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成都市科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2:49: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成都市2009年科技工作总结

一、关于2009年工作总结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西部科技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促进灾后重建取得进展,高科技成都建设成效明显。264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标准)累计达到660家;全市1—10月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8774件、11427 件,同比增长36.01%、28.24%,申请量、授权量均居西部城市第一;获批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进入首批国家“5.26”知识产权执法试点工程。

(一)扎实推进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中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1.对接国家、省重点项目取得成效。截至11月,已争取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立项120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0项,共获得经费支持30.2亿元;“基于网络协同的级进模数字化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等158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经费支持8183万元,占全省立项数的59.2%。295个项目获得四川省级科技计划5879万元经费支持。

2.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及产业化应用”等7个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精密数控机床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进一步深化,半导体照明、医疗器械技术等技术创新联盟加快筹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得到加强,获批国家级中药饮片炮制、OLED工艺等6个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核心机要安全SoC芯片”等11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智能信息系统、数字广播电视设备2个工程技研究中心。深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成都海峡教育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被评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新技术新产业加快推进。组建了新能源产业专家顾问组,成立了成都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物联网技术研究院。制定并实施《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申报国家高性能纤维材料基地、新能源产业化基地。组织实施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各试点单位合同采购LED灯7144盏,示范工程累计装灯721盏。建成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综合信息短信服务平台,组织发送新技术新产业综合信息15期,编印《科技决策参考》专刊3期。

4.科技金融服务取得进展。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融资支持,全年共为15家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200多万元,引导风险投 1 资1000多万元。完成15个项目、总额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贷款。帮助22家科技企业、4家风投机构获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552万元。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保险金额21亿元。

5.区域技术市场建设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取得成效,我局成为全国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制定出台了《成都市技术市场推进专项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专项经费补贴技术市场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成都市技术转移促进联盟建设,西南交大技术转移中心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截至10月,市属登记机构完成各类技术合同登记1021项,合同成交额19.31亿元;网上技术市场项目库征集项目1029项(其中重点项目39项,国际合作项目18项)。

6.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不断拓展。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已建成开通大型仪器设备等7个功能平台。平台资源更加丰富,共享资源单位达到114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达1185 台(套),价值10亿元,科技文献达到4120多万篇,资源数据库130个。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新建平台服务工作站33个,实现全市19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全覆盖。

(二)实施统筹城乡科技推进行动,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1.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依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平台,集聚资源单位21家,专家250余人,新增数据1600余。推介粮油等新品种24个、配套新技术101项。新建了白酒、唐桥豆腐乳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星火科技培训,培训猕猴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大户、龙头企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在生猪、伏季水果等产业领域组建了覆盖全市131个村的农村科技信息员队伍。

2.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继续深化“特色动植物新品种引选育及配套技术”等2大科技专项,引选育和推广新品种216个,开展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41项(套);继续抓好“粮食规模化”、“龙泉山脉伏季水果”等科技示范。深化彭州市黄村“农田修复及山体植被恢复”、都江堰高原村“新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等技术集成示范和邛崃市白杨等5个扶贫村科技扶贫示范。启动“龙门山脉冷水鱼产业恢复重建、邛崃市临济镇“千亩茶叶标准化”科技示范。

3.民生科技项目加快实施。启动了城乡医保信息化平台、农村节能住宅技术等重大项目,组建了成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地震灾后饮用水源有机磷类农药非常规指标流动注射自动分析方法及应用等项目研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技术开发与应用;组织实施震后农村民宅低成本抗震房屋建筑新技术研究,在彭州小鱼洞董坪村推广技术应用达到7000平方米;完成了都江堰市玉堂安置点污水处理项目,启动了“促进灾区医疗卫生重建、加强急性突发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项目”等。

(三)加强环境建设,积极营造科技创新创业氛围

1.完善和落实科技政策法规。启动了《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立法 2 调研。制定了《成都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实施细则》,已评审近200个申报产品。对全市26个技术标准研制项目进行了资助,经费达85万元。配合制定出台了《成都市首台(套)及关键部件产品认定试行办法》,参与认定我市“CDK城市客车”等61个产品及产品系列。

2.组织实施成都市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开展“4.26”宣传活动,发布了《2008年成都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加快建设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服务热线。深入开展“雷雨”、“天网”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成功进入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执法“5.26”工程试点。加快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双流县、崇州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园区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探索开展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了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站,首批聘任了25名特派员。

3.举办“第三届成都科技节”等重大科技活动。举办了第三届成都科技节,开展科技活动58项,展示3G技术等30余项最新科技成就。举办了第五届“西部科学论坛”等科学讲堂系列活动20余场。组织了236家企业参加第十届西博会实物展和成果展,组织52家企业的73项高新技术成果参展和洽谈。组织了第三届中国专利周•四川省暨成都市分会场活动,组织500余项专利技术进行现场和网络展示。举办“资本盛宴—2009股权投资成都行”等科技对接活动10场次,促进了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

4.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召开2008年科技奖励大会,表彰杰出贡献奖1人,科技进步奖99项,专利奖30项,对4项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等奖励项目的进行了1:1配套奖励。实施《打造科技传媒精品实施方案》,加强科技政策宣传活动,开展西部科技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创新文化得到弘扬。

存在问题:对照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还存在科技管理与服务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科技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干部队伍还不完全适应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等。

二、关于2010年工作要点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发展全局,以西部科技中心建设为总揽,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深化高科技成都行动计划和落实成都市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大力实施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关键共性技术集成攻关,有效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为成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引领。

(一)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以“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理念,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技计划与管理支撑体系,促进 3 产学研紧密结合。一是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修订《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开展新兴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调研,制定《促进技术创新推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二是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探索建立“4+3”(四大主题计划和三级项目设置)的新型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提高科技计划对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和效率。加强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对接,争取150项国家重大项目落户我市。三是启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制定“十二五”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工作和科技项目。探索建立成都都市圈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启动制定产业功能区科技发展规划,促进科技资源高效整合共享和向产业功能区集聚。

(二)坚持资源集聚,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结合,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有效利用,推动科技资源向产业功能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集聚。一是牵头抓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实施《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切实推进创新药物综合研发平台、新型疫苗产业化等40余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四川大学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重大新药开发、制药工程硕士培养、面向我市生物医药企业开放共享等工作。引导建立成都生物医药技术外包、现代中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等3个技术创新联盟。二是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围绕形成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重要产业技术链,重点突破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20项关键技术,大力开发芳纶1

414、太阳能光伏标准电池等10个重点新产品。三是建设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加快成都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药物综合研发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深化精密数控机床、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等12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新建半导体照明、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玻璃纤维及制品等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物联网技术研究院等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集聚。四是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工程。面向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十城万盏”、“远程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平台”等一批重大科技示范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五是培育一批重点科技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强重点产业优势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服务的工作机制,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50家。

(三)促进科技惠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民生科技。一是深化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成都市统筹城乡科技推进行动实施方案》,深化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组建粮油、伏季水果、冷水鱼等5个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建成15个特色产业区域科技服务站,培 4 养农村科技信息员700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转化与推广应用。二是开展农业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集成攻关。对接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科技需求,开展新品种培育、集成技术及农业装备等研究开发,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配套新技术。开展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组建2个农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增强粮油、果蔬、畜禽肉类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三是启动农业科技创新集成示范工程。围绕“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技术链,在伏季水果、冷水鱼、猕猴桃、优质茶叶、生猪、食用菌、粮油等7大产业领域开展科技集成示范,引领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四是深化灾后重建和民生科技工程。继续深化彭州黄村、都江堰高原村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和邛崃市临济镇千亩茶叶标准化科技示范。抓好“城镇可持续发展”等科技示范工程,完成50个社区中远程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建设,深化金牛区、双流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示范。

(四)加强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保障能力。一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推进“5.26”知识产权执法试点工程,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监测、专利预警等服务。深入开展重点企业、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深化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着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加强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建立新兴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年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00家,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4200件以上,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7400件以上。二是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深化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功能服务平台的科技资源整合共享水平,探索建立新兴产业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平台联动服务模式,促进科技资源与重点产业企业有效对接。组建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小组,建成科技综合信息平台,全年发布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等决策参考6期,短信服务50期以上。三是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服务。深化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科技、金融、企业的协调机制,完善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完善与创业资本、金融资本对接与联系的长效工作机制。引进创投机构及金融机构20家、社会中介机构10家,服务企业100家,融资和科技保险金额达到20亿元以上。四是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深化科技传媒精品工程,整合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高水平策划和组织西部科技中心建设宣传,抓好科普宣传品牌活动,大力树立创新型城市形象。五是积极打造高水平科技干部队伍。进一步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整合优化事业单位资源和能力配置,构建政事分离、整体联动的工作模式,着力为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高水平的科技干部队伍保障。

成都市新都区科技项目验收报告

成都市新都区科技项目验收报告

成都市科技项目申报指南2

成都市诺成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成都市文化局工作总结

成都市科技计划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成都市特丽达科技有限公司目录

成都市工商局宣传工作总结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工作总结

成都市~

成都市科技工作总结
《成都市科技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