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东升庙地质条件

发布时间:2020-03-02 22:24: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9.2矿区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东升庙矿区处于阴山山脉狼山中段南缘与河套平原接壤处。矿区为剥蚀构造山区,属低中山地形,山顶具近似园形的单面山地貌特征。矿区内岩石裸露程度较高,植被稀疏。矿区海拔标高1050-1183米,相对高差一般80-145米。山脉呈北东东走向,山势陡峻。

矿区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干燥少雨,多风早寒,日照充足,年、日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据杭锦后旗气象站1996-2006年气象资料,矿区年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33.1℃,平均气温7.2℃。年最大降水量235.4毫米,最小降水量56.3毫米,平均降水量134.6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7厘米。年日照时数2976-3484小时;多年平均风速2.6米/秒,最大风速29.2米/秒。矿区从10月至翌年4月为冻土期,最大冻结深度127厘米。矿区多风,且集中在春秋两季,主导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春季和

8、9月份多为北东向,11月份为南西向。

矿区以北为山区,以牧业为主,人口稀少,牧民以蒙古族居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矿区以南为河套平原,属黄河灌区,素有“塞外江南”美称,为巴彦淖尔市粮、糖、油产地。盛产小麦、玉米、甜菜、葵花等。人口密度适中,劳动力充足,人民生活富裕。

矿区及其附近工矿企业较发达。西有乌拉特后旗别力盖庙水泥厂、乌拉特后旗炭窑口铅锌铜硫铁矿,北有乌拉特后旗霍各乞大型铜多金属矿、乌拉特后旗欧布拉格矿区铜金矿。相邻矿山企业有乌拉特后旗紫金矿业集团多金属硫铁矿、万成商务东升庙有限责任公司多金属硫铁矿。还有紫金矿业的锌冶炼厂。48矿区毗临河套黄灌区,属于黄河水系,水资源丰富。矿区现有110千伏变电站,电资源充足,满足矿山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9.3地质工作简况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511队(前身为内蒙古自治区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第一队)发现了东升庙矿区多金属硫铁矿。先后在矿区进行系统的地表、深部普查评价工作(其间,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三队完成矿区1:10000物化探工作),并于1979年3月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潮格旗东升庙硫多金属矿区深部评价报告》,共圈出18个矿体。提交远景储量:硫矿石量238376620吨,锌金属量4082456吨,铅金属量461090吨,铜金属量10779吨;单硫矿石平均品位TS19.61%,单锌矿平均品位Zn2.0%;锌硫矿石平均品位TS19.82%、Zn4.22%、Pb0.78%;矿区Cu平均品位1.18%。初步查定伴生组分银、镉可达综合利用指标。普查阶段对锌硫矿石进行了可选性试验,试验表明矿石可选性能良好,精矿品位、回收率均达到指标要求。

1980-1986年,化工部内蒙古勘探大队对矿区进行详查工作,确定了狼山群含矿岩段,划分了原生矿石的自然类型;对27-40线间的10个工业矿体进行了储量估算,查明硫矿石量28931.6万吨,品位TS20.68%;锌金属量389.12万吨,品位Zn4.06%;

铅金属量59.95万吨,品位Pb0.63%。并对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

1987-1992年化工部内蒙古勘探大队对该区进行勘探工作,于1992年7月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勘探地质报告》。1993年4月19日全国储委下发了《审查批准的决议书》(全储决字(1993)378号),批准勘探区(35-40线850米标高以上)储量:硫铁矿矿石量12690万吨,品位TS21.07%;锌金属量246万吨,平均品位Zn3.28%。铅金属量47万吨,平均品位Pb0.78%。铜金属量3万吨,平均品位Cu0.82%。另外全矿区(35-64线钻孔控制深度或外推深度范围内)

提交总储量:硫矿石量23908万吨,TS21.16%。锌金属量519万吨,平均品位Zn2.70%。铅金属量103万吨,平均品位Pb0.64%。铜金属量11万吨,平均品位Cu0.84%。

2001年11月内蒙古巴盟岭原地质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对采矿证范围内8(部49分3线)-40线,850米标高以上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于2002年3月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8-40线富锌硫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次核实报告执行的工业指标,严格依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认工字[2002]01号文认定的工业指标(附件第274-287页)。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评审,2002年4月16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认储字[2002]206号文下达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附件第288-307页)。

2003年1月内蒙古东升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再次委托内蒙古巴盟岭原地质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对矿证范围8(部分3线)-40线850-700米标高范围内的资源储量进行核实。于2003年2月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8-40线850—700米标高富锌硫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已经国土资源部评审、备案(国土资矿评储字[2003]11号、国土资储备字[2003]37号)(附件第308-327页)。

2007年10月至2007年12月,内蒙古东升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内蒙古科欣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对矿证范围3-40线700米标高以上范围内的资源储量进行核实。于2007年12月20日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多金属硫铁矿区3-40线700米标以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附件七),该报告已经国土资源部评审、备案(国土资矿评储字[2008]36号、国土资储备字[2008]95号)(附件第147-182页)。

10.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在区域上位于华北地台(Ⅰ级)北缘,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坳陷(Ⅱ级),狼山-渣尔泰褶断束(Ⅲ级)狼山复背斜的南翼。成矿地质环境十分有利,与炭窑口多金属硫铁矿、甲生盘硫多金属矿同处于狼山至渣尔泰山南缘多金属成矿带上。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西段。

区域内中元古界狼山群分布最广,出露面积约47平方公里,东升庙矿区出露面积约13平方公里。狼山群分三个岩组九个岩性段,原岩建造类型为砂砾岩-炭质粉砂质泥岩-碳酸盐岩夹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的类复理石建造。下部夹较多的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层。总厚度大于5800米。在其上部零星分布中-新生代的陆相沉积岩系。50多次构造变动形成了该区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受大型区域性构造的挟持和影响,区内各种构造形迹总体上都呈北东-南西向展布。褶皱和断裂构造具有强烈的继承性和多次活动的特点,在基底变质岩中表现尤为明显。中生界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大多为缓倾斜的单斜构造。

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分布广泛,并以侵入岩为主。另外,区内还有种类繁多的脉岩以及集中分布在五台群和狼山群中的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和产于侏罗系砂砾岩中的玄武安山岩。

区域内五台群变质程度较高,达角闪岩相;狼山群变质程度较低,属绿片岩相。

10.1地层矿区地层发育不全,主要为中元古代狼山群及中、新生代地层,缺失古生代地层。

狼山群分三个岩组,其中第二岩组为矿区主要含矿控矿岩组,赋存全部工业矿体。

该组分五个岩性段,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石英岩岩段:该岩段在地表分布稳定,东西长约1800米,但厚度变化大,由几米至十几米。具明显铜矿化,见孔雀石、硅孔雀石、兰铜矿、赤铜矿及少量黄铜矿、黄铁矿。在深部局部地段构成工业矿体,Cu 含量0.66%以上。该层至地下100-200米尖灭,为地表良好标志层,层厚一般6-20米,平均8.60米。

白云石大理岩-含磷变质砂岩岩段:为矿区重要含矿岩段之一。以白云石大理岩为主,底部由含磷变质砂岩,薄层状硅铁质白云石大理岩组成。沿走向厚度变化较大,3-8线厚度最大,东西两侧呈减小趋势,最大厚182米(3线),最小厚12.5米(27线),一般厚30-80米,平均72米。矿区最大单硫型①号矿体赋存于该岩段底部,尚有⑦、⑧号小矿体产出。

绢云石墨片岩夹(含)石墨白云石大理岩互层岩段:为矿区重要含矿岩段之一。由绢云石墨片岩和含石墨白云石大理岩组成。该岩段以富含石墨且矿化普遍为特征。厚度由西向东呈递增趋势,仅在个别剖面间递减,40线厚度最大251米,东升庙沟东侧局部仅厚1.8米,一般厚50-150米,平均107.4米。该岩段自下而上还赋存有○

9、○

10、○11号矿体及许多小矿体。

白云石大理岩岩段:为矿区主要的含矿岩段。大部分被白垩系下统岩层所覆盖。51以薄层状白云石大理岩为主,夹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石墨片岩,底部出现白云石大理岩与黑云磁铁白云石大理岩互层,顶部为绢云石墨片与方解石白云石大理岩。该岩段在14-18线厚度较大,向两侧逐渐减小,最厚达305米,一般厚度80-200米。该岩段底部与三岩段交界处,赋存矿区最大的锌硫②号矿体,还有③、④、⑤等矿体及多个小矿体。

石墨绢云片岩岩段:主要出露于32线以东、局部夹薄层状含石墨白云大理岩透镜体。40线附近厚度较大,达131米,向东厚度减小,一般厚度40-100米,平均厚61.89米。该岩段矿化微弱,具千枚状构造,含石墨量低,以区别于三岩段。

上述各地层总体产状:走向75-85°,倾向北西,倾角5-70°。

10.2构造矿区构造复杂,总体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多期次的构造变动,致使狼山群叠加变形。

褶曲构造:矿区共划分出大小褶曲82个,它们大都分布在矿区中部及南部,多成群成带分布,褶曲轴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具明显的规律性和层次性。其中红帽山向斜(Ⅱ1)、三贵口背斜(Ⅱ2)、杨树湾向斜(Ⅱ3)、那云山褶皱群等。这些褶曲构造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对矿体形态和空间位置控制明显。褶皱构造的发育,使得矿体形态更加较复杂多样。

断裂构造:矿区共发现大小断裂75条,除F

1、F5两条区域性边界断层外,其余多分布在矿区南东一带。断裂构造对主要矿体破坏影响不大。断层类型以走向层间滑动断裂或逆断层为主。

10.3岩浆岩除F5断裂以北见有大面积印支期花岗岩外,矿区仅见一些中性岩脉,主要岩脉有变质石英钠长斑岩脉、花岗斑岩脉等。此外,在矿区东部及深部尚见华力西期辉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及石英脉等小规模侵入岩体,多为顺层侵入。

矿区未发现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体。

10.4变质岩及围岩蚀变与成矿有关的变质岩主要有白云大理岩、大理岩、石墨片岩、云母片岩、石英岩、52变粒岩等,此外还有角闪岩类。

矿区工业矿体均赋存于狼山群二岩组

二、

三、四岩段岩层内,主要岩层既是矿体的围岩,又是矿体的母岩。它们共同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地质作用阶段(期):一是沉积成岩期,二是区域变质作用期。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对矿床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矿石现存面貌是最后一次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原始面貌如何,仅能从变余结构构造等特征恢复再现。就矿石现存情况看,沉积作用使矿床定型、定位、定组分,区域变质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分异、活化、富集。变质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矿区围岩蚀变不发育,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为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黑云母化等。

10.5矿体地质10.5.1矿体特征东升庙矿区多金属硫铁矿床为一大型矿床,矿体呈似层状,总体走向SW-NE,矿带长约2500米,南北宽(沿倾向)约1860米。矿床受向西仰起、向东撒开倾伏的不对称复式向斜的控制。矿体赋存于狼山群二岩组

二、

三、四岩段中。主要矿体有①②、③、④、⑤、⑦、⑨、⑩、⑾等9个。其总厚度平均达100.22米。其中:①、②、③、④、⑾号等5个矿体规模较大。

单硫矿体平均总厚68.88米,品位硫23.82%;

锌硫型矿体平均总厚65.21米,锌、硫品位分别为3.38%、17.97%;

铜硫型矿体平均总厚36.06米,铜、锌、硫品位分别为0.75%、4.11%、17.39%;

单锌型矿体总厚度平均50.39米,品位为1.71%。

矿体受地层控制,以成群成带分枝复合为特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矿体在剖面上随地层褶皱,呈现出背斜、向斜组合。形态呈褶皱状。矿体总体产状:

倾向335-345°,倾角10-65°。

1、○

2、○

3、○

4、○11号等5个矿体在核实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合计11244.27万吨,锌金属量合计1190485吨,分别占核实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11913.89万吨的94.38%,锌金属量1220752吨的97.52%。

①号矿体:赋存于二岩组二岩段底部,分布于19-48线间,走向控制长1700米,53倾向延深150-1400米,平均延深650米。最低控制标高477.25米。该矿体是矿区深部的主要矿体,在14-40线发育最好,稳定、连续,延深大。

矿体的头部随地层起伏而翘起,矿体多次掩卧褶叠重复,出现分枝复合,矿体空间形位复杂化,而矿体延深部分宽缓、舒展。

剖面厚度从2.10-11.43米;单工程厚度0.20-47.00米,矿体均厚7.76米;

Vm90%属厚度变化较稳定型。

该矿体以单硫矿石类型为主,并伴有锌硫型矿体、铜硫型矿体产出。单工程硫品位11.04%-34.35%,矿体平均26.66%,Vc22%,属品位变化均匀型,是几个主要矿体中硫品位最高,变化很小的一个。

锌硫型矿体往往赋存于矿体头部,0线发育尚好,厚度稳定,一般为5-6米。

剖面平均品位0.59%-2.49%,矿体平均品位2.28%,变化系数为45%,属锌品位变化均匀型。

铜硫型矿体在○1号矿体中分布较少,仅在

18、32线中的个别孔中见到,呈不连续的带状出现在矿体底部。剖面平均品位0.32%-2.39%,矿体平均1.32%,Vc61%,属较均匀型。

矿石自然类型以白云大理岩型为主,其次为黑云磁铁白云石大理岩型。

矿体以连续的单层、似层状产出。特别是矿体偏北部厚度大,发育均衡,很少有无矿点。矿体头部褶皱紧密,产状复杂。铜品位较低,变化小。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少量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等。

②号矿体:赋存于二岩组四岩段的底部,矿体形态较简单。为矿区最主要的含锌矿体,也是矿区最大的矿体。主要矿石类型为锌硫型、单硫型和单锌型。

矿体剖面厚度5.92-13.15米,单工程厚度0.3-45米。矿体平均厚度10.32米,矿体局部出现急剧膨缩现象,厚度变化系数Vm105%,属厚度变化较稳定型。

单硫型矿石剖面平均品位18.01-26.31%;单工程品位10.02-31.58%,矿体平均18.74%。Vc22%,属硫品位变化均匀型。

锌硫型矿体主要分布于矿体头部,0线发育最好,厚度稳定,一般为5-6米。

勘探线品位Zn0.59-2.49%;矿体平均品位Zn2.28%;Vc45%,属品位变化均匀型。54单锌型矿体剖面平均品位Zn2.34-7.71%;单工程锌平均品位0.50-15.49%;矿体平均品位Zn5.54%;Vc70%,属品位变化均匀型。该矿体是矿区锌品位最高的一个矿体。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以白云石大理岩型、黑云磁铁白云石大理岩型为主。变碎屑岩型、石墨白云石大理岩型为次之。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有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及很少的磁铁矿、菱铁矿、黄铜矿。

⑾号矿体:位于三岩段顶部,它的显著特点是:矿石类型多,资源储量大,属核实范围内的第三大矿体。从矿区的南部至最北端;规模最大,平均厚达20.58米,倾向延深最大达1800米;它以一个矿体群出现,矿体在3-20线发育最好,呈层状似层状,形态较简单,连续、稳定;矿体走向控制长度2300米,核实范围内,控制长度480米。倾向延深65-1800米(40线),平均710米。

其中以⑾-1号矿体为特征标志,层位稳定。在12线ZK11号孔700-800米标高间见到厚达64米的铜锌矿体,品位S22.34%、Zn8.45%、Pb1.10%、Cu1.10%。该矿体是矿区发现的最大的铜锌矿体。

勘探线厚度11.44米(40线)-36.59米(14线),单工程厚度0.40米(ZK14/20)-133.30米(ZK10/18),矿体平均20.58米;Vm103%,属不稳定型。

硫品位低,单工程品位10.14%(ZK5/32)-26.79%(CK12/11),矿体平均14.72%;

Vc34%,属品位变化均匀型。

矿体平均品位锌2.34%;Vm108%,属品位变化不均匀型。

铜品位中等,勘探线品位0.33%(3线)-1.11%(18线);单工程品位0.31%(BZK11/4)-1.50%(ZK14/18),矿体平均0.90%;Vc50%,属品位变化均匀型。

矿石工业类型,锌硫型占33%,单锌型占31%,单硫型占24%,其次是铜硫型占11%。

矿石自然类型以石墨片岩型为最多,占75%,变碎屑岩等类型很少出现。

矿石矿物以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闪锌矿的含量也较高,其次方铅矿、黄铜矿。

具体矿体特征详见附件第46-56页。5510.5.2矿石质量矿物成分矿区主要原生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铁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及磁铁矿,白铁矿及极少量毒砂。次生金属矿物主要有:褐铁矿、针铁矿、孔雀石、赤铁矿、自然铜、白铅矿、黄钾铁矾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白云石、镁菱铁矿、绢云母、黑云母、石英、微斜长石、方解石、石墨(炭质)、重晶石、电气石、磷灰石、透闪石、锰铝石榴石、金红石等。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按金属矿物晶粒的自形程度分为自形、半自形、它形三种;按金属矿物颗粒的大小基本分微粒、细粒两个粒级。

矿石构造主要有条纹-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包括稠密、中等、稀疏)、细脉浸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凝块状构造、鲕状-结核状构造、定向构造等。前四种构造为主要构造,分布普遍。条纹-条带状构造以石墨白云大理岩型矿石发育;块状构造在变碎屑岩型矿石内发育,其次在石墨白云大理岩型矿石。细脉浸染状构造在石墨片岩型及云母片岩型矿石内发育,其次为石墨白云石大理岩型矿石。

矿石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害组分矿石主要有用组分有S、Zn、Pb、Cu 等,伴生有用组分主要有Ag,其次为Au、Co、Cd 等;有害组分有As、F、C。矿石质量特征详见附件第57-65页。

10.5.3矿石类型岩性控矿是该矿床的基本特征之一,金属矿物的组合、量比、结构、构造特征等均与容矿岩性有着密切的依托关系,据此划分六个矿石自然类型,分别是:黑云磁铁白云石大理岩型矿石、变碎屑岩型矿石、白云石大理岩型矿石、石墨白云石大理岩型矿石、石墨片岩型矿石、云母片岩型矿石。

根据矿石金属矿物含量、组合、结构、分布特征等,结合已有选矿资料,矿石划分四种工业类型:单硫型矿石、锌硫型矿石、单锌型矿石、铜硫型矿石。

10.5.4矿体围岩及夹石情况该矿床受地层及岩性控制,故矿体与围岩、夹石有密切的依存关系,不同岩段中56矿体的围岩及夹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具有同该岩段成分相同或相近似的特征。

具体详见附件第66-68页。

10.5.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从普查到勘探矿床做了大量的选矿试验,共采集选矿试验样9件。普查阶段采锌硫矿石可选性试验样1件;详查阶段采单硫矿石、锌硫矿石、单锌矿石及铜硫矿石可选性试验样各1件;勘探阶段,采单硫矿石及锌硫矿石选矿试验样各1件;1995年、1996年化工部连云港设计研究院采锌硫矿石各1件。

上述试验中,矿区各工业类型矿石可选性能均较好,伴生有用组分Ag、Co、Cd也在各种精矿中明显富集。具体试验情况详见附件第69-74页。

对于单硫矿石,由于目前硫矿产品价格较低,企业没有开发。

西北矿冶研究院2008年编制的《内蒙古东升庙矿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开发利用方案》(附件九),将东升庙的有色金属矿石根据选矿生产实际情况分为两种类型进行选矿生产,即铅锌矿石和铜铅锌矿石,分别对应采矿设计储量的锌硫矿石和铜硫矿石。

西北矿冶研究院矿物工程研究所对两类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根据选矿试验推荐的各类选矿指标和工艺流程如下:

铅锌矿石(即锌硫矿石):

推荐采用铅锌硫顺序浮选工艺,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两段磨矿,优先浮选流程。

设计指标为:铅精矿品位:61.20%,铅回收率:56.64%;

锌精矿品位:50.38%,锌回收率:83.89%;

硫精矿品位:41.16% ,硫回收率:80.40%。

铜铅锌矿石(含铜硫矿石):

推荐采用铜铅混选再分离,锌硫顺序浮选流程工艺。三段一闭路破碎,两段磨矿,铜铅混选再分离,锌硫顺序浮选流程。

设计指标为:铜精矿品位:19.06%,铜回收率:67.22%;

铅精矿品位:48.14%,铅回收率:73.02%;

锌精矿品位:42.86%,锌回收率:86.18%;

硫精矿品位:41.52%,硫回收率:72.48%。57详见附件第226-240页。

企业目前选矿有两种矿石,一种是铅锌矿石,一种是铜硫矿石,其中铅锌矿石中包含有铅、锌、硫三种主元素,还有铜、银的回收;铜硫矿石目前开采规模较小,主要回收铜和硫,还有银在铜精矿中回收。

10.6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10.6.1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含水岩系和含水层有: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岩系。

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分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孔隙含水层及沟谷洪积孔隙含水层。山前冲洪积平原孔隙含水层,水位标高1031-1037米,层厚20-100米;沟谷洪积孔隙含水层,在沟谷内发育,厚度一般小于10米,东升庙沟为2.35-7.62米。

基岩裂隙含水岩系裂隙的发育特征及岩系富水性:含水岩系岩石大都致密坚硬,区内降水量小(多年平均134.6毫米),水的溶蚀性很差,岩溶发育条件较差,因此,裂隙是地下水赖以赋存和运移的基础。东升庙矿区内裂隙按其成因分类划分为三类即原生层理裂隙、构造裂隙和地表风化裂隙,按裂隙发育程度由地表向深部划分三带,即:裂隙强发育带(风化带),裂隙发育带,裂隙弱发育带。含水岩系因裂隙发育的各向异性,富水性变化较大。

矿区隔水层有下白垩统隔水层、狼山群第三岩组、狼山群第二岩组五岩性段隔水层、狼山群第二岩组一岩段隔水层、狼山群第一岩组隔水层。其中狼山群第二岩组一岩段隔水层,为含水岩系的下伏隔水层;狼山群第一岩组隔水层,为含水岩系下伏的良好隔水层。

该矿采掘多年,坑道系统复杂繁乱,尤其是970米中段以上的各种坑道相互交叉上下贯通,无法逐一调查。矿区现已疏干至870米中段,考虑地下水的连通性能,上部有老窑积水的可能性不太大。

矿山目前980米、970米中段无水,950米中段涌水量减小一倍,900米中段涌水量最大

440m3/h。现在矿山最低中段为900米中段,仍以断裂、裂隙水为主。

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方法对矿坑涌水量的预测,矿床850米中段矿坑正常涌水量12250m3/d,900米中段矿坑正常涌水量11478m3/d,700米中段矿坑正常涌水量5811745m3/d。

综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10.6.2工程地质条件依矿区的岩性、物质成分、成层条件及其厚度的变化,构造作用对岩石的破坏程度,划分9个工程地质岩组。其特征如下:花岗岩岩组,块状结构,岩石坚硬,岩体质量优,远离矿体;片岩岩组,层状结构,属坚硬、半坚硬岩石;石英岩岩组,层状-块状结构,地表裂隙发育,岩石坚硬,多数远离矿体;白云石大理岩岩组,块状-层状结构,地表裂隙发育,岩石坚硬,少数为半坚硬岩石,为矿体的直接围岩;砂砾粘土岩岩组,软硬相间之层状结构,粘土岩遇水易泥化,砂砾岩为坚硬岩石,为矿体上覆直接围岩;斑岩岩组,顺层或沿裂隙产出;铁帽岩组,散体结构,疏松多孔,为软弱岩石;半胶结砂砾岩组,层状-散体结构,受风化易成砂砾,为软弱岩石;冲洪积砂砾石松散岩组,主要成分为砂砾石,局部含漂石,属软弱岩层。

依据岩体质量指标(M)法将围岩划分为三区:优良区,岩体为块状-层状结构,完整性好-较好;中等区,岩体为层状结构,完整性较差;差区,岩体为层状结构,岩石软硬相间,软层直接覆盖在含矿层或者在断层影响带30米范围内,该区的坑道有时出现冒顶、片帮现象,应及时支护。

矿区岩石完整性强,顶、底板岩性及边坡较稳定,坑探工程无塌方现象。

总之,东升庙矿区的井巷围岩稳固性较好,岩矿石达中等稳固-稳固的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

11.矿区开发利用现状11.1矿山开发历史东升庙多金属矿区自1974年起先后有8家地方小矿陆续在矿区浅部1050米标高以上采矿,采用平硐和斜井联合开拓,开采对象主要是

2、

3、4矿体,均是采富弃贫,开采含硫大于25%的硫铁矿。1992年4月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内政发118号文指示精神,对小矿进行整顿,并决定接收4家地方小矿,于是1992年6月组建成立内蒙古北方化学矿产工业公司,下设内蒙古东升庙硫铁矿等企业,隶属于自治区石化厅。内蒙古东升庙硫铁矿1992年到1994年底仍以采硫为主。59由于硫矿石滞销,1995年到1997年转为采铜,开采对象主要是CuS-1矿体,开采标高994-1075米标高。1995年8月,该矿自筹资金建成年处理原矿3.5万吨的选矿厂。1997年底浅部矿体采完,东升庙硫铁矿由采铜转入采锌,开采对象是ZnS

2、ZnS3-1,首采标高为970米水平。1998年7月、2000年5月,先后两次对小选厂进行技术改造,使其成为选别锌硫矿石的选矿厂。2000年10月经巴盟经贸局批准,由内蒙古北方化学矿产工业公司与甘肃建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原内蒙古东升庙硫铁矿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内蒙古东升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矿山进行技改扩建,设计生产规模由原3.5万吨采选能力扩大到年采选锌硫矿石60万吨。设计开采范围8-40线,850米标高以上,开采对象主要为

2、3-

1、11-1号锌硫矿体。同年经过试车调整,投入正常生产,即一选厂,生产能力60万吨/年。2004年开始由建设二选厂,生产能力20万吨/年。2008年在一选厂又增加铜铅分离车间(或工序)。目前采选生产能力已达80万吨/年以上。

11.2矿山开发利用现状2008年东升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西北矿冶研究院进行50

万t/a 硫铁矿和80万t/a 铜铅锌多金属矿开发利用方案论证研究,编制了《内蒙古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开发利用方案》(50万t/a)、《内蒙古东升庙矿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开发利用方案》(80万t/a),且均已通过了国土资源部委托的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审查(中色协矿函字[2008]088号、中色协矿函字[2008]089号)。2009年初变更了采矿许可证的生产规模,核定生产规模为130万吨/年,开采矿种为硫铁矿、锌矿、铅矿、铜矿、铁矿。

目前矿山的实际采选生产规模为80万吨/年铜锌铅矿石,还未建设硫铁矿的采选系统。采矿的开拓已完成850米,现有三个选矿车间,对铜铅锌多金属各类矿石均可进行浮选。矿山选矿工艺为顺序浮选法,工艺流程为三段一闭路破碎--二段磨矿--优先浮选。

目前矿山采矿和选矿分为两种矿石,锌矿石和铜矿石。锌矿石选矿回收以铅锌硫为主,其中还回收少量的铜和银。2009年及以前开采的铜矿石由于铅锌含量较低,规模较小,以回收铜硫为主,同时回收少量的银,其选矿工艺和流程与铅锌矿石略有不60同,矿山在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中将铜矿石和铅锌矿石分开统计。2010年开始矿山开采的铜矿石中的铅锌品位较高,其选矿工艺与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铅锌矿石选矿工艺一致,选矿过程中铜铅分离时,铜矿石和锌矿石生产的铜铅中矿是混在一起的进入一选铜车间进行铜铅分离的选矿,故矿山的的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中没有将铜矿石和锌矿石分别统计。另外因目前铜矿石的开采量所占比例较小,没有单独统计铜矿石中铜的选矿回收率。

东升庙实习报告2

东升庙矿业公司介绍

东升庙东矿采矿专业实习报告(版)

地质勘测工程师职称申报条件

东升林场

感受东升

东升学校学习心得

世纪东升新城

东升小学纠正

东升司法所工作总结

东升庙地质条件
《东升庙地质条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