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那树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4: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那树》说课稿

各位老师:

下午好!下面我就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对《那树》这篇散文的浅薄认识,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意蕴含蓄而深刻的散文。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记叙性散文。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突出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生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深刻的思想性,也有很浓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

二、说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散文,语言精炼,简洁优美又富有哲理性。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句子,在品读赏析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速读法。旨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3.品读法。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4.合作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得以展示与提高。

5.延伸拓展法。要学好课文,不能只限于课文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初中语文教学应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文本。”而《新课标》目标的设置则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在教学本文时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四、说设计意图

(一) 导语设计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成功的导课能将学生快速带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为这节课设计的导语是:“再次漫步于大荔的街头,我发现有一点它与华阴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人多、车多、房子多。什么少呢?绿色!我想若干年前,一定不是这样的,它们或许有着和那树一样的命运!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先生的散文——那树。”这段导语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煞费心思。之前我否定了一段又一段的导语,

因为它们要么太过生硬,太过模式化,要么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这则导语虽不高明,但我想借此引导学生去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去留意身边的生活现象。我想在我们小的时候,在我们生活的小城里一定见过一排哪怕是几棵粗壮的老树,可今天,它们似乎已成了一种奢侈品!

(二) 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现。学生应该是系着线的风筝,而不应该是系着绳子的耕牛。在课堂上,也许教师要做的更多的是:如何为学生寻找一片利于放飞的天空。所以在《那树》的设计中,内容主要就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包括:学生读、学生找、学生说、学生写 。设计之初希望:听说读写相结合,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感悟和发现变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进入课文到投入感情、深入课文最后到探寻主题并自我发现。读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从带感情朗读全文到速读快速筛选信息,再到精读品味重点语句,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中主旨。

(三)落实过程

1.在初步感知环节,我先是要求学生带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并解决生字词。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做了必要的朗读提示,即:不宜热情奔放, 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读书效率。

我想,再复杂的课文都会有其内在的核心灵魂,我们的语文课任务再多,也得围绕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成为课堂的“眼睛”。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一首交响乐的话,这个核心也是音乐的“主题”,是把所有“音符”串起来的线索,也是整首曲子的主体。于是我确定了两个教学原则:一是“以本为本”。即以文本为本。语文的魅力一定是来自文本本身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只能是手段,不能喧宾夺主。课堂上需要摒弃浮华的形式带来的一片假热闹,应该是师生共同沉浸在文本里,任思想在其间遨游、碰撞,产生闪亮的火花。二是“一文一条线,一课一个点。”每篇课文都得深入细致地阅读,寻找到作者看似不可捉摸的思维路径,找到“文眼”。然后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结构,用一个点去带动全文的分析理解。那个“点”就如冰山的一角,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产生抽丝剥茧、拔出萝卜带出泥、水到渠成的课堂艺术效果。

在以上两个原则的指导下,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之后,我设计了两个课堂检测,一是重点词语的正确朗读,二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设计三个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那是一棵怎样的树?(试从树的外形、生长环境、对人类的贡献等方面加以概括。)

(2)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 (3)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将全文的主要内容串联了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在美文赏析环节,我适时地介绍王鼎钧被誉为“散文界大师级的大师”,大师的语言,有足以打动人心的力量,也在不经意间渗透着自己的情

感。用“下面我们就比一比看谁能更准确地领悟大师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赏析以下三个句子:

(1)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向外”延伸它的根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2)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吟了一声(“咬”“骨粉”“呻吟”这几个词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试从文中再找一例加以品味。)

(3)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时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 (此时此刻,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特异现象?)

毕业班的老师一定发现了这其实就是课后的第二大题,选来似乎缺乏创意,但我认为这三句话恰好可以让学生准确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及文章的主体。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容易地把握住文章主旨,我又适时地问到,除了保护环境,我们还需要保护什么?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使主题得以拓展。

4.为了将读与写紧密结合,在拓展延伸环节,我的设计如下:请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试写一段话. ⑴.假如你是一棵树,耳闻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地倒下,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⑵.请以”绿色”为话题写一段话.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我准备了一段链接材料,也是不久前的一则热点新闻,相信学生会受到触动。这两道题都与本节课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信学生有话可说,也为以后写此话题的作文打好基础。

五、亮点与不足

我认为本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在于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能将生活中的新鲜素材为我所用,能将文章的主题加以拓展。不足在于个人能力有限,课件的设计不够精美,板书简单随意,基本功很不扎实,细节上还有许多地方不够完善。

那树说课稿

《那树》说课稿

那树说课稿

《那树》

那树

那树

那树

那树教案

那树读后感

《那树》读后感

那树说课稿
《那树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