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功过是非曾国藩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8: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功过是非曾国藩

---读曾国藩有感

[内容摘要] 中兴名臣曾国藩,生时叱咤风云,功勋卓著;死后却成为数百年来争议不断的人物。是什么让他飞黄腾达,成就一生?是什么让他大权在握,傲视群雄?又是什么,让这位不可一世的文臣名将惹来永不停息的争论?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玩笑?让我们解读这位一生传奇的人物。

[关键词] 中兴名臣 太平天国 是非功过

清朝末年,列强侵略,社会*,百姓*,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风雨飘摇.中国历史运行的巨轮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巨大的转折,一个新兴的时代呼之欲出.正是这样的时代也是出英雄的时代,“时势造英雄”。在中国历史的这个转折点上就走出了一个又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他们生前叱咤风云,死后亦是风光无限。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物。

“满清重臣”,“中兴名臣”,这些便是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若左宗棠是“焊将”、李鸿章是“名臣”、那么曾国藩便是“圣相”!一个“圣”字,道尽了他一生的荣耀。他之于大清便是半个江山,应该说他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他的时代。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

曾国藩生于1811年,名子城,又名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他科甲出身,后又授翰林院检讨,开始了漫长的仕宦生涯。1847年即超擢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849年又升授礼部右侍郎,此后九年中,遍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掌管机枢军政大事,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创造了清廷任官的奇迹。而铸造曾国藩政治生涯顶峰的就是剿杀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综观曾国藩的一生,他以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严格砥砺自己,他一面笃于修身,精研理学,格物致知,雅好诗文,自成一格;一面又适应时势的要求,探讨解决内忧外患的治国方略,同时接受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倡导洋务。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分不开的,他1853年借助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作为一支地方官僚的私人武装,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他治军有方,率领着他的湘军与太平天国军交战无数,终于战胜了这个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农民起义,从此名望大增,一度成为满清政府举足轻重、响当当的人物,就连李鸿章、左宗棠都喊他老师。应该说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而理应为人称道的。然而似乎所有的英雄都会受到非议,曾国藩也不例外。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从90 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便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成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盖棺论定”。意思是说,一个人活着,生命没有完结,还要从事社会活动,因此,无法对他作出定评;只有在死去之后,才可能对他一生的是非功过作出定论。然而事实上,有些人死后也难以“盖棺论定”。这在中国历史上颇不乏其 人,曾国藩可算是一个典型.不管曾国藩生前多么叱咤风云、功高无人堪比,他死后这 120 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评说却褒贬异词,大毁大誉。有人推崇他是“中兴名臣”、“理学宗师”;有人指斥他是“汉奸、刽子手、卖国贼”。誉者奉为“完人”、“圣哲”.推崇备至;毁者切齿痛恨,口诛笔伐,全盘否定。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新体系建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曾国藩主要是以“汉奸、刽子手、卖国贼”而被载入史册的。尤其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时期,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大搞影射史学,把一部中国近代史歪曲篡改为儒法斗争史的继续,曾国藩除了“汉奸、刽子手、卖国贼”的几顶帽子外,又被列为近代大儒,成了被打倒的对象而大加挞 伐,真是被打翻在地又踏上了千万只脚

那么曾国藩的功过是非到底如何评价呢? 其实不管怎么样,不管曾国藩被后人如何评价,我们都该客观全面的去看待他富有传奇的一生。他到底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有功无过还是有过无功,我们都要客观评价。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是有阶级性的,历史学家是分属于不同阶级的。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运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即使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也会得出不同以致截然相反的论断。评价曾国藩出现的大毁大誉,就是由于论者出于阶级的、政治的目的和人为的需要,对曾国藩进行任意改塑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要求历史家分析、研究社会历史,不能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能借古人古事说今人今事,随意作历史类比,任意改塑历史人物。否则,便背离了科学地观察社会历史的根本要求。把曾国藩的一生描绘为“汉奸、刽子手、卖国贼”的一生,其原意和出发点是为国民党、蒋介石的对内屠杀、对外妥协照镜子,企图借古人曾国藩说今人蒋介石。这实际上恰恰犯了借古说今、历史类比的大忌而违背了历史主义原则。当年清朝统治者及其文人推崇曾国藩为“中兴第一名臣”,把他美化、渲染成“圣哲”、“完人”,是出于政治需要的人为改塑;同样,今天把曾国藩指斥为“汉奸、刽子手、卖国贼”,也是出于政治目的的人为改塑。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的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排除“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的干扰,既不应把历史公案全盘翻转,重新抬出这位“中兴名臣”的僵尸,顶礼膜拜;也不该继续把他当成“汉奸、刽子手、卖国贼”打翻在地,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应该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去评论曾国藩。要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全面研究考察他的思想言行,既要肯定他比前人提供那些新的东西,以便批判地借鉴和继承;又要分析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指出其不足、缺点和错误。不溢美,不苛求,对他一生的功过是非,给以恰如其分的公正评价,还历史人物以本相。

看曾国藩风风雨雨,富于传奇的一生,其实我们不难得出对他的评价。单看他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言,卓越的军事才华,灵活老成的政治手段,他的识人辨才,他的内政外交、广泛的影响,他的文学、为人处事之道……这些便可以让“圣相”曾国藩流芳百世,一代又一代的为后人敬仰与铭记。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这位“圣相”总是从容不迫,井然有序.毛泽东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独服曾文正”,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蒋介石也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埔,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然而有人认为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曾屠户」,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和其弟弟有贪污行为。处理天津教案不力,崇洋媚外,曾被辛亥革命后的部分革命党人斥之为「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曾国藩在\"天津教案\"的作为证明, 曾国藩是汉奸,卖国贼.曾国藩的评价在他死后,随时间的推移形成的鲜明的两极化对照不得不让我们好好想想其中的缘由.其实虽然曾国藩在那个年代处理一些事情会让人费解或者质疑,但这并不能形象甚至彻底颠覆他的地位和功劳.不管怎么样, 曾在洋务运动中却是有功劳的。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正如有人说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去评说,相信曾相在世时也决不会想到他死后会有那么多人去褒贬评价他.也许对于他来说,这一切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他该做的,做了他必须做的,这就够了,即便他知道后人会怎么去评价他,相信他也会一笑了之:你们又怎么了解我的心境,你们又怎能体会我的处境?是的,或许真是这样的,他临终前不是给自己做了一个最后的评价吗?“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这便是一代名相的一生,这就是他发自肺腑的一声呐喊.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参考文献:

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历史长篇小说—曾国藩》

作者:唐浩明 作者:马东玉,佚名.《

《 《曾国藩传》

基因工程的功过是非

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至关重要

功过格

功过格

是非

2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是非演讲稿

社区工作是非

曾国藩

功过是非曾国藩
《功过是非曾国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