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矿科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3: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年度挖陇沟煤矿科技工作总结

2012年度,我矿深入贯彻落实广能集团及贵州世纪公司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为安全开道”的思想,坚持“调整、攻关、创新”的方针,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途径,结合我矿各掘进头的实际,大力实施了“科技治灾、科技兴安”的工作思路,把科技工作摆在矿技术管理工作的首位。

一、2012年科技工作 1.制定科技管理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矿科技管理及技术创新工作,更好地激励企业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推动科技创新先进成果在我矿安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高矿井抗灾、防灾能力、实现科技兴安、科技兴矿。根据广能技【2008】165号文件和贵州世纪生【2012】19号文件相关要求和内容,结合我矿实际,编制了《挖陇沟煤矿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同时为了加大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成立了由矿长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矿领导班子及副总工程师为成员的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矿成立技术研发专职机构“技术创新研究所”于生产技术部。“技术创新研究所”下设采掘、地测防治水、通风瓦斯、机电运输四个兼职技术研发机构。

2.2012年初申报的科技项目完成情况

由于挖陇沟煤矿目前还处于施工开拓巷道阶段,因此我矿目前只针对在掘进过程中面临的地质构造复杂,水害严重,提升运输环节

1 多等诸多生产实际困难,依靠切合实际的科技手段“治灾”和“兴安”。 2012年我矿共申报了两项科技项目:副斜井井底车场过特大岩溶漏斗构造等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下山巷道快速施工。各项目具体完成及实施情况如下:

副斜井井底车场过特大岩溶漏斗构造等灾害治理技术研究:由于此构造规模较大,从开始至目前一共涌出水和黄泥约210000m3,影响范围广,造成在掘进970主石门的过程中先遇到,而且此处水害程度远比我们预想的严重的多,因此经多方面专家讨论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将此项目被立为2013年科技治灾经项目,因此此项目正在进行之中,完成时间顺延至2013年底。

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下山巷道快速施工:此项目原本打算在2012年8月份开始实施,但由于风井区域的巷道多为川煤堪设矿山分公司施工,根据签订的施工合同,我矿无法强制施工单位增加人、财、物、机的投入,将矿车运输系统调整为皮带运输系统,因此此项目未能开展。

3.2012年未立项的治灾项目完成情况

轨道上山上部车场溶洞处理方案研究:2012年4月29日轨道上山上车场揭露一溶洞(长38-40m,宽3-4m,高3-10m),经集团公司、世纪公司研究,同时吸取龙门峡南井+623m总回风平硐“5.29”突水事故教训,根据地表出水点标高确定按3Mpa压力设计采取3层钢筋+浇筑600mm混凝土处理,至7月14日该溶洞处理完毕。

排除副斜井钻探遇裂隙水影响碛头掘进技术研究:2012年3月

2 13日,副斜井钻探遇水,孔内流量15m3/h, 严重影响副斜井碛头掘进速度,经世纪公司、矿领导研究决定,采取先掘上半部小断面掘过此构造,同时拆除耙斗机,利用人工出矸,至4月5日顺利掘过此构造带。

地面快速低强度翻矸技术: 2012年10月5日机运队针对风井地面翻矸劳动强度大、安全可靠性差进行了翻矸系统改造,即在地面翻矸点加工一个固定翻矸架,采用电动葫芦作为动力,代替人工进行翻矸,同时为了加快翻矸速度,在电动葫芦钢丝绳上面加工一个“八”字型绳扣,多增加一个翻矸的钩头,一次同时翻2车矸石,极大地提高了翻矸的速度。同时,变人工将矿车推至翻车位置来掏矸石为用电动葫芦将矿车推至翻车位置来掏矸石,遇到不好翻的矸石时,翻矸工直接就可以利用掏耙进行掏矸,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确保了掏矸石时的安全。于10月6日实施完毕,改造后的翻矸系统通过试运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获得了广能公司职工“五小”成果一等奖。

二、2013年科技管理工作安排

1.建立健全技术开发及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进一步调动全矿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挖陇沟煤矿各级领导干部将进一步高度重视矿技术开发及科技创新工作,充分认识科技工作对矿安全管理、经济管理、灾害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围绕矿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不断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3 一是要完善技术开发体系。由于我矿“技术创新研究所”刚成立不久,相关技术开发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有待完善和改进,2013年度我矿将借鉴各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针对我矿当前安全生产实际,积极探索适应矿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推动矿技术开发与科技创新的有效结合,以便充分利用已积累的相关技术经验,解决制约我矿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

二是要强化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建立高效的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在全矿上下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让每一位职工都积极参与到技术开发工作中去。对经济效益较好、能切合实际的解决安全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科技项目矿将积极支持并给予奖励,使技术开发人员有压力、有动力、有干劲。

三是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加快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是推进矿内涵发展、加快矿科技创新建设的迫切要求。2013年内由生产技术部制定技术开发人才培养规划和选拔办法及奖励办法,并组织实施好技术开发人才的选拔和表彰工作,培育出采掘、机运、通防、地测四个技术开发研究所专业的创新团队,同时将要求各技术开发研究所根据各专业制定出创新团队的工作培育目标和考核办法。

2.明确主题,开展多元结构的技术创新

2013年度,挖陇沟煤矿技术开发及科技创新工作主攻方向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安全是煤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持

4 稳定发展的基础,2013年度,挖陇沟煤矿将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等各方面,开展技术创新,从技术上为杜绝各类安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保障。通过科技治灾,搞好矿井水害治理工作,解决软岩巷道半煤巷顶板临时支护、永久支护难题等,加大“四新”项目的推广应用工作。

二是要继续推动矿高产高效建设,提高单进水平,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化采掘部署和设计,降低建设成本,应用国内同行业先进技术改进矿现有技术装备。

3.加强科技攻关力度

2013年度,矿将进一步加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组织管理,加大攻关力度,集中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克服各种困难,力争各项科技创新工作计划的顺利完成。

4.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组织职工适时开展五小创新活动。 5.已经立项项目的实施

2013年我矿已经申报立项的科技治灾项目是暗河下+970m运输石门快速掘进技术研究,此项目情况简述如下:

(1)项目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挖陇沟煤矿+970m运输石门为矿井建设的关键线路, 2012年7月在施工至该巷里程K0+110m处时遇一个特大岩溶裂隙破碎带,破碎带发育范围预计南北宽约330m、东西长约350m,其内富含大量粘性黄泥、砂及高压水,补给水源主要为茅草铺地层层间含水及矿区北部的红堰煤矿沿地下暗河排放的工业废水,由于破碎带内岩溶裂隙极其

5 发育,且具有富集水量大、水压高、补给水源充足等特点,造成巷道施工面临的突水威胁性极大、安全风险无法规避,因此如何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掘进通过此构造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矿井的建设周期。

(2)国内同类项目技术现状、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目前国内针对小规模的裂隙构造以及遇水为静态的情况下,主要采用超前支护、注浆固化以及围幕注浆封堵等技术。针对我矿970运输石门上方为暗河(流动水),且裂隙最大宽度达3米左右等大规模的裂隙破碎带掘进技术的经验还没有。

(3)拟改进方案和创新点

①由于岩溶裂隙破碎带内富集水量大、水压高,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突水伤人事故,安全威胁极大。因此,必须研究一套合理的水害探治方案,解决在岩溶构造带掘进中高压水所带来的突水危害。

②在构造带中岩溶水不易疏干的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岩溶水疏排技术,实现高水压的岩溶水在构造带掘进中及掘进后能可控排放,不会对今后安全生产造成危害事故。

③针对我矿所遇矿井水为流动状态,且裂隙构造规模较大的情况,采用超前支护、注浆固化以及围模注浆封堵等技术,安全、快速通过岩溶裂隙破碎带,且保证支护质量。

(4)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①采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物探、地面踏勘、钻探

6 等手段确定构造带的影响范围,然后修改+970m运输石门的布置方式,以保证尽量使巷道布置在构造影响最小的范围之内。

②岩溶裂隙破碎带预计长约350m,宽约330m,围岩不稳定段约长280m,项目研究解决安全支护方式及在高水压环境中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③岩溶水量大,水量预计在100万立方米以上,压力在0.32~0.85Mpa之间,研究解决在复杂积水环境中掘进的安全防护方式以及处理后水压控制,可控排放等技术问题。

④破碎带内富集水量大、水压高,对施工人员安全威胁极大,研究在施工中防止突水伤害事故的安全防护技术。

⑤针对裂隙等构造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锚网喷、拱架喷、超前管棚、现浇混凝土、围幕注浆等支护方式,严格按设计强度施工一段、处理一段,确保巷道支护强度。

⑥强化现场施工组织和安全管理,确保在2013年5月内完成构造带的掘进和封堵处理。

(5)预计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效益

预计项目如得以顺利实施后,将大大加快挖陇沟煤矿的建设进度,为矿井主干系统早日贯通提供保障,缩短矿井建设周期,减少矿井建设成本;同时,实施本项目后,增强了矿井治灾能力,丰富治灾技术手段,将为煤矿井巷施工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施工工艺,同时也提供一种新型的支护方法和高压力岩溶水的防治新方法,可在西南岩溶发育区域,特别是岩溶构造发育的地下工程活动中

7 有广泛应用,社会效益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 1.矿井灾害严重

(1)根据补勘资料显示,我矿区域内溶洞数目较多。 (2)我矿今年施工巷道多下山施工巷道,且提升为两级提升,运输距离也较长。

2.科技创新技术管理力量薄弱

根据我矿目前人才结构分析,矿现有工程技术人员较少,特别是采矿、通风、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从现在各技术部门的人员配备来看,人才紧缺,科技创新技术力量薄弱,部分攻关项目由于技术力量欠缺或人员紧张而开展实施跟不上,无法满足技术开发及科技创新工作需求。

3.科技创新经费欠缺

由于矿井自然灾害升级严重,生产条件日益恶化,未设立用于技术创新研发的专项费用,阻碍了矿技术创新工作质的发展。

挖陇沟煤矿 2013年1月16日

中矿环保科技市场竞争

煤矿科技兴矿工作经验材料

煤矿科技兴矿工作经验材料

煤矿科技兴矿工作经验材料

煤矿科技兴矿工作经验材料

矿建工作总结

矿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矿企工作总结

矿团委工作总结

入矿工作总结

矿科技工作总结
《矿科技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驻矿工作总结 科技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