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家长会发言稿教学部分

发布时间:2020-03-01 21:20: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我代表七年级的领导及全体教师对您如约参加家长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同时也期盼您能一如既往的关心您孩子的成长,关注我们学生的教育问题。接下来我就家长比较关心也比较困惑的几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如何指导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成绩

许多初一学生的家长都有这种困惑:孩子在小学时学习很好,可到了初中之后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而且平时学习还挺努力的,成绩就是上不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种情况就是学习方法问题了。学习方法不当,孩子的努力就可能白费。初中的学习与小学相比在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学习课程增多,内容加深,学科更加体系化结构化,再加上陌生的环境等等都使得初一学生在入学伊始出现种种不适,即便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还有好多孩子没有调整好。下面我总结了初一孩子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家长可以参照这些表现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

1、学习没有自己的计划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只有指定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的计划才能让学习进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有些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整天忙于应付老师的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学习安排。对自己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只是一味被动的听老师的指挥和安排。这样的学习方法在课业繁重的初中显然是不适合的。

2、没有形成知识结构

初中的学科增多,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变得紧密,学科内容也逐渐加深。这就要求学生在把握学科体系的前提下形成知识结构,对知识能融会贯通。而大多数初一学生还保留小学时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思考和总结。这就导致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像一盘散沙,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很多学生单元测试成绩很好,但综合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的原因。

3、习惯死记硬背

初一的学生大多习惯小学时的学习方法,即对任何知识都很少去理解,而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也叫机械性记忆,它是指不加思考和理解的重复性记忆,这是记忆的最低形式。这种形式的记忆不讲究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初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不能科学利用时间

到了初一很多学生会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效率不高,导致成绩仍然不见提高。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不抓紧时间学习,临到考试开夜车,手忙脚乱。这些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表现。

5、不会听课

小学时的课程内容都很简单,学生仅通过课上认真听讲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初中则不同,初中不但课程内容加深,每节课的知识容量也比小学时增加很多。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预习和复习,带着问题听讲,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大多数初一学生则没有这种意识,课前不预习导致课上很多问题听不懂,课上不会记笔记,听完课就完事大吉。这样只会导致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最终丧失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除了要求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外,还经常安排各班以介绍学习经验为主题的班会。接下来我也给学生和在座的给位家长提供一些关于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建议。

(一) 给学生的建议(为什么给学生的建议我也要在家长会上说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

望各位家长给予督促)

1、掌握初中学习五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

初中学习不同于小学,只靠上课认真听讲是远远不够的。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掌握以上五个环节,课前预习是为了上课听讲更有针对性,课后复习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做作业是为了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总结则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把握。这样环环相扣,才能真正的将所学的知识吃透,学懂。当然,五个环节中最重要的还是听课,认真的听课配以其他四环节作辅助,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这五环节的精力分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2、勤于向老师同学请教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再聪明的人也会有不懂的问题。初一学生也不例外,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这时,我们不能害怕丢面子,被嘲笑而不去请教老师的同学。这只能使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自己会不堪重负。要勤学善问,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独立思考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也要勤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学习误区,也会学到自己没有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进步。

3.正确使用教辅材料

我以数学学习为例,某个学生,学习态度非常好,除了完成在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把家长准备的练习册都做了,但成绩还是不高,为什么呢?原因是他只完成了这些作业当中他会的部分,对于不会的,不向老师及同学请教,所以不会的不仅永远不会,还浪费了大量时间重复那些简单的题。我认为学习首先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所谓清醒表现在,会对学完的知识总结归纳,把掌握不好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再从众多教辅材料中选题加以巩固。家长往往关注的是你买的那些练习册孩子是否都完成了,而没注意到大量的教辅是不是把孩子的学习热情压没了。

(二)给家长的建议:

1、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身教。即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榜样。要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家长就要做出表率。很多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的家庭的孩子学习都很好,这是因为孩子在家庭中受爱学习的父母的熏陶,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渐渐的爱读书,喜欢思考问题等等。所以家长要不断的学习,和孩子一起学。在学习中教会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做笔记,遇到难题自己解决等。家长的身教作用是很大的,一个放学回家看见父母在打麻将的孩子与一个看见父母在看书的孩子哪个在学习上会更好呢?答案不言而喻。

2、对孩子的学习多鼓励,少批评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生上更多的给予负面的评价。如孩子一道题不会做就责怪其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孩子做错一道题就骂孩子脑子笨。这些批评都会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厌烦情绪,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都没有了更不用说孩子会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了,那么孩子的成绩也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会做错。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如孩子做对了一道比较难的题,要奖励孩子并夸奖孩子很聪明。这样会让他们在学习上很自信,这样他们才会努力的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3、正确认识考试成绩和能力的关系。

考试是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家长应该认识到学习成绩并不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家长绝对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其它可以不管不顾。考试成绩不好就一棍子打死,其他一切再好也没用。我们的家长应该看到我们现今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并努力的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既不能把孩子培养成高分低能儿,更不能用分数抹杀孩子的天分,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最终使孩子一事无

4、指导并强化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父母见到孩子学习松懈.成绩一时不够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时常抱怨、斥责,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殊不知,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按照苏联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学说,建立一种习惯就是建立新的动力定型,这种定型的建立往往是从破坏以往的定型为前提的.而这种过程并非一时可以完成.何况中学生,当然更是如此.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事实上并不可能.因而,必须炼而求成或炼铁成钢,方可奏效.那么,家长应当从哪里入手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

1、抓作业。如果孩子不认真做作业,家长要及时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或龙习凤舞.

3、抓技能.如想问题、做作业时,要求准确面迅速,在质中求快;语言表达务求清楚、生动、手工操作、口头背诵务求熟练.

4、抓能力.主要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在课余一切学习中都要注意认真培养上述能力。

5、及时和老师沟通

在学校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或者是因为学生违反纪律老师加以管理造成的,或者是因为老师的性格不能为孩子所接受,或者是孩子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这些矛盾和冲突很容易导致孩子抵触或厌恶老师所教的学科。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出面协调。一方面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对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另一方面家长更多的是告诉孩子,要能够主动地来适应老师,因为老师面对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班级。教育孩子要善于发现老师教学中的闪光点。这样就能缩短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互相的适应过程,也能使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孩子的学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举个亲师信道的例子)

(二) 如何与孩子相处

1、平等。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虽然年龄小,个头矮,可他们有思想,有头脑,有被尊重需要,我们成年人不妨蹲下来和他们对话。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尽了力,流了汗,我们做家长的就不必太苛求。

2、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设法多交流。两代人之间有一种心理隔阂,叫“代沟”,消除“代沟”,莫过于平等交流,加强对话。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有换了吗?喜不喜欢他?你的语文老师讲课有什么特色?你的课本中有哪些优美的短文,读两段美文给我解解闷,等等。寻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3、鼓励。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意指出几名学生,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天赋,非常聪明。后来这些孩子果真越来越聪明了。其实,是因为老师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经常鼓励夸奖这些孩子。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可见,正面的鼓励赏识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60多分,不错呀!

4、请不要实行棍棒教育。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朋友们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独。

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来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无常

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就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他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会变得喜怒无常了。

5、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现在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关怀、爷爷奶奶的呵护中长大,备受至爱,事事顺心,因而,缺乏一种耐挫力。表现为听得进表扬,却听不进批评,偶尔考试成绩不佳便会经受不起,失去自信心。为此,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在家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小小的挫折,并鼓励他自己克服。实际上培养了孩子不仅赢得起,更输得起的好品质,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家长朋友们,孩子是你的,但学生是我们的。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家校协作,共同携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为孩子们在六中的三年能身心健康,学有所成而共同努力。请给我们老师一些信心,给孩子们一些掌声,我相信:孩子的未来不是梦!

家长会部分发言稿

部分 高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现场教学家长会发言稿

不抛弃不放弃部分待优生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会发言稿教学部分
《家长会发言稿教学部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