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4: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然而,较贫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问题,我对自己所在农村的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相关情况如下:

基本现状:

(一)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当前绝大多农民素质不容乐观,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差,缺乏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文盲、科盲、法盲的比例还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在我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占7%,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约占39%,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8%。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并且呈现老年化趋势。同时,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较为普遍。然而,没有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思路,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新农村。因此,必须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二)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调查显示,我村农民整体收入偏低,村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1、影响我村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名特优农产品比例不高,制约农民增收后劲;二是因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较大,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农民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各种合法的正当权益难以保证,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五是内地县市本地工商企业欠多、欠大、欠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较弱。

2、我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的主要表现为:

(1)公益事业发展难。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都是补助性的,投入非常有限,我村老百姓的义务意识和集体观念越来越淡化。农村的一些公益性基础建设的维修和新建很难组织发动。例如通村水泥路。

(2)村容村貌改善难。受经济发展和传统观念的制约,我村就象撒播的庄稼,分布散乱,七零八落,镇村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配套。针对集并村庄、完善设施、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问题,资金难筹,工作难做。

(3)我村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配套设施不全,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

(三)农业投入缺乏保障,投入不足制约农我村发展。

我村农民收入偏低,自身积累主要用于住房改造和子女教育、婚嫁,真正用于农业投入的资金不多。

(四)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欠缺,难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基层党员干部是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在群众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需要他们去引导。但是,目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包括我们的一些乡镇干部),由于缺乏培训“充电”等种种原因,自身的能力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发挥不了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建设规划存在不足,必须加以科学完善。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尚在规划和初步实施之中,但不少地方的建设规划存在着以下不足:

(六)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我村基

础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农业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很多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据实地调查,我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我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我村现状的真实写照。

共商对策:

(一)以科学发展观做好规划工作,夯实农村建设的制度基础。

1、农村建设的规划要有更广阔的视点和视角

农村规划不能简单理解为盖几栋新房,农村的建设应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提升、政治改善、文化进步等等方面。

2、农村建设的规划应注意生活与生产统筹安排、经济与文化并重并举、人居与自然和谐、节约与集约相辅相成

有关专家指出:在农村建设中,有几方面要引起重视,一是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相互协调,二是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三要加强农村体制改革,还要更加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农村规划应当根据生活、生产需要统筹安排,建设既有利于生产、又方便于生活的新农村。规划应布局合理,功能区切块清晰。

3、要从程序和制度上确保规划的权威性,确保长期规划,能分期实施

首先,要从程序上、制度上解决“权比法大,村官权利比规划还大”的问题,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农村建设规划依程序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经支委、村委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制订以后,由村民大会通过,报乡人大批准,报县(市、区)建设规划部门备案。

(二)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农村建设,离不开一个团结而有战斗力的好的领导班子。加强对我村班子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我村干部的执政能力,快速发展农村的关键。为此,要通过建立工作责任机制、争先创优机制和村务管理机制,使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夯实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建设农村最重要、最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此,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发展节约型农业,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能为重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通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约成本,提高农业效益。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在农业、农村挖掘潜力,更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寻找出路;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吹糠见米”显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大力培养教育新型农民,激活我村建设的内部活力

我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涵就是发展壮大新产业,依靠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民,为发展新产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这是富乡富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基础和保证。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外部活力

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拓宽经费投入的渠道,要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加快村镇的水、电、路、讯、校、医疗、集

镇等

(六)农村建设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乡村干部要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形成共识:建设农村,是每个农民自身的事,是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业。因此,农村建设不能有“等上面拨款、等上级立项”才干的思想,不能一味“等、靠、要”,要用好、用活、用足党中央的政策,依靠好的领导班子,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全体村民自己的努力,自强不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富民产业,切实增强农民经济实力,从而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七)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建设模式不能搞“一刀切”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处于同一阶段和发展水平,财政实力也不平衡,新农村建设会存在快慢、高低之分,因此,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在建设过程中不宜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或同一个标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建设模式。

总之,建设好我们农村不可急功近利,要合理把握时间和进度问题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建设好农村应该是一个浮动、长期、水涨船高的目标。应该鼓励每户村民落实自家致富工作,把握致富时机,时刻抱着优先自富,然后带动后富。建设好我们的农村是时代的需求,也是迈向下一个更高目标的基础和起点,面对这一共同课题,需要我村基层干部与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去学习、探讨、实践和总结。

10级5班

崔繁华

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作业

关于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农村建设

农村建设

暑假“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小编推荐]

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