有的学,为公发作。到任仅4个市8个上育的村县办区所小操tā jiù pǎo biàn le quán shì gâ xiàn qū suǒ yǒu de gōng bàn xuã xiào hã yí bàn yǐ shàng de cūn bàn xiǎo xuã wãi fā zhǎn 校和一半数民shǎo shù mín zú de jiào yù shì yâ bēn bō cāo láo wâi le 族的教县事业奔波等3个乡劳;为了群众易患jiã shùní mù xiàn xù mài děng gâ xiāng qún zhîng yì huàn 束尼木骨山节顶解决续迈dà gǔ jiã bìng de lì shǐtā jǐ cì pá dào hǎi bájìn mǐ 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水饮情源水况疗作处采集水解样,帮到下数农助群缺都的群到de shān dǐng shuǐ yuán chù cǎi jí shuǐ yàngbāng zhù qún zhîng jiě juã yǐn shuǐ wân tíliǎo jiě dào nïng mù qū quē 问题;了农牧区乡百牧时元民yī shǎo yàode qíng kuàng hîu tā měi cì xià xiāng shí dōu 药的后,他每次箱,买就上给tâ dìdài yī gâ yī liáo xiāng mǎi shàng shù bǎi yuán de 特地带一个医常众小用认药cháng yîng yào gōng zuî zhī yú jiù gěi nïng mù mín qún 药,工真箱地空听之余zhîng rân zhēn dì tīng zhěn bǎ mài fā yàodǎ zhēnzhí dào 诊、把脉、发药、打针,直xiǎo yào xiāng kōng le wãi zhǐ了为止。

工森在卡羊等日县岗发乡生的niánlā sà shì mî zhú gōng kǎ děng xiàn fā shēng

1992年,拉萨市墨竹强 qiáng liâ dì zhân kǒng fán sēn zài yáng rì gǎng xiāng de 烈地震,孔繁

dì zhân fâi xū shàng hái lǐng yǎng le míng zàng zúgū ãr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的更献含藏族孤儿贡加桑。拮据, suì de qǔ ní——12岁收养 suì de qǔ yìn hã suì de gîng sāng的曲印和5岁繁森生活义蕴的曲尼、7岁孤儿后,孔shōu yǎng gū ãr hîukǒng fán sēn shēng huï gâng jiā jiã jūwâi cǐtā cãng cì yǐluî zhū de míng yì xiàn xuâ 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升孤繁治区一藏选儿的鲜深血深血900着孔繁 háo shēng毫森 háo shēng de xiān xuâ yùn hán zhe kǒng fán 升,900毫对藏族sēn duì zàng zú gū ãr shēn shēn de ài的爱。

调定味藏任着工命孔生作他为繁森之从nián dǐkǒng fán sēn dì âr cì diào záng gōng zuî

1992年底,孔期满,西藏自森第二次党任工委命决意qī mǎnxī zàng zì zhì qū dǎng wěi juã dìng rân mìng tā wãi ā lǐ dì wěi shū jìzhâ yí rân mìng yì wâi zhe kǒng fán sēn 阿里地委书记,这将继续留重在西大jiāng jì xù liú zài xī zàng gōng zuîmiàn duìrãn shēng zhī 作。面对人lù yîu yī cì zhîng dà xuǎn zã tā háo bù yïu yù dì fú cïng 路又一次了党的决择,他毫不犹民的需要。 豫地服le dǎng de juã dìng rãn mín de xū yào定、人西ā lǐ dì chǔ xī zàng xī běi bùpíng jūn hǎi bá

阿里地处称常达 mǐbâi 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地广人稀,chēng wãishì jiâ wū jǐ de wū jǐ 为“世年零zhâ lǐ dì guǎng rãn xī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在零cháng nián qì wēn zài líng shâ shì dù yǐ xià zuì dī wēn dù 气温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年7级至8级大风dá líng xià duō shâ shì dùměi nián jí zhì jí dà fēng 下40多摄氏度,每

zhàn 占140生 tiān yǐ shàng â liâ de zì rán huán jìngjiān kǔ de 天条以件上,恶劣使春许多的自然人环境、艰苦的shēng huï tiáo jiàn shǐ xǔ duō rãn wàng ãr quâ bù活望而却步。

近50岁的两孔年繁森的时kě shìnián chūn tiānnián jìn suì de kǒng fán sēn天,年

可是,1993年fù rân ā lǐ dì wěi shū jì hîuzài bù dào liǎng nián de shí 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jiānlǐquán dì qū 间里,全程都 留在达8万 gâ xiāng tā pǎo biàn le gâxíng乡他茫跑遍了98个,行原到处地区106个多 chãng dáwàn duō gōng lǐmáng máng xuě yù gāo yuán dào chù 公里,茫深深雪域高dōu liú xià le tā shēn shēn de zú jì下了他孔较产繁快总的足迹。

奋工作下,阿里经地区上国年济民增上zài kǒng fán sēn de qín fân gōng zuî xiàā lǐ jīng jì 森的勤的发值超民收yǒu le jiào kuài de fā zhǎn 有了生 niánquán dì qū guï mín yì yuánbǐ shàng nián zēng 元,比过1.1亿制定展。1994年,全过1.8亿入超 shēng chǎn zǒng zhíchāo guî zhǎng长年经有济潜guï mín shōu rù chāo guî yì yuánbǐ shàng元,比37.5%;国增带长上边领边 nián zēng zhǎng tā wâi le zhì dìng bǎ ā lǐ dì qū de 6.7%。他为了新台把阿里地区的备面到下新在工疆最夫。塔jīng jì dài shàng xīn tái jiē de guī huàzhǔn bâi zài zuì 阶的规划,准等方yǒu qián lì de biān mào 力的带行lǚ yïu děng fāng miàn xià gōng fu贸、旅游有贸关wâi cǐtā dài lǐng yǒu guān bù mãnqīn zì dào xīn jiāng tǎ 为此,他城 部门,亲自chãng jìn xíng biān mào kǎo chá进nián yuâ rì tā 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

wán chãng rân wu fǎn huí ā lǐ tú zhōngbú xìng fā shēng 完成任务身繁返殉回阿里途职,时礼中,不幸发生chē huîyǐ shēn xùn zhíshí nián suì车祸,以

挽在孔年50岁。

上,悬繁怀清挂着一幅生,zài kǒng fán sēn de zàng lǐ shàngxuán guà zhe yī fú 森的葬象族尘地概人不民染泉梓独山。 wǎn liánxíng xiàng dì gài kuî le kǒng fán sēn de yì shēng联,形出了藏联:一安危括了孔对他的两袖森的一念:

风,视yě dào chū le zàng zú rãn mín duì tā de huái niàn也道上名利下结重shàng liányì chãn bù rǎn liǎng xiù qīng fēngshì míng lì ān wēi dàn sì shī quán hã shuǐ淡似狮河水。

恋雪域,置民族团xià liánâr lí sāng zǐ dú liàn xuě yùzhì mín zú tuán联:二离桑如冈底斯 jiãzhîng rú gāng dǐ sī shāngē qǔ zǒu jìn xī zàngjiù shì duì tā de zàn sîng就

两是人对他的赞们件在料理颂。

孔繁森的后有的8于繁元发事6时,看角到gōng pú zànděng nǐ huí jiā

歌曲《走进西藏》、《公仆赞》、《等你回家》rãn men zài liào lǐ kǒng fán sēn de hîu shì shí kàn dào liǎng jiàn yí wùyī shì tā jǐn yǒu de yuán jiǎo qiányī 遗物:一是他仅4天就钱;一济shì tā qù shì qián tiān xiě de guān yú fā zhǎn ā lǐ jīng jì 是他去世前的12条写的关是孔展阿里经de tiáo jiàn yìzhâ jiù shì kǒng fán sēnliú xià de yí chǎn建议。这森留下的遗产,

tǐ xiàn chū yī míng gîng chǎn dǎng yuán de gāo shàng 体情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qíng huái怀。

nián yuâ rì zài zhōng yāng xuān chuán bù

2009年中献央组9织月10日,在央央会保统党史中战研央宣传部、央文政会、总zhōng yāng zǔ zhī bùzhōng yāng tǒng zhàn bùzhōng yāng wãn部、中部、中 xiàn yán jiū shìzhōng yāng dǎng shǐ yán jiū shìmín zhâng 研究室、中社中究室、民国总放工军bùrãn lì zī yuánshâ huì bǎo zhàng bùquán guïzǒng gōng huì部、人力资源共政为英以来孔繁青治部新雄感森感中团障部、全国联出gîng qīng tuán zhōng yāng quán guïfù liánjiě fàng jūn zǒng 央、全部门立作妇联、解合zhâng zhì bù děng gâ bù mãn lián hã zǔ zhī de等11个国成 wâi 组织的“100位贡中选中活国国动成献的成立wãi xīn zhōng guï chãng lì zuî chū tū chūgîng xiàn de 突出新yīng xiïng mï fàn rã nwù hã wâi xīn zhōng guï chãng lì 模范人物和100位动被动中评中国人物评yǐ lái gǎn dîng zhōng guï rãn wùpíng xuǎnhuï dîng zhōng中,立kǒng fán sēn bâi píng wãiwâi xīn zhōng guï chãng lì新为“100位国yǐ lái gǎn dîng zhōng guï rãn wù以来人物”。

第18篇:孔繁森(推荐)

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课《孔繁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015-07-17 21:31:44)

分类: 主动性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课《孔繁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榆次区顺城街小学 史锦琼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联系上下文辨析“请求、恳求”的意思。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难点:辨析“请求、恳求”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复习词语,出示:

优秀

援藏

地震

孤儿

抚养 请求

献血

恳求 勉强

答应 营养费

帮助

藏胞

热泪

深情

根据以上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6课《孔繁森》。板书课题:16 孔繁森

2、明确目标 通过读文思考,看看孔繁森有哪些动人的事迹打动了我们的心,他又有什么高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预期效果

相信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动脑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民主导学

第一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孔繁森,齐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援藏?(支援西藏)文中指孔繁森是从其他省份调去支援西藏工作。孔繁森的老家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山东聊城,他原来在山东聊城地委工作,后来调去西藏工作。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援藏干部呢?板书:优秀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10年,先后两次赴藏,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那么课文为我们讲述了哪两件事呢?板书:收养藏族孤儿

献血帮助上学

哪一段写孔繁森收养孤儿呢?第2自然段

任务一:学习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体会他关心藏族人民。

1、任务呈现

学习策略: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句话写了他是怎样对待这三个孤儿的?用——画出。回忆爸爸妈妈是怎样抚养照顾你的,想象孔繁森是怎样抚养失去亲人,成为孤儿的曲尼、曲印和贡桑的?

2、自主学习

按要求自学,组内交流,准备展示。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共有三句话,每人读一句。

出示: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想象说话:半夜,只有5岁的贡桑尿床了,孔繁森———————。 一个寒冷的大雪纷飞的冬天,7岁的曲印感冒发烧,高烧39度,孔繁森—————————————————————。

上体育课,在长跑比赛中,12岁的曲尼不小心摔倒,胳膊骨折了,孔繁森———————————————————————。

把你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体会到什么?(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儿童),板书:关心人民

正如文中所说,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谁能把这样的感情带进去,有感情地读这句话。齐读。

任务二:学习孔繁森献血帮助孤儿上学,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1、任务呈现

学习策略:细细地品读第

3、4自然段,边读边想: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最后为什么又答应了?藏胞们事后为什么感动得流泪?找出有关句子画——。

2、自主学习

按要求自学,组内交流,准备展示。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

出示: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

“夜里、悄悄地”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献血,可见他的举动多么无私!“请求”说明他提出献血的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出示: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

医生不同意他献血的原因是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当时他已经50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献血对他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出危险。 出示: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孔繁森不顾个人的身体情况,还是恳求医生同意他献血。假如你是孔繁森,你怎样再三恳求医生,老师当医生。情景表演,生评够不够真诚,够不够诚恳,是不是再三恳求。 请求、恳求都写出了孔繁森要求献血的迫切心情,恳求比请求的程度更深一些。 他献血要用来干什么呢?为什么这么迫切要求献血呢? 出示: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

这件事背后的感人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教师讲述:孔繁森每月都要买几百元药品为藏胞治病,接济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还要赡养老家90高龄的老母亲和提供两个孩子的生活费,没有钱给曲印和贡桑交学费。他请山东老乡小杨开车,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小杨知道真情后,一把抱住孔繁森哭起来,说:“咱们再难也不能去卖血呀!”医生刘业香也是山东人,认为孔繁森年纪大了,不适合献血。她知道事情真相后,动情地说:“一个地委书记,怎么也不能靠卖血抚养孤儿呀?咱们再想想办法不成吗?”孔繁森说:“既然是老乡,就拜托你一件事,为我保密,把我的名字写成‘三木’......”刘业香含泪拿起了针管......以后两个月内,孔繁森又两次来血库。先后三次共献血900毫升,得人民币900元整。 老师看到有的孩子眼里闪动着泪花,此时此刻,你想对孔繁森爷爷说什么?孔繁森爷爷,你————————!板书:无私奉献

是啊,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的事也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深情地唱到:学生深情地齐读: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藏汉一家亲呀!孔繁森为加强民族团结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他先后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副市长,中共阿里地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等职,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称号。只可惜的是,在1994年11月29日,在赴新疆考察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2009年9月14日,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让我们带着崇敬和敬佩之情齐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选词填空:请求 恳求

第一学期,童第周考试成绩不及格,校长让他退学。他(

)校长继续跟班读,校长不同意。经他再三(

),才同意让他试读一年。 课文回顾

这篇课文讲了孔繁森的两件事,分别是( )和( ),我们要学习他( )、(

)的可贵品质。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让我们永远铭记孔繁森。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共产党员的楷模,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板书设计

16 孔繁森——优秀

收养藏族孤儿

关心人民

献血帮助上学

无私奉献

第19篇:孔繁森感想

大爱无言大行无疆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有感

5月14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深化“三项教育”开展夺旗争星活动,到孔繁森纪念馆参观学习,瞻仰他的遗像,缅怀他的生平事迹。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朴实、一种深沉、一种坦然、一种神圣。

纪念馆内设1个纪念厅和3个展览厅,纪念厅内安放着孔繁森同志大型汉白玉半身塑像,让人肃然起敬。在参观展厅的过程中,无意当中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解说员在讲解孔繁森生平事迹的时候,曾几度哽咽。可以说,讲解孔繁森的生平事迹是她的职业,每天都要把这些事迹重复讲解多遍给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在情感上理应有所麻木,但为什么她的眼角还会隐隐泛起感动的泪水。随着参观的进行,心中也不断产生新的疑问:为什么西藏那么艰苦的地方,他要带头报名援藏;为什么他要离开3个未成年的子女、体弱多病的妻子、年迈的母亲,两次进藏;为什么在自己经济本身就很拮据的情况下,每次下乡考察工作,都要给当地的牧民买几百元的常用药,甚至用献血的钱来抚养三个孤儿;为什么在他工作期间,阿里的经济能够取得较快的发展;为什么一个市级领导干部留给自己和爱人的只有8块6毛钱;为什么他牺牲之后,江泽民、李鹏等国家领导人对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

在阿里,在拉萨,在聊城……成千上万的人泣不成声,呼唤着同一个名字——孔繁森……

只因他是一个共产党人。他用短暂的人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伟大的灵魂,诠释了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个平常人,而且要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风范,一个堂堂正正的干部形象。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讲,他的身上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去思考、去学习、去践行。

学习孔繁森同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加强道德修养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而在当今,以德为鉴,可知党性观念之真伪,宗旨意识之强弱。对照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从精神层面反观我们自身,发现有太多的浮躁、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华而不实。于是,我们看到了“三氯氰胺”毒奶粉事件、贪污腐败、居高不下的房价、豆腐渣工程等等。正所谓,“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今后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牢记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能够踏踏实实,俯下身子做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砖添瓦。

学习孔繁森同志,做一个有大爱的人。心怀大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处事之基。在忠孝之间,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前者;在家国之间,他毅然决断的选择了后者。他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

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在孔繁森两次赴藏工作10年间,他汗洒雪域,展示了恪尽职守、拼搏进取、勤勉务实的精神风貌;他情系高原,展示了热爱人民、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满腔热忱。他用朴实的行动把真情洒在了海拔4500米的西藏高原上,洒在拉萨、阿里人民的心中。他的这种大爱正是我们年轻人身上所缺少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遇到大义凛然的在大我和小我之间作出抉择的情况,但我们能做的便是加强学习,积极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严谨认真,团结同事,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

学习孔繁森同志,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坚守理想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动力之源。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是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还是停止前进,随波逐流。在工作中,他用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曾经骑马下乡考察工作,从马背上摔下来,一度昏迷不醒;他曾因车祸摔成了严重的脑震荡,颅骨骨折,但当他得知一所学校发生问题时,便不顾个人安危,骑着自行车赶到现场处理问题;他曾由于过度劳累,导致直肠纤维瘤复发,但仍坚持工作;他曾在昏昏沉沉之中,强支起虚弱的身体,给妻子写下遗书……每个人都有理想,然而在通向理想的途中有太多的坎坷。像我这样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新人,少的不是理想,而是这种能够忠于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精神。今后要把这种韧劲带到实际的工作中来,遇到问题不退缩,敢于立下承诺,勇

于承担责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树立品牌,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

他的人生是短暂的,但是他通过自强不息,勤勉务实的党性原则,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篇章;通过厚德载物、清正廉洁的公仆精神,铸就了自己不朽而又辉煌的人生。正如李大钊先生曾在《牺牲》中写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第20篇:孔繁森资料

1、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闪光的名字——焦裕禄。

焦裕禄担任县委书记的兰考县,是个靠国家救济的贫困县。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除夕夜,刚上任不久的焦裕禄和县委领导一班人来到兰考县火车站,看到一群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准备外出逃荒的农民,焦裕禄说:“党把兰考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害,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呀!”这时,同志们才理解书记把他们带到火车站来的良苦用心,一个个低下了头。

焦裕禄是群众的贴心人,他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在冰天雪地的隆冬,焦裕禄要求干部深入各家各户,指示不许冻坏一头牲口,饿死、冻死一个人。在一个低矮的小柴屋,焦裕禄看到一户无儿无女的老两口,老大爷长年生病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道:“你是谁呀?”焦裕禄说:“老大爷,我是您的儿子。”焦裕禄的手不肯松开。

2、“大爷忘不了你”——李素丽的故事

李素丽,是北京一名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但她许多感人的故事,如春风般温暖着众人心。

素丽在服务中,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不让乘客别扭着坐在她的车上,更不能让乘客不高兴地走下她的车。那还是素丽在60路当售票员的时候,一天,车驶进磁器口站,李素丽看到站上候车的人群中,有一位拄拐的老人。素丽急忙对老人说:“大爷,您别急,我这就来背您上车!”说着,素丽走下票台,把老人背上了车,安置在靠近车门的座位上。老人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一股呛人的气味,几位站在他旁边的乘客悄悄地躲到了一边。起初老人并没察觉,车过崇文门路口时,老人问身边的一位女乘客:“同志,这是什么地方?”女乘客瞥了老人一眼没说话。

看到这种情景,素丽心里一酸,她赶忙接过话茬说:“大爷,您从前来过北京吗?这儿就是原来的哈德门,现在是崇文门。您再往前看,那就是前门楼子。”老人沉默着,没有说话。素丽知道老人的心里被刚才的事刺痛了。心想,大爷来趟北京不容易,他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热爱北京呢。我绝不能让老人就这样难过地坐在我的车上,更不能让他对北京人留下个不好的印象。于是,每到一处,素丽都主动热情地向老人介绍名胜古迹。渐渐地,老人的脸上有了笑容,一边听,一边点头。临下车时,老人拉着素丽的手说:“姑娘,你的心眼好啊!大爷忘不了你。”

3、雷锋一生为人民

雷锋是一位解放军战士。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谱写了一曲曲十分感人的奉献之歌。

雷锋每次出外乘火车,总是把座位让给别人,热心地为旅客抱小孩、找座位、拎东西、倒开水,还帮列车员打扫卫生。一次,他碰到一位带孩子的中年妇女丢了钱和车票,就用自己的钱帮那位中年妇女买了车票。大嫂激动地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在哪个部队?”雷锋说:“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

一天傍晚,大雨哗哗下个不停,雷锋在回部队的路上,忽然听到一阵孩子的哭声,他赶快寻声找去,发现一位妈妈带两个孩子,肩上背着大包袱,正在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立即跑过去,把自己的雨衣披到那位妈妈的身上,又把军衣脱下,给冻得发抖的孩子穿上。接着,他问清了她们要去的地方,一直把娘儿仨送了回家。孩子妈妈非常感激地说:“谢谢你!同志。”雷锋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孔繁森事迹
《孔繁森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