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沧海《观沧海》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1: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沧海》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3、学习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有情感的背诵诗文。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文化比作是璀璨的银河,那么中国的诗歌就是其中最闪亮、最光彩夺目的一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乐府诗《观沧海》,来领略一下一代枭雄曹操的博大情怀吧!

二,自学指导一 先学:

1、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多角度朗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3、疏通诗意。 后教:

1、作者及作品: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汉武帝。

代表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

乐府诗:汉代朝廷音乐官署把一些诗歌配乐来吟唱,这种诗歌就叫做乐府诗。 写作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征讨我国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残部,途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

1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2、初步感知诗歌 a、教师范读诗歌。

b、指名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碣石 ( ) 澹澹( ) 竦峙( ) 丰茂 ( ) c.学生自由朗读,熟悉诗歌内容。 d、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临 () 澹澹()行()其 ()萧瑟() 若()何 ()洪波()

三、自学指导二。(研读诗文) 先学:

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b.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c.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诗歌什么写作特点? d.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后教:

a.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想。 b.作者描写了:沧海、碣石、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写实诗句:3---8句;

想像;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宏伟志向) c.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惊人的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2 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写作特点: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四、小结:

这首乐府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研讨与练习一(1)。

3、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观沧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