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31 08:35:4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的说课篇目是曹禺的《雷雨》,下面我将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文本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文本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它之所以成为话剧艺术的瑰宝,原因有三:首先是紧凑集中的艺术结构,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其次是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剧中人物不多,然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最后是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午饭后,天气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这个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单元导读部分明确要求从以下三方面学好本单元的课文:一是注意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二是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三是从舞台演出的角度去推想戏剧的艺术效果。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2)能力目标:A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B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3)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能辨证地思考神权论、宿命论、人文主义等。了解封建资产阶级自私冷酷、凶残奸诈的本质特征。了解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工人阶级的觉醒。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A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学会解读戏剧。B分析课文中的戏剧冲突,领会剧中的矛盾冲突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

(2)难点:A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B能辨证地思考神权论、宿命论、人文主义等。C了解封建资产阶级自私冷酷、凶残奸诈的本质特征。D了解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工人阶级的觉醒。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点拨、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指导朗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戏剧常识及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知识点拨,初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形象。

(2)思维点拨。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 1 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

(3)整合讨论。开展课堂讨论,整合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课文故事情节。其次,指导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品味个性化台词,理解人物内心状态,提高文学语言的感悟能力。

2、学法

(1)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3)深入研读文本,开展合作探究,讨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出七十年前,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留给我们多少关于人与人性的启示。

2、分步实施

(1)字词梳理、作者简介、解析课题:《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2)明确层次:

A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一层: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B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分段依据: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3)人物形象分析

A周朴园: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这些性格特点,在鲁大海同周朴园的面对面的斗争中进一步地揭露出来。周朴园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团结,并且开除了工人罢工的领头人鲁大海。鲁大海在愤怒斥责周朴园时,揭露他血淋淋的发家史,所以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B侍萍: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 2 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课文分析中应重点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 C探究鲁大海的性格特征: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仇敌。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所施其计。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具有反抗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同时在斗争中也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4)分析剧本的结构特色重点、个性化语言、舞台说明 A结构紧凑集中,灵活运用“回顾”和“穿插”,推动剧情发展。 B三一律:时间、地点、人物集中。C人物语言个性化。

3、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推荐第2篇: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

说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高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构成本单元的4部剧作兼及古今中外。学习重点是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通过学习,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同时,可以借此机会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剧作的特色,步入戏剧殿堂的瑰丽之门。

(一)对教材的理解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文本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文本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因为戏剧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来,才能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戏剧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活灵活现的,具有鲜明个性。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都是通过一定的戏剧语言表现的,其中戏剧人物的语言(台词)对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于此,在教学教程中拟重点考虑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 1.初学戏剧,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4.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5.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二)教学目标

《雷雨》是最能体现作者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的一部作品,因此,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而真正把握剧本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本着“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2.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冲突的发展过程。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2.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旧伦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伦亲情。

(三)重难点确立及解决办法

《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雷雨》的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因此,我将“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剧情的发展,把握矛盾冲突,了解剧本中有哪些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冲突的实质是什么,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思想做准备。

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品读语言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各有特色,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经历、地位和个性。而且,《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拟定为“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内涵,挖掘其中的隐性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1、走近作者: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周朴园冷酷、自私和虚伪的思想本质;鲁侍萍正直、善良和倔强的性格特征。

2.分析第二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周朴园的残忍、冷酷和狡猾的阶级本性;了解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2.揣摩台词中的潜台词。 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下的第一届学生,大部分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最基础的感知语言、情感体验等能力。同时,经过高中阶段三个模块的学习,在文学作品阅读方面已有了初步的感性积淀,对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阅读兴趣,渴望更多地了解作品本身及其相关的知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是,现代的高中生看话剧的机会不是很多,他们对戏剧的理解多停留在书本上,书本的表现形式对他们来说都显得生涩,远不如电影或电视的影响大。另外,《雷雨》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离这些学生太遥远,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解很难使他们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感情和恩怨纠葛,针对这种情况,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注意戏剧文本的文体特点,有层次地朗读、欣赏、品鉴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教法设想 1.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⑴设疑研讨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为了更大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问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质疑、解疑,形成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有所得。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⑵情境教学法。

本文是戏剧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电影片段,变抽象的文字为生动可感的影像,使学生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同时,还可采用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戏剧语言的体会。学生在这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求知欲,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器具

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把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PowerPoint课件,这样,利于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利于突破重点、难点,而且,利用演示课件代替板书,能节省时间,又可展示教材所没有的补充材料,扩大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附:教学过程分三步,共七个环节,点击图中右下角树叶或图章可进入下一环节。) 说学法

教无定法,妙在得法,贵在授法,因此,在教学中准备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⑴诵读品味法

曹禺先生曾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全剧洋溢着那个时代年青人特有的激情,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因此,指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诵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从解读语言文字入手来感知作品,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训练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一。

⑵讨论探究法

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过程,是思考问题的一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去品味戏剧文本的语言,去探讨有关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对知识初步获得整体印象后,会有意识地进入知识的探究情境之中,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⑶迁移应用法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得“鱼”是不够的,还应让他们会“渔”。所以,本课指导学生在体味到戏剧语言的特点之后,运用这部分知识进行改编活动,化理论为实践。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随时将课堂知识付诸实践的习惯。

说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设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的基础,激发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PowerPoint播放“雷雨”画面及声音,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听震撼) 《雷雨》就是一场狂风暴雨,震惊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剧坛。这里有最“雷雨”的女人,也有在岁月中历练得冷酷但仍然存着一丝温情的老人。

他们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共同演绎了一段“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雷雨》中的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那么戏剧冲突和人物都要通过什么来表现呢?(学生回答)对,戏剧语言。所以,鉴赏《雷雨》中人物的语言,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就是咱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此环节意在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引趣、激情、启思,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此环节2分钟。

请点击下一页浏览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步骤二!!!

步骤二:文本探究

环节一:探究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主要由两个问题组成,问题1:首先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份之后的一段文字,大家边听边思考: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份之后语气和之前有什么变化?这和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当周朴园发现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抛弃的侍萍时,他的语气马上变得非常的冷非常的硬,声色俱厉,这都符合他资本家的残忍冷酷的本性。甚至后来说:“好!痛痛块块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想用钱来解决这件事,这符合他资本家、生意人的身份。所以说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性格、身份、地位的,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这就是戏剧语言的特点之一——个性化。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这样就得出了戏剧语言的第一个特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这个问题主要是想通过比较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份之后和之前语气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文本中搜集、提取、整合相关信息,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促进师生关系的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问题2: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周朴园的个性化语言,请大家看一个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电影片段。思考: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符合他什么样的性格?问题2是对问题1的深入,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通过影像资料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此环节10分钟。

环节二,探究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设计说明]潜台词并非戏剧所独有的特点,高中生在小说中也接触过“意中有意,弦外之音”的知识,尤其是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所以,授课时由《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情节引入,既引发了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顾,激起了深入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对潜台词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具体如下:

(过渡)我们了解了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其实戏剧语言还特别讲究潜台词。 什么是潜台词?小说《林黛玉进贾府》里王熙凤有句经典台词:“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王熙凤一连问了黛玉三个问题:年龄、读书、身体,表面一看,快人快语,待人爽朗而热情,对黛玉各方面的情况都十分关心。但实际上,她真是在关心黛玉吗?细细读来,不是。三个问题连贯问下,黛玉来得及回答吗?王熙凤想要黛玉回答吗?没有。她没有工夫听,也不想听,这不是她的目的所在。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的两个“只管告诉我”,让我们有些感觉了:贾府中谁说了算?我便是贾府中说话算数的主!可见,她的“热情”的话语只能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地位明白地告诉黛玉:听我的,没错。可是她说出来没有呢?没有。所以妙就妙在一切尽在言外。这就是潜台词,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意中有意,弦外之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下面我们就通过侍萍的语言来感受一下潜台词的艺术魅力。看文本中这样的情节—— 为加深学生对潜台词的理解,再通过两个片段进行深化,可以这样设问:

请大家再看下面的练习题,有两个小题,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然后结合剧情进行分析。

此环节选取矛盾冲突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通过品读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得出戏剧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此环节8分钟。

环节三,探究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的特点。

[设计说明]《雷雨》在人物的台词中盛开出绝美的花朵,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舞台而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语言强烈的动作性。因为戏剧语言的任务,不仅要表现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而且要展开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曹禺剧作中的人物都在明确而执着的自觉意识下围绕着某个焦点而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其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发自人物内心,受到人物意志和愿望的支配,话一出口即可引起一连串的反应,加强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但学生对于这点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困难,所以必须作好铺垫,所以,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红楼梦·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写刘姥姥议论贾府吃螃蟹一段,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这里写她又是摆行论价,又是掰手指头算账,又是念佛,活脱脱把一个乡村穷婆子的惊讶感叹、絮絮叨叨的情态从语言中反映了出来,口吻逼真,动作、表情、心理跃然纸上,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为什么?因为这些语言中有“动作”,就如焦菊隐所说的:“语言的行动性,就是语言所代表着的人物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活动。”(《焦菊隐戏剧论文集》)《雷雨》之所以能笑傲剧坛几十年,也正是因为其语言具有极其强烈的动作性。

而后,将问题引向深入:

不信我们来看一段对话,请大家看周鲁从相见到相认这一部分。在这个过程里哪些语言暗示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大家两人配合大声朗读,并且划出这些句子。

鲁侍萍的欲说还休,欲言又止,这说明她对这个曾经伤害过她的人还是存着感情的,当然更多的是积蓄了三十多年的悲愤。这就是戏剧语言的特点之三——动作性。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一方面,它既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又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动作;另一方面,它也能刺激对方,促使对方产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这样,对话双方互相作用,互相促进,推动剧情不断发展。

这一环节可使学生在认识戏剧语言动作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语言的特色,培养学生通过讨论研究解决疑难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此环节8分钟。

环节四:体悟·演绎

[设计说明]至此,戏剧语言的三个特点已经明确,为了进一步巩固深化,我设计了体悟演绎的环节,即通过配音的形式体会戏剧语言特点:

下面,请两位同学为周鲁见面的片段配音。待会请大家做专家点评,说说哪句话读得最好,最能把握戏剧语言的特点。

这一环节是迁移运用的开始,通过配音的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迅速运用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理解的能力。这一环节5分钟。

环节五:拓展延伸

[设计说明]仅仅让学生口头进行练习是不够的,还应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我这样设计:

大家分析得非常精彩,其实我们今天所探究的三个特点不仅仅是《雷雨》的语言特点,它也是所有戏剧语言的共性,对于这些特点我们不仅要会分析,更要会运用。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现在影视界有件大事,那就是重拍《红楼梦》,而且,“红楼梦中人”的海选更是声势浩大。演员准备好了,没有好剧本亦是枉然,现在大家试着当一回编剧,以《林黛玉进贾府》为脚本,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小组合作,将之改写成剧本,可行当编入一些想象的情节,但要注意改编时要准确把握原文的矛盾关系来构成戏剧冲突,改编后的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特征,符合原诗中人物的身份,然后,为大家表演一下——

此环节主要是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说教者,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编自演,从实践操作的角度理解戏剧语言的,攻克难点。教学中,打破文体限制,从兴趣出发,从艺术相通原则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一篇课文里达到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相应的语文能力──发展个性。这样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延展训练天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训练效果。此环节10分钟。

请点击下一页浏览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步骤三!!!

步骤三:作业布置

[设计说明]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因材施教,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写作练习:写出下列两组人物不同的语言(必做题):

做教师的父亲和做生意的妈妈希望你认真读书,他们分别对你说--- 父亲说: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母亲说:读书以后才有饭吃。

要求:写一段与父母的对话,语言要有个性、有潜台词、要富于动作性,字数不限。 2.找出剧本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戏剧语言,谈谈你的看法,形成一篇小论文。(选做题) 3.与同学合作,将《林黛玉进贾府》改编成剧本,利用语文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表演。 (以上3个题目,题目1为必做题,

2、3题请同学们根据个人能力、精力及兴趣自选一项或两项都做。

自主选择,实现分层次、自主作业,完成弹性作业,为自主发展营造了宽松氛围,学生尽力而为,教师因情而发。第一项是基本作业,是

二、三项的基础,对一般水平的学生来说是保底作业,也是向

二、三项发展的奠基作业。第二题意在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对学习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引导他们自由组合、尝试编写课本剧,民主推荐角色排练,在课外活动时展示,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014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http://ln.zgjsks.com/

推荐第3篇:高中语文《雷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雷雨

【教学目的】

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 揭露。【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P92注①

*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违背良心。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也作“贤惠”。

*郁热:闷热。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雷雨》简介: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

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人物关系表:

节选部分结构: 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一层: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分段依据: 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

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第二课时

人物形象分析: 1.周朴园

从他们的意外遭遇,这一场谈话来看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对话由口音讲到无锡,讲到三十年以前,归结到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这时,侍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爷就是周朴园,周朴园却不知道眼前这个下人就是侍萍。“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他把被自己凌辱过的使女说成是“小姐”,为的是美化自己,按照剥削阶级的意识,少爷与下人有这种关系是可耻的,要门当户对,要维持面子,自然就把侍萍说成是“小姐”。然而侍萍却说: “可是她不是小组,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她平静地、原原本本地说出了事实。这话犹如利刃,触及了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的丑恶行径,他“汗涔涔地”,显出一副狼狈像。这时,周朴园想知道侍萍的究竟,便用“亲戚”来遮掩,并说要给她修坟,以此作为打听的理由,同时在别人面前表示自己的“仁慈”和乐于行善的“美德”。当他知道在自己的意念中已经死去的侍萍还活着,而且她的孩子也活着时,便神经质地惊愕起来,说“什么? ”时而“忽然起立”紧张地问“你是谁? ”表现出他极度的惶恐和不安。当他明白眼前站着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遗弃的侍萍时,他“忽然严厉地”问道: “你来干什么? ”立刻就显出了他的狰狞的面目。因为他认为侍萍的出现,会对他的名誉和地位构成威胁。这句话撕去了刚才用来伪装“善人”的面纱,露出了他凶恶的本相。接着又凭他三十多年从尔虞我诈的争夺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提出质问: “谁指使你来的? ”他对侍萍软硬兼施,先是反脸不认人,说什么“三十年的

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为了怕家人知道,他竟提出不许侍萍“哭哭啼啼”,接着想哄骗侍萍忘记“从前的旧恩怨”,叫她“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企图掩盖自己的罪恶。他花言巧语,要侍萍“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想以他过去那廉价的感情打动侍萍,拉拢侍萍。他担心侍萍告诉鲁贵,揭穿他的老底,他还担心侍萍利用鲁大海、鲁贵和四凤的关系对他进行敲榨,他终于使出用金钱收卖的手段: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在他看来,金钱能化却侍萍的愤恨,金钱能赎回他的罪恶,金钱能使受害者微笑,金钱能使造孽者心安,金钱能永远消除这件事对他的威胁。这些集中暴露了他的世界观,反映出他的了老奸巨滑和阴险。为确保自己的名誉地位不受威胁,他不许侍萍同自己的亲生骨肉相认,并勒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还以五千元支票进行收买,以策万全。

以上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这些性格特点,在鲁大海同周朴园的面对面的斗争中进一步地揭露出来。周朴园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团结,并且开除了工人罢工的领头人鲁大海。鲁大海在愤怒斥责周朴园时,揭露他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三百块。还揭露他血腥镇压煤矿工人罢工,“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他双手沾满了工人群众的血,他“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语)所以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 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 傅立叶说: “侮辱女性既是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野蛮的本质特征,区别只在于,野蛮以简单的形式所犯下的罪恶,文明却赋之以复杂的、暖昧的、两面性的伪善的存在形式。”“这一个”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伪善的存在”。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这一个”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2.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我自己的骨肉”的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是恨,是悔”。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不公平的命”,但最后又发誓“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到你”,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 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报应”和“命运”,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忏悔”时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 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3.鲁大海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仇敌。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拆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所施其计。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第三课时

小结:

一、结构紧凑集中: 作者灵活运用“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推动剧情的发展。在侍萍同周朴园相认的过程中,通过侍萍“回顾”过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这样,既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历史,又用过去的矛盾推动了现在的矛盾,进而暴露了周朴园伪君子的丑恶面目。又如在侍萍和周萍母子相见的的情节中,穿插了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之间的冲突,使父子、母子、兄弟都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相遇,从而反映了 6

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使剧作产生了深广的社会意义。三人对话,各依自己的性格发展,构成紧凑的戏剧冲突。

二、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集中: (三一律,戏剧创作的特点) 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

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工人罢工;鲁侍萍不愿女儿帮人,前来寻找在周家作使女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作来找董事长谈判。这样,就使得三个人物在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客厅里相遇了。通过鲁家母子的控诉,把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活动揭露出来。其中侍萍被周家赶出,含恨投河及母亲被气死等情节,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

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所变化。

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也不同。

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

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这在周朴园的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的对话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痛痛快快地,你要多少钱吧”“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负担”,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侍萍悲愤地说: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那几句话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把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因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实、鲜明。

四、舞台说明的作用: 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 既看出是个阔绰豪华的资本家家庭,又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一个立柜和上面触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这旧家俱、这照片,在剧情发展的几个关键处都发挥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装: 鲁侍萍上场,她的“衣服朴素,洁净”“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动作: (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走向大门”,这是人物动作的说明,“很自然地”暗示她曾在这屋里生活过,有关窗的习惯。“慢慢地”暗示她心情痛苦,有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表情: (周朴园)“汗涔涔地”显出一副狼狈相;(周朴园)“惊愕”表现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场: 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的最需要的时候让人物登场,让人物下场,又是为剧情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上下场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鲁大海上场,舞台说明是“外面争吵声,大海的声音: ‘让开,我要进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说明暗示了鲁大海作为一个工人代表的坚定、勇敢的性格,而安排他在周朴园与鲁侍萍对话之后登场,便使戏剧冲突进一步发展,引向高潮。大海的下场是在冲突达到高潮后,鲁侍萍哭起来说: “大海,我们走吧! ”的时候,被仆人们拥下的。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周记《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周朴园》

要求: 根据《雷雨》中的情节,改写成记叙文,围绕周朴园的有关的事实叙述,其中最足以体现周朴园的个性化的语言可引用。

推荐第4篇: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设计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师: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是雨!

师:真棒!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谁能用“雨”字组词。

生:大雨

生:春雨

生:雷雨

二、初读课文。

师:刚才有的同学组词说到了“雷雨”,(板书:雷雨)谁能说说你对雷雨有哪些了解,或知道和雷雨有关的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打雷时人不能站在树下,那样会非常危险。

生:我知道打雷时不能看电视,打雷看电视也会造成危险。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雷雨也叫雷阵雨,它来得快去得也快,是一种前后变化非常大的天气。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课文当中的雷雨是怎样描写的?

生齐:想!

师:那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师:这篇课文老师也读了很多遍,通过读老师知道了课文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三部分来写的。(板书:前、中、后)

师:哪几段是写雨前,哪几段是写雨中,哪几段是写雨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雨前、雨中、雨后分别是哪段?(学生默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生:我认为1~3段写得是雨前,4~5段写得是雨中,6~8段写得是雨后。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

师:说出你的理由。

生:第六段说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只是说声音小了,但雨还没停,还在下呢!所以第六段也应该是雨中。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说:同意!

四、看图学文,感情朗读

1、雷雨前:(教师出示雷雨前图)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幅图,同学们猜一猜这幅图是雷雨前、雷雨中还是雷雨后?生齐说:雷雨前。

师:你能看着图说出四字词语或是成语吗?

生:电闪雷鸣。

生:乌云密布。

生:狂风大作。

生:„„

师:那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雷雨是怎样描写的?(出示课文1-3段。找一生读)

师:“蝉”还有个名字是什么?

生:知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没有感觉乌云“压”下来,而是感觉云还在空中飘着呢!没压下来。(学生又读,把声音压了下来,给人一种压迫感。读得非常好。我马上趁热打铁)

师: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读得非常好)

师:读得多好啊!让老师感觉到有34块乌云一起压下来了!

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哪位同学读一读。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读得越来越响)

师:谁能给他评一评,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你读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里?

生:你读得声音越来越响,给人感觉闪电的确是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他读得好,你评得也非常好。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的雷声是什么样的?

生:轰隆隆!

师:请你们把雷打得越来越响。(教师手势由低到高)

生齐: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声音越来越响)

师:来!我们把“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再读一遍。

生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生读得非常好,非常有紧迫感)

师:同学们读得让老师感觉到今天快要下雨了!(生笑)

出示课件: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 )越( )

越( )越( )

越( )越( )

越( )越( )

谁能照样子说说?

生:苹果越来越红。

生:大树越长越高。

生:气球越吹越大。

生:我们读课文的水平越来越好。

生:„„

师:同学们的句子说得也越来越棒!

2、雷雨中:(教师出示雷雨中图)

师:这幅图同学们猜一猜是描写雷雨什么时候的?

生齐:雷雨中!

师:看着图你能说出四字词语或是成语吗?

生:雷雨交加。

生:风雨交加。

生:倾盆大雨。

生:瓢泼大雨。

生:„„

师:谁来学学下雨的声音?

生:哗哗哗!(声音很小)

师:你这是小雨。(众笑)

生:哗啦啦!(声音佷大)

师:你这雨下得可真不小!(众笑)课文当中这三个“哗”你认为该怎样读?

生:我认为声音应该越来越小,因为刚开始雨下得大后来雨越下越小。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课文当中说雨越下越大。所以应该越读声音越大。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好!我们一起让雨越下越大。

生齐读: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读得非常有层次感,读出了雨越下越大的感觉。但读后一句:渐渐地„„没读出雨渐渐小了的感觉)

师:谁能把“渐渐地”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生:可以换成“慢慢地”。

师:对!“渐渐地”就是“慢慢地”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谁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让大家都能感觉到雷声和雨声是慢慢地小了。

生: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生读得非常好,缓慢而轻。再次齐读效果也非常好)

3、雷雨后:(出示雷雨后的图片)

师:(老师没说什么,学生纷纷举手)你们知道老师要说什么就都举着手?

生:老师一定让我们看图说四字词语或成语。

师:你们真会学习,好那你们就来说说吧!

生:雨过天睛。

生:睛空万里。

生:空气清新。

生:彩虹高挂。

生:五颜六色。

师:为什么要说五颜六色呢?

生:我形容的是彩虹的颜色。

师:说得多好啊!

生:„„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情非常高兴!

生:这么晴朗的天气,我特别愉快!

生:我真想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的味道一定很情爽!

生:老师我觉得非常惊奇。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彩虹,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么美丽的东西!。

师:原来是这样,有机会你一定会亲眼看到美丽的彩虹的。好就让我们用这种高兴的、愉快的、惊奇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雨后”这一部分。

生齐读:(学生齐读,效果非常好!读出了那种愉快、清新的感觉)

师:你们读课文的水平真是越来越好了!

五、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出示小青蛙坐在池塘里的图片)

师: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小青蛙也叫起来了。小青蛙怎样叫?

生:呱呱!(声音不大)

师:这只小青蛙不高兴了!

生:呱呱呱!(很高兴地,大声地)

师:来!我们34只小青蛙一起来欢快地叫。(生齐声叫)

师:多么愉快的小青蛙啊!你坐在池塘里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荷花。

师:现在的天气怎么样?你坐在哪,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

生:雨过天晴,我坐在池塘边,看到了美丽的荷花开放了!

师:说得多好啊!又具体又完整,谁还能和他一样也来说说。

生:雨过天晴,我坐在池塘边,看到五颜六色的彩虹高高挂在天上。

生:雷雨过后,我游到池塘里和小鱼一起做游戏。

生:„„

师:同学们的句子说得越来越完整,也越来越美了。

六、小结

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到了雷雨前前后后的变化。希望同学们今后回家能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雷雨》教案设计

赵 文 娜

推荐第5篇:《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

1 .关于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歌剧 ( 如《白毛女》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正剧 ( 如《白毛女》 )

2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3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4 .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5 .本文的艺术特点

( 1 ) 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 2 )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 3 ) 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艺术特点部分可贯穿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 .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2 .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周朴园: ( 指窗 ) 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 (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

周朴园: ( 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 你站一站。

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为了推动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3 .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 ① )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 ② )

周 ( 汗涔涔地 ) 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 ( 抬起头来 ) 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 ( 喘了一口气、沉思地 ) 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现在还活着。

周 ( 惊 ) 什么? ( ③ )

①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周朴园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慧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周朴园虚伪、圆滑的表现。

②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③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提示:梅小姐还活着,对他是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对他的名誉和地位会构成影响。

4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 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下节录中简称“周”“鲁” )

周: ( 惊愕 ) 梅花?①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 ( 徐徐立起 ) 哦,你,你,你是 —— ②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 ( 低声 ) 是你?③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

周: ( 忽然严厉地 ) 你来干什么?④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⑤

鲁: ( 悲愤 )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⑥

周: ( 冷冷地 )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 ( 怨愤 )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 1 ) ①处周朴园“惊愕”是因为:

提示: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 2 ) ②处一台词言不达意,表现周的什么心理?

提示:周的恐慌的心理。

( 3 ) ③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提示:表现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

( 4 ) ④处“你来干什么?”该如何理解?

提示:周料定鲁此次来是来者不善,她肯定要有所图,所以才这样发问。

( 5 ) ⑤处周为什么要问“谁指使你来的?”

提示:周对鲁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此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策划。表现了周的奸诈多疑的性格。

对⑥⑦两句台词和舞台说明该怎样理解?

提示:由“悲愤”这个潜台词表现出鲁的性格不只是软弱,她对周的所做所为的不满表现了她性格中刚直的一面;她说“命”说“天”表现出她对自己的悲惨遭遇的根源尚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她说“我没有找你,我认为你早死了”,说明侍萍早已看透周这个伪君子的真面目,并对他恨之入骨。

5 .体味本文的潜台词。

潜台词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演而让人体味、咀嚼。鲁侍萍找女儿来到周家,似曾相识的厅堂布置使她仿佛踏进旧梦,而柜上那张“死去的太太的照片”使她明白命运确实让她又跨进了三十年前同一个周家的门槛。这时周朴园走出来问她“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鲁侍萍不由自主地“看着他”回答,这“看着他”三字提示,平静的笔底 隐含着内心复杂的情感:三十年未见,容颜上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吗?他还供着我的照片,保留着我当年生活的旧物,他真的还未忘旧情吗?而我现在就站在他的面前,他真的就认不出来了吗?鲁侍萍虽然知道面前就是三十年同她生了两个孩子的周朴园,但她很自持,她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举动,她只是似乎身不由已地想在这间房子里呆一会儿,于是几次将要下场又鬼使神差地被话头牵住。当她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时,周朴园却喊住她:“你站一站。”周朴园觉得她关窗户的动作很眼熟:真像一个人,哦,真像三十年前的侍萍!这时,他内心开始将面前的“她”与三十年前的“她”互相比照,忽然生疑,忽又释疑,心驰神荡,心迷神乱,在略带沉思的交谈中使迷雾逐步消散,真相逐渐明朗。动作、口音、生活地点、生活时间、生活秘事,每一次交谈,内心认定的份量愈趋沉重。终于,侍萍情不由已地挑出只有他们两个知道的以丝线梅花补衬衣窟窿的隐私,于是,周朴园“徐徐立起”,“低声”地说出“哦,侍萍!是你?”以上这一段时间中的台词,未曾说出口的心理内容大大超过了舞台上所能耳闻的对白。三十年前的生活经历奇迹般寄殖在短的意外重逢的交谈中。而潜台词的心理脉流时而奔流恣肆,时而受抑阻涩,时而回旋往复,令人心弦震颤,回味无穷。

6 .体味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雷雨》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相当复杂。周朴园除了资本家的冷酷无情,社会上层人物的道貌岸然,儿子面前的庄重严肃以外,他的内心似乎还具有怀旧的温情,他的厅堂里的旧家具,他要找的旧雨衣、旧衬衣,似乎并不全是故作姿态。在他的心灵深处,对美丽、温顺的侍萍还保留了一处思念的角落。尤其是当他在家庭中遇到诸多不如意之事时,他更想逃避到这处角落来寻找慰藉。但周朴园毕竟是周朴园,他的主导性格毕竟与他的阶级地位和资本家的身份一致。所以当侍萍的身份被认定以后,他的几缕温情立即消逝,他立即想以严厉冷漠、安抚软化、金钱兑现等惯用以对付下等人的手法来打发这个他刚才还在深深怀念追思的女人。周朴园心理的变化自有其符合性格内在逻辑的合理性,所以这个人物才不单薄,才真实可信。

鲁侍萍属于那种外表文静内心刚强的女子。她对周朴园有恨,所以她曾发誓不再走到周家的门。但三十年后的今天鬼使神差她又见到了那个“周大少爷”时,她竟情不能禁,自不由已地露出了真实的身份,而且她还向周朴园承诺不把这段隐情告诉鲁贵。她在周朴园悠悠怀旧之情面前也不禁有所触动:“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 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 ”这似乎又有点软弱。但她毕竟是刚强的女性,他控诉周朴园的罪愆,拒绝周朴园的施舍,使她的主导性格得到了升华。刚强中有软弱,怨恨中有情丝,这些都构成了她性格的复杂性。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学习本文掌握两点:

1 .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有哪些,在文中是怎样逐层展开的。

2 .根据舞台说明和台词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如果考试涉及的话,涉及到第2点的可能性较大。

【动手动脑】

系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一系列言行,“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对周朴园的评价、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尽管周朴园怀念侍萍,但侍萍的出现毕竟太突然,因此周朴园语无伦次,语多逆理,这是感情激动所致,是可以理解的。

B .前后判若两人的不同态度,充分揭示了周朴园伪善、丑恶的心理:金钱可以收买人心,可以化解仇恨,可以赎回良心,可以解除威胁,充分显示了他满脑子的拜金主义思想。

C .周朴园对鲁侍萍仍然一往情深,但几十年的分离,两人都建立了各自的家庭,如果感情用事,必然会使双方家人受到伤害,周朴园的冷酷态度只是表面的,他的内心肯定十分痛苦,由此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懂感情,重理智,刚强,勇于自我牺牲的人。

D .周朴园既珍视和侍萍的感情,也热爱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人,他苦苦劝解侍萍;为了侍萍,他又不惜拿出五千块帮她解决问题。这充分说明周朴园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良心且善于处理家庭事务的人。

答案提示:B

推荐第6篇: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雷雨》

一.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二.复习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三.赏析第一场第一层:

1.分角色演读剧本:两个角色,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

2.第一场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2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半晌”,写鲁侍萍和周朴园追忆往事。第二层写鲁侍萍和周朴园现在的矛盾冲突。

3.“大概是的”中“大概”一词能不能换掉或删除?为什么?

明确:不能。这个词表示揣测语气,说明鲁侍萍并不知道,因为她不是周朴园的下人。

4.周朴园为什么要旧雨衣,不要新雨衣?

明确:出于处境艰难,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面临很大困难的时代背景。

5.周朴园为什么觉得鲁侍萍奇怪?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的自然,完全不像陌生人,另一方面周朴园又有些熟悉。

6.周朴园说梅家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而鲁侍萍说“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样写表达上有何效果?

明确:夸奖的话从周朴园嘴里说出,更可反衬出其内心的虚伪、灵魂的卑劣;而鲁侍萍的自贬恰恰表现了三十年前发生的事对她的打击之大,以及其内心的怨愤之重。

7.鲁侍萍为什么不直接告知自己的身份,而当周朴园说要为之修墓时,她何以又说出来了?

明确:先前是因为不愿提及那些于她并不光彩的事,后来说出来是为了揭露周朴园虚伪的本质。

四.分析第一场第二层:

1.周朴园口口声声思念梅侍萍,而一旦她出现在眼前时,他又为何“忽然严厉”起来?

明确:因为这已不是从前那个让他日思夜悔的梅侍萍。而且那先前的思念只是一种虚伪的惺惺作态。

2.鲁侍萍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她虽然认识到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但却缺乏觉悟,所以把一切都归结到命运上去。

3.“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可否不用反复?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反复能充分表现她的怨愤之情。

4.周朴园大三十晚逼走梅侍萍为的是什么?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一个什么论断?

明确:为的是娶有钱的门当户对的小姐;这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5.周朴园说他当时是“于心不忍”,真是这样吗?

明确:不是。这只是他为自己的丑恶灵魂所找的一个自慰的借口,只是为自己的可耻行径做开脱。

6.鲁侍萍听周朴园的辩解之后,思想情绪有何变化?她还怨恨周朴园吗?

明确:她善良的本性使她丧失了抗争的斗志,内心也宽恕了周朴园的卑劣行径。

7.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是怎样的心理?

明确:担心鲁贵来寻他报仇。

8.鲁侍萍说鲁大海跟周朴园“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那么鲁大海是怎样的人?周朴园又是怎样的人?明确:鲁大海是工人代表,有责任心,有正义感;而周朴园是资本家,无责任心,靠欺压工人谋利。

9.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为什么要冷笑?

明确:周朴园以为一旦鲁大海知道自己就是她的父亲时,便会放弃与自己斗争的激情。

10.周朴园为什么要给鲁侍萍钱?后来为什么又要给路费?

明确:先是为了收买鲁侍萍,后来是为了早点把鲁家的人撵走。

11.周朴园在确定鲁侍萍将要离开此地时,又给她一张支票,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为了用金钱补偿自己的罪孽,以求得灵魂的安宁;也力图用金钱来堵住鲁侍萍的嘴,怕暴露自己的丑恶之事。

12.周朴园说鲁侍萍不受支票“将来会后悔的”,你认为她会后悔吗?

明确:此时的鲁侍萍已是彻底看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绝不会再让周朴园得到灵魂的安宁,也不会宽恕他的罪过,因此,绝不会后悔。

13.从第一场来看,你认为鲁侍萍、周朴园是怎样的人物?

明确: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善良、正直、刚毅顽强。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的品格特征是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险诈。是一个完全的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二.完成下列练习,赏析第二场:

1.从鲁大海说的话来看,他知道鲁侍萍来这里了吗?他若不知道,这句话应该怎样表达?

(知道,因为他说了一个“还”字,他若不知道,就应说:妈,您也在这儿?)

2.“我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这反映了鲁大海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说明鲁大海坚持正义,见义勇为,责任心强。)

3.“拜望拜望你”体现了鲁大海对周朴园什么样的态度?

(体现了鲁大海对周朴园的鄙夷蔑视的态度。)

4.“忽而软,忽而硬”反映了周朴园什么样的品性?

(说明周朴园对待工人一贯软硬皆施,这是他狡诈的性格的体现。)

5.“意气”能否换成“义气”一词,为什么?

(“意气”指意志、情绪,课文中是周朴园指责鲁大海缺乏理智,意气用事;而“义气”指人有气概,有感情。不能换。)

6.鲁大海想到了周朴园想花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相信工人是团结的、可靠的,但结果其他三个代表还是被周朴园收买了,这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周朴园老奸巨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鲁大海等工人领袖缺乏斗争经验,对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准备不足。)

7.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样开除他?

(鲁大海长期受到的教育使他成为一个“闹得最凶的工人”,开除他可以杀鸡给猴看,亲情轻于金钱;另外,开除他也可以让鲁家的人快走,以免后患。

8.周朴园的所作所为简直是伤天害理,总起来说,他有几件伤天害理的事?

(主要有三件:

①是大年三十夜为娶有钱有势的姑娘撵走梅侍萍母女,害得她家破人亡,骨肉分离;

②是叫警察镇压工人,结果死了三十多条人命;

③是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扣取三百块钱。)

9.“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这句话在戏剧冲突中有何作用?(这本是鲁大海愤怒地诅咒,结果却变为事实,在冲突中起了伏笔的作用。

10.“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话表现了鲁侍萍怎样的感情?

(周萍本是自己的儿子,却亲手打了亲弟弟。鲁侍萍眼见着却又不能道破事实,言语中充分体现了她眼见骨肉不但不能相认,反而自相仇恨的痛苦;再者也没有想到周萍成了这么一个鬼东西。)

11.学生归纳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提示:他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了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但他也有斗争经验不足,幼稚卤莽的弱点。)

推荐第7篇:雷雨教案

雷雨 (节选)

曹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话剧的语言特色,进而理解戏剧的特点:集中反映矛盾,用语言来塑造人物。

2、通过分析人物,理解本文主旨,培养学生阅读文本、分析鉴赏的能力。

3、重点分析周朴园的形象,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分析鲁侍萍、周萍、鲁大海等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语言体现的人物的思想及其变化。 人物的社会意义。(关于人物的社会意义,曾有不同的、相对的观点出现,在备课中,通过阅读文学史和作者创作有关材料,我认为加入这一点有利于学生从时代的角度理解人物内涵。)

三、教学设计

1、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促进理解,加入学生活动,设辩护律师和公诉人。

2、重点分析周朴园的形象。

3、以两个问题串起整节课:①周朴园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 ②周朴园为什么对妻儿这么狠?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被我们视为中国戏剧第一人,他的《雷雨》被视为中国戏剧第一部作品。在以上的两节课中,我们了解了戏剧的特点,分角色朗读了课文,理清了本课的情节极其发展变化过程。阅读完文本,作品中情节的构思、精练的语言、个性的人物都引起我们的议论。很多学生对其中的人物产生了兴趣与共鸣,可以说每一个人都能引起我们的议论与思考。其中,周朴园是谈论最多的,一个经常被提起的问题也被大家讨论:周朴园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上节课我们把这个问题作为作业供大家讨论,今天我们不妨用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鉴赏与分析。

二、周朴园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理解周朴园的性格

1、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大部分学生认为周朴园是一个伪善的资本家,毕竟,他的许多语言显得很决绝。然而,有少部分同学坚决发对这一观点。我想就这个问题展开来说。我倒是赞成他又真情的。作者曹禺也很喜欢这个艺术形象,他曾在1936年于南京饰演这一角色。为了让大家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展开自由的讨论,我们不妨为周朴园设一个发言人,姑且把他叫做辩护人;而对周朴园有反感的人,我们不妨把他叫做公诉人。我们模拟法庭上诉辩双方的方法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

3、为了大家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请你们认真看书,在每一页上标注上第几行,如:第120页第20行。在发言时准确地引用,说出页数和行数。

学生看书,标注,准备发言。

4、学生发言。

①教师预设模拟的发言 周朴园对侍萍是真心的。周、鲁的相遇是偶然的,但相认是由周朴园引起的。请大家看相关语段。

读相关语段。分析。

119页9行 你——你贵姓?

一个与侍萍有向似点的人都能引起他的联想,可见他时时刻刻都想念侍萍。

119页22行 嗯,无锡是个好地方。

无锡是个好地方,就因为那里记载了.他的美好的人,美好的时光。

119页32行 我问过许多到过无锡的人„„

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想找到侍萍。

120页3行 一位年轻小姐,很贤惠„„

在他心目中,侍萍知书达理,贤惠体贴,这是只有相爱的人才会有的心理反应。

后文的修坟、旧家具、照片、关窗户、记得生日等 这些细节都是周朴园对侍萍真情的体现。请注意旧家具、旧照片。如果保存照片是一个常见的思念方式的话,那么,从无锡到外地,带着笨重的家具,每到一个新家,都要按照原来的样子摆放,这说明了什么?只有一个结论,深沉的爱恋。两个儿子就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他和侍萍是有真挚的爱情的。(板书 深沉的情感)

②刚才发言人的发言很有条理,有理有据。这里的“据”就是文中的人物的语言。所以,请大家总结,分析戏剧人物,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对,分析人物语言(板书)

以下,公诉人及律师发言时也请注意应用这一方法。 针对辩护人的陈述,公所人有没有相应的反驳呢?

学生发言

(预设内容:三十年前的赶出家门和相识后的严厉 结论

始乱终弃,自私残忍。感情虚伪,只是为获得心灵的安慰)(板书 自私残忍)

③周朴园前后的表现确实让人感到矛盾,我们急切的需要辩护人给以解释。 学生发言。

对,我喜欢刚才辩护人的话“他的心不是死的”,辩护人由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推测出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说出了人物话里面没有说出的话。

潜台词有关知识。(板书)

④辩护人能不能说出下面两处两词的潜台词呢? 122页8行 啊,侍萍!(低声)是你?

122页13行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学生发言。

⑤刚才辩护人很好的分析了在语言和行动中任务的潜台词,那么,公诉人能不能也来分析周朴园的下列语言中所蕴含的潜台词呢?

你来干什么?

那么我们可以好好的谈一谈了。 你要多少钱吧。 要辞退鲁贵、四凤。

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学生发言。

结论:在感情上,他已经变成冷酷残忍的人。 板书。

⑥在对待爱情方面,周朴园由热情变为冷酷居多。这种冷酷还有一些别的表

现吗?

学生发言。对大海,对工人。 板书:对工人 残忍掩盖了人性。

作为资本家的周朴园,是枪杀,是决堤,是欺骗和手段。这让我们想到了恩格斯所说的那句话:资本来到人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我还想听听,到此,辩护人还有为周朴园开解的理由吗?

学生发言。

三、理解周朴园的社会意义 刚才辩方同学说得非常好,很多资本家都这么做,一个热情上进的青年变成这样,也是让人痛心的。现在我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周朴园为什么对妻儿这样狠?

1、学生发言

2、刚才同学的发言很好,很多同学说到了,周的残忍其实代表了那个时代那个阶级的共性。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还用上面的方法来用人物语言作为证明并且分析呢?

学生找。 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 ..分析

3、而且,周朴园对鲁大海还是有真情的,比如“不要打人”,这句话的声音是“厉声”,说明他的残忍中还是有人性的。这种情感既是对儿子鲁大海的,也是对工人鲁大海的。

板书

残忍中掩盖着人性

4、既然对周朴园的残忍大家找到了根源,那么,他对侍萍态度的变化,是否说明了他人性的消失呢?

学生找,律师发言。 预设答案点 忽然周老爷不要她了

逼着她年三十出去

要赶紧娶

周朴........园和侍萍的爱情遭到了来自外界的、非常严厉的阻挠,周朴园曾经试图抵抗它,但没有成功,但他把这个分离拖到了最后时刻。

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 ..你们家老太太看孩子快死了

所以,这个外来力量就是“你们”,就是周朴..园的家长。在成他们爱情悲剧起源的是老太太,而不是周朴园本人。

板书

封建家长制

5、所以,封建家长制当年控制了周朴园,三十年后,周朴园又用这种思想统治者他的这个家庭。大家能找到相应的语言吗?

学生找

对待周冲

专制,不允许有不同的思想与见解。 板书

专制中少了亲情

补充 繁漪喝药

妻子是附属物,是听话的模范

6、总结

周朴园对爱情由热情而变质为今天的冷酷,对工人残忍中掩盖着人性,对家人专制消灭了亲情,凡此种种,充分体现了他作为30年代封建家长的专制独裁思想和民族资本家的残忍与狡猾。曹禺用这一形象,揭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成的资产阶级的特点与渊源。

7、主题

剧中人物压抑、不安,雷雨即将来临。周朴园代表的腐朽没落污浊的社会必须在社会大雷雨中毁灭,从而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毁灭也许是容易的,而建设和发展却是复杂和艰难的。

四、作业

1、用本课分析人物语言的方法分析侍萍、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2、阅读 繁漪喝药一场戏

玩偶之家

五、课后反思

1、微型课应展示教师的课堂引导过程,表现教师对教材、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2、板书不太理想,应与课堂相配合,展现人物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3、课堂设计还是很好的,抓住了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板书设计

雷雨 (节选)

曹禺

分析戏剧人物

主要方法:分析人物语言

品味潜台词

原因 对爱情

热情变质为冷酷

周朴园

对工人

残忍中掩盖着人性

资产者的残酷

对家人

专制消灭了亲情

封建专制思想

推荐第8篇: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戏剧、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戏剧冲突及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鉴赏作品的方法,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剧本所揭示的思想主题,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欣赏人物个性化语言。 2.分析戏剧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四、教学方法: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结构;进而理解戏剧矛盾冲突,挖掘语言的隐含信息,从而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法,鉴赏作品的艺术性。

2、论为载体,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主动思索。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在上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即将到来一场社会大变动的雷雨,当时才华出众的戏剧家曹禺眼见当时的社会矛盾,以独到的视角,在年仅23岁就一气呵成轰动社会的戏剧作品《雷雨》,今天我们有幸一起学习这篇旷世奇作。

(二)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3、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三)作者简介及《雷雨》

1、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曹禺没上过小学,延师在家,诵经读史,但常偷看《红楼梦》、《水浒》、《西厢记》等书。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华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曹禺升入南开大学政治学系。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但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和书库里,贪婪地研读着世界名著, 1 特别是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同时他也时常和朋友去广和楼欣赏京戏名家的表演,到天桥去听曲艺。曹禺还涉猎了东西方的一些哲学著作。他"读老子、读佛、读圣经",赞美柏拉图的"神奇的'理想国'"。"同情叔本华对生活深沉的忧郁",也热爱过"尼采丰盛的生命力与超人的思想",而"所罗门的智慧"、"耶稣对人类所寄予的真诚热爱",都曾使他"仰叹"、"折服"。但是,他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被这些先哲们的精神所感动,却没有成为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俘虏。他感到"这个社会非改变不可",于是想"搜寻出一条大道"来解决他所感到的中国社会的"严重问题"。但是读了这些哲学著作之后,答案仍"苦思不得"。而他那种执着地、热诚地求索精神,却熔铸在他早期的创作里,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染力。

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2、《雷雨》故事简介:

周朴园,虽曾留学德国,又是一个现代厂矿的董事长,但他的性格冷酷、自私,虚伪,在家庭里,却像一个黑暗王国的统治者。故事就围绕他而发生。30年前,他的家庭为了给他娶一个名门闺秀,硬是把他所爱的,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佣侍萍逼走了。他以为她投河自尽。但是,她却为人所救,嫁给一个下层的佣人鲁贵。岂料,30年后,鲁贵不但在周家当差,而且,他们的女儿四凤又像她的母亲当初一样,来到周家作佣人。她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周朴园和侍萍所生)相爱,并已有孕在身。但他们的爱情却带着内心的隐痛,因为周家年轻的太太繁漪,不肯放弃曾与她私通的周萍,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周朴园和繁漪所生)的爱情。侍萍由于寻找女儿来到周家,在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她与周朴园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却已覆水难收;女儿重蹈了她的覆辙,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并已有了身孕;她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却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难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当一切血缘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自杀了;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了;侍萍呆痴了。好象周朴园就是一切罪孽之渊薮。

板书: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并概述全文情节

1、自由朗读课文,梳理人物关系,提问:本课一共节选了两场戏,试梳理这两场戏的情节。请同学回答:

第一场戏: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意外相见,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的相见。父子相见,却是仇人,血的控诉,让人不忍卒听;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还不能不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本场主要是由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展开的矛盾冲突。

教师点拨:这一幕出场人物主要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

这四个人原本是一家,分别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关系。但30年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超出了家庭、血缘的意义,表现为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冲突。

(五)结语: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这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初步把握了剧本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复杂矛盾。我们看到以艺术结构精巧而著称的曹禺大师,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 穿插” 的表现方法,把“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封建资产阶级与工人、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交汇在一起,都集中于一 2 个下午在周朴园的客厅里展现出来,有利于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深刻表现主题。

(六)作业:分角色地有感情朗读剧本,体味在台词中表现出的人物个性。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雷雨》(节选)的课文,了解了戏剧的相关知识,梳理了《雷雨》的戏剧情节,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1、请同学分角色读第一场戏,(自开头至“周朴园:„„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为第一场)

①请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第一场的情节。要求叙述时尽量详细点。

②提问: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讨论、分析,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30年前的周朴园是一个风流倜傥的阔少爷,凭他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人品、才学,以及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世俗理念等方面来看,他和侍萍都是极不般配的。但他却偏偏看重了“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的侍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侍萍也以善良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因此两个年轻人不顾一切地相爱并生子。但恩格斯说过:“婚姻都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他们的不顾一切,尤其在周朴园一方是不理智的,一但激情消失(尽管他的爱还存在),世俗理念占了上风,门第观念、阶级地位等因素就会使他又一次不顾一切地抛弃侍萍。因此,当作为阔少爷的周朴园看中作为下层人民的侍萍时,侍萍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了。

③提问: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前后的变化,感受其间存在的阶级矛盾。

明确:在自认为侍萍已“死去”的三十年里,周朴园到处打听无锡“梅小姐”的情况,准备为她修坟。当年侍萍住过的房间依然保持原样,记着她的习惯,记着她的生日等等。他经常怀念与侍萍在一起的“甜美”生活,对那个美丽温柔的“小姐”继续倾注着思念与感情。一旦得知了侍萍还活着,周朴园的惊愕异常明显。他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因为几十年来他刻意修饰的角色并不是生活中那个真实的人,也因为他将可能被人掀起盖头,露出庐山的真面目,所以当侍萍问到:“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他(连忙)“不,不,不用。”而当他清楚三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侍萍就站在自己面前时,便一连串地发问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等,他前后的表现判若两人,因为鲁侍萍是他的罪恶的历史的见证人,是受他凌辱、压迫的当事人。她的意外出现,事实上成为周朴园的严重威胁,可能致使他的声誉和地位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他立即采取种种手段来消除隐患。这一切都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本性,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私生活和卑污的灵魂。

推荐第9篇: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18《雷雨》。哪位孩子来读读课题。 生:雷雨(声音很小)

师:雷雨一般的都特别的大,谁再来读读? 生:雷雨(这一回声音很大。) 师:大家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交朋友,能认识识他们吗?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的识字能力可真强,我相信大家的课文也一定读得特别好!这篇课文写得得非常的美,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雷雨的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读书。

师:大家读得可真认真,谁来说说?

生: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板书

师:你看真棒!谁再来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写雨前,哪几自然段写雨中,哪几自然然段写雨后呢? 生:(先思考后,再举手回答)课文

1、

2、3自然段写雨前,

4、

5、6自然段写雨中,中,

7、8自然段写雨后。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第六自然写的是雨后, 师:好,我们来看看第六自然段,“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了。”想想这时还在下雨吗?

生:课文中只是写雨小了,并不是说雨停了,所以应该说是雨中的。 师:非常棒,现在,教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这场美丽的雷雨。

三、再读课文,感受变化。

(一)雷雨前。师:(出示雷雨前奏的课件)大家看,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天上有很多的乌云。

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谁来读读? 生:(读课文)

师:课文中哪个字最能表现乌云的多呢? 生:满天的"满"字

师:大家想想,这么多的乌云向你压下来,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很闷。

师;带着这种感觉,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但没有读出压下的感觉.)

师:我感觉你的乌云还在天上飘呢?来我们大家一起做做压的动作。 师:大家看,我这样做是在"压"吗?

生:不是的,你没有用劲,往下压的时候要用劲。 师:那你来用劲地往下压。(生做动作)好,那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课文,把压字读得很重。)

师:呵,这次乌云压到老师的头顶了。我们全班一起读。

师:这次,老师感觉到满天的乌云都压下来了。同学们,夏天天气特别地热,又没没有风,你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不舒服,很难受。

师:是呀,连最爱唱歌的蝉也是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逃走了。 师:(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动画)同学们看这就是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大家想想蜘蛛会爬呀,它为什么不爬呢? 生:爬下来太慢了。垂下来快一些。 师:蜘蛛为什么要逃的那么快呢? 生:因为蜘蛛心里很害怕。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天气变了。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闪电。

师:你们说得真好,现在大家都是雷公公啦,我们再来读读第1--3自然段。 师:大家读得真好,谁能用越—越——说词语。 生:越来越好。 生;越长越高。 生:越来越黑

师:同学们说得真多,老师也想说几个了,同学们现在坐得越来越端正,举手越来越积极,表现越来越棒。

(二)雷雨中 师:(出示雷雨中的课件)雨终于下起来了,谁来学学雨的声音。 生:沙、沙、沙

师:这是小雨的声音。 生:哗、哗、哗

师:这真是一场大雨。刚才那么热,现在下雨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

4、

5、6自然段。

师:课文中哪儿写了雨很大呢? 生:雨越下越大

生: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见过大雨吗/谁来说说你眼中的大雨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见地下的水像小河。

生:我看见地上冒出了很大的水泡。

师:这么大的雷雨,下了一会儿,就变小了,是一下子变小的吗? 生:不是的,是慢慢变小的。 师:课文中哪个词语是讲慢慢的呢 生:渐渐的。渐渐的

师:课文连用了两个渐渐的,说明雨是慢慢变小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读这一段还要注意,要把声音读轻一些。

(三)雷雨后。

师;一场雷雨就这样结束了,推开窗户,不仅有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还有许多美丽的的景象呢!下面请大家读读

7、8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雷雨后的哪些景象? 师:请大家拿出笔,把雷雨后的景象在书上画出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雷雨后,天亮了。

师;是呀,雷雨前是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生:太阳出来了。 师:是呀,天晴了。 生;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师;在这句话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挂

师:为什么说挂字用得特别好呢?

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彩虹,看一看彩虹是什么样子? 生:彩虹是五颜六色的。

师:这是彩虹的颜色,那彩虹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是弯弯的。

生:哦,我知道了,就像天空中钉了一颗钉子,彩虹被挂上去了。 师:对呀,彩虹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被高高地挂在天空。美吗? 生:美。

师: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句话。 生:读

师:我们继续来说,还发现了雨后的什么? 生: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师;刚才蜘蛛不是逃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生;因为雨停了。没有风了。 师:那蜘蛛还害怕吗? 生:不害怕。

师:网是蜘蛛的家呀,刚才在外面跑累了的蜘蛛回到家里,感觉怎么样? 生:很舒服。

师:课文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蜘蛛的舒服呢? 生:(恍然大悟)坐字。

师:现在我们都是小蜘蛛,一起来舒服地读这句话。 生:雨后,蝉叫了。

师:雨前,蝉是一声也不叫,现在却快乐地唱起了歌,还有一种小动物也快乐地唱着歌,是谁呀?

生:青蛙也叫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这么多的美景,教师也把雨后的美景带来了。(出示课件件)一场雷雨洗去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清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聆听着阵阵蝉鸣蛙叫,你的心情怎样? 生:很舒服。 生:很舒坦。 生:很快乐。

师: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见的美景告诉大家吗?

四、总结全文,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

师: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这雷雨的变化。(学生齐读)

五、作业

1、选择文中你喜欢的一个景色,画一画。

2、做个细心的孩子,把一天的天气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推荐第10篇:雷雨教案

《雷雨》学案

一、本课时学习目标:

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2、了解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3、介绍全剧剧情,理清人物关系。

二、走近曹禺

曹禺,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市,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自幼随继母看戏,培养了最初的戏剧情结。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第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开始广泛涉猎西方戏剧名作。1933年(23岁)完成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四大经典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三、简介戏剧常识: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

1、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

2、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题材和年代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现代剧、历史剧等。

3、相关概念: 冲突:

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1、戏剧冲突主要特征。

(1)尖锐激烈:在戏剧中,矛盾往往是最激烈的,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最后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总要爆发。

(2)高度集中:戏剧的冲突都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出来的。 (3)进展紧张,曲折多变:戏剧冲突必须是扣人心弦,丰富多姿。

2、戏剧冲突的主要类型。戏剧冲突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1)表现为某一个或几个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称为外部冲突。 (2)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称为内部冲突。 (3)还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4)最后还表现为阶级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台词:

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

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

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集中的地点、集中的时间、集中的事件

《雷雨》主要人物关系表(连线解释) 繁

冲 周朴园

鲁侍萍

鲁大海

四 凤 鲁 贵

《雷雨》解题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课文是其第二幕的一部分。 整体感知《雷雨》剧情

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周误以为她已死。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 第二课时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了解节选部分结构、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二、了解舞台说明

1、课文中括号部分的内容属于戏剧哪一要素?一般有什么作用?

明确:舞台说明,一般用来说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或人物的表情、动作。

2、请大家把课文开头第一行楷体字部分齐读一遍。

讨论回答:这个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提示:联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明确: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午饭后)

是雷雨将至的征兆,暗示了剧中沉闷的气氛;烘托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感染读者和观众,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意识到将会有大事发生,铺垫了情节。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

《雷雨》共四幕,本课节选自《雷雨》第二幕,共两场。 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第一场和第二场的分界在哪里?

②两场戏中矛盾双方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两场戏的主要情节分别是什么?

(一)先学

(二)后教(过渡语: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其他有组进行补充) 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 (爱情的纠葛)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附板书:

鲁侍萍

客厅重逢(相认) 周朴园

鲁大海

父子会面(相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细读文本第一场

(一)播放周朴园、鲁侍萍二人相认之前的视频片段

时隔三十年,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周家客厅意外重逢了。此时的鲁侍萍虽然还能认出周朴园,但周朴园已认不出鲁侍萍,这就意味着如果鲁侍萍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那周朴园无论如何是认不出她来的。但是,周朴园最终还是认出了鲁侍萍。那么,他是如何认出的呢?请看以下片断: 片段1: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二)出示思考题

提问1:这些片断中鲁侍萍的话有一个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请揣摩一下鲁侍萍的心理。鼓励各抒已见。(先学)

明确:鲁侍萍的话步步都在引导,处处设玄机,句句都带有暗示性,说明侍萍希望被认出,希望谈话能继续下去。

复杂心理:30年前的事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有对当年大少爷的复杂感情,也有三十年来积累的痛苦与怨愤;想知道现在的周朴园如果知道她就是当年的侍萍,会以什么态度对待她。(后教) 提问2:从故事情节看,鲁侍萍的这些话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学)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后教) 第三课时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较阅读

(一)先学

出示思考题

1、周朴园在不知眼前的人是鲁侍萍时,周对“死去”的侍萍是什么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2、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3、周朴园在知道是眼前的这个老妈子就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活着的鲁侍萍 )的态度又有何变化,在哪里体现?

4、认出鲁侍萍后,周朴园为什么会惊恐不安?——突然变脸 教师明确:

1、对“死去”的侍萍:

到处打听“梅小姐”的情况,准备为她修墓。

保持侍萍住过的房间原样,记着她的习惯和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和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总结:一 片 深 情

2、你,你贵姓? ——似曾相识,内心仍很平静 (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感意外,疑惑

( 忽然立起)你是谁? ——更疑惑,感有事发生(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心中释然,有些不知所措 哦,侍萍!(低声)是你?

——知道眼前是谁,但抱侥幸心理,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总结:冷 酷 无 情

3、听到侍萍还活着,感到惊谔,更是避而不愿见,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厉声责问)

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用感情软化)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4、因为他担心侍萍的出现会使他以前与侍萍的关系将再次暴露,别人会从这一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他以前的罪恶将昭然于天下,这会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会威胁到他在家庭中的尊严,会使他身败名裂。

二、研究探讨: 讨论:周朴园还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假意?难道这三十年的纪念仅仅是一场表演?请说明你的理由。

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周朴园也是一个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曹禺语)。他怀念侍萍的一些举动,并不完全是自作多情的矫情,也多少反映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周朴园难免会留恋过去他和侍萍的感情生活,这种留念之情是真实的。

只是,他怀念的是当年温柔、聪慧,且早已死去,不会对自己有任何威胁的侍萍,这种上怀念更多是出于他自己要寻求良心上的安慰的需求。当还活着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现实的利害关系便立刻占了上风。因此,从本质上来讲,他对侍萍的感情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感情。

综合来说,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无情,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这一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的体现。

三、片断表演(课前安排学生做好准备)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碎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鲸算得清的。

提问:两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以看出两人什么特点? 明确:周朴园:认为金钱万能——冷酷无情,资本家嘴脸

鲁侍萍:蔑视金钱——自尊、有骨气 第四课时

一、细读文本第二场

面对三十年未见的儿子,周朴园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看一下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

1、片断演读:父子相遇

周朴园(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 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 周朴园 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鲁大海 对了,一点儿也不错,所以才来拜望你。 周朴园 你有什么事吧?

鲁大海 董事长当然知道我是什么来的。 周朴园(摇头) 我不知道 。

1、提问:对话体现了二人各自什么语言特点? 周——明知故问(傲慢、一本正经的姿态) 鲁——直截了当(勇敢、不卑不亢的姿态)

2、细读周朴园与鲁大海斗争过程的对话,比较二人的态度。

附板书 :

周朴园

父子相遇

鲁大海

明知故问

立场坚定

用钱收买

斗争坚决

开除大海

阶级斗争

揭露、怒斥

面对多年前遗弃的亲生儿子 却没有一点父子顾念之情,而是将现实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以一种傲慢、一本正经的姿态对其进行打击,手段阴险老到,资本家面目毕露,足以体现他冷酷无情、狡猾的性格特点。

3、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周朴园哪几大罪行?这些罪行的揭露体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形象特点? 明确:收买工人代表;血腥的发家史;血腥镇压工人。 有力地揭露了他狠毒无义、奸诈的性格特点。

4、这一场剧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非常巧妙,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句话里包含了怎样复杂的感情。明确:“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见着了三十年没见的亲生骨肉却不能相认,本已无奈痛苦;眼看周萍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帮凶,和鲁大海相仇恨,更多了一份失望和愤恨,只好马上转口。两句话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人物形象 周朴园:

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

自私残忍 对“死去”的侍萍

怀念

虚伪 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

冷酷无情

对鲁大海、工人

阴险狡诈

资本家嘴脸

鲁侍萍:

悲愤控诉

——

心软

——

撕支票抗议 反抗性

轻信、纯朴、善良

自尊、有骨气 鲁大海:

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决心; 斗争经验不足,鲁莽、幼稚 结束语:

鲁迅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雷雨》给我们展示的是人性中良知、温情的毁灭,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冷酷无情的嘴脸。

二、归纳主旨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

第11篇:雷雨 教案

《雷雨》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本文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及冲突的性质,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

2、通过品味富有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及其个性特点;

3、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的内涵,透析它们的言外之意;教学重点: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雷雨》是曹禺在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

二、介绍作者及情节

1、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完成了处女作多幕剧《雷雨》,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继《雷雨》之后,作家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解放后,有《胆剑篇》、《明朗的天》、《王昭君》等剧本。

2、介绍戏剧的基本知识 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和情节。

3、梳理全剧情节

学生画一张作品人物关系图,了解全剧情节。

4、《雷雨》为题的作用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研读文本

引入:提供鉴赏人物视角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下面,让我们进入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解读《雷雨》那“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世界。

(一)学生初读,谈对周朴园的印象

周朴园在文学界是倍受争议的人物,大家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

(二)进入具体语言情境 情境一 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0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解读步骤:

1、“我们”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暗示两人有过不寻常的关系)

2、通过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

教师提供材料: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

明确: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27年前。

问: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30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 提供解读视角:

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奥地利)弗洛伊德

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因为对他们而言,27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根据弗洛伊德的推论,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的是30——27之间的三年幸福生活,所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了人物的心理。

3、关于“洋火”

问: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答案很明确:“是的”。按理说,回答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一句话: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①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

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

可能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如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如鲁在灯下一针一线的绣那朵梅花的情景,或是共同照看当时尚小的周萍,其乐融融,其情温馨。用“我们”一词是那样的自然,实在是情不自禁啊。

对周、鲁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所以会说,无锡是个好地方。

可是,这段甜蜜的爱情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而导致两人分手,是什么事呢?

过渡到情境二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解读步骤:

1、女生读,男生点评。

2、体验“你们”与“你”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感受。“你们”一词共出现多少次?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你们”一词反复出现共六次,表明侍萍心中怨恨的对象除周朴园以外,还有其他人,那就是文中出现的“老太太”。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1894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周鲁二人的关系正如,《红楼梦》中的宝玉和晴雯,《家》中觉慧与鸣凤的关系。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3、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点拨:“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作者的补充很重要,那么,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这句话,想象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感受周朴园内心极度痛苦状)

情境三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解读步骤:

1、讨论:这两段话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真实:保留旧物三十年,保持旧习惯三十年;另外吃斋念经三十年,对现在的妻子非常冷漠,也都表明他已经是心如死灰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似乎看到的是一个爱得深、痛得切的周朴园。

虚伪:周朴园的怀念是虚伪的,他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掩盖他不光彩的过去,维护他在家庭中的威严,显示周家是个体面的家庭,抬高他在社会上的地位。

他现在年纪大了,而他的妻子繁漪又是桀骜难驯的女人,他常感到家庭生活的不如意,时有孤独寂寞的感觉,“他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四、小结: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周朴园有哪些往事?

一、无锡好时光。

二、逼走梅侍萍。

三、旧日的世界。(旧衬衣旧雨衣旧家具***惯)

那周朴园是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小结本堂课内容,引出第二课时) 第

三、四课时 引出:周朴园是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小结第一课时内容,引出第二课时)

一、研读文本 情境四: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 ┅┅ 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

1、品味舞台说明

“痛苦、汗涔涔、喘出一口气、沉思”这些舞台说明真切的反映了周朴园的内心世界:痛苦、愧疚,内心忍受着巨大的折磨。

2、当周朴园和侍萍谈起无锡的一件往事时,叙述却大相径庭,为什么?

身份:年轻小姐——下等人

行为:很规矩——生前是不规矩的,不很守本分,跟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

梅小姐是否规矩影响到他是否规矩,美化侍萍是为了美化自己,明白了周朴园如此叙述往事的目的,他是为了掩盖当年抛弃侍萍的行径。

终于他发现侍萍不仅没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变 过渡到情境五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解读步骤:

1、分角色朗读。

2、教师提供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2)、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3)、探究舞台说明 (4)、借助心理学分析法

3、4人小组充分讨论周朴园大变脸的原因

参考:俩人此时地位太悬殊了,他怕自己的财产、地位、名誉受到威胁,更不愿鲁侍萍来冲击他目前的家庭秩序。根据舞台说明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发现眼前的老妈子已不是过去年轻漂亮的梅侍萍了,使周从怀旧的感情回到了现实,在现实中经过情感与理智的较量,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所以周用如此绝情的方式来结束对梅侍萍的幻想。这非常符合周的身份和心理特征的。如果周和鲁相认、抱头痛哭,那是有违人性发展的,是不可想象的。

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是怎么表现的—— 过渡到情境六: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就算得清的。 解读步骤:

1、通过支票这一解决的方式,你对眼前的周朴园有什么看法?①为自己,用钱将鲁家人打发走,封住他们的嘴,让“鲁家的人以后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免除后患。(自私、冷酷)②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③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有温情、有良知)

2、点拨:“五千块钱的支票”对周、鲁而言,是一个什么概念?请看两句话: “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帐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和

“鲁贵对四凤:(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到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

根据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两组数据:就周朴园赚的一次昧心财来看,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总收入的七百五十七分之一;就鲁侍萍一月八块钱而言,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她五十二年的收入。两者比较后,你能对周朴园有什么新的认识?

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禺会说: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生;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

二.品读“哦”字

在这部分对话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多?“哦”字

师:戏剧语言特别讲究个性化,每个人物的用语、语气都各有特色,可文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相同的“哦”字呢?它们语气读法都相同吗?俗话说:“言为心声。”这个字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心理?大家仔细品读这些“哦”,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段表演朗读,读出“哦”的不同语气语调,学生点评 周朴园用语“哦”字示例: 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⑵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⑶哦。

⑷哦?你说说看 ⑸(苦痛)哦! ⑹(汗涔涔地)哦。 ⑺哦,救活啦? ⑻哦。 ⑼哦!

⑽(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⑾哦,侍萍!(低声)是你?

可以从以下方面去理解,表演读。

有一般的应答词;有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语气平淡停顿稍短些;表示惊奇,声调要上扬;内心有愧疚,可以短促重读;受指控后做贼心虚的窘态,语气轻、短。认出侍萍时的恐惧、失态,可以短促重读;注意标点符号对感情色彩的影响。

三、揣摩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人读原句,其他同学补出潜台词 (1)“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到这儿来了!” 潜台词:为了敲诈我,你可真费尽了心机啊! (2)“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潜台词:说出我们过去的丑事,不仅会让外人笑话,也会让你我的子女笑话的,如果我这一张脸没有地方摆的话,你那一张老脸就更没有地方可摆了,因为我毕竟是男人,你毕竟是女人啊!

(3)“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潜台词:你大不了想敲诈我几个钱,好吧,你开个价吧! (4)“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明确:潜台词:你我以前的事,千万别让他知道;否则,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5)“不过是——(顿)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死了的。” 潜台词:你千万别让他认你为母亲,这会影响他前途的。

四、学生表演或播放视频

五、小结

1、人们常说人生如戏,其实戏又何尝不是人生呢。

1997年12月11日,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艺”排演的新版《雷雨》。剧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此时已是73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当掌声响起时,郑榕自己却说,”到了这次演出,我才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真可见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雷雨》真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伟大杰作,也许,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

2、名家评说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钱理群

《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田本相

《雷雨》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练习把握文章脉络,整体感语文章思想内容;

2、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课文语句表达,积累汉语言词汇句式,训练朗读,培训语感;

3、学习课文写作模式:通过对多个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集中表述一种生活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完成教学目标

1、2,教学难点在教学目标3。【教学时数】 2课时。

【预习要求】

①阅读或朗读课文;

②抄写《词语手册》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步骤一〕朗读课文(教师读,或全班同学读,或教师指定某位学生读)。 在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提醒注意某字读音,某句子读法,或者纠正学生读得不正确之处。必要时,可多读几遍,直至读顺为止。

〔步骤二〕适当板书并解释课文中的字词。(可借助《词语手册》) 同学们翻开《词语手册》,老师讲解相关字词在课文何处出现,是什么意思。 ◇词语注释: 【幔(màn)】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等。

【踱方步】踱,慢步行走;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 【不折不扣】不大折扣,形容完全符合某种标准或要求。 【明晃晃】光亮闪烁。 【咆哮(páoxiào)】(猛兽)怒吼。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瞥(piē)】很快的看一下。

【密不透风】严密得连风都无法透过。 【揩(kāi)】擦;抹。 【龌龊(wòchuò)】不干净。 【噤(jìn)声】闭口不做声。 【剥落】一片片地脱落。 ◇词义辨析: 【焦躁】〖焦急〗

“焦躁”不仅有焦急、着急的意思,同时还有因焦急而烦躁的意思。 〔步骤三〕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

1、文章题为《雷雨前》,写的是雷雨到来之前和到来之时的情景,细写前者简写后者。文章有时间上的推移,从“清早”到“上午”,再到“午后”;还有内容的变化,从清早和上午的闷热,到午后三点钟有几道闪电和几声雷响,然后是“空气比以前加倍闷!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最后才狂风闪电大雷雨来临。这里有文章的顺序,有行文的节奏。

2、文章写的是雷雨前天气的闷热和人的难受,对不对?如果我来写,我只能写一句话:“雷雨前天气很闷热,人很难受。”写完之后就再没有话说了。你看我写得怎么样?很简洁,但不生动,没有感染力。天气怎么闷热?人怎么难受?没有写到位,读者感受不到。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1)作者不说抽象概念专说形象事物,不概括言说而用具体描写。为了说“热”,文章说经过一夜桥石还是热烘烘的,田里开裂的泥土还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为了说“没有风”,文章说“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

2)作者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感觉等方面写,把那种闷热难受的感觉传达给你,唤起你的感觉。文章说“摸一摸桥石,像还带点热”,说“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身上的汗“像胶水一样,胶得你浑身不爽快,像结了一层壳”,这是写触觉;说“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这是写视觉;说蚊子苍蝇“哼哼哼,嗡嗡嗡”,说蝉在那里高叫“要死哟!要死哟!”,这是写听觉;说:“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说“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进来的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气”,这是写感觉。

3)作者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文章多处使用比喻:如田里的泥土“干硬得就跟水门汀差不多”,你看有多硬?如身上出的汗“跟胶水一样”,你看有多黏?如“人像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你看有多惨?“天空老张着那灰色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人“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你看多憋闷?文章多处使用拟人手法:如田里泥土张着“扁长的嘴巴”吐热气,再如“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你看多形象?文章还使用排比手法:“你汗也流尽了,嘴里干得像烧,你手里也软了,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这些句子都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3、文章写雷雨前天气的闷热和人的难受,显然有作者的用意。文章写于1934年,当时正处民族危难时刻,全民抗战仍然遥遥无期,这就产生了一种全民的政治苦闷。文章作者借写自然环境的憋闷来表述社会环境的憋闷,呼唤民族革命早日到来,“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文章写出了作者对社会的感受和希望。

〔步骤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第二课时

〔步骤一〕朗读课文。 〔步骤二〕讲评作业。

以《教师教学用书》为据,进行讲解。

第一题:找出文中十处以上写热、闷的有关语句,体味其表达的妥帖。

1、清早起来,摸一摸桥石,竟像还带点热。(一整夜还无法散热)

2、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着。(如果下半夜凉快了,早回家躺了)

3、太阳威力好像透过幔直逼你头顶。

(逼字好,触觉上有强烈感觉,太阳隔着云层依然热力无比)

4、好像过了一夜工夫还不曾把白天吸下去的热气吐完。(同1,吸、吐两字好,改成热气没有散尽之类就不那么生动了)

5、似乎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所谓热得冒烟)

6、浑身的毛孔全部闭住。(闭字好,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空气流动)

7、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心口淘空感。高温使空气稀薄,又闷得无一丝流动,吸不到多少空气)

8、(天上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无一丝风)

9、鸡毛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无一丝空气流动,非常直观可感)

10、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同7,好像无气可流了)

11、用力进行一次深呼吸,吸进来的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闷怎么能吸呢?这闷的感觉太强烈了。闷字用得好)

12、汗只管钻出来,胶水一样,胶得你浑身不爽快,像结了一层壳。(汗一出来就立即被蒸发得只剩下了盐分,粘糊在皮肤上,胶字好,写活了躯体的感觉)

13、人像快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空气稀薄、缺氧的极度状态)

14、然而刬过了,幔又合拢,跟没刬过一样;又裂了一次缝,然而中什么用。(密不透风,难以攻破。中字用得好,口语,传神,有力度,把那种气恼的状态都写出了)

15、嘴里干得像烧,你手里也软了。(烧、软两字,尤其是软字多好。烧字常见人用。软就特别,这是综合的状态和感觉,热闷已经把你折磨得气力全无,手心发软)。

第二题:细读下列文字,说明作者是如何反复强调闷热的。

这一天上午,天空老张着那灰色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也许幔外边有的是风,但我们罩在这幔里的,把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就跟住在抽出空气的大筒里似的,人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吸进来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气。

——这里先总状,后写典型细节,再又从外在感觉写到内心感觉,反复强调。 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这是总的状态:一点风都没有。再邓一个典型细节、特写镜头:鸡毛不飘;把空气纹丝不动说到了极至。接着又换一个角度,深入一个层次,即从外在的五官、躯体感觉深入到内心感觉(闷)。先是用一个“真空”的夸张的比喻,把闷热到似乎无气可流的感觉写出来了。再又取一个典型细节:“吸”闷。闷是感觉,是无法吸的,吸进来的是空气,但这空气闷得太难吸了,吸进来的热空气好像也是不流动的“闷”气,可见这闷的感觉无处不在,强大无比。总之,从宏观到细节,从实状到感觉,从比喻到夸张,反复强调闷热无比。

第三题:本文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查找作家及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说说文中的压抑氛围及苍蝇、蚊子、蝉儿、雷电风暴各有什么寓意?

——为1934年前后社会状况和各政治阶层表现的象征。

压抑氛围象征当时专制、高压、白色恐怖的社会状况。苍蝇、蚊子象征反动派、丑恶势力。蝉儿象征那些不革命的、口头革命的人们。雷电风暴象征革命者、革命运动、革命风暴。

第四题:本文的主题和结尾与高尔基的《海燕》有无相似之处?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就两文的象征意义,主题、结尾既有相似处又有不同。

主题相似在都表现了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黑暗势力的搏斗。主题不同在:《海燕》主要是歌颂革命者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对斗争充满热情欢乐的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以及表现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雷雨前》主要表现革命风暴尚未到来前,社会氛围的极端的压抑,人们渴望革命风暴摧毁这个压抑的旧世界,以及表现了斗争的艰难。结尾则更为相似,特别是最后

一、二句,都在热情欢呼革命风暴的到来,都渴望革命风暴来得更为猛烈。不同在,《海燕》里革命风暴是将要来临,《雷雨前》是革命风暴已经来到。

〔步骤三〕布置作业: 模仿课文写法,写一段表现天气寒冷及人遭受寒冷的感觉的文字。或者背诵默写课文部分语段。

第12篇:《雷雨》教案

雷雨

曹禺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知识 ,把握戏剧冲突。

2品味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3理解潜台词的内涵,分角色朗读,扮演剧中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2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理解潜台词的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 。 教具准备:采用投影仪。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结构,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一、导入新课:

一百年来,在中国上演过的话剧难以计数,但是,若只选一部戏作为代表,则非《雷雨》莫属。因为《雷雨》是中国第一部可读、可演的话剧,它的诞生打破了此前中国只能演国外话剧的局面。同时,它从面世开始就成为最卖座的剧目,是国内演出次数最多的一个剧,《雷雨》里塑造的一系列人物,繁漪、周朴园等已成为世界话剧舞台的经典人物,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走进《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 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华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及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学习戏剧的有关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

1 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5.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戏剧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特别是像我们课文这样作为剧本的话剧,则只能从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以及由它们而展示出来的戏剧冲突等方面去鉴赏了。

(板书)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揣摩人物语言 探究舞台说明 把握戏剧冲突

二、速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

1、共同探讨,集体回答:本文的情节结构:

明确:课文节选的部分可分为两个场面,地点都在周家客厅里。第一个场面:写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并相认。 第二个场面: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这两个场面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前者静而后者动,前者慢而后者快,前者内心动作多,后者外部动作多。这前后不同由内容决定,也符合剧中人物性格。

2、自主探究:本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人物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几对矛盾? 明确: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等。

两对矛盾:周朴园与鲁侍萍 夫妻关系 主仆关系(根本利益的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 父子关系 资本家与工人(根本利益的冲突)。

3、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一组思考并讨论: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三十年来他所做的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

明确:周朴园自私、虚伪、卑劣、残忍、冷酷、奸诈、心狠手辣、老谋深算,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与侍萍相逢,更多地表现他的自私与虚伪;与大海的冲突则深刻揭露他强硬、老谋深算、残忍、奸诈。保留家具也好,记住生日也罢,在没有触及周的现实利益时,是真情的流露。一旦触及他的利益,便成了掩盖虚情假意的借口。

2 第二组思考并讨论:鲁侍萍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自尊、清醒,是一个旧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周朴园的几句表白就让她基本相信了他的真情,她恨的不够彻底,这体现了她的善良;马上带走四凤,将周签好的支票撕碎,肯定大海不会认周作父亲则表现了她的刚毅、倔强、自尊、清醒。 第三组思考并讨论:鲁大海的性格特征。

明确:大海有骨气、英勇、刚强,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当然,他也有斗争经验不足,勇敢却又鲁莽等弱点。 第四组思考并讨论:

A、找出文中的“舞台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剧本开头的“舞台说明”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B、本文以“雷雨”为题有什么含义 ? 明确:《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课堂练习

请重新标点杜牧的《清明》诗,让它变成一个短剧。 明确:(清明时节)(时间 ) (雨纷纷)(背景) (路上)(地点) 行人:(欲断魂)(人物神态)“借问,酒家何处有(对白)?” 牧童:(遥指)(动作)“杏花村” (远景)!、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短的剧本吧!这么短的剧本包含了时间、地点、背景、人物、及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丰富的舞台说明,这些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再看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又富有动作性,因而极富戏剧性。 学完《雷雨》,请同学们编写一短剧。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和分析了周朴园、鲁侍萍及鲁大海的人物形象。应重点把握周朴园的形象;要学会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读课文,体味人物语言的丰富性。

本文人物关系复杂、矛盾,希望同学之间能有纯真、淳朴、健康的情感和友谊!也希望同学们学会自尊、自爱,用真情拥抱生活!

五、作业:

1做课后习题

一、二,分析潜台词。

2课后自选精彩片段预演,准备下节课登台演出。

六、板书设计:

1、情节结构:第一个场面:写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并相认。

第二个场面: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

2、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了两对矛盾:

周朴园与鲁侍萍 夫妻关系 主仆关系(根本利益的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 父子关系 资本家与工人(根本利益的冲突)。

3、人物性格特征:

周朴园:自私、虚伪、卑劣、残忍、冷酷、奸诈、心狠手辣、老谋深算。 鲁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清醒。

鲁大海:有骨气、英勇、刚强,但斗争经验不足,勇敢却又鲁莽。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简析语言特点,深入把握人物的性格,登台表演精彩片段。

一、简析戏剧语言的特点: 戏剧语言的特色主要有五点:

1、动作性

2、个性表现力

3、有潜台词

4、抒情性

5、动听上口,浅显易懂。通过以下《雷雨》片段,分析前三个特点。 周朴园 你——你贵姓?(1) 鲁侍萍 我姓鲁。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2)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3)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4)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 这是周鲁相逢,侍萍自叙悲惨身世的过程中,周朴园先后四次追问她的身份时二人的对话。

1、请结合剧情分析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确: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不同的问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周朴园从奇怪、猜疑、到紧张,再到疑虑变成真实而不知所措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这段剧情可看出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心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奇怪——猜疑——紧张——惊慌失措”,这体现了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如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直接推动 ;节外生枝? )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暗示 )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 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 直接推动 ;多么重要的衬衫! )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接下去的鲁侍萍开窗户的动作,如果没有她精确的说出衬衫的件数和绣有“梅”字的衬衫,试问情节如何发展下去?周朴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动作语言。它的作用,从某种角度看,仅仅在于推动情节而已。而这一点,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一个剧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大家都看过武侠小说,在写书写到无法再写的时候,往往就会“无巧不成书”的“节外生枝”。刀架到好人脖上,马上会有侠客从天而降。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

4 用?推动情节发展。戏剧语言也具有这样的功能。

2、请结合这段剧情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周朴园(资本家、矿主)的语句简短、盛气凌人,鲁侍萍(下层妇女仆人)语气和缓、有时语调冲动,都与人物各自的身份性格相吻合。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即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语言,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3、请结合这段剧情品味周朴园、鲁侍萍语言的潜台词。所谓“潜台词”,就是俗语所说的“话中有话”“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样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个经典的潜台词。自豪,埋怨,理解,嗔怒„„妙就妙在不言中;若“言”,那就白了。潜台词的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味。在分析戏剧语言时,要透过人物的语言去挖掘出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东西。 如“你姓什么?”言外之意: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又如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这是全场最经典的一组对白,鲁侍萍欲言又止的话,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鲁侍萍是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家周朴园的丑恶嘴脸,因此不由得爆发出一句“这真是一群强盗!”这里面包含着多少种感情啊,对周朴园的恨,对鲁大海的心痛,对周萍的心酸„„她走至周萍面前,是想跟他论理的,想看一下分别30多年的大儿子,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 “凭——凭什么打我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强盗资本家的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真是百感交集!

请分析“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三句话的潜台词。

明确:来敲诈吗?是鲁贵吗?你可真有能耐啊!

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如果不分析其“话外之意,弦外之音”,是难以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作品的人物形象的。望同学们仔细揣摩,体会人物语言的丰富性。

了解戏剧语言的三个主要特点,对于剧本的阅读、创作以及表演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二、请同学登台表演自选的精彩片段,演完找同学点评。

三、老师归结,以鼓励为主:要想扮演好剧中的人物,需要深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

四、作业:

1、阅读《雷雨》全剧。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编写一短剧。

第13篇:《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湖边中心小学

蓝光伶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会用\"渐渐\"、\"挂\"造句。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难点: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教学过程: 现的现象和特点。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

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老师提示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

3.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

4.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八十页,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之前,老师有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问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2)标段落序号。 二.学习生字。

1 读准生字音:

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儿的生字。

小老师带读(提示垂是翘舌音)——同桌检查读(请同桌互相检查着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开火车读

2.读准了字音,那么,它们的样子你们都记住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小朋友记字的方法可真多。

三.学习1—3自然段,读中感悟“雷雨前”的静。

小朋友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请同学拿起书看课文,谁来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

(1)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把生字音都读准了。)

读得真流利,字也读准了,谁也能像他一样把雷雨前的景色读流利,读正确。

(2)自由练读。--(你们也喜欢这样读吗)齐读

(3)默读。

师:很好,都会读了,接着,老师请你们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色。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同时,充分接触熟悉文本内容。]

3.读出感情。

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很可怕,很恐怖……

你是从那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随生回答出示句子)

(1)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能带着这种(要根据学生说的心情)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吗?

a.如果该学生读的好,你可以让学生评评,他读出这种感受了吗?

b.也可以自己说:“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的象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

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C 师问:“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学生做动作后,

师问:(出示图乌云图)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你有什么感觉?

谁能再读读?---齐读

[这句话的朗读指导是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压”,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的想象感受,这里老师的语言渲染直接影响学生的回忆感受,老师必须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像也和我们一样。

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出示句子)

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

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范读——真安静啊——齐读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忽然”?(你们看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

学生说后读——大家一起做动作读。

(4)“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是啊,蜘蛛也知道雷雨快要来了,很害怕,赶紧拉一条丝,垂下来,逃走了。

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学生读。 你还从那句中感受到害怕?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评:你不光看到了闪电,还听到了雷声,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句式训练,出示句子)

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充分说)

过渡: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

4.说话训练。

师动情的说: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

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要下雨了,——)

5.是啊,要下雨了,(出示)满天的乌云——齐读

四.学习4-6自然段,读中感悟‘雷雨中“的猛。

1.雷雨来了,你们看(出示文中图1,配上雷雨声音)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生充分说)

2.雨下得真大。

出示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谁想读读这句话。读的让大家好象看到了这么大的雨?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只要读好三个字,就能读好这句话。(点出“哗,哗,哗”)还可以怎么读?(哗,哗,哗)

谁再来读。

3.出示: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看到什么了?)树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看着窗外雨在哗哗地下着。我也想跟你们一起读一读。(读上面两句)

4.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变小的吗?(生:不是的,是慢慢地)

哪个词告诉我们了。(是啊,渐渐地就是慢慢地意思)

你们读一读。齐读。(提示:轻轻地,慢慢地读)

五.学习7—8自然段,读中感受悟“雷雨后”的美。

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赶快看课文默读7 8自然段雷雨后的景象。

2.课文里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

\"蝉叫了,蜘蛛有坐灾网上。\"

(\"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垂下\"与\"雷雨后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有什么联系?)

3.从哪些地方还描写了雨后的景象。

(雨停后的太阳,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叫了。)

4.读完了,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雨后美丽的景色。

生闭眼。师范读7 8。

好了,可以睁开眼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蝉怎么叫?青蛙又会唱什么?小草树木又会说什么?

5.生自由说。

六、总结全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2、小结: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有关雷雨的一些自然知识,知道了雷雨的一些自然知识

七、练习。

1、想一想,用哪个词最恰当。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盖、压、落)下来。

(2)打开窗户,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打、扑)来。

(3)一条彩虹(挂、停、飘)在天空。

(4)蜘蛛又(爬、停、坐)在网上了。

2、造句。

(1)渐渐地……

(2)挂……

八、课后作业。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14篇:雷雨教案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了解戏剧基本常识,理清人物关系。揣摩 2.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讨论探究,分析剧本中语言丰富的潜台词,揣摩人物心理,学会理性分析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了解人性的复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通过讨论探究,分析剧本中语言丰富的潜台词,揣摩人物心理,学会理性分析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交流探究法、情境感悟法、角色演读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

2.2.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善于分析冲突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理解戏剧的主题。

3.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排自演,在表演中激发兴趣,体会戏剧艺术的迷人魅力。2.通过冲突中人物的言行分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灭亡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曹禺和《雷雨》 (大屏幕投影)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华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二、复习戏剧常识 (大屏幕投影)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看,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 从剧情繁简和结构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如《雷雨》)和独幕剧(如《一只马蜂》); 从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如《 王昭君》)、现代剧(如《雷雨》)。 从矛盾冲突的性质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和正剧(如《白毛女》);

从演出场地看,又分为舞台剧、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舞台说明、人物台词等)。

4.戏剧文学的特色: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5.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6.戏剧文学(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

三、词语补释(大屏幕投影)

拜望: 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 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谛听: 仔细地听。谛: 仔细。

恩怨: 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 见解。

交涉: 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 违背良心。昧: m èi 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 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 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 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郁热: 闷热。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四、复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 (大屏幕投影)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新生儿走向河边„„

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拼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刀,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不幸的繁漪疯了,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1.【设问】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矛盾冲突有关的人物主要是哪几个? (明确:鲁侍萍与周朴园

鲁大海与周朴园)

2.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其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部分: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 第二部分: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

si、体会戏剧语言

1.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体验角色。 2.戏剧语言的种类 ①舞台语言: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所有语言,包括舞台说明,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②人物语言:指人物的对白、独白。 2.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①高度个性化,②丰富的潜台词,③富于动作性 3.什么是个性化语言?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4.什么是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六、熟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第二课时

一、人物形象分析

1 .周朴园 (大屏幕投影)

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

2.鲁侍萍

(大屏幕投影)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 劳动妇女 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

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 封建伦理观念 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

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强

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倔强

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

“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斗争不坚决

3 .鲁大海 (大屏幕投影)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 ,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 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 斗争中 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小结: (大屏幕投影) 1.人物形象

①周朴园:冷酷的的面孔

傲慢的态度

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②鲁侍萍

:心地善良、正直 、刚强 、倔强、骨气和尊严

③鲁大海 :坚定、勇敢、无私、但经验的不足 2.剧本揭示的矛盾冲突

①资本家←→下层劳动人民

②资本家←→工人阶级

二、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大屏幕投影)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三、总结《雷雨》(大屏幕投影)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把三十多年间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却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同时在这天下午激化,趋向高潮。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也开枪

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第三课时

1、《雷雨》课堂练习题

2、学生自排自演,在表演中激发兴趣,体会戏剧艺术的迷人魅力。

第15篇:雷雨教案

雷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情节。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作品的戏剧冲突中真实、鲜明地体现人物个性的方法。

②反复朗读,进入角色,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得语言。

③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罪恶。

教学重点

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剧情认识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下面,我们就进入《雷雨》那“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世界吧。

夫妻不相爱却相恨, 父子不相安却相怨。 母子不相和却相乱, 兄弟不相亲却相斗。

二、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作品。

三、戏剧:

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

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戏剧的要素:舞台说明、人物台词、矛盾冲突 戏剧的语言(舞台说明和人物台词):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揣摩人物语言,探究舞台说明,把握戏剧冲突

四、剧情简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

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恰好,鲁大海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一切真相大白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五、节选部分结构:

:本文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一层: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

──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

阶级本色。

──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分段依据:

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六、分析作品中矛盾冲突:

课本剧表演:《客厅相遇》 思考:

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

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

“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周朴园是否有往事呢 ?

⑴无锡好时光

⑵逼走梅侍萍

⑶旧日的世界

周朴园为什么后来又变了脸呢?

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 恐慌——她来干什么?要敲诈我吗? 严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旧日情感被现实利益取代

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怎么处理的呢?

5000块钱的支票 自私、冷酷

他珍惜的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他的温情、他的深爱只能给那个梦中、回忆中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鲁侍萍。真实的鲁侍萍的出现,打碎了他心中的虚幻的梦境,让他倍觉震惊。因此,他露出了他冷酷自私的真面目来。

有温情、有良知

想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也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雷雨》作者曹禺

“到了这次演出,我才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此前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

——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

1.周朴园

从他们的意外遭遇,这一场谈话来看周朴园的性格特征:对话由口音讲到无锡,讲到三十年以前,归结到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这时,侍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爷就是周朴园,周朴园却不知道眼前这个下人就是侍萍。“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他把被自己凌辱过的使女说成是“小姐”,为的是美化自己,按照剥削阶级的意识,少爷与下人有这种关系是可耻的,要门当户对,要维持面子,自然就把侍萍说成是“小姐”。然而侍萍却说:“可是她不是小组,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她平静地、原原本本地说出了事实。这话犹如利刃,触及了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的丑恶行径,他“汗涔涔地”,显出一副狼狈像。这时,周朴园想知道侍萍的究竟,便用“亲戚”来遮掩,并说要给她修坟,以此作为打听的理由,同时在别人面前表示自己的“仁慈”和乐于行善的“美德”。当他知道在自己的意念中已经死去的侍萍还活着,而且她的孩子也活着时,便神经质地惊愕起来,说“什么? ”时而“忽然起立”,紧张地问“你是谁? ”表现出他极度的惶恐和不安。当他明白眼前站着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遗弃的侍萍时,他“忽然严厉地”问道:“你来干什么? ”立刻就显出了他的狰狞的面目。因为他认为侍萍的出现,会对他的名誉和地位构成威胁。这句话撕去了刚才用来伪装“善人”的面纱,露出了他凶恶的本相。接着又凭他三十多年从尔虞我诈的争夺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提出质问:“谁指使你来的? ”他对侍萍软硬兼施,先是反脸不认人,说什么“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为了怕家人知道,他竟提出不许侍萍“哭哭啼啼”,接着想哄骗侍萍忘记“从前的旧恩怨”,叫她“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企图掩盖自己的罪恶。他花言巧语,要侍萍“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想以他过去那廉价的感情打动侍萍,拉拢侍萍。他担心侍萍告诉鲁贵,揭穿他的老底,他还担心侍萍利用鲁大海、鲁贵和四凤的关系对他进行敲榨,他终于使出用金钱收卖的手段:“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在他看来,金钱能化却侍萍的愤恨,金钱能赎回他的罪恶,金钱能使受害者微笑,金钱能使造孽者心安,金钱能永远消除这件事对他的威胁。这些集中暴露了他的世界观,反映出他的了老奸巨滑和阴险。为确保自己的名誉地位不受威胁,他不许侍萍同自己的亲生骨肉相认,并勒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还以五千元支票进行收买,以策万全。

以上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这些性格特点,在鲁大海同周朴园的面对面的斗争中进一步地揭露出来。周朴园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团结,并且开除了工人罢工的领头人鲁大海。鲁大海在愤怒斥责周朴园时,揭露他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三百块。还揭露他血腥镇压煤矿工人罢工,“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他双手沾满了工人群众的血,他“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语) 所以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 傅立叶说: “侮辱女性既是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野蛮的本质特征,区别只在于,野蛮以简单的形式所犯下的罪恶,文明却赋之以复杂的、暖昧的、两面性的伪善的存在形式。”“这一个”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伪善的存在”。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这一个”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2.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我自己的骨肉”的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是恨,是悔”。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不公平的命”,但最后又发誓“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到你”,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

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报应”和“命运”,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忏悔”时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3.鲁大海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仇敌。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拆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所施其计。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在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七、品读下列舞台说明,体会其作用: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鲁侍萍

哦。(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周朴园(惊愕)梅花?

——对自己的事情被外人知道而感到惊讶和不安。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表示他内心疑虑又警觉,显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①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

——勤劳、无亲无故、辛苦 ②(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无奈,又有点迷信 ③(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地撕碎支票)

——有骨气,坚强

④大概她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

——母爱

八、剧本为何以“雷雨”为题?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第16篇:雷雨教案

《雷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压、越、逃、蝉、蜘、蛛” 6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3.初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并能用“越来越”说一句话。

4.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给图片排顺序。

2.指名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

四、研读课文,感悟情景,指导朗读

(一)通过看、听,初步感知雷雨前的情景。

仔细看、细细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课件演示。 2.指名回答。

(二)三读课文,了解雷雨前的情景,并指导朗读

(引入:下面我们回到课文中,看看作者发现雷雨前的天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1.齐读1——3自然段,想想雷雨前的天气变化。 2.指名回答。

(板书:乌云

大风

闪电

雷声) 3.逐句分析,指导朗读。

4.用“越来越”进行说话练习。快下雨了,

越来越

5.是啊,满天的乌云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天越来越黑,风越来越大,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可吓坏了树上的叶子。请你找找看,树叶被吓得怎么样了?(板书:叶子) 6.除了叶子,还有谁也被吓坏了? 7.指名回答。(板书:蝉、蜘蛛) 8.逐句分析,指导朗读。

(重点分析“垂”字可以换成“跑”吗?) 9.齐读1——3自然段。

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雷雨前的景象,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五、对号入座

要下雨了,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可吓坏了我们这些词语宝宝,你能给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六、识字教学 我们真能干,帮词语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家,那么这些生字朋友你认识吗?

板书设计:

18雷雨

雷雨前 1——3

乌云

大风

闪电

雷声

叶子

蜘蛛 雷雨时 4——6

雷雨后

7、8

《雷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压、越、逃、蝉、蜘、蛛”6个生字。2.能正确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3.初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并能用“越来越”说一句话。

4.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给图片排顺序。 2.指名回答,

四、研读课文,感悟情景,指导朗读

(一)通过看、听,初步感知雷雨前的情景 1.课件演示。 2.指名回答。

(二)三读课文,了解雷雨前的情景,并指导朗读

五、对号入座

六、识字教学

1.出示要写的生字。2.师范写。

3.交流识字方法。4.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

18雷雨

雷雨前 1——3

乌云

大风

闪电

雷声

叶子

蜘蛛 雷雨时 4——6

雷雨后

7、8

第17篇:雷雨教案

15分钟

第一课时

一、介绍戏剧常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 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 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12分钟

18分钟

2、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二、简介作家作品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自己也经常看小说。曹禺的青少年时代在天津度过,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为他的一些作品提供了素材和原型。上学以后广泛接触了一些现代剧团和国外的戏剧作品,这些都使他走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

三、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虽曾留学德国,又是一个现代厂矿的董事长,但他的性格冷酷、自私,虚伪,在家庭里,却像一个黑暗王国的统治者。故事就围绕他而发生。30年前,他的家庭为了给他娶一个名门闺秀,硬是把他所爱的,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佣侍萍逼走了。他以为她投河自尽。但是,她却为人所救,嫁给一个下层的佣人鲁贵。岂料,30年后,鲁贵不但在周家当差,而且,他们的女儿四凤又像她的母亲当初一样,来到周家作佣人。她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周朴园和侍萍所生)相爱,并已有孕在身。但他们的爱情却带着内心的隐痛,因为周家年轻的太太繁漪,不肯放弃曾与她私通的周萍,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周朴园和繁漪所生)的爱情。侍萍由于寻找女儿来到周家,在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她与周朴园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却已覆水难收;女儿重蹈了她的覆辙,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并已有了身孕;她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却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难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当一切血缘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

讲解法

5分钟

生了:四凤触电自杀了;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了;侍萍呆痴了

第二课时

一、复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

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部分: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

第二部分: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

20分钟 我们今天主要研习的是第一个场景的内容

1、很显然,在见面开始,虽然是三十年的旧情人,但侍萍并没有表露身 份,到课文的什么地方,周朴园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鲁侍萍的?

明确:课文83页的上面“周朴园不觉的望望框上的照片”前

[那么课文中的第一场戏,焦点是侍萍的身份是否揭开,以这个为标准, 第一场又可以一分为二了。(板书)]

2、开始的时候,是鲁侍萍的什么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呢?

明确:鲁侍萍的口音和关窗的举止

3、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两人相认前的部分,下面同学找出周朴园问鲁侍 萍身份的地方。

明确:一共四处:“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板书)

[请同学揣摩语气并表演出来。]

4、与周朴园相对的,这四次表明身份的机会,鲁侍萍都没有揭穿身份。但是,从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我们又看出,鲁侍萍并没有躲闪或者急于离 开,反而希望引起周朴园的注意。由此看来,鲁侍萍一方面欲语还休,另 一方面又欲罢不能,当时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明确:(关键是鲁侍萍想不想见周朴园,又想不想让周朴园见自己)

(1)鲁侍萍带着30年的积怨,想见一见当初摧毁自己命运的罪魁祸首。 用自己的出现拷问这个人的灵魂,想看看他是什么样,自己在他眼中又是 什么样。

(2)本以为抛弃自己的人三十年来一定逍遥快活,置自己于脑后,没有 想到这里还保留30年前的痕迹,些许有些感动。

讲授法

(3)自己要作为周当初犯罪的活证据,控诉他的罪行。

随着身份的揭开,三十年旧事重提,周朴园也心情随之起伏,由追忆 到奇怪,到猜疑,再至紧张,以及得知侍萍身份后的惶恐,不知所措。主 角出场以后,矛盾又如何演化的呢?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1、当鲁侍萍提到往事的时候,周朴园是什么态度?当周朴园说到30年来 对侍萍的怀恋的时候侍萍又是什么态度?说明什么?

明确:当鲁侍萍提到往事的时候,周朴园态度十分冷漠“从前的旧恩 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当 周朴园说到30年来对侍萍的怀恋的时候,侍萍说“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 了。”

鲁侍萍的控诉引起了周朴园的危机感,所以要抑制、恐吓;周朴园的 甜言蜜语被饱经风霜的鲁侍萍给识破,所以也马上抑制住了。

2、当双方陷入僵局的时候,周朴园提出了一个什么解决办法?

明确:用钱

为什么周朴园一再要鲁侍萍收下钱?

明确:周朴园是个骨子里的封建买办“双料”资本家, 他一直认为战 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就是金钱。“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吧!”在他看来,世上的一切都是以金钱为转移的,金钱可以买到一切, 金钱可以成为遮丑布,金钱可以换来良心的安宁,金钱可以弥补罪过。这 就是周朴园在签署支票时的内心活动。一张支票撕开了他层层伪善的面 纱,使其冷酷、自私、虚伪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资产阶级所做的一切, 都只是为了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地位与尊严,至于别人的痛苦, 别人的情感乃至死活,他何尝真正放在心上过呢?!

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

20分钟 爱鲁侍萍呢?(结合剧本分析)

参考:真情说——周问过许多人,派人打听过梅小姐的情况,要修坟 纪念。住房内保留着“顶喜欢”的家具,记着生日,保留着习惯。30年 前,周朴园的确对美丽温柔的侍萍动过真情。到了晚年,其妻繁漪桀骜难 驯,儿子周萍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

1、三十年前二十几岁的周朴园,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萍产生 恋情,是自然真实的感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为他 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抛弃而投河自尽。

2、周婚后生活不美满,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和周结婚的第一个门 当户对的阔小姐,身体不好,加上周不爱她,婚后不久就死了。繁漪个性 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欢的那种女人,在这种情形下,周自然更加怀念他的

讨论法

初恋情人。

3、对于周对鲁的怀念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作者曹的观点是“是真实的,绝对是真实的”。

4、而当侍萍奇迹般的站在他的面前时,周为什么害怕、恼怒、赶她走?因为他害怕鲁的出现会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

假意说——1.(1)当他得知侍萍还活着:“(惊愕)什么?”(2)问是否想见:“(连忙)不,不,不用。”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2.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厉害冲突中来。 (1)(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2)“谁指使你来的?”

(3)(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4)“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5)“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第三课时 分角色朗读第二场

1、周朴园和鲁大海相见后的对话,他们开始的对话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分钟 (1)周朴园在和鲁大海见面前,已经从鲁侍萍那里得知鲁大海就是他的“亲骨肉”,也知道鲁大海“鼓动罢工反对他”,但是他还要问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正表现了周朴园的思想本质。周朴园摆出资本家、董事长的臭架子对待大海,说明他对大海已不存在什么骨肉亲情,他们之间只有劳资间的阶级对立。 (2)鲁大海的简明回答表明了他作为罢工工人代表的鲜明立场

2、周朴园是怎样对待罢工工人的?

(1)用金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分化瓦解工人队伍。

(2)开除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

3、鲁大海面对周朴园的种种卑劣行为是怎样表现的呢? (1)坚信罢工是团结的,有组织的,斗争一定会胜利。 (2)揭穿周朴园的骗局,指出周朴园离间工人队伍是“卑鄙无赖的行为”。

18

朗读法

(3)揭发周朴园残酷剥削、血腥镇压工人的罪恶,怒骂周家一群强盗。

4、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 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 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 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 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20分钟

二、人物形象分析

1、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 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 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 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 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 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之后,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在接下来的上十年里,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终于使她逐渐坚强。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的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2、周朴园形象

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他做事冷酷无情,对人冷淡,并且十分虚伪。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打听侍萍的坟墓并表示要进行修理,但当知道眼前的人就是侍萍时,他却签了一张五千块的支票递给侍萍,想以此来了结所有的事,这正是周朴园伪善丑恶心理的曝露,集中得表现了他得处世哲学。在他看来金钱能够解决一切,这不正是一个资本家应有的逻辑思维吗?

分析法

7分钟

许多人给周朴园的评价是冷酷、自私、虚伪,残酷剥削无产阶级的资本家。可我以为周朴园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梅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 爱情,他本是一个无阶级意识的善良的富家少爷,却因为被封建礼教下的门当户对和资本家的唯利是图意识所毒害,而逐渐沦为一个冷血的、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直至后来他逐渐习惯了资本家的不择手段,骗取名誉、金钱、地位。他自己也被教化成一个无情虚伪的资本家。但就在他已成为冷血动物之时,他却还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以及相片。他残酷的性格背后,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爱情的留恋,周朴园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所毒害,他既要赶走现在的鲁侍萍,却又保留着梅侍萍的相片,这本身就充满着矛盾。他受到现实中自身利益与内心深处真性情的强烈冲击,最后利益占了上风,要求他必须冷酷地对待现在的鲁家。周朴园也是可悲的牺牲品。

3、鲁大海形象

鲁大海是一个思想觉悟较高的工人。虽然他的斗争经验不足,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三、、归纳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第18篇:《雷雨》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图片展示法、视频展示法、对比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猜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 ——雷雨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18课《雷雨》”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

“现在同学们自读课文,认识一下雷雨,要求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生字(课件展示生字) (1)带拼音齐读词语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4)开火车组词

三、细读课文,读悟结合

1、图文结合 课件出示课文两幅插图,分析两幅图分别是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第二幅图的内容?”

2、看课文视频资料

(1)观看课文动画视频,学生仔细倾听。 (2)学生再次默读,思考上述问题。

“那前三个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雷雨前)

3、小结: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写的,先写雷雨前,再写雷雨中,最后写雷雨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这样写,好吗?

4、抽三名同学分部分朗读课文,体会“雷雨前——中——后”的条理。

5、雷雨前

“我们先来看看雷雨前的景象。”

(1)指名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在文中标出来。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板书:乌云、叶子、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你觉得这一部分中哪些词用得比较好?好在哪呢?” A、压(手势)

a、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黑沉沉”和“压”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句话? b、指名读 B、垂

a、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个“垂”字说明了什么?(风很大,蜘蛛很害怕,很惊慌) b、“带上惊慌、害怕的感情一起读这一句话吧。” 学生齐读。

(3)雷雨前除了大风,还有什么让人害怕?(闪电、雷声)

①“文中是怎么来写闪电和雷声的?”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②“这么亮的闪电,这么响的雷声,当然可怕,谁能读出害怕的语气呢?” ③用“越来越„„”说一句话吧。

(4)“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带上你的感情把它读出来吧。” 学生齐读。

6、雷雨中

“满天的乌云压下来,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雷雨中的景象。”

(1)学生齐读

(2)开头用3个“哗”说明什么?(雨急且大)该怎么读这一句?(语气重、稍快、停顿短)

(3)两个“渐渐地”说明什么?(雨由大到小,读时要慢)

(4)谁能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指名读。

7、雷雨后

“渐渐地,雨小了,雷声也小了,慢慢地,雨停了,这时你打开窗户,会看到什么呢?”

(1)指名读雨后部分,其余同学倾听并标出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2)在描写彩虹和蜘蛛时作者分别用了“挂”和“坐”字,作者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呢?可以联系上下文对比。(坐说明天气好了,蜘蛛舒服了)

(3)“雷雨过后的景色多美啊,面对这样的美景,你心情怎么样?谁能美美地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四、练习

“刚才咱们学习了雷雨的整个过程,那现在老师来考考你,谁能给下面的句子排顺序呢?”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思考。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美丽景色,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无穷无尽的奥妙,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让我们打开书,带上感情再读一读这篇美文吧。 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通过阅读了解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积累了很多描写天气变化的词语和句子,更准确的把握了一些动词:挂、坐等的使用。学生课堂有秩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反思:

《雷雨》是第四册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下面我谈谈本课的教学:

我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我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先让学生看录像,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描写而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让学生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本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1、朗读训练的层次性。虽然课堂上重视了朗读训练,读的形式也比较多。但是朗读的层次性不强,没有体现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一遍比一遍有进步。在感悟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朗读指导。

2、读写迁移,不够深入。

雷雨后的部分,我先让学生随便说有哪些景物,却没有问到小作者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其实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是从上到下的顺序。我就可用小结的形式说出,写作文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最后,到了“放开手”的阶段,可启发学生: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小作家,说说雷雨后的美景。这时,学生就能够很自如的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选择最有特色的景物,用上优美的词句来看图说话了。

第19篇:雷雨教案

《 雷雨》教案

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唐涛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周、鲁会面时,周朴园复杂的心理变化,及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教学设想:

通过欣赏影片,朗读台词,学生表演等方法,仔细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从电影片段:鲁侍萍发现自己踏入周家的心理变化,导入学习另一个主人公周朴园的心理变化。

二、明确学习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三、整体把握:

要求:快速阅读第一场戏,整体把握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前与之后的心理变化。

明确:平静、疑惑、恐慌。

四、局部揣摩。

(一) 片断一:

1、欣赏影片片断,看周朴园处于怎样的心理状态。明确:平静。

2、仔细品味,读出语气。“三十多年前,我还在无锡呢。”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二) 片断二:

1、全班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揣摩周朴园的心理——疑惑。2、仔细品味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三) 片断三

怀疑过后,当鲁侍萍真正出现在他面前,他又如何呢? 1、请欣赏两位同学的表演。 2、仔细品味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3、问题: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为何惊慌?

(四)、惊慌之下,周朴园用什么方法解决鲁侍萍出现的问题? 请学生通过朗读相关人物语言,解决此问题。

五、把握人物性格。

2 从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心理变化,及他解决这问题的方式,看出他是怎么样的人?

六、讨论:

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

《荷塘月色》第三课时

球溪高级中学 唐涛

教学要点:了解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咀嚼品味法。 教学过程

一、作业检查

1.请五至八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摘录的运用通感的表现手法的句子。

2.教师点拨: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其与比喻的区别在于通感的比喻感觉互通的。如“荷香”(嗅觉)仿佛“歌声”(听觉),“月色”(视觉)如“名曲”(听觉)。

二、咀嚼语言

理解语言之美需要咀嚼。所谓“咀嚼”,就是反复地比较: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哪些词句来

表达,作者为什么取此而舍彼,用彼词句有什么不妥,用此词句有什么妙处,等等。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咀嚼”一下。

1.“这是一条幽僻的路”一句中“幽僻”如果换成“幽静”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幽僻”既有“幽静”的意思,又有“偏僻”的意思,而“幽静”只能表达一个意思。“幽静”只有在心情

悠闲自在时才能体会得到,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而此刻作者的心情并不悠闲自在。“幽僻”尤其是“僻”恰倒好处地衬托出了作者孤独郁闷的心情)

2.“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一句中的“踱”与“慢步”的意思相近,作者为什么不用“慢步”而用“踱”?(“慢步”只能表现动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现动作的速度,也能表现做

动作时的心情。“踱”与作者心情转为开朗相适应。“踱”又与下文“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相照应)

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的“且”与“就”意思相近,作者为什么不用“就”而用“且”?(“且”除了“就”的意思之外,还有“暂且”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比“就”要丰富。

“且”说明荷香月色带给“我”的欢愉只是片刻之间的,这与下文作者的心情重新进入郁闷相照应)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中的“泻”表达的其实就是“照”

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照”而用“泻”呢?(因为作者已经把“月光”比作“流水”了,“流水”是只能“泻”而不能“照”的)

5.“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表达的其实就是“升”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升”而用“浮”呢?(“浮”和“升”都能表现“青雾”的动作,但在高度上有区别:“升”

让人感觉“雾”很高;“浮”让人感觉“雾”很低,低得与荷叶的表面相平) 6.“(灌木的黑影与杨柳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一句中的“画”表达的其实就是“留”

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留”而用“画”呢?(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三、品味语言

理解语言之美还需要品味。所谓“品味”,就是深入地思考:作者选用某一个词能起到怎样的表达作用。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品味”一下。

1.“悄悄地披了大衫”一句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达作用?(说明动作很小心,作者不愿惊动家人)

4 2.“轻轻地推门进去”一句中的“轻轻地”有什么表达作用?(说明动作很轻,作者不愿惊动家人)

3.“路上阴森森的”一句中的“森森”有什么表达作用?(用光亮的“暗”衬托出“我”郁闷的心情)

4.“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一句中的“淡淡”有什么表达作用?(用月光的“淡淡”来衬托喜悦的“淡淡”)

5.“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中的“田田”有什么表达作用?(突出叶子长得茂密) 6.“(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句中“粒粒”的重复有什么作用?(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7.“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一句中“远近”“高低”的重复有什么表达作用?(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四、布置作业

下面是朱自清先生《一封信》中的一段,请你对其中加点的词语进行咀嚼和品味。 我对于台州,永远不能忘记!我第一日到六师校时,系由埠头坐了轿子去的。轿子走的都是僻路,使我诧异,为什么堂堂一个府城,竟会这样冷静!那时正是春天,而因天气的阴薄和道路的幽寂,使我宛然如入了秋之国土。约莫到了卖花桥边,我看见那清绿的北固山,下面点缀着几带朴实的洋房子,心里顿时开朗,仿佛微微的风拂过我的面孔似的。到了校里,登楼一望,见远山之上,都幂着白云。四周全无人声,也无人影,天上的鸟也无一只。只背后山上谡谡的松风略略可听而已。那时我真脱却人间烟火而飘飘欲仙了!后来我虽然发见了那座楼实在太坏了:柱子如鸡骨,地板如鸡皮!但自然的宽大使我忘记了那房屋的狭窄。我于是曾好几次爬到北固山的顶上,去领略那飕飕的高风,看那低低的、小小的、绿绿的田亩。这是我最高兴的。

高三后期作文训练策略

——内江市高2011届高考备考研讨会交流感受

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唐涛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较大比重,因为作文能力训练重在平时积累,到高三后期往往会被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忽略,从而失去较好的训练机会。通过杭州高考备考研讨会,本人感受很深,高三后期作文训练还是有方法可循的,现将有关内容介绍给大家。

首先,在高三后期的作文训练中,还是要训练作文写作的几个步骤,并逐步掌握其中的技巧。

平时,许多同学在考试中考虑到作文时间紧张,于是看到作文材料以后就写,而不注意作文写作的几个步骤。我们的教师在平时作文指导中也不十

5 分注意强调,到了高三后期就更不会注意要求了,这是非常不好的写作习惯。事实上,到了高三后期,作文写作的五个步骤训练还是有必要加强的,因为学生如果不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步骤,就会在考场作文中显得手忙脚乱,没有条理,甚至是丢三落四,更谈不上从中能悟出什么技巧来了。为此,我们在平时作文复习中要认真训练,不断强化。

1、审题训练

要认真阅读所给内容,把握其中的限制、要求;找出材料背后隐藏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主旨;做好发散之后的定向;学会由此及彼的感悟;快速理清思路、构建框架等等。

(举例)

2、立意的训练

(1)顺水推舟,在议题中立意 (举例)

(2)联想相关材料,推导理性观点 (举例)

3、选材的训练

学会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 (举例)

4、组材的训练

积极相关的材料,在不同作文的训练中进行训练。 (举例)

5、表达的训练 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1)因题定体(举例)

(2)合理结构,即不同文体要求(举例) (3)语言要优雅(举例)

其次,根据学生不同作文水平设计不同的写作模式,这是高三后期作文训练中不得已但会一定启示作用的办法。

再次,注意阅读优秀作文范例,借鉴别人的写作长处。 第四加强能力修养,注意多角度积累训练。 第五,作文训练中应注意几点失分因素。

6

第20篇: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一、导入

在20世纪的30年代,我国有一个剧本问世。它的问世,就好像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

震惊了当时的整个剧坛。到了60年代,一位日本著名作家在访问中国时,专程登门拜访了

该剧作者,并且向他表达了这样一种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那样的杰作来。”这位

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再到了06年,几

乎无人不知的国产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本也是参照该剧创作的。这部知名的话剧就

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雷雨》,作者就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曹禺。

【投影】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

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

——钱理群

《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

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田本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用激情去

解读,用心灵去感受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二、介绍曹禺和《雷雨》

(一)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

杰出的剧作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

君》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

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华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

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

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

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

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

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

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二)《雷雨》简介: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

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

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

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作者把三十多年间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风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却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同时在这天下午激化,趋向高潮。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风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也开枪自杀„„

( 三)《雷雨》标题: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深刻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四)复习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二、审美感知,整体把握

(一)通读全文,理顺人物关系。

【设问】

(1)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同哪些人有关?

(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

(2)课文中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课文的哪里断开的

(明确:“周朴园可是你——”)

(3)请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己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以及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梳理归纳】本文的矛盾冲突 (附:全剧人物关系图)

1、主仆兼“夫妻”关系

2、主雇兼父子关系

3、主雇兼兄弟关系

4、同母异父关系

5、“母子”兼情人关系

6、同母异父兼情人关系

(二)层次分析

节选的这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

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三、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

学生分角色演读剧本:两个角色,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

1.提问: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讨论、分析,教师点拨。

明确:30年前的周朴园是一个风流倜傥的阔少爷,凭他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人品、才学,以及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世俗理念等方面来看,他和侍萍都是极不般配的。但他却偏偏看重了“知书达理、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的侍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侍萍也以善良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因此两个年轻人不顾一切地相爱并生子。他们的不顾一切,尤其在周朴园一方是不理智的,一旦激情消失(尽管他的爱还存在),世俗理念占了上风,门第观念、阶级地位等因素就会使他又一次不顾一切地抛弃侍萍。因此,当作为阔少爷的周朴园看中作为下层人民的侍萍时,侍萍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了。

2.提问: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前后的变化,感受其间存在的阶级矛盾。明确:在自认为侍萍已“死去”的三十年里,周朴园到处打听无锡“梅小姐”的情况,准备为她修坟。当年侍萍住过的房间依然保持原样,记着她的习惯,记着她的生日等等。他经常怀念与侍萍在一起的“甜美”生活,对那个美丽温柔的“小姐”继续倾注着思念与感情。一旦得知了侍萍还活着,周朴园的惊愕异常明显,他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因为几十年来他刻意修饰的角色并不是生活中那个真实的人,也因为他将可能被人掀起盖头,露出庐山的真面目,所以当侍萍问到“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他(连忙)“不,不,不用”。而当他清楚三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侍萍就站在自己面前时,便一连串地发问道:“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等,他前后的表现判若两人,因为鲁侍萍是他的罪恶历史的见证人,是受他凌辱、压迫的当事人。她的意外出现,事实上成为周朴园的严重威胁,可能致使他的声誉和地位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他立即采取种种手段来消除隐患。这一切都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本性,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私生活和卑污的灵魂。

根本利益的冲突: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3.结合课后练习2 展开问题讨论。

四、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精读有关周朴园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分小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并把对周朴园性格特点概括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梳理。

第一层次

明确:①周朴园向鲁侍萍打听“梅小姐”的“坟墓”等,让人感到他依然怀念已死的侍萍,但在对话中他却谎称侍萍是“贤慧、规矩”的“小姐”,而且只跟他“有点亲戚”关系。从这前后矛盾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实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高贵门第”和“老爷”的“尊严”,为了美化自己,并掩盖其对侍萍始乱终弃的卑鄙行径。因为在他看来,同女仆有点什么“关系”是可耻的,有损自己高贵的门第。

②周朴园说梅家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而鲁侍萍说“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样写表达上有何效果?(虚伪)明确:夸奖的话从周朴园嘴里说出,更可反衬出其内心的虚伪、灵魂的卑劣;而鲁侍萍的自贬恰恰表现了三十年前发生的事对她的打击之大,以及其内心的怨愤之重。第二层次

③周朴园口口声声思念梅侍萍,而一旦她出现在眼前时,他又为何“忽然严厉”起来?明确:曾经的周朴园和鲁侍萍毕竟相恋过,他对鲁侍萍的感情不全是虚假的,他不忘旧情,保留旧家具、旧习惯,穿旧雨衣、旧衬衫,一听到侍萍的无锡口音,便急于打听“梅小姐”的事情等,在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他感情的真实流露。而他后来的家庭生活很不如意,妻、儿都对他敬而远之,使他备感孤单寂寞,他只能用曾经那段跟侍萍的美好回忆来填补心灵上的空虚。但另一方面,身为金钱至上的资本家仍旧为了维护自己的“高贵门第”和“老爷”的“尊严”,为了美化自己,拼命掩盖其对侍萍始乱终弃的卑鄙行径。当周朴园认出面前站着的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侍萍后,就立即扯下虚假的面具,由对侍萍一片“深情”转而凶相毕露。“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等一连串的对话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卑鄙的伪君子,一个浑身散发着铜臭味的冷酷的资本家。这也反映出他先前的思念只是一种虚伪的惺惺作态和他性格的复杂性。

④鲁侍萍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她虽然认识到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但却缺乏觉悟,所以把一切都归结到命运上去。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可否不用反复?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反复能充分表现她的怨愤之情。

⑥周朴园说他当时是“于心不忍”,真是这样吗?

明确:不是。这只是他为自己的丑恶灵魂所找的一个自慰的借口,只是为自己的可耻行径做开脱。

⑦鲁侍萍听周朴园的辩解之后,思想情绪有何变化?她还怨恨周朴园吗? (轻信)明确:她善良的本性使她丧失了抗争的斗志,内心也宽恕了周朴园的卑劣行径。⑧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是怎样的心理?(自私)明确:担心鲁贵来寻他报仇。他最终还是担心自己。

⑨鲁侍萍说鲁大海跟周朴园“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那么鲁大海是怎样的人?周朴园又是怎样的人?

明确:鲁大海是工人代表,有责任心,有正义感;而周朴园是资本家,无责任心,靠欺压工人谋利。

⑩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为什么要冷笑?

明确:周朴园以为一旦鲁大海知道自己就是她的父亲时,便会放弃与自己斗争的激情。

⑾周朴园为什么要给鲁侍萍钱?后来为什么又要给路费?(险诈)明确:先是为了收买鲁侍萍,后来是为了早点把鲁家的人撵走。

⑿周朴园在确定鲁侍萍将要离开此地时,又给她一张支票,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为了用金钱补偿自己的罪孽,以求得灵魂的安宁;也力图用金钱来堵住鲁侍萍的嘴,怕暴露自己的丑恶之事。

⒀周朴园说鲁侍萍不受支票“将来会后悔的”,你认为她会后悔吗?

明?训娜鲜丁K淙凰灾芷釉暗恼嬲私庥幸桓龇⒄构蹋纳屏嫉奶煨栽顾欢榷云洳持殖潭鹊那嵝藕土陆狻5牵又芷釉暗那昂笮形谋浠校沼诳辞辶酥芷釉暗南斩癖拘裕D8征是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险诈,是一个完全的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2.精读有关鲁侍萍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分小组讨论。(同上)明确: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正直、刚毅、倔强,一直在死亡线上挣扎,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是痛苦的经历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同时使她对现实的残酷有了较清醒的认识。虽然她对周朴园的真正了解有一个发展过程,她的善良的天性曾使她一度对其产生过某种程度的轻信和谅解。但是,她从周朴园的前后行为的变化中,终于看清了周朴园的险恶本性,清醒地意识到周、鲁两家人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阶级的鸿沟。于是她毅然撕碎支票,表示了她对周朴园这个卑鄙的伪君子以及对不公平的阶级社会的蔑视和抗议,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觉醒。

鲁侍萍: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善良、正直、刚毅顽强。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五、布置作业:课后问题探讨3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