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共危机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23:24: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公共危机的概念:由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是一种比危机更为特殊的危机状态。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检测、预警、预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1.效率性原则 2.协同性原则 3.安全性原则 4.依法对应原则 5.科学性原则 6.适度性原则

基本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群体心理狂热理论、转型期社会过渡理论

三个最基本的直观假设:1.危机是人为的,往往由事件或人物所导引;2.通过适当的危机管理,危机的影响是可以降低的;3.危机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

危机管理的阶段,有PPRR四阶段理论:预防、准备、反应、恢复。 4R模型:缩减、预备、反应、恢复。

四阶段理论模型:征兆期、发作期、延续期、痊愈期

五阶段理论模型:信号侦测、探测和预防、控制损害、恢复、学习

三阶段理论模型: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含义:

广义: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

狭义: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指政府为完成法定的应对公共危机的任务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功能的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行政职能。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内容:1.组织结构:是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基础和载体

2.职责分工:体现着政府进行危机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作用

3.运行机制:决定着危机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原则:1.以人为本、以防为主;2.权责明确、依法行政;

3.指挥统

一、运转协调;4.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功能:1.公共危机管理活动的组织保证 2.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

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同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特点:1.党和政府主导 2.专家参与 3.社会协同

问题:主要表现为部门化管理,没有形成同一的指挥体制,不同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中央与地方管理职能没有完全理顺,责任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民间组织体制不健全,社会力量发挥不够;专家咨询作用发挥不够喝咨询组织不健全。

1.法律法规发面不健全

2.跨地区、行业、部门的公共危机管理的联动体制不顺畅

3.各级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公共危机管理利害相关者参与存在不足和低效并存

5.国际合作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第三章

公共危机决策的内涵:指为了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而在相当有限的时间、资源和人员等约束条件下,从多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中加以选择和决断的非程序化过程。

公共危机的构成:1.公共危机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2.可提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决策后果很难预料。 公共危机决策信心的有限性表现:1.信息不完全;2.信息的不及时性;3.人力资源紧缺。

意义:公共危机决策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承担着保证国家安全,制订危机防、危机状态控制的目标、原则和选择危机对抗行为、对抗

方案等重大只能;公共危机决策是衡量政府快速反应能力的核心指标标准:决策的高效和决策的有效

特征:1.快速果断

2.决策环境条件的严酷性与决策的高风险性

3.决策程序的非常规性与效果的非预测性

4.决策者个人的人格化与创新性

原则:

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坚持生命第一;2.可行性,决策必须切实可行;3.动态性,保持可调节的弹性和随机适应性。

特殊原则:1.快速有效;2.符合比例原则;3.依法科学;4.责任追究

目标:

直接目标:尽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和消灭公共危机

最终目标:预防公共危机的发生,这也是最高境界和最理想状态

步骤:1.确认决策面临的问题 2.确认决策标准和事实 3.决策评估标准的权重和含义

4.发展备选方案 5.分析备选方案 6.选择一个备选方案

7.执行备选方案 8.评估决策程序以及决策结果的影响

执行:包括决策执行的计划,决策执行的指挥,决策执行的协调

问题:1.公共危机决策意识不强

2.公共危机决策机构存在缺陷3.公共危机决策的公开性和可预测性较差

4.公共危机决策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5.公共危机决策工具缺乏创新

归纳为:多内部决策,少公共沟通机制;多经验决策,少科学分析机制;多随意处置,少规范应对机制;多部门决策,少协调行为机制;多权力行使,少责任追究机制。

改进:1.转变公共危机决策观念:事前决策观念,效率至上观念,沟通交流观念

2.优化公共危机决策组织机构:建设公共危机决策制订、协调的核心机制;强化公共危机决策智囊机构;提高地方政府决策能力。

3.提高决策系统的创新能力:知识基础设施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决策新方法

4.优化决策环境:1.法制环境的构建 2.社会参与及机制的完善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特点:科学性;全面性;简洁性;详尽性;权威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预案与其他计划类文件不同的特点

体系: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应急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

基本原则:法制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成本控制原则,简洁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流程:明确指导思想,掌握策略与方法,应急预案制订

第六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内涵:应急处置与救援是一种事中阶段的反应,是危机管理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的好坏。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快速高效,主动公开,科学应对,统一指挥,社会参与,次优选择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承担主要责任,理由:

1.从政府的本质特征看,维护公共安全是现代国家的首要责任

2.从政府的职能看,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3.从政府的能力来看,只有政府具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承担领导责任和主要责任的能力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承担怎样的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

第七章

恢复与重建的含义:是消除突发事件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的过程。包括恢复与重建。

恢复:即使社会生产活动运行恢复常态;

重建:即对于因灾害或灾难影响而不能恢复的设施等进行重新建设

国外基本观点:1.计划与项目运行观 2.手段集合观 3.阶段递进观 4.组织发展观

恢复与重建的内容:1.物质重建:包括基础设施重建,公民生命安全的关注,公民财产补偿三方面。三种方式: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救援,保险的支付和赔偿,政府主导的重建工作。

2.社会重建:1)建立面对受灾具体情况的调差评估制度

2)建立面对全地区全员的恢复重建计划

3)建立面对政府等公共组织的责任体系和法律规范

4)建立面对受灾人员的专项救助机制

3.心理恢复

意义:1.恢复与重建有助于维护受灾地区及人员的利益

2.恢复与重建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3.恢复与重建提现了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和民主社会的价值

原则:以人为本,及时高效,统筹协调,广泛参与,公开公正,依法究责

第八章

公共危机沟通的含义:公共危机沟通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特点:目的的明确性;性质的公共性;方式的直接性;过程的强烈互动性;手段的非常规性;情境的不确定性

原则:保证正规沟通渠道通畅;保持信息口径一致;真实地满足公众知情权;把握好沟通的“质”、“量”、“度”。

功能:危机预警功能;危机决策辅助功能;危机资源整合功能;危机监控功能;危机修复功能

公共危机沟通中的媒体运用

媒体的角色:危机的预警者;危机环境的塑造者;危机信息的传递者;社会关系的协调者

媒体的功能:危机预警功能;信息沟通功能;情绪引导功能;舆论监督功能

政府与媒体的关系:1.将媒体管理纳入战略管理

2.确保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3.确立危机信息发布机制

4.保持与媒体的密切关系

5.政府掌握应对媒体的技巧,对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管理

公共危机沟通中媒体的自我管理:书220页。准则:自觉遵守新闻操守和职业理论,强化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意识,自觉拒绝商业化运作。 公共危机沟通中政府的媒体管理:加快新闻媒体管理的法治进程

2.建立新闻管制机构

3.掌握主流媒体,利用主流媒体引导舆论方向

4.加强对媒体舆论的监督

新闻发言人制度

含义: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就有关事宜通过传媒公开发布信息,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现场进行解答、诠释、说明。

必要性:体现政府行政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为政府危机公关提供制度保障

2.有助于政府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

3.政府可通过媒体引导社会度过危机

4.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重要途径

5.为危机及时处理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6.最大限度消弭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

意义:公开信息,化解危机;设置舆论议程,塑造政府形象;满足公众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建立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化危机为转机

发言人素质:胸怀全局,精通政策;坦诚务实,言之有物;掌握局面,注重平衡;心态平和,不卑不亢;形象朴实,言简意赅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1.新闻发言人制度缺乏法律上的支撑与保障

2.新闻发言人专业化和职业化不够

3.缺乏对新闻发言人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完善思路:1.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

2.强化新闻发言人队伍专业化制度建设

3.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与沟通

第十一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传统范式转移

困境:1.“补救型”危机管理模式的弊端。出发点:危机是消极的,耗费时间金钱的,危机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动

2.“国家或政府中心论”的局限:政府是危机管理的单一主体,独自承担着危机管理的职能,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绝对主导的作用

革新的必要性:传统的补救型和政府本位型危机应对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危机事件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来革新我国传统危机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矛盾包括:

1.传统危机干预思维和非常规危机形式的矛盾

2.迅速升级的危机和消极观望的态度的矛盾

3.陈旧落后的危机管理机制与危机的动态性的矛盾

4.危机影响的广泛性与单主体治理模式之间的矛盾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

1.2003年: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起步之年

2.2004年至2007年: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完善

3.2008年: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考之年

公共危机管理范式革新的路径选择

1.从单主体危机治理向多元化危机协同治理的转变

2.从“应对型”危机管理向“全过程”危机管理的转变

3.从“静态”的危机管理向“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转变

4.从民族国家危机管理向国际合作化危机管理的转变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 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

公共危机管理作业、

公共管理危机 论文

公共危机管理涵义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公管危机管理 危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