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情境对生成性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5: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情境对生成性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教师用)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只需要占用您五分钟的时间,旨在了解一线语文教师的现状,从而获得教学情境对生成性教学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调查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学情境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情况。您的回答对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很重要,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和支持,谢谢各位老师!(本问卷为匿名形式,不涉及对学校和对您个人的具体评价,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您真实回答,不要有任何顾虑。)

第一部分 个人情况

1、您的教龄(

A.十年以内

B.十年至二十年

C.二十年以上

2、您的最高学历()

A.本科

B.大专

C.中专或高中以上

3、您的师范教育情况() A.师范

B.非师范

4、您所在学校属于()

A.市区

B.区县或街道

C.农村

5、本年度您所任教年级()

A.七年级

B八年级

C.九年级

第二部分

教学情况

6、您对教学情境的概念()

A.比较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7、您对生成性教学的理论()

A.比较了解

B.了解一点

C.听说过但不了解

8、您认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教学情境吗?(

A.必须

B.视具体情况而设计

C.创设不创设无所谓

9、您在语文课堂中采用情境进行教学吗? () A.经常采用

B.偶尔采用

C.从来不用

10、您是否依据教材或《教师教学用书》创设情境开展教学?()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1、您认为语文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可多选)(

) A.促进更多的语文生成,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B.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增加知识积累C.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D.活跃课堂气氛

12、您认为学生对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态度是(

)的。 A.积极

B.一般

C.冷淡

D.无所谓

13、您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对生成性教学的效果是(

)的。 A.有促进作用

B.有阻碍作用

C.无关紧要

14、您认为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吗?(

A.非常有促进

B.有一点

C.没有

15、您喜欢在公开课中创设情境实现生成吗?(

) A.喜欢

B.不喜欢

C.从来不考虑

16、您更倾向于在何种类型的课上使用情境教学(可多选) (

) A.新授课

B.复习课

C.阅读课

D.作文课

17、您喜欢在什么情况下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获取生成性资源?(可多选)() A.讲授新知

B.教师提问

C.学生提问

D.当堂练习

E.从来不

18、您多数是在课堂什么阶段创设情境?()

A.导入

B.重难点突破

C.新知巩固、运用

D.其它阶段

E.从来不

19、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

) A.经常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教学情境

B.偶尔设置一些教学情境

C.从来不 20、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生成的手段通常是(

)。

A.利用多媒体课件

B.利用学生的学习问题

C.利用学生的纪律问题

D.其他

21、您认为没有教学情境的生成性课堂是不是一堂好课?() A.是

B.不是

C.不一定

22、您在备课时对教学情境预设的态度是()

A.非常关注

B.不刻意去追求

C.从来不考虑

23、您认为教学情境的预设在实际课堂中() A.适用

B.部分适用

C.不适用

24、在课堂教学中,您的预设性生成是通过预设的教学情境产生的吗?(

) A.全部

B.大多数

C.有时

25、在课堂教学中,您的预设之外的生成是通过预设的教学情境产生的吗?(

) A.绝大多数

B.有时

C.从来没有预设之外的生成

26、在课堂教学中,您通过教学情境成功实现有效课堂生成的案例(

) A.很多

B.比较多

C.较少

D.没有

27、当您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时,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生成,您的做法是(

) A.有效利用

B.不予理睬,继续按预设进行

C.先放置,课后研究

28、在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您认为影响着课堂生成效果的因素是(可多选) (

) A.学生对情境材料的感兴趣程度

B.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和时机

C.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D.教师对情境的掌控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E.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F.教师的个人素质 G.其他

29、您认为在进行语文情境教学后,实际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可多选) (

) A.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B.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C.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

D.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E.浪费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

F.扰乱了课堂秩序

30、您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实施课堂生成,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可多选) (

) A.情境教学耗时太多,而课时有限无法有效地进行课堂生成 B.教学条件不足,很多教学情境无法实现

C.不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D.情境教学素材缺乏

E.教学任务重,没有足够时间投入到教学情境与课堂生成的设计中

F.其它 教学情境对生成性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学生用)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为了激发各位同学学习语文的热情,了解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特此设计了本调查问卷,来倾听同学们的心声,请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独立的评价。它将作为我们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调查答案无对错之分,不用留下你的姓名,希望各位同学如实填写。

记住,不矛盾的答案可以多选哦!谢谢各位同学!

第一部分 个人情况

1、你的学校所在地是()

A.农村

B.区县或街道

C.市内

2、你所在的年级是(

A.七年级

B.八年级

C.九年级

第二部分

学习情况

3、你认为语文课让你感觉枯燥的原因是(

A.对课文内容不了解,没有兴趣

B.教师讲课时没有激情

C.教师讲课时不能创设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情境

D.不喜欢老师

4、你喜欢上什么样的语文课?

) A.以老师讲授课文为主

B.给机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思考并回答问题

C.能穿插一些符合我们生活实际的情境,引起我们学习的兴趣

D.无所谓

5、上课伊始,你喜欢老师以怎样的方式进入课堂教学?(

) A.有趣的问题情境

B.复习旧知识

C.直接进入

6、你希望老师用引人入胜的语言来引入新课文吗?(

) A.非常希望

B.有时希望

C.无所谓

7、你更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什么类型的情境教学?(

A.语言情境

B.图示或实物

C.音乐渲染

D.角色表演

E.课件展示

8、你有过下课后还沉浸在课堂情境上的体验吗?(

) A.经常

B.偶尔

C.从来没有过

9、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创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你学习的兴趣吗?(

) A.从来没有

B.偶尔

C.常常

10、你认为创设情境教学的语文课堂比传统教学(

A.更能激发思考和学习兴趣

B.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C.没多大差别

11、你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对情境教学应该(

) A.尽量多的创设

B.没必要创设

C.无所谓

12、你认为上课演课本剧有助于你提高学习效率吗?() A.有

B.没有

C.不关心

13、老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你觉得(

A.大多数情况能被吸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B.偶尔能被吸引

C.不能被吸引

D.没有感觉

14、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你觉得(

A.都是正确的,从来没有疑问

B.一般情况下的正确的,基本上没有疑问 C.有疑问,但不愿提出来

D.有疑问的时候,比较喜欢提出来

15、你在课堂上一般的做法是(

) A.听老师讲,一般不回答提问也不参加讨论

B.以听为主,偶尔也回答问题或讨论

C.认真听,经常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讨论、提问 D.能认真听,但经常走神,听课效率不高

16、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时刻关注着学生情绪的变化,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 A.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

B.大部分老师能做到 C.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

D.所有的老师都做不到

17、老师把感情带入课堂,进入角色,以情动人,既生动活泼,又循循善诱,师生间感情如水乳交融,时常引发师生的共鸣。(

) A.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

B.大部分老师能做到

C.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

D.没有老师能做到

18、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当你回答错的时候,你喜欢老师(

) A.自己给出答案

B.帮助分析答错的原因并找出正确答案 C.不予评价,提问其他学生,直到回答正确

19、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老师们一般怎样处置?(

) A.鼓励并引导

B.讽刺

C.置之不理

D.罚站

20、课堂上,当大家遇到共同的难题时,老师采取的方法经常是(

) A.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指导

B.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并指导

C.老师直接讲解

D.老师经常会认为超出考试大纲,置之不理

贫困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1

影响能源企业竞争力因素的调查问卷

影响大学生购智能手机因素的调查问卷

大学生学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信息技术条件下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

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

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调查问卷————关于影响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因素

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负面因素调查问卷

大学生学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定稿)

教学情境对生成性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教学情境对生成性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