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那树》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0: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那树》是台湾作家王鼎均的一篇散文。它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依据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散文的教学,就要抓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就要“披文入情”,从语言入手,由形求神。这篇文章,想通过对语言的品味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逐步认识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第二,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那树》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生命形式的丰富多彩、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等,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懂这篇散文难度并不大,但是文中蕴含的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则需要学生认真揣摩品味。

基于以上两点,预设本文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 2.认识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课时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而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鉴于此,拟通过启发教学和诵读品味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笔者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主体思维、涵泳诵读以及小组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课的欣赏、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用冰心的《谈生命》相关内容导入新课:冰心老人说“我不能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冰心老人认为生命像什么呢?

这样导入新课,能够将新旧知识巧妙衔接,并能激发学生对于树的命运的想象,唤起学生对树的重新认识。(板书:那树)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研读课文

用“矛盾”这一条主线贯穿整堂课,按照读文本,读作者,读社会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研读课文。问题设置一(读文本):那树到底该不该砍?以课文为依据,说说你的理由。(此问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走近那树,探究那树被砍是否存在必然性,让学生在“该”与“不该”的讨论、争辩中,初步感知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那树的矛盾。)

反方观点:不该砍。

学生比较容易在1—5自然段找到依据:

结合文章内容,归纳出:树是历史的见证;树充满了传奇色彩;树护佑着一方百姓;树默默无闻为人类作贡献等等。

正方观点:该砍。

学生在文中能找到的最直接的依据:

这天,一个喝醉酒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追问: 把“ 宣判那树要偿命” 改为“ 决定砍掉那树”,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此问,旨在让学生明白人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的荒谬,并继续追问:如果没有这次交通事故,那树会被砍掉吗?

(结论不言而喻,即使没有这次交通事故,那树依然难以活命,以引导学生追寻那树被砍的更本质的原因)学生容易找到:有关“柏油路”、“工头”、“计程车”这三处。

重点品味:

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在这里运用删减词语的方法比较朗读,让学生体会数量词和动词的作用,理解人类文明发展之迅速。(板书:人类文明)

问题设置二(读作者):那么,作者的情感倾向呢?一起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树被砍倒的过程的? (此问的设计,目的在于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进一步感知现代文明发展与那树的矛盾。)

学生容易找到:(1)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2)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

这两句,主要通过词语的替换比较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作者对树被杀感到愤怒,对树命运的同情。还可以品读来自乡间的清道妇讲述的蚂蚁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如 “清道妇是树的亲戚”、“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等等,进一步引领学生体会作者对树的深情,对生命的关爱。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还可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文章第8段,重点品读这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1)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2)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在这里,主要通过讨论“啊”的语气的变化,进行比较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并让学生齐读第8段。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老树情怀,到此,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再追问:作者同情的仅仅是一棵树吗?(此问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那树只是自然环境中的一个代表,真正的矛盾是现代文明发展与整个自然环境的矛盾。)

(板书:自然环境)

显然,那树,只是千千万万被任意践踏的生灵中的一员。作者痛心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四)拓展延伸

(由此过渡到拓展环节,笔者以最近频频出现在媒体的自然灾害消息作为拓展)

从本月19日到22日,中国大约有1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2.7亿人口,遭遇沙尘天气侵扰。一夜之间,沙尘越过黄河,越过长江,覆盖了我们生活的城市;从去年8月开始,我国西南地区5省市区遭受着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水库露底、河水断流、农田龟裂、水井干涸,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

问题设置三(读社会):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我们该何去何从?(板书:问号)(此问引导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认识社会、思考社会,并寻求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的解决方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学生交流之后,适时导入作者的一段话,辅助学生理解整篇课文思想内涵。

资料链接: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握紧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

(五)结束语:

没有小草的土地是空虚的,

没有树木的道路是孤独的,

没有鸟儿的天空是寂寞的;

不要让你不羁的脚步惊扰了小草春天的故事,

不要让你功利的目光切断了树木成材的梦想,

不要让崛起的高楼迷失了小鸟飞行的方向,

悲悯我们身边的另一类生命吧,

这个世界原本是我们和它们共同创造的。

那树说课稿

那树说课稿

那树说课稿

《那树》

那树

那树

那树

那树教案

那树读后感

《那树》读后感

《那树》说课稿
《《那树》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