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边塞诗鉴赏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1: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边塞诗鉴赏导学单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制) 学习目标:

1.杨炯《从军行》,理解本诗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的特点。 2.高适《燕歌行》,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重点掌握其炼句的技艺。

4.理解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 预习单

一、【温故知新】背诵学过的边塞诗。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从军行 (选一)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选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初读感知】对照注解,疏通句意,初读《从军行》《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三首边塞诗。 活动单 学习过程:

活动一:鉴赏杨炯《从军行》

(一)诵读《从军行》

(二)诗歌鉴赏

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意象。

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粪,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视听结合,绘声绘色,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

3.作者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一二句来犯,三句辞京、出征,四句围城(包围敌人),苦战(展开激烈战斗),(最后抒怀)) 诗人没有去写书生投笔从戎的具体细节,而是抓住这一过程中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片断进行概括性的描写,是一种跳跃性的结构,突出了军情的紧急和战斗的激烈。 4.请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活动二:鉴赏高适《燕歌行》

(一)朗诵

(二)理解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_____;第二段八句写_____;第三段八句写______;第四段四句写______。

(三)研读:(按战争发生的顺序分节研读) 1.出师

(1)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2)“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2.战败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风雨”天气之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3)“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3.被围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扣住“久”“断肠”“空”,体会征人内心之苦) 2.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这一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4.苦斗 (1)“相看白刃血纷纷”与上文哪句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活动三:赏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揣摩风的特点及描写的作用。 “平沙茫茫黄入天”,写出了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象。“茫茫”暗写狂风卷着飞沙的迷蒙景象;苍茫壮阔

“黄入天”写大漠风沙的颜色,写风沙真入天际的情景。这是白天的风。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强劲与狂暴。 “乱”字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 “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 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2.此次出征的原因与高适《燕歌行》中出征的原因有何不同? 敌人利有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进攻。“汉家大将”出师西征,是为了保卫国家,反抗侵略,是正义的。

3.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请结合此部分诗文加以分析。 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生动地写出了军情的紧急, 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 “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天气的恶劣,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写马的斗风傲雪是为了衬托战士的意气风华,斗志昂扬。 “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4.出征行军部分使用了什么手法?对于塑造唐军将士的形象有何作用?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夸张和细节描写,以环境的艰苦反衬战士的斗志。

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检测单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江苏卷)(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⑴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⑵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6天津卷)(5分)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高考边塞诗鉴赏导学单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制) 【考点阐述】

边塞诗是指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从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2005年(重庆卷,王昌龄《从军行》)和2006年(天津卷,张籍《凉州词》)所选边塞诗的考查情况看,命题的着眼点主要落在对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虽然涉及的边塞诗不多,但作为古典诗歌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复习时不可等闲视之。 【知识梳理】 1.边塞诗的产生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边塞诗的特征。 从内容看: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

从意象看:多有校尉、瀚海、单于、烽火、胡骑(马)、匈奴、边土(庭)、大漠、铁衣、征人、刁斗、金鼓、李将军、铁骑、玉门关、沙场、楼兰等意象

从感情看: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怨情;对国力强盛,奇异的边塞风光,将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精神的礼赞;对将士紧张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愁思的同情;对朝廷穷兵黩武,将领骄奢淫欲,不体恤士兵的讥讽等感情。

3.创作风格: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深刻体味,才可能准确领会边塞诗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要认真分析这些表达方式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方法点拨】

边寒诗的鉴赏应往意以几点:

1.把握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如李颀的《古从军行》,此诗写当时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上加一个“古”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对当时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了解诗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与诗人取得感情上的共鸣。

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感情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鉴赏时要注意区别。

3.分析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 柳开

鸣骹①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②向云看。

注释:①鸣骹(qiāo),一种响箭。②金勒:饰金的马笼头。 (1)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达作用。

(2)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 “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②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的词更耐人寻味。 (2)①画面感强,静中有动。“鸣骹直上”和“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2.形中有声,形声并茂,引发人的想象,“天静无风声更干”用反衬手法凸现了响箭之声的尖锐,后两句则在描写众多胡儿一起勒马驻足、仰头观看的动作。 【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讲的误区有:(1)由于对社会时代背景不十分熟悉,造成对主题理解的偏差。(2)对题干上的“艺术表现特点”认识不清,造成做题缺少针对性。(3)混淆诗歌的艺术风格,出现张冠李戴现象.(4)不能有效地组织语句进行答题。 【实战演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日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2.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答:

(3)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前人对这首诗的后两句持两种不同的理解:一说作“悲伤语读”,另一说作“谐谑语读”。你赞成哪一种?请阐述具体理由。 答:

(2)若按你的理解,诗的前两句的气氛描写对整首诗思想情调的表达,产生怎样的作用?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

(2)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诗的前四句,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试作简要分析。 答:

(2)从艺术构思上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1)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2)相同:都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的角度写。不同:诗偏重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词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为明显。(3)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3.(1)一说:诗的

三、四句是对当前戍卒生活的一个完整反映,他们酣饮时的豪爽是思归不能,借酒强欢,以慰苦心的反常心理,低沉感伤才是潜隐其后的真实征人心态。另说:诗的

三、四句是席间的劝酒之辞,意思是说,莫要笑话我们会醉卧沙场,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这里表现出的是豪放开朗的感情,是连死亡都无所谓的勇气。(2)按第一种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戍卒酣饮时激昂畅快的气氛,有力地反衬了征人郁闷感伤的哀痛之情。按第二种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戍卒酣饮时激昂畅快的气氛,烘托了将士们豪放开朗的性格。 4.(1)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2)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的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诗鉴赏学案

边塞诗鉴赏讲解

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诗鉴赏教案学生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