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试题8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7: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列新闻论著试题8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马、恩认为人类交往的三种形态:(交往的人的依赖形态)、(交往的人的依赖形态)、(交往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形态)

2.客观报道的原则,是在西方新闻传播业从(政党报刊)时期向(商业报刊)时期转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恰恰生活在这个转变期,他们以其(敏锐的眼光),从这个角度论证了“客观报道”这个无论对于传播者还是受传者来说可望不完全可及的原则。

3.马克思认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

4.为了从理论上武装党,列宁在创办《火星报》的同时,还创办了公开出版的党的杂志《曙光》。他认为,报纸和杂志的分工就在于:“杂志主要是(宣传),报纸主要是(鼓动)。”

5.影响列宁的两个参照系:(沙皇俄国)和(西方国家)。

6.列宁的“(行动一致),(批评自由)”的原则,本身就是党性的体现。党性要求遵循(党章)、(党纲)和(党的策略原则),它首先遵循了党章的组织要求,是在保证党行动一致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斗争。

7.罗莎·卢森堡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的主要领导人之

一、德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她与列宁的论战是(国际共运史)上的重要事件,反映了西欧马克思主义党的领袖与俄国马克思主义党的领袖之间在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下对同一问题看法的差异。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斯大林新闻模式”

这是我国新闻学界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概念。(1分)指的是斯大林时期奠定苏联形成较为僵化的的新闻体制的一些主要思想认识。(1分)不是斯大林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一种历史的产物(1分),因而它能够在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比较落后的国家被普遍采用(1分)。以斯大林(И.В.Сталин)命名,是由于这种模式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达到完善并走到极端(1分)。

2.毛泽东的“宣传”概念

毛泽东说:“一个人只要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1分)行动本身也是一种宣传,他说过:“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 (1分)毛泽东关于“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著名评价,也是从长征这一行动本身来论证其宣传上的意义的(1分)。毛泽东一向把宣传工作视为全党的任务,而不仅仅是宣传工作者的业务。在这个意义上,他把新闻工作者也看作是宣传人员。(1分)新闻记者是宣传家的观点,明确了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双重任务。他们既是新闻的传播者,又是党的宣传工作者,二者既有区别,又是融为一体的。(1分)

3.新闻时效

现代市场经济的运动中“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冲动,直接刺激着新闻传播不断地以快速的时效克服空间带来的障碍(1分),以致马克思经常用语“报刊的闪电”、“电讯立刻闪电般地传遍整个大不列颠”来形容新闻传播的速度(1分)。他对报纸的特点也从时效方面做了规定:“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时问题的热情关心”。 (1分)

由于环境、历史条件的差异,各地在世界交往中的位置有轻重之分,对新闻时效的要求也不同。(1分)越是处在信息交流的中心,时效要求越高。(1分)

4.拉萨尔派

德国工人运动中拉萨尔掌握的报纸经常出现歌颂他本人的文章和诗歌,搞个人崇拜。(1分)马克思称这些作品是“愚蠢的东西”、“臭虫都嫌臭”。 (1分)工人运动的报纸中还存在封建主义和排斥文化人的观念。马克思把坚持这些观点的工人称为“《工场》派的反动工人”。 (1分)这些事情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那时工人运动已相当成熟,马克思主义也得到普及。(1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这种现象称为工人运动中的“返祖现象”。 (1分)

5.列宁的“灌输”理论

列宁强调“灌输”理论是有针对性的,当时俄国党内崇拜自发性的倾向十分严重,有一些工人组织实际上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而是工会性质。(1分)由于俄国不仅禁止工人政党存在,也不允许工会存在,因此在俄国要人们区分工人政党和工会在性质方面的差异,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1分)列宁提出“灌输”理论,目的是要求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意识到自己是工人政党成员,党的理论基础不能建立在工人运动的自发性上,(1分)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党报也要将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已任。(1分)有了这样的认识,才可能使俄国党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1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马克思对新闻的层次的看法。

生活中事实的变动是永不停顿的,因而新闻层出不穷(1分),但是通常不大的事实变动产生的新闻居多数。(1分)一旦出现较重要的新闻,那些较小的事实变动便会被人们忽略。(1分)恩格斯曾谈到他生活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新闻层次变化:“我们这里刚刚发生盗窃,铁路上火车碰撞,血肉横飞。这里的庸人们被最近一星期来的一些非常事件吓呆了(1分)。幸好棉花跌价,因此交易所里没有发生什么事,公众得以专心议论这些重大事件(1分)。”

2.如何理解江泽民的“登什么不登什么要从全局出发”这句话?

江泽民从政治和国家稳定的高度论述了对党领导的新闻媒体的要求(1分)。毛泽东当年的论述更多地是从政治表态角度考虑的,江泽民更多地考虑到是当前局势的稳定问题(1分)。从他1989年论述的上下文看,他所说的透明不透明,是指党和国家的政策性信息,有的属于机密的,不能随便透露出去(1分)。1996年的论述,是从揭露腐败、舆论监督引发的,这类问题不能什么都登,需要有所选择(1分)。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公开发生了的重大事实,不论是令人愉快的还是令人不愉快的,及时地进行以我为主的报道,才能占据主动地位,关于这一点,应该属于江泽民所说的“必须透明”和“登什么”的范畴。(1分)

3.毛泽东是怎样看待新闻业的“反映论”观点的。

对于新闻业,毛泽东把它视为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1分);具体到报纸,他说:“比如报纸,这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1分)1957年,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学说,在批评党内“修正主义”时谈到了对新闻业的认识(1分),指出:“他们混同反映社会主义国家集体经济的新闻事业与反映资本主义国家无政府状态和集团竞争的经济的新闻事业。„„他们反对为了实现计划经济所必需的对于文化教育事业(包括新闻事业在内的)必要的但不是过分集中的领导、计划和控制。”(1分)此后一个月,即6月14日他写的《人民日报》社论《在一个时间内的资产阶级方向》中正面写道:“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 (1分)

4.简述江泽民对舆论监督与舆论导向的看法。

江泽民从1989年论述新闻宣传以来,舆论监督是他讲话中经常出现的概念。(1分)他主持工作以来党的三次代表大会(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政治报告中都有“舆论监督”的概念。舆论监督是舆论导向的一种表现形式,(1分)但是由于它涉及的通常是社会的负面,(1分)因而江泽民就此强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1分)“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1分)

5.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党报思想的内容?

为了保证党报真正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邓小平要求在组织上明确党内的宣传纪律,从制度和法律上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思想上明确对于反倾向的基本估计(1分)。这样,就构成了他要求党报成为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的四方面的保障:

1.党报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1分)

2.在制度上和法律上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1分)

3.确定主要防止“左”,同时警惕右的反倾向方针(1分)

4.关注党报对政策宣传的把握(1分)

四、论述题:(30分)

请论述建国以后毛泽东党报思想的发展和失误。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充分估计到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明确了夺取全国政权后党领导下的各种媒体工作重心转移的方向。(1分)他说:“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1分)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召开全国新闻工作会议。(1分)根据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精神,这次会后新闻总署作出了《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决定的内容根据新的环境将毛泽东的观点加以了阐释。(1分)基本思想依然是通过报纸指导工作,但是这个工作不再是围绕着革命战争,而是围绕着生产建设展开。(1分)

1.报纸批评(4分)

1954年4月,毛泽东在对新闻总署负责人胡乔木的谈话中,要求报纸开展批评,不要怕批评;要开展好批评,批评要正确;(1分)党委要把这件事情管起来,党委不管,就开展不起来。(1分)他将这三点意见概括为报纸批评的“开、好、管”方针(1分)。随后,体现毛泽东报纸批评思想的党的第二个重要文件于1954年7月发布,即党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1分)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分)

1956年,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复杂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科学和艺术的方针。(1分)这个方针大大调动了全国科学文化艺术界(包括新闻界)的积极性,《人民日报》率先改版,带动了全国新闻界的改革(1分)。毛泽东第二年2月和3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分),对“双百方针”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并且在宣传工作会议与新闻出版界的著名人士举行了半天座谈会,探索和解决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工作的许多新课题(1分)。“双百方针”虽然不是完全针对党的新闻工作的,但是与党的新闻工作密切相关,给党报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1分)

3.新闻、旧闻、无闻(5分)

毛泽东显然是从政治角度谈论党的新闻工作的,党通过党报指导工作,(1分)党报的职责要求在选择新闻时需要从是否有利于工作考虑,而不是仅仅从新闻传播的特点来考虑。(1分)这个思想认识在我国新闻界逐渐转变成对新闻“抢”与“压”的观念。(1分)李庄

谈到这个问题时写道:“读者把党报登载的言论甚至重要新闻都看作是党和政府的指示,说对了积极作用非常大,说错了消极影响也不小,所以特别强调持重,反对‘抢先’ (1分),进而把后者看作资产阶级新闻作风,常常缓一缓,看一看,确有把握再‘后发制人’。” (1分)

4.政治家办报(3分)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在批评《人民日报》不能及时宣传贯彻1957年2月最高国务会议上他的重要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3月他的《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时(1分),作为反面的“死人办报”、“书生办报”、“教授办报”等批评性话语的正面概念(1分),于1957年最早提出,公开发表的正式表述时间是1959年。(1分)

5.党报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1分)

1958年1月12日,党中央在南宁召开工作会议(1分)。会上毛泽东对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进行逐段的批评,认为社论批评“反冒进”是针对他的,同时肯定了《人民日报》1958年的元旦社论《乘风破浪》。(1分)毛泽东给广西省的领导同志刘建勋、韦国清写了一封信,要求他们关心省委党报的编辑,特别是社论,要第一书记挂帅,和宣传部长、秘书长、报社总编辑共同研究,精心写好社论。(1分)接着他写道:“一张省报,对于全省工作,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请你们想一想,以为如何?”(1分)他在会下与吴冷西谈话中说,写这封信的目的是鉴于《人民日报》的经验教训,不仅中央抓报纸,而且省级报纸,也要认真办好,关键是党委要抓紧。(1分)

6.通过党领导的媒体展开大批判运动(3分)

在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多次批示《人民日报》批判昆剧《李慧娘》、小说《刘志丹》等等(1分),在他的严词批评下,《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地的报刊又接连批判京剧《谢瑶环》、话剧《怒潮》、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林家铺子》、《不夜城》、《兵临城下》、《红日》、《逆风千里》等等文艺作品(1分);同时,还展开了对杨献珍的“合二而一”、周谷城的“时代精神”、冯定的“正义冲动”、孙冶方的“价值法则”等学术研究中不同观点的批判。(1分)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

市场营销学试题及其答案_(8)

侦查学总论试题纪答案8

证券交易最拟试题及答案8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笔试题及答案8

注册会计师《审计》模拟试题及答案(8)

8、问答题答案

题库8答案

学法试题8

印花税试题 (8)

试题8答案
《试题8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试题八答案 试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