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瑞雪图》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02 21:36: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瑞雪图》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认字8个,写字10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瑞雪的大、美,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3、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4、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想像、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谜语

谜语1:千根线,万根线,落到水里看不见。(雨)

谜语2: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谜语3:天上有面鼓,藏在云层里,响时先发光,隆隆震大地。(雷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谜语4: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乱入梅花看不见。(雪) 师:雪花给你留下的什么样的印象?

生1:雪花很白! 生2:„„. 生3:„„.生4:„„

师:我和同学们一样也很喜欢雪花,出示观看雪景图:雪花洁白美丽,飘飘洒洒、漫天遍野,它是神奇的大自然赐给人间的奇特风景。

画面中的美景,课文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瑞雪图》,去看一看那里的雪花,那里的雪景。

师板书课题:《瑞雪图》齐读课题两遍

师: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引导解释词意:瑞雪) 师:那什么是“瑞雪”? 生解释词意:吉祥的雪,应时的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是啊,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查字典是解释词意的好方法之一。 同学们给人们带来好处的雪是瑞雪,雪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生交流回答

师小结:对,当时是1962年,我国接连几年遭受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农民吃不饱,穿不暖,1962年的冬天,下了第一场雪,使作者联想到了“瑞雪兆丰年”这个谚语,心情无比喜悦,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瑞雪图》。

师:让我们再把课题读两遍:《瑞雪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朗读提示:

1.认真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检查字音

出示词语:骤然变冷 铅色阴云 寒风凛冽 寒流袭来

彤云密布 簌簌落落 万籁俱寂 不断降落

粉妆玉砌 五光十色 咯吱咯吱 掷雪球

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相信大家肯定能把课文读好,老师先考考大家:自己读看看,能不能读得来?

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师适时教学“簌”“籁”的写法

师:刚才读了这些词语,你能否发现这三行词语有什么特点?看谁观察得最认真。 生发言——

师归纳:第一行写下雪前的天气。第二行写下雪时的景象,第三行写下雪后的景象。 师概括板书:下雪前

下雪时 下雪后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分段

师:默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 (2)指名读文,了解写法

下雪前1-2 下雪时3 下雪后4-5 师: 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不是描写下雪后的景色呢?(生:不是) 师:我们一起读(齐读)

师:这是在介绍什么呢?(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师适时板书:感受) 师:其实这句话跟课文题目有没有关系?(生:有关系)

课文题目叫——生齐答:《瑞雪图》

课文最后一句话怎么说的呢?大家一起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师:课文最后一句话点明了课文的题目,这种写法叫做—— 生:点题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段)

师:对,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所以同学们读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胶东半岛,看看下雪前的天气吧!

1、生自由读1-2段,用“——”找出描写时间的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11月17日、第二天下午、连日来、一清早、中午、一个下午)

师引导出:这些词语让我们知道天气变化非常快,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写出了天气变化快呢?(骤然),可以给它换个词语吗?(突然、忽然)

师板书:天气骤冷数日间 师:是啊,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一清早,——生接读——中午——生接读——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生接读

2、师:这场雪下起来了,这场雪有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雪很大

师:你从哪个句子知道的?

师出示句子: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大雪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了解词意:纷纷扬扬、鹅毛般

哪个句子写得好?(课文中的句子好,写出了雪下得大,雪花的洁白) 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时把“鹅毛般”“纷纷扬扬”读重,强调说明 师:这场雪大吗?

生:不大。

师:谁能比他下得再大点?(笑声)

(生再读课文)

师:够大的吗?

生:不够。

师:那么谁来建议,要想把这场雪读得很大,哪些词应该强调地读得重一些。

生:我觉得应该把“纷纷扬扬”、“鹅毛般的”这些词读得重一些。

师:你给作一下示范好吗?

(生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师:是啊!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你还从哪里感受到雪“大”? 根据生回答,出示句子: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2、师:哪些词更能体现雪下得大?(大片大片、簌簌落落) 解释词意:簌簌落落

3、指导朗读,师:怎么把这场面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将下来。这两句话中都出现了描写雪大的词语(课件展示)请同学们来看,第一句不动,假如我把第二句修改一下,再放入课文中,你们听一听有什么效果与区别。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将下来。

5、你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性)

6、在这一段中,你还从哪儿感受到雪大?

(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指导朗读“一会儿”——指名读 (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师:(板书“静”)可以说是一个(读板书)“山村静夜”。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个静夜读得很静?谁来试试?

生:读课文,(“冬天的山村„„偶尔咯吱一声响”)

师:他读得静不静啊?(学生答静)他为什么能读得这样静?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指读文学生)

生:因为我读得有点轻,还有点慢,所以显得静。

师:对。一轻二慢。怎样才能体现这一点呢?我告诉大家——读这样表示非常“静”的句子,要用“虚声”来读,不要读得太实。听我来读。

师:(用“实”和“虚”两种读法读句子,让学生对比)哪种读法显得静呢?

生:第二种。

师:对。要读得怎么一点呢?

生:“虚”一点。

师:那谁来“虚一虚”呀?(笑声)

(生读课文该节)

师:(赞赏地)嗯,还“咯吱一声响”。(学学生读的声调)

师:既然那么静,就应该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他还写了那么多声音干什么?一会“簌簌往下落”一会“咯吱一声响”?

生:作者写的声音都是很小的,如果不安静,就不容易听见。

师:对不对?(学生答对)这叫“静中微响,更觉其静”。你们写作文时经常这样写,比如教室里非常安静,简直能够听到„„

生:(接说)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师:好,再来试试,比他读得还要静。(笑声)

(生读文)

师:他读得静不静啊?(生不答)看来大家不太满意,是吧?你来推荐一个同学再读一下。

(生读文)

师:好不好?(生答好)的确不错。你们看这场雪大不大?(生答大)大得简直弥天漫地。(板书“雪弥天”,然后读板书)“山村静夜雪弥天”。你们看是不是这样的景象啊?(生答是)

7、你们的读把我带到万籁俱寂的雪野里。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这一段话,我读第二句,你们读剩下的内容,但要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读?

(课件出示: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这雪下得很大,也很稳。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第二句是概括写雪大、雪稳,后面是具体写雪怎样大,怎样稳。这就是“总----分”式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下得大的词语或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师:天气骤冷数日间,山村静夜雪弥天,这场雪如诗如画,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它。回去

1、熟读课文把1-3段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或者背下来

2、课文4-6段中

瑞雪图第一课时教案

瑞雪图

瑞雪图

瑞雪图

瑞雪图

《瑞雪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瑞雪图》课堂实录

《瑞雪图》教案

瑞雪图说课稿

《瑞雪图》第一课时
《《瑞雪图》第一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