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词类活用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0: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开课教案

授课课题: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

授课教师:沈跃红 授课班级:16综计1 授课地点:16综计1班教室

授课时间:2015年12月18日上午第三节

1

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

2、了解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3、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类型及基本规律,提高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例句所属的名词活用正确归类,分析总结出名词活用的常见规律,

并加以概括。

教学难点:区分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不同点。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还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也有一定的分工。但是,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如动词或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有关知识。

二、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2 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二、词类活用的规律:先举例,从例子中找出共通点,总结出规律。引导学生由概念走向课文内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

1、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

例句: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2、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能、欲、愿、足、可)+名词

例句: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2、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蹄子踢)(《黔之驴》)

3、沛公军霸上。(军:驻扎,带补语“霸上”)《鸿门宴》

4、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短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名词、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名词+代词

名词+介词结构

名词+名词

例句:

1、范曾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

2、恐托付不效。《出师表》(名词“效”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讲)

3 规律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副词(不、弗、数、皆、已、未) +名词

例句:

1、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句中“罾”(原意为“渔网”)与其前面的“所”构成所字结构,在这里活 用为动词,解释为“用网捕”。——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规律四:所字结构“所”后面的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句:

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2、吾从而师之。(师:以„„为老师)(《师说》)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为宾客)(《伤仲永》)

4、友风而子雨。(“友风”以凤为友;“子雨”以雨为子)(《荀子.赋》) 规律五: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名+宾=使+宾+为+名(使„„.) 名+宾=以+宾+为+名(以„„为„„”“认为„„是„„”“把„„当作„„”)

2、名词活用为状语

例如: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劝学》)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

3、大江东去。(东:向东)(《念奴娇•赤壁怀古》)

规律一: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

4 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

例如:

1、荆轲“箕踞而坐”

2、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3、土崩瓦解。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彻底崩溃了。

4、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

加一“像”字。

例如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黔之驴》)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愚公移山》)

3、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

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

例如

1、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译为“一天天”、“一月月”),

2、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译为“每月”)等。

3、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

规律四: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

5 比„„”等。

例如

1、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上)

2、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在草地上行,在露天里宿)

3、沛公已去,间至军矣。《鸿门宴》(间:从小路)

规律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那活用的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

“在”或者“从”。

例如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像兄长一样对待他)

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列传》)(客:像对待客人一样) 规律六: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三、课堂小结:名词活用歌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兵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

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三、课堂练习

引导学生由概念走向课文内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

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的词语,解释其意思,并说明属于何种活用方式。 (1)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答: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答:

(3)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

6 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答: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答:

(6)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答:

(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答:

(8)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尚书·禹贡》) 答:

(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 答:

(10)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答:

(11)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本纪》) 答:

(12)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公开课教学设计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初中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课教案

词类活用公开课教案
《词类活用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