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沧海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5:28: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沧海》教学设计

何向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 :

1、在对景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感受《观沧海》雄浑壮丽的景象。

2、把握诗人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3、感受虚实相生的诗歌创作手法。 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体味诗人创设的意境与其人生理想、人生境界之间的联系。

2、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的形、音、义,了解曹操生平。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大 何:多么 行:运行 若:如同,像 星汉:银河 至:极 志:理想

一、导入

1、关于诗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苏轼在《赤壁赋》中称赞的是谁?曹操。

由这句话你可以提炼出关于曹操的哪些信息? (1)酾酒:(酾:shi/shai 斟)嗜酒,性格豪爽。 (2)横槊赋诗:(槊:shuò 兵器)军事家(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诗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3)一世之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汉书》,政治家。 (4)临江:毛泽东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引出曹操和《观沧海》

2、关于汉代乐府诗

(1)之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一首古体诗《龟虽寿》,齐声背诵。其实这两首诗结尾一句均有“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句,这是乐府诗的特征之一,他们都出自汉代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这一句是和乐时加的,是诗的附文,相当于歌的副歌部分,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沈德潜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

曹操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遇上了什么事儿我们并不清楚,但诗歌是时事在诗人内心中的投影,看我们能否从手中的《观沧海》中窥探到1800多年前一代枭雄曹操的心潮澎湃和当时风云变幻的时事吧!

二、整体感知

1、听一生朗读《观沧海》,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找一找诗人抒发心情的诗句?

没有直接抒情的诗句,全部是描写景物的句子。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说明我们只能通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来分析其心境了,也说明本诗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全班齐读诗歌,你认为全诗是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 “观”字统领全诗,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3、在碣石山上,诗人都看到了些什么景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 水:澹澹(荡漾) 山岛:竦峙(高高耸立) 树木:丛生

草:丰茂(虽然已是秋天,山上却生机盎然)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 日月、星汉:从“若”字看出,此处为虚景(想象、夸张、互文)。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辰的气概,也展示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怀。

4、有了这些虚实相生的景物素材,请自由朗读诗歌,选择你最欣赏的两句,在脑海里把这两句中的景物缀连起来,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并谈一谈你选择它的原因。(独立思考—小组综合意见—全班比试)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

5、前面我们说到了“诗言志”“情景交融”,曹操想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怎样的志向呢?

补充《观沧海》的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然而曹操已经在此时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的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消灭掉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操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前的深秋,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

“水何澹澹”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地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透露出诗人“江山如此多娇,我愿为折腰。”的思想感情。“日月”两句是写景的高潮,以沧海自比,更恰切地表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景:沧海的波澜壮阔和气势磅礴——情:诗人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通过写观沧海的包蕴万千、吞吐日月,来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6、既然是乐府诗,那么下面的音效,哪一个最适合作《观沧海》的配乐呢?按照小组合作的原则,选好你认为最适合的,说说你选择的原因,并和着音乐朗读给大家听,再次走进诗人的内心。 (1)二胡赛马 (2)古琴龙朔操 (3)琵琶十面埋伏 (4)琵琶大浪淘沙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