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假”现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18:21: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假”现象

泗洪县魏营中心小学宋 武

内容摘要:新课改的培训让众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新的理念充实着语文课堂教学,成就了一些五彩缤纷的语文教学课堂。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形式的轰轰烈烈,在课堂中只顾教学形式、感观效果而到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难度,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假”现象。对此,笔者将从教师之假和学生配合之假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做作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平台”, 我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都经历了一段不平坦的心路历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己必须要做一个“真人”,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和影响学生做一个“真人”。但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发展的今天,由于一些外界和教师自身存在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时下的一些课堂教育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假”现象。

一、教师的“做作”之假

近期听了一些公开课和语文评优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做作的地方较多,具体表现在: 1、教学模式上的“做作”。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雷同”的甚至“生搬硬套”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如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虽然注重了“以读为主”,但有的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的目的不够明确,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不够深透,教学的层次不够清晰,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个性化地阅读,书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读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效率很低,读书的有效性不高。在识字也是同样的问题,看某教师在执教《小露珠》中的一个片断: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生纷纷争抢“苹果”(共十个要识的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坐位上) 师:老师帮你们贴到黑板上。(学生够不着)

生:“露珠”贴到哪儿好呢?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

生:贴在下边好!

生:贴在题目旁边。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了荷叶、青蛙、蝴蝶、太阳板画中间,形成环形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

板贴的位置实质上是教师的板书设计,学生“抢摘”后,仅仅和同学们一起齐读了一遍,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纯属无效劳动,因为参与活动的孩子不过是随意“抢摘”而已,匆匆忙忙之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的时间?况且“抢摘”后的支配权还不是在教师手里?虽然,整个课堂让听课教师听起来“书声琅琅”,“热热闹闹”,殊不知,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据的是现代教学理念,面对的是具有不同思想和个性的学生,而不是为了“迎合”听课教师的视听,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只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样的课堂教学常期下去,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得到培养和提高,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灵活处理,正是“教无定式”、“教无定法”;

2、教学语言的“做作”。如:在一些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甚至一些评优课中,教师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很大的原因就是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缺乏一定的“感染力”,教师不能声情并茂地叙述,不能抑扬顿挫地抒情,不能渲染诗情画意,不能拨动学生心弦;不能慷慨激昂,不能振奋人心。。。。。。总是显得很“干涩”、“生硬”,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学生的心理把握得不够足,为了体现课堂的“人文性”,教师只能为了有“情”而有“情”,因此,这样的“情”让人感觉是很不自然,不是发自教师内心的,不是很有价值的。还有一些教师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语言不能应人而异,过多的使用同一种评价语言,甚至使用不当,达不到学生的期望,激不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等,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识字二:比一比》教学片断:

师:谁能用刚才学的方法说一句话,注意要用上“比„„”

生 1 :老师的年纪比我大。

师:唉,说得真好!表扬他!

生:(一齐鼓掌)啪啪啪,你真棒!

生 2 :他的铅笔比我长。

师:真棒,表扬他!

生:(一齐鼓掌)啪啪啪,你真棒!

生 3 :我的成绩比张丽好,我应该被评为三好学生,她不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 ( 喜形于色,语速极快 ) 哎呀,说得多好,不但完整,而且有创意,表扬他!生:(一齐鼓掌)啪啪啪,你真棒!

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段中,“泛滥”着教师的激励语言,没有了争议,没有了匡正,没有了新意,没有了价值。这也所谓教师情感上的“做作”,显得教师不够客观、冷静。正如一位大教育家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学语言的决定。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锻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坚决反对这种语言上的“做作”。

3、教学手段的“做作”。教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分不开的,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对教师的教学只是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使用与否或怎样使用都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我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曾这样说过:多媒体等综合手段在课堂中的运用,当你必须用的时候(如能起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作用的)就一定要用,可用可不用的时候,尽量不用,不需要用的时候就坚决不用,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过:不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照样能上出一堂好课。而时下的一些课堂和一些教师,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有的课件制作得很“精彩”,而以此为能事,如,有位教师执教《秋天的色彩》一课,教师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秋天的录像、动手画秋天的果实、展示与介绍所画的内容,忽视了语文学科所要达到的语言文字的标准和要求,忽视了学科特点。语文本位的现象要改变,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任何时期都不容忘却的。语文课姓“语”,不姓“杂”与“繁”,语文课不能上成手工课、自然课、音乐课、活动课,更不能上成拼盘课。

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利用哪些手段,其归宿在于为语文服务,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服务,为着实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服务,为多角度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服务。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如何提高自身语文能力呢?这样的“做作”,我觉得真是有点“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呀!

二、学生的“配合”之“假”

由于教师情感等诸方面的“做作”、“失真”,从而带来了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的交流上的“不实”,我们在一些课堂中可以看到,由于一些教师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没有正确理解,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不能很好的把握。对学生课堂学习引导得不够到位,教师的教学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情趣,甚至有的时候学生显得很茫然,但为了“应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得不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下说“虚情”,道“假意”, 甚至,我们还能听到一些彩排课,上课的师生问答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有些答案令人不敢相信是出自学生之口,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让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课还有必要上吗?难怪有的老师形容当今的形形色色的观摩课、优质课,是“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一切不动。打个比方,作为一线教师,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对一些放了太多调味品的“山珍佳肴”已经逐步丧失了品尝的热情,我们更需要朴实无华的“家常菜”。有位教授曾说过:“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这样的课听起来才能让人感到很自然,很舒服。

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本着以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他们的长远发展,关注他们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沉”到学生当中去,“沉”到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当中,必须去除一切外在形式上的不必要的考虑,避开一些“虚”的东西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影响,去积极营造有自己个性和特色的课堂,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自我,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氛围融洽了,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在课堂上“知无不言,言无不真”。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和深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深深“扎根”于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研究当中,“扎根”于自己的实际课堂教育教学当中,让我们一起去追寻那真实的课堂。从最初追求形式的轰轰烈烈,到现在的回归自然,回归真实。让我们感受着真实的感受,体验着真实的体验,快乐着真实的快乐,收获着真实的收获。

假离婚现象的法律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课堂教学中的不平等现象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

对城管现象的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论文对语文课堂教学随堂奖励性评价现象的思考_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的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假”现象的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假”现象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