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阅读练习教师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4: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24——27题。(10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听到了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会“脸色惨白”?(3分) 因为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士兵的号声则预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韩麦尔先生为此感到悲痛,所以脸色惨白。

2.为什么“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3分) 因为“我”感到他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爱国志士。我被他的爱国之情深深震撼了。

3.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试分析韩麦尔先生此时复杂的内心情感。(2分)

既有国土被占领的痛苦之情,也包含着法兰西必胜的信心。

4.这几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集中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动作、语言、神情。体现出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二、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回答问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①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②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2.“快回家去!快回家去!”两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①表现了“我”急切回家报告拿到小学毕业文凭时喜悦的心情, ②也表现了“我”似乎预感到父亲情况不好、想早点回去的担忧。

3.“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的原因是什么?①因为爸爸平时对“我”的教导,②使“我”在知道爸爸病故时,感到自己作为姐姐应担负起的家庭重担。

4.“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作者写到这里心情怎样?“我”急于回家见爸爸,把自己这一天的情况和收获告诉他。

5.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段景物描写,回应前文爸爸种花、爱花的句子,以花喻人,将即将丧父的悲痛推到极点。

6.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回到家里,为什么不直接写爸爸去世,而写弟弟妹妹们在散落的石榴树下玩闹? 这是为爸爸的病故给我心中造成的悲痛作感情的铺垫和渲染,写到弟妹的玩耍是暗示年纪最大的“我”从此将担负起家庭“大人”的重担。

7.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镇静,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一大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最大了”。

三、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完成15—17小题。(共9分)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第③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

“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3分)(1)“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2)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

(3)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2.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主要做了哪几件事情?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3.“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肖像描写。(2)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

四、课外阅读:(14分)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cuán)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扬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着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沓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一时,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地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的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决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地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贴着红灯,贴着酒绿,贴着作为一座现代大城市所应该具有的特征,朱丹鬼使神差一般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zhàn),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进一看,竟然是一队孩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

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一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

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也一身白雪,手中也擎着一支燃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考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4分)

①缄()默②擎() ③人头(cuán)动④蓓蕾初(zhàn)..

2.结合语境,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话写在下面.(1分)请原谅,能换一组曲目吗?

3.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1分) 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4.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渲染庄严肃穆气氛;烘托朱丹、孩子们对死难同胞的沉痛悼念之情。

5.文章画曲线的语句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1分) 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6.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2分) 朱丹是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具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7.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情境中,会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3分)

成语练习(教师版)

《氓》练习教师版

病句练习教师版

高三语文培优练习十(教师版)

一年级语文阅读练习

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

语文阅读题练习

初三语文阅读练习

名著阅读 教师版

高三字音练习教师版

语文阅读练习教师版
《语文阅读练习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