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论文2

发布时间:2020-03-03 00:35: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数学地看待世界。本文就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与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只可惜,许多人把“已经知道了什么”仅仅理解为学习者已有的学科知识,而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顾将现成的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而将数学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生活意义及包含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埋没在符号化的概念、命题之中,将数学教学变成为从数学符号到数学符号的过程。这样,学生完全不能理解和体会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

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这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其一,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其二,生活世界数学化。即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思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是强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措略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

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引导他们去探索、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认识人民币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买玩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特别活跃。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的参与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组织生活化教学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如“比例的意义”一课,是通过计算比的比值,再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式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得到“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这一概念。那么,如何让这一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全班23个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组(各组人数多少不加以限定),然后拿来46本课外读物,请各小组讨论:自己小组应该领到多少本?为什么?总读物数与总人数的比是46:23,你们小组读物数与人数的比是多少?它们的比值各是多少?最后,分析归纳:各小组读物数与人数的比,其比值都是相同的,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吗?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这样,学生对“比例”这一知识有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很容易地学会了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现代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但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必须做好数学教学科学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把探索过程生活化。例如,在进行“圆的周长”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复习迁移,激疑导人。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种图形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思考:圆的周长指什么?怎么测量?其次,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各小组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铁环,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铁环的周长。方法一:用线绕铁环一周,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铁环的周长。方法二:把铁环沿着展开的卷尺滚动一周,直接测出它的周长。方法三:沿直

线滚动铁环,测出它走过的长度,除以它滚动的圈数,计算出它的周长。通过这几种测量结果的对比,得出一个比较精确的周长数据。然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各组的铁环,观察其大小和它所对应的周长数据,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最后探讨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进行实验检验、巩固提高。这样,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不仅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最大公约数”后,根据生活实际,为学生留下一道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学校新建的语音室需要铺设地板砖,请你抽时间去测量一下语音室的长和宽,逛一逛建材市场,帮学校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形地板砖,并算一算需要多少块才能正好铺满教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了合作意识、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

总之,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反思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论文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论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