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9: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2.3.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备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由于它的这些特殊的性质,使它比一般的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许多特殊性质,又都和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它也是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方法,学好它可以为将来初三解决代数、几何综合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在理论上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并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显得相当重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相关性质。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等腰三角形内角以及边的计算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剪纸,折纸等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 (这两个性质对于平面几何中的计算,以及今后的证明尤为重要,故确定为重点) 难点:等腰三角形中关于底和腰,底角和顶角的计算问题。 (由于等腰三角形底和腰,底角和顶角性质特点很容易混淆,而且它们在用法和讨论上很有考究 ,只能从练习实践中获取经验,故确定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针对当前学生,我运用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容易学,采用创设情景、实验法来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愿意学,并设置适当的追问、探究,让学生来主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三、教学工具 长方形的纸片、剪刀

四、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能力,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掌握好的学习和解题方法,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概括、表述论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活动1:

(1)学生欣赏:向同学们出示精美的建筑物

老师激发:同学们所观察到的自己所熟悉的图形,并再次让同 学们观察图中所示三角形特点,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 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 (2)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动手操作,从白纸上剪出任意的等腰三角形并观察△ABC 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 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说明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 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如图(2) B

C 图(2)

△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和∠C是底角.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2:

把活动1中剪出的△ABC将两腰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

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归纳: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活动3 :

你能用所学知识验证上述性质吗? 问题:已知:△ABC中,AB=AC。 求证:∠B=∠C; B

DC 图(3)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证∠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

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做BC边上的中线(或做BC边上的高或顶角角平分线)AD,证明△ABD和△ACD全等即可,根据条件利用“边边边”可以证明. 教师活动设计:

让学生充分讨论,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证明,证明过程中注意学生表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ACAB ADAD中

〔解答〕在△ABD和△ACDCDBD

所以△ABD≌△ACD(SSS),所以∠B=∠C,∠BAD=∠CAD,∠ADB=∠ADC=90°. 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多样,让学生在去讨论交流。也为下边的讲解做铺垫。 巩固练习:⒈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_____.⒉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⒊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

(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运用

如图(5),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个内角的度数.

B C 图(5)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中的关于角的数量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发现:

(1)∠ABC=∠ACB=∠CDB=∠A+∠ABD; (2)∠A=∠ABD; (3)∠A+2∠C=180°.

若设∠A=x,则有x+4x=180°,得到x=36°,进一步得到两个底角的度数. 〔解答〕略

(四)归纳小结

小结:每个小组说说自己的收获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五)布置作业

作业:课本P51,练习第1题、第2题.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 2教学设计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