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9:30: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雷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的说课篇目是曹禺的《雷雨》,下面我将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文本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文本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它之所以成为话剧艺术的瑰宝,原因有三:首先是紧凑集中的艺术结构,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其次是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剧中人物不多,然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最后是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午饭后,天气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这个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单元导读部分明确要求从以下三方面学好本单元的课文:一是注意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二是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三是从舞台演出的角度去推想戏剧的艺术效果。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2)能力目标:A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B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3)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能辨证地思考神权论、宿命论、人文主义等。了解封建资产阶级自私冷酷、凶残奸诈的本质特征。了解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工人阶级的觉醒。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A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学会解读戏剧。B分析课文中的戏剧冲突,领会剧中的矛盾冲突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

(2)难点:A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B能辨证地思考神权论、宿命论、人文主义等。C了解封建资产阶级自私冷酷、凶残奸诈的本质特征。D了解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工人阶级的觉醒。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点拨、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指导朗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戏剧常识及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知识点拨,初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形象。

(2)思维点拨。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 1 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

(3)整合讨论。开展课堂讨论,整合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课文故事情节。其次,指导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品味个性化台词,理解人物内心状态,提高文学语言的感悟能力。

2、学法

(1)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3)深入研读文本,开展合作探究,讨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出七十年前,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留给我们多少关于人与人性的启示。

2、分步实施

(1)字词梳理、作者简介、解析课题:《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2)明确层次:

A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一层: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B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分段依据: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3)人物形象分析

A周朴园: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这些性格特点,在鲁大海同周朴园的面对面的斗争中进一步地揭露出来。周朴园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团结,并且开除了工人罢工的领头人鲁大海。鲁大海在愤怒斥责周朴园时,揭露他血淋淋的发家史,所以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B侍萍: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 2 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课文分析中应重点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 C探究鲁大海的性格特征: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仇敌。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所施其计。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具有反抗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同时在斗争中也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4)分析剧本的结构特色重点、个性化语言、舞台说明 A结构紧凑集中,灵活运用“回顾”和“穿插”,推动剧情发展。 B三一律:时间、地点、人物集中。C人物语言个性化。

3、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