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孤残儿童城镇家庭寄养模式的实施及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6:5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孤残儿童城镇家庭寄养模式的实施及思考

【摘要】家庭寄养是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家庭中养育的一种照料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被拆迁,农民变成居民,农村家庭寄养模式受到挑战,城镇家庭寄养模式成为各家福利院新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家庭寄养;寄养家庭;城镇家庭寄养;孤残儿童

一、家庭寄养的背景

家庭寄养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开展的一种新型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它一方面缓解了社会福利机构床位不足、人员配比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极大的促进了孤残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促进孤残儿童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因此很快得到各家福利院的认可并广泛试点和推行。

二、家庭寄养发展的历程

各家福利院最先选择在拥有较好的医疗、教育、康复等资源的城市开展家庭寄养试点,但由于费用太低,就业机会多,对寄养儿童要求高等种种因素,城市家庭寄养模式的探索失败。各家福利院转而向农村发展家庭寄养。农村民风朴实,生活成本较低,因此农村寄养模式发展迅速。家庭寄养让他们献出了一份爱心,又有一些微薄的收入,同时还可以照顾家庭。

三、城镇寄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农民失去土地,从农民转为居民,农村家庭寄养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城镇家庭寄养势在必行。经过多次考察,N市福利院选择了离本院较近的一个拆迁安置小区。选择这个社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社区配置了社区医院和综合性学校,方便孩子就医治疗和康复及接受教育。2.小区居民勤劳淳朴,富有爱心,有空闲时间和精力帮助寄养儿童。3.车程较近,方便提供医疗、特殊教育专业服务和物资配送等。在推广初期,福利院一方面得到了街道、妇女协会的支持,扩大了家庭寄养在当地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制作横幅、摆摊、入户发放宣传册、老家庭介绍等方式宣传家庭寄养。同时,福利院还在小区内成立了家庭寄养指导站,聘请了一名熟悉当地环境的联络人作为福利院与当地居民的桥梁,同时配置了一支集社工、教师、医疗、康复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专门驻点为寄养儿童提供专业化服务与管理。

(一)为每位寄养儿童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详细记录儿童成长发育各方面的情况。

(二)开办教育项目,提供儿童适宜的教育,实现教育全覆盖。

(三)开展家长课堂。培训寄养家长康复和医疗基本知识,增强他们的养育和教育技巧,促进他们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为家长提供相互分享交流育儿经验的平台。

(四)成立寄养家长委员会。让寄养家长参与到寄养管理中来,共同管理,共同进步,协助寄养指导站做好节假日走访工作,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成为寄养管理的地方助手。

(五)注重安全管理。建立家长督导小组-谷里寄养工作组-社教科-福利院四级管理体系,与寄养家庭签署安全协议,不定时检查督导,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关注生活安全。

(六)发挥社工力量,帮助儿童重树自我:

1、社工对寄养家庭分户管理,责任到人,走访考核。

2、针对有困难的个体,开展个案辅导。针对有相同需求的群体,开展小组活动,针对大龄儿童开展技能培训。

3、争取社会资源,丰富儿童物质文化生活。

四、城镇家庭寄养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2014年9月14日通过了《家庭寄养管理办法》,新规定对寄养家长的年龄、学历等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家庭寄养的门槛。但是文件并未明确指出具体部门给予寄养家长专项的劳务费及劳务费具体标准等。

(二)城镇就业机会较多,工资水平高于寄养生活费且缴纳社保,导致许多年轻人甚至中年人不愿意加入寄养队伍。

(三)一些优质的家庭资源对寄养儿童的要求较高,而孤残儿童残疾加重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四)寄养家长与寄养儿童情感难以分离。寄养家长与寄养儿童朝夕相处,情感深厚,当面临分离时寄养家长情感上难以接受。即使进行情感疏导无法弥补情感的创伤,使得寄养家长不愿意继续寄养孩子。

(五)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现在年轻人自己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相比于带孩子,他们更愿意上班,更不可能对寄养孤残儿童感兴趣。

五、改善措施

1、政府可以从政策上支持城镇家庭寄养,从物质层面保障寄养家长的各项权益,使他们的爱心有物质保障。目前的寄养费包含寄养儿童生活支出,只有剩余部分算作寄养家长的一些补偿,却未作明确规定。武汉市政府针对这一现状做出规定,每月专门支出400元作为寄养家长的劳务费。武汉市的作法虽对寄养家长来说杯水车薪,却让寄养家长觉得付出有所回报。

2、引入社会组织对城镇家庭寄养进行管理,完善家庭寄养的运作。城镇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的成长发育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但是存在的隐患极大,如安全隐患倍增,外界认为福利院与寄养家长地位不对等等。此外福利院还可能存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夸大城镇家庭寄养的积极作用等,导致专家、学者及政府决策部门对是否积极推动城镇家庭寄养发展存在争议。

3、政府应加大城镇家庭寄养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献爱心。此外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丰富寄养家长的精神生活,如评选最美寄养家长等活动在精神上对寄养家长进行嘉奖。

六、总结与展望

城镇家庭寄养模式目前尚在探索阶段,在它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必然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它造福孤残儿童,为他们带来人生巨大的转变的作用让我们不得不为之动容,为了让这些孩子拥有一个家,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为了让这些孩子更好更快的成长和进步,无数的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们仍然在困难中前行,相信未来城镇家庭寄养模式将会不断地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王素英.家庭寄养―――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趋势[J].社会福利,2002(7).

[2]附晶.孤残儿童家庭寄养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沈阳市儿童福利院为例[D].辽宁大学,2008.

[3]周璐.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的问题和对策――以S市儿童福利院的实践为例[D].华东理工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徐灵,性别:女,专业:社会工作,学历:本科毕业.

构建孤残儿童家庭寄养评估体系

中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之探讨

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与农村社区发展研究

家庭寄养儿童协议书

中国孤残儿童收养制度与寄养制度初探

家庭寄养协议书

家庭寄养协议书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

家庭寄养协议书

家庭寄养协议书

孤残儿童城镇家庭寄养模式的实施及思考
《孤残儿童城镇家庭寄养模式的实施及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家庭寄养 孤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