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写渗透

发布时间:2020-03-02 03:59: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写渗透,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大家好:

我来自熊岳镇金海港小学,我校在2007年申报了市级科研课题《读写渗透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对象是

4、5学年的学生。我们经过2年的研究,此课题于2008年9月已经结题了。今天很荣幸能在大会上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同志们能多给予意见和建议。

一、课题的提出:

1、按新课程标准要求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与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45万字。”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对习作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句话其实讲的就是要读写渗透。感悟积累就是通过阅读来吸收,来积淀语感经验,来积累语言材料。运用就是倾吐,就是表达。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怎样进行读写渗透,怎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的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很有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2、学生普遍存在习作的困扰

目前,小学生的习作是困扰小学语文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不仅在阅读积累量上不够,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中阅读积累和习作的有效转化不够。阅读在质的方面,更是极大程度地停留在表面积累的低水平上。作文中出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法表达”的现象。因此,如何实现学生阅读与习作的有效结合,搭建读写互促的新平台,让学生在读写渗透中有效提高写作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3、地域影响,信息储备受限

我校地处农村,因为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家庭语言环境差,文化信息来源极其有限,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窄、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对我校四五学年学生进行作文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82.2%的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法表达”;有85%的学生认为“习作过程中缺乏的是参考资料和知识储备”。 学生因知识面窄,加上没有系统的阅读计划,我校学生习作长期陷于“少(字数少、)慢(速度慢)、差(质量差)”的困境,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及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改变我校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探索落实课程标准的途径,我们提出了“读写渗透,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这一课题的实验研究。本课题凭借语文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实施以课文为基点的幅射性教学,拓展教学视野,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个习作的“瓶颈”,在教学中寻找规律性东西或拓展点,在“不变”中求“万变”,在“不变”中求异、求新,多角度、多元化的进行解读与拓展延伸。研究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可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读写渗透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读书,提高学生读写的能力。

二、经过两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在《读写渗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究,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成果。

“读写渗透”从表面上看分为读和写两大块,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读是基础,写是核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将读与写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那么,在试验中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实施读写渗透教学的呢?

我们的试验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培养读书习惯,注重知识积累

朗读——摘抄

1、课内教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自学的条件,让学生自读、自学,自己体会揣摩,充分发挥潜能。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出成效。 教给学生各类文章的不同读书方法。例如:写人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特点,看看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或性格;写事的文章可抓住事情的发展过程,按时间、地点等顺序读懂。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教学生读课文的时候,调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每人准备一本摘抄本,并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摘抄方法,积累好词佳句.要求学生看书时要做到:眼看、口诵、心思、手写,从而养成眼、口、手、脑联合攻读的不动笔不读书好习惯。

2、课外重积累,培养阅读能力。

随着读书积累的深入,老师教给学生自己选择书刊的方法。我们学校4-6学年每周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室自由选择图书,鼓励读一读文学名著,让他们接触浅显的自然科学丛书,同时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略读、浏览、速读等读书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上。而且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学生在积累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不少素材,但真正需要运用时,再去找资料显得比较忙乱,老师则教他们做好摘记的进一步提炼,分门别类归拢好。此外,教给学生读背的方法,提高积累的效率和质量。有一部分老师还让学生参考正规报纸的格式,凭借平日的丰富积累,自办手抄报,创设一种交流的机会与环境,让同学们在办报中展示个性,发挥创造力,在相互传阅中,在相互交流中体味积累的快乐.

(二)课堂写作训练,激发表达欲望

1、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实施读写渗透

首先,让我们的老师吃透教材,研究怎样从课本出发,挖掘课文中习作资源,有效积累习作素材,储备语言。如果,老师们认真地阅读一下我们手中的教材,你会发现,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它很好地体现了“读写合编”的思想。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为例,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后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第15课《落花生》课后作业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读完本篇课文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比如松树、蜡烛、火柴,)说说体会到的做人的道理吗?”除此之外,几乎每一篇精读课文后都有这样的习题,“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形式,从而体会感情的不同。”最多的,莫过于“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在每篇课文的重点习作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习作素材,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说写练习中,为自己的表达服务。把说、写、评、导、改融合在学生习作训练的全过程中,这样从部分到整体,整体中有部分,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可控、高效、开放、有序的系统。

既然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此不容乐观,而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如引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渗透这一思想,并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

从表现形式来看,我们将具体的“读写渗透”方式概括为三种:仿写、补写和续写。下面逐一举例说明: 熟读——仿写

通过让学生熟读,理解课文内容之后,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活”,“仿”中求“创”,“仿”中求“新”,从而让学生做到愿写、能写、乐写。 我自己认为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服务,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课文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仿写的资源。我们在教学实验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A、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刘宏岩老师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朗读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句话给人的感觉这么美?从而引出“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在明白了什么是“打比方”之后, 然后让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想象一种事物,用“打比方”的方法造句。比如说:玻璃球。流光溢彩、五颜六色的弹珠,一下子引起了同学们兴趣,有的同学说:“黑色的弹珠就像是乌龙的眼晴,神秘莫测。”有的同学说:“红色的弹珠好像是海底的珊瑚。” 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指导学生能根据“不管„不管„总是„”“哪儿„哪儿„”句式联系生活说出了不同的句子,生动有趣。 B、仿写段落。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组时,学到的动物外形和性格特点描写时,我们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描写的顺序和描写的方法上,要求同学们按照文中的方法,描写自己身边的小动物的外貌;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父亲的外貌描写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一段描写,仅仅用了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父亲在地震中挖儿子挖了36个小时之后的形象子展现在大家面前。文中是这样写的“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学到这段时,为了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师出示了一组照片,请一个同学进行了口头的描述,并让大家猜猜她描述的是谁?如是猜对了,说明她的描述是成功的,相反则是不准确的。当时,这位同学是这么描述的:“她不过十岁左右,两片厚嘴唇,胖乎乎的小脸,头发有点长,似乎要遮住眼睛了,喜欢穿一身深色的衣服,显得很稳重。”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并且仿照学到的方法进行描写。课后要求同学们仿照文中的描写,写一下你熟悉的人的外貌。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C、仿思路。

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课本中有很多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明了,而且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能接受和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抓住了这一宝贵的资源。教学游记课文时,引导学生按照参观的顺序学习课文,熟读课文之后,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回忆自己曾游览过的地方,构筑文章骨架。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按游览顺序写作,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

仿写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句段训练逐渐过渡到篇。(如:《陶罐和铁罐》一课可以进行这样的“读后写”练习: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抓住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再引导学生把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互换,先用文本来仿《铁罐和陶罐》,在运用文本的基础上再跳出文本,让学生抓住两样在某一方面有联系或者相反的事物进行命题和创造,可以是《小溪和大海》《公鸡和母鸡》《白猫和黑猫》《小青石和小黑石》《铅笔和橡皮》等等。)

2、熟读——补写

根据课文内容,对文中没有继续说下去或没有说出的部分展开想象,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写作方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不仅对作文极其重要,也对创新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去启迪、开发提高、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利用课本内容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学习《卡罗纳》时,引导学生思考:卡罗纳在失去母亲时是多么痛苦啊,当我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他的心里想些什么了?请写一下?

再以《新型玻璃》一课为例,审题入手,猜想新型玻璃的特点——初读课文,掌握字词——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学习5种玻璃的特点、用途及说明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本文说明方法,推销、介绍各种新型玻璃——转换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运用。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也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对每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都介绍得极为生动具体。这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学完之后,我们是这样进行读写渗透教学的:①教师布置学生补写课文,“假如你就是一位科学家,你想发明什么新型玻璃”?②评价。③把你们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写成一段话加以介绍,插到课文当中去,使它和原文融为一体。④大家注意听,看他是怎样介绍的。特别注意听别人是怎么给他评改的,学习修改文章的方法。⑤同桌互相交流,互相修改。充分放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搭设的交流平台中,经过反复多样的口语表达强化,将对课文内化,用自述的形式体现出来。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这一最宝贵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小组达到团队水平,在平时明确分工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喜欢的新型玻璃,将课文内容转为自述内容,在共同的合作交流中,集思广益选出优秀汇报员,有条理地介绍。在师生与生生互动评价中发现优点,弃其不足,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在学生主动参与中,尊重学生个性体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自用。

3、熟读——续写

是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挖掘。这既是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后,布置学生写一下,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卷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事情又将如何?学完《草原》课文后,续写一下后面的情景。等等。

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

2、作文教学中实施“读写渗透一体化研究”教学模式。

教学的主要做法是将课文与作文教学打通,依据大纲对各年段作文的训练目标,在教学中活用课本,通过读写相容、互补,有计划地分散落实一些习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创新垫定扎实基础。 我们在试验中,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探索出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新模式,是本课题的一个研究重点。我们借鉴国内外作文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验与研究,总结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开放式,多向互动作文教学新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1、作文课基本程序:

听读材料思维组织,想象构思积累素材→同桌互说互改→当众口述→集体评改→吸取精华,润饰加工,再评再改。

2、常见的习作训练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①看图说话写话的课堂教学模式:

独立观察—尝试口述—互说评改—尝试写话—导评完善 ②.命题习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引导审题—交流选材—指导构思—口述评议—起草修改(四年级)

独立审题—自主选材—独立构思—口述评议—起草润饰(五年级)

③习作评改课的教学模式:

重温目标—例文评改—归纳方法—互评自改—精批评赏—再改成文

我们始终坚持“导重于批,批重于改,评重于批,口评重于笔评”的批改原则。批改方法上,我们不主张精批细改而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批改的步骤是:先由教师示范改,再让学生互改,最后学生自改。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练改,改中练读。教师在批改时采用积极评价原则,多肯定,尽量以最小的幅度修改,尤其是困难生的作文。优等生的作文从立意谋篇处品评;中等生的作文从精彩句段处赏析;困难生的作文则从好词好句处大加赞扬。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欢悦,充分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自批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力,促进元认知的形成和发展。而互批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又了解了同伴的写作技巧,达到资源共享。

我们所确定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读中学写,写中有读,读写有机结合。这些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灵活的调整,我们强调习作教学模式,但不模式化。

在实验中,我们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各项测评中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

(1)分数激励。根据学生原先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评分策略。后进生的习作,永远不打不及格的分,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后进生只要有点滴进步,都要奖励分数,对于优秀学生的习作,则要求其有创新,构思,灵活的写作手法才能给予高分数。

(2)评语激励。我们把评价贯穿到构思阶段、口述阶段、书面表达阶段。在各个阶段,都要求师生共同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三、研究成果

(一)通过实验研究,制订了由“读”到“写”的12种二级语言转换模式。

一级 二级 (1)读中理解解题→ 结合作文练审题、拟题 (2)读中学分段、归纳段意→结合作文列提纲 (3)读中概括主要内容→ 结合作文练选材 (4)读中学分主次内容→结合作文练详略 (5)读中学归纳中心→ 结合作文练立意 (6)读中学捕促重点段→ 结合作文练写重点段 (7)读中学段落结构式→ 结合作文练谋篇 (8)读中学作者的观察方法→结合作文练观察 (9)读中学学词句锤炼方法→结合作文练词练句

(10)读中理解事物联系(前因与后果、环境与事物、动态与静态、事物与联想、外表与内心、顺叙与倒叙等)→结合作文练逻辑 (11)读中学描写→结合作文描绘

(12)读中学变体(扩写、缩写、改写、续写等)→结合作文练变体

三、活动展示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1、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力争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实验阶段熟读课标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中的大部分。背诵部分精选的古今中外名篇。

2、重视引导典范语言的积累,使学生在丰富语汇的同时,体味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思,提高语文素养。创造条件使积累有效化。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学生读写的成果。经常举行课内外结合的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使学生才艺得以展现。开展系列读写辅导和竞赛活动,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举行作文竞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文章段落进行诵读,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讲故事,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体会读书带来的成功与乐趣。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平时的积累。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展示交流自己的习作,并促进了我校语文总体成绩的提高。

四、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的结论是: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实施读写渗透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对学生的影响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两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斐然,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1、有苦有乐,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的内涵

2、又读又写,提高了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3、边教边研,增强了教师的校本教研的意识

(三)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高

1、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我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正处大幅度发展的最佳时期,从校园环境到办学条件,从师资结构到学生来源,从教学质量到社会反响,都悄然发生着变化。

此研究课题正激发着一大批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了我校发展的智力保障。

2、使学校的课改工作不断深化

“读写渗透”的研究课题,帮助语文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和教材观;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注重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相联;重视学以致用,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使我校语文教育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使我校的课改工作更加深入。

3、发挥了教育科研的辐射作用

五、实验后的反思

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 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并不意味着本项实验研究活动的结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在同一班级存在着客观的差异,进行实验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佳的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由于这一课题搞的时间不长,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不够均衡。特别是离终极目标“出口成章,落笔成文“还有很大的距离。如何在全校更全面更深入的开展读写渗透研究,整体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成为今后我们需要继续去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

(三)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

“读写渗透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实验研究报告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应用文读写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绘

读写渗透
《读写渗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连续读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