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全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4: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统一思想认识,务必领会重大意义

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精神,实现“两翼”振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薄熙来书记来重庆抓了三个大战略,一是“森林重庆”建设,二是“唱红打黑”,三是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对我们而言,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不仅仅是经济工程,更是工作任

务和政治任务。实施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将极大地提速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为此,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重大意义,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破解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难题上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实现农户万元增收目标。

二、明确思路目标,务必把握工作重点

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户为基础、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突出特色,科学开发、保护生态”原则,在做大做强农业骨干产业基础上,深挖林业增收潜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构建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体系,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任务是: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增长20%;户均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30%(3万户);到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00元,增长20%;户均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60%(6万户);到201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年增收2800元,达到6550元,有劳动能力的农户95%(9.5万户)以上实现户均增收万元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四大工作:

(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拓展农户增收渠道。因地制宜选择“5+x”模式,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到2012年,林下经济实现总产值10亿元。

1.大力发展林下养禽。推广林禽模式,以石会镇、沙坝乡、白石乡、白土乡、石家镇等5个镇乡为重点,带动其它镇乡大力发展林下养土鸡。以城东、城西、舟白、冯家街道为重点发展林下野鸡养殖。培育1个600万羽土鸡繁育场,1个100万羽野鸡繁育场。把黔江土鸡和野鸡品牌做响做特。2010年出栏土鸡300万羽、野鸡100万羽,带动养鸡大户3000户,2011年出栏土鸡1000万羽,带动养鸡大户1万户,2012年出栏土鸡万羽,带动养鸡大户2万户,户均年增收3500元。

2.扩大林下养畜规模。推广林畜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草,在速丰林下种植优质牧草5万亩。一是以阿蓬江镇、水市乡、马喇镇、金洞乡4个镇乡为重点,建设1个肉牛养殖基地。以金溪镇、太极乡、石家镇3个镇乡为重点,引进1—2家奶制品加工企业,建设1个奶牛基地。二是推进品种改良,建设1个肉牛良种繁育场、1个奶牛良种繁育场,建设1个区级肉牛冷冻精液贮运中心和20个街道镇乡冷配点。三是支持野猪、貉猪等特色养殖。2010年新增出栏肉牛5000头,带动肉牛养殖大户1000户;饲养奶牛1000头,带动200户。2011年新增出栏肉牛1万头,带动户;饲养奶牛2500头,带动1500户。2012年新增出栏肉牛2万头,带动5000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饲养奶牛5000头,带动1500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

3.着力发展林下种菜。一是推广林菜模式,以阿蓬江、濯水等国道319沿线、石黄线、金石线13个街道镇乡低平区域土质较好的蚕桑地为重点,利用冬春空闲时节种植榨菜10万亩,种植高山萝卜2万亩,带动1.5万户。二是推广林菌模式,以蚕桑基地镇乡为重点,利用桑枝发展平菇、香菇、鸡腿菇、木耳等食用菌,2010年发展食用菌大户200—300户,年产食用菌5000吨,培育年产量达20吨以上的大户100户。

4.努力推广林下种药。推广林药模式,以石会镇为重点,依托重庆市科瑞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以虎杖为主的中药材市级示范基地1万亩。以鹅池镇、石家镇、新华乡、阿蓬江镇、黑溪镇、白石乡、黄溪镇、杉岭乡、黎水镇等为重点,建立以杭白菊、金银花、青蒿为主的中药材基地2万亩。以国有林场为重点,在马喇、五里、金洞、邻鄂等镇乡建立以天麻、党参、白合、白术为主的中药材基地2万亩。全区林药基地达到5万亩,带动1万户,户均年均增收3500元。

5.支持林下种杂粮。以城南、阿蓬江、金溪、邻鄂、沙坝、中塘、白石、石家、白土等街道镇乡为重点,利用幼林地、疏林地和季节性空闲地套种洋芋、高梁、荞麦、糯(甜)玉米以及肾豆、黄豆、胡豆等杂粮,2010年发展2万亩,2012年达到5万亩。

同时,鼓励各街道镇乡和村、组农户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

林果、林鱼(娃娃鱼)、林蜂、林花、林油等产业,对规模较大、单产高、销路好、有较大推广价值的林下特色种养业,采取先发展,后补助的办法给予支持。

(二)着力发展林业经济,深挖林业增收潜力。新发展万元增收产业基地25万亩,其中:新发展速丰林15万亩(含蚕桑),发展特色经济林10万亩,带动3万户增收。

1.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完成集体林权确权颁证,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二是以林业要素市场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成渝东南林业综合交易中心建设,年内投入使用;配套建设种苗花卉、活立木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市场。三是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从严管理生态林、有序经营商品林、放活经营非林地上的林木、自主经营速丰林的原则,积极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完善林地流转制度,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建立林业公共财政制度,逐步提高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四是加强林地流转,充分释放林地经济效益。到2012年,流转林地40万亩,其中2010年流转林地5万亩,2011年流转林地15万亩,2012年流转林地20万亩,农民流转收益1.2亿元。

2.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以推进森林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以金石片区、石黄片区、马喇片区为重点,发展速丰林15万亩,建成5个林业特色乡镇、20个林业专业村,增加林农收入1亿元。二是以银象木业、胶合板厂为龙头,做大做强林板加工产业。三是以国道319沿线和旅游环线为重点,发展武陵花乡示范带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其中:2010年达4000亩,2011年达6000亩,2012年达1万亩。四是以中塘、沙坝、冯家、城东等街道镇乡为重点,发展脆红李、五星大枇杷、板栗为主的林果基地4万亩。五是改造在地低产核桃5万亩。到2012年,林业产值达到10亿元。

3.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依托绿色生态、地域文化、农特产业和重点景区,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以城周、阿蓬江沿线、小南海、石会等为重点,规划种植枫香、栾树、香樟、重阳木、银杏、桤木等景观树种,建设5万亩森林旅游特色景观林基地。重点推进小南海景区、八面山景区、武陵山景区、灰迁原始森林景区、神龟峡景区等5大景区森林旅游项目建设。巩固小南海aaaa级景区,创建武陵山生态博物馆、武陵仙山、灰迁、八面山、神龟峡aaa级景区。开发珍珠兰茶、红阳猕猴桃、地牯牛、土家服饰、丝织品以及根雕、园艺盆景等特色旅游产品。沿国道319线和旅游环线,配合康居农房建设,打造阿蓬江最美乡村风情带;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星级农家乐10家。到2012年,森林生态旅游年接待1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4亿元。

(三)提升农业骨干产业,夯实农户增收基础。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骨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到2012年,农业骨干产业带动农民增加纯收入3亿元以上,带动4万户实现万元增收。

1.强力推进生猪产业建设。强力推进200万头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打造“一区三基地”,着力构建产业化、良种繁育、疾病防控、科技培训推广、融资担保、投入品供给“六大”体系建设。2010年新发展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00个,出栏生猪100万头,新增出栏26万头,带动1万户;2011年出栏生猪140万头,新增出栏40万头,带动1.5万户;2012年出栏生猪200万头,新增出栏60万头,带动2万户,户均年增收3300元。

2.加快推进重庆市优质茧丝绸出口基地建设。以石会、濯水、太极等22个镇乡为重点,新建优质桑园7万亩,其中2010年3万亩,2011年2万亩,2012年2万亩,优质桑园总量达20万亩,有2.5万余户参与栽桑养蚕,并配套建设养蚕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广普及栽桑养蚕“六化五配套”技术,全面提高单位桑园养蚕数量,提高产茧质量和数量,力争跃居全市第一位。到2012年,力争产茧15万担,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3.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大力推进30万担优质烤烟基地建设。今后3年内投资3.5亿元,以水市、濯水、阿蓬江、白土等23个镇乡为重点,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建成川渝中烟优质原料基地。2010年产烟20万担,实现产值1.4亿元,实现增收万元的农户达1000个;2011年力争产烟25万担,实现产值2亿元,实现增收万元的农户达3000个;2012年力争产烟30万担,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实现增收万元的农户达5000个。

4.加快蔬菜和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提高质量,创建品牌,扩大出口外销数量。2010年,种植蔬菜14万亩,其中出口基地达到2万亩,实现产量30万吨;猕猴桃基地达2万亩,实现产量吨,出口1000吨以上。到2012年,种植蔬菜15万亩以上,其中出口基地3万亩;猕猴桃基地达3万亩,实现产量1万吨以上,其中出口5000吨以上。继续鼓励支持茶叶、地牯牛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

(四)搞好林下产品加工和销售。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搞好农(林)产品加工,畅通销售渠道,培育知名品牌。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到2012年,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个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上1亿元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以上,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2-3个,林下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培育壮大银象木业公司,提高木材加工能力和水平,扩大产品销量,带动速丰林快速、健康发展。扶持渝黔农产品公司建设1个孵化场、设立主营农产品销售公司、建立示范养殖基地,促进我区林下产品生产、收购、加工、贮藏和销售形成完整链条。努力引进温氏集团、涪陵榨菜、光大奶牛等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借力发展,畅通加工销售渠道。

2.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农村种养大户。引导龙头企业、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基层供销社、各类专业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重点扶持发展林禽、林畜、林药、林菜、林粮等专业合作社。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紧密关系。到2012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农户入社率达到50%,培育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社1家,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社2-3家。新发展农村种养业大户1万户,培植农村经纪人1000人。

3.深入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开展农林产品市场建设、“农超对接”、基地建设、展会推介、商务网络促销五大行动,引导重百、新世纪、新大兴、喜万家及相关企业等参与“农超对接”、“农商对接”,探索“超市+基地”、“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民”、“超市+种养大户”等新型产销关系,拓展外销市场,提高流通效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收集、整理、挖掘和发布农副产品商业购销信息,实现区域内大宗产品上网促销。积极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参加农交会、农博会以及农洽会。到2012年,筹建区域性农产品大型交易市场1个,建设濯水、马喇、黑溪林下产品专业交易市场3个,8个镇乡畜牧专业市场,建设21个镇乡农贸市场,建设农产品收购网点600个。鼓励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申报有机、绿色食品,创建名优品牌。培育“中药鸡”、“七彩鸡”、“黔江土鸡”、“黔江生态奶”、“黔江有机菜”等地方特色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培育林下产业品牌3-5个,申报市级名牌产品2-3个。

三、抓住关键(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daodoc.com)环节,务必采取超常举措

(一)科学编制规划。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和优势产业带建设,以户为基础,以产业为核心,层层编制规划,做到区有规划、乡有方案、村有台帐、户有计划。建立农户档案信息库,增发规划明白卡,使每户的增收来源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同时,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产业,制订帮扶措施,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分类指导,确保收到实效。2010年3月底前完成到户规划。

(二)抓好典型示范。沿国道

319、旅游路打造休闲观光型林下经济示范带,沿乡镇道路打造循环集约型林下经济示范带。一是区上建立沙坝、城西、冯家、濯水4个区级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示范片。二是农委、水务、林业、商务、畜牧、扶贫、供销、药监等部门分别建示范片500亩,其它有帮乡扶贫任务的区级部门在帮扶联系村建立示范片200亩以上。三是各街道镇乡要创办500亩以上的示范片、发展示范户500个。四是积极配合市农委、市林业局在石会、沙坝建立2个以上市级万元增收工程示范区。广泛宣传已经形成的典型模式,培育一批示范街道镇乡、示范村和示范大户。

(三)强化科技、信息、金融服务

1.强化科技服务。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着力解决区乡两级技术推广机构人员不足、知识缺乏、手段落后的问题。二是整合农业、扶贫、再就业等培训资源,深入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创业培训。区上今年重点抓好村社干部和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乡镇抓好种养业大户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三是建立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专家大院和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加大技术服务,组织机关干部、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结对帮扶,确保每个村有1名机关干部、2名技术人员。四是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积极支持市级农业科研院校到我区建立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示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强化优良品种引进与改良,加强家禽、肉牛的品种改良。到2012年,畜禽良繁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发展林禽、林畜养殖户良种推广率达100%,全区推广农业新品种30个,新技术30项,良种率达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达95%以上。

2.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实施“信息化助推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功能完善、纵横贯通、机制健全的区、街道镇乡、村三级信息双向畅通平台,对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农村信息化服务惠及所有农户。到2012年,争创农村信息化重点示范区,建设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20个。

3.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一是区农发行、农行、农商行、重庆银行、三峡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大对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中小型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业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发展。二是开展银企合作,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要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市场的发展。各商业银行涉农信贷资金投放量每年增长50%以上。三是做大鸿业信用担保公司,充分发挥村镇银行的作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资金互助社。四是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覆盖面,采取农民出资入股方式,发展村级互助资金组织,对每个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组织补助15万元。五是继续开展能繁母猪、生猪、蚕桑等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探索开展林下经济保险工作,减小发展风险。

(四)强化政策扶持。区财政每年预算万元以上,重点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防疫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示范片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对农户的种苗补贴以及对农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等,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以及发展积极性高的农村种养业大户进行扶持。具体扶持措施上:一是税费减免。龙头企业加工销售农产品上缴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企业适当返还,免交因参与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产生的市政府设立的各种规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享受同等的税费优惠政策,与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实施财政扶持农业项目,符合条件的可享受良种、农资、农机等补贴政策;对新建的农林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和改造的镇乡农贸市场,自营业之日起3年内免收市政府设立的各种规费。二是信贷支持。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金融机构给予授信贷款,农业担保公司给予贷款担保,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下岗失业职工创办“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示范片,给予再就业小额贴息贷款支持。三是设施配套。对带动农户500户以上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水、电、路建设补助支持。四是财政补助政策。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大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发新产品,建设示范基地,注册商标,创建品牌,市场、网点建设等,由区财政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按一定的标准给予资金补助。具体补贴政策在3月底前出台。

(五)建立健全投入、帮扶、考核机制

1.创新投入机制。一是加强资金和项目统筹力度,加大区级资金的整合力度,整合农业、林业、国土房管、商业、扶贫、供销、农综开发、工赈等涉农资金以及市财政支持“两翼”发展专项资金等,集中使用,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将林下经济纳入转移支付范围,提高基层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积极性,积极营造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良好政策氛围。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房屋、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盘活农村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四是实施造地工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计划重点用于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地票”交易收入主要用于补助农民。五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工商资本投资农村,参与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2.建立联系帮扶机制。要把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与“康居农房”改造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建设“森林黔江”相结合,与开展党员干部“三进三同”活动相结合,建立区领导联系乡、部门联系村、职工联系户的帮扶联系制度。一是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各联系1个街道镇乡和示范片,二是中央、市在黔单位和区级部门各联系1个村(居)和示范片,机关干部职工每人联系1个示范户。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每个农村党支部建设1个党员示范片,每个农村基层党员联系1户示范户。

3.健全督促考核机制。一是区委区政府将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纳入对街道镇乡和区级各部门的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内容,实行专项考核。区督导巡查办要制定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考核办法,适当增加考核权重,考核分值占综合目标考核分值的10—20%;完善考评机制,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区委督导巡查办、区政府督查室、区万元办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月至少开展1次专项督查,区上每季度召开1次流动现场会,并开展街道镇乡和部门工作季度评析。

(六)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一是区上成立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级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农委,抽调专人办公,负责农户万元增收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二是各街道镇乡要组建相应工作机构,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组建专门工作队伍专抓。做到机构健全、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层层落实。三是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谋思路、出对策、办实事。区农委负责做好万元增收工程的规划、项目整合、统筹协调和技术服务,并牵头推动林菜、林粮等模式的实施;区林业局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牵头做好林业产业发展、林药等模式的实施;区畜牧兽医局牵头推动林禽、林畜等模式的实施;发改、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促进资金整合;商务、供销部门要着力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林下产品市场销售网络,切实解决销售问题;金融部门、担保公司要加大信贷资金投放的力度,为农户增收提供资金支持;扶贫部门要抓好产业扶贫,重点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短平快的林下种养业;国土部门加快推进土地整治和造地工程;交通、水务部门要将农村公路和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向林下经济规划区倾斜和配套;人力社保部门要加大再就业小额无息贷款的投放力度;报社、电视台要加大对“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宣传报道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为广大农户提供项目、资金、人才、科技等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四、抓好当前工作,务必迅速掀起建设高潮

(一)做好宣传发动。农业、宣传、文化等部门要创新宣传方式,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宣传标语等载体,高密度、立体式宣传。区农委等职能部门要印制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宣传小册子,发放到农民手中,确保这项工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街道镇乡要通过召开干部职工大会、村组群众大会、院坝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扶持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各相关部门和街道镇乡要加强信息报送,突出典型事例,认真总结和推广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二)抓紧摸清家底,做好规划。进一步摸清家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街道镇乡和村、组、农户的规划,重点要做好林下经济的规划。各街道镇乡和相关部门要处理好现有产业和增收的关系,注重特色和规模,因地制宜地选择2—3个模式,做好示范片、示范户的遴选工作,将规划细化到村、组、农户。商务、供销等部门要抓紧规划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消除广大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三)迅速启动示范片(村、组)、示范户建设。各街道镇乡和部门要找准着力点、选好示范片、选准示范户,相关部门要做好技术支持和服务,迅速启动示范建设;力争3月中旬各示范片全面启动,4月底各示范片全部成型;5月中旬召开全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流动现场会,各林下经济示范片将作为参观现场,片片见面,互相参观学习。为了推动各街道镇乡抓好典型示范,区上先安排每个镇乡20万元作为示范片建设资金,第一期先拨10万元,农委制订标准检查验收,合格后再拨10万元,不合格的从财政转移支付中收回补助。

(四)加强督查检查。从下周起至本月底,区委督导巡查办对各街道镇乡和各部门的开展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每周通报1次进展情况。

在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

在全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关于开展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专题

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心得体会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宣传方案

武隆上半年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进情

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的情况报告

乡镇领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表彰大会 讲话稿

某某村农户万元增收工作总结

在全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在全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