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沉积名解

发布时间:2020-03-01 21:39: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名词解释

1、沉积岩:

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3、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叫做风华壳或风化带。

4、浪底(浪基面或波基面):波浪主要由风引起,因此波浪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风的大小。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能影响的最大深度。

5、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相对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作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6、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过程中,除了在成分、粒度、圆度、球度等方面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以外,它们还将在许多方面发生分异作用。

7、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溶解物质,按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在溶液中的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从溶液中沉积出来的难易程度是有差别的,即它们从溶液中沉淀出来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这样,原来共存于溶液中的各种成分,在其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过程中,就逐渐地发生了分异现象,而逐渐地分离开来,这就是溶解物质在其搬运及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分异作用。

8、正常沉积作用和事件沉积作用:

正常情况或条件下发生的沉积和搬运作用,这一作用是缓慢的,均变的。

与正常沉积作用相比,事件沉积作用及其产物具有明显的等时性,这种作用叫幕式沉积作用。

9、成岩作用: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10、后生作用:沉积岩形成以后,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以前的变化称为沉积岩的后生作用。

11、沉积后作用:范指沉积物形成以后,到沉积岩的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和作用。

12、同生作用:指沉积物刚刚形成以后而且尚与上覆水体相接触时的变化。

13、准同生作用:潮上带的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水白云化的作用。

14、表生作用:指地表以下不太深的范围内近常温常压条件下,在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

15、成岩序列:指在同一成岩体系中各类成岩作用发育和演化的次序。

16、成岩相:是指在成岩环境控制下,由各种成岩作用形成并且具有一定几何形态和特定成岩组构、特定成岩矿物组合的地质体。

17、波痕:是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18、流水波痕:由定向水流的水流形成,见于河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特点:波峰、波谷均较圆滑,呈不对称状,不对称指数大于2或2.5,波痕指数大于5,大多为8-15,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

19、浪成波痕:一般由波浪作用于沉积物表面而形成的,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特点:可分为对称和不对称。前者特点是波脊两侧对称,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大多数波脊平直,部分出现分叉。至于不对称的浪成波痕,外形上与直线形流水波痕相似。

20、风成波痕:由定向风形成,常见于沙漠、海、湖滨岸的沙丘沉积中。特点:常具平直的、平行的波脊,形状不对称,不对称度比流水波痕更大。

21、槽模:是一些规则而不连续的舌状突起。槽模可以孤立或成群出现,但多数是成群出现的,顺着水流方向排列,而浑圆突起端迎着水流方向。

22、重荷模和火焰状构造:

重荷模又称为负荷构造,是指覆盖在泥岩上的砂岩底面上的圆丘状或不规则的瘤状突起。突起的高度从几毫米到几厘米,甚至达几十厘米。它是由于下伏饱和水的塑性软泥承受上覆砂质层的不均匀负荷压力而使上覆的砂质物陷入到下伏的泥质层中,同时泥质以舌形或火焰形向上穿插到上覆的砂层中,形成火焰状构造。

23、雨痕、冰雹痕:是雨滴或冰雹降落在泥质沉积物的表面,撞击成的小坑。

24、干裂:又称龟裂纹、泥裂,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形成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形。

泡沫痕:沉积物近于出露水面时,水泡沫在沉积物表面暂停留而留下的半数型小坑,坑壁光滑,边缘无凸起。

25鸟眼构造:指细粒沉积岩中成群或单个出现的,一般为几毫米大小的鸟眼状孔隙被亮晶方解石或石膏等胶结物充填后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26示顶底构造:岩石中能够指示岩层顶底方向的任何内部构造或组构。

27、晶体印痕及假晶:在合适的条件下,盐类物质如石盐、石膏等晶体可以在松软的沉积物表面上结晶生长。如果这些晶体后来因溶解而消失,就留下了具有形态的特征印痕,即晶体印痕。 这种印痕经沉积物充填后,就形成晶体假象即假晶。

28、叠层石构造:一般来说,层状形态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较弱,多属潮间带上部的产物;柱状形态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较强,多为潮间带下部及潮下带上部的产物。

29、陆源碎屑岩:指由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一类沉积岩。

29、球度:是一个用来度量颗粒近于球体程度的定量参数。用与颗粒体积相同的球体的横切面积与该颗粒的最大投影面积的比值所求得的。

30、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它是碎屑颗粒重要结构特征。它与颗粒的形状无关,只是棱角尖锐程度的函数。

31、结构成熟度:指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32、砾岩、角砾岩:含有大量砾石级颗粒(粒径大于2mm)的碎屑岩称为砾岩或角砾岩。

33、砂岩:砂级碎屑(2-0.1mm)含量大于50%的碎屑岩。

34、粉砂岩:主要由0.1-0.01mm粒级(含量大于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

35、流状构造:也称为价流纹构造。由压扁拉长的塑变玻屑和塑变岩屑定向排列形成,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而有别于流纹构造。

36、异化颗粒:碳酸盐岩颗粒范指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波浪、潮汐等水流作用下就地或经短距离搬运而形成的一系列碳酸盐岩颗粒。

37、内碎屑:系指沉积盆地中沉积的弱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波浪、潮汐等水流作用冲刷、破碎、腐蚀、搬运、再沉积而形成的颗粒。 分级:砂级、粉砂级、泥级

38、鲕粒:是一种由核心和包壳组成的粒径小于2mm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成因:有机成因论学者认为,鲕粒的形成与藻类以及细菌的作用有关。无机成因说主张碳酸盐鲕粒是在碳酸盐过饱和且扰动的水体环境,由溶液中析出的碳酸钙围绕着被水扰动浮起的质点为核心沉淀而成的。

39、混合白云化作用:广泛分布的陆表该棚或构造高地共生的白云岩,也缺乏潮上环境的成因标志。在海水为5%-30%的混合液的范围内,将发生方解石被白云交代的作用,即白云化作用。

岩性及古生物特征均表明在米夫林段沉积事,既没有局限的瀉湖类型的环境,也没有潮上环境的证据。 40、沉积环境:沉积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

41、沉积相:(1)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2)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岩特征的决定因素,沉积岩特征则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42、沃尔索相律(相序递变规律):只有在横向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相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43、沉积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以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的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称为相模式。 相模式和相标志是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环境的两个重要手段和钥匙。

44、沉积体系:指的是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组成沉积体系的最基本单元是相。

45、冲击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冲刷而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46、等深流:由于地球旋转而形成的温洋环流,这种环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作稳定低速流动,主要出现在陆隆区。

47、内波:存在于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或具有密度梯度的水体之内的水下波。

48、内潮汐:周期等于半日潮或日潮的内波。

49、陆表海:可称作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等。是指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50、陆缘海:可称作大陆边缘海,是指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的、范围较小的、深度较大的浅海。

51、生态礁:指造礁生物原状地生长造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它在地形上具有隆起的正性地貌特性。强调生物成因、抗浪骨架、隆起地貌。

52、硅岩:自生硅质矿物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称硅岩或硅质岩。

53、蒸发岩:由于蒸发作用使水溶液高度浓缩而沉淀形成的,易溶盐类矿物占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蒸发岩。

名解

名解

古代文学名解

耳鼻喉名解

精简名解

填空、名解

复习题。。。名解

药剂学 名解

公关 名解

金融专业英语名解

沉积名解
《沉积名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人解名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