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思考题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2:42: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思考题

教材《区域经济规划理论与方法》(李克强主编)

晋元

1、我国当前区域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p40-43

答:区域规划理论建设亟待加强;区域规划对城乡间互动发展重视不足;单一市场化的区域规划导向;区域规划中的中国式“巴洛克城市”思想严重;区域规划中缺乏对人民利益的切实保障;规划方面的教育与研究投入不足。

2、如何理解区域规划的含义?P4-6

答: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以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为指导,以区内资源和技术经济构成为依据,综合考虑、协调和安排各种经济设施、发展方向,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生产生活创造最有利的环境。

其主要作用为:合理配置生产力,提高布局的经济效益;合理配置城镇居民点体系,提高布局的社会效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3、政府在区域规划中的主要职能P110-111

答:政府是制定区域经济规划的主体。负责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并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政府是区域经济规划的执行主体。需要政府用法规来保证区域经济规划的执行,政府也需要用区域经济规划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4.区域规划需要那些基础条件?P113-134

答:区域经济规划需要经济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分析、区域产 1

业结构和主导产业。区域经济规划需要科技基础,包括分析科技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区域经济规划的科技基础。区域经济规划需要资源基础,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同时需要研究区域经济规划的历史文化基础。

5、区域规划设计的系统思想P139

答:区域规划的系统思想由几个方面组成:经济区域的系统观点、经济区域的层次观点、经济区域的功能观点、经济区域的动态观点和区域规划系统方法。方法主要包括:问题阐述、目标选择、系统综合与分析、系统选择与决策、实施与反馈。

6、区域规划编制的方法P178

答:编制方法主要有综合平衡统一规划、多方案比较;其他分析法。

综合平衡统一规划含义:说明生产和需求相适应;要求各部门各企业单位相互合作配合;建设进度和程序合理安排配合。综合平衡的内容有:原材料、燃料、电力、运输建筑材料、水资源、劳动力、商品粮等平衡。多方法比较含义:工业企业分布和不同配置方案的比较;资源利用的综合评价;专业部门规划方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土地合理利用及其经济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分析评估。其他分析法:区域分析法、门槛分析法。

7、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法论。P192-197

答:系统法又称统计分析法。包括系统问题的形成、系统分析、系统评价。其主要特征:整体性、联系性、分解协调性、动态性。传统综合方法。包括综合平衡法。基本步骤为确定内容和指标体系、预测发展需求、综合平衡。比较法。基本步骤为选择比较对象、确定比较标准、分析评价。教学模拟法。包括几类:区域结构功能分析模型、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模型、决策分析模型。

8、区域经济规划决策的过程分析P447-462

答:主要包括⑴区域规划决策构成要素分析。有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决策方法、决策信息、决策效果等方面。⑵区域规划决策主体多元化分析。主要有决策主体的多元化表现、决策主体多元化的原因。⑶区域规划决策主体的博弈分析。主要有政府与开发商、政府与公众、政府与专家、政府与政府等博弈。博弈的结果可能是正和或零和或负和。⑷区域规划决策主体委托代理分析。

9、城市化的概念P223-225

答:为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界普遍接受的定义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由于人口向城市集中或迁移的过程中包含社会、人口、空间、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加上可以采用比较简单易行、有一定可比性的以城市地区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所以能够被接受。

10、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P274

答:根据1994年建设部颁布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应当包含10个内容:⑴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⑵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⑶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⑷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⑸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⑹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⑺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⑻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⑼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⑽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11、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P320-322

答:主导产业从区际关系上讲是地区分工的体现,从区内来看是动态的的区域优

势地反映。主导产业选择有以下几个指标:⑴区内相对比较优势度。其指标为具有较高的区内增加值比重、较高的区内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区内比较资本产出率 ⑵区外相对比较优势度。⑶产业关联度。由经济技术决定的各产业彼此之间的中间需求构成。影响系数的的产业,她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⑷城市潜在需求,她决定了主导产业可能发展的规模。

12、地区产业布局P332-334

答:产业布局是指任何产业选择,都要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这样就必须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产业布局方案。产业布局规划方案要求明确产业分布的具体位置,以及主要企业分布位置,并且在规划图上标出来。有以下几个问题组成。一是产业布局指向,在产业发展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特征,称其为产业布局。二是根据产业布局指向制定布局方案。包括燃料动力指向、原料地指向、消费地指向、劳动力指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无差异指向、技术指向。

13、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方针P359-362

答: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指:反映着人们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价值取向,或是某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社会接受程度。具体为⑴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和综合整治。⑵在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建设用地总量得到有效控制。⑶土地整理全面展开,未利用地得以适度开发。⑷土地生态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土地规划的任务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具体为:⑴查清现状,明确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⑵综合平土地供给与需求。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⑷调整土地

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⑸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针。一是把保护耕地方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首位、坚持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三是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地挖潜为重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是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实现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

14、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原理、任务与内容P375-380

答:区域环境规划保护基本原理主要组成:一是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原理。要求社会经济效益在允许的环境内达到最大化,或者在允许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达到环境效益最大化。二是生态原理。要求人类必须掌握和运用生态规律区改造环境,使之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原理。要求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公众参与、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任务:一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作出限制和规定。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局限于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使自然生态系统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实现整个人类生态系统的永续发展。二是对生态环境污染的保护与建设措施作出合理的时空安排。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 一是环境评价。便于找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的规划措施。二是环境预测。包括社会经济发展预测、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分析、环境承载力预测、生态环境预测、污染预测、环境治理。

15、社会基础产业配置的基本原则P398-400

答: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把有利于促进区域和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等可持续性目标作为规划建设的重要目标。二是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社会基础产业建设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三是适当超前的原则。社

会基础产业的规模与区域经济的规模基本适应,技术水平与区域技术水平相当投入不超出区域发展能力,基本满足人民需要。四是讲求效益原则。将社会基础产业进行类型划分,公益性的有政府补贴,市场性的要抓效益,抓服务,保证健康有序发展。

16、社会基础产业的概念。P394-396

答:社会基础产业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经济运行的社会服务产业和基础设施产业。其组成如下:区域交通、通讯系统。区域公用设施系统。区域社会基础系统。其特点为一是建设工程规模巨大,需耗费巨额投资。二是经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三是为保证社会正常运行,必须保证满足社会对基础产业最低水平的消费需求。

试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特征

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关系及其制定的原则

试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

1999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经济功能定位要览

攀枝花宾馆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五章 学校发展战略与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

论我国双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整合

论我国双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整合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思考题答案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思考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