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求职取向问卷调查报告[1]

发布时间:2020-03-02 07:17: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问卷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有怎样的求职择业意向?我们组设计制作的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问卷,在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建筑学部,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和无记名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取向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此次调查共发放100份,有效问卷97份.当前,高校毕业的就业制度逐步实现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轨,"市场导向,政府调空,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然而,大学生在以择业为主体的姿态投身社会,选择理想职业的过程中,却承受着日益沉重的择业竞争的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择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力是职场竞胜的最大法宝

职业选择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最具象征性的事件,事关社会的发展,稳定和每个家庭的状况的改变,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大学生职场竞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力是职场竞胜的最大法宝.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7%的学生把个人综合能力看作择业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专业水平和学校指明度也有一定影响,分别占20.5%和4%.现在大学生绝大多数选择自主择业.调查显示,48.4%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自己是决策者.另外,28.1%大学生也开始关注社会需要.

以往,大学生择业时手亲朋影响尤其受父母影响显著,调查显示,此状况有所改变,受影响的仅占14.1%.对于就业最佳途径,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各种各样的招聘会能给他们带来机遇.其中,26.7%的学生选择"校园双向选择大会",分别有21.2%选择"校园专场招聘会"和"政府部门,人才市场等举办的招聘会".与以往不同的是,还有4.8%的学生认为"网络求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能力危机

选择理想职业是大学生求学与成才的最直接的目标.而"就业难"的现实境遇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会加剧大学生个人职业选择和社会选择的心理冲突,带来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面队就业的压力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自信心.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择业持乐观态度的不到一半,其中21.9%的学生认为"形势较好,压力不大",更有4.2%的学生认为"形势很好,没有压力"但44.8%的学生认为"比较困难"29.1%的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这些是信心不足的表现.

大学生择业时最苦恼的问题是能力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择业时最苦恼和担心的问题是自身学识不够和自身知识能力不适应社会.在大学生择业时的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大家的关注.调查表明,对待违约问题,52%的学生认为"认真履行合同",也有31.3%的学生认为"可以跳槽,但将与用人

单位协商",只有16.7%的学生认为"可以不辞而别".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讲诚信的.

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通常受一定的价值观念的支配,而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就业地域和工作要求等方面.

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倾向上,三资企业位居榜首,成为大学生首选.有34.1%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到三资企业工作;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方面,有14.8%的学生执着于选择这些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仍受亲睐,有17.8%的大学生愿意到这些单位就业;民营企业相对遭冷遇,仅占6.7%.此外,有9.6%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也有了变化,以往固守大城市,开放地区,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的局势被打破,调查显示,有66.3%的学生改变了观念.

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上呈现出明显的多重性.在多重标准中,学以致用,利于深造和待遇优厚是相对集中的因素.52.8%的学生认为个人发展空间最为重要,新酬高低次之,占25%.此外,从事的岗位和公司的名气也占一定比例,分别是13.9%和4.9%.对于工资待遇,对高工资的倾向,依然存在.有51%的学生认为工资起点应在"1500-2000元",15.3%的学生支持工资起点在"2500-3000"元,也有10.2%的学生选择"3000元以上".在就业的高压下,有23.5%的学生也降低了自己的要求,选择"1000—1500元".

在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上77.8%的学生只要求工作与专业有一定关联,并不要求绝对对口.但是也有要求极严和没什么要求的,分占6.1%和16.1%.

相关策略

由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感到压力是个普遍问题.在此,我们组对大学生求职择业时存在的压力问题参考相关资料,进行剖析.

对于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调查显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实际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专家认为,这些问题通过训练或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是针对另一类又主观因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专家认为这些问题能够通过专业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因此,给予大学生弄清未来工作方向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中华英才网在相关调查中发现,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调查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

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模糊,更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验的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相对丰富,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因此,专家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身为一名大学生其是一名专科生不能只局限于活,必须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做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生,才能更好的立足社会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此我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访问已毕业或在校的高职生的方式围绕专科生的求职择业取向展开了一些调查,对专科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高职生求职择业取向的心理因素

1、高职生就业期望高,好高骛远,手高眼低。大部分高职生择业趋向于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或外资企业,但自己的实际学历不高,而且这样的大企业很重视文凭学历,学历不等于能力,但学历是应聘的敲门砖,高学历更占一些优势,所以就业率很低。眼高手低,不愿从事基层工作。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高职教育的优势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受专业特点,毕业以后绝大将基层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聪明才智。毕业生对此不认识,只想一毕业就走上、管理岗位,对生产线等基层岗位缺少兴趣,眼高手低,不了解实际状况。

2、高职生择业观念日趋实惠、功利,个人利益,淡化国家利益。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的确立,大学生的职业趋向、就业和就

业心理也就日趋实惠功利化了。受社会思潮和观念的,学生择业过多地经济利益,往往把职业的经济报酬择业的首要条件。对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趋之若鹜,却舍弃了利益和职业的理想价值。

3、高职生诚信意识不强。高职生在职业追求上把经济利益首位,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实用主义思想支配就业选择。有一些毕业生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在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上为唯我独尊,个人至上。还有毕业生,是受家庭环境,对就业,甚至不闻不问,或到工作几天后就辞职不干,失业、待业状态。

4、高职生充满就业希望,但个别学生缺乏勇气,底气不足。市场现象表明由于高职生比较实际,少有挑剔的就业观,而且,汽车、电子、计算机、维修、工程等技术含量比较高一些的一线技术岗位,高职生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就可以上手,所以就业率较高,大部分高职生对自己的就业充满希望。但相对来说有些高职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有无能与失败感,认为上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对以后的就业都不抱太大希望。

二、高职生求职择业取向

1、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或外资企业

2、基层岗位

3、管理岗位

4、小企业或私有企业

5、自主创业

小结:高职生求职择业取向两极化严重,大部分高职生选择了向高薪职业或大企业应聘,一部分高职生又选择从事一些基层岗位、平凡岗位。

三、影响高职生求职择业取向的社因素

1、自身因素。高职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有无能与失败感,认为上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对以后的就业都不抱太大希望。所以会有部分学生选择基层工

作岗位或小企业以及一些小型的私有企业工作。《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由于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把自己定位在普通高等院校,所以,高职院校为了宣传和招生等虚荣的需要,为了增加高职生的自信心,称高职生为大学生,他们在三年学习和实践的影响下,就接受了“大学生”的称呼和概念,高职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在择业时就必然以“大学生”自居,认为岗位必须与自己身份相符,待遇要与自己名声相配,工作环境要优越怡人等,这些概念为高职生就业和择业提高了心理门槛。

2、社会因素。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起点高,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高职生人才观和成才观。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基于此,企业为了追求社会声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把需求量较少待遇丰厚的短缺高级技术人才大肆渲染,给社会、学生造成误导。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挑肥拣瘦的招聘与使用提供了条件。因此部分高职生不会选择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或外资企业,从而选择一些较为基层的岗位。

1982年,为开展人才测评工作便于统计计算国务院有关部门,给“人才”做了一个界定,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多年来,国家人事部和各级政府部门一直使用这一概念。这就给高职生的为自己顺利就业、准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造成了错觉,把自己定位在专科生层次上,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眼高手低。认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中等技术人才,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人才,从而形成一种错误的人才观念。高职生较高的学习

目标和理想不能如愿实现,又不愿意从最基础、最低层、最现实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做起,学习心理矛盾而复杂,造成高职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茫然和浮躁心态。

总结:作为一名高职生应做到以下几点,要真确的对待求职择业问题: 第一确立就业目标.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虽然当前形式比较消极,但至少自己有个目标了

第二树立自信心,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大学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

第三提高心理承受力,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

第四增强应变性。应变性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

其他方面:

1、还需要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

2、大学的人际交往能力,其实我觉得这个很关键的。

我们应当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鼓足勇气来迎接以后的就业挑战

当代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报告2

大学生求职取向调查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问卷1

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问卷

大学生就业取向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求职取向问卷调查报告[1]
《大学生求职取向问卷调查报告[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