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答案(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2: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____B______。 A.圆周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逐步深入课程 D.直线式课程

满分:2 分

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_____C______。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满分:2 分 3. 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___B_______。 A.轮形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

满分:2 分

4.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_B________。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阶段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满分:2 分

5.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_____A_____。 A.学术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人格中心课程

满分:2 分

6._____C___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满分:2 分

7.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B A.教育思想 B.专业精神 C.教育智慧 D.专业人格

满分:2 分

8.“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______C____。

A.《老师,再见!》 B.《爱的教育》 C.《班级生活》 D.《隐性课程论》

满分:2 分

9. 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______D______。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满分:2 分 10. 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_____B_____。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情境模式 D.批判模式

满分:2 分

11.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____D________。 A.课程目标 B.学生需要 C.社会需要 D.教师计划

满分:2 分

12.“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___B_______。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满分:2 分

13.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___D_____。 A.合作学习 B.分组学习 C.个别学习 D.同步学习

满分:2 分 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____A_____的描述。 A.长期性 B.连续性 C.广泛性 D.间接性

满分:2 分

1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__C_______。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满分:2 分

16.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____C______。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满分:2 分 17.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冷落、淡化、忽视学,学的自主性丧失了,萎缩了,学生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基于此,新课程提倡和强调:D A.合作学习 B.探究学习 C.竞争学习 D.自主学习

满分:2 分

18.“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D____。 A.布卢姆 B.麦克尼尔 C.马斯洛 D.奥苏伯尔

满分:2 分

19.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D_____。 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

满分:2 分

20.______C____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满分:2 分

21.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____C____。 A.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B.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C.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D.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满分:2 分 22.“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_____D____。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满分:2 分

23.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______D___。 A.教师和学生 B.社会和生活 C.目标和过程 D.行为和目标

满分:2 分

24.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习者、学科内容和____B____三个方面。

A.生活经验

B.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 C.指导者 D.学习环境

满分:2 分

25.“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___A_____。 A.体验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满分:2 分

26.教学目标的功能是____B_____。 A.支配、调解、评价 B.支配、调解、控制 C.调解、控制、评价 D.支配、评价、控制

满分:2 分

27.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这是评价的____C_____。 A.目标取向 B.过程取向 C.主体取向 D.客体取向

满分:2 分

28.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______A___。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满分:2 分

29.“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___D______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满分:2 分

30.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__A_____。 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满分:2 分

31.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______C___。 A.哲学取向 B.心理学取向 C.忠实取向 D.背离取向

满分:2 分

32.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A A.教育思想 B.专业精神 C.教育智慧 D.专业人格

满分:2 分

33.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______B_____。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满分:2 分

34.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___B______。 A.附带学习 B.附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满分:2 分

35.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_____B____。 A.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B.有助于了解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问题

C.考察课程教材对教师实现和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D.有助于在课堂上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信息

满分:2 分

36.“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__A_________。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满分:2 分

37.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C____。 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B. 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C.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D. 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满分:2 分

38.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A______。 A.进步主义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永恒主义课程 D.要素主义课程

满分:2 分 39.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_____A____。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满分:2 分

40.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A_____。 A.泰勒 B.博比特 C.查特斯 D.坦纳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教师引导的特点:ABCD A.含而不露 B.开而不达 C.指而不明 D.引而不发

满分:2 分

2.新课程内容的重建包括哪些内容?ABC A.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融合。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大整合。

C.基础知识(技能)与前沿性知识、拓展性知识的结合。 D.强调学科本位,注重书本知识。 满分:2 分

3.“以校为本”的三大内涵是:ABC A.为了学校 B.在学校中 C.基于学校 D.学校实验

满分:2 分 4.关于师生关系理论,“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AD_____。 A.杜威 B.洛克 C.布鲁姆 D.卢梭

满分:2 分

5.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CD A.强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B.强化评价的选拔功能

C.体现过程性:过程——结论 D.关注差异(性):多元智慧 同学科的学习差异——基本共同要求

满分:2 分

6.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我们要:BCD A.以指导为主,以检查为主

B.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

C.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D.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

满分:2 分

7.合作学习的要素有:ABCD A.积极互赖 B.个体责任

C.面对面的积极互动 D.社交技能

满分:2 分

8.新教学观应注意的问题_____AB_______。 A.个性教育与个体的社会化 B.儿童行为障碍及其矫正 C.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D.提倡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满分:2 分

9.写好案例的关键是:BCD A.具有优秀的文笔 B.选择复杂的情境 C.揭示人物的心理 D.具有独到的思考

满分:2 分

10.转变课程的功能表现在:ABD A.从知识传授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 B.从知识与技能到重过程与方法

C.每门课程都要以发展为本位,发展的内涵和侧重点也相同 D.从知识性功能到发展性功能

满分:2 分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16秋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二

秋《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秋 小学语文教学论 在线作业

15秋福师《小学语文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答案

15秋福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答案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14秋在线作业2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14秋在线作业3

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答案(优秀)
《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答案(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