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品曾国藩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2: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2012第二学期《晚清政局与人物》科目考查卷

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电气10-1任课教师:谢标 秦程节 姓名:丘文钦学号: 10034020254成 绩:

品曾国藩

人们都说:“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的偶像是这样评价他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袁世凯说过:“曾文正公足以吾人之师。”我在这抛砖引玉,品曾国藩的治学,做人,做官。

品曾国藩治学

以笨劲治学。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自己曾说过:“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这完全不是谦词。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正在点灯苦读。此时这户人家的房梁上趴着一个贼, 他就打算等这户人家的灯都熄了,趁着黑灯瞎火他好下来偷东西。这应该是富人家,也少有吃苦的后代。这小偷主意是没错,这想法也没错,这孩子也正读一篇普通 的文章。可问题是底下读书这孩子他特别的笨。他在底下背这篇《岳阳楼记》,磕磕巴巴地就是背不下来,半天才吭哧一句下来。倒腾来一遍倒腾去一遍,弄了十几 遍下来小偷都基本上会背了。这个小偷到后来是可忍孰不可忍,眼看着天就要亮了必须得有所行动。所以他极其恼火,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蹭的一下从房梁上就跳下 去了,满肚子怒火上前一步,劈手把他手里的书夺过来,往那个桌上啪的一扔:“瞧你个笨样,你说这文章有什么难背的?”说着小偷一张口,就把《岳阳楼记》背 了一遍。他被背诵背顺了,再指着他骂他,“瞧你笨的,还读什么书呀?”说完了袖子一甩满脸激愤地扬长而去,东西也不偷了。很遗憾,我们不知道这个聪明的贼 叫什么名字,但是有幸的是,我们知道这个笨小孩他叫什么名字,他当时名字叫曾子城,这个名字大概我们都不熟,但他后来改了个我们都特熟的名字,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凭着这股笨劲,踏踏实实,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句,功夫不负苦心人,便高中秀才,后来越来越来顺,四年后,又高中进士。成功不是偶然的,与曾国藩的敢吃苦,敢斗的精神分布开。

以虚心好学治学。曾国藩并不是埋头苦干,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两耳不闻窗事的

人。他是一精明的人,善于游学,他第一次进京赶考,让他大开眼界,落榜后并没大发牢骚,气馁,而是收好行李,从北京游学回家,行千里路,途中还把衣服的等贵重物品典当了买了不《二十四史》。他善于交流,结交一大群好友,拜了许多有名望的老师。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家书提到“讲躬行心得者则有唐镜海先生,倭仁前辈,以及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数人;穷经学理者,则有吴子序、邵惠西;讲习诗书、文字而艺通于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他工作于翰林,交际甚广,这对他的知识视野有很大的作用。为他日后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品曾国藩做人

以诚待人,曾国藩不但对事业至诚,专心纯一,不欺!而且做人也是坦坦荡荡,以血诚待人。曾国藩以诚为本,认为诚是天道。他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鬼神亦避”,须有一诚字,以之立本立志。在带湘军打仗时候,他待部下却处处不忘一个“诚”字。得到了弟子们的拥戴。并且向手下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内心之诚乃血诚。所以湘军的战斗力因诚而让敌军汗颜。曾国藩被太平军捉到而拒绝抄告示,宁死也要捍卫诚。他以血诚待师友,让人觉的他的真诚,感动刘传莹,认为他不是攀附权贵,让刘传莹愿意帮助他。以诚换诚,非权术驾驭人,非因权力,利益,富贵,功名与人相交。在因此在困顿的时候,有朱绕阶接济,让他安心科考。

拥有一颗宁静的心。以一颗宁静的心去学习。没读懂上句,不读下句。不急不躁细细的品读四书五经。买了本《二十三史》,变闭门不出,发愤读书。立下誓言:“嗣后每日读十页,间断就是不孝”变心如止水,发愤攻读,一年就把《二十三史》读完了。在翰林院做学问时变写日记警告自己:“平生只为不静,断送了几十年光阴。”宁静的心从练书法中获得,他拜何邵基为师,研习书法。他还告诉了他儿子曾纪泽书法能改变的气质,以养其心,以约其性,以遂其志。与太平军战斗中,屡战屡败中,磨砺他遇到大事能冷静下,不浮躁的分析形势。

品曾国藩做官

拥有超强的识人能力。如果没有独具慧眼的识人能力,就是一个才华超群的人主动投靠你,也不会得到你的重用 选人用人首要的是凭借自己的眼力 选准人 用准人须具备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又是一件必须要做好的事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能够为一支军队挑选一个各方面都出色的将领,就会使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如果有几个很有才能的人在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那我们办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 左右

逢源但是,用 他人之力,成己之事 ,首要的是识才,它要求识人者必须具备慧眼识珠的眼光曾国藩就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为才是举。注意对僚属才能的观察。曾国藩39岁升授礼部侍郎,仕官京城,即已留心人物,出事戎轩,尤勤访察。现从有关资料统计看,当时曾国藩幕府僚官多达上百人。他观察人不

以貌取人,如罗泽南“貌素不扬,目短视”,骆秉章“如乡里老儒,粥粥无能”,他都能倾心相好,许为奇才;不以出身取人,如塔齐布,起初只是下级军官,但他起床早,穿草鞋,天天认真练兵,被曾氏赏识;他观人于微,知人之明,最瞧不起的是大言不惭的人,“以有操守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爱才育才,人心归之。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正是清王朝国势日衰、西方列强步步紧逼、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乱世, 他深知人才对于复兴国家、挽救清朝统治的重要性。曾国藩曾说,“国家之强, 以得人为强”,“兴我大清, 当务之急是人才”。 二是发挥人才的一技之长。曾国藩认为用人“器使而适宜”,要发挥人才特长。“凡有一技之长者,„„ 断不可轻视”,他“凡于兵事、铜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借,量才录用”。因此,无论是师友推荐或官员推荐或毛遂自荐者,他都要“徐察其才而位置之”,做到人尽其才。他常以良药不适于病,梁丽之材用于窒穴,耗牛捕鼠,良马守门等比喻批评用人不当。重用有才气而不拘小节,甚至反对自己的人。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幕僚,曾氏习惯早起且与同僚共进早餐,而李氏贪睡,这一点,曾国藩对李鸿章颇有反感。有一天,李以头痛贪睡不早起,曾氏三番五次派差允、巡捕催促李氏,李氏只好披衣踉跄跑到饭厅,曾氏始终低头不说话,吃完饭,放下筷子,站起身,指着李鸿章正言道:少荃,既然入我帐下,我有言相告你,我这里所崇尚唯一“诚”字,说完转身而去。但曾氏始终重用李氏“盖文素论博相才气不露,故欲折之使就危也”。左宗棠是曾国藩的部属,刚直自负,与曾氏敞龋甚深,左氏认为“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

注重修身。 赢得人望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非常尊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信条。曾国藩非常注重自身人格的修炼, 在修身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曾国藩认为, 修身的最高境界是慎独。要做到慎独, 必须勤求己过。为此, 曾国藩坚持写日记, 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检查、反思, 检讨自己在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那天起, 他给自己订了个 “日课册”, 也叫 《过隙集》,“每日一念一事, 皆写之于册, 以便触目克治”,“凡日间过恶, 身过、心过、口过, 皆记出, 终身不间断”。曾国藩讲求修身, 并非沽名钓誉、表里不一, 而是知行合

一、说到做到。这主要体现在 “廉”、“俭” 二字上。曾国藩自步入仕途后, 即以做官发财为耻, 以 “不要钱、不怕死” 自许。曾国藩曾说,“处此乱世, 愈穷愈好”, 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曾国藩对贪官污吏历来非常痛恨, 多次提出要严厉惩治贪官污吏。他还多次告诫家人不要受贿, 不要贪财。在攻破南京后, 他针对其弟曾国荃贪恋钱财的表现提出严厉的批评, 并劝其辞职。由于恪守自己的誓言, 直到曾国藩61岁去世, 其家产和日常生活仍与往昔未做官时相差无几, 这在贪腐成风的清朝实在难能可贵。俭是廉的基础。曾国藩一直谨守 “俭以养廉” 的信条, 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之事。他每日饮食以一荤为主,非来客不增一荤, 时人誉之为 “一品宰相”。他的衣着也十分朴素, 即使做了两江总督,平时所穿的鞋袜衣帽也全由其夫人及儿媳、女儿缝制。曾国藩经常在家书中告诫家人, 不要过于奢华。他担心家里 “老辈失之奢, 后失之骄”, 甚至平时不愿多给家里寄钱物。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曾国藩正是凭借极高的个人修养赢得了极高的威望, 成为极具人格魅力的卓越领导。

居安思危, 知道进退。封建时代的官场有一个潜规则, 就是立有盖世奇功的臣子, 常常难以善终。一则他们功高震主, 且手握重权, 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易引起皇帝的猜忌, 正所谓 “飞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 二则他们易招致同僚的嫉妒, 成为别人攻击、陷害的对象。对此, 曾国藩洞若观火, 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在日常生活中, 曾国藩主要坚守以下几点。第一, 谨言。曾国藩认为:“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 曾国藩写有修身格言十二条,咸丰八年三月初六, 曾国藩在给其弟曾国荃的回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两端: 曰长傲, 曰多言。丹朱之不肖, 曰傲, 曰嚣讼, 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 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第二, 不居功。曾国藩曾说:“功不必自己出, 名不必自己成。” 每次打了胜仗, 他都论功行赏, 向朝廷保举大批将官, 而每遇到战事失利, 他总是自行承担责任。这种推功揽过的做法, 不仅调动了将士的作战积极性,还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消除了大家的怨气。第三, 不张扬。同治三年, 湘军攻下南京, 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 加封太子太傅。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踌躇满志, 而是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将大祸临头, 于是竭力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 消除朝廷对自己的猜忌。他曾说:“功成身退, 愈急愈好。” 为此,于是, 曾国藩在攻陷天京后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是裁撤或调离金陵( 即南京) 地区的 5 万湘军, 停解广东、江西厘金。二是采用软拖硬抗的办法, 抵制清政府对天京窖金和幼天王下落的追查。结果, 清廷也只好不了了之, 甚至连左宗

棠、沈葆桢两人将幼天王解送京师的奏请也予以驳回, 免使曾国藩过于难堪。

我佩服曾国藩的那股韧劲。

参考资料

《曾国藩大传》 迟云飞,史林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品读曾国藩-做人,做事,做官》 黄琳著 中国三峡出版社

《曾国藩成功学全书》 史林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吴伯特创作室 译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讲稿》 骊波

《曾国藩权臣安身之道揭秘》 朱东安 政府法制·半月刊 2008 年第 5 期

《曾国藩人才思想探论》孙 瑞许昌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8 年第 4 期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赵 巫 教育2008 年2月·下

《论曾国藩的为官之道》朱德林 领导科学2009 ·9月中

《曾国藩识人之术》司马志 致用 处事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品曾国藩
《品曾国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