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程改革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20-03-02 11:51: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情况汇报

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 当前职业教育中的问题  课程的整体设计  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特点

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这个要求把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区别开来。\"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要求,就把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区别开来了。

我们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应当能够从职业岗位的第一线起步。从第一线起步时,不会在思想认识上或职业技能上产生阻力。所谓起步,就是在第一线工作不但能够愉快胜任,还能迅速脱颖而出,展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潜力。我们的学生要能解决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创新和创业的能力。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应当是\"高技能人才\",并不满足于仅在第一线充当一个劳动力。

从工作领域看,我们的学生主要从事技术、营销、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

我们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

这样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就把高职与普通高校区别开来,又把高职与中职区别开来。

二、当前职业教育中的问题

普通高校中的理科院校,培养的是科学研究型人

才。他们以发现自然规律为己任,要依据自然规律创造新的专业理论和学科体系。这类院校承担着在基础科学领域里攀登科学高峰的光荣任务。这种院校培养的是科学研究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社会对这类人才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但需求数量却是很少的,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1 普通高校中的工科院校,培养的是工程设计型人才。他们以某个工程领域的设计工作为己任,要根据现有学科体系和理论系统设计出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工程项目,开发出新的设计规范和模式。这种院校培养的是工程设计型人才。在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社会对这类人才要求的数量比较多。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还要求大量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些人主要不是从事科研,也不是从事工程领域设计,而是从事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类的工作。例如,生产工艺设计、在生产线上从事制造工作,特别是高技能操作、制图,小型产品开发、设计、生产,产品营销、生产管理,设备运行(网络运行,、设备维修;经济管理事务的操作、运行(如报关、跟单,、管理、辅助管理(如秘书、翻译,等工作。他们在整个科研、设计、生产链条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他们需要做事的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需要具备熟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本专业中的高级技能。当前以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社会对这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非常大,这类人才就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负责培养。

可见,三种高校的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定位不同,所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应该不同。传统大学课程教学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逻辑为载体、可以开设理论和实践分离的课程。但职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然而,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课堂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不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做法无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申,形成普通高校课程的\"压缩饼干\"。

采用错误教学模式的后果不是理论上的,而主要是实践上的。首先是学生反感。由于\"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不同,许多高职学生尚不具备上普通大学所需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按照普通高校的要求,学生就会认为名师总是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酉,讲一些没用的东西,讲一些没趣的东西。为了得到毕此证书,学生不得不勉强应付。学生的态度又引起教师的反感,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生源\"的质量太差,许多高职学生根本不具备上大学的基础,没法教。于是师生之间形成恶性互动,彼此不买账。这样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比比皆是。

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领导者,我们的任务是:在了解学生短处的同时,更要我出学生的长处,要了解学生的兴奋点,51导学生的兴趣,建立学

2 生的自信心。为此必须研究和宣传职业教育(教育,的新观念:多元智能观、多元人才观、多元成功观、建构学习观、行动引导教学法、工程思维方式等。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目前的职业教育院校教师受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影响很深,总是希望在学校里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建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结果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上手快,上岗竞争时有优势。但是基本功(数学、外语、自学能力,不足,随着形势的变化、技术的更新,需要在工作岗位上自我学习时,可能落在别人后面。这就叫做\"好用、不经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因此,在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强调\"自我学习能力\"是形势的迫切需要。

为了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还需要为职业教育课程寻找恰当的教学目标。上述\"培养目标\"是院校教学的宏观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则是教师和课程具体的微观目标,也是以下重点研究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谈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知识。这是大家公认的课程教学目标,但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知识目标仅仅是第二位的目标。当前职业教育院校申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知识的盲目传授和盲目积累。职业教育课程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能力目标。按照职业教育的定位,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可以细分为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两种。

掌握单项技能。例如电子专业中的焊接技能、某种仪器的使用技能等。传统的\"单项实训\"是训练单项技能的常用方式。最好的训练方式是在完成实际任务过程申对各种单项技能进行实训。

掌握综合技能。可以在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项目是能力训练的载体,课程中是否有恰当的项目和任务,成为课程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

练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只有在实际岗位上,学生顶岗实习才能训练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不是单纯掌握专业知识体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技法的仓库\",甚至不仅是掌握单纯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这里不但要有人的主动性、目的性,运用技术技法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而且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勇气、意志等)。

3 总之,我们今天要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企业人,而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所以,结合上面讲到的课程评价标准,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就有以下几项: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高职院校所有的课程教学过程申,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的整体设计

过去上课从来都是按课本讲,顶多对实例、内容有所增删,从来没有\"整体设计\"过。什么叫课程的整体设计?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我们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提出的一个教学改革新概念。按照系统理论,一个系统的每个单元都好,整体不一定好。对于一间课的教学尤其如此:每一堂自身合理的课,整体上未必是最优的。要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

体现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课程教学,基本原则总共六项①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项目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反映旧的课程教学观念的相反原则是以下这六

项:①以知识系统为导向;②突出知识目标;③课堂活动、问答、习题、巩固知识;④用逻辑惟导来训练思维;⑤以教师为主体;㈥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基本情况汇报

A、构建“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管理体系

(一)、概念阐释

所谓“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管理体系,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的评价体系。

它具体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业成绩、课堂表现、生活养成、特长发展

4 (二)、操作流程与方法

1、学业成绩:“周周清”、“单元测试”、“期末考试”后,均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均分评价学生,对于优秀学习小组公开表彰,颁发奖状。

2、课堂表现:在全校推行了《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评价表》,提出“要什么、评什么;评什么、有什么”的12字诀,搭建一个量化激励的平台,实现“堂堂登记、日日汇总、周周表彰、月月奖励”,要求用广告色画好表格,由小组专人、班级专人负责更换堂堂登记,在正前方黑板左侧,评价内容当堂教师自定,每次奖励在1-5分之间。旨在盘活课堂,促进个性解放,提高效益。

3、生活养成:班级内的一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值日值周、个人卫生、言行举止、生活纪律等均量化小组捆绑式评价,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表彰。

4、特长发展:为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选择一项特长,根据发展情况与成果进行评价,小组成员的平均成绩为本组成绩。

注:每月汇总,年终大奖,颁发“成功小组”锦旗

B、推行“双线分层导学案”备课模式

(一)、概念阐释

所谓“双线分层导学案”备课模式,是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习小组为载体的备课模式。

其中“双线”是指“教师”与“学生”两条线平行备课、“集智”与“个性”两线结合备课。教师备课时,使用“教师平台”与“学生平台”两部分。

“分层”一是指在集智研讨时,根据教师自身素质,确定主备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师分层”。二是指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生分层”练习设计、学习活动设计。

5 (二)、备课流程与方法

1、周一教研时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下下周教学内容进行研讨,确定学习目标。然后分工执笔主备不同教学内容,下周用一周时间查阅资料、研讨精备。

2、主备流程:体现“以学定教”、“学为主线” .

(1)、学生平台:周一教研拟定目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分工拟定“自学导航”习题------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分工拟定“巩固训练”习题-------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分工拟定分层“反馈测试”。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导•展•练•测”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自学导航(围绕教材)——展示交流(师生互动)——巩固训练(连线中考)———反馈测试(了解学情)

(2)、教师平台:设计导语、创设情境-------设计自学方法、提供学习帮助------设计小组交流方法------设计展示交流方式方法------设计难点重点突破方法、归纳知识点-------设计巩固交流部分师生互动方法------设计反馈测试方式方法

3、周一集智研讨由备课组长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主备导学案进行研讨修订完善。

4、复印分发至各教师,进行个性化修订补充完善,对学生施教。

四、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特点

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方式是高效率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式。一体化的教学,对于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同样适用。

1、一体化教学方式

·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6 ·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

·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常见问题:分离的安排。单元教学申,先讲后用。整体教学中,先集中理论,最后综合实践。大型实践课中没有知识、理论的配合。这些都是常见的非一体化安排。

2、一体化课程整体设计特点

·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 ·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

·把课程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 ·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 ·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 ·把课程评价标准从教师讲好为准,变成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为准。

·把课程评价从\"老师讲过\"、\"老师讲得好\"、\"老师完成了教学进度\"为准,变成以学生有兴趣、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准。遂师可以不讲或少讲知识,但带领学生做事,在做事过程中,学生自己学到了知识,这是真正的\"好课\"。高级的好课,不是老师\"讲\"得如何好,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好。正如孙子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级统帅的标志。

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

3、一体化课程单元设计特点

·目标明确。每个单元课程都要有明确目标,特别突出能力目标。

·案例引人,间题驱动。教师举案例,不是为了引向\"新概念、新知识\",而是为了引向任务、问题。

·正反实例,操作示范。能力的形成必须有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通过对比才能真正形成做事的能力。目前的教学中,通常只有正面实例,而缺乏反面实例。对于相对复杂的操作,教师要做解决问题的操作示范。

·实例模仿,改造拓宽。教师以实例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可以先模仿,然后将实例的功能进行提升,将实例的结构进行改造,由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讨论消化,归纳总结。事情做完之后,对其申使用的知识进行消化总结。注意,不是先学后用,而是结果是实训课程的效率极低,这是教学管理观念上的重大误区。实

7 训课,特别是大型实训课(例如毕业设计等)必须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必须有精心的安排,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必须有完整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要实现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在大型实训课中,应当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配合。

4、两种课程教学设计的比较

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以抽象的知识概念问题引入。教师讲解新概念、定义、定理,进行逻辑推导与证明,然后学生用实验对知识理论进行验证。知识讲解完毕,验证完毕,轮到教师介绍知识的应用实例了。\"先学后用\"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手段是问答、习颧和练习,所以用大量题目巩固知识,练习解题技巧,归纳解题方法。

这种课的特点是,给学生讲书(课本):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课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

职业技术课程是以直观、具体的职业活动导向的案例引人。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知识进行归纳: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要知道,实验与实训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实验的功能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实训是用实际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所以,只有实验的课程并不是理想的职业教育课程。

更进一步,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可以抛开传统的知识体系,而是以职业岗位活动为依据。也就是说,课程内容保持了职业活动的完整性,打破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只有在任务完成之后,d将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

传统的课程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职业教育课程还要引用大量案例,进行实例功能的扩充。让学生在许多新的任务中,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

职业技术课程的特点是,领学生做事:围绕知识的应用能力、用项目对能力进行反复实训,课程教学要一体化设计。

5、课程整体(宏观)教学设计常见的问题

·课程面向学科体系,教师不了解职业岗位要求、不会进行能力需求分析、不熟悉实际项目、举不出课程案例、找不到实训项目。

·完全受课本内容和顺序的局限,不会补充实例。 ·单一知识考核,缺乏能力考核,没有全面考核。

·内容/过程非一体化。缺少实践项目背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线索;理论与实践分离;缺少单项/综合实训。

8 ·课程以老师为主体、缺少互动,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实验与实训不分,教学活动与实训不分,以为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本习题就是职业教育中的\"实训\"了。

·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各环节(实训、知识、理论)都有,但不相互支持。 ·信息量太小、效率太低。教师讲的东西学生不喜欢,学生喜欢的东西教师不讲。 ·课程只重视专业内容,缺少自觉的\"自我学习能力的训练,学生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缺少三维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往往只有知识一项。只教书,不育人。

6、教学工作问题与教师思维误区

高职院校中,教师思维中的误区通常表现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现将常见的这类问题罗列如下: ·教师从校门到校门,不了解市场竞争形势,不习惯严格管理,对教改缺乏动力,对全校的整体发展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

·教师缺乏本专业实际应用经验,缺乏实践、缺乏前沿知识。

·教师不熟悉教材,上课缺乏精品意识。教研室缺乏交流互动,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梯队。

·教师不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积极面,只看到学生的缺陷。 ·教师只知道学科体系,不知道按课程的能力目标重组教材。

·教师只了解专业内容,不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课程的进程缺乏认识论指导。学生反映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老师认为学生缺乏专业素养。

·教师不注意授课方法。上课只介绍专业内容,只训练专业能力,不训练学习能力,课程内容缺少\"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方面。

·教师单凭经验上课,只会按照课本上课。课程缺乏整体(宏观)设计和单元(微观)设计。

·教师只会知识讲授,不会行动引导。

·教师备课只备理论、知识、课本、专业;不了解学生实际、不备操作、实训、设备、工具、德育、外语。

·教师举不出实例、找不到项目(案例、课题、任务、实务)。 ·教师只教书,不认识学生、不了解学生,不育人。

9 ·教学内容单一(知识、概念),缺乏市场、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不顾教学效果。

7、怎么知道你的课程是否符合要求? 教师可以用下列问题,检查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和教学能力水平,检查自己的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指导思想。

(1)教改自检问题

课上有没有精彩内容吸引学生? 课上有没有丰富的补充实例? 课上有没有操作,包括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独立完成的操作? 课上有没有提供成败、正反两方面案例和经验? 课上有没有重点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程有没有贯穿的综合项目(案例、实务)和相应实训? 课程有没有单项实训? 课上有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程内容有没有尽量与学生感兴趣的考试和求职联系? 课程有没有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有没有精讲多练、小步快进? 教师是\"力求讲全\"、力求\"完成进度\",还是\"力求引起兴趣,让学生自己产生动力学全学好\"? 课程有没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特别是对能力的考核评价? 课程有没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课上课下有没有用过程控制规范学习进程,培养新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课程有没有规范的教学文件: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课程设计、课程教案? 教师有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讨? 教师有没有全面准备实践教学内容,项目设计、项目实践?还是只有习题解答、公式推导? 教师的实践经验够用吗?是否应安排自己的专业实践(在实训室)、企业实践? 教师对专业和课程的前沿状况了解吗?是否应安排专业进修? (2)职业教育教材问题

10 职业教育课程为什么缺少适用教材?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与别人(理科、工科高校)不一样,没有人为我们写教材。\"职业教育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教材不可能是\"全国统一\"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参与课程开发,必须参与自己课程的教材建设过程。真正适用的教材只能靠自己在教学实践申创造。但眼前没有适用教材怎么上课?只有进行课程设计! 适用的职业教育教材是从哪里来的? 教师只能先使用现有最好的教材,但一定不能照本宣科。要进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首先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

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对现有教材进行实践内容补充、教法改造。 对所有课程进行单元(微观)设计和整体(宏观)设计。

将课程改造成综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师自己必须对课程所选的实践项目进行操作,自己积累了实际经验,然后才有资格上讲台。

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改革课程模式,实施并取得经验。

从教案开始,先整理成讲义,再开发新教材。事实证明,在观念没有改变、改革经验没有积累之前,不可能先改教材。教师按照过去的经验,从网上、书上东拼西凑的教材,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完全无济于事。

教师:孙喜玲 2015.6.26 11

课程改革汇报

.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课程改革第一阶段汇报总结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进程汇报新

学院召开课程改革汇报研讨会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情况汇报
《课程改革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