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44: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晋教版)

“6.2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教学设计

(多媒体演示课件)

山西省太原市57中 要瑞娥(03000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认识世界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目前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2)了解城市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3)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聚落的发展过程,分析说明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城市规模的变化特点。

(2)通过探讨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3)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每个小组分别扮演旅游者、文物工作者、市民、经商者、政府官员等,就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如平遥古城)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正确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积极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出谋划策。 (2)通过欣赏美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图片,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美感。

(3)形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自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二、教材分析

在晋教版地理教材中,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这节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聚落的发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世界地理部分《居民》中的下列标准:举例说出聚落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等。

晋教版教材的文字部分非常精练,但并不是知识的全部。晋教版教材是文字系统、图像系统、活动系统的有机结合,三者缺一不可,尤其突出了图像系统和活动系统的功能。

聚落的发展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学习,应结合实际,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把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史,并给子孙后代以深刻的启迪,所以本节应把重点放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上。

活动系统紧扣教材,“积极参与”,就如何保护平遥古城,让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便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践探究”,让学生收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资料,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融入社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重点

聚落的发展过程;城市聚落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水城威尼斯”“土家竹楼”“福建土楼”“平遥乔家大院”“北京四合院”“上海的现代化建筑”等的景观图片,同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导入。

一处处的传统聚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匠心的种种现代聚落更闪烁着人类的科技之光。同学们,你知道目前聚落的发展特点吗?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同学们,让我们满怀激情,在历史中遨游,在山水中呼吸!

[合作交流,分析探究]

一、聚落的发展

1.屏幕展示课本图6.6“聚落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聚落的发展过程,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并即使进行归纳。

村落的形成——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建立适当的居住地以防寒暑、避风雨、防野兽和防疾病,因此形成了村落。最初的村落规模很小,房屋也比较简陋。 村落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转向饲养家畜、栽培作物、生活安定的定居生活,居住条件有了很大进步。村落规模扩大了,人口增加了,房屋质量也有了改观,村落多依河而建,而且多建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城市的形成——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一些交通方便与利于交换的村落逐渐成为周围村落商品买卖的集聚地,当这些居于中心地位的村落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极大的推动力,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车辆越来越多。在城市景观中最明显的就是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一般而言,城市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的建筑物高度越高。

2.屏幕展示城市高楼林立、人头攒动的景观图片,同时展示课本图6.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6.8“世界人口在100万以上城市的数量”,图6.9“上海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完成读图要求。

(1)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世界人口在100万以上城市的数量逐年增加,说明了什么问题? (3)近百年来上海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小结。

(1)图中反映出1800~2002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到47.2%。城市人口从哪里来?只能从农村人口转化,所以资料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世界城市化水平增高。

(2)图中反映出1950~1996年世界人口在100万以上城市数量的变化,人口在100万以上城市的数量由72个增加到326个,说明世界大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3)图中反映出1911~2000年上海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在城市化过程中,上海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猛增长,这是世界上的大城市发展的共同规律。

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目前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 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目前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3.过渡:城市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迅猛增长,也给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屏幕同时展示课本图6.10“城市的环境污染”(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展示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的景观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城市的发展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小结。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1)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超过了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使大气的质量发生恶化,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破坏性恶劣影响。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三种:城市居民做饭或取暖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

(2)水污染是指外来物质进入水体的数量达到破坏水体原有用途的程度。城市工业废液和居民生活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3)噪声是指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以及损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4)垃圾污染是指城市固体垃圾等废弃物急剧增加而未得到及时处理,达到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程度。城市垃圾主要包括炉渣、煤灰、生活垃圾中的纸类、塑料、食品等,以及建筑固体废弃物,如灰、土、砖瓦等。 5.过渡: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给人们留下了遗憾,一些传统的聚落遭到了破坏,甚至消失。因此,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就成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6.2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教学设计

(多媒体演示课件)

山西省太原市57中 要瑞娥(030009)

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小区或县城、乡村,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经联合国确认的,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

(2)请列举你所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

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等。 (3)你的家乡有世界文化遗产吗?

山西的平遥古城、大同云岗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

(4)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聚落和民居。

聚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是人类文化的杰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科技、文化水平。 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互相介绍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外国和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并记录下各自的各称。然后把各组的记录收集起来宣读,使大家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

3.屏幕展示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介绍,师生共同领略世界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厚重的文化底蕴。下面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是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古城面积仅3平方千米,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塞纳河岸:巴黎的美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城区缓缓流过的塞纳河,他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而且两岸的发展速度相同,这种现象在世界大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巴黎起源于塞纳河,城市的主要建筑大都集中在塞纳河沿岸,因此,塞纳河堪称为巴黎的生命线。白天游览塞纳河,四周风景如画,岸上的座座建筑色彩分明,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等名胜一一尽收眼底,各具特色的桥梁也一座座扑面而来,使人目不暇接。夜游塞纳河则别有一番情趣,岸上灯光闪烁、熠熠生辉,河中风清水澄、优雅宁静。

4.屏幕展示“信息传递”:水上古城在缓缓下沉,抢救威尼斯工程将启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抢救威尼斯古城刻不容缓?了解一些传统聚落面临的问题以及人类为抢救这些传统聚落而采取的措施。

5.过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是人类文化的杰作,平遥古城就是这样一座杰出的城市。请同学们就如何珍惜和保护这座古城,发表你的观点。完成课堂活动“积极参与”。

下面是课堂活动的一个实例。

将全班同学分成七组,分别赋予平遥城建局领导、文物工作者、经商者、房地产开发商、中外游客、平遥老百姓、政府官员的角色。 学生陈述观点:

“城建局领导”:对古城要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的要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可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如:厨房、卫生间等,以方便居民生活。

“文物工作者”:这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这么多的人住在里边,会对古城造成破坏,应让居民迁出古城。

“房地产开发商”: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古城也变得非常拥挤,干脆拆掉算了,建造上高楼,可以解决多少人的住房问题呀。

“经商者”:古城有这么多的中外游客,真是大好的商机,我们在古城墙上为公司做一个大广告牌吧。

“中外游客”:保护古城的意义不仅仅是保护老房子,而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游客来到平遥,就是要体味古城的民居特色,领略古城的魅力,在历史中遨游,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古城。

“平遥老百姓”:我们已经在古城里住了几十年了,对古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古城是我们平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政府官员”:我们既要加大保护古城的力度,也要利用古城发展旅游,为地方人民造福。

教师总结: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一定要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根据刚才的讨论,大家一定有更好的建议,同学们可以写信给平遥城建局,把你们的建议告诉他们,为平遥的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6.屏幕展示鲁先圣《品位》一文中的一段,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英国伦敦有好多短街小巷,这些年虽然城市发展很快,但建设部门总是努力保持着这些街巷古老的特色,即使是扩建街道,也要在保护这些古街巷的前提下进行。走在这些短街小巷里,你除了能找到那些极具特色的房子和店铺外,你会发现许多巷口、店铺和住宅的门口都悬挂着很有特色的小牌匾,告诉你哪一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或者对历史有杰出贡献的人,曾经在这里居住,或经常在这条短巷散步思考。伦敦人说,在纪念的这些人中,有一些并不是十分有名的。比如一位叫杰克的画家,他在那所小院子里画了一辈子画,直到去世也没有成名,但伦敦人认为,即使这样也很有意义。院门口的牌匾上写道:这是一位为艺术而奉献了一生的画家,请游客不要惊动他。

法国的巴黎也是这样,很多地方都挂着纪念牌匾,告诉你哪一位历史名人在这里生活过。走在大街上,你感觉你正与那些名人并街散步,你走进了历史。无意间,你接受了一次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贫血的城市;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

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是一个低级趣味的城市;一个没有品位的民族,是一个低级趣味的民族。 ?/P> 6.阅读材料,就北京四合院“拆”还是“留”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合院是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工艺和人居创造的完美结合。例如:大门开在东南角,是因为北京城东南方向来的是暖湿风;西北方向的墙高,是为了挡住凛冽的西北风。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可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有的四合院里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被搭上了各式各色的小房子、小棚子,干什么的都有,拥挤不堪,使四合院变成了危房。另外,市政设施的落后又给这里的居民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不便,生活质量难以提高。例如,厕所是公共的;自来水只进院子不进屋;电线在房顶上飞;下排水不畅等。

[教学后记,总结反思]

晋教版地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给了教师很大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基于教材,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高中地理聚落教案

保护与发展

发展与保护

世界的聚落教案

《世界的聚落》教案

第四单元居民与聚落复习教案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教案

传统乡村聚落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水与聚落的关系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教案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