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甘州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8: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甘州区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甘州区工商联(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2011年初,为全面了解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创业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通过对调研成果的整理和分析,现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切实加大资金扶持,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发展环境,鼓励、引导和促进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10年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达到17256户,其中非公企业2276户,个体经营户14980户,与上年同比增长15.2%;注册资金总额13亿元,增长29.4%;实现增加值15.6亿元,增长15.7%,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30%;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61170人,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75%;上半年非公经济上缴税金2.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5%;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的45%,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5.3%;非公经济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46.2%,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8%。非公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贡献的作业日益增强,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撑起甘州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非公经济从起步发展时期的第三产业迅速向

一、二产业拓展。至2010年底,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2%、30.1%、5.3%。

一、二产增速明显加快。沅博肉牛育肥、新世纪獭兔养殖、规模化养猪、玉米制种等农字号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增强;工业企业和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增速达30%以上;全民创业年活动催生非公企业143户,个体工商户1590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8个,城镇新增就业4400多人,非公经济已扩展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规模优势日渐凸现。通过加大对重点行业、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促进企业做优做强。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累计达到36户,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13户,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5户,有年金龙、华瑞麦芽、甘绿集团、屯河蕃茄、新世纪集团、新乐超市、三强化工、金鹰食品等规模企业和优势企业都始终保持着较强劲的发展势头。5户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9户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甘绿牌”脱水蔬菜、“有年牌”马铃薯雪花全粉(颗粒粉)、“金龙祥牌”细木工板、胶合板等产品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称号。

(四)项目投资逐年加大。随着全民创业年活动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激发了非公企业的创业热情。至2010年底,全区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32项,其中非公企业和民间投资项目95项,占项目总数的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20.3%。今年全区确定重点建设项目40项,截止年底已开工建设38项,其中非公经济建设项目25项,完成投资1.59亿元,同比增长30.1%。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乐物流配送中心

2、

3、4号库完成投资2000万元;光宇纸业1万吨生物纸浆生产线完成投资3200万元;三强化工10万吨复合肥生产线完成投资1400万元;钧方建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完成投资1350万元;新世纪獭兔产业开发、东部建材家俱市场、金鹰食品公司食用酒精生产线、有年公司浓缩果汁生产线、华光太阳能光伏采暖照明、腾龙节水器材等二次创业项目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五)平台建设进展迅速。以张掖工业园区为主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形成循环经济示范园、生态科技产业园(含中小企业创业园)、冶金建材产业园三大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现已入驻企业452户,从业人员达到28946人。同时,区上正在着力打造滨河新区和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平台,届时,三大平台将为非公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非公企业最大的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

(六)发展环境日益优化。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放宽投资领域、降低登记门槛、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创业就业等措施,使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政务、法制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整合中央和省、市、区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制订出台了《甘州区全民创业年活动扶持办法》和《甘州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案》,协调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沟通合作机制,组织开展现场对接、洽谈活动,向金融机构推介优势企业和项目,积极为企业争取信贷支持,向市区5家金融机构推荐47户企业72个贷款融资项目,推荐贷款总金额达19.66亿元。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对非公经济人士的政治社会待遇也逐年提升,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非公经济界人士达到30%以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尽管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整体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但是从横向做比较,我们不仅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悬殊,而且同周边县区相比,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制约和阻碍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融资问题。通过座谈了解和问卷调查综合显示,融资难依然是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中排第一位,60%以上的企业反映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我积累和不规范的民间借贷。主要原因:一是金融机构强调防范金融风险,缺乏对企业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预测,对非公企业有惜贷、惧贷现象,由此导致信贷条件高,办理手续繁琐,办贷周期长,贷款总量小、额度低。二是非公企业因规模有限,经济效益不突出,寻求信贷担保难度大,再加之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难以评估、质押有效资产,还有的还款信誉度差,造成贷款难度加大。三是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区只有四家小型担保公司、一家小额贷款股份公司,而且资金规模小,担保能力弱,难以对非公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二次创业提供有效的贷款担保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制约了一些有市场、有特色、有前景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政策待遇问题。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省、市、区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但从调研的情况看,企业普遍反映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待遇不公平等情况。一是当政策兑现与部门利益发生冲突或承担风险时,部门往往以自身利益为重,使政策悬空搁置或大打折扣,这些问题在审批立项、税费减免、土地供给、银行贷款、项目资金分配等方面较为突出。二是在享受政策待遇上“内、外”有别、“公、私”不同。招商引进的外来企业优惠政策普遍能够落到实处,甚至还会“特殊照顾”,而本地企业就有所差距;在项目招投标等方面,本地企业也经常受到排挤或不公正待遇,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市场准入的门槛仍然很高,一些投资领域、项目只准国企涉足,私企禁入。

(三)体制机制问题。市、区事权划分和机构改革后,部分市、区管理、执法、服务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叠甚至职责不清,对企业实行多头管理、多头执法,造成对企业的指导服务不到位甚至缺位,重管理轻服务、只收费不服务、有利可图的事情争着管、无利的事情推诿扯皮无人管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政府在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有效的综合协调机制和健全的服务体系,使职能部门在行使行政权力中随意性增大,容易受职权、人情、利益因素的影响,诸如政策落实难、融资难、办事难等问题也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发展环境问题。一是社会认识有偏差。一些部门、干部和群众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只看到他们在市场经济中发展致富的一面,而忽视了他们在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等方面的贡献,因此在心理上存在偏见。二是部门作风改进慢。有些行政执法部门和单位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现象严重,长期存在工作作风差,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淡和吃、拿、卡、要及“三乱”行为。反映较强烈的是消防、质检等部门收费项目多、收费弹性大,影响了执法公正性和部门形象。三是服务工作不到位。政府对非公企业的作用和贡献宣传力度、广度、深度不够,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信息服务滞后,有关部门缺乏应有的信息发布机制,政策信息和项目信息渠道不畅通,透明度差,传递不及时,部门不能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造成中小企业信息不灵,不能及时把握投资方向、找准适宜项目,抓住发展良机。四是企业利益欠维护。在涉及企业的各种经济纠纷和信访事件中,政府及部门大多以维护稳定和大局为由,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平息纠纷,使企业始终处于被动和弱势境地,打击了企业经营者的信心。

(五)自身管理问题。一是理念的制约。大部分非公企业都是家族式、经验型管理,管理水平、科技知识和创新意识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二是人才的制约。据统计,我区非公企业职工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9%,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只有3%。由于政府和企业尚没有一套吸引、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措施,工科院校大学毕业生宁可等上几年报考“三支一扶”到基层服务或考取公务员,然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或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也不愿选择本地企业就业,同时一些企业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舍不得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培训人才,致使非公企业中懂技术、善营销、会管理、高素质的人才十分缺乏,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已成企业痼疾。三是文化的制约。部分非公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对企业建立党支部和工、青、妇等党群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精神文化生活匮乏,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企业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不强,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四、对策和建议

(一)创优发展环境,为非公经济保驾护航。一要创优社会环境。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应当为非公经济提供更加廉价的宣传展示空间,开辟非公经济专栏、专题、专版,客观、全面地评价非公经济,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快发展非公经济的新政策、新举措、新成绩、新经验以及优秀非公企业和企业家的先进事迹;政府要利用全民创业年活动,通过开展“人人是创业的主体,人人是创业的环境”主题活动,举办非公经济宣传促进周(月)活动等形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在推荐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应适当增加非公经济人士比例,使其能通过政治渠道反映利益诉求,感受在政治上的平等待遇,从而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关心、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二要创优政策环境。坚决贯彻落实并用好、用足中央、省、市、区出台的有关鼓励、引导、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努力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落实力;政府要成立专项督查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政策条条落到实处,企业户户得到实惠。要对现行政策进行清理和修订,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和市场准入歧视,消除对非公经济的各种限制,不断拓宽其发展空间。三要创优执法环境。执法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坚决克服特权思想和执法的随意性、个人化,真正做到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服务。要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切实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的问题,必要时可对重点非公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坚决取消和废止一切对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凡有收费项目和处罚权力的单位,要划分执法范围、统一执法标准,尽量细化收费和处罚的项目内容及裁量标准,实行公示制度和企业缴费登记卡制度,接受社会监督,逐步杜绝“三乱”现象及执法弹性大等不良行为,从根本上减轻企业负担。四要创优服务环境。正确处理好政府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关系,认真解决好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的问题,由“婆婆”型政府转为“保姆”型政府。要不断完善非公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科技服务、融资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在技术引进、项目建设、资金融通、信用担保、平台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为非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职能部门要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服务上来,贴近企业、贴近基层,更好地在服务上下功夫,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把“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减少收费项目、落实优惠政策等企业最关心的事情做好做实,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服务的力度和热度,增强发展的信心。

(二)拓宽融资渠道,破解非公企业发展难题。一是推进和健全我区非公经济信用担保体系。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层次构建、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立起以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龙头,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性担保为两翼,多层次担保、联保、互保的全区非公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推动市场化商业担保和企业(民间)互助担保机构扩展业务,积极为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担保。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非公企业提供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贷款担保的“一条龙”服务,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开辟融资绿色通道。二是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银企关系,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等融资服务活动,向银行推荐好企业、好项目,增强银企互信与协调发展;加大《甘州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案》的落实力度,促进银行放宽抵押担保条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提高信贷比例,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三是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乡镇企业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补助、小企业创业基地补助、服务平台建设补贴等项目资金,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四是政府逐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从地方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直接财政投资、财政担保和财政贴息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五是创新工作机制,鼓励、支持利用民间资本组建商业性担保机构或企业会员制互保机构;积极探索组建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引进外地大型担保公司来我区设立机构;引进重点面向非公企业贷款的民生银行进驻我区;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开发融资担保业务,为非公经济创设更多的融资渠道。

(三)优化经济结构,提升非公经济的产业层次和水平。一是要从大的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第一产业要继续大力发展以草畜、果蔬、玉米制种为主的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养殖、种植企业,同时要及早谋划利用黑河流域及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大片水域开发综合水产养殖,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第二产业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三大园区为载体,着力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扶强扶优龙头企业;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利用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的优势,加快建成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交易管理水平高的特色专业大型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和信息平台;整合本地旅游资源,实行“捆绑式”销售和“一票制”,组建旅游接待专业组织(如专业地接),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为非公经济提供更多的创业平台。二是推动非公企业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项目开发,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尽快改变装备落后、工艺技术落后、产品档次较低的现状,力争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的产业集群,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三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一批科技领先项目、东西合作示范项目、资源节约型项目、环境保护项目、循环经济项目,吸纳更多的非公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做大产业规模,推动非公经济集群化发展。四是结合产业发展方向,确定投资重点领域,优选一批能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特别是支持非公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社会事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和城市建设等项目,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结构,壮大非公企业规模,扩展非公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五是加强相关产业、行业的协调,积极引导非公经济通过联合、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相关重大项目建设,以增强整体竞争实力。

(四)以人才为支撑,提高非公企业整体素质。引导非公企业引进竞争机制,树立全新的人才理念,用人才来推进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社会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一是加强对非公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提高企业家素质的各种制度,做到有领导分管、有组织机构、有培养规则、有扶持政策、有财政支持、有联系和表彰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家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二是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为加快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采取公费与私费结合的办法,鼓励和支持非公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职或非在职大学生到清华、浙大等知名院校培训学习,到省内外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对口挂职培训,参加MBI、项目管理等高级培训,尽快建设一支符合实际需要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并建立企业人才信息库,以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三是鼓励非公企业从名企、名校和知名人士中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从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选聘人才,同时加强企业内部职工的技能培训,支持在职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培养和挖掘自己的人才,使他们成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的骨干力量。对研发出新产品和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的人才,政府要大力宣传,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四是建立企业人才最低薪酬保障制度和政府补贴制度。对非公企业培养的、引进的以及主动到企业就业的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企业给付的薪酬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再视其贡献情况由政府给予一定额度的生活补贴,尽量缩小企业人才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差距,帮助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队伍。五是培养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对团结和稳定员工队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切实加强非公经济党、团、工会、妇联等组织建设,并从机关、事业单位轮派优秀党员带薪带职到企业担任政治指导员或直接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帮助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创建等活动,增强企业职工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起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本地非公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在建的三大平台,要优先吸纳本地非公企业进入投资创业,象滨河新区、国家湿地公园、循环经济示范园和生态科技产业园规划的大小项目,政府都要及时召开项目发布会、推介会,优先向本地非公企业发布信息,使企业详细了解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等情况,以便谋划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参与投资和建设。重点对本地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产品升级和科技创新给予政策资金支持,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扶持中小型创新企业、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上来,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新世纪集团投资开发的獭兔养殖项目,技术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经济效益好,目前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格局,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及早进行市场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将其作为一项富民增收的大项目乃至特色产业来规划,在政策资金、对外宣传、品牌树立、成立协会、扩大规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其早日做大、做强、做优。进一步规范公平竞争机制,在公平税收、公平培养人才、公平享受有关政策待遇等方面,真正让本地企业与其它企业(国有、外来企业)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在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本地企业,要将安置本地就业人数和对地方财政税收的贡献率作为投标企业评标的必备硬件条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红河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甘谷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优秀)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学习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黔东南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甘州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优秀)
《甘州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