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湘夫人》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9:40: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湘 夫 人》 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斑竹”(板书)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今天还称之为湘妃竹?(展示图片) 师:是的,斑竹就源自于这个神话故事。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湘夫人》。(板书题目,作者)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那天恰巧是五月初五,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端午节。(师:我们所熟知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于屈原)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九歌》的主题与歌颂对象(略讲): A、“天神”:

《东皇太一》(天上最尊贵的神)——迎神曲 《云中君》(云神)

《东君》(日神)《大司命》(主寿)《少司命》(主嗣) B、“地祇”:

《湘君》《湘夫人》 (湘水水神)《河伯》 (河神)《山鬼》 (山神)

C、“人鬼”:

《国殇》(人鬼)《礼魂》(颂魂曲)——送神曲

3、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师:当然了,屈原所创作的一种文体,同学们都知道的楚辞,我们在分析完本诗后再来总结。

三、背景介绍

师:洞庭湖大家都已不陌生了,大家知道为何洞庭湖会如此闻名吗?

生:因为洞庭湖很漂亮、因为洞庭湖处有许多的传说、诗文产生„„

师:是的,洞庭湖不仅有着特殊的自然景观,同时一些古代文人(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就显得特别有名。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许多的神话传说产生,比如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湘夫人》,《湘夫人》和《湘君》就是影响最早的神话故事。

师:最近大家学过的《说“木叶”》,应该都还记得吧,作者是北京大学的林庚教授,他曾经讲过,湘君、湘夫人的神话故事完全可以把它故事化,但是在屈原的笔下呢?屈原确实是不寻常人,在他的笔下,只是截取了一个约会的片段,一个瞬间的情节,其余的都是丰富内心活动,凭着精神的流动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

四、课文诵读

播放课件(字音梳理渚 渺 薠 罾 蘋 芷 醴 澨 潺湲 葺 荪 橑 楣 薜荔 擗 櫋 庑 嶷 袂 遗 褋 搴 汀)

五、字词梳理

理解下列句中粗体词语的含义。

①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②与佳期兮夕张(张设罗帐) ③罾何为兮木上(鱼网) ④蛟何为兮水裔(边) ⑤朝驰余马兮江皋(边) ⑥葺之兮荷盖(编草盖房子) ⑦时不可兮骤得(轻易)

六、整体感知

1、第一段

(1)齐读: (2)请男生翻译:

师:从译文,我们得知与湘夫人约会的湘君见到了什么?这里有一句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对,就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师:此次用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生:„„

师:对,就是融情入景,将湘君想见而又未见的无奈情寄托给了秋风,寄托给了木叶。 (3)分析: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所以,第一段主要是用盼望对方来而对方却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我们高一学过《说木叶》这一课,大家想想,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句诗的?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

这一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兴,大家看看,谁能找出来?

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我们知道鸟本来应该停在树上,

而鱼网则应在水中。为什么男主人公会这么想呢?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情况,大家有无思考过?

大家看一下事情的缘由:“与佳期兮夕张”,这说明男女水神有个约会,试想一下,假如两个人能及早相会,水神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对了,是兴奋激动。人们常说:良辰美景悦事。水神也一样。他看到的景致肯定也是美好的。而这里水神却看到了不正常的现象,这说明他们的约会肯定被耽搁了,肯定不能如期见面了。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里水神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其实类似于“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运用比兴的句式在下面还有一句,大家试着把它找出来。

[提示:在第三段,和这一句一样]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裔”是什么意思呢?(水边)同学们看第三段有几个字的意思是表示水边这个意思呢? (裔,筮,江皋的皋) 不错,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一句在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有什么意思呢?

大家看一看,在这之前,水神有没有见面?没有吧,那么这一句话和上一句话体现出来的情感不一样吗?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2、第二段

(1)齐读: (2)请一位男生来翻译。

(3)分析: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回到第二段,看看男水神是如何抒发自己对女水神的思念之情的。古人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也一样,大家读一读,看看男水神是如何说“天凉好个秋”的? 男水神没有直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流水来寄托自己的愁思,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词,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个愁思与这里的愁思不同,大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愁思表达了男神对对方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3、第三段

(1)齐读: (2)请同学翻译(译文): (3)分析

首先请同学们找找这段中那几个词是表示“水边”的意思。(裔,筮,江皋的皋)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我们在第一段已经知道此处用的是比兴的手法)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

请同学们数一数本段一共写了多少种植物?你认为诗人极力渲染其所住的场所有何用意? 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请试着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这就是湘君为湘夫人布置的新房子,(板书香草美人——象征意味)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特别是我们大家刚刚找出来的如此多的香草,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其实也是屈原对于理想的追求。(板书歌颂爱情,追求理想)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大家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这段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为什么? 我们看看“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这一句,大家想想,湘君为何如此急忙,就是因为见不到人而焦急不安四处寻找。那后面的房屋是真的已经建好了吗?没有!这说明这里写的也是虚景,是男主人公为以后见面设计共同生活的环境,同样第四段也是的,都是男女双方因无法相见而产

生的幻觉! 说说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这句诗的用意何在?

极富想象,也符合迎神祭祀的歌唱。一种理解,诸神和湘君一起来迎湘夫人,场面十分热闹,可是湘夫人没来;一种理解,诸神都来了,湘夫人不见,我便归九嶷。第三种理解,众神都来迎接湘夫人,湘夫人终归走了。 借众神来迎,表现出湘夫人的美好高贵。众神迎走湘夫人,又暗示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归为虚空。众神的缤纷又反衬出湘君倍感的孤独与冷清。

4、第4段

(3)分析: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为什么男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 (同学们应该都有玩过漂流瓶吧,你投递出去漂流瓶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呢?)。对了,丢汗衫至江中可能希望对方在水的另一方能看见吧,凡人丢手帕以传情,神也不例外。 这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一种希望湘夫人能看到这些东西的想法。

那他又为什么采杜若赠给远方的朋友呢?

我们的男男神心思还是挺细腻的,他觉得仅是这样做还不够,于是他又采摘了这个约会地点的香草,做个纪念,以待将来送给湘夫人。

在最后一句,男主人公因等待约会而不得,只得聊以自娱,独自散步了! (当然,关于词句只是老师的一种理解,同学们如果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分享给我们大家,言之有理皆可)

好,整个四段的分析暂时告一段落了,我们现在来看看本首诗,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试举例加以说明。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 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归纳楚辞的特点: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即: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 ②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③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

④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楚辞体这种文体,相信大家经过《离骚》、《湘夫人》的学习,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当我们假想自己处于男女水神的处境时,是否会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

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

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此处请同学来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那现在我们就来给《湘夫人》作个小结了。

小结: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七、问题探究 (课后习题)

(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刘勰语)。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

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1、主题思想: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加工祭祀乐歌必须适应祭祀仪式的需要,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感情宣泄和精神补偿的过程。当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着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社会人生中,一切执着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着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

2、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主人公要表达的爱情是什么关系?

【明确】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2、

【板书】 情景交融

歌颂爱情 追求理想 香草美人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 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 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课湘夫人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