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几种日常教育现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5:52: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几种日常教育现象的思考

往年,在初一新生报到时,部分学校要偷偷摸摸地进行摸底考试,问其原因,回答是:“我们举行考试,不是为了分快慢班,而是为了均衡地分班”。似乎没有了考试,我们就不能分班?我曾经这样回答一位初中校长,小学校长都有办法进行分班,难道我们初中校长这点智慧没有?

现在想来,这位初中校长回答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往小里说,是长期的传统思维在左右着这位校长,或许,在这所学校多年的做法,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对的,难道习以为常的事情或做法就是对的吗?

往深里讲,就是就是这位校长缺乏一种自我反思,缺乏一种批判性思维来看待学校的常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行业的变革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我们似乎从这位校长的回答中看到了答案。

往大里讲,就是这位校长没有学过《义务教育法》,至少说没有认真学过。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校长连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都不能遵守的话,那么还指望这些校长能担负起培养合格公民的责任与使命吗?

以上分析的是宏观方面。那么,从微观方面来讲,学校举行分班考试,可能会给学校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认为至少带来以下一些影响。

影响之一:误解了均衡的意义,认为分数相等是均衡分班,所以,均衡分班,就是各班平均成绩相等地分班。其实,学生的学业只是均衡的一小部分,因为,学生不仅要学业,更要成长。这对以后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以及班级的评价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影响之二:失去了学生的研究。学生的身体、心理、意志、兴趣、爱好、理想、道德、性格、认知方式、行为特点、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研究的,只有对这些研究的深入,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均衡地编班。其实,开学之前对学生的研究,是我们制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前提。

影响之三:浇灭了学习的热情。学校为了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一般来说,学校的摸底考试都不是简单的考试。本来学生兴冲冲地来到新学校,想有一个新的开始,未曾想一盆冷水浇了学生透心凉,这样的摸底考试能给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带来怎样的影响,我无法估价。

影响之四:成为了教师的借口。学校一场考试,就可以简单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于是学生带着这张标签开始其初中生活。本来一张白纸,可以画最大最美的图画,但是正因为这张标签,学生学得不太理想,这个时候,教师往往不从自己教学方面找原因,反而责怪学生,是学生基础差造成的。

记得,原来在学校工作,有一位学生在回忆自己高中生活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失败的人生,从高一开始。这句话,现在看来,仍觉得有警醒之义。由于江苏的高考方案,使得学校三个年级有着三个不同的形态。

虽说高一年级是起始年级,但是其负担是显而易见的,且不说有若干门课程要学,更为可怕的是,还没有进行热身即要求学生走向赛场。其次高二年级学生基本定向,无论是报考文科还是报考理科抑或是报告艺术类,但这些学生有一个迈不过去的坎,这就是“小高考”。最后高三年级是一个冲刺年级,整个年级都围绕着“考—教—学”展开,至于其他活动也都附属于“考”的帮凶,最大限度地“榨取”学生的“剩余价值”。

在这篇博文中,我想重点就高一学生的负担,谈谈我个人的想法。熟悉高中教学的同志都知道,高一学生负担重。那么,这里就需要追问,学生负担重究竟重在哪里?或许,只有搞明白学生负担重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化解矛盾。我个人认为,高一学生负担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从学生的角度讲,这一阶段刚好是初高中的衔接阶段。前一阶段是学生的中考复习阶段,初中就那么点知识,经过大量的操练,最终转化为学生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学生的知识、心理、思想、能力等方面都还没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就懵懵懂懂地来到高中,学生不熟悉、老师不熟悉、环境不熟悉,于是就这样开始新的人生。有些学生适应能力强,一两个星期就能调节过来;有些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弱,一两个月才能适应下来。当这些学生开始适应的时候,发现已经远远落后别人,奋力地拼争成为这些人的写照。

原因之二,从课程的角度讲,高一年级学生所学课程的多达15门以上(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这些课程还只是国家课程,并不包括校本课程),每门课程少则一本书,多则四五本,书包里边四五十本这只是一个底线。更何况,高一年级所学的内容是整个高中内容的一半,甚至高达三分之二。这样繁重的学习任务对于一个刚上高中的学生,简直是苦不堪言,更为糟糕的是,一步到位的思想在某些学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对于学生又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原因之三,从教师的角度讲,高一的教师队伍通常由这样几种人组成,一是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二是高

二、高三年级上不了的教师,三是从高三下来的自认为有经验的教师。这样的教师队伍组成,从一开始就意味着高一年级的教学是失败的,至少说是不成功的。所以说,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这三种教师当中,我和其他人有着不一样的看法,真正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并不是新教师,也不是多年不上高三的教师,相反则是那些长时间在高三教学的教师,因为他用高三教学的思维来看待高一年级,这就相当可怕。

原因之四,从学校的角度讲,高一年级谁都认为很重要,但没有一个人否认,这个年级离兑现的时候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在高中校真正引起校领导们关注的则是那些能够刺激其兴奋点的高三年级。正由于这样的原因,高一年级就成了“姥姥不疼,亲娘不爱”的尴尬境界,因此,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管理上的问题,这个时候的隐患,都是潜在的定时炸弹,而且,设雷容易排雷难。这样一来,造成的后果就是把学校的教学生态搞乱了,也就失去了学校的育人功能。

本周二(8月20日)在市委党校召开全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既是对去年这个时候召开的高三毕业班研讨会的传承,又是局领导要求召开高一年级全市工作会议,于是在思考会议的时候,就将这两个会议整合,重点讨论高中教学工作。

本来的会议设想就是对过去一年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然后就是全面部署新学年的教学工作。事实上,整个会议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但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这就是高中教学工作总结与计划的撰写问题。

在下发会议通知中,要求全市所有高中撰写教学总结与计划,并将电子稿发送至我们基教处指定邮箱。当将这些电子稿整理之后,我仔细地阅读,越读越发现其中的问题越大。常州高中教育要想转型,就必须从粗放型发展走向集约型发展,从规模型发展走向内涵型发展,从同质型发展走向多样型发展,但是看完这些总结与计划后,心就凉了一大截。事实上,我们高中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还要花更多的力气去转变,还要有更多的勇气与智慧去迎接挑战。

说实话,当看到这些总结与计划时,我真不敢相信,这是我们高中写出来的,真不敢恭维。我丝毫不怀疑这些高中撰写总结与计划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从写出来的东西看来,唯一能够解释或自圆其说的则是这些高中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或者说,我们这些高中“做”是其长项,写则是其“短板”,更不说去进行“讲座”了。关于总结与计划,有很多种写法,但我比较推崇的则是以下的写法。

一是关于总结,有一个基本写法,这就是:过去一年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引发了哪些变化?还存在怎样的问题?未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解决?这样的总结是写“实”的,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然后,我们透过这些事情再来看其背后的思维、思想与思路。比如说,为什么要做这几件事,而不是哪几件事?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是基于原有问题的解决?还是基于新目标的引领?做这几件事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做这几件事?也就是说问题的解决策略问题以及做这几件事形成有哪些经验、程序或规则?如果这样去写的话,这就属于总结的高级写法。 二是关于计划。首先是,有没有对上述总结进行回应?回应的是如何解决能够解决的这些问题?为什么?因为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不是从零开始的,都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与发展的。其次是,要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最后是,如何判断这些事情已经做了,做得怎样?这其实还是和教学中一样“目标——策略——评估”。

江苏的高中课改已经进行了八年了,八年抗战都能取得胜利,但是八年的课改至于取得怎样的成绩?这很难说,因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埃尔莫尔教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变革就像是一块又大又厚的橡皮,这块橡皮就不断拉长,改变着形状,看起来已经临近突破点,但就在那一霎那,它就突然有缩回到原来的样子,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而面对一场变革来说,课堂教学就是那个临界点,如果不能占领变革的最后这块前沿阵地,那么前面的努力都只能是徒劳无功。

前一阶段,习近平在湖北调研中指出,应对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我认为,对于高中教育也是如此。如果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待高中教育的话,学校的课程规划就犹如建筑的规划设计图,规划的品质高低直接影响着高中教育育人的质量。所以,全面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是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常州高中教育高品质发展的有力举措。在美好的规划设计,倘若没有施工图的跟进,也是形同虚设。学校的教学计划就犹如建筑的施工图一样,所以,制定好学校的教学计划,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之所在。否则,我们的教学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么,这样的工程也只能是个豆腐渣工程了。

前一阶段,在单位里听到一件事情,有一个学生今年在新市民学校就读,升初中时被分配到了某一中学。该中学在做开学准备工作时,发现这个学生的学籍已经被注册了。经过学校询问,该生家长说,我孩子当时是在另一所初中就读,升初二年级时,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就说,这个孩子有多动症,先回家呆着,到时学校通知你。过了一段时间,学校通知这位家长来办理手续,作为家长在外地,不能赶过来,就随口说了一句,你们看着办吧!于是,这位学校就没有再通知这位学生,学校没有通知,家长于是就让这位学生在新市民学校就读。于是,上述情形发生了。

义务教育法明确要求,每位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是衡量一个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在优质均衡示范区建设,巩固率要达到99.9%,换句话说,1000个学生中只能有一个学生流失。当然,流失的原因多种多样,这里不再赘述。

学生离开一年,学校没有反应,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现在初中学校在关心什么?无论校长你在关心什么,但必须守住底线,这就是学校的巩固率问题、毕业率问题和合格率问题,当然还有那些学生能够带得走那些素养,并在学生服务社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那些诸如:善良、真诚、友爱、担当、奉献、热情、欣赏、梦想等等。我们学校承担不了,要将每个学生培养成社会的精英,但学校必须要有这样的责任和使命,这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他最好的自己,社会的合格公民。

所以说,初中教育是公民教育最好的一个事情,而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自由、平等和尊严。当在青春期播下公民教育的种子,若干年之后,“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但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些,再谈论课程改革、队伍建设、学校文化、教学质量这些东西,又有多少价值和意义呢?

今天上午,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受启发,现摘录下来,以作之尾。“一个人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人生,就是一段路,或长或短,或弯或直。要么,让身体硬朗地行走,要么,让灵魂高贵地云游。你能触及的,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都是一种阅历。旅行,亲历各种不同的风景;读书,领悟各种不同的人生。只要在路上,光阴就不虚掷。”

对城管现象的思考

对企业迁移现象的思考

对青少年犯罪现象激增的思考

对青少年犯罪现象激增的思考

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思考

对早恋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现象与思考

对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对历史课堂恶搞现象的几点思考

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思考

对几种日常教育现象的思考
《对几种日常教育现象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