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5: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 1.《与元九书》 解答:白居易作。《与元九书》的思想观点比较复杂。首先,他创作讽谕诗的目的是\"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这就是说,讽谕诗是为臣尽忠,为官尽责的产物。又说:\"以诗补察时政,以歌泄导人情\",\"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明确地宣称诗歌是为政治服务的。其次,《与元九书》纵论中国诗史,认为自《诗经》而下,\"诗道崩坏\",诗歌一代不如一代。屈原仅仅\"得风人之什二三焉\",魏晋六朝文学更是无足道者,至唐代李白,虽是\"才矣,奇矣,人不逮矣\",\"但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2.《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解答:陈子昂著名的文论文章,他在其中提出了鲜明的主张:

《西塞山怀古》等。这些怀古诗慨叹世事兴亡,深寓历史教训,

即景抒情,由情及理,令人叹惋不已。这些诗之所以具有那样大的影响力,还在于它们契合了中国人重自然而轻人事的文化心理结构。自然的真实与人事的虚幻,自然的神圣庄严与人事的卑下荒诞,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短暂,在自然与人事的比照中,透显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三、论述题

1.试述李清照词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写她天真烂漫的少女生活和夫妻间的爱情,后期则多表现国破家亡的哀痛。

南渡前的主要作品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子昂指出了南朝诗歌的缺乏现实内容的缺点,并从诗歌的审美特征方面提出了\"兴寄\"、\"风骨\"的要求,主张诗歌应该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这确实抓住了前朝之弊并指明了诗歌的发展方向。 3.古文运动

解答: 在中唐时期,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散文改革运动,运动主要的目的是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古文。由于这场运动符合了文学发展的潮流,一时间参加的人很多,参加者有大致相同的文学主张,在交游中建立了师承和师友关系,形成了以韩愈、柳宗元为主将的作家集团,在理论宣传和创作实践上也十分自觉,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实绩,对后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就是古文运动。

二、简答题

1.简述李煜词的内容。

解答:李煜的词以其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多写奢侈的声色和旖旎的风情,如[浣溪沙]写豪华的生活场面,[菩萨蛮]写男女幽会,[捣练子]写伤感无奈的情绪。

李煜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后期。他由一国之君而沦为国家易姓、妻子不保、人尽可辱的囚徒,其心理落差是可以想见的。入宋后的作品,往往是\"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如[乌夜啼]、[虞美人]。

2.简述欧阳修的文学主张。

解答:欧阳修的思想基本是属于儒家的,他在《答吴充秀才书》等文章中明确地提出\"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但他文道并重,对文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尤其在他的晚年,当西昆体的形式主义文风基本克服以后,更是这样。他在《送徐无党南归序》中发展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观点,进一步充分肯定了文的相对独立性。在文学创作论上他坚决反对\"有德者必有言\"的理论,而是继承和发展了韩愈的\"物不平则鸣\"说和\"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穷者而后工\"的观点。

总起来看,欧阳修的新古文运动的理论有三大贡献,一是比较正确地论述了文、道关系,二是对传统的文学本源论有比较自觉的革新,三是兼收并蓄,保持理论的开放性,防止各种片面性的出现。

3.简述刘禹锡怀古诗的内容及特点。

他写怀古诗的宗旨可以用他自己的诗句来概括:\"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金陵怀古》)如《乌衣巷》、《石头城》、晓雾》等作品。

她描写与丈夫的爱情和离情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也十分典型,其思念丈夫的心情比任何男性词人的代笔都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渡后的主要作品有:《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后期的词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的心灵,将国破家亡的沉痛,夫死流离的伤悲与孤寂表现得那样的深切动人,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故国之痛、乡土之思、亡夫之哀、飘零之苦,一时俱发,在低回婉转中,喷薄而出,有不禁之势。

李清照的词善于将抒情与意象结合起来,塑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浑融的词境,如《如梦令》。又善于细腻地体会景物和情感,将心灵层层展开,如《一剪梅》。还善于化用清新朴素、自然雅致的口语,善于调动比喻、拟人、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并充分运用白描的艺术方法,如《武陵春》。能将上述诸种艺术特点集中体现出来的是她的代表作《声声慢》和《永遇乐》。

总的来看,李清照词继承了秦观等人的婉约词风,但她又能破其藩篱,无论从词境的营造还是语言的使用上,都可以看出她在传统的婉约词风的基础上发展出清真自然的风格。李清照的词,从实质上讲,是从她的感性生命的深处自由流溢出来的心音。

2.简述苏轼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解答:苏轼一生作词可考者350余首,其重要内容和绝大部分篇幅都是有关壮志、哲理、送别、旅怀、风光、农村、怀古、悼亡、闲适、贺寿、嘲谑等题材的。正是这种质和量的变化,使苏词与前代任何词人的词都有了某种实质的不同。

词至苏轼,始有意突破传统题材的束缚,把词从花前月下和香软丽蜜中解放出来,建立新的范式。而苏轼使词雅化的实质就是使执著现实走出了感性享乐的泥淖,把现实生活提升到了生命本体的高度,使词成为时代之情的表现形式。苏词对词

的发展的巨大贡献是使词雅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词来表现深重的时代意识。苏轼的许多词都表现了极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其次,苏轼使词雅化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以诗为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四处化用唐诗。第三,富有理趣。如《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上片写人在风光中的自得之趣,使人产生一种超然之感;下片则是即景抒情,即情析理,将三者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

在表现手法上,苏轼发展了柳永的铺陈手法,以赋的技法入词,多用直陈手法叙事抒怀,往往以叙事为主,即事写景。其次,苏词以议论入词,这不待多言。其三,苏轼喜欢直抒胸臆,不假婉曲。其四,把比兴、比拟、寄托等诗的艺术技巧引入词中,对于塑造艺术形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五,采用隐诗\"入\"画\",应是指诗中所描绘的那些景物,是那样的自然亲切,是那样的安祥宁静,你在感动中充溢着宁静,在宁静中激荡着感动,自我似乎消失了,只有眼前的存想:景色如画。由\"画\"入\"诗\",应是指这画有\"象外之象\",这画使人\"超然心悟\",这画所散逸出的,哪里是景色啊,分明是永恒的本体,这个本体就是泯灭时空的审美的诗性。\"王右丞如秋风芙蓉,倚风自笑。\"(《诗人玉屑》)\"笑\"中的意味,语言是不能传达的。所谓王维的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就是\"诗\",静就是\"画\",也可作同一理解。

5.试论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解答:白居易诗歌的总的艺术特点是主题明确,语言通俗晓畅,明白易懂,对比鲜明,情感强烈,叙事和议论相结合,并善于以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等是白居易各类诗歌所共括式、俳体式、对话式,也丰富了词的表现方法。

苏轼在词风上的贡献还在于他创立了豪放派词,直接开启了南宋的辛派词人。

3.试述陆游诗歌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解答: 陆游诗歌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题材也十分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以抗金复国、吊古述怀为主体的爱国诗歌,关心民生疾苦和吟咏闲情逸致等若干个方面。前两方面的诗的代表作有《书愤》、《夜读兵书》、《关山月》、《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追感往事》、《十一月四日夜风雨大作》等。后两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昌感事》、《哀郢》、《寄奉新高令》、《喜雨歌》、《小园》等。

陆游诗歌艺术特点首先是他对现实的深切的关注和对美好理想的不懈的追求,由此而构成了他的诗歌的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陆游往往把巨大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个人感受压缩在一首很短的律诗里,如著名的《关山月》,就是以这种沉郁悲慨的现实主义风格写下了南宋一代的\"诗史\"。陆游诗歌的另一重要艺术特点是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当时就有\"小李白\"的称号。实际上,陆游既继承了屈原、李白等人的优秀的浪漫主义传统,又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时代精神之中,形成了他的雄奇豪放而又沉郁悲慨的浪漫主义风格。陆游的诗歌有着瑰丽而丰富的想象,如\"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他的诗歌有着奇特大胆的夸张,如\"胸中太华蟠千仞\",\"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等等。另外,陆游善于抒写梦中所见也构成了其浪漫主义的一大特色。

陆游诗歌的语言洗练自然,平易晓畅,在宋代诗坛乃至整个中国古典诗歌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在这方面,陆游诗歌受白居易的影响较大。

陆游的诗歌在体裁方面被认为是各体具备而尤善近体,其七律诗的成就尤其突出。

4.试论王维后期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最受人重视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隐居终南、辋川时的\"入禅之作\"。一般习惯上把以王维《辋川集》为代表的诗称作山水田园诗,并把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看作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但\"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又如\"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两首》)指的正是这些诗作的艺术特点。王维的\"禅诗\",并不是一般的\"诗画一律\"、动静合一,而是有更深的禅意诗境蕴含其中。由\"有的。但各类诗歌又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讽谕诗的最突出的特点首先是\"一吟悲一事\",主题特别集中鲜明,其次是铺陈详尽,情节曲折完整。第三是运用心理刻画、服饰、外貌以及语言的描写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第四是运用寓言托物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第五是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第六是语言接近口语,既通俗易懂又锤炼精审。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感伤诗借鉴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充分运用了动作、语言、服饰、外貌等描写,其中比喻、通感的运用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在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上也有突出的成就。在音律上,运用平仄协调的律句,使得音律婉转流畅,自然和谐。

白居易的闲适诗多清新自然之作,但其中有许多说理议论的篇章,其内容多是出世逃禅、知足保和之类,较为单调乏味。 6.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解答:杜诗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祖述《诗经》,追攀屈宋,自创伟词,构成了杜甫的艺术追求。

从整体来看,沉郁顿挫是杜诗的基本审美特征。自宋代严羽以后,人们多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诗歌的审美特征,即深沉博大的思想情感,忧国忧民的价值关怀,浑融含蓄的气象,抑扬顿挫、回旋张驰的节奏。如《登高》在首联、颔联的铺垫下,杜甫的悲剧感获得了审美性的超越,他的\"悲秋\"、\"多病\"、\"苦恨\"、\"潦倒\"也就成了超度他的梯航。从\"沉郁\"来讲,全诗表现出一种儒者的悲剧情怀和超越意识;从\"顿挫\"来讲,不仅音韵上抑扬顿挫,其结构上也有着内在的回旋张驰,这与儒家对含蓄和温柔敦厚的美学品格的追求是不无关系的。沉郁顿挫之美是一种浑融的美,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但大诗人的风格并不是单一的,杜诗\"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在这众多的风格中,萧散自然也是他的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绝句漫兴九首》等。

杜诗的艺术成就是其广泛继承前人的优秀遗产并向时人努力学习的结果。首先,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提出了自己转益多师的诗歌主张。其次,他的语汇、典故的丰富,还来自他的知识的渊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他对自己创造经验的真实总结。第三,杜甫前后期诗歌的艺术追求有所不同,他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他早年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而晚年则注重高古浑融的气象,思追陶、谢之天然浑成。第四,他愿意向大众学习语言,语言清新自然而富有活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选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教学大纲(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2002年10月

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1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试题(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