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货币战争

发布时间:2020-03-03 00:08: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货币战争》读后感 冷贝恒 41004278 《货币战争》大抵算得上一部惊世骇俗的著作。无论其讲诉的“不为人知的事实”及其中各种让我想不明白的理论都过于骇人听闻。

《货币战争》一书中,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乃至亚伯拉罕.林肯,约翰.肯尼迪,罗纳德.里根遇刺事件,都是一小撮国际银行家争夺“货币发行权”所致。而越南战争结束的原因是“精英阶层”在伦敦黄金市场的惨败;中东石油危机不是欧佩克而是国际银行家的决定。我不是很了解历史,但这些“史实”太过惊悚离奇,我也不敢轻信。

在《货币战争》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可怕而神秘的国际银行家圈子,这一撮人能量巨大,他们企图控制世界,操纵全人类。这一撮人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他们扶持希特勒,他们将原子弹的机密传给苏联换取以色列建国……格林斯潘这个数学建模天才为他们服务,蒙代尔为其代言!这一切是真实的吗?事实是,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确曾经盛极一时,至少在19世纪是公认的最有影响的跨国金融企业,在今天的国际金融体系中也尚有一席之地;但是,其市场地位与影响力目前已可以说微不足道。无论是按股票与债券承销、交易及企业并购业务的市场份额,还是按旗下所管理金融资产的规模,该公司都往往排不上国际前十名。而假设这些都是真的话,这一撮国际银行家真如此强大的能量,能暗杀美国那么多美国总统及如巴顿将军这般强横的人物,他宋鸿兵只怕刚发表《货币战争》就出车祸身亡了。

当然,巨大的资金利益团体的存在是不可质疑的。就像股市有人坐庄,普洱被炒高,温州人囤铜炒铜一样无可置疑。资金永远都是逐利的,当一个团体拥有可以操纵市场的资金并可通过操纵市场获利时,他们自然会坐庄市场。这也是市场经济必然会伴随的。但如果将这些行为强行与企图颠覆国家主权,企图控制世界联系,就太耸人听闻了。你不妨问问温州炒房团,囤铜团他们是不是企图颠覆我天朝主权。

《货币战争》让格林斯潘创造出了神圣的格式模型。这位数学建模天才通过自己的格式模式可以计算出全部经济运行规律。这已足以让世界所有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家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上吊了结。而我窃以为,如果格林斯潘真能通过其模型计算出全部经济运行规律及结果,美国不妨实行计划经济,想来会创造经济增长的新纪元。

《货币战争》在赋予格老如此神圣的数学建模能力后,进一步让格老成为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的操盘手。格老通过美联储实施货币政策,精心地为国际银行家策划制造了07年得金融浩劫,企图将其作为实现世界货币大一统这一宏伟蓝图的前奏曲。但,事实是,对于07年金融危机负直接责任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反映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缺陷与现代风险管理模式的缺陷。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主流经济学观点认为只有工资与物价压力才会导致经济过剩,忽略了金融与资产泡沫的影响,也忽略了金融的不稳定性。

1979年,保罗.沃尔克接任美联储主席,美国正处于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恶性通货膨胀中。沃尔克信仰预期理论,他确信如果美联储能对物价稳定做出坚定承诺,就能改变通胀理论,打破通货膨胀。结果是不负众望的,随着接二连三的经济衰退与失业率飙升,通胀来1985年他离任时已下滑到个位数,远低于1979年得13%。格林斯潘也毫不逊色,在他任期内,平均通胀只有3%,失业率平均值只有5.6%,经济波动幅度也明显放缓。人们庆祝“大平稳”的“金发女孩”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完全以控制通胀的货币政策的弊端也在最近的数次全球衰退中暴露无遗。这几次衰退是20实际90年代初美国储贷危机、1990年日本资本市场崩盘、世纪之交的网络科技股泡沫、以及2007-2008年前所未见的房地产繁荣与崩塌。由资产价格上升和盲目信贷引起的流动性过剩,是这几次衰退循环的重要特征。每当就业率达到并维持在饱和之时,商人和银行家们便开始在成功欲望的驱使下蠢蠢欲动,大幅扩张信贷规模。在温和扩张期,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会无止境地发明各种形式额度“新钱”,试图取代人们投资组合中传统意义上的“旧钱”,以及各式各样的金融工具。经济繁荣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充斥着金融创新。接着,迫于工资与物价的压力,美联储必须选择加息,这样便不可避免地殃及金融领域,资本市场泡沫破灭,风险敞口增大,同时伴随流动性危机,进而引发经济衰退,最后又不得不再次进入减息周期以挽救经济,华尔街又借助减息周期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制造过剩,然后又是通胀压力,如此循环。

如上图所示,在实体经济维持低通胀时资本市场已经出现泡沫

这就是美联储实施的货币政策背后经济学理论的陷阱。第一,“过剩”的概念被理解得过于狭义,以为过剩只针对工资与物价;第二,他们试图用单边的货币手段,去控制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经济(格林斯潘的长期利率之谜)。在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方矛头都指向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但与其说是格林斯潘货币政策的错误,不如说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缺陷。而这也正是《货币战争》中所写的格林斯潘邪恶的阴谋。我看来,没有阴谋,只有经济模式的错误。

同时《货币战争》中还有一些关于金融、经济的非主流“理论”。我学术水平尚太浅薄,无法考究其理论是否正确,也不敢着意去理解其理论。比如,其中对于美元超发以及债务增长的理论,似乎颠倒了货币发行与公共财政的因果,也完全忽略了基于维持充分就业率及较低通货膨胀率目标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经济学基础。当然,要把《货币战争》中的理论与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理论联系起来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如果说起货币超发似乎是我国货币超发情况较为严重,1990跟2010年相比,中国的M2增长了46.44倍,而美国的货币2010年跟1990年相比净增长1.69倍。将除上GDP的话,美国是0.6,我们是超过2。

而其对于现代信用货币体系进行了充分的否定。同时对于信用货币发行过程中产生的铸币税进行了过度的演绎,使其阴谋化。虽说现代信用货币体系有其不完善之处,但不可否认,无论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的金融体系的需要,还是学术的研究,现代信用货币体系是不可替代的唯一货币体系。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货币战争免费 货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