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08 08:37:39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工作打算

鄢陵县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

今年以来,鄢陵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项目统揽”理念,以“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优化环境促发展、改善民生保稳定”为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进步,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协调进步,总体形势良好。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53.37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1.45亿元、77.79亿元、34.13亿元,同比增长4.1%、18.8%、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98.2亿元,同比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1.13亿元,同比增长20%。前三季度,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66亿元,同比增长30.7%。

(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牢固树立“项目统揽”理念,大力实施“86531”投资促进计划(即:围绕金汇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箱包皮具产业园、九发产业园、马栏民营工业园、马坊木制品产业园、陈化店水资源开发产业园、名优花木园区等8个园区,在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农田水利、交通等6个投资领域,实施50个当年投资规模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0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大关),全速推进“招商引资上项目”。在上级政策性项目争取上,牢牢把握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向基

1 层倾斜的有利时机,精心筛选、论证、谋划项目,在严格项目监管的前提下,从投资计划编报、审批、招投标、施工监管等各个环节周密运作,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前三季度,共争取政策性项目47个,实际到位资金5.7亿元。在社会项目的招商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集中活动,全面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深入贯彻省市“大招商”工作部署,采取综合措施,充分调动全县上下招商引资上项目的积极性。前三季度引进各类项目191个,总投资77.7亿元,到位资金32.1亿元。投资5.8亿元的科技创业园项目、投资3亿元的20万锭粘胶短丝纺织生产项目、投资1.2亿元的华东科技散热器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8亿元的科学养老基地项目、投资1.2亿元的山河玫瑰种植加工项目等已完成规划设计。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深入推行台帐管理、项目分包、通报排名、监察督查、现场办公、工作例会、动态管理等各项推进机制,狠抓建设实效。承担的8个省转型升级“双千”项目、7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按计划要求进展顺利,纳入动态管理的县本级56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大部分项目已投产达效。

(三)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四集一转”(项目布局集中、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总体要求,以园区为载体,扩大产业规模,膨胀经济总量。不断强化“工业立县”意识,强力实施工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工业招商五年规划,切实加强8个工业园区(金汇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九发产业园、箱包皮具产业园、马栏民营工业园、马坊木制品产业园、陈化店水资源开发产业园、名优花木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鄢陵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搭建了平台。今年以来,投资2亿元完成产业集聚区6条道路18.4公里雨污管网铺设及拓宽改造,新修“两纵两横”4条道路12公里,建成产业集聚区全程代理服务中心,制作完成沙盘模型、形象效果鸟瞰图、土地利用规划图、空间发展规划图,为集聚区对外招商树立了良好形象。金汇产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38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箱包工业园建成建成生产区、辅

2 料市场、物流园等基础设施,集研发、生产、展示、出口贸易为一体,累计入驻箱包生产企业29家、箱包皮具经营企业61家;与陕西科技大学合作,成立“箱包工程研发中心”,成为全省最大的箱包辅料销售基地和“全省最具特色产业”之一,被中国皮革协会、中国轻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鄢陵箱包皮具专业生产基地”;成功举办第一届鄢陵箱包皮具博览会,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9.2亿元,同比增长19.9%。鄢陵产业集聚区在上半年全市项目观摩和产业集聚区评比中分别获第三名、第二名;前10个月产业集聚区投资总额和增速两项指标分别进入全省前30位(投资总额列12位、增速列22位)。名优花木园区入驻企业156家,土地流转面积9万余亩,总投资达9.1亿元,被确定为“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

(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发展以花木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新增花木面积3万亩,传统种植区升级改造扎实推进,新发展鲜切花9200亩,6000亩的鲜切花生产示范区一期1000亩已经启动,种植档次和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国花木之都”的典型代表。夏粮单产499公斤,总产30.3万吨,创历史新高,被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推行“林禽、林畜、林菜”一体化模式,建成农业集约化示范区26个,各类养殖小区发展到63个,畜牧业总产值预计实现23亿元,同比增长9%。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动态管理等措施,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3家,其中省级8家,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全县农村专业协会发展到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6家,有效增强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标准化工作位于全省前列,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3个、省级6标准化示范园区个。以发展花木特色产业和建设林业生态重点工程为重点,创新机制,着力抓好平原绿化、通道绿化、村镇绿化、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切实加强林业生态建设,陈化店镇、柏梁镇被评

3 为全省“绿化模范乡镇”;成功举办第十届花博会,得到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和省市的高度评价;同时第八届中国花木博览会正在积极申报承办。全县各景区(点)共接待各地游客3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96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道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新农合扩面、家电下乡等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71.47亿元,同比增长4.4%。

(五)“宜居花城”建设有序推进。从“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角度加快城市建设,把“宜居花城”作为鄢陵的品牌形象,全力打造“中原之中、花园鄢陵”。今年以来,重点抓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三村”(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改造、“两规范、两打击”和“创建”等项工作。基础设施完善方面,修补损坏检查井172座,更换检查井盖135套,修补道路缺口1500多米,修补路面3.1万平方米,修补彩砖硬化2.1万多平方米,清淤2000多立方米。“三村”改造方面,确定并实施了花城春天、鑫盛国际时代广场、北大街鼓楼市场、东方明珠、康桥半岛、锦绣花园、龙苑小区和高庄村改造8个项目,目前均按计划加快推进。开展“两规范、两打击”活动,全面治理和规范土地市场、建筑市场,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形成震慑、遏制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坚持规委会“项目集中评审研究制度”,各类城镇建设项目经研究审定后实施,从源头和制度上规范“两个市场”,为宜居花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创建”工作开展方面,坚持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理顺城市建管体制,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创建文明、舒适、整洁的宜居环境。特别是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后,我们按照建设许昌东部卫星城和将柏梁镇、陈化店镇纳入许昌市组团发展的要求,以311国道拓宽改造为契机,着力将柏梁镇作为城市会展、会务中心倾力打造,建设生态友好、环境美好、产业发展、生活舒适的花园式城镇;将陈化店镇作为休闲、旅游、购物中心全面包装,建设全国温泉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和中原地区首选

4 的休闲度假胜地,努力走出一条有鄢陵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新路,目前各项工作已经进入预定轨道,正在加紧运作。

(六)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医、就学等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和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省、市“十大实事”得到有效落实,大部分项目提前或超计划完成任务,呈现出“推进快、效果好、质量高”的良好局面。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教育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着力推行“全民医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扎实开展,新农合参合率逐年提高;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大力开展“三项整治”,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切实体现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全县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出境水质达到规定标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价格秩序,价格总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市场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工作扎实推进,城乡物价稳定、市场繁荣。

(七)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积极推进民主进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充分发挥县政协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作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风评议取得积极成果;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深入推进政府“两转两提”。深入实施平安建设工程,以“打造大平安、构建大和谐、促进大发展”为主线,以“一高两低”(公众安全感指数高、信访量和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低)为目标,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和专项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安

5 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落实责任追究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全面推行下访工作制和限期办结制,及时排查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二、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全县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工业项目少、大项目少;花木产业还停留在“大而不强”的阶段,特色三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与建设市场农业、效益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差距。三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还不够强,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干部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抓项目、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财政收支不平衡,资金缺口压力仍然较大。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积极正视,迎难而上,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1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2011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花木名县、生态美县、旅游强县、工业大县、宜居花城”建设目标,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优化环境促发展、改善民生保稳定”为工作主线,用项目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强力抓手,把“优化环境促发展”作为推进工作的有效保障,把“改善民生保稳定”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市“三区两基地”建设中,努力把鄢陵建设成为“三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区、创新创业的示范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区和全国重要的优质花木生产交易基地。

(一)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继续牢固树立“项目统揽”理念,围绕产业集聚区“聚”项目,加快结构调整“选”项目,加大招商力度“引”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建”项目,健全运作机制“促”项目,以项目推动

6 工作落实,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要着力把当前为应对危机实施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机制保持下去,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督查、高奖重罚,调动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招商引资的热情和积极性,继续保持“全员招商、全面招商”的发展局面。按照“四集一转”和“产城融合”的理念,切实加快8个园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突出抓好项目落地和产业链的修补完善,提升对外吸引力和整体竞争力,真正把园区建成项目的落脚点、产业的聚集区,建成

一、二产业发展的基地、三产孵化的基地,推进三次产业融合、渗透、协调发展。真正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向和实效体现在项目建设上,按照“超前主动抓谋划、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续建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重大项目抓突破”的要求,确保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攻坚战。

目前,我县共初步拟定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1亿元,其中农业项目8个、工业项目17个、服务业项目1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个。对这些项目,一方面我们要再认真筛选,动态管理,精益求精;另一方面,这些项目就是明年鄢陵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我们将千方百计,确保落实到位。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中心提升、新区推进、一轴四镇、田园生态”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中心城区、组团镇区、中心镇区、农村社区”现代城镇体系,打造“宜业、宜学、宜商、宜游、宜住”和“错落有致、疏密有度、精致宜居、低碳生态”的特色城区。“中心提升”就是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新区西进”就是重点向西发展,主动融入和对接许昌建设,努力把新区建成对接许昌、联动周边的新城区;“一轴四镇”就是沿311国道着重发展马栏、安陵、柏梁和陈化店四个重点镇,实现“四点一线,整体推进”;“田园生态”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娱乐休闲、会展会务型特色城镇和重点镇,把鄢陵作为一个大花园、大盆景精雕细琢,建设成为环境舒适、景观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坚持老城抓改造,新区抓提升,产业抓集聚,功能

7 抓完善,全面加强城镇建设,并积极稳妥建设新农村,努力走出一条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优化政务环境,项目审批事项随到随办、限时办结,对重点工程、重点企业的审批事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严禁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对企业办理行政许可、审批等相关手续,大力推行“一费制”和“一门审批”。着力优化企业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各种封门堵路、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强行务工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不法分子。着力优化效能环境,安排纪委监察局和优化办,围绕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筛选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抓典型,严处理。

(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密切关注民本,努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在落实“十项民生工程”上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医、就学等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和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二是要在做好“三农”工作上改善民生,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花木产业的升级延伸,实现“改善生态、承载旅游、激活三产”的目标;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鲜切花、畜牧养殖等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持续做好“饮干净水、走平坦路、建沼气池、用卫生厕”工作,扎实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要在抓好安全稳定上改善民生,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市场监管、重大事件应对、重大疫情防控等基层基础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抓好作风建设。继续按照“两转两提”的要求,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举措,在工作安排上落实“快半拍”,在工作节奏上“紧拍”; 8 同时,切实加快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工作力度,紧扣重要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台帐,认真对照、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推荐第2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工作打算

泰州市环境保护局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市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一)环境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口。坚持有保有压,严格区域环境准入管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坚决予以劝阻和否决。劝退或否决各类生产工艺落后、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20个,拒批和劝退投资总额达30亿元。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督查,对2005年以来审批项目“三同时”验收情况逐一进行核查,督促指导相关企业抓紧整改。列出违法排污企业目录,加大处罚力度,有效惩治和遏制了“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积极协调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对列入国家、省、市投资主管部门重点计划的项目和产业鼓励类项目,进一步畅通环保绿色通道,主动在技术和政策上提供服务、咨询和指导,将环评和验收的办结时间缩短至法定时限的1/6。推行重大项目现场办公制度,走访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强化上下及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全程跟踪医药高新区区域环评批复调整等37个重点项目,为医药园区增加可用土地约2100亩。市有关领导在各种场合多次肯定我们服务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的举措。三是强化环保专项资金申报管理。增加对资金项目检查频次,定期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强化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以改善城市内河水质、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重点工业污染源减排等为重点,认真做好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储备。在吃透申报政策和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资金申报培训,加大上争力度。全市共获得各类环保专项资金14148.4万元,其

中市本级获得6596.2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二)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成效明显。切实发挥在减排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制定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市(区)和重点排污单位。同时,建立减排工作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对列入减排计划的重点工程逐月督查督办,及时掌握进度,帮助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010年,全市共实施COD减排工程68项、SO2减排工程19项,预计减排COD5269吨、SO210674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二是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十一五”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工程月度报告制度,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将13项重点治污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加大推进力度。列入规划的12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有5家建成投运,3家基本建成,其余4家也全部启动。按照“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管理责任体系,对10条重点河流实行“河长制”,由政府有关负责人分别挂牌督办。全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9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三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稳步推进。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推进城市和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设。坚持“以堵促疏、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加大实时监测和执法力度,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行建筑工地“环保公示牌”制度,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排污管理。进一步规范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和管理,

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全市空气环境质量逐步回升,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1%。

(三)生态创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是积极实施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张雷书记亲自作了工作报告,全市上下对创建工作的认识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生态市建设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结合《2010年至2012年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纲要》,在对33项创建指标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市(区)生态建设的培训和指导。着力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全市新增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6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二是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泰兴经济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海陵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获得省厅批准。高港科技创业园创建规划已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姜堰经济开发区、兴化经济开发区和兴化戴南

工业园区已完成创建规划编制,泰州经济开发区滨江园区、靖江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之中。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7家企业开展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循环经济改造项目20多个。筛选确定18家省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污染防治等投资项目。三是着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完成《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方案》,提请市政府召开迎接复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创模迎检工作正式启动。认真落实“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县乡河道疏浚、卫生改厕等工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得到有

效巩固。

(四)环保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把环保专项行动作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今年列出10件重点环境问题(涉及企业75家)交办各市(区)进行整治。通过召开整治方案过堂会、现场推进会、督查督办会等形式,加大责任落实力度,推动整治进程。采取例行检查、重点抽查、明查暗访相结合等形式,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五年来涉及的85件市级挂牌督办案件进行后督察,对查实的10个污染反弹问题提请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研究落实交办和督办措施,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继续开展环保示范企业创建。总结环保示范企业创建的经验,进一步规范创建程序,丰富创建内涵。先后召开船舶及危化码头、畜禽养殖行业环境保护示范企业现场会,组织全市39家船舶制造及化工码头、46家畜禽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和环保系统的监管人员,进行现场观摩,推广示范企业环境管理的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进一步规范重点污染源污染治理工作。三是创新环境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环保局长“大接访”、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局领导信访接待日等信访工作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制订《泰州市环境重信重访调处化解活动方案》,对重复信访案件开展集中处理,由局领导分别带案下访,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上级领导和

社会各界的肯定,被环保部表彰为全国环境信访工作优秀集体。

(五)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基础逐步夯实。一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把“恪尽职守、廉洁从政”主题教育作为保护干部、源头防腐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开展《廉政准则》宣讲暨警示教育活动。坚持开门整风,通过多种形式向行风监督员、监管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机关作风评议中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全力抓好整改。全市环保系统顺利实现了省级文明行业“三连冠”,环境监察局荣获省文明单位标兵,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环境科学研究所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加强环保队伍自身能力建设。以深化主题教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通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环保部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从县区环保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局学习培训,举办乡镇环保助理和环境执法工作培训等活动,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被表彰为全省环保执法先进集体,环境监察局、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分别受到省环保厅嘉奖,陈玉琴同志成功当选江苏省首届“十佳环保卫士”,杨文武同志在全国环境监测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童宁、张峰等多位同志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三是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测分析装备的投入,及时添置、更换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环境监测分析能力扩展为5大类326个参数,环境监测领域和监测项目不断拓宽。西北工业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监测系统,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正在积极申报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以此为依托,成功申报江苏省固废及土壤重点实验室。经过艰苦

奋斗,泰州环保人多年努力、梦寐以求的环保综合业务用房今天梦想成真。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关心、指导、帮助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同心同德、迎难而上、抢抓机遇、顽强拼搏的结果,对此,我们将倍加珍惜。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一)污染减排的压力与日俱增。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泰州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工业化加速推进,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消费结构明显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市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将会十分突出。每年COD和SO2需要削减的新增量远大于存量,特别是随着国电泰州电厂的投入运行,我市“十一五”期间SO2削减量达到5万吨,削减要求为全省最高,靠自身平衡已无法完成削减任务。临近“十一五”期末,各地普遍存在工程和结构减排后劲

不足的问题,减排空间越来越小,部分市(区)甚至出现松懈情绪。而国家对减排任务的考核越来越严格,

随着“区域限批”等一系列环保新政的陆续出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压力与日俱增。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由满足基本生存型向追求生活质量型转变,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心理预期越来越高。尽管我们下了很大的力气整治环境污染,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但由于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泰兴市新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缓慢,生活污水日处理量只有

1.5万吨;姜堰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实际日处理水量不到1.8万吨,其中生活污水不足1万吨;兴化市污水处理厂因进水量严重不足,尚无法正常运转。由于在前期工作中对困难考虑不够充分,我市将12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截污导流工程建设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因缺少地方配套资金,这些重点治污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现在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市仍有2个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治污项目尚未开工建设,项目完成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生态创建的压力与日俱增。今年4月8日环保部在湖北召开全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已经命名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均要重新申请国家考核验收。对照国家新的考核指标要求,泰州仍然有很大差距。从全省环保局长座谈会上了解,省委、省政府即将召开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明年起将对各市生态建设实施年度目标考核,加大生态省建设的推进力度。《泰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就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但由于将生态市建设目标设定在2020年,创建工作启动较慢。目前,扬州、南通两市均已提出到2012年建成国家生态市,创建势头非常迅猛。通过现场调研考察,南通已经有50%以上的乡镇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海安和如皋两个县(市)已经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通过国家生态县(市)的省级考核。我们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这一硬性指标上已经和南通

等地有了较大差距。

(四)环境监管的压力与日俱增。在当前经济形势仍然较为复杂的大背景下,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还处于频发期,环境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环保监管能力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全市总的情况看,环保能力建设仍然处于还欠账阶段,环境监察、监测、辐射环境、机动车尾气等监管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环保队伍力量不适应繁重任务的矛盾十分突出。环境保护分工协作机制和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大环保”工作格局运行不够协调,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推进

环境保护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环保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

决。

二、2011年工作打算

2011年,我们将以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目标,深化环保工作改革创新,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突出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和发展容量。

(一)充分挖潜提效,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一是在落实重点减排项目上下功夫。在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的同时,大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截流和收集能力,提高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处理负荷率。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和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污水深度处理,逐步提高中水回用比例。二是在强化运行监管上下功夫。在完善网络、提高效率、以用促管、第三方运行等方面探索创新,着力巩固联网率,提高自动监控仪器设备完好率、监控中心稳定运行率和信息完整率。全面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提高重点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率。按照“旬检查、旬监测、旬抽查”的要求,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切实发挥治污工程的减排效益。三是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减排统计、监测、核查、预警、考核和公告制度,对减排工程进展缓慢、减排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地区,及时预警,督促整改。抓紧开展“十二五”减排规划思路研究,做好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衔接,为“十二五”减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针对国家将氮氧化物、氨氮列入“十二五”减排目

标,结合碳减排目标,超前进行思考,加强项目储备。

(二)坚持准入标准,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认真落实规划环评条例。结合《泰州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推进“一地三域”综合性规划和工业、农业、能源、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环境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的衔接,切实把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作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严格保护起来,守住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二是加强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在积极主动服务重点项目的同时,严格把好环保审批关口。对排污总量超过控制指标,不能按计划完成污染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一律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按照省政府要求,对化工产业严格实行“三个不批”:新建的化工集中区一律不批,集中区外的新扩建化工项目一律不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运行不正常的集中区,新改扩建项目一律不批,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和对生态的破坏。三是建立环保市场退出机制。充分发挥环境标准在结构调整中的导向性和基础性作用,引导督促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严格执行各类环境标准,对污染严重、经限期治理仍然超标排

放的企业,吊销其排污许可证。

(三)迅速加力推进,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和建设责任。按照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加大指导和推进力度,建成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家园等生态示范工程。按照 “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强后弱”的原则,鼓励实力强、条件好的市(区)和乡镇先行一步,因地制宜采取接入城市管网、自建污水处理厂、相邻乡镇联合建厂、采用无动力或生物处理等多种途径,实施污水集中处理。以医药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为集聚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好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着重从环境生态建设、环境日常监管和企业污染治理等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环保典型、示范样板创建工作,培育一批环保示范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二是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立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精心筛选项目,集中力量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放大中日合作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效应,抓好环保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的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县乡河道疏浚、卫生改厕等工作,大力加强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三是深化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围绕新的创模标准和要求,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厂和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工程。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城市河道整治,对城镇生活、工业、农业、底泥等各类影响水质的污染源开展彻底治理,加大城市“黑臭”河流整治力度。以建立健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软件资料为重点,认真、全面、科学地做好软件资料建档工作,对照环保模范城市新标准,逐一抓好补课,全面提升质量,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

(四)坚持突出重点,深化拓展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大淮河流域治污工程推进力度。认真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推动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和南水北调东线控制单元重点治污工程加快实施,确保按时投入运行,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是切实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坚决依法拆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和破坏水源的设施,果断查处造成水源污染的排污单位,全面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清理整治,规范建制镇(乡)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建立水源保护区长效管理机制,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三是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蓝天”工程,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和集中供气供热,打击非法使用燃煤设施等行为。加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按照江苏省《在用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要求,实施简易稳态工况法检测汽车尾气,代替原来的怠速法,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排污管理,启动灰霾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提高预

测预报能力。

(五)加强执法监管,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的重点违法企业、限期治理项目、挂牌督办案件进行跟踪检查和督查,按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整治到位,巩固整治成果。二是重点开展两个专项整治。以化工集中区为突破口,开展第二轮化工污染专项整治,促进化工集中区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固废统一处置等工作年内达到有关标准。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防治,加强铅酸电池生产及回收利用、电镀、酸洗行业整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三是筑牢环境安全屏障。组织对所有化工企业和涉源企事业单位

开展环境安全排查,进一步摸清全市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源底数,分别制定细化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工作的针对性。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落实防范环境污染的各项措施,做到及时发现隐患、

及时整改到位。

(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环保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是创新污染减排投入机制。坚持“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积极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取得,建立排污权交易平台,利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实施污染减排。二是积极推进绿色贸易。继续扩大企业环境行为评级的范围和绿色信贷政策的覆盖面,引导企业把环保标准贯穿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绿色壁垒”的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围绕落实《江苏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在环境咨询、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保治理设施运营等方面培育一批

规模化、专业化机构,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推荐第3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2年工作总结暨2013年工作打算

(生产管理运行中心:赵建伟)

2012年转眼间即将过去,回顾2012年,感悟颇深,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也随之变化,更变得比以前稳重,做事总是要思前想后,多思考几遍,但即便是这样,还不是十分的满意。做过去事后,不是话说错了,就是事做错了,总之不是很全面,不够完美。现将我个人2012年的得与失总结如下:

今年由于领导信任和厚爱让我主管水泥公司的安全工作和环保工作,接到这个工作通知的时候,我感到压力特别大,因为我自从到新厂后,我换了三个工作,每一年都是新工作,我以前是一个很少和外人打交道的人,我根本不敢和生人说话,更不知道安全工作怎样抓,从何抓起。总觉得是一个很虚的事情、不实在。但是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领导的栽培,领导给了我机会并为我铺好了路,让我在平坦的大路上勇往直前。这个工作锻炼了自己、改变了我本人,让我重新对自己定了位。

在公司领导的领导以及支持和影响下,我本人参与完成以下工作:

1、水泥公司的环保验收工作

2、省级(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3、能源审计工作

4、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5、完成6月份安全生产月工作

6、督促组织完成百日安全文明竞赛活动的各项工作

7、环保监测工作

8、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完成每月逢

5、

15、25日的现场拉网式大

检查工作的安全隐患落实工作

9、各种巡检工作

工作中的得与失:

得:

1、锻炼了我的独立自主能力。

2、锻炼了我的不善于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

3、锻炼了我的管理以及沟通能力。

4、让我重新对自己定位。

失:

1、安全工作抓的不够细,考虑的不够周详。

2、安全和环保的处罚力度不够,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三铁”

精神。

3、有时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现象。

4、培训工作没有抓好,导致个别干部、员工思想素质不高。

5、道路交通安全前半年抓得不够到位。

6、4月份出了一起事故。

2013年工作打算:

1、

2、

3、

4、继续抓好安全、环保工作,确保2013年零事故。协助领导做好生产中心日常事务管理。 如果发生事故严格按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执行。 能够独当一面,不让领导为我负责的事情操心。

生产管理运行中心: 赵建伟

2012年12月15日

推荐第4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2年工作总结暨2013年工作打算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齐心协力、

开拓进取,努力把“满意水泥”做强做大

同志们:

2012年即将过去,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13年即将到来,在这辞旧迎新、喜庆吉祥的美好时刻,我们欢聚一堂,总结过去,共贺新年,共商“满意水泥”发展大计,展望美好未来。

在此,我代表公司向为公司发展建设付出巨大心血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年来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和所有后勤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默默奉献的各位员工家属表示诚挚的问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公司经营发展遇到很多制约和困难,但公司在以赵满义董事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艰辛努力,在强手林立的市场中走出一条适于自己的生存之路。

一、就2012年度公司工作总结如下:

1、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2012年共计生产熟料146.75万吨,生产水泥108.29万吨,生产石子34.7万吨,生产混凝土7.69万方,销售熟料48.43万吨,粉磨站入磨熟料86.92万吨,库存熟料15.53万吨,销售水泥104.2万吨,库存水泥6.84万吨,销售石子32.57万吨,销售混凝土7.69万方。

3、生产安全、产品产质量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将安全生产纳入了日常的管理工作之中,每周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各车间(分厂)能在班前会、班后会反复强调安全工作,并且加强了对生产现场纪律和劳保用品佩戴的监管,保证了车间安全生产的有序运行,全年度未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具体的做法有:一是强化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当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查违章、找隐患,把安全管理制度化,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使员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二是建立健全了领导夜间值班制度,领导轮流值班,负责当天的查岗,夜晚的巡视,极大程度消除了不安全隐患;三是在生产、检修、施工中要求每项具体工作开始前必须要有安全措施、实施过程中要按规范操作、完工后有监督验收。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在过去的一年里,生产部门力挑重担,在完成产量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各部门严把生产工序的每一个质量控制关,做到全年成品入库合格率在95%以上,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只要生产部的每一名员工都有高度的质量意识,按照公司的质量内控标准执行,并付诸于生产操作的每一环节中,产品质量将会稳步提高,从而实现成品质量合格率100%的目标。

4、人员、设备及生产管理方面

为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公司不断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充实管理队伍,并以不同的方式将管理人员和有发展潜力的年青员工送到设备厂家进行参观学习和管理培训,2011年送出短期培训的员工共有20余名,为企业储备了经营发展人才,并邀请国内知名水泥专家和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来公司进行讲座、技术指导、技术诊断和技术援助,不仅促进了公司的技术进步,而且促使企业管理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正确地实施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员管理机制,招聘外界成熟人才,融入原有管理队伍,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把管理队伍进一步提高。不断加强内部员工的技术培训,着力培养自己的管理、技术队伍,为公司储备了有用的人才资源。

在2011年的一年里,公司各种生产设备运转完好率据统计达93%以上,11月、12月份设备运转率达99%,创公司设备运转率新高。可以说是因为大部分设备都是新设备,故障率较低。但主要是设备的维护、保养措施得力,做到了定期检查保养,有力地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确保了生产运行的稳定。

为进一步理顺生产、降低成本,规范工作秩序,集中精力抓好成本控制,采取了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一是对原材料(煤、铁粉、砂岩)进行了“比价采购”; 二是严格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对于一切影响生产和质量的重大事故,一律采取一事一分析,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不放过;三是对销售环节加强管理,听取销售人员对销售进展情况的汇报和销售意见,了解销售动态,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公司领导亲自带队对客户进行回访,要求销售队伍进行人员优化组合,分片外出跑市场协调客户。在市场非常低潮的情况下,我们避免了因销售不畅而造成积压停产现象;四是为进一步抓好成本控制,我们将对煤耗、电耗进一步采取措施,对全厂的成本控制正在研究制定“劳动定额”,将员工的收入与成品、质量、产量、安全、成本等进行分析,最终将以规范的制度抓好成本的控制。

5、能耗不断下降,环保、环境工作进一步加强。

我们始终坚持“与环境友好,做节能先锋”的企业理念。生产线配套的9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站,有效的利用了窑尾余热资源,年发电量5940万千瓦,年可节约标准煤2万余吨。为了保护环境,最大程度减少污染,我们规范操作,严格控制各粉尘排放点的粉尘排放浓度,确保降到国家排放标准以下,并配备了除尘设施和大型消声器,力争把灰尘和噪音降到最低程度。我们还不断的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努力使人人树立环保节能意识,不断加强厂区环境卫生治理和绿化美化工作。2011年初公司投资20余万元,对厂区进行绿化,厂区环境得到较大改观。

6、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2011年全公司员工工资待遇比2010年平均提高10%,特殊工种、技术含量较高的重要岗位工资提高幅度更大,在稳定了员工队伍的同时,也给每个员工提供了竞争上岗机会,体现了量才用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2011年度公司发出工资总额1100余万元,员工收入再攀新高。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清醒的看到:2011年度尽管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无法回避企业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公司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生产一线后备力量短缺;

3、全体员工的思维观念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团结与合力不足。

4、市场占有率有待于进一步扩展:虽然开拓了陕北水泥市场,但开发力度还不够,特别是本地及西安周边市场的开发,销售激励机制还有待于完善提高;

5、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在合同管理、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的环节,还存在漏洞,企业内部定岗定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6、依法经营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建立,公司的有关证件还不健全。

7、部分员工及领导思想认识不足,违规、违章操作频发,多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8、个别部门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力度不够,致使员工缺乏工作责任心,无主人翁意识

三、2012年公司的发展、生产经营任务及2012年工作设想

1、一鼓作气,做大做强满意水泥产业

(1)、生产各标号水泥 198万吨。这就要求生产生料260万吨,熟料170万吨,混合材必须大于33%。同时要求年均吨水泥综合电耗小于69度,吨熟料热耗小于800千卡/千克。

(2)、花大气力做好水泥和商砼的营销工作。

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把握商机,超前思维,占领制高点;其次是建立灵活的营销机制,不断开拓新的销售领域;第三是切实做好售中、售后服务,用我们的热心和诚意感动客户。只有销售环节畅通了,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发挥余热发电站功能,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2、调整思路,管理工作添措施,增活力,上台阶。2012年,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到部门主管,以至于每一个岗位的普通员工,都要适应新形势,提高业务素质,强化技能培训,职能部室要严格奖惩措施,尤其要把安全、产量、质量与工资挂钩。各车间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加大对公司重大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后勤人员要服务好一线员工,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好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公司形象。同时,正确把握大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严格实行制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努力为公司提供规范化服务;要加强新人培养,适时换岗交流,增强活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公司各项工作上台阶,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要求:

1、加强安全管理,全年安全损失控制在10万元以内。

2、环保工作达到铜川市规定标准,真正实现清洁文明生产;

3、全公司员工必须树立危机意识,要有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

4、要求全公司员工必须树立团结和谐的团队精神

5、要求全公司员工必须树立节约意识,我们的每一点浪费,都将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公司的效益就会下降,员工的收入就会减少;

6、要求管理渠道必须畅通,全公司的步调必须统一,举全公司干部员工之力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做到迎着困难逆水行舟;

7、不断开拓外部市场 ,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大对周边市场的开发力度,重点围绕高速公路建设工地、经济开发区建设等项目,充实完善本地销售网络。

8、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建立“管理+提效”的发展战略,增强公司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

9、强化绩效考核的责任机制,使公司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必须与自己的上一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每月进行一次考评,每季度进行一次小结考核,年终进行综合评定,将管理人员的待遇与其自己的工作业绩挂钩,彻实体现付出与收获相配、能力与职位相符、自己与他人共进的管理策略;

10、建立健全工资激励体制,重点部门及岗位实行年薪制,薪金与质量、产量挂钩,做到有奖有罚。

11、继续落实完善班前会、班后会制度。

12、加大员工培训、考核工作力度,优胜劣汰,建设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纪律严明的员工队伍。 同志们:

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新的一年,让我们在赵满义董事长的带领下,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为公司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再立新功!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6年工作总结暨2017年工作打算

一年来,我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县政法委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市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以“高度关注安全、密切关注稳定、时刻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重心,以努力打造“领导放心、群众满意”为抓手,认真接听、办理群众来电反映的意见、建议和问题,在工作中得到了各个相关部门(乡镇、单位)的鼎力支持和配合,保证了办理时效和办结质量。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6年12月底,我中心共受理市、县两级公开电话反映事项1092件(其中:安全类43件、稳定类37件、民生类743件、其它类269件),办结1079件,办结率99%。

1、县委书记县长公开电话受理办理情况:

截止12月底,共受理群众来电(短信)329件,其中:民生类271件,其它类58件,办结329件,办结率100%。

2、市委书记、市长公开电话转办情况:

截止12月底,共转办763件,其中:安全类43件,稳定类37件,民生类472件,其它类211件,已办结750件,

1

办结率98%。

3、信息上报情况:

截止12月底,编发《每日情况汇总》365期,《一周情况专报》53期,《民生信息》53期,《维稳信息专报》6期,撰写上报《调研报告》4篇、《典型案例》10篇、《工作简讯》6篇。

中心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得益于县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重视和大力支持,10月份县委书记张志刚在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崔玉彪陪同下来我中心检查指导工作并提出了要求和期望,分管领导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泽强更是多次来我中心具体指导,亲自批示,在县委换届后,新任政法委书记贾林波在政法委副书记郭成贵陪同下专门来我中心调研指示。经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批示的重要事项30余件,全部都落实到位。去年12月份更换办公场所,在领导的重视下,机关事务管理局给予了高度重视,无论场地位置、房屋间数还是内部收拾,特别是在通讯、内网连接方面更是优先照顾,确保了工作正常开展。年前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配齐了中心领导班子,到目前为止,班子职数、工作人员全部配齐配足,县政府对我中心的关爱,将有效保障工作更好的开展。

二、主要工作

(一)抓理念,强信念,深化认识不动摇

我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抓理念、强信念,做到

2

了“三个不动摇”,一是始终坚持为县委县政府坚守好前沿阵地的信念不动摇。热线电话做到了全天候值班值守,及时收集研判汇总上报各类信息,通过分析梳理为县委县政府做好安全稳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始终坚持及时严格报送信息的工作要求不动摇。安全、稳定是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个信息,一个电话,一次投诉,有的关乎襄垣大局的安全稳定,有的是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的则是老百姓急切期盼解决的难事、愁事,我们中心对每天受理的事项都要进行《每日情况汇总》,每周要梳理汇总《民生信息》、《一周专报》及时呈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既是一项制度,也是一项严格的工作要求雷打不动。三是强化并始终坚持悉心为民办事的工作宗旨不动摇。中心时刻秉承件件要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务实态度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要求,悉心办好每一件事,一方面坚持实行了首接负责,跟踪督办,力争限时办结办了,按时回复,提高群众满意度;另一方面实行了量化考核,定期通报,有效地提高了公开电话的办理质量。

(二)抓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公开电话办理工作

1、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我中心结合办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开电话办理流程、办理中心职责、办理岗位责任制、定期督办制度、岗位责任追究制和通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受理、批转、反馈、督办、通报各环节作了明确的要求。办理工作实行周一工作例会和月通报制,每周一对办理情况

3

进行总结汇总,全面了解办理情况,针对性研究解决方案,解决存在问题。月通报是对每月的办理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对办理进展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中心设立了督办台,做到心中有底数,督办有力度。

2、坚持“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把好时限关和办理质量审核关。中心坚持推行单位、部门、乡镇“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是办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专人办理。在领卡和回复办理结果中,我中心严格程序,要求有专人负责领取和回复,领卡时有领取人签字,填写领取时间,回复时要认真核实“一把手”签字、单位盖章、报送时间等事项。既要抓回复时限关,又要抓回复质量关,对不符合回复要求的,一律退回重办。

3、完善督办机制,抓落实,提升满意度。我中心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在调查落实群众反映问题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反映的问题属县直部门的问题,由县直部门负责解决和答复;属乡镇的,由乡镇负责解决落实。工作做到“三落实”。即落实受理人,落实责任单位,落实回访制。既明确了工作责任,又加大了工作压力,激发了承办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责任心,办理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抓工作重心,维护和谐促稳定

1、高度关注安全,消除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我中心根据群众反映,紧盯安全信息,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督促煤管局、安监局经

4

常给煤矿企业敲警钟;协调安监局查封无手续非法经营加气站2所;协调城建局查处在原建筑上违规加层5处;协调供电公司第一时间抢修电力设施10起;协调卫生部门处理医疗纠纷1起;协助安监、水利、国土等部门查处私挖乱采2起;协助公安机关调处民事纠纷15起。

2、密切关注稳定,化解不稳定因素。根据群众反映,协助公安机关侦查破获3起治安案件;引导多个重信重访人员通过司法程序维护了权益;协调公安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查封黑网吧1家、老虎机游戏厅2起;协助卫生监督所整治学生食堂2起;协助教育部门查处违规收费10起。

3、时刻关注民生,全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公开电话作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之一,能在第一时间,广泛地倾听群众呼声,搜集社情民意。我中心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主要的工作来抓。一年来,我中心共协调农民工工资问题诉求10件,为农民工落实兑现工资80多万元;受理上学、就医、社会保障、残疾人救助、因灾致贫类事项160件,落实救助资金26万余元;执行难案件受理8起,已办结5起,为当事人执行判决追回损失10余万元;调处民间纠纷50余起,采纳群众在交通、城建、环保、校园安全等方面的建议15条,解决群众在通讯、电视网络、供热、供气、供电安全等方面的问题170余起。

(四)抓好队伍,发挥公开电话的整体效能

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

5

精的队伍。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全体中心工作人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切实做到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和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全面了解我县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掌握上情、吃透市情、把握下情。坚持周一工作例会,汇总一周受理电话情况,研究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提高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夯实基础。今年基层班子成员调整之后,我们第一时间通知乡镇单位及时明确专人并上报领导组花名,特别是负责信息上报和办理公开电话的专门人员名单,目前全县近170个联系单位都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分管领导或者承办人,达到了基层单位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基本做到了收集上报信息及时,公开电话办理规范有序。

我中心在抓好全面业务工作的同时,深入下良镇强计村精准扶贫。在全县开展“五道五治”专项行动中,中心包保北底乡岸底村,督促帮助进行环境治理,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认真落实县委部署要求,扎实有序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安排了学习日程,以集中学习、带头授课、专题讨论、个人自学、每周一题等多种形式学习教育,规范了中心党支部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了“三会一课”

6

制度,按时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按时、足额上缴了党费,党建工作效果明显。“七一”期间下发关于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筑牢党员信念,引深两学一做,展现党员风采活动的通知,通过多种形式纪念党的95周岁华诞。组织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强化党员学习教育,严格执行周

二、周四八小时之外再学习,再教育,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激发中心党员干部工作热情,为做好中心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有一定的困难和不足:

1、工作视野、办理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创新意识、服务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2、一些单位和少数领导对按时、如实上报安全、稳定信息不够重视,有迟报、瞒报、不报现象。

3、公开电话办理及时率和办结率还不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督办力度,提高办理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四、2017年工作打算

1、强化学习培训。积极响应市中心选派人员跟班学习并适时安排中心工作人员到兄弟市县参观学习借鉴经验,同时还初步计划分期外培,通过强化培训改进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中心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7

强化正向激励。

2、创新举措,提高办理效率。一要继续抓好受理承办工作,在受理、交办、反馈、呈批等环节上要压缩时间,坚决从严从快从实办结;二要继续加大呈批上报力度,掌握主动权,对一些疑难问题要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三要继续加强综合协调,对因部门扯皮或职责不清,情况复杂等问题,要主动召集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

3、继续加强社情民意的分析研判。针对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焦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意见、建议,积极发挥中心工作职责,争当党委政府的好助手,争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为全县的和谐稳定而努力工作。

4、继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办理认真、回复及时、反馈准确、督办有力”的“十六字”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办理工作长效机制。

二〇一七年一月三日

8

推荐第6篇:市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市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5年,市国资委切实按照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市委“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这根主线,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增强了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1、坚定不移地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为实现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我委对市属国有企业及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开展了全面清查。2015年,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资产不同类型,向市政府提出了相应管理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市本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运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成立了3个资产核查小组,主动对接,上门服务,深入市直100多个部门和单位开展资产核查,确保资产移交不遗漏,实现监管“全覆盖”。截止目前,国有资产移交统一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市非工口改制企业52宗应移交资产产权已统一划转至市国资公司。其中:市商务局原外贸系统、市物资集团、市水务局、市林业局8宗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按要求统一划转和移交至市国资公司直接管理;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建设局等44宗改制企业资产已由市国资委与原企业主管部门全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了资产监管责任主体,纳入了统一监管运营范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74宗经营性国有资产正在逐步移交,已完成产权移交的26宗、正在办理的17宗、因各种情况暂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的31宗。7家市直部门共持有8家企业的国有股权,投资金额合计103109.4万元。其中XX市燃气有限公司、萍乡水务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正在办理移交手续,其他部门持有的国有股权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22家市直部门所属59户国有企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移交,其中市公安局所属的市蓝盾公司、市保安服务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资产划转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2016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移交,其他部门所属的国有企业,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

2、紧紧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动市国资公司、市城投公司由投融资平台向资本运营公司转型,实行多元化经营,面向市场,做强做优。2015年,积极推动市城投公司开展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一是聘请专业机构对公司部门重新设置,职能重新定位,人员实行优化组合,打破终身制,实行聘任制。二是开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城投公司实际,确立了公司2015年经营目标,并签订了《市城投公司经营目标责任状》,对公司高管开展绩效评价和年薪考核,充分调动和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城投公司已初步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规范发展、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动监管企业开展资本投资和多元化经营。经多方考察认证,市城投公司拟投资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开展金融服务及资本投资业务,拓展经营领域。市国资公司成立了XX市国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国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通运建设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对注入的国有资产进行优化组合,全方位开展资产租赁、融资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经营业务。

3、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围绕增强监管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率,聚焦监管内容,以“放权、放开、放活和管少、管精、管好”为原则,以管资本为主优化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该放的全部放开,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梳理我委权力事项42项,责任事项32项,精简8项,删除2项,将监管企业子公司审批权限下放给母公司,县区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全部下放县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该管的科学管好,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监管企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加强国有资本运营质量的监测和绩效考核,加强公司章程的管理,明确了企业重大事项必须报出资人批准。二是落实企业外派监事会监督和法律顾问制度。对2户企业都外派了监事和监事会主席,出台了《企业监事会工作规则》,推动外派监事会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2户监管企业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三是加强财务监督。制定下发了《XX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委托中介机构对市供水公司改制以来的资产增值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组成检查组对市商务系统5年来资产处置收入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四是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今年联合财政部门对市属国有及国有参股共9户企业开展了经营情况专项审计,组织召开了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培训工作会议,指导市城投公司、市国资公司两户出资监管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收益的申报。五是加强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实施意见》,从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方面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从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出国(境)、通信等方面严格规范业务支出。

(二)全力盘活国有资产,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1、千方百计盘活资产。一是妥善解决了非工口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我委牵头相关部门全面梳理了非工口改制遗留问题,对处理改制遗留问题费用进行了联审,所需资金774.71万元已拨付到位,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注入市国资公司。二是圆满解决了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中的特殊债务问题。筹措资金602万元用于解决全市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的“特殊债务”,涉及债权人400余人;筹措资金3.8万元解决了原麻山钢铁厂所欠周边农民工工程款。国有工业改制企业破产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盘活资产扫清了障碍。三是加快已注入市国资公司资产的确权、办证、调规、变性工作。市国资公司已接收25户国有改制企业资产48宗,已过户办证房产面积16832平米,已办证土地面积453212平米。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将77.28亩市织布厂、元件一厂、车辆厂、化肥厂(部分)四宗工业土地进行调规变性,出资17000万元以公开摘牌的形式取得商业土地开发权。四是一企一策开展资产盘活。市国资公司根据资产不同类型和性质制定资产盘活计划,取得资产处置变现收入8660.28万元。

2、倾力打造丹江工业平台。根据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要求,我委牵头和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XX区人民政府、丹江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全力推进整合原市化工厂及周边土地打造市本级工业平台的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平台总体规划以及园区内详细规划初步方案;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已完成土地报批费用审核和土地报批工作,目前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市国资委、市国资公司完成了厂区内租赁企业搬迁、补偿工作,对相关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并组织将该项目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项目资金扶持申报;XX区丹江街道办事处正在进行厂区外土地房屋征收及安置等工作以及迁坟工作;市轻化纺行办已完成三化工厂原租赁企业红帆造型厂涉及拆迁资产的评估工作;市财政局完成了市化工厂租赁企业搬迁包干资金和丹江街征地包干资金的拨付工作,我委初步制定了《XX市丹江工业平台入园条件及优惠政策》。

3、确保代建项目的按时完工。市城投公司大力推进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市委新党校、市老年大学等代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按时竣工。其中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已于2015年9月28日正式交付市纪委试运行,教育楼一层廉政展馆工程12月可正式开馆,完成总产值约5700万元;市委新党校于2015年底前可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约9500万元;市老年大学已竣工验收,并于2015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4900万元。

4、全力保障南正街棚户区征拆资金的投入。根据市政府关于对南正街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安排,明确了市城投公司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市城投公司把南正街征拆资金联审及支付作为目前的重点工作,并成立了资金筹措组、联审工作组、资金支付工作组。截止目前,按照XX区对单户拆迁户的征拆资金分三次支付的要求,已完成第一次支付的拆迁户1232户,投入7.04亿元。拆迁户的第二次支付工作正在进行,并已完成了438户,投入4900万元。截止目前已投入7.56亿元,后续征拆资金将按照拆迁工作进度及时支付。

(三)加强央企对接合作,大力推进“央企入赣”工程

1、积极联系对接,推荐产业引进项目。2015年,我市各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组建小分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接活动,先后走访了中节能集团、中材高新、华能集团等央企。截止目前,我市本年度已成功引进新的央企项目2个,在谈央企合作项目3个。新引进的项目为中节能集团下属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和萍乡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其中中节能集团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总额5亿元,装机容量50兆瓦,占地面积1539亩,建设周期6个月,使用寿命25年,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4800万度,年创税收600万元。

2、提升服务水平,促项目落地见效。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定期地带队深入央企项目企业和项目落户地县区走访,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将部分央企建设项目纳入了市政府的重点项目予以推进。通过努力,央企落地成效明显。其中:中材科技风电叶片项目一期厂房已建成试产,第一支56.8米长的风电叶片已于2015年元月25日正式下线,2015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3000万元以上。新引进的中节能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了全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于2015年7月并网发电。6月27日,我国第一台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华能安源电厂新建工程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成为我国首台正式投产发电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按年设备利用小时5500小时计算,年发电将达73亿千瓦时,可实现产值35亿元,上缴税收约4亿元。

3、深入开展宣传推介,营造舆论氛围。为大力宣传我市“央企入赣”的工作成绩,充分展示我市“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新形象,我委制作了“转型发展·借力央企助腾飞”为主题的XX市“央企入赣”专题宣传片。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体宣传我市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成绩和成果。5月份,在市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卫视相继采访了华能集团、中材集团和中节能集团在我市投资的项目企业。萍乡日报、今日头条新闻网、中国江西网相继发表了我市引进央企项目、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营造了积极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舆论氛围。

2015年,市国资委切实按照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市委“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这根主线,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增强了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1、坚定不移地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为实现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我委对市属国有企业及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开展了全面清查。2015年,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资产不同类型,向市政府提出了相应管理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市本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运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成立了3个资产核查小组,主动对接,上门服务,深入市直100多个部门和单位开展资产核查,确保资产移交不遗漏,实现监管“全覆盖”。截止目前,国有资产移交统一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市非工口改制企业52宗应移交资产产权已统一划转至市国资公司。其中:市商务局原外贸系统、市物资集团、市水务局、市林业局8宗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按要求统一划转和移交至市国资公司直接管理;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建设局等44宗改制企业资产已由市国资委与原企业主管部门全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了资产监管责任主体,纳入了统一监管运营范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74宗经营性国有资产正在逐步移交,已完成产权移交的26宗、正在办理的17宗、因各种情况暂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的31宗。7家市直部门共持有8家企业的国有股权,投资金额合计103109.4万元。其中XX市燃气有限公司、萍乡水务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正在办理移交手续,其他部门持有的国有股权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22家市直部门所属59户国有企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移交,其中市公安局所属的市蓝盾公司、市保安服务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资产划转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2016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移交,其他部门所属的国有企业,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

2、紧紧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动市国资公司、市城投公司由投融资平台向资本运营公司转型,实行多元化经营,面向市场,做强做优。2015年,积极推动市城投公司开展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一是聘请专业机构对公司部门重新设置,职能重新定位,人员实行优化组合,打破终身制,实行聘任制。二是开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城投公司实际,确立了公司2015年经营目标,并签订了《市城投公司经营目标责任状》,对公司高管开展绩效评价和年薪考核,充分调动和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城投公司已初步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规范发展、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动监管企业开展资本投资和多元化经营。经多方考察认证,市城投公司拟投资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开展金融服务及资本投资业务,拓展经营领域。市国资公司成立了XX市国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国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通运建设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对注入的国有资产进行优化组合,全方位开展资产租赁、融资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经营业务。

3、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围绕增强监管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率,聚焦监管内容,以“放权、放开、放活和管少、管精、管好”为原则,以管资本为主优化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该放的全部放开,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梳理我委权力事项42项,责任事项32项,精简8项,删除2项,将监管企业子公司审批权限下放给母公司,县区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全部下放县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该管的科学管好,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监管企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加强国有资本运营质量的监测和绩效考核,加强公司章程的管理,明确了企业重大事项必须报出资人批准。二是落实企业外派监事会监督和法律顾问制度。对2户企业都外派了监事和监事会主席,出台了《企业监事会工作规则》,推动外派监事会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2户监管企业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三是加强财务监督。制定下发了《XX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委托中介机构对市供水公司改制以来的资产增值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组成检查组对市商务系统5年来资产处置收入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四是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今年联合财政部门对市属国有及国有参股共9户企业开展了经营情况专项审计,组织召开了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培训工作会议,指导市城投公司、市国资公司两户出资监管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收益的申报。五是加强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实施意见》,从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方面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从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出国(境)、通信等方面严格规范业务支出。

(二)全力盘活国有资产,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1、千方百计盘活资产。一是妥善解决了非工口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我委牵头相关部门全面梳理了非工口改制遗留问题,对处理改制遗留问题费用进行了联审,所需资金774.71万元已拨付到位,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注入市国资公司。二是圆满解决了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中的特殊债务问题。筹措资金602万元用于解决全市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的“特殊债务”,涉及债权人400余人;筹措资金3.8万元解决了原麻山钢铁厂所欠周边农民工工程款。国有工业改制企业破产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盘活资产扫清了障碍。三是加快已注入市国资公司资产的确权、办证、调规、变性工作。市国资公司已接收25户国有改制企业资产48宗,已过户办证房产面积16832平米,已办证土地面积453212平米。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将77.28亩市织布厂、元件一厂、车辆厂、化肥厂(部分)四宗工业土地进行调规变性,出资17000万元以公开摘牌的形式取得商业土地开发权。四是一企一策开展资产盘活。市国资公司根据资产不同类型和性质制定资产盘活计划,取得资产处置变现收入8660.28万元。

2、倾力打造丹江工业平台。根据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要求,我委牵头和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XX区人民政府、丹江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全力推进整合原市化工厂及周边土地打造市本级工业平台的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平台总体规划以及园区内详细规划初步方案;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已完成土地报批费用审核和土地报批工作,目前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市国资委、市国资公司完成了厂区内租赁企业搬迁、补偿工作,对相关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并组织将该项目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项目资金扶持申报;XX区丹江街道办事处正在进行厂区外土地房屋征收及安置等工作以及迁坟工作;市轻化纺行办已完成三化工厂原租赁企业红帆造型厂涉及拆迁资产的评估工作;市财政局完成了市化工厂租赁企业搬迁包干资金和丹江街征地包干资金的拨付工作,我委初步制定了《XX市丹江工业平台入园条件及优惠政策》。

3、确保代建项目的按时完工。市城投公司大力推进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市委新党校、市老年大学等代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按时竣工。其中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已于2015年9月28日正式交付市纪委试运行,教育楼一层廉政展馆工程12月可正式开馆,完成总产值约5700万元;市委新党校于2015年底前可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约9500万元;市老年大学已竣工验收,并于2015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4900万元。

4、全力保障南正街棚户区征拆资金的投入。根据市政府关于对南正街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安排,明确了市城投公司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市城投公司把南正街征拆资金联审及支付作为目前的重点工作,并成立了资金筹措组、联审工作组、资金支付工作组。截止目前,按照XX区对单户拆迁户的征拆资金分三次支付的要求,已完成第一次支付的拆迁户1232户,投入7.04亿元。拆迁户的第二次支付工作正在进行,并已完成了438户,投入4900万元。截止目前已投入7.56亿元,后续征拆资金将按照拆迁工作进度及时支付。

(三)加强央企对接合作,大力推进“央企入赣”工程

1、积极联系对接,推荐产业引进项目。2015年,我市各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组建小分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接活动,先后走访了中节能集团、中材高新、华能集团等央企。截止目前,我市本年度已成功引进新的央企项目2个,在谈央企合作项目3个。新引进的项目为中节能集团下属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和萍乡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其中中节能集团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总额5亿元,装机容量50兆瓦,占地面积1539亩,建设周期6个月,使用寿命25年,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4800万度,年创税收600万元。

2、提升服务水平,促项目落地见效。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定期地带队深入央企项目企业和项目落户地县区走访,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将部分央企建设项目纳入了市政府的重点项目予以推进。通过努力,央企落地成效明显。其中:中材科技风电叶片项目一期厂房已建成试产,第一支56.8米长的风电叶片已于2015年元月25日正式下线,2015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3000万元以上。新引进的中节能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了全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于2015年7月并网发电。6月27日,我国第一台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华能安源电厂新建工程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成为我国首台正式投产发电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按年设备利用小时5500小时计算,年发电将达73亿千瓦时,可实现产值35亿元,上缴税收约4亿元。

3、深入开展宣传推介,营造舆论氛围。为大力宣传我市“央企入赣”的工作成绩,充分展示我市“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新形象,我委制作了“转型发展·借力央企助腾飞”为主题的XX市“央企入赣”专题宣传片。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体宣传我市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成绩和成果。5月份,在市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卫视相继采访了华能集团、中材集团和中节能集团在我市投资的项目企业。萍乡日报、今日头条新闻网、中国江西网相继发表了我市引进央企项目、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营造了积极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舆论氛围。

(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

1、进一步夯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基础。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在城投公司和国资公司分别建立了党总支和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提高党性修养。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形成了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按照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圆满完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对照“四风”对28条问题进行了全面落实整改,建立了群众路线活动长效机制。通过活动的开展,国资系统干部作风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党员在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均有稳步提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3、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按照中央、省和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了7次专题学习,重点学习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认真查找领导班子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加以整改,推动领导干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原则,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4、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国资监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全年开展各种专题学习20余次,党委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0余次。结合国资监管工作,下发了《2015年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修订完善了《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检查考核办法》,与出资监管企业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委领导班子带领监管企业领导班子、各科室负责人30余人赴看守所、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并组织观看了《反腐警示录》,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筑牢思想防线。

二、2016年工作打算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委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增强市属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好、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为促进萍乡城市转型增添动力。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市国资委职能定位,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部门不再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加强国资监管队伍建设,做好国资委的自我改革。在监管方式和手段上,更多运用法制化、市场化监管方式,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切实减少出资人审批事项。

(二)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努力打造市本级四大资本运营公司。按照不同功能定位,通过改组或新设,利用三到五年时间逐步形成以城建融资平台、项目管理板块、公用事业板块、资产资源经营板块为主业的XX市城市建设投资运营公司;以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为主业的XX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武功山旅游公司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的XX市旅游投资运营公司;以文化、传媒、资讯为主业的XX市文化投资运营公司等四大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到2020年,市本级国有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争取一至二家企业上市。

(三)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水平。依托市科技创新基金,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应用和保护,不断增强出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创新国有资本运营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实现人才强企目标。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国资监管机构在市政府授权范围内重点管理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企业经理层由董事会选聘。全面推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对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工作的指导,明确选人用人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完善配套措施。完善企业领导人员发现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勤于思考、严于律己的企业家队伍。

推荐第7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修改)

吴忠日报社2011年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打

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鼓劲加油、助威呐喊,发挥了舆论引导服务的作用,较好地履行了职责。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把导向重策划,宣传实效在增强。从年初开始,主要完成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第四次党代会、“两大任务”、民族团结教育、绿化美化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十大市场”和城市东南部建设、沿黄经济区建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模范人物和乡村好人家评选、李潇和纳振东见义勇为事迹、黄河善谷和慈善产业、“一会一赛”等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对每项重点工作的宣传都进行专门的策划部署、开设专门的栏目,全方位、多视角,集中营造宣传声势,取得了较好地宣传实效。

(二)带队伍强素质,报纸质量在提升。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目标,从抓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入手,坚持每周星期天下午的学习制度。结合宣传文化系统开展的“走转改”与“五比五看”教育活动,切 - 1 -

实加强了采编人员的政策理论与业务知识培训,开展了评创优秀部室、放心记者、放心编辑、创新标兵、希望之星活动。坚持每天编前会评报制度,严格进行量化考核。坚持每月对好稿件、好版面、好图片进行评选奖励,引导大家学业务、强素质。在2010年度宁夏新闻奖评选中,吴忠日报有13件作品分别获得

一、

二、三等奖;有18件作品分别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

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三)完善管理机制,内部活力在增强。按照市委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我们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中层干部和每个工作人员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坚持考核向岗位量化、绩效向一线倾斜、奖励向优秀看齐,体现待遇差别让干多干好的多得,让能干实干的受益。坚持每月对报社整体工作及中层干部、行政后勤人员服务情况听取全体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梳理出来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及时落实。对在部室工作考核、测评排名末位的部室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取消绩效奖励,留任半年后履职测评仍是最差的予以免职。坚持每月对各项公用开支、主要财务数据进行公开;对领导干部出差、学习的费用开支情况进行公开,营造了较好地工作环境。

(四)以创新促提高,宣传覆盖面在扩大。我们

在抓好《吴忠日报》发行的同时,开通了手机报,增设了报刊零售点,免费向自治区领导及各厅局领导、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吴工作过的领导及毗邻地市增阅报纸。今年6月,对《吴忠日报》周六报进行扩版,扩大了宣传容量。积极争取自治区的资金支持,对吴忠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增加了网页和栏目,加强了报网互动,对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及时跟进,集中报道,特别是在党代会的宣传中,吴忠网在第一时间进行密集报道,社会反响比较好。

(五)突出项目建设,发展后劲在增强。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报社长远发展的关键性工作来抓。争取了国家“东风工程”100万元的项目支持,对现有编采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积极向国家发改委及新闻出版总署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申报的“宁夏吴忠报业与民族团结网络动漫中心项目”已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项目库,并自筹资金进行了前期配套,启动了各项前期工作,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验收,已批复明年5月正式实施。

(六)打基础带业务,整体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积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完成了“创先争优”活动的点评和承诺,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安排了红歌比赛等,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按要求开展了扶贫、共建、帮困工作;注重组织建设,改选

了党支部副书记、增设了纪检委员;工会、妇委会、团支部结合整体工作和业务工作推进,开展了学习培训、文化体育等系列配合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开展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二是将每周五确定为职工文体活动日,在“三八”妇女节、记者节等安排文化体育活动,加强相互交流,增进友谊。给办公环境购置了花卉,开展定期的卫生检查,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按要求开展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三是定期对综治工作进行研究安排,积极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加强门卫工作,对监控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逢五

一、十

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都安排值班。认真落实了民族团结进行创建工作。通过抓基础工作带动业务,促进整体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步子慢。手机报的覆盖工作目前没有明显的进展。报纸零售工作滞后,报刊亭作用发挥不好,还存在报纸送达不及时的问题。

(二)经营创收少。拓展广告增收渠道,效果不明显,经营性收入少,发展的后劲不足。

三、2012年的工作打算

2012年,我们将继续抓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努力在提高宣传的实效、办报质量和舆

论引导能力上下功夫,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服务,为全市工作大局服务。

(一)抓好宣传。更准确地把握市委决策与意图,在新闻宣传的超前策划、深度挖掘、集中展示,体现全局性、可读性、大声势等方面多做努力,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和实效。做好《吴忠日报》的扩改版工作,提升报纸的公信力、影响力。

(二)抢新阵地。进一步加强吴忠网建设,使吴忠网在日常舆情、重大事项、突发事件等舆论引导上能先声夺人、掌握主动、发挥作用。在延伸报纸的宣传渠道上,提高手机报的编辑水平,加强与移动、电信、联通的协调与合作,尽快使吴忠手机报的短信服务能联接到普通手机用户,扩大手机报覆盖面。

(三)带好队伍。继续坚持今年实施已经见效的一些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学习措施,努力提高编采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促使员工主动做好工作,减少差错,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办报质量。通过公开招考方式,解决部分业务骨干的编制;提高一线聘用人员的工资待遇。以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为抓手,搞好单位的风气建设。

(四)搞好项目。积极争取自治区的资金支持,对办公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继续争取“东风工程”项

目支持,提高设备保障能力。全力实施民族团结网络动漫项目,2012年各项工作都有突破性进展。

(五)打牢基础。抓好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好经常性工作,做好相关工作的资料管理、归档工作。通过改善办公环境,抓学习、开展经常性的活动,争创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制度,加强人员、车辆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认真严肃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2012年,力争通过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使报社的整体工作有一个大的跨步,对外形象和影响有一个大提升。

吴忠日报社

2012年1月11日

推荐第8篇:经济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8年经济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

打算

江岸区一元街

2006年经济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街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街改革、发展、稳定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以提高服务质量、深入企业、保障安全、加强协调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新型街道。

2006年工作回顾

在全街同志共同努力下,如期完成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局面稳定环境明显改善

一年来,中山医药公司、隆昌公司、精细化工厂、海寿瓦楞厂、朝阳电机厂、长江蓬垫厂、等六个企业的职工分批次的在不同时间到市、区、街上访。我们从维护企业利益,提高经济效益入手,一边抓好生产发展,一边解决问题。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争取政策倾斜,保护职工利益。二是耐心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长江、中山因买断等问题到区、街多次上访。街党、政主要领导能够认真耐心的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化解矛盾,积极工作。前段时间,长江、中山因买断等问题发生了围堵政府的严重事件,街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逐步缓解了群众的情绪。使事态没有恶性发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经济工作稳中有发展

街道工委、办事处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经济指标落实到人。到目前为止,实现招商引进内资42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0%;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945万元,完成年计划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54元/年;引进外资项目及名录库工作均已达标。我们结合目标计划,协调职能部门和街属企业,落实好职工的养老保险工作,做到能保尽保,解决在职和退休职工的后顾之忧。完成了街属企业500余名职工名册审核、订正、调整系列工作,生活待遇明显提高。

三、服务快捷能力改善提高

今年来我们切实把年初的工作思路化为实际行动,把“服务介入、动态管理“作为工作的主要手段,以路街特色经济为引进投资的载体,努力做到从自我发展为主向借力发展的根本转移。

结合一元地区的实际,对辖区内重大策划实施项目进行跟踪,积极组织开展工商联活动,安全生产以及科普宣传

活动,随时帮助企业解决进程中的阻力矛盾和困难,为企业营造出“放手、放胆、放开、放心”的发展氛围,求得区域总体实力的不断增强。重点关注、关心新世纪大厦豪生酒店的未来,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实施感情投入,在服务上做文章,注重优化环境,营造招商、亲商、安商的大环境。

存在问题

由于土地资源、宏观调控等因素制约,我街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在招商引资、企业发展,扩大规模上档次上由于城市规划等因素制约存在困难;二是工业产业发展受到地域限制无法兴建,小型经营企业仍处于主导地位。

2007年工作打算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实现追赶式发展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突出抓好工作思路和目标的落实,实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社会稳定三个目标,全面完成年度

各项任务。具体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抓招商,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努力营造五个环境:一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三是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四是团结鼓劲的舆论环境;五是公正严格的法制环境。创新招商环境,继续开展以商招商、回归工程,力争提前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以存量资产为基础,巩固发展好现有招商项目,力争抓好来年重项目建设。

抓投入,进一步抓好基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网络作用,扩大信息员队伍,严格落实干部联系点制度,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坚持把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守土为责,借力发展”作为我们的工作理念,把引进区外资金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出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将招商引资任务指标下达到各科室与年终考核挂勾,激发全体

干部更新观念,积极利用各种关系和渠道来参与、支持和关心经济发展。

抓协调,开展民主法制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安

[1] [2] 下一页

推荐第9篇:中学工作总结暨打算

**中学2011年工作汇报

**中心初中被评为“烟台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中心幼儿园被评为烟台市示范园和“全国少年儿童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园”,中心小学通过烟台市文明单位复查,在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

狠抓常规管理。该镇各中小学在深入贯彻《**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常规管理要求并狠抓落实,突出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常规检查,期中、期末集中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公开、公示,列入对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考核。

深化教学研究。该镇邀请了隋兴强主任、王建涛主任、张胜主任和各科教研员到校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开展名师、学科带头人定期举行讲座、搞课堂观摩等活动,让教师真正地与他们面对面,感受名师、学科带头人风采,更好地提高自己。在全镇范围内组织了由初文丽、赵敬香两位名师人选牵头的“团队协作、名师引领、共同提高”教学活动;重视体育文化艺术教学与研究,教师节献词、国庆汇演、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等精彩纷呈,初中教师的《俏花旦》舞蹈搬上了全市庆祝教师节舞台,**中心小学的书法课成果在全市首届中小学体育文化艺术节展示上受到时任市领导杨书记、孙市长和隋局长的好评。

大力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经过学校推荐、层层选拔,评选出“**镇骨干教师”24名、“**镇十佳班主任”20名、“**镇阳光教师”21名予以表彰,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了比师德、争先进、学名师、扬正气的良好氛围。

成功开展了首届**镇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创先争优大赛。项目包含备课、听课、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说课、课件展示等教师基本功,全镇76名教师获奖。

深入开展“三创四心”活动。挖掘的“牵手双娇”事迹成为全市三创四心活动优秀典型,双双升入**九中。9月26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刊登了《徐凤娇我的手牵着你的手》,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在第二届“在关爱中成长——全国十佳自强女孩评选”活动中,徐凤娇荣获提名奖,是全省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典型。12月1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向幸福出发》栏目组对其作了专访,于1月6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三套播出。市领导尹鹏在看到徐凤娇的感人事迹后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结合全市“三创四心”行动,大力表彰倡树徐凤娇同学的精神与榜样。该校还积极开展了“**教育,我的责任”学习讨论、征文比赛和主题演讲比赛,切实增强了全镇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2年1月5日,《烟台日报》、胶东在线、水母

1

网等烟台主流媒体刊登了《烟台市第三届道德模范人选公示》,全烟台市52人入选,**中学教师鲍红彩和2011届毕业生徐凤娇榜上有名,分获敬业奉献模范和助人为乐模范。

加大改革投入力度。该镇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理顺中心中学管理体制,完成了对原教委的撤并工作,办公场所前移,人员充实到了教学一线。进行了镇域内学校布局调整,9月份成功将三青小学和方里小学合并到中西小学,12月中西小学更名“**市荆昌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一年来,全镇中小学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配备等合计投资60余万元。该镇还拓宽社会爱心助学渠道,一年来,烟台京城服装资助北岩教学点近万元,荆昌汽轮机资助中西小学10万元,**国土资源局资助光山小学电脑、课桌等物资价值10多万元。

加强饮食卫生安全管理。中心小学新上热水器4台,初中新上2台,基本解决学生热水热饭问题;贯彻执行教体局食堂大宗食品集中采购办法,每天由分管领导到食堂、商店检查卫生安全,查看饭菜质量等,保证了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做好特殊学生关爱工作。该镇加强学生档案建设,每学年开学初,把学生以班为单位,按照单亲家庭、空巢家庭、贫困家庭、心理脆弱、暴力倾向、喜欢上网、看不良书籍、学习困难或偏科、兴趣与特长、性格孤僻、疾病史等分类统计。学生档案建好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分组分类联系关爱学生,学生成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每5—10名学生一个关爱老师,无论是思想、生活还是学习,学生都可以向该老师寻求帮助。学校食堂科学安排食谱,做到营养均衡,有益身体发育。心理辅导员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或集体心理辅导,让每个学生感觉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存在问题:一是教师队伍老化、师资缺乏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偏远学校,教师老化严重,幼儿教师、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更是短缺。二是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仍需加强。个别教师师德失范,12月,出现了教师孟庆平体罚学生致伤的恶性事件。三是学校安全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特别是学校布局调整以来的学生乘坐车辆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2012年,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实现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走“以德治校、依法执教、科研兴校”之路,推进学校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平安、绿色、和谐和节约型校园。在八个方面集中用力。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隋局长“**教育,我的责任”理念。创新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责任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

2

育,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完善“一岗双责,全员育人”机制,继续建设和充分利用校外德育活动基地,发挥政教、团队、班主任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公众意识、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

二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继续深化“干部教师素质提升年”活动,把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坚持追求质量不动摇,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努力打造特色学校。有效开展“校长、中层干部走进课堂”活动。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各项活动方案的落实;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狠抓备课、上课、教学反思、作业批改、教案检查、信息反馈等环节,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牢固树立“科研兴校”意识,从小课题研究入手,选准突破口,针对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加强教师间的合作,集中力量开展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各学校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地方必修课程,高度重视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课堂质量。继续以体育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广泛开展体育文化艺术活动,进一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素质教育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四是全面抓好教师培训。着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教师读书工程。继续开展中学校内、小学镇内师徒结对活动,制订教师发展规划和活动方案;继续邀请市级以上名师专家来我镇指导和讲座;召开全镇教学点、幼儿园特色教育现场会,加强对教学点、幼儿园规范办学及均衡发展督查。

五是力促教育公平公正。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教育干部坚持洁身自好,正直守纪,严格自律,在原则问题上做到明辨是非,立场坚定;为广大干部教师搭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布职称评定、评优奖励等情况,加强民主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格审计工作,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六是继续落实关爱行动。关心大龄青年婚嫁问题,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关怀师生饮食质量和安全。

七是建立健全校舍安全预警和校舍安全定期普查制度。强化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险情隐患。

八是加强家校联系,优化班级管理。广开登门访问家庭、书面联系家

3

庭、家长访问学校、借助信息平台促沟通等家校联系渠道,通过家校联系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增强育人效果。

4

推荐第10篇: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区委、区政府: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及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带领全镇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依托一区两线,强攻工业物流,实施城乡联动,实现四增目标”的奋斗目标,大力招商引资,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经过一年努力,较好地实现了年初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工作总结 基本情况

镇地处泸州北大门,是典型的城郊型乡镇。全镇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有8

个农业行政村,1个社区,195个小组,总人口30017人,其中农业人口26075人,有耕地18782亩,其中田面积13100亩,土5682亩,人均耕地亩。有18个党支部,802名党员。有12个团支部,496名团员。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协调各方,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狠抓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党的建设。 党建工作

1、思想建设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

抓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武装。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组织中心学习组成

员和镇干部职工进行学习,镇党委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 全年共开展学习14次,其中外出考察学习2次,镇机关全体人员每月集中学习两次,其中外出考察学习1次,请区委党校、区领导讲课2次。主要学习省、市领导关于领导干部作风整顿的讲话;党和国家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十七大营造舆论氛围;组织干部党员集体收视了十七大开幕式;原文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按照年初规划,镇党委每月组织镇机关全体人员开展两次政治学习,全年共学习了25次,学习内容有:省、市、区各级文件,各级领导讲话,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党的十七大精神。每次学习后,镇领导进行讲评,指定一个部门派人在下次会上,谈上次学习的认识和体会,各部门认真按照领导

要求,在每次学习后都组织本部门职工认真讨论,派一人作认真发言,达到了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深化认识的目的,效果很好。镇党委中心组和镇机关的理论学习制度,带动了各村、各单位政治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加强正确舆论宣传工作,尽力扩大党报党刊发行覆盖面。

党报党刊发行全面完成任务。在党报党刊的发行中,将任务分解到单位、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体医生、村,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邮政代办员和宣传干事亲自上门做工作、突进度。在新闻宣传方面,将区分配的任务分解到各单位、村,经过努力, 全年共采写新闻信息160余件,被上级新闻单位和两办采用率达20%左右,泸州日报完成16件,龙马通讯42件,泸州电视台5件,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泸州日报用稿6件,龙马通讯40件,泸州电视台2件的任务,信息上报用稿10余件,积极构建了大外宣格局,大张旗鼓地宣传了镇政治、经济、

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为全面拓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我镇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立了领导组,做到了领导、人员、经费三落实,文明村的规划创建和巩固工作稳步推进,今年在全镇开展了“星级农户”评选活动,经过动员部署、组织村民学习,村民对照条件进行自我申报、群众评议、村组审定、镇上审批的程序, 分别评出了五星级以下的农户4566户,六至九星级农户2744户,十星级农户29户,并对十星农户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评选活动达到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按照区文明办的要求,经过仔细分析,镇党委提出创建规划,并规划阳高村创建省级文明村,兽防站创建区级文明单位,通过阳高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阳高村创建省级文明村通过了验收。 加强农村文化活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今年举办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送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进

社区”活动各一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现场咨询群众500多人次。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今年配合安全、创卫检查文化市场5次,没有发现安全隐患和不健康的文化品,年内组织文体活动两次。

2、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以“三级联创”为抓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今年以来,我镇在认真总结前几年开展 “三级联创”的基础上,对“三级联创”的工作内容予以充实。除按照 “五好”村党支部和镇领导班子创“四好”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镇村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主导产业建设、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外,还把推行村级规范化管理和发展党员公示制、流动党员管理、开展“双建示范带”建设做为“三级联创”有益的

补充和必要的工作内容。

以载体创新和方式创新为动力,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今年,镇党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创新思维,以变应变,在抓实、抓精、抓强上下功夫,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整合党建工作内容,不断加大落实力度。

①规划实施“双建示范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党的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党员产业示范基地、党员帮带示范基地、农村党员示范岗等,建立有效机制和模式,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截至目前,已完成阳高村沼气国债项目300口,社会主义新村建设完成129户。

②选好配强村班子,支书主任一肩挑。9月21日,我镇按照区委和区委组织部的部署,分别在8个村和1个社区中全面开展了村基层党支部和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镇党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最终有8个村实现了支书主任一肩挑,按时完成了村支部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镇各党支部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共召开支委会、党员会、党小组会95场,上党课11场次,在家党员参学率达到90%。在活动开展中,各支部做到了四个结合,即把学习政策理论同进一步提高素质,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相结合,把学习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同解决农村各类难点、热点问题相结合,把学习区、镇相关会议精神同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把学习“十七大”精神同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强化了学习教育的效果。

积极开展了党员远程教育。各村支部按区电教室的要求,并结合实际,组织党员收看了市党代会现场直播、新农村建设等远程教育片,进而鼓足发展信心,

增强发展动力。

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和党费收缴工作。在党员发展上,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质保量”的原则,注重从致富带头人和团组织推荐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上半年共发展新党员8名,14名按期转正,培训积极分子14名,为党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加强党费收缴和使用管理,完成了党费的收缴工作。

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提高党员思想觉悟。我镇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中,主要是结合《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通过多种形式与流动党员联系,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传递组织对党员的关心和温暖,增强流动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身边的群众。对全镇外出党员半年以上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对外出党员建立了名册。同时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发放率达100%。

以红岩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依托,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得到加强。

针对镇财政困难、集体经济薄弱,开展农村党员活动和教育阵地建设难度大的实际,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支持,在市级联村部门团市委和区委组织部及其他区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红岩村按时按要求建起了12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完成了齐家村办公楼的招标工作。

以解决党建工作“难点、弱点”问题为重点,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

①抓重点,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加强农村小康快车工程建设。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二是选好配好村领导班子,结合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加大公推直选力度,把年轻有为敢想、敢干、敢做事的年轻人推上村级领导岗位;三是认真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工作;四是继续深化党员“双带”活动,完成50名党员、50名致富能手“双向培养”计划;五是充分利用“支部+协会”,发挥协会示范作

用;六是加大人才创业行动力度,结合农民工培训、阳光培训、贫困人口培训和就业培训。

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我镇现已建立了8个协会,结合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针对我镇的特色产业九狮柚、云台生姜等,镇党委政府在年初就制定发展规划,通过资金、技术、政策等大力支持发展,现云台生姜种植面积达900多亩,年产生姜多吨,九狮柚果树现有1200亩,8万株,年产量达400吨,已由零售转为水果商承包销售,每公斤批发价为6元,供不应求。

党员农贷快车按照区委、区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配合信用社完成了我镇农村党员的基本情况调查、建立发展规划、评定信用等级、授信贷款额度、落实帮扶配套措施、建立专门档案等工作。截至现在,已有200多名党员贷款578680元。

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做好部门帮村协调工

作。积极联系帮村部门到村调研村情,指导新村建设工作,使部门帮村不盲目,帮得心中有数,变“送血”为“造血”,帮到农户长效增收项目上。二是落实党员帮户机制。我镇机关及事业单位党员每人联系1户贫困党员农户,共联系43户,帮扶金额5000余元。三是以点带面推动新村建设进入新高潮,结合阳高村新村建设,带动周边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贯彻落实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要求1 2 3 4 5 下一页

第11篇: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1年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打算

中共 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10日)

2011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来,我镇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宜阳县工业重镇、产业强镇、商贸大镇的三大目标,强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双带动战略,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2011年工作总结

到2011年底,预计全镇生产总值达到66800万元,同比增长105.5%;财政收入预计达到1650万元(不含烟叶税),同比增长102.1%;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6000万元,同比增长10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9800万元,同比增长101.8%;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0800万元,同比增长102.2%,引进省外境内资金2.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5%。;预计各项经济指标都能实现或超额实现预期目标。现将2011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住经济命脉,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了新突破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园区做文章,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镇工业园

- 1

药材连片种植230亩,培育核桃基地300亩。现代烟草农业成效显著。流转土地3000亩,实施 北岭200亩烟叶连片种植1个, 800亩烟叶连片种植2个,植烟面积6000亩。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以 禽业——年出栏肉鸭100万只养殖小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走规模化、生态化养殖的路子,推动养殖专业村的建设。新建养猪场4个,存栏340头;新建养鸡场8个,鸡存栏48000只。农业专业协会、合作社蓬勃兴起。由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的大蒜种植协会、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合作社、肉鸡养殖协会作用充分发挥。

三、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本着惠民的原则,落实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332238.59元、农资综合直补共发2736649.37元;投资12万元对卫生院病房楼进行改造,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8%;实行社会化发放五保金132300元,低保680440元;投资38万元,完成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新建敬老院综合楼480平方米,五保入住率达45%;实施后院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建设;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20万元,建设 小学教学楼1150平方米;实施 2.3公里通组通户道路硬化工程;投资38万元实施 新农村市级示范村建设;洛卢高速公路建设已完成路基铺土工作,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四、把握优势资源,生态旅游热再现新前景

按照 “三山一寺一水一名人”旅游开发战略要求,

- 3

完成村内主干道两侧6000平方米墙体立面粉刷;对2300米排水渠实施硬化。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个,硬化通组通户道路2公里。投资120万元,建设镇政府门前5000平方米休闲广场。已完成绿化、亮化、美化规划设计,正在组织实施。

六、强化社会管理,和谐社会再出新成效。

坚持“预防为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从源头着手,认真开展排查、调解、帮教、禁毒、严打、反邪教等工作,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创造了安定、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加大综合治理整治力度。加强治安巡逻队伍建设。镇专职巡防队,各村、各单位、各学校、各企业3—5人的治安巡防队,实行全天候治安巡逻。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全镇共安装平安大喇叭73个、视频监控设备12套、十户联防技防设施210套,实现了技防全覆盖。

扎实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一方面,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实行领导下访、领导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处理等制度,加大社会热难问题的排查调处力度,规范信访秩序,畅通信访渠道,最大限度地避免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加强村级民调会建设。每村选聘1专2兼3名民调员,排查社会矛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年未发生一起赴市以上个访、集访事

- 5

期,培训180人,共发展党员60名,其中农民党员46名,消灭了一大批长期不发展党员的空白村。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扎实开展村支部、村委和村监会换届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使村级三驾马车能够合力奋进,全镇各基层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

八、严格换届选举,村级组织有了新气象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镇村党组织、村委换届选举工作要求,镇党委、政府把镇村两级换届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高度重视,认真筹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换届工作圆满完成。4月底完成了镇党委换届,11月底完成了27个行政村的支部、村委和村监会换届工作。坚持依法和“公开、公平、公正”选举的原则,把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威信高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参选人选进了“两委”领导班子,使全镇的基层组织有了新气象、新形象。

二、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实现 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形势,我们将抢抓发展机遇,紧紧围绕“福民强镇”这个中心,按照谱写 “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旅游”三篇文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一体化、“三化”进程,以 “两高两保”(即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和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不出问题)为内容,工业上着力培育新材料和生化科技两大

- 7

再掀工业项目建设新高潮。

其次,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小城镇化建设力度,继续做好中心城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坚持规划指导、基础先行、产业支撑的原则,构建以 村集镇为中心,以 为重点的小城镇体系,不断完善配套城镇功能,发挥小城镇区域性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作用,增强竞争力、聚集力、辐射力,不断吸引农民进入中心镇生活。2012年,我镇将在村镇建设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张规模、提升品位、集聚人气。计划投资30万元,建设改造西村老商贸市场,投资120万元对对镇区有计划实施拆迁改建,投资180万建设日处理废水550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进一步完善绿化、亮化、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品位。

同时,着力抓好农业产业调整,想方设法为农民增收。以优势资源为依托,打造四大特色产业区:①东部集约农业经济区,以粮食生产为主。以 村等村为中心,发展高效农业,改造传统农业,着力发展新型农业和加工农业,重点发展大蒜、西瓜等特色作物种植产业,努力提高农业单位效益,实现农业生产持续增收;②北部集约农业综合经济区,以古村等村为主,主要发展烟叶等经济作物,进一步加大对烟叶的投入、管理力度,落实烟叶可持续发展措施,推广烟叶新技术,提高烟叶产业品质和效益;③西部集约农业经济区,以后院、河西等村为主,注重发展林果业,适度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促进农民增收;④中部集约农业发展经济区,以 等村为主,以 农业示范园项目、肉牛养殖为依托,主要发展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

- 9

一是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年输出劳动力9000人以上,继续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二是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进一步完善镇村规划,有力推进空心村治理,积极开展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和土地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倡导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送电影、送戏、送法律、送知识下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塑造新型农民。

五、着力抓好民调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加大综合治理整治力度。加强村级综治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村级综治工作站、群众工作站、民调会作用。加强治安巡逻队伍建设。加强巡防队伍管理,严格考核,及时充实队伍,防止各村、各单位、各学校、各企业成立3—5人的治安巡防队形式化、散漫化,坚持每天治安巡逻。加强村级民调会建设。坚持每村选聘1专2兼3名民调员,排查社会矛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技防设施建设。逐村安装、检修平安大喇叭、视频监控、十户联防等技防设施,切实保障实现技防全覆盖。严格村干部挂牌值班制度。将继续严格执行村两委干部按周一至周日排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接待来访办事群众,调处矛盾纠纷,处臵突发性事件。

六、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 11

定要全力以赴安排好,影响社会安定稳定的问题一定要不折不扣化解好。确保计划生育工作在管理规范有序的基础上更侧重优质服务工作,加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全面推动我镇人口素质提升。

- 13 -

第12篇:卫生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0年卫生工作总结暨2011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卫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大局,以建设“卫生强市〃健康东营”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着力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农民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强化公共卫生监管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提高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水平,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工作情况

(一)积极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一是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群众药费负担。自今年3月31日起,东营区、河口区和垦利县三个省级试点县区所有政府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先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216种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4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14处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共销售基本药物金额1600余万元,药价平均降幅达到30%左右,受到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8月19日,市政府出台了《东营市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东政办发„2010‟59号),确定年底前在全市五个县区所有政府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扩大基本药物实施范围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定首批26家定点助产机构和1家宫颈癌乳腺癌诊断治疗机构。对增补叶酸的农村妇女每人次补助24元,对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每人次补助500元,对进行“两癌”检查的农村妇女每人次补助109元,对贫困白内障患者每人次补助1000元,所需资金全部列入财政预算。“9+6”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城市居民健康档案86.7万人份,建档率达88.8%;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管理率达97.87%;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患等慢性病人71452人,管理率达99.23%;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共补种16775人,完成目标人群的96%;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进展顺利,截止12月26日,以上项目分别完成9389人、1726

9、106299人、107164人、800人。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我市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明确改革任务,落实部门职责,全力推动改革试点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广饶县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东营市人民医院、东营区人民医院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12月7日,《东营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按程序上报省医改办、卫生厅审核批准后即可启动实施。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一是中央投资项目进展顺利。自2008年以来,我市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个,总投资6185万元,其中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3329万元,地方配套及项目自筹资金2856万元。共改扩建业务用房30450平方米,其中新建20490平方米,改建4100平方米,建设辅助设施5860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29个,在建项目2个,完工率93.55%。二是村卫生室规划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我市制定了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实施意见,按照每建成1所村卫生室,省级奖补1万元,市、县区分别奖补2万元、3万元的标准,2010年对全市352所村卫生室集中扶持建设,重点突出业务用房整修、基本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截止11月底,352所村卫生室全部完工,完成投资3740万元,建设改造业务用房面积42260平方米。三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市政府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专项补助经费,按照每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万元、每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万元的标准,由市、县区财政按4:6的比例负担,在全市城区规划建设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截止11月底,18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完工。全市3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了全省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11月15日全省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暨表彰大会上,我市有7家单位、8名个人荣获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加强市人民医院建设,新建7.3万平方米的综合病房楼正式投入使用。四是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了《东营市“卫生强基工程”管理办法》,建立对口帮扶工作考评机制,保障对口支援工作长效开展。截至目前,全市7家市级单位帮扶25家县区级单位,14家县区级单位帮扶40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乡镇卫生院帮扶179家乡村卫生室,各级医疗机构共派出医务人员513人,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823人次,免费接收进修人员98人次,赠送药品器械价值47万余元。五是设立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经费。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培训,落实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对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在岗乡村医生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300元的补助,其中,市级财政补助不低于100元。经县区考评、市卫生局审核,全市核定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村级卫生机构785个,核定乡村医生聘用员额2043个。经聘用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综合评议,全市首批共聘任1347名乡医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我市《实施乡村医生政府补助制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的做法被山东政务信息(特刊)刊发,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在全省予以推广。

(三)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今年,我市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列为市委、市政府的便民实事项目,在省财政新农合补助资金每人每年30元的基础上,市、县区财政分别按每人每年40元和不低于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农民个人参合缴费不低于30元。农村五保对象、低保对象和伤残军人、全市农村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参合的个人缴费,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同时,继续保留市财政新农合大额医药费补偿资金450万元,县区财政按参合农民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设立大额医药费补偿资金,与市级补助统筹计算、合并使用。广饶县、垦利县、东营区设立县级大病补偿资金600万元、150万元、150万元。2010,我市参合农民104.7万人,参合率达99.55%,人均筹资达173.76元(常规157.87元、大病15.9元),有力地增强了新农合的补偿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市卫生、财政、民政、农业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自2010年起,对全市新农合实行“基金筹集时间、基金分配比例、补偿起付线、补偿封顶线、报销药物目录、报销诊疗项目、住院补偿比例”七统一管理,继续实行门诊统筹加住院统筹管理模式,起付线以上不再实行分段补偿,明确了公共卫生专项补助与新农合常规补偿程序和原则,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参合农民群众。三是做好2009年度大病补偿资金发放工作。1月29日,市政府在垦利县召开了2009年度新农合大病补偿资金发放现场会议,补偿资金689万元,受益农民1478人,受益农户新农合常规补偿加大病补偿单户最高受益额度达19.68万元。四是实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市内互认制度。公布了全市乡镇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全市共公布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35处、县区级27处、市级6处。我市广饶县、河口区被省卫生厅分别确定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和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县,我市确定垦利县为全市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县。

(四)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提升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水平。一是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有效控制了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顺利启动,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圆满完成。加大碘缺乏病防治力度,落实消除碘缺乏病措施,开展居民户碘盐监测,我市碘盐覆盖率达97.4%,碘盐合格率达99.36%,广饶县代表我市接受省级“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考评,并取得优异成绩。截止12月20日,全市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2684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35%,没有发生甲类传染病。二是突出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加大手足口病防控力度,全市手足口病疫情保持平稳,2010年1-11月份,全市累计发病4037例,重症病例7例,无死亡病例。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员培训,开展实践演练,我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全市共免疫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18万人次。2010年我市共检出甲型H1N1流感6例,自2月9日检出最后1例至今全市无甲型H1N1流感病例检出,无死亡病例。三是强化卫生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充实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应急队伍,加强卫生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提高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举全系统之力,做好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为全市重大活动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四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卫生、“五小”行业、农贸市场和建筑工地、单位和居民区、农村环境、春季灭鼠等六个专项治理和世界卫生日、爱国卫生突击日、爱国卫生大检查等活动成效明显,基层卫生创建蓬勃开展,垦利县及东营区辛店街道、胜利街道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镇,大王镇顺利通过全国爱卫会暗访复审,获得重新确认。全市新增省级卫生先进单位5个、省级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村35个。农村改水改厕稳步推进,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100%,29.35万户农民用上了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6%,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加强控烟工作,确定15家医疗机构作为培训指导基地,年内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50%的医疗机构全部创建为无烟机构。

(五)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一是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活动,全面落实医院核心制度,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完善医疗规章制度和医疗服务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三基三严”训练和考核,提高了医疗队伍整体素质。二是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和管理,建立全市医疗机构审核校验专家库和专家现场审核制度,严格规范审批程序。推行医疗机构准入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医疗机构审批规范,管理严格。三是严格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临床专业质控中心建设,认真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完善医院单品种用药总量、临床医师用药情况和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监控公示制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四是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方便群众就医,改善医院系统服务功能。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积极组织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市人民医院被推荐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省级重点联系医院,广饶县中医院被推荐为 “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省级重点联系医院。五是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积极开展中医基本现状普查和“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到2011年,全市90%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每所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投入资金25万元,市县(区)财政按照4:6比例承担。今年完成15所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装备任务,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六是加强基层院前急救点建设,完善医疗急救服务,制定了全市院前急救点重点装备项目实施方案。今年完成10处基层医疗机构重点装备任务,每处补助资金25万元,市、县(区)财政按照4:6比例承担。自2010年1月1日零时至2010年12月20日零时,指挥中心安全处置接警180825次,调度出车31111次,抢救伤病24172人次。七是加强采供血管理,举行了“血友病座谈会”和“世界献血者日”等活动,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建立固定无偿献血队伍1262人次。截止12月27日,无偿献血人数22496人次,献血总量为40567单位;临床用血总量为69433单位,成分用血量69046单位,成分用血比例为99.44%。

(五)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强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监管。一是加强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购置了现场快速检测车,储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加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各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在乡(镇、社区、街道)设立了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在村级卫生服务站设立了卫生监督协管站,配备了卫生监督员,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网络。目前全市乡镇卫生监督员126人,村级卫生监督协管员841人。实现了卫生行政许可在乡镇受理、体检、培训和现场验收。二是深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彻底清查餐饮服务环节问题奶粉”、“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严防地沟油和不合格一次性筷子流入餐饮服务环节” 等7项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不发生重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借鉴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全市集中供水单位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全力做好全市重大活动、会议和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联合教育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控进行了督导检查。开展“打造绿色餐厅,构建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授予东营市第一中学等31家食堂“绿色餐厅”称号。三是积极完善市、县区职业病防治网络,新增市人民医院为我市第2家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各县区积极推进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建设,新增职业健康检查机构5家。开展建设项目卫生监督工作,对部分企业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工作,全面实施“四个一”工程和“七进”活动,与121家企业签订了职业病防治责任书,为60家企业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系统,完善了职业卫生档案。四是在全市推行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两网两公开”制度,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综合执法检查,开展非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医疗广告监测,通报监测信息。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立案161起,罚款22.81万元。开展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和健康查体,全面推行射工作人员证制度,对全市512名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健康查体。五是推进脸谱公示制度,创新脸谱公示形式和内容,全市91家餐饮单位、50家公共场所单位被评为笑脸单位,及时将有关信息在媒体上公示。我市餐饮脸谱公示制在全省餐饮单位卫生监督公示制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对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凸显。二是各级财政卫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中央、省、市明确的投入政策在部分县区难以落实,增加卫生投入和转换运行机制没有同步进行,影响改革效果。三是卫生资源结构不均衡、布局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卫生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不能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公立医院改革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维护公益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改革难度较大。五是医疗保障筹资水平总体较低,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六是疾病防控任务艰巨,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各类食品安全、医疗安全、饮用水污染和职业病危害事件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2011年全市重点卫生工作安排

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将按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领卫生事业发展,强化政府责任,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打造“卫生强市〃健康东营”。

(一)完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全市新农合农村居民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40元,总体筹资水平每人每年不低于170元,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二)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能。

(三)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处县级医院、1处乡镇卫生院卫生国债项目建设,2010—2011年,为31处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装备14处医疗急救点,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二是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三是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制定出台《东营市关于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意见》,配套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财政按辖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免疫规划、慢性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完成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3979人、对11915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为11915名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完成8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任务,做好2011年度水质卫生监测组织实施工作,改造8000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三是深入开展“健康东营行动”,加强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四是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公共卫生监管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基层公共卫生监管网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五)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照省、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扎实推进市人民医院、东营区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增强公立医院发展的活力。

第13篇:工作总结暨明年打算

阳高县审计局

2011年工作总结暨明年工作打算

2011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审计资源,以政府机关效能建设为动力,以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审计工作质量,为规范我县经济秩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发作用。

一、2011年审计工作情况

㈠ 深入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我县是国定贫困县,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是审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对于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构建绿色阳高、和谐阳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我们在预算执行审计内容上,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力求把握重点、提高质量。具体要突出“四个意识”:即对财政部门的审计突出“预算意识”,监督其编制的预算是否符合公共财政和《预算法》的要求,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是否履行法定程序,预算执行是否严格执行预算;对税务部门的审计要突出“依法治税意识”,促进税务部门实现“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理欠税、应收尽收”的目标;对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的审计要突出“执行意识”,监督其是否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对重点项目

和资金的审计要突出“效益意识”,揭露和查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行为,促进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审计对象安排上,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力求监督重点与政府工作中心紧密对接。具体要做到“五个关注”:一是要关注资金量较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部门,提升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水平;二是关注事关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部门,提高经济效益和资产运营质量;三是关注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或资金,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科技教育等热点问题;四是关注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重要影响的部门,进一步优化全县发展环境;五是关注审计监督的“盲点”,我局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早安排,早部署,对全县90%的一级预算单位以及

二、三级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573.68万元,违规改变资金用途10.44万元。通过宏观分析,从管理、制度、政策和体制上发现了一些问题,向各级政府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审计建议22条,为坚持依法治税,加强财源建设,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献计献策。

㈡ 加强了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工作。按照省市审计部门的安排,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对阳高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2010年度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010年至20111-6月末养老保险基金、2009年至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2011年度中小学校舍工程以及人民医院2009年至2010年度财

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基本摸清了上述资金归集、管理和使用情况。通过审计调查,揭示了专项资金在归集、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运作。同时,也为领导机关提供了决策依据。

㈢ 继续开展基建工程决算审计工作。年内共完成了对狮子屯乡政府文化站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及办公室维修工程、龙泉工业园区道路建设工程、公安局基层派出所询问室装修工程等9 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还对新一中、新医院等在建工程做到了跟踪审计。截至11月底,审计项目投资额3042万元,核减工程款149万元。

㈣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推进。今年以来,共完成对大同市农业机械化学校、阳高县消费者协会、小麦原种场3个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发现部分单位对财产、资金的管理使用不规范,往来款项没有及时结算清理,应交纳的税款没有按规定交纳,有的单位采购物资未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等问题。通过审计,促进了财务核算的规范和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强了领导干部财经法规意识和经济责任意识,加强了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为县委管理、评价和考核使用干部提供服务。

㈤ 扶贫、以工代赈资金保民生。针对近年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渠道多、项目多、资金量大,多数涉及到农民群众的

切身利益等问题。为促进各项惠农政策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局逐步加大了对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今年以来我局共对13个扶贫和以工代赈项目7200多万元专项资金进行了全面审计,通过查账和深入一线地查看的方式,重点审计了专项资金拔付、管理、使用情况及有关项目的实施情况,通过审计,充分揭示和分析了资金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㈥ 化解政府债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继2008年中小学普九债务审计之后,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精神,今年10月以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局组织骨干力量先后对阳高县普通高中债务涉及的四所学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涉及的十八所卫生院和分院进行审计调查,为以后全面清理做好债务界定工作,为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搞好服务。

㈦ 审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树立创优争先意识。上半年,在开展 “创优争先活动”中,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审计监督和服务并重”为理念,促进审计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二是严格执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对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求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做到了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定性准确,审计结论客观,审计报告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三是认真落实市局“廉洁从审”十三条规定,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建立了审计人员遵守工作

纪律反馈制度和局领导回访制度,努力提高审计队伍的战斗力,树立了审计机关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二、明年工作打算

2011年,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人员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计算机审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十二五”期间,我局将围绕建设“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机关”为总目标,坚持质量为本,全面落实好审计署8号令,规范审计行为。进一步优化服务,强化监督,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㈠ 更新理念,服务发展。2012年,我们将自觉地将审计工作重心放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突出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审计监督,积极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

㈡ 把握方向,履行职责。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部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财政支农资金审计、环保资金审计;开展民生审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㈢ 政务公开、审计宣传方面取得突破。出台审计结果公告办法,规范公告方式,加大审计结果对外公告力度,增加审计结果公告的项目数量。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第14篇:商务局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09年,××县商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州委六届七次全会、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县“十一五”规划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所涉各项重点工作。1-9月,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001万元,同比增长17.5,其中非公经济完成零售总额47089万

元,同比增长22.8。今年共实施经济合作项目15个,协议资金178010万元。截至9月底,当年到位资金36446万元,较上年同期29979万元增长21.57。我局通过大力培育和拓展农村市场,建立新型农村流通网络和生产生活服务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乡镇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有效推进,促进了我县市场体系建设。并依托我县资源优势和发展重点,克服困难,积极招商,开创了招商引资的新局面。回顾近一年来的工作,经过认真总结和分析,我局就2009年工作情况及2010年工作打算做简要汇报:

一、2009年部门工作基本情况

(一)市场建设及监管情况

1.“双百市场工程”第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我县积极实施“双百市场”工程。项目一期,实际完成投资821.77万元,主要是建设了废弃物及污水处理中心、检测检验中心和相关基础设施。项目二期,2007年“双百市场工程”我县主要申报冷链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投资385.8万元。项目三期建设内容为结算中心建设、安全监控系统建设、购买相应设备。第三期项目总投资253.95万,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75万,至5月22日“双百市场工程”第三期项目建设,结算中心土建工程竣工,接受初验。至此,我县“双百市场”工程全部建设结束,极大的改善了我县蔬菜批发交易现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县认真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9年,在全省仍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空白县,农家店指标竞争剧烈的情况下,经我局积极争取,根据《大理州2009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办法》(大商发2009178号)文件安排,2009年我县实施10户农家店和1个配送中心建设。总投资1100万元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已于8月3日正式动工建设,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近250万。通过近三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我县基本上实现了“一村一店”的目标,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有效推进了××县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建设。

3.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加紧建设。经我县积极申报,2009年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财政厅安排我县对红岩、新街、密祉、牛街四乡镇所申报的4个乡镇农贸(集贸)市场进行建设。结合我县实际,苴力镇农贸市场也列入改造。8月下旬,5个市场建设项目相继开工。至9月底,红岩、新街、苴力三个乡镇农贸(集贸)建设项目工程全部完工,并由商务局牵头,财政局和属地乡镇参与,对竣工市场进行了初验。密祉、牛街两个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项目工程也在紧张的施工中。以上5个乡镇市场建设改造共投资735.45万元,建设钢架雨棚面积达4644平方米,地面硬化28400平方米,建设了污水排放系统和其它基础设施,有效地改善了广大群众的交易环境。2009年9月13日在大理召开的《全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现场会》专程安排行程,到我县参观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得到了省州有关领导好评。

4.家电下乡销售量、补贴资金位居我州前列。我县家电下乡自3月26日启动仪式开始以来,各销售企业销售良好,农民采购比较活跃。至10月25日,我县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良好,补贴资金及时到位。全县备案登记销售网点31家,已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123台(件),销售金额6826326元。已补贴数量3498台,补贴金额759228.73元。我县家电下乡销售量全州第二,财政补贴资金全州第二,较好的扩大了农村消费,更好的统筹了城乡发展,促进了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我县在实施过程中一是领导有力,方案明确。成立了××县推广家电下乡领导小组,为“家电下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县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二是严格管理,加强培训。出台了《××县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补贴资金管理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三是强化宣传,强化监督。在“家电下乡”的宣传中,我县分别在电视、政府门户网站和“××商务之窗”发布了相关通告和××中标销售企业名录,同时还发放了3000余份宣传资料,力求这一好政策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家喻户晓;四是补贴及时,热情服务。较好的做到了取信于民,也促进了“家电下乡”有效推广。

5.认真开展调研,进一步明确市场建设发展方向。在深入贯彻学习实施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分析,针对商务工作的特点和当前工作实际,对我局三名领导及领导班子做了调研分工

,即:领导班子调研我县招商引资工作、邵建波局长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张秀芳副局长对家电下乡实施情况进行调研、黄靖忠副局长对农家店情况进行调研。这几项调研的开展为我局进一步改进工作,推动项目工作的发展打好了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我局所涉项目工作的发展。

6.认真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2009年

,一是积极配合食安委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对涉及商务部门的酒类和生猪定屠宰场的肉品注水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检查。商务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车辆8辆次,检查各类涉及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经营户50户;二是积极开展碘缺乏病宣传日活动。由我局牵头供销社、县联社、农资公司农资批发部,共12人参与了此次宣传日活动,宣传日活动出动宣传车1辆、展出活动展板5块、悬挂主题横幅1条、发放碘缺乏病宣传资料1500份,发放平衡营养盐100袋(500克1袋),接受居民咨询300多人次,此次宣传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三是对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和配送企业进行检查。共出动车辆10台次,人数60人次。要求各被检农家店发现存在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其中90℅以上的农家店已建立进货台帐,实行商品质量的可追溯管理,确保农村消费品市场稳定;四是做好节日安全生产检查。分别在春节、国庆、中秋等节庆日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商品流通企业、商场、超市、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储存、经营汽油、柴油的行为,确保成品油市场的安全稳定。并对全县各商业网点进行梳理,专项进行安全检查。

(二)招商引资基本情况

1.1-9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大幅增长。今年1-9月,我县招商引资经济合作项目达15项,其中新签约项目9个,续建项目6个,项目覆盖房地产、旅游、能源、矿冶、食品加工等领域。当年引进到位资金3644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9979万元增长21.57。我县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我县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也较为理想:一是九顶山铜钼矿改扩建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今年到位资金8000万元;二是金宝山铂钯矿项目,项目总投资4.8亿元人民币,今年到位资金15000万元;三是新建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6.9亿元人民币,今年到位资金4000万元;四是美晨四星级酒店项目,项目总投资4800万元,今年到位资金2000万元;五是青螺古坊项目,项目总投资21000万元,今年到位资金1500万元。

2.招商引资项目论证储备工作加强,新储备项目49个。我局认真做好招商引资的论证会务工作。4月,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安排,商务局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工作,共包装储备项目30个。其中市场建设项目6个、旅游项目4个、房地产项目2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8个、加工工业项目6个、其它项目4个。8月底,新研究讨论招商引资项目19个。其中太阳能、风电等项目2个、旅游及综合开发项目5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4个、加工工业项目4个、其它项目4个。其中,前30个项目均进入我州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目前正努力进行项目包装,拟在各种招商平台上进行推介。这本文来源:好范文http://www.daodoc.com/一批项目的推出,进一步充实了我县招商引资项目库。这一批项目立足于我县资源、文化、区位优势,为我县进一步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打下了前期工作基础。

3.夯实招商基础,强化投资服务。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招商引资项目,商务局一是继续把项目谋划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手段,认真规划和筛选一批上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充实完善我县项目库,提升储备项目质量,夯实招商基础;二是继续强化投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树牢服务是最佳投资环境的理念,在做好项目洽谈引进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各项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4.建立规范招商引资服务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县委、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始终不渝抓好招商引资,努力改进招商方式,大力改善招商环境,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年初我县调整充实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组(弥党办发200924号),同时还出台了《××县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承诺实施办法》(弥政办发200924号)。我县一是突出强调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负责项目经营前的全程协调工作,引领、代办有关行政审批事务,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协调有关事项和受理客商举报投诉等。二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对主要领导、办事人员实行“四制”问责,并以招商引资的绩效评价结果,对完成任务的给予表彰,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在年终工作目标考核评优、评选时实行“一票否决”。

(三)认真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争创商务工作一流业绩

1.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点重要共识。一是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全面推进商务工作。二是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才能服务大局推进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了项目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以县委政府提出的16项重点工作和“12345”发展思路,才能把商务工作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三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谋发展。商务工作谋发展、抢机遇、抓项目,都离不开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离不开一个扎实苦干的商务集体。班子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人为本,争创商务工作一流业绩。

2.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了几个群众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针对农家店的监管不够到位,离农民群众的要求有差距的问题,我局由张秀芳副局长带队,对农家店进行了相关检查;二是针对挂钩村委会工作实际困难,商务局对中心村委会赠送了12套办公用具,并给予2000元资金支持;三是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云南姚安地震灾、太极山石凳捐资,我局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组织了相关捐款活动。四是积极解决兴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配送“农家店”存在的困难,积极申报并协调解决“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项目建设。

3.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以下商务工作发展思路。商务工作发展思路是:按县委提出全面建设全省中等县的目标要求,按我县“12345”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创商务工作一流业绩为目标,抓实市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强化市场监管。到2015年,一是力争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的市场网络体系;二是储备一批亿元以上大项目,引进几个投资规模上亿元的大项目。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4.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完善了相关机制体制。一是对招商引资的服务承诺制度进行了完善,使之与我县相关文件制度相吻合;二是加强了内部管理,出台了计算机公务资料处理相关规定;三是针对班子建设,再次明确了我局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集体领导制度,做实民主决策和集体研究决定,严格执行领导班子的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招商引资和市场建设土地开发规划相对滞后,土地成为项目建设的最大制约;二是招商引资项目的论证、储备、汇集、管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基础性工作,有待于各部门各乡镇有关人员的参与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三是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相关商务工作的全面平衡发展;四是各类市场监管工作繁重,外来投资服务工作庞杂,信访工作量巨大,各类专项整治缺乏人手,人员明显不足。

二、2009年工作打算

(一)认真抓好市场建设工作,重点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乡镇集贸市场升级改造。

一是认真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建设。抓好2007年至2009年已建150家农家店的监督管理。积极争取2010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在我县实施;二是在完成09年5个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的基础上,继续争取2010年实施1-2个乡镇综合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项目。重点建设辐射能力强的乡镇专业市场,通过协调各方力量,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方式,抓好我县乡镇集贸市场的建设。

(二)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做好专业市场、新能源领域的招商引资。

一是我们将继续把项目谋划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手段,认真规划和筛选一批上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充实完善我县项目库,提升储备项目质量,夯实招商基础;二是强化投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在做好项目洽谈引进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各项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努力争取滇西蔬菜批发市场、木材加工市场、百货批发市场、机动车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市场五个市场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四是努力促成华能、华电集团及其它大企业对我县太阳能电场、风能发电进行开发;

(三)继续加强商务管理工作,整顿和规范我县市场经济秩序。

一是切实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严厉打击屠宰违法行为;二是抓好食盐市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净化食盐市场,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三是协调各部门整顿和规范我县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发挥我县整规办工作职能,开展各类专项治理工作;四是对我局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培训,提高执法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五是加强对农家店的监管,对各农家店店长进行培训,建设台帐管理制度,确保假冒伪劣商品不入库,不上架。

(四)立足我县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壮大外贸出口企业队伍,夯实外贸出口基础。

一是我县拟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纽带,做大做强我县优势农产品产业和优势企业,以提高我县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对已有外贸出口资质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扶助和指导,加强协调服务,促进相关产品出口;三是立足现有优势资源,确立优质大蒜、无公害蔬菜、优质奶源为主导出口产品,引入1-2家具备出口能力的大型企业,推动我县外贸出口工作。

(五)以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商务队伍建设,争创商务工作一流业绩。

一是局领导班子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集体领导制度,做实民主决策和集体研究决定,严格按领导班子的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执行,避免主观随意性;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岗双责”,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各股室人员业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三是通过加强制度学习,增强各股室人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着重工作实效。更新商务发展观念,努力争创商务工作一流业绩。

第15篇:质监局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9年质监局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打算-范文汇编

2009年质监局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打算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我县二oo九年度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省、市质监局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局各科室、综合技术检测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在县属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支持下,全局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市质监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团结、干实事、谋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全局观念,努力做好质监工作。现将二oo九年度工作情况和2010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年初我局制定了工作目标,并将各工作目标具体分解到各业务股室,做到工作目标明确到股室,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极大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服务质量和办案水平较往年有了新提高。

(一)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1.组织企业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节约能源法》及产品相关标准、标识等宣传培训,培训企业负责人共96人(次),发放各种培训宣传材料672份。 3.把建材和清新居室相结合,组织开展好两项专项整治工作。出动执法车辆2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2人(次),对烧结砖、腻子粉、水泥及水泥制品、人造板等29家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产品82批次,抽样送检72个产品,查处行政违法案件7起。

4.出动执法车辆4台(次),执法人员16人(次),对19家企业生产的冰箱、冰柜、电视机、洗衣机、手机等家电下乡产品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产品38批次。

5.出动执法车辆6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9人(次),对19户销售农药、化肥和农机产品的门店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产品68批次,抽样送检10个产品,办理行政违法案件3起。

(二)加强标准化和代码管理工作。

1.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认真做好标准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为确保企业按有效标准组织生产检验出厂,开展企业执行标准的登记备案审查工作。目前,已对108户企业执行的标准进行了审查登记。

(三)继续做好计量管理和监督工作,为企业和市场服务。

以《计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保护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服务,以加强对生产企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开展计量监督管理和计量检定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县内在用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建立健全计量法制监管和技术服务两个机制,大力推进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作。有效遏制了计量违法行为,提高了计量器具使用单位的到期申请检定意识。。

(四)重视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杜绝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单位发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40份;二是精心安排,配合××市综合技术检测中心检测工作人员做好对我县80家企业、单位在用的140台各类特种设备进行了检验,其中锅炉85台,压力容器9台,压力管道2组,起重机械28台,厂内专用机动车14辆,电梯4台,移装锅炉2台,拆除锅炉2台,新装锅炉2台,起重机械1台,报停使用锅炉17台,无法联系检验的锅炉1台。对检验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导使用单位进行整改,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实现了安全生产。三是结合我县日常管理需要对118户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了纸质管理台帐,录入电脑,为与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察网相衔接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2.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工作,加强证后监管,积极指导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做好年度审查的自查工作,认真进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对全县56家食品取证企业、生产企业,65个食品小作坊建立了日常电子管理台帐,完成17户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的添加剂备案工作。对全县56户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纸质档案盒,做到每户一个档案盒、存放内容丰富信息齐全。通过实施生产许可,加强证后监管,指导66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完善生产技术条件和管理措施,并与56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把关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均有所增强;二是出动车辆6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80人(次),对56家食品生产取证企业和65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巡查和执法检查。全年检查产品484批次,抽样送检50个产品,办理食品行政违法案件16起。

(六)加强学习教育,抓好党风廉政、反腐败和行风建设工作。坚持每星期一半天的学习制度,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对党员和干部职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的主题教育和七月纪律教育月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路线、方针、政策,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勤政廉政,没有违规违纪的行为发生。

二、二○一○年工作打算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部署,努力实现预定工作目标。

(一)继续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实现安全生产。一是认真做好建立设备和作业人员的日常电子管理台帐工作,为适时有效的提供设备变更信息打好基础,并为日常监察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二是及时对在用设备和使用单位进行清查,对无证上岗、超期使用、未注册登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保证建立台帐数据真实有效,进一步提高持证上岗率,注册登记率和定期检验率。三是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安全责任状》,突出抓好企业主体第一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增强企业法人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认真履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制。一是继续帮助指导好有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办理许可证,督促和引导取证企业做好生产许可证年审和信息变更,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加工行为,把好质量源头关。二是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巡查力度,到年底各食品加工小作坊的防鼠、防蝇等卫生条件有所好转,加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工作。

(三)进一步落实片区打假执法责任制。抓好取得工业生产许可证企业产品的监督管理,有效保护获证企业的利益。

(四)继续抓好在用计量器具的强检工作,提高受检率,保证合格率,抓好粮食、烤烟生产、销售企业的计量专项检查和食品及定量包装产(商)品检查,切实加强计量监管。

(五)做好代码、企业产品执行标准审查登记和企业工业产品质量建档以及企业产品标准核准备案工作。

(六)抓好纪检监察工作,加强质监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树立质监行业新形象。

(七)抓好信息工作,完成信息工作任务。

(八)切实管好用好有限资金,严格执行经费预算。

(九)积极组织完成上级质监部门及县委、县人民政府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

第16篇:校长办公室工作总结暨打算

校长办公室2008年工作总结暨2009年打算

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党政工作要点》分解任务的要求,我办紧紧围绕学校重点工作,结合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实施情况良好,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根据学校2008年党政工作要点承担的重点工作

1、第26项:“重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制订实施学校章程。根据学校章程的规定,对党委会、常委会、纪委会议事规则,校务会议事规则,各学术机构章程或工作条例等有关制度进行修订。积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层级管理和责权利统一的原则,科学界定校、院(系)二级职能,逐步推进二级管理,试行院系、二级单位年度党政工作目标责任制。本着归口集中管理的原则,对有关管理职能进行梳理和调整。”

校长办公室是全校服务性枢纽部门,在保障学校日常服务工作正常运转的同时,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强化规范化管理,注重成效考核,不断努力提高服务质量。2008年,校办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和健全了党政联席会议、合同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重要会议纪要、领导干部接访、印信管理、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等系列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深入了我校校务公开水平,强化了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有效精简了工作流程,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2、第28项:“要加强对学校无形资产的运作和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办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合同管理办法》,并经多次修改和完善,提交校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于2008年9月正式印发。同时,校长办公室还作为合同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严格审核各类合同的报批手续,认真做好有关登记存档和印

1 信使用等工作,至今共计处理各类合同90余份。同时,我办还无形资产的管理开展了前期调研活动,将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章程确定后,着手校名、校徽等注册工作,切实推进无形资产管理工作。

3、第30项:“要进一步加强汉中门校区的管理。

作为汉中门校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定期排查汉中门校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效建立和健全了汉中门校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并通过每次会议纪要的印发,进一步保障了各项会议决定的顺利执行和有效落实。同时,我办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主动调整了汉中门校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效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作,切实保障了汉中门校区的正常运转。至今,汉中门校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已顺利召开7次领导小组例会,3次为现场办公协调会。

4、第34项:“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确定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应用系统的信息化标准,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

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招标的结果,将对我校建立一个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实施高校资源计划(URP),校长办公室网络中心与各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展开了全面的调研与论证,结合我校实际,形成了项目实施方案,并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逐步实施。网络中心还在保障日常网络维护的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网络资源,推广和完善校内电子政务,优化和健全校务公开网的建设,并通过对我校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等应用建设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所需的应用系统,有效提高了我校网络应用的范围和应用深度, 2 为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和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做出不懈努力。

5、第43项:“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努力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确立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努力解决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责任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落实解决。”

校长办公室一贯高度重视师生群众各类来信和来访,正确处理和对待校长信箱、人民来信和来电来访,认真负责每周校领导接待日的接访工作,及时做好各类反映问题的分类、登记和反馈等工作,通过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认真了解情况,尽快帮助解决问题,对于暂时难以解决的困难,做到耐心解释,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同时,继续深入校务公开水平,坚持重要会议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网络将学校工作和对师生反映突出问题的公开答复及时面向师生,切实建立起便捷有效的网络服务平台和全新的督查平台,更加透明地接受师生员工们的监督。全年累计处理各类来信、来电和来访数百件,其中校长信箱登记处理55件、电话登记6起。

此外,校长办公室还进一步贯彻省有关文件精神,起草并印发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在全校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活动的贯彻实施意见》,有效地在全校范围内深入确立了领导干部为师生服务的观念。

二、其他工作

校长办公室从事着包括文书、秘书、事务、档案、信息等各类常规性工作,与学校正常运转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在人员正常流动的基础上,校长办公室通过不断调整分工、进一步明确职责, 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认真做好日常事务管理。坚持各项原则和规定,进一步严肃行政公文管理和各类印信使用,全年共接收和处理上级来文610份,校内行文539份,收发传真上千次,使用各类印信逾万次。我办还通过认真做好每周会议安排、会议室管理和有关会务工作,严格审核并网络发布各类校务公开信息,严格礼品、纪念品的采购和管理,细化信件、包裹和报刊等收发和管理工作,深入强化和落实学校总值班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积极发现、汇总和上报各类稳定信息,以及采用单车核算办法,切实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有效强化公务用车管理等,扎实做好校办内务,做到全年无一例因管理失职而造成的重大事故或投诉,有效保证了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切实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

2、深入校务公开,强化监督管理。坚持做好校务会议、校务工作会议、汉中门校区管理工作会议等纪要的起草和印发工作同时,继续推进学校重要会议纪要公开的制度,并通过校园网络,有效强化督查督办职能,切实面向师生建立起便捷有效的网络服务平台和全新的督查平台,督促检查、协调落实了有关会议决定的落实和贯彻。全年共计起草和印发校务会议纪要28份,其他会议纪要9份,督办部门会议纪要76份;

3、切实做好各项接待工作。坚持“高效、节约、大方、得体”原则,认真做好各类接待工作的同时,以有利于学校事业发展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和改进行政接待工作的有效措施,在总结现有行政接待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公务接待工作规程,并对全校各类行政接待和礼品使用进行了细化的扎口管理,全年累计登记学校各类行政接

4 待和礼品使用917次。

2008年,校办共牵头筹备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康缘科技创新基金设立大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对我校博士学位培养质量调研、2008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和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巡视等多次重要接待工作,以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和来宾的好评和认可。

4、有效做好节假日的安全稳定工作。校办作为一个全校性的核心枢纽部门,积极参与学校重要工作的协调、落实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在落实学校总值班工作的同时,继续坚持了节假日和特殊时期的值班制度,在元旦、“五一”、“十一”、寒暑假以及毕业生离校期间等时期,校办坚持了校领导、校办主任和具体工作人员各个层次的24小时值班制度,并安排有专人密切监测网络动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了校园稳定。

5、认真完成年鉴和统计工作。编印了2007卷《南京中医药大学年鉴》,全面拓宽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的形式,扎实推进了我校年鉴制度化建设进程。此外,校办还认真做好全校兼职统计员队伍建设,高效完成了年度基层统计报表各类数据的填报工作。

6、踏实做好校园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网络中心在认真做好校园网日常管理工作,和学校主页的建设与信息维护同时,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与维护体系,强化网络管理制度的建设,优化网络资源,不断提高网络应用的范围和深度,推广校内电子政务,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2008年,不仅完成了图书馆等有关建筑的弱电工程验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开展其它建筑物的弱电验收工作,初步解决了多年来遗留的一个大问题,还完成了学校英文主页、网上民主评议等系统的建设工作,

5 并协助其它单位进行相关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在搞好业务建设的同时,网络中心还注重加强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技术队伍建设。在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标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的编写与出版工作的同时,鲍剑洋主任撰写的“Web服务器流量的自相似性分析与其性能的改善”一文更是喜获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

7、严格细心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馆坚持每周馆务会制度,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打造服务性团队,形成了全员自觉参与机关作风建设的良好机制。全年共计归档2793卷、基建档案21卷、名人档案368件,接待各类查档利用456人次、共计1810卷次,提供档案原件复印5000多页,输入卷内目录7424条、案卷目录680条,收集、整理、归档电子文件1652件,刻录光盘5盘, 扫描各类文件178件。还为25名毕业生进行了成绩单、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书面认证工作,为238名学生提供有关学籍证明材料。校史馆、本科教育成果展累计接待校内师生2000余人,外校来宾约450余人。

2008年,档案馆不仅认真完成了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大事记的撰写工作,还组织召开了学校档案工作培训会议和档案工作评比活动,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加强了档案工作队伍建设。并根据学校中心工作部署,认真筹备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办学成果展,共征收实物近300件。目前,档案馆正在积极争创今年底评选的江苏省“三星档案馆”,撰写全宗介绍和索引,并打印档案目录达14000余份,编写装订档案汇编41本等。

8、努力做好服务师生员工的其他工作。校办是个综合性服务部门,日

6 常服务工作琐碎。校办人员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大事着眼,在确保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各类任务,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大力提倡人性化服务,通过开通短信温馨提示,建立失物招领网络平台,根据部门调整而及时统计和制作各处室机构门牌,订制行政办公索引等,主动延伸工作职能,更好地服务于更多师生员工。

9、党群工作扎实推进。校办所在的机关党委第六支部按时组织和交纳了全年度党员党费,正常开展各类支部学习和党日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08年,支部转正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同志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名同志被新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两名同志递交了入党志愿书,表达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和积极态度。我办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精心组织了学校第29届运动会、院长杯乒乓球比赛、教职工歌咏比赛等报名参赛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年共计新进职工1名,退休职工2名,辞职1名,使用临时用工人员2名。

此外,校长办公室根据学校党政工作计划,在确保正常工作的基础上,服从校领导的统一指挥,充分发扬奉献精神,合理调配有限人力,采取直接参与或充分协调的工作方法,及时、高效地完成了一些承办或牵头部门所转交的工作。校长办公室全体成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一如既往地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积极投入。一年来我办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新的进步,这不仅是部门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勤奋工作的结果,也是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的结果。

三、领导班子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全体工作人员恪尽职守,继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7 以“勤政、廉洁、规范、高效”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有关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并通过学习教育和专题讨论等形式,不断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意识,巩牢了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从思想上、政治上强化了大家的廉政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积极创建学习型、落实型、服务型、制度型、创新型服务新窗口,在力抓机关作风建设的同时,共同认真做好各项日常综合性服务工作。

四、存在不足、整改措施及2009年工作计划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领导和师生们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岗位设立与工作任务增长的不协调,影响了工作任务的落实与完成,特别是在强化部门常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工作创新性和拓展性等方面还亟待进一步加强。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高度重视,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根据部门工作实际,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强化规范管理与管理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在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推进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政治与业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重视信息调研工作,强化校办的咨询和参谋职能。并通过深入推进校务公开,继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工作,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进一步提高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能力,继续推进网络数字化建设和档案信息工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任(签章):

校长办公室 2008年12月18日

第17篇:粮食局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市政府~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分解要求,结合粮食局的实际情况,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年工作回顾

(一)、克服困难,全力推进企业改制

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哈市粮食局对改制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专门召开了会议,下发了文件,明确了要求,落实了任务,哈市政府与阿城市政府签定了粮改工作责任状,并严格兑现了指标。作为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运行的国有粮食企业,我们阿城市粮食系统面临着富余人员多、历史包袱重、企业机制旧、经济效益差的严峻形势,~年末全系统负债总额79239万元,如不加快改革,企业将无法生存,职工利益将无法保证。

几年来,我们粮食党委始终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作为粮食系统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紧紧抓在手上,谋划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成立了粮改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职能科室密切配合,企业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并组成了由局班子副职为组长的四个粮改工作推进组,具体负责各个企业的改制推进任务,以及情况综合、数字汇总、政策宣传、信访咨询等,使全系统粮食流通体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全系统14户国有企业已经完成改制工作的12家,一次性安置职工1485人,返聘入股356人。内养人员348人,退休人员760人。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金2740万元,其中上级划拨专项并轨资金1643万元,企业自筹1891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改革原则:一是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二是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以企业效益为前提,职工自愿为基础;三是坚持程序化原则,以政策为依据,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四是坚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原则。五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的原则。六是统一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思想,坚定改革信念,加强职工教育,抓好工作落实。七是前后统一原则,由于有四户企业按照哈发[XX]8号、哈办发

[XX]31号文件执行的,~年省又出台了99号文件,经济补偿金标准降低了近三倍,为了维护职工稳定,保障职工利益,我们积极协调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争得了政策上的宽松,

2、改革时间。根据哈市局的总体要求,结合阿城实际,从~年开始,到~年底前全部改制到位,国家控股、职工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正常运行,其他企业采取租、卖等形式。

3、改革模式。按照先置换职工身份、再组建股份制企业的模式进行改制,先使国有粮食职工身份转换成社会自然人,再组建公司制企业,以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构想,就是通过改制,运用新思路,开辟新途径,形成新体系,建立新模式,使粮食企业逐步进入市场化运行轨道。

4、资金筹措。全市粮食系统改制总成本7257万元,企业通过资产变现、土地出让等形式自筹1891万元,上级并轨资金1643万元,缺口3723万元。

5、具体措施。一是制订方案。根据省和哈尔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阿城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制订粮改总体方案,并相继制订每个企业的个体方案,实行一企一议,结合实际,分类指导。二是搞好思想发动。在企业广大干部职工中,广泛宣传粮改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方向性。教育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是唯一出路,把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改革的大局上来。三是把握政策,灵活运用。认真学习和把握省以及哈市粮改政策及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粮食企业现状,用足用活,既要符合政策要求,又要切实保证职工合法权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达到对改革既有思想准备,又要有心理承受力的双重目的。严格执行规定和程序,精心筹划,周密部署,规范运作。在国有资产变更、集体资产变现、职工安置等敏感问题上,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程序逐级上报审批,不得盲目决策,草率行事。采取主动措施,积极化解矛盾,耐心疏导,消除疑虑,确保职工队伍稳定,保证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先行搞好改革试点。为稳妥起见,先选择一个企业做改革试点,待改制成功,取得经验后,再全面铺开。五是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我们遵循一企一议、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符合企业的实际,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六是搞好协调和服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助,我们在积极为企业改制作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帮助企业协调和沟通相关部门,打造粮改工作的“绿色通道”,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七是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对那些基础好、难度孝热情高的企业先行改制;对那些情况复杂、改革难度大的企业,要深入研究,举全局之力,重点解决好。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阿城市粮食系统的改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改制,一是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为企业发展出谋献策。二是机制创新、企业充满活力。通过股份制改造,职工身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运行模式也相应发生改变,经营手段也更加灵活多样。三是真正实现了减员增效,卸掉了一定的历史包袱,企业轻装上阵。四是有利于走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新路,通过整合优势资产,盘活闲置资产,以资产为纽带,以利益为连线,发展跨行业、跨地区的经济联合体。打破单一经营方式,发展产加销、贸工农紧密型、松散型的多元经济实体,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联合舰队”的经济格局,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牵动力。我们利用原第一粮库场地,合作开发建设了金丰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利用永源粮库闲置场地,合作开发建设了永源粮油批发市场综合楼,利用原饲料公司旧址,合作开发了汽配城等等。五是有利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三者关系,把企业改革的力度、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职工的承受度有机结合起来,兼顾

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统一。

(二)、面向市场,努力抓好粮食购销、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切实抓好粮食收购工作,收购粮食74807吨,其中:玉米60174吨;水稻2546吨;大豆12087吨。销售粮食77507吨,其中:水稻27003吨;大豆796吨;玉米49888吨。在粮食总销售中,其中:陈化粮销售25400吨。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在缺少收购资金的前提下,不等不靠,积极想门路,开展代购代储业务,增加了收购量,创造了经济效益;二是紧密联系新老客户,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扩大市场份额,先后与大连、山东、无锡市等客户建立了稳固的客户关系,诚信为本,效益至上,为粮食销售拓宽了渠道;三是局几位主要领导带领购销企业到南方用粮省份扩大粮食销售市场,筹集新年度粮食收购资金,切实保证了当年粮当年销,减少粮食储存成本。

(三)广开门路,大力拓展招商引资

根据年初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表,粮食局高度重视,年初制定了粮食系统招商引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年初专题立会进行了研究,确立了招商引资项目:一是金京大厦地下自选商场;二是金丰粮食批发市场;三是粮食局土地出让。我们感到这三个项目很有必要,一是深化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粮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走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多种经营的路子;二是通过项目建设,可以安置粮食企业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三是通过粮食深加工可以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四是通过项目开发可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粮食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证;五是通过场地设施建设,改善经营环境,可以大力吸引客商落户阿城,同时盘活我们闲置的国有资产。目前金京地下自选商场投资额260万元、金丰粮食批发市场投资额120万元、粮食局土地出让市公共汽车公司投资300万元,合计为680万元。

(四)节约挖潜,抓管理,增加效益

一是加强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向管理要效益,建立健全了企业规章制度,建立了企业基建项目审计制度、资材购置报批制度、企业法人离任审计制度和企业年度审计制度;二是认真落实了以“四五”为主的保粮措施,加强保粮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粮食局与各购销企业签订了安全保粮责任状,将仓库、堆垛的保管责任落实到人头;三是开展了“四五”汇查活动,查找问题,及时整改,切实提高了粮食保管水平;四是提高服务水平。

1、我们全面推行了“六项制度”,实行全员挂牌上岗,主支接受社会监督,提供周到热情服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2、认真执行粮食收购质价政策,不压等、不压价,杜绝人情粮,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3、精心搞好军粮供应,做到供给及时,保障数量、质量和品种,提高服务水平,让部队满意。

4、强化食盐专营,加强食盐市场管理,认真执行食盐零售许可证制度,严厉打击私盐。碘盐占有率达99%以上,保证了市民吃上了放心盐。

5、积极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提高办事效率,上门为粮食收购业户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受到了各企业和个体业户的一致好评。

(五)综合治理,全面抓好安全信访、稳定工作

为了保证粮食改制的顺利进行和粮食企业的经济发展,粮食局党委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一是狠抓各部门间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年初局党委召开了企业法人、企业主管安全领导和机关各股室人员会议,对系统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和部署,使系统安全保卫工作分工不分家,人人抓安全;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工作的跟踪记实,针对~年的年末检查出现的问题,上半年集中进行了整改,结合“春防”在第三粮库召开了消防演练现场会,使系统各单位安全消防工作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三是狠抓了职工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素质。上半年对系统内主管安全领导、保卫干部、警卫人员进行了安全知识培训,同时组织系统内特殊工种人员参加市安全办和哈市粮食局的业务培训,使这些人员达到了特殊岗位的要求,持证上岗;四是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落实责任,防止事故发生。为了强化安全工作措施,做到有章必循,有章必纠,我们制定了安全检查制度,全年开展安全了检查24次,夜查12次,共查出不安全隐患45处,落实整改37处,全年没有发生火灾、安全事故;五是全力抓好信访稳定工作。信访工作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落实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标本兼志,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反馈,建立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信访稳定包企业制度,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对各种问题不回避,变上访为下访,有效地减少了信访案件的数量,全年发生信访案件12件次,88人次,上级交办案件7件次,59人次,与去年相比减少了80%,从而保证了系统稳定。

(六)加强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紧紧围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经济工作这个重点提供组织保证、思想保证、纪律保证。一是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制定方案,认真学习,征求意见,认真整改,解决问题等工作,切实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党的宗旨;二是抓学习抓宣传,~年是粮食企业改革年,改革任务繁重,我们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注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企业党政班子整体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常组织机关干部、企业书记、法人,采取各种形式认真学习“xxxx”重要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改制政策文件,摆正位置,吃透精神,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向职工宣传国企改制的形势和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使职工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必免由于职工不理解政策造成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三是认真开展了“正行风、促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局成立了“行内”建设领导小组,推进组深入各单位不折不扣地做好此项工作。

1、在收粮期间,实行挂牌上岗,设立公示板,规章制度上墙,真正做到“八有、十

不准”。

2、认真执行国家粮食质价政策,不收人情粮,设立农民接待室,积极主动为农民服务。

3、每年对驻阿部队进行两次以上的慰问走访,广泛征求部队官兵对军粮供应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巩固加强“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切实做好工会工作;五是做好粮食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局机关出资5000元为蜚克图镇贫困户解决种地困难、帮助5名系统内职工子女升学学费困难问题、为救灾捐款2950元;六是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强素质、树形象、做表率、创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七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开展效能监察,以制度规章来约束其言行;八是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不做局外人,积极参与、积极工作、为振兴粮食经济做贡献。

二、存在问题

一是改制资金明显不足,企业自筹改制资金难度很大。粮食系统改制资金除省市专项并轨资金外,全部由企业自筹,且变卖了局机关办公楼,为企业改制。剩余两家企业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但缺乏改制资金,所以改制工作难以进行。

二是企业历史包袱沉重,长期在低谷中运行,粮食补贴逐年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加之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付出高昂的改革成本,入股资金1069万元用于企业改制,职工工资拖欠十分严重,个别企业长达一年之久,初步统计拖欠职工工资大约401万元,需向社保局交纳退休人员医疗保险760万元,造成了企业不安定,职工不稳定,信访稳定工作压力增大。

三是企业固定资产绝大部分已抵押给农业发展银行,银企债务链没有解开,资产很难得到盘活和利用,改制资金筹集困难,生产经营更是“无米之炊”。

三、~年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深化改革,结合粮食企业实际,采取改组、改造、出售、股份制、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企业运营模式,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阿城实际,拟组建粮食购销集团,减少内耗,形成合力,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变现资产解决平山、玉泉粮库的改制资金。按照哈尔滨市政府办公厅哈政办发[~]16号文件《关于粮食企业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对出售公房、建筑物收入,处置划拨土地收益和其他资产变现收入,由粮食局设立专户,统一捆绑,专项用于弥补粮食企业改制资金缺口,确保粮食企业改制顺利完成。

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坚持国有资产合理流动、有序退出、安全运行。

四是继续加大力度招商引资,扩大经营范围、经营项目,通过项目开发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五是全力抓好粮食购销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利用好政策,运用不同方式方法,多收粮、收好粮,提高经济效益。

六是按照《国家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履行粮食局的职责,做好全市粮食监管工作。

第18篇:粮食局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市政府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分解要求,结合粮食局的实际情况,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年工作回顾

(一)、克服困难,全力推进企业改制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哈市粮食局对改制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专门召开了会议,下发了文件,明确了要求,落实了任务,哈市政府与阿城市政府签定了粮改工作责任状,并严格兑现了指标。作为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运行的国有粮食企业,我们阿城市粮食系统面临着富余人员多、历史包袱重、企业机制旧、经济效益差的严峻形势,2004年末全系统负债总额79239万元,如不加快改革,企业将无法生存,职工利益将无法保证。几年来,我们粮食党委始终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作为粮食系统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紧紧抓在手上,谋划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成立了粮改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职能科室密切配合,企业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并组成了由局班子副职为组长的四个粮改工作推进组,具体负责各个企业的改制推进任务,以及情况综合、数字汇总、政策宣传、信访咨询等,使全系统粮食流通体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全系统14户国有企业已经完成改制工作的12家,一次性安置职工1485人,返聘入股356人。内养人员348人,退休人员760人。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金2740万元,其中上级划拨专项并轨资金1643万元,企业自筹1891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改革原则:一是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二是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以企业效益为前提,职工自愿为基础;三是坚持程序化原则,以政策为依据,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四是坚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原则。五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的原则。六是统一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思想,坚定改革信念,加强职工教育,抓好工作落实。七是前后统一原则,由于有四户企业按照哈发[2001]8号、哈办发[2001]31号文件执行的,2004年省又出台了99号文件,经济补偿金标准降低了近三倍,为了维护职工稳定,保障职工利益,我们积极协调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争得了政策上的宽松,

2、改革时间。根据哈市局的总体要求,结合阿城实际,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底前全部改制到位,国家控股、职工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正常运行,其他企业采取租、卖等形式。

3、改革模式。按照先置换职工身份、再组建股份制企业的模式进行改制,先使国有粮食职工身份转换成社会自然人,再组建公司制企业,以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构想,就是通过改制,运用新思路,开辟新途径,形成新体系,建立新模式,使粮食企业逐步进入市场化运行轨道。

4、资金筹措。全市粮食系统改制总成本7257万元,企业通过资产变现、土地出让等形式自筹1891万元,上级并轨资金1643万元,缺口3723万元。

5、具体措施。一是制订方案。根据省和哈尔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阿城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制订粮改总体方案,并相继制订每个企业的个体方案,实行一企一议,结合实际,分类指导。二是搞好思想发动。在企业广大干部职工中,广泛宣传粮改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方向性。教育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是唯一出路,把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改革的大局上来。三是把握政策,灵活运用。认真学习和把握省以及哈市粮改政策及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粮食企业现状,用足用活,既要符合政策要求,又要切实保证职工合法权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达到对改革既有思想准备,又要有心理承受力的双重目的。严格执行规定和程序,精心筹划,周密部署,规范运作。在国有资产变更、集体资产变现、职工安置等敏感问题上,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程序逐级上报审批,不得盲目决策,草率行事。采取主动措施,积极化解矛盾,耐心疏导,消除疑虑,确保职工队伍稳定,保证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先行搞好改革试点。为稳妥起见,先选择一个企业做改革试点,待改制成功,取得经验后,再全面铺开。五是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我们遵循一企一议、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符合企业的实际,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六是搞好协调和服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助,我们在积极为企业改制作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帮助企业协调和沟通相关部门,打造粮改工作的“绿色通道”,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七是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对那些基础好、难度小、热情高的企业先行改制;对那些情况复杂、改革难度大的企业,要深入研究,举全局之力,重点解决好。经过近三年的努力,阿城市粮食系统的改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改制,一是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为企业发展出谋献策。二是机制创新、企业充满活力。通过股份制改造,职工身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运行模式也相应发生改变,经营手段也更加灵活多样。三是真正实现了减员增效,卸掉了一定的历史包袱,企业

轻装上阵。四是有利于走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新路,通过整合优势资产,盘活闲置资产,以资产为纽带,以利益为连线,发展跨行业、跨地区的经济联合体。打破单一经营方式,发展产加销、贸工农紧密型、松散型的多元经济实体,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联合舰队”的经济格局,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牵动力。我们利用原第一粮库场地,合作开发建设了金丰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利用永源粮库闲置场地,合作开发建设了永源粮油批发市场综合楼,利用原饲料公司旧址,合作开发了汽配城等等。五是有利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三者关系,把企业改革的力度、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职工的承受度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统一。

(二)、面向市场,努力抓好粮食购销、提高经济效益根据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切实抓好粮食收购工作,收购粮食74807吨,其中:玉米60174吨;水稻2546吨;大豆12087吨。销售粮食77507吨,其中:水稻27003吨;大豆796吨;玉米49888吨。在粮食总销售中,其中:陈化粮销售25400吨。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在缺少收购资金的前提下,不等不靠,积极想门路,开展代购代储业务,增加了收购量,创造了经济效益;二是紧密联系新老客户,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扩大市场份额,先后与大连、山东、无锡市等客户建立了稳固的客户关系,诚信为本,效益至上,为粮食销售拓宽了渠道;三是局几位主要领导带领购销企业到南方用粮省份扩大粮食销售市场,筹集新年度粮食收购资金,切实保证了当年粮当年销,减少粮食储存成本。

(三)广开门路,大力拓展招商引资根据年初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表,粮食局高度重视,年初制定了粮食系统招商引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年初专题立会进行了研究,确立了招商引资项目:一是金京大厦地下自选商场;二是金丰粮食批发市场;三是粮食局土地出让。我们感到这三个项目很有必要,一是深化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粮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走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多种经营的路子;二是通过项目建设,可以安置粮食企业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三是通过粮食深加工可以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四是通过项目开发可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粮食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证;五是通过场地设施建设,改善经营环境,可以大力吸引客商落户阿城,同时盘活我们闲置的国有资产。目前金京地下自选商场投资额260万元、金丰粮食批发市场投资额120万元、粮食局土地出让市公共汽车公司投资300万元,合计为680万元。

(四)节约挖潜,抓管理,增加效益一是加强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向管理要效益,建立健全了企业规章制度,建立了企业基建项目审计制度、资材购置报批制度、企业法人离任审计制度和企业年度审计制度;二是认真落实了以“四五”为主的保粮措施,加强保粮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粮食局与各购销企业签订了安全保粮责任状,将仓库、堆垛的保管责任落实到人头;三是开展了“四五”汇查活动,查找问题,及时整改,切实提高了粮食保管水平;四是提高服务水平。

1、我们全面推行了“六项制度”,实行全员挂牌上岗,主支接受社会监督,提供周到热情服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2、认真执行粮食收购质价政策,不压等、不压价,杜绝人情粮,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3、精心搞好军粮供应,做到供给及时,保障数量、质量和品种,提高服务水平,让部队满意。

4、强化食盐专营,加强食盐市场管理,认真执行食盐零售许可证制度,严厉打击私盐。碘盐占有率达99%以上,保证了市民吃上了放心盐。

5、积极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提高办事效率,上门为粮食收购业户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受到了各企业和个体业户的一致好评。

(五)综合治理,全面抓好安全信访、稳定工作为了保证粮食改制的顺利进行和粮食企业的经济发展,粮食局党委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一是狠抓各部门间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年初局党委召开了企业法人、企业主管安全领导和机关各股室人员会议,对系统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和部署,使系统安全保卫工作分工不分家,人人抓安全;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工作的跟踪记实,针对2004年的年末检查出现的问题,上半年集中进行了整改,结合“春防”在第三粮库召开了消防演练现场会,使系统各单位安全消防工作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三是狠抓了职工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素质。上半年对系统内主管安全领导、保卫干部、警卫人员进行了安全知识培训,同时组织系统内特殊工种人员参加市安全办和哈市粮食局的业务培训,使这些人员达到了特殊岗位的要求,持证上岗;四是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落实责任,防止事故发生。为了强化安全工作措施,做到有章必循,有章必纠,我们制定了安全检查制度,全年开展安全了检查24次,夜查12次,共查出不安全隐患45处,落实整改37处,全年没有发生火灾、安全事故;五是全力抓好信访稳定工作。信访工作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落实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标本兼志,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反馈,建立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信访稳定包企业制度,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对各种问题不回避,变上访为下访,有效地减少了信访案件的数量,全年发生信访案件12件次,88人次,上级交办案件7件次,59人次,与去年相比减少了80%,从而保证了系统稳定。

(六)加强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紧紧围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经济工作这个重点提供组织保证、思想保证、纪律保证。一是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制定方案,认真学习,征求意见,认真整改,解决问题等工作,切实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党的宗旨;二是抓学习抓宣传,2005年是粮食企业改革年,改革任务繁重

第19篇:质监局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09年质监局工作总结暨2010年工作打算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我县二oo九年度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省、市质监局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局各科室、综合技术检测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在县属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支持下,全局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市质监

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团结、干实事、谋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全局观念,努力做好质监工作。现将二oo九年度工作情况和2010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年初我局制定了工作目标,并将各工作目标具体分解到各业务股室,做到工作目标明确到股室,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极大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服务质量和办案水平较往年有了新提高。

(一)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

以县内生产企业为重点,把好产品质量源头关,组织开展关系民生的重点产品的监督检查,对质量违法行为进行了依法查处。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对重点产品、家电下乡产品、农资、建材、3c认证产品、成品油和生产许可证产品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车辆161台(次),出动执法人员488人(次),检查生产、销售企业、门市、门店471家,检查产品733批次,抽样送检172个产品,已检出结果168个产品(有4个样品正在检验未出结果),其中合格144个产品,合格为85.71%,比上年提高6.45个百分点。不合格24个,不合格率为14.29%,办理各类行政违法案件44起(其中立案22起,当场处罚22起),涉案货值金额201489元,结案41起,正在办理3起,没收腻子粉130.32吨,地条钢6.53吨,假冒白酒40件。

1.组织企业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节约能源法》及产品相关标准、标识等宣传培训,培训企业负责人共96人(次),发放各种培训宣传材料672份。

2.做好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认真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工作,对全县10户企业进行了巡查和专项检查,并帮助督促如期完成年审工作,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创优、创名牌活动。建立质量档案65家,查处无证生产行政违法案件2起。

3.把建材和清新居室相结合,组织开展好两项专项整治工作。出动执法车辆2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2人(次),对烧结砖、腻子粉、水泥及水泥制品、人造板等29家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产品82批次,抽样送检72个产品,查处行政违法案件7起。

4.出动执法车辆4台(次),执法人员16人(次),对19家企业生产的冰箱、冰柜、电视机、洗衣机、手机等家电下乡产品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产品38批次。

5.出动执法车辆6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9人(次),对19户销售农药、化肥和农机产品的门店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产品68批次,抽样送检10个产品,办理行政违法案件3起。

6.出动执法车辆7台(次),执法人员21人(次),对20家加油站加油机和成品油质量的执法检查,抽样检验油品40个。

(二)加强标准化和代码管理工作。

1.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认真做好标准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为确保企业按有效标准组织生产检验出厂,开展企业执行标准的登记备案审查工作。目前,已对108户企业执行的标准进行了审查登记。

2.继续做好代码管理工作和商品条码服务工作,加大对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工作力度。一年来,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新发证121家、换证18家、变更55家、注销21家、年审444家,为3户企业提供商品条码申办咨询服务,办理代码违法案件12起。

(三)继续做好计量管理和监督工作,为企业和市场服务。

以《计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保护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服务,以加强对生产企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开展计量监督管理和计量检定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县内在用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建立健全计量法制监管和技术服务两个机制,大力推进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作。有效遏制了计量违法行为,提高了计量器具使用单位的到期申请检定意识。

1.大力推进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工作,为企业节约能源和保证产品质量、计量合格,开展

好强检工作。共出动车辆226台(次),出动计量检定人员395人(次),对115家正在使用的各类计量器具开展了检定,共检定各类计量器具674台(件),其中天平143台套,压力表254块,氧气表10块,衡器267台(件)(包括电子汽车衡32台,台秤62台,案秤98台,电子秤69台,戥秤2台,定量包装机4台),免费为退休老人检定血压表1台

2.出动执法车辆12台(次),执法人员48人(次),对86家生产、销售企业门店在用的电子计价秤和21家生产销售企业的定量包装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电子计价秤105台,检查定量包装商品××茶、液化石油汽、水泥21批次,办理计量行政违法案件4起。

(四)重视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杜绝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管理工作,为设备安全运行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全年出动车辆52台(次),出动检查人员152人(次),开展安全检查五次。对全县156户(次)使用特种设备企业的在用特种设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检查发现安全隐患45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45份,并督促使用单位按时限、按要求整改。与60家企业、单位签订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状,向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单位发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40份;二是精心安排,配合××市综合技术检测中心检测工作人员做好对我县80家企业、单位在用的140台各类特种设备进行了检验,其中锅炉85台,压力容器9台,压力管道2组,起重机械28台,厂内专用机动车14辆,电梯4台,移装锅炉2台,拆除锅炉2台,新装锅炉2台,起重机械1台,报停使用锅炉17台,无法联系检验的锅炉1台。对检验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导使用单位进行整改,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实现了安全生产。三是结合我县日常管理需要对118户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了纸质管理台帐,录入电脑,为与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察网相衔接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2.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工作,加强证后监管,积极指导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做好年度审查的自查工作,认真进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对全县56家食品取证企业、生产企业,65个食品小作坊建立了日常电子管理台帐,完成17户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的添加剂备案工作。对全县56户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纸质档案盒,做到每户一个档案盒、存放内容丰富信息齐全。通过实施生产许可,加强证后监管,指导66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完善生产技术条件和管理措施,并与56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把关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均有所增强;二是出动车辆6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80人(次),对56家食品生产取证企业和65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巡查和执法检查。全年检查产品484批次,抽样送检50个产品,办理食品行政违法案件16起。

(五)努力完成“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新农村建设和绿色县城绿化任务。一是组织我局工作人员到扶贫挂钩点同心乡会连村开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发放宣传手册174份,深入生产企业和农户家中走访宣传。了解掌握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为2个乡(镇)的4个村发小组办好事4件。支持4个村民小组道路建设用水泥20吨、混凝土排水管11根(折合人民币8400元);二是抽调一名青年党员参加县委组织的为期一年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队员,到普义乡三丘田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办好事1件,支持道路建设用水泥10吨(折合人民币3700元);三是投资4400元按时完成绿色××县城绿化任务,实现100%成活。

(六)加强学习教育,抓好党风廉政、反腐败和行风建设工作。坚持每星期一半天的学习制度,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对党员和干部职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的主题教育和七月纪律教育月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路线、方针、政策,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勤政廉政,没有违规违纪的行为发生。

二、二○一○年工作打算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部署,努力实现预定工作目标。

(一)继续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实现安全生产。一是认真做好建立设备和作业人员的日常电子管理台帐工作,为适时有效的提供设备变更信息打好基础,并为日常监察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二是及时对在用设备和使用单位进行清查,对无证上岗、超期使用、未注册登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保证建立台帐数据真实有效,进一步提高持证上岗率,注册登记率和定期检验率。三是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安全责任状》,突出抓好企业主体第一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增强企业法人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认真履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制。一是继续帮助指导好有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办理许可证,督促和引导取证企业做好生产许可证年审和信息变更,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加工行为,把好质量源头关。二是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巡查力度,到年底各食品加工小作坊的防鼠、防蝇等卫生条件有所好转,加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工作。

(三)进一步落实片区打假执法责任制。抓好取得工业生产许可证企业产品的监督管理,有效保护获证企业的利益。

(四)继续抓好在用计量器具的强检工作,提高受检率,保证合格率,抓好粮食、烤烟生产、销售企业的计量专项检查和食品及定量包装产(商)品检查,切实加强计量监管。

(五)做好代码、企业产品执行标准审查登记和企业工业产品质量建档以及企业产品标准核准备案工作。

(六)抓好纪检监察工作,加强质监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树立质监行业新形象。

(七)抓好信息工作,完成信息工作任务。

(八)切实管好用好有限资金,严格执行经费预算。

(九)积极组织完成上级质监部门及县委、县人民政府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

第20篇:市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暨次年工作打算

市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暨次年工作打算

市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暨次年工作打算

2012年,在省国资委的精心指导和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以及分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兄弟科室的帮助和支持下,我科创新理念,真抓实干,共办理了收文60余件,发文13件,产权管理、依法行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节能减排、服务企业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产权登记方面。派人参加了国家国资委和省国资委组织的产权登记新系统的学习,及时上报了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初始化信息采集表给省国资委。今年新登记10户,登记国家资本2.11亿元。其中有的国有企业,情况比较复杂,政策法律性强,指导工作量比较大,经多次指导已正式登记;有的国家资本较大,许多公司的评估报告都有几尺厚,做了大量的审核工作,及时颁发产权登记证,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二)股权管理工作。主要是承办了市政府转来的刘市长等领导的批示件的办理工作,如市白鹭酒店集团下属的白鹭宾馆股权转让事宜的拟办意见,XX市旅游发展公司的有关股权工作。

(三)产权界定。一是接待市直部门(如市交通局)XX县级国资办(如XX县)等关于产权界定来人来电咨询多人次。二是认真办理市政府交办的产权界定工作。

(四)化解历史任务纠纷,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承办了市政府交办的东方资产公司南昌办事处不良债权包处置一事,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参考兄弟设区市做法及我市国有企业不良债权现状,为市政府提供了参考意见,为市建设局等部门提供了帮助,避免了我市较大的经济损失。

(五)评估监管。一是办理了出资监管单位的资产评估备案,市政府拟对吉安白鹭酒店集团的下属单位白鹭宾馆进行整体拍卖,我委对宾馆的资产评估报告进行了备案,另外还具体落实委主要领导签批的关于成立评估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工作,经过多次向省国资委和地级兄弟市咨询,并深入本市相关中介机构调研,分管领导还与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多次沟通,现已完成了章程,工作规则等相关文件的起草及人员推荐函的发送工作,各中介机构以及建设、房管等部门已经报送了候选人员名单,此项工作即将完成。

(六)法律事务。一是承办了《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和参加了多次专项工作会议,并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督查组,到有关单位督查。

(七)指导县级监管工作。对各县(市、区)国资办的来电来人咨询,都能认真解答,特别是为遂川、井冈山等县市,在几个重大问题上提供了及时的指导,促进了当地国资监管水平。另外,还通过调研,下发了《XX市县级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监督检查办法》的通知,对县市国资办开展考核工作。

(八)做好了法律事务工作。承担了依法行政工作、企业法律顾问考试资格审查及对企业的法律事务指导工作。

(九)做好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与企业密切相关方面的参会及办文工作,在系统内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确保大安全大稳定活动,确保不出安全生产事故,为十八大胜利召开做出积极贡献。

(十)参加全市政府部门内设机构测评,无不良反映。

(十一)顾全大局,积极参与委中心工作。一是参加了市电台行风热线的解答工作。

二是处理了许多上访件。如对政府办转来的金鹏歌舞厅火灾事件,按照刘市长的指示精神,向市政府办报送了相关材料,为市政府的最后决策提供了参考。

三是积极参加委里组织的争先创优工作和“三民活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产权登记为基础,以资产评估、产权转让(处置)管理为重点,从完善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入手,使产权管理工作进一步进入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重点是:一要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国有产权登记工作;二要加强出资监管单位的内部监督和风险防范,做好相关的法律事务工作;三要进一步履行好市政府原来下文明确给我委的职能,即全市国有企业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县委办公室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县委办公室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