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0-03-03 13:33: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工作打算

泰州市环境保护局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市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一)环境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口。坚持有保有压,严格区域环境准入管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坚决予以劝阻和否决。劝退或否决各类生产工艺落后、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20个,拒批和劝退投资总额达30亿元。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督查,对2005年以来审批项目“三同时”验收情况逐一进行核查,督促指导相关企业抓紧整改。列出违法排污企业目录,加大处罚力度,有效惩治和遏制了“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积极协调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对列入国家、省、市投资主管部门重点计划的项目和产业鼓励类项目,进一步畅通环保绿色通道,主动在技术和政策上提供服务、咨询和指导,将环评和验收的办结时间缩短至法定时限的1/6。推行重大项目现场办公制度,走访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强化上下及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全程跟踪医药高新区区域环评批复调整等37个重点项目,为医药园区增加可用土地约2100亩。市有关领导在各种场合多次肯定我们服务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的举措。三是强化环保专项资金申报管理。增加对资金项目检查频次,定期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强化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以改善城市内河水质、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重点工业污染源减排等为重点,认真做好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储备。在吃透申报政策和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资金申报培训,加大上争力度。全市共获得各类环保专项资金14148.4万元,其

中市本级获得6596.2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二)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成效明显。切实发挥在减排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制定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市(区)和重点排污单位。同时,建立减排工作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对列入减排计划的重点工程逐月督查督办,及时掌握进度,帮助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010年,全市共实施COD减排工程68项、SO2减排工程19项,预计减排COD5269吨、SO210674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二是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十一五”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工程月度报告制度,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将13项重点治污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加大推进力度。列入规划的12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有5家建成投运,3家基本建成,其余4家也全部启动。按照“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管理责任体系,对10条重点河流实行“河长制”,由政府有关负责人分别挂牌督办。全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9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三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稳步推进。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推进城市和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设。坚持“以堵促疏、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加大实时监测和执法力度,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行建筑工地“环保公示牌”制度,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排污管理。进一步规范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和管理,

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全市空气环境质量逐步回升,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1%。

(三)生态创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是积极实施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张雷书记亲自作了工作报告,全市上下对创建工作的认识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生态市建设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结合《2010年至2012年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纲要》,在对33项创建指标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市(区)生态建设的培训和指导。着力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全市新增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6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二是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泰兴经济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海陵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获得省厅批准。高港科技创业园创建规划已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姜堰经济开发区、兴化经济开发区和兴化戴南

工业园区已完成创建规划编制,泰州经济开发区滨江园区、靖江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之中。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7家企业开展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循环经济改造项目20多个。筛选确定18家省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污染防治等投资项目。三是着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完成《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方案》,提请市政府召开迎接复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创模迎检工作正式启动。认真落实“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县乡河道疏浚、卫生改厕等工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得到有

效巩固。

(四)环保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把环保专项行动作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今年列出10件重点环境问题(涉及企业75家)交办各市(区)进行整治。通过召开整治方案过堂会、现场推进会、督查督办会等形式,加大责任落实力度,推动整治进程。采取例行检查、重点抽查、明查暗访相结合等形式,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五年来涉及的85件市级挂牌督办案件进行后督察,对查实的10个污染反弹问题提请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研究落实交办和督办措施,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继续开展环保示范企业创建。总结环保示范企业创建的经验,进一步规范创建程序,丰富创建内涵。先后召开船舶及危化码头、畜禽养殖行业环境保护示范企业现场会,组织全市39家船舶制造及化工码头、46家畜禽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和环保系统的监管人员,进行现场观摩,推广示范企业环境管理的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进一步规范重点污染源污染治理工作。三是创新环境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环保局长“大接访”、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局领导信访接待日等信访工作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制订《泰州市环境重信重访调处化解活动方案》,对重复信访案件开展集中处理,由局领导分别带案下访,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上级领导和

社会各界的肯定,被环保部表彰为全国环境信访工作优秀集体。

(五)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基础逐步夯实。一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把“恪尽职守、廉洁从政”主题教育作为保护干部、源头防腐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开展《廉政准则》宣讲暨警示教育活动。坚持开门整风,通过多种形式向行风监督员、监管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机关作风评议中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全力抓好整改。全市环保系统顺利实现了省级文明行业“三连冠”,环境监察局荣获省文明单位标兵,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环境科学研究所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加强环保队伍自身能力建设。以深化主题教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通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环保部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从县区环保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局学习培训,举办乡镇环保助理和环境执法工作培训等活动,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被表彰为全省环保执法先进集体,环境监察局、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分别受到省环保厅嘉奖,陈玉琴同志成功当选江苏省首届“十佳环保卫士”,杨文武同志在全国环境监测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童宁、张峰等多位同志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三是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测分析装备的投入,及时添置、更换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环境监测分析能力扩展为5大类326个参数,环境监测领域和监测项目不断拓宽。西北工业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监测系统,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正在积极申报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以此为依托,成功申报江苏省固废及土壤重点实验室。经过艰苦

奋斗,泰州环保人多年努力、梦寐以求的环保综合业务用房今天梦想成真。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关心、指导、帮助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同心同德、迎难而上、抢抓机遇、顽强拼搏的结果,对此,我们将倍加珍惜。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一)污染减排的压力与日俱增。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泰州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工业化加速推进,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消费结构明显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市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将会十分突出。每年COD和SO2需要削减的新增量远大于存量,特别是随着国电泰州电厂的投入运行,我市“十一五”期间SO2削减量达到5万吨,削减要求为全省最高,靠自身平衡已无法完成削减任务。临近“十一五”期末,各地普遍存在工程和结构减排后劲

不足的问题,减排空间越来越小,部分市(区)甚至出现松懈情绪。而国家对减排任务的考核越来越严格,

随着“区域限批”等一系列环保新政的陆续出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压力与日俱增。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由满足基本生存型向追求生活质量型转变,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心理预期越来越高。尽管我们下了很大的力气整治环境污染,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但由于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泰兴市新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缓慢,生活污水日处理量只有

1.5万吨;姜堰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实际日处理水量不到1.8万吨,其中生活污水不足1万吨;兴化市污水处理厂因进水量严重不足,尚无法正常运转。由于在前期工作中对困难考虑不够充分,我市将12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截污导流工程建设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因缺少地方配套资金,这些重点治污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现在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市仍有2个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治污项目尚未开工建设,项目完成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生态创建的压力与日俱增。今年4月8日环保部在湖北召开全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已经命名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均要重新申请国家考核验收。对照国家新的考核指标要求,泰州仍然有很大差距。从全省环保局长座谈会上了解,省委、省政府即将召开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明年起将对各市生态建设实施年度目标考核,加大生态省建设的推进力度。《泰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就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但由于将生态市建设目标设定在2020年,创建工作启动较慢。目前,扬州、南通两市均已提出到2012年建成国家生态市,创建势头非常迅猛。通过现场调研考察,南通已经有50%以上的乡镇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海安和如皋两个县(市)已经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通过国家生态县(市)的省级考核。我们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这一硬性指标上已经和南通

等地有了较大差距。

(四)环境监管的压力与日俱增。在当前经济形势仍然较为复杂的大背景下,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还处于频发期,环境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环保监管能力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全市总的情况看,环保能力建设仍然处于还欠账阶段,环境监察、监测、辐射环境、机动车尾气等监管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环保队伍力量不适应繁重任务的矛盾十分突出。环境保护分工协作机制和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大环保”工作格局运行不够协调,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推进

环境保护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环保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

决。

二、2011年工作打算

2011年,我们将以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目标,深化环保工作改革创新,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突出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和发展容量。

(一)充分挖潜提效,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一是在落实重点减排项目上下功夫。在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的同时,大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截流和收集能力,提高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处理负荷率。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和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污水深度处理,逐步提高中水回用比例。二是在强化运行监管上下功夫。在完善网络、提高效率、以用促管、第三方运行等方面探索创新,着力巩固联网率,提高自动监控仪器设备完好率、监控中心稳定运行率和信息完整率。全面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提高重点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率。按照“旬检查、旬监测、旬抽查”的要求,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切实发挥治污工程的减排效益。三是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减排统计、监测、核查、预警、考核和公告制度,对减排工程进展缓慢、减排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地区,及时预警,督促整改。抓紧开展“十二五”减排规划思路研究,做好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衔接,为“十二五”减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针对国家将氮氧化物、氨氮列入“十二五”减排目

标,结合碳减排目标,超前进行思考,加强项目储备。

(二)坚持准入标准,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认真落实规划环评条例。结合《泰州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推进“一地三域”综合性规划和工业、农业、能源、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环境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的衔接,切实把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作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严格保护起来,守住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二是加强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在积极主动服务重点项目的同时,严格把好环保审批关口。对排污总量超过控制指标,不能按计划完成污染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一律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按照省政府要求,对化工产业严格实行“三个不批”:新建的化工集中区一律不批,集中区外的新扩建化工项目一律不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运行不正常的集中区,新改扩建项目一律不批,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和对生态的破坏。三是建立环保市场退出机制。充分发挥环境标准在结构调整中的导向性和基础性作用,引导督促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严格执行各类环境标准,对污染严重、经限期治理仍然超标排

放的企业,吊销其排污许可证。

(三)迅速加力推进,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和建设责任。按照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加大指导和推进力度,建成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家园等生态示范工程。按照 “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强后弱”的原则,鼓励实力强、条件好的市(区)和乡镇先行一步,因地制宜采取接入城市管网、自建污水处理厂、相邻乡镇联合建厂、采用无动力或生物处理等多种途径,实施污水集中处理。以医药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为集聚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好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着重从环境生态建设、环境日常监管和企业污染治理等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环保典型、示范样板创建工作,培育一批环保示范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二是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立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精心筛选项目,集中力量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放大中日合作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效应,抓好环保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的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县乡河道疏浚、卫生改厕等工作,大力加强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三是深化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围绕新的创模标准和要求,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厂和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工程。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城市河道整治,对城镇生活、工业、农业、底泥等各类影响水质的污染源开展彻底治理,加大城市“黑臭”河流整治力度。以建立健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软件资料为重点,认真、全面、科学地做好软件资料建档工作,对照环保模范城市新标准,逐一抓好补课,全面提升质量,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

(四)坚持突出重点,深化拓展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大淮河流域治污工程推进力度。认真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推动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和南水北调东线控制单元重点治污工程加快实施,确保按时投入运行,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是切实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坚决依法拆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和破坏水源的设施,果断查处造成水源污染的排污单位,全面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清理整治,规范建制镇(乡)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建立水源保护区长效管理机制,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三是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蓝天”工程,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和集中供气供热,打击非法使用燃煤设施等行为。加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按照江苏省《在用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要求,实施简易稳态工况法检测汽车尾气,代替原来的怠速法,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排污管理,启动灰霾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提高预

测预报能力。

(五)加强执法监管,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的重点违法企业、限期治理项目、挂牌督办案件进行跟踪检查和督查,按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整治到位,巩固整治成果。二是重点开展两个专项整治。以化工集中区为突破口,开展第二轮化工污染专项整治,促进化工集中区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固废统一处置等工作年内达到有关标准。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防治,加强铅酸电池生产及回收利用、电镀、酸洗行业整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三是筑牢环境安全屏障。组织对所有化工企业和涉源企事业单位

开展环境安全排查,进一步摸清全市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源底数,分别制定细化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工作的针对性。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落实防范环境污染的各项措施,做到及时发现隐患、

及时整改到位。

(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环保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是创新污染减排投入机制。坚持“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积极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取得,建立排污权交易平台,利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实施污染减排。二是积极推进绿色贸易。继续扩大企业环境行为评级的范围和绿色信贷政策的覆盖面,引导企业把环保标准贯穿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绿色壁垒”的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围绕落实《江苏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在环境咨询、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保治理设施运营等方面培育一批

规模化、专业化机构,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修改)

经济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中学工作总结暨打算

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镇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卫生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