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公共行政学试题及答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4 18:01:1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公共行政学作业答案

《公共行政学》课程作业

一、简述行政管理的本质及特征。

答:行政管理的多种含义: ①行政的初始含义:指对事务的治理和执行②现代行政管理的含义:Ⅰ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Ⅱ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Ⅲ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2.L行政管理的特点:①执行性②政治性③权威性3.L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含义)及其要点:研究对象(含义):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要点:①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在我国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②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④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行政权力⑤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⑤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行政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鲜明的政治性。行政管理是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必然体现国家的本质,为国家的根本统治服务,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二)服务的广泛性。政府权力来自广大人民,必须为人民服务,行政管理的全部活动都必须服从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三)重要的执行性。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国家权力机关根据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而行政机关负责制定具体的措施、细则来贯彻实行这些内容。没有行政管理,就不能实现国家的意志。

(四)一定的强制性。行政管理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二、简述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辩证关系。

1 答:行政环境就是政府管理的环境,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是各种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宏观行政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国情,包括国际的社会、自然环境和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它是行政环境的基础,对行政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关系是双向的、辨证的。一方面,行政管理都处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中,并受到行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什么样的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必须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由于行政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行政管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政管理必须从实践出发,从客观的行政环境出发;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可以改造行政环境,要么使行政环境变好,要么使行政环境变坏。 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是二者之间基本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以行政环境为主体则表现为行政环境制约行政管理,起到促进或者阻碍作用;若以行政管理为主体则反映为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以保持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三、简述我国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基本理论内容。

答:

(一)职能重心的转变 195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本应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形成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最后发生了“*”的*,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对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上来的号召。此后,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二)职能方式的转变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处于行政机关高度控制下,政府对经济领域几乎都运用强制性行政手段进行管理,使企业缺乏自主性和能动性,抑制了企业的活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开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要求,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或影响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任务。实践证明,运用经济手段,可以增强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企业树立竞争意识,发掘潜力,更好地提高技术和改善管理,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手段已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同时,政府也重视法律手段的运用,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唯一方式,审批与管制成为政府管理的基本手段。政府一方面对企业实行统一计划、统收统支,另一方面又要尽其保姆式的服务,对企业实行统负盈亏、统购包销,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以及产后效益等都由政府统管,这不仅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使政府因为对千差万别、瞬息万变的企业情况和市场活动难以做出准确了解和迅速反应而导致瞎指挥,妨害了经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通过向企业下放自主权,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措施,促进企业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方向发展。在弱化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管理职能的同时,政府强化了宏观管理职能,精简和削弱了专业部门,强化监督和宏观调控部门。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

3 转变,则是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管理,推动“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新格局的形成,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

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等同起来,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同时又把计划与市场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正是在这种传统观念的支配指导下,我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则长期被排除在社会主义大门之外,使社会主义经济不能正常地在市场经济轨道上运行,社会生产力得不到相应的发展。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只搞计划排斥市场的教训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论述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指明了方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形成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当然由于市场本身的局限,加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我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仍要发挥计划作用,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职能关系的转变 职能关系问题是指不同的管理职能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划分。一个国家的行政职能系统是由若干层级职能系统构成的,各层级行政职能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各层级职能是由不同的主体行使的,因此,分清各职能主体的职责权限,理顺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是充分发挥职能系统整体作用的前提。我国过去存在

4 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等官僚主义现象,都是与政府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不顺有关,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因此,分清职能、理顺关系、明确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职责权限,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在我国,政府的职能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政企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职能关系一直处在调整和变动之中,二者关系严重失衡。行政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集中于上级,形成头重脚轻的职能构架,难以发挥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我国行政管理中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前,中央与地方职能关系的调整由于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职能与微观管理职能交叉混合,没有分清,结果造成“一放便乱,一收便死”的恶性循环,中央高度集权的模式始终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权力下放成为中国全面改革的突破点和出发点,开始打破传统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但也造成了国家宏观调控乏力、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割据、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实质是权力配置关系、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法律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必须在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关系,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中央政府代表着国家整体利益和全局利益,承担着整个国家的宏观管理职能,提供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同时承担着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地方政府一方面是国家利益在地方的代表,另一方面又是地方局部利益的代表,承担着中央宏观政策的执行职能和对本地区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提供地区性的公共物品。理顺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的

5 职能关系,在指导原则上要坚持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改变过去中央和上级过度集权的问题,实行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适度分权,做到责权利相一致,形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协调分工的合作关系;坚持有利于维护国家政令统一,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权威和宏观调控能力,又要有利于增强地方和基层活力,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既要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全国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要有利于全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理顺政企关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确立企业的自主权,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微观经济主体,改变过去与政府的依附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权力下放。(1)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开。两权分离主要在于从所有权中严格地区分出经营权,即让国有企业掌握经营权,政府掌握所有权,两者井水不犯河水,以便使企业具有广泛的活动空间,发挥企业的活力,同时也切断政府与国有企业的从属关系,实现政府职能转变。(2)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要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仅有两权分离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明确产权。明确产权关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明确产权关系主要内容是,明确财产的法定主体,界定产权的客体和内容。企业享有的法人财产权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成为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3)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经营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的职责,维护所有者的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通过理顺政企关系,最终建立起政府以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规范管理市场,市场

6 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体制。调整理顺后的政企关系是:政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向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监督企业资产营运和盈亏情况,负责企业主要领导于部的考核、任免,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取消政府对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国有资本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不损害所有者的权益。政府对产业经济管理手段是产业政策,同时,也运用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就让市场去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把市场对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性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一方面,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是需要一系列基本条件的,包括以价格为核心的各种市场信号能够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动;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的实际独立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形成总供给与总需要大致均衡的市场状态,从而使供求双方的实际竞争地位趋于平等,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等等。我国目前在许多方面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些市场机制正常运转所需的基本条件,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形势又不允许我们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去自发形成这些条件。因此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承认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具有不可缺少的指导作用,并不否定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性质和地位在于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在于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和后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而不是取代或取消市场机制本身在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就是说,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主要用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7 矫正市场的失灵,而不是超越、取代市场,在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由市场调节。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和封锁,建立完善平等竞争、规范健全的全国统一市场;搞好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统筹规划,协调和建立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企业产权转让市场等,促进市场体制的发育和完善;发布市场信息,制止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等等。

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对口设立了一系列管理部门,采取行政命令的管理方法,通过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全面地对社会进行管理。这一管理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要求,其弊端越来越突出。一方面,致使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越来越重,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恶性膨胀,管理成本高昂,管理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社会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于政府、集中予上级的管理体制,使社会自治能力、自律水平得不到锻炼与提高,抑制了社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影响了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必须改变管理范围、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切实实现政社分开,把本来属于社会的权力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行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基本职能就是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改变计划体制下由政府包办一切的状况。为此,政府的社会管理要实现三大转变:即在管理范围上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从过去以所有者、计划者的身份去直接管理“私人物品”生产的职能中退出来,加强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管理,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在管理模式上,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把社会事务大部分还给社会,实

8 行政社分开,必须要求政府规模小,人员少,机构精干,只行使有限的权力,政府对社会的干预以市场运行的需要为前提,“小政府”只是对过去政府机构超常行为的校正,而不是剥夺政府权力;在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政方法为主转变为间接的以法律方法为主,传统社会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社会,导致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管理不规范,市场经济要求维护政府社会管理的合法性,建立法治政府,即政府行为是受法律约束和限制的,反对专横的自由裁量权。在具体措施上,政府要大力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等等。

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一是对政府各部门进行职能分解和职能分析,明确分工,划清职责;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各部门的地位、作用及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方式,使各部门行为有章可行,完善行政运行机制;三是完善协调机制,由于现实中各部门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即使最明确合理的职责分工,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职责交叉,为此需建立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机制,解决矛盾和纠纷。通过多次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政府初步形成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体系。

四、简述我国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

答:答:行政组织原则是为行政行为提供指导的一种基本论述,是使行政组织长期稳定、平衡、有效和充满活力的一系列的一般性或共同性的规范或法则,是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所应遵 循的范例。原则可能是真理但不等于真理。原则的基本涵义只是对一定客观现象所具有的共 同性质作出理论概括,真理则是对一定客观事物必然性的揭示和对一定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性 的反映。因此,原则基本上是一种知识和规定性。我国国家行政组织即政府组织,其基本原 则从根本

9 上说是由我国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概括起来说,我国国家行政组织所遵 守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民便民的原则。这是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第一的和最高的原则。违背了这一原则, 也就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为民,就是要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政府工作 的出发点和宗旨;便民,就是要与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方便人民群众,通过国家行 政管理的有效运用,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2)完整统一的原则。完整,既指各种行政行为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应 当完整,也指国家行政组织的结构应当整齐划一。统一则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特有的层级 节制的组织关系,应当事权确实、上下贯通、政令归一,同时按照各自的职守和功能实行有 效的协作和配合,共同实现国家行政组织的大目标。实现完整统一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行政授 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一致性。(3)权责一致的原则。该原则的要义,是建立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的对应关系, 并用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确认和规定。一般说来,行政权力应当与行政责任成正比, 职位、职权、职责应当相一致。在权责一致的原则下,对那些“例外”的边界事务或特殊事 项,则应当由主管首长裁定后补入正式规定,变“例外”为“例行”。(4)精干效能的原则。精干是指国家行政组织的一种数量状态,其内涵是指以较少的 机构、人员和财物投入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效能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有效的程度,或完成国 家行政管理目标的能力。精干与效能相联系,则是指国家行政组织的(人)才、(资)财、(物) 材力与其工作效绩之间的合理比例。精干与效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精干促进效能,效能 需要精干。精干效能不仅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减少行政开支。因此是社会主义国 家行政组织所必须的。(5)依法行政的原则。其核心,是要建立法制观念,培养对法制的遵从。在我国,行政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制度。依法行政就是要遵从宪法

10 和法律对国家行政组织的宗旨、地位、权力、职能、预算、编制、机构、程序等的规定,并自觉接受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依照法的精神、原则和条款实施行政管理。依法行政是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抑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减少和避免行政决策失误,反对和杜绝违法乱纪,取信于民和造福于民的重要原则。(6)适应发展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相应进行国家行政组织 的调整或变革。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根据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而相应采取适当的 组织形式和公务活动方式,其二,根据社会进步和不同时期的特点相应调整行政机构和行政手段,其三,以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设计未来。最后,值得强调的是,我国国家行政组织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关于这个系统的任何规 定性即原则,都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系统工程问题。因此,强调各项原则的互生性、互动性,是发挥原则的规范或法则的指导作用的重要前提。

五、论述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

答:1.在相同或相近的领域,整合分散的行政职能和机构,积极推行大部委制,以减少交叉和重复设置,将外部协调转为内部协调,从而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可以考虑:(1)将现存国家发改委的经济运行局、产业政策司和产业规划司并入商业部,组建 工商一体化管理的经济贸易部,同时将国资委下属的十大行业总会移交给该机构管理。(2)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新闻出版总署、知识产权局以及现属商业部的公平交易局、产业损害调查局 和市场流通司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公平交易和反垄断委员会。(3)在现有国家能源办的基础上组 建国家能源部,负责对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核能、水电等各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和市场监 管。(4)考虑到铁路改革的难度,可先将交通部和民航总局重组为大交通部。(5)在卫生部、教育部、计生委、劳动社会保障部、民

11 政部的基础上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成立医疗机构监 管局,同时把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能扩展到农药,这两个局可直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但属 相对独立的监管机构;(6)调整国务院直属机构,把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体育总局和旅游局并入文化部,组建大文化部。(7)把林业局纳入农业部或国土资源部。

2.必须强调的是,负责行业监管或有监管职能的部委,其监管的职能应该与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部 委以及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能相对独立,做到监与资、监与政策分开。同时在需要价格监管的产业, 应该将国家发改委的价格监管职能分散到相应的监管机构。所有的监管机构都不应该设置为事业单位。

3.加快行业(商)协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将这些协会组织与其他社团组织分开管理,由新组建的经 济贸易部及地方经济贸易部门负责其审核登记。

4.加快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使它们中的大多数 转制为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或民办非企业组织。

5.将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环保等监 管机构实行中央垂直监管,保证其足够的行政资源,加强其执法能力。 同时:在人大法工委、中 编办、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基础上,立即建立临时行政体制 改革领导小组,组织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公共行政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抓紧时间研究改 革方案,根据合理合法的原则彻底梳理现有的行政职能,进而在效能的原则下据此提出行政机构调 整的方案以及必须尽快修改和完善的实体法。

推荐第2篇:公共行政学

我国近年来在行政组织改革方面的举措

中央政府

1.政府部门的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就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通俗来讲,大部制改革,就是调整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和管辖范围,把那些职能相近,业务性质雷同的政府部门,经过合并重构,整合为一个更大的机构,使其管辖的范围较宽,侧重于横向的宏观管理,避免和减少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活动。

今天中国的“大部制”改革,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围绕三权分立展开的。学者吴稼祥在其博客中将“三权分立”分为大中小三种,“大部制”是小三权分立,即行政权内部的三权分立,它是一种行政体制安排,把行政权分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让其各司其职;中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意义上的“三权分立”,它是一种政治体制安排,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种权力分开设立,相互制衡;大三权分立指的是党、议、行三种权力分开。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要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

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一律不设前置审批。以部门规章、文件等形式违反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的行政许可,要限期改正。探索建立审批项目动态清理工作机制。

二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

新设审批项目,必须于法有据,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任何部门不得以规章、文件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研究制定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设定和管理办法。[39]

三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组织管理改革。

把适合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和管理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招标、合同外包等方式交给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承担。抓紧培育相关行业组织,推动行业组织规范、公开、高效、廉洁办事。

四要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政务中心建设,健全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并逐步向村和社区延伸。加强行政审批绩效管理,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等做法,不断提

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审批项目较多的部门要建立政务大厅或服务窗口。

五要加强政府监管。

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明确监管责任,制定后续监管措施,强化工作衔接,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到依法监管上来,切实履行职责,制定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加强日常动态监管,保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六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领域防治腐败工作。

深化审批公开,推行“阳光审批”。加快推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严肃查处利用审批权违纪违法案件。

七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投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社会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政府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规范上下级政府的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管理服务质量。

3.司法改革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1)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健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

(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

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3)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

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4)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

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

(5)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发挥律师在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推荐第3篇:公共行政学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 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 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怀特)

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15.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

1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2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2.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的划分/行政组织设置/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24.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25.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26.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2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28.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29.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0.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1.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32.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殊型)的行政区。

33.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34.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35.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

36.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

37.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38.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决策权力 )。

39.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0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41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外制)类型。

42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3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英国)

4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中国)

45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46.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47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2006年1月1日)

49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时方案)

50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踪方案)

51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52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领导决策系统)

53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54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实施阶段)

55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

56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社会监督)

57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58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59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预算)

60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

6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3年1月1日)

62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

63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64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65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多项选择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司法/ 行政/立法)三种权力。

2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 /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3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怀特/费富纳)完成的。

4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5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约束性)

6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7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8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9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10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1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比利时/加拿大/斯里兰卡)

12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墨西哥/埃及)

13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

14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型/特殊型/发展型)

15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非政府性/组织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

16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17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奖惩权力/归属权/专业知识权/合法权力)

1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

1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部内制/部外制/折中制/党统一领导制)

20人事行政机关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瑞士/德国)

2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功绩晋升/人事分类、依法管理/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22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日本)

23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廉/绩/勤/德/能)

24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25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行政协调/行政控制/行政沟通/行政指挥)

26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27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平行沟通/下行沟通 )

28社会监督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新闻机构/政协)

29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的类型有(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执政党的监

督) 30税收的基本特征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

31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

32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法律保留/法律优先/职权法定/依据法律/职权与职责统一)

33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技术方法/行政程序/基本手段)

34行政方法的特点有(科学性/民主性/创新性/系统性/技术性)

35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稳定性/合法性/强制性)

36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内部标杆瞄准/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行业内标杆瞄准/跨行业标杆瞄准/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37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

38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公平指标/效能指标)

39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

40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

41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奖惩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工作/协调控制工作/检查总结工作/计划安排工作)

42一般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如下阶段(系统实施/系统设计/系统维护/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评价) 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3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4一般行政环境: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5具体环境: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6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7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8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9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0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4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

15集权制: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 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16分权制: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17 委员会制: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18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9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0机关行政: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21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22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3非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4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25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26广义的行政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27.社会监督:是指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

28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29税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人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30行政道德: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3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34战略管理: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35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6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人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7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38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9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3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①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②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③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④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4 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5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1)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严格的系统性;(4)相对的滞后性:(5)历史的继承性。

6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

)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7简述人事行政的特点。(1)法治化;(2)专业化;(3)职业化;(4)现代化。

8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

9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10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1)发动作用;(2)枢纽作用;(3)保障作用;(4)效率作用;(5)联系作用。

1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12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13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14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15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16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八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17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18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1)职权法定;(3)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19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20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21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22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2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利条件,充分估计这些不利条件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所起的负作用。

论述题(要点)

1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2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3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1) 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

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4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5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6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1)政治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6)法制性。

7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8试述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9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

10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11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12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13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14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15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6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为重点。

17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18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19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推荐第4篇: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复习指导

单选项(单项选择考10个----占10分)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班这一概念是在 《纲鉴易知录》上。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公共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欧文。

6、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威尔逊。

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常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9、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生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1、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2、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3、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4、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

1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2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2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行政权力的划分、公共组织的设置、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2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稳定性

2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经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3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3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3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4、典型的行政府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市、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3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 殊型的行政区。

3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38、我国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39、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

40、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职务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

41、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42、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决策权力。

4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4、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45、美国的文官司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外制类型。

46、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7、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同家有英国。

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中国。

4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5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51、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52、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放行于

53、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对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时方案。

5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踪方案。

55、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5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领导决策系统。

5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5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会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实施阶段。

5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

6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横向沟通。

61、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62、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估对象。

6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社会监督。

6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理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

65、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三十日内报送国务院各十五份。

66、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发政府及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应于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其文本、起草说明、备案报告等有关材料一式二十五份报国务院备案。

67、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68、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69、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检察机关追究武刑事责任。

70、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分 7

1、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72、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7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预算。7

4、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2年10月1日。

76、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斯最早提出的。

77、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78、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79、从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国家因为

实行市场化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多 项 选 择 题(考5个---占 10分)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司法、b行政、c立法)。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怀特、b汤姆森、c西蒙、d斯密斯堡)。

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X理论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怀特、费富纳)。

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约束性)。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

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11、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价值观、道德感情)。

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

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1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6、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执行国际经济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收入分配)。

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封建社会的行政休制、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比利时、加拿大、斯里兰卡)。

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墨西哥、埃及)。

21、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葡萄牙、坦桑尼亚、奥地利、芬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

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

23、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型、特殊型、发展型)。

24、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2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西蒙。

26、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新型领导能力理论、社会人理论。

2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权威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

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非政府性、组织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

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倡导作用、监督市场、监督政府、中介作用。

30、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免税收、委托公共事务、辅导监督、补助、法律管制。

3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组、不受牵制。行动词、简便易行。

3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3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奖惩权力、归属权、专业知识权、决策权力、合法权力。

3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物质外,还应具备:社会技能、智力、个性、社会背景、任务定向。

35、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领导作风理论、领导系统模式、PM型领导模式、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

3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莫顿、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3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民主式的领导作风、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3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

3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部内制、部外制、折中制、党统一领导制。

40、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瑞士、德国。

4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功绩晋升。人事分类、依法管理。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42、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职位分类、品位分类。

43、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法国、英国。

44、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日本。

45、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越级晋升制、考试晋升制、年资晋升制、功绩晋升制、综合晋升制。

46、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近姻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五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夫妻关系。

47、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绩、勤、德、能。

48、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

49、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奖惩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工作、协调控制工作、检查总结工作、计划安排工作。

50、一般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如下阶段:系统实施、系统设计、系统维护、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评价。

5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集体决策。

52、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个人决策、集体决策。

53、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

5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经验决策、科学决策。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行政评估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55、决策方案一般有:临时方案、追踪方案、应变方案、积极方案。

56、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57、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行政协调、行政控制、行政沟通、总结阶段。

58、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微观控制、宏观控制。

59、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口头汇报、统计报告、个人观察、书面汇报。

60、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行政工作人员、信息、工作、组织绩效、财务。

61、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质量控制、标准控制、成本控制、程序控制、计划控制。

62、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63、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组织结构障碍、心理与语言障碍、职位与专业障碍。

64、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层级结构的协调、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各种资源的协调。

65、社会监督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新闻机构、政协。

66、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事前监督。

67、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跟踪都督、现场监督。

68、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作报告的有:临时报告、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年度报告、工作简报。

69、一般行政监督中,审查的形式主要有:事中审查、事先审查、事后审查。

70、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检查权、建议权、调查权、行政处分权。

71、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72、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政治监督。

73、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地方公共预算、中央公共预算。

74、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是:政策审核、体制审核、指标审核、技术审核。

75、税收的基本特征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

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尽可能性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税制、复合税制。

76、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定率税、配赋税。

77、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

78、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经常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其他支出。

79、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签订采购合同、选择采购方式、确定采购需求、履行采购合同、效益评估来进行。

80、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法律保留、法律俦、职权法定、依据法律、权与职责统一。

81、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法定程序的审查、滥用职权的审查、法定权限的审查、法定依据的审查。

82、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技术方法、行政程序、基本手段。

83、行政方法的特点有:科学性、民主性、创新性、系统性、技术性。

84、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政策方法、经济方法、思想工作方法。

85、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稳定性、合法性、强制性、简便性。

86、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考核奖惩、执行计划、检查监督)。8

7、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

88、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

89、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比较法、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行政费用测量法、行政职能测量法)。

90、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公平指标、效能指标)。

91、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a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b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c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d控制战略: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e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

92、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政府模式、弹性融会贯通政府模式、科层政府模式。)

93、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参与管理、对话民主、公民社会、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动作的核心)。

名 词 解 释(考4个---占20分)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具体环境: 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4、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5、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6、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7、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8、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9、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0、地方分权制。亦称多元制和分离制。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分权制又分为联邦分权制和单一分权制。 地方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11、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

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2、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

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3、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4、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5、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6、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7、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8、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9、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20、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21、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2、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3、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4、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25、我国国家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6、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

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27、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8、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29、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30、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31、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32、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33、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34、危机决策: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35、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36、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37、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38、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39、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40、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41、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42、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43、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44、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45、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46、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47、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4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9、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50、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51、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52、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53、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54、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55、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56、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57、标杆管理技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58、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59、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60、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61、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62、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63、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简 答(考2道----占20分)

1、公共行政的特点。(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2、公共行政学的特点。(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3、公共行政环境的特点。

1、复杂性。公共行政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是多层次、多结构的,是非常复杂的。

2、约束性。公共行政只能在公共行政环境所提供的空间和各种条件下进行,不能超越它所提供的各种限制条件,必然受到公共行政环境的约束。

3、特殊性。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4、不稳定性。

4、组织文化的特征。①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②团队精神。③对人的关心程度。④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⑤风险承受程度。⑥民主程度。⑦报酬标准。⑧重视结果。⑨控制程度。

5、政府职能的特点。

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

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

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

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不可替代性,是指政府职能只能由政府来行使才有效,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不能替代,或者即使能够替代它也不可能管理好。

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6、政府干预市场应该遵循的原则

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政府对市场失效进行干预是必要的,但是,政府在进行干预时也应该讲究成本效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7、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8、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1、意识形态职能;

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

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9、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第一,外部性问题。第二,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第三,提供公共物品的失灵。第四,无知和非理性。第五,不平等问题

10、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2、较强的稳定性;

3、严格的系统性;

4、相对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

5、历史的继承性。

11、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①政治原则;②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③有利于发展的原则;④有效管理的原则;⑤民族自治原则。

12、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有多种,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1)按管理职能和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每个行政部门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们各自有自成体系的行政职能、业务范围和权力与责任。(2)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在一定的地域空间里进行。(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来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13、非营利组织的特点。①组织性;②非政府性;③非营利性;④自治性;⑤志愿性。

14、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l)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4)归属权。

15、行政领导责任分为四种:①政治责任;②法律责任;③行政责任;④道德责任。

16、行政领导责任的内容①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②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③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④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⑤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⑥做好协调工作。

17、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①政治素质:坚定信念,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政府,忠于人民,忠于职守。 ②文化素质: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③道德素质: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个人修养。④心理素质: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⑤身体素质

18、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1)选任制。选任制是指行政领导者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制度选举产生的行政领导者。(2)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3)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聘任制。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19、人事行政的特点。

1、法治化。法治化是现代民主国家推行法治行政的必然结果。根据法治行政原则,人事行政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并以法律和法规为依据。

2、专业化。专业化来自现代政府行政事务的复杂化、多样化和规范化的趋势,为此,政府管理体制必须相应地部门化,政府行政人员也必须实现专业化。这可作如下分析:(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3、职业化。职业化即政府国家公务员职业的终生制或永业制。

4、现代化。现代化是指人事行政适应公共行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的改变或更新。

20、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

2、知人善任原则;

3、公平竞争原则;

4、功绩原则;

5、依法管理原则。

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造就一支优秀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

22、机关行政的特征。

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

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

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23、机关行政的作用。

1、发动作用;

2、枢纽作用;

3、保障作用;

4、效率作用;

5、联系作用。

24、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管理;

2、会议管理;

3、公文与档案管理;

4、行政经费管理;

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25、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

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

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

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

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26、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

2、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满意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6、公平与民主原则;

7、法制原则;

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27、行政决策体制的内容。所谓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体系。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1、领导决策系统。领导决策系统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3、专家咨询系统。

4、信息支持系统。行政决策体制的四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领导决策系统是核心系统,它决定是否设置其他三个系统,决定它们如何发挥作用,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协作。

28、行政决策程序。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

2、确定决策目标。

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

4、拟定决策方案。

5、分析方案。

6、选择方案。

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

8、评估决策。

29、行政监督的特点。(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30、舆论监督的特点:(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 (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31、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32、行政执行的特点。(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33、行政执行的原则。(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34、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①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②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③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

35、行政协调的原则。(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36、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

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

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

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37、公共财政的职能:

1、优化资源配置职能。其内容主要有:(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3、稳定经济增长职能。(1)调节经济增长速度,使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2)调节经济结构,使其具有协调性和合理性。

38、法治行政的特点。

1、职权法定。

2、法律保留。

3、法律优先。

4、依据法律。

5、职权与职责统一

39、行政立法的原则。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这一原则包括的内容有:(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利救济。在行政立法中,除了权利原则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原则:①依法立法原则;②民主立法原则;③科学立法原则。

40、行政法规具有的基本特征有:(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41、行政规章具有的基本特点:(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级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42、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1)基本手段。具体有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工作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

43、行政方法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

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

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

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

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44、标杆瞄准的类型①内部标杆瞄准。②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③行业内标杆瞄准。④跨行业标杆瞄准。⑤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45、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

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

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

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

46、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这是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的数量作为评价行政效率的标准。

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

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

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47、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分析包括哪些内容。(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

48、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49、行政改革的取向。

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

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

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

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50、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注意哪些问题。(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51、行政改革的原则。

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

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

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

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

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52、行政改革的对策。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

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

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

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53、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我们要从以下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

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

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54、行政改革的阻力。

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

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

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55、行政改革的动力。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

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

3、社会演变的要求;

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论述题(考2道题---占40分)

1、公共行政的作用。(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2、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公共行政环境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的关系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适应、互相作用的关系,是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环境是公共行政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宏观形态,是公共行政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行动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

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如果公共行政不适应公共行政环境,

也就是政府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

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

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公共行政可以利用公共行政环境提供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合实际的公共行政目标,确立科学的行政关系。通过达成行政目标而达到改善公共行政环境的目的。

3、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彻底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1)政府机构改革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2)要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观念转变;(3)要实现从权威主义行政向民主行政的转变;(4)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统治方式向管理方式的转变;(5)实现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的彻底转变;

4、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处理好的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5、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政府干预也非万能,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第一,政府成本过高。第二,政府的低效率。第三,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第四,寻租。第五,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6、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

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它涉及到中央政府的权力划分与配置,涉及到政府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涉及到政府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权力划分与配置;

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

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7、行政体制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

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

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

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8、公共组织的特点

1、政治性;政府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是国家政治统治的主要机关,是管理各种公共事务的主体。

2、社会性;

这是由公共组织位了稳定社会秩序,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的目的决定的。

3、服务性;政府要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

4、权威性;政府凭借行政权力对公共事务进行干预和管理。

5、法制性;主要表现在依法设置机构和依法行政上。

6、系统性。此外,中国行政系统服从中国共产党的系统的领导和指挥。

9、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10、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11、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

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

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

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

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12、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指挥、协调与监督能力;应变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技术能力就是指专业能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处理专业行政管理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

13、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职权的统一。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

14、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15、行政执行的作用。(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16、行政指挥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法定权威原则;(3)果断有力原则;(4)准确权变的原则;(5)合理授权原则。

17、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18、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

19、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具有的作用:(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20、行政监督的原则。(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它有以下三点基本含义:①依法监督;②自主行使监督权;③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①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②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③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21、行政监督的作用。(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22、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1)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三是委托监督主体。(2)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3)从形式特征方面。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性”的监督活动。所谓整体性,包含三方面:一是方法和技

术的多样化;二是行政监督的双重性;三是行政监督结果的综合性。(4)从价值特征方面,揭示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配置效益”和“效率与质量均衡性”的监督。

23、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

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注意:简答和论述只是给出了答题要点,考试中还要具体展开论述,否则只能得到一半分(特别是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述)。

推荐第5篇:【公共行政学】

电大天堂【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答案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 )。

A.普耳 B.斯密 C.欧文 D.斯图亚特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

1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

4.公共行政环境的( D )A.约束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特殊性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 C )。

A.前资本主义 B.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

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7。A.内阁制 B.总统制 C.半总统制 D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A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9( B )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行政学原理》 B. D.《行政学》

10( A )的行政区。

A.特殊型 B.发展型 C D

三、多项选择题

1A.法律制度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2( BCDE )等几种形式。

A.综合培训 B C.任职培训 D.业务培训 E.初任培训

3( AD )。

A.墨西哥 B.德国 C.新加坡 D.埃及 E.丹麦

4.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 ABCDE )。

A.四分图理论 B.领导作风理论

C.领导系统模式 D.领导方格理论 E.PM型领导模式

5.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 ABCDE )。

A.计划安排工作 B.组织实施工作

C.协调控制工作 D.检查总结工作 E.奖惩教育工作

四、简答题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就是在同一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

传统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区别。(2)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政效率高低等方面。

2、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机能制的优点是:①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②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③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机能制的缺陷是:①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②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

五、论述题

1、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管理的目的和宗旨(3)正确处理动,因为行政权力进入市场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必然造成垄断。(5(6)正确处理政立自理。

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行政领导者决不仅仅是掌权者、管人者,而首先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忠实于自己的责任,以工作成绩和贡献表明自己的责任心,表明自己对工作的胜任,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完成工作任务,也是对国家应当承担的一种义务,对渎职、失职和不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要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必要的处理,在行政领导者中树立起责任观念。

作业二

一、案例分析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行政问责暂行办法”、“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2004年4月,中央又批准实施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了严格规范。

最近,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这一《暂行办法》通过18种问责情形和7种追究责任,对行政首长追究其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任,小到诫勉、批评。大至停职反省、劝其辞职。问责的情形主要包括5种:效能低下,执行不力;责任意识淡薄;违反法定程序,肓目决策;不依法行政或治政不严,监督不力;在商务活动中损害政府形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官员问责”制给中国4 000多万名各级干部的仕途平添了风险,使为官变成了—种风险职业。这就要求政府官员转变观念,从“当官有权”到“当官有责”。

请你运用行政领导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重庆市政府通过的《暂行办法》实行官员问责制度的内容,主要体现了行政领导者的哪方面责任?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有哪几个方面?本案例中欠缺的责任是什么?

3.结合行政学原理简谈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益处。(回答此问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1导工作责任的具体内容有:(12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

2.行政领导者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机关以及对公众负的责任。(2(3政责任是一种管理责任。(4到的谴责和制裁。

3“能上不能下”的陋习;有利于整肃吏治。

(两种观点都谈或任选其中一种观点500字。答:“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有语:“学而优则仕”。去创业则是从商。概言之,如果说西方国家人们的观念是“学而优则商”““”的话,那么,优秀分子大都集中在商界和经济管理领域的社会就可以称为“”了。一般地说,当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时,维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统治力量以保证社会稳定日益降低。所以“”往往是与传统的农耕社会相适应的,而“经济精英社会”只能是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主要任务也必然要由政治管理向经济管理演化。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人民生活日益多元,创业机会日益增加。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学而优则仕”的热潮?这既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之深,更说明了目前我国企业家的创业环境还不容乐观。操作手续烦琐、技术设施不先进、法律金融环境不完备等等都成为创业者的“拦路虎”。另一方面,公务员的“高含金量”有越来越趋高之势。与其他行业相比,公务员在获取公共信息资源、话语权、工资外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机会更大,而他们需要承担的风险却是相对较低。于是,竞考公务员被许多人认为是“最优选择”,“考公务员热”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国竞争力高下的区别,从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来讲,往往就在于社会中最优秀的人做的事不一样。竞争力相对强的,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制度环境,使得社会中最优秀的人去创业;而竞争力相对弱的,往往是最优秀的人都挤着往做官的路上奔,社会缺乏创业精神。怎么让人们的观念从“学而优则仕”更多地转向“学而优则商”?如何促进这个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C)。

A.协调阶段B.总结阶段C.实施阶段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

A.中央预算B.县级预算C.省级预算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A.15B.30C.45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A)(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B.事中C.事后D.全面

6.从20世纪(C)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B.60C.70D.80

7(D)。

A.积极方案B.追踪方案C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

A.信息支持系统BD.领导决策系统

9D

A.明确评估目的BCD.确定评估对象

10(A)。

A.横向沟通BD.网上沟通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A.地方计划C.国防计划D.基层计划E.资源计划

2(BD)。

A.印花税BC.房产税D.配赋税E.耕地占用税

3.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ABCD)。

A.法定依据的审查B.滥用职权的审查

C.法定程序的审查D.法定权限的审查E.权力腐败的审查

4.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B)。

A.程序性决策B.非程序性决策C.理性决策D.科学决策E.直觉决策

5.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BCDE)。

A.计划控制B.标准控制C.程序控制D.成本控制E.质量控制

四、简答题

1、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如下步骤:(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

决策。

2、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答: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有:(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五、论述题

1、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合力”。

2、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行政改革,应注意:(1(2)行政改革的目(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有重点地开展,而不能盲目进行。(

4作业四

至2007年61亿辆,其中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也将此事称之为“”0.7辆车,北京已步人汽车社会。中国人民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这是2007年大专辩论赛众多主题中的一个,请你也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

一、简单调查一下当地私家汽车拥有情况,范围可以选取你所在地城市、城区或社区等;

二、根据你调查的情况,拟定个人讨论提纲;

三、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小组讨论意见;

四、形成你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宁波私家汽车拥有情况调查:目前城市家庭私人购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已具备了巨大的购买潜力。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生产厂家如何根据地区市场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并准确的制定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定位、价格竞争策略,对企业的市场开拓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城市调查的范围涉及到宁波各区,代表100多万城市家庭,600多万人口的汽车消费市场情况,调查样本抽取的数量为100户。

家庭拥有汽车数量:

一、总量:在625万户城市家庭中,拥有汽车总量的置信区间在69.9万—92.6万辆之间,置信度为95%。城市居民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总保有量的6%-8%。

二、数量差异:从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拥有汽车的情况来看,月收入在三千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与月收在一千至三千元之间的中等收入家庭和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的低收入家

庭在汽车拥有率上差异非常大。高收入家庭拥有率为6%,是低收入家庭拥有率 0.7%的8.6倍,是中等收入家庭拥有率1.2%的5倍。

家庭购买汽车价格:

一、总体购买价格: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所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1.9万元/辆。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欲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2.0万元/辆。

二、收入水平的价格差异:高收入家庭购车平均价格为17.8万元。中等收入家庭平均价格最低。高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18.0万元。中等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7.6万元。

家庭拥有汽车的消费特征:

一、色彩特征:本次调查显示,宁波居民家庭购车多为鲜艳的颜色,最多的颜色是红色,占已购汽车的31.3%;其次是白色,再次是蓝色。这三种颜色占已购家庭汽车总数的64.4%,已接近三分之二。黑、绿、灰三色合计只占到城市家庭汽车总数的16%。

二、家庭驾车人性别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现阶段宁波家庭的实际驾车人员主要是男士,占到80.4%。女士实际驾车比例为19.6%。但女士驾车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三、排量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目前宁波居民家庭汽车以低排量为主。其中1升以下的占36.5%,1.0—1.5升占20.5%,这两档合计占到家庭汽车拥有量的一半以上,而排量2.5升以上的仅占9.35%。

讨论提纲:购买意向:

一、总体情况:轿车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前几个品牌是桑塔纳、奥迪、宝来、标致、别克、红旗、夏利、奔驰。其中桑塔纳的总体知名度是所有轿车中最高的,将近85%40%60%以上;夏利、奔驰、富康、捷达的知名度均超过了50%分别为77.9%、68.4%、43.6% 归纳小组讨论意见: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8%。

二、到2010万辆。

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家庭拥有率将达到5%

三、城市家庭未来预期购车的平均价格为1

2120人拥有1辆汽车,而美国是1.31人1辆,日本是2人1辆,全世界平均是8人1辆。中国如果1.6亿辆,相当于目前汽车产量的80多倍。再看家庭收入状况。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31%,3—10万元的富裕家庭占6%,1—3万元的小康型家庭占55%20以上的轿车150万辆;富裕型家庭约18006—20万元的车360万辆;小康型家庭约1.65亿个,估计其中年收入310%,即1650万个,这部分家庭如有五分之一购车,便可消化价位在6万元的轿车330万辆。3—20万元价位的轿车840万辆,相当于全国轿车产量的8.4倍。另外,全国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4.35%转化为购车消费,即可消化售价在20万元的轿车107万辆,或10万元的轿车215万辆或5万元的轿车353制约,如准购证、停车泊位、附加费用等。

推荐第6篇:公共行政学作业2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2答案

一、案例分析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行政问责暂行办法”、“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2004年4月,中央又批准实施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了严格规范。

最近,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这一《暂行办法》通过18种问责情形和7种追究责任,对行政首长追究其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任,小到诫勉、批评。大至停职反省、劝其辞职。问责的情形主要包括5种:效能低下,执行不力;责任意识淡薄;违反法定程序,肓目决策;不依法行政或治政不严,监督不力;在商务活动中损害政府形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官员问责”制给中国4 000多万名各级干部的仕途平添了风险,使为官变成了—种风险职业。这就要求政府官员转变观念,从“当官有权”到“当官有责”。

请你运用行政领导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重庆市政府通过的《暂行办法》实行官员问责制度的内容,主要体现了行政领导者的哪方面责任?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有哪几个方面?本案例中欠缺的责任是什么?

3.结合行政学原理简谈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益处。(回答此问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1.重庆市政府通过的《暂行办法》实行官员问责制度的内容,主要体现了行政领导者的行政工作责任。行政领导者的行政工作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自己的岗位责任即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和应尽的责任。行政领导工作责任的具体内容有:(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2.行政领导者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责任。政治责任一般是由直接或间接选举的行政首长对国家宪法和立法机关以及对公众负的责任。(2)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违背或触犯有关法律所形成的责任,根据所造成的后果轻重不同,受到法律的处罚与制裁。这是行政主体与管理对象发生的法律关系。(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处理公务时,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所形成的责任。

行政责任是一种管理责任。(4)道德责任。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恪守行政道德和社会道德。如果违背了行政道德和社会道德,将受到处分。在案例中,所欠缺的是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任。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因违反特定的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受到的谴责和制裁。法律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责任。

3.增强官员的责任心;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陋习;有利于整肃吏治。

二、在我国,学而优则仕,在美国,学而优则商,请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的看法。(两种观点都谈或任选其中一种观点谈均可,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学而优则仕”,在孔子时代,只是儒家的一个政治口号,它所代表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论语·子张》有语:“学而优则仕”。在许多国人看来,做公务员就是入仕;去创业则是从商。概言之,如果说西方国家人们的观念是“学而优则商”,我们不少人则仍是“学而优则仕”。其中的区别,值得深思。作一个不尽恰当的区分,如果把优秀分子多集中在政界或社会管理部门的社会称为“政治精英社会”的话,那么,优秀分子大都集中在商界和经济管理领域的社会就可以称为“经济精英社会”了。一般地说,当社会生产力不够

发达时,维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统治力量以保证社会稳定是最为重要的。而当商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经济、政治、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将使政治主导一切的必要性日益降低。所以“政治精英社会”往往是与传统的农耕社会相适应的,而“经济精英社会”只能是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能出现的。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社会稳定的基础自然地要由政治稳定向经济稳定转移,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也必然要由政治管理向经济管理演化。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人民生活日益多元,创业机会日益增加。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学而优则仕”的热潮?这既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之深,更说明了目前我国企业家的创业环境还不容乐观。操作手续烦琐、技术设施不先进、法律金融环境不完备等等都成为创业者的“拦路虎”。另一方面,公务员的“高含金量”有越来越趋高之势。与其他行业相比,公务员在获取公共信息资源、话语权、工资外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机会更大,而他们需要承担的风险却是相对较低。于是,竞考公务员被许多人认为是“最优选择”,“考公务员热”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国竞争力高下的区别,从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来讲,往往就在于社会中最优秀的人做的事不一样。竞争力相对强的,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制度环境,使得社会中最优秀的人去创业;而竞争力相对弱的,往往是最优秀的人都

挤着往做官的路上奔,社会缺乏创业精神。怎么让人们的观念从“学而优则仕”更多地转向“学而优则商”?如何促进这个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推荐第7篇:公共行政学作业4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4答案

答:宁波私家汽车拥有情况调查:目前城市家庭私人购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已具备了巨大的购买潜力.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生产厂家如何根据地区市场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并准确的制定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定位,价格竞争策略,对企业的市场开拓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城市调查的范围涉及到宁波各区,代表

100多万城市家庭,600多万人口的汽车消费市场情况,调查样本抽取的数量为100户.家庭拥有汽车数量:一,总量:在625万户城市家庭中,拥有汽车总量的置信区间在69.9万—92.6万辆之间,置信度为95%.城市居民汽车拥有量占总保有量的6%-8%.二,数量差异:从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拥有汽车的情况来看,月收入在三千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与月收在一千至三千元之间的中等收入家庭和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在汽车拥有率上差异非常大.高收入家庭拥有率为6%,是低收入家庭拥有率0.7%的8.6倍,是中等收入家庭拥有率1.2%的5倍.家庭购买汽车价格:一,总体购买价格: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所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1.9万元/辆.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欲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2.0万元/辆.二,收入水平的价格差异:高收入家庭购车平均价格为17.8万元.中等收入家庭平均价格最低.高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18.0万元.中等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7.6万元.家庭拥有汽车的消费特征:一,色彩特征:本次调查显示,宁波居民家庭购车多为鲜艳的颜色,最多的颜色是红色,占已购汽车的31.3%;其次是白色,再次是蓝色.这三种颜色占已购家庭汽车总数的64.4%,已接近三分之二.黑,绿,灰三色合计只占到城市家庭汽车总数的16%.二,家庭驾车人性别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现阶段宁波家庭的实际驾车人员主要是男士,占到80.4%.女士实际驾车比例为19.6%.但女士驾车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三,排量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目前宁波居民家庭汽车以低排量为主.其中1升以下的占36.5%,1.0—1.5升占20.5%,这两档合计占到家庭汽车拥有量的一半以上,而排量2.5升以上的仅占9.35%.讨论提纲:购买意向:一,总体情况:轿车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前几个品牌是桑塔纳,奥迪,宝来,标致,别克,红旗,夏利,奔驰.其中桑塔纳的总体知名度是所有轿车中最高的,将近85%的消费者不经提示都能说出桑塔纳的名字40%多的消费者在提到轿车时,会首先想到该车品牌;奥迪和宝来的知名度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总体提及率都在60%以上;夏利,奔驰,富康,捷达的知名度均超过了50%.二,价格档次变化:根据调查统计显示,价格在五万元以下的汽车欲购率比已购率低很多,而价格在十万元以上的汽车欲购率远高于已购率,可见在今后几年价格在十至二十万元的汽车将成为家庭购车市场的主流;价格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汽车,虽然欲购率和喜爱率很高,但已购率低,人群基数小,市场份额明显低于价格在十至二十万元的车型.三,国产车与进口车竞争力状况:国产汽车已购率,欲购率,喜爱率分别为77.9%,68.4%,43.6%,渐次下降,且降幅较大.这说明,长远发展下去城市居民更将倾向于购买进口车.四,购买意上升产品:调查统计数字显示,上升产品中,进口车上升明显,桑塔纳车最稳定,捷达与富康上升迅速.归纳小组讨意见: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目前,城市家庭汽车拥有量占全国民用汽车总保有量的6%—8%.二,到2010年,全国城市家庭购车量(各种类型,以轿车为主)有望突破1000万辆.大城市(计划单市和省会城市)家庭拥有率将达到5%,家庭汽车消费市场进入成长期的前期.三,城市家庭未来预期购车的平均价为

12万元左右.自己观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未来二三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将会出现较大的增长,如果政策引导得当,轿车驶入家庭的时代已不再是水中望月,而是曙光在即.汽车工业早就被国家列为支柱产业,而国产轿车的兴衰与激发广大国人的购车热情关系重大,那么,有多少中国人能买车能买走多少车先看市场潜力.

中国目前大约平均每120人拥有1辆汽车,而美国是1.3人1辆,西欧是1.6人1辆,日本是2人1辆,全世界平均是8人1辆.中国如果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仅按静态计算,市场需求即高达1.6亿辆,相当于目前汽车产量的80多倍.再看家庭收入状况.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3亿家庭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占1%,3—10万元的富裕家庭占6%,1—3万元的小康型家庭占55%.从国际汽车市场的规律看,一个家庭的两年收入之和相当于一辆轿车的售价时,这个家庭便要购买轿车.按此标准测算,全国富豪型家庭约300万个,如有二分之一购车,便可消化位在20以上的轿车150万辆;富裕型家庭约1800万个,如有五分之一购车,便可消化价位在6—20万元的车360万辆

;小康型家庭约1.65亿个,估计其中年收入3万元的家庭不下10%,即1650万个,这部分家庭如有五分之一购车, 便可消化价位在6万元的轿车330万辆.3个消费层面共可吸纳6—20万元价位的轿车840万辆,相当于全国轿车产量的8.4倍.另外,全国 城 乡居 民 银行 储 蓄存款4.3亿 万元中,如有5%转化为购车消费,即可消化售价在

20万元的轿车107万辆,或10万元的轿车215万辆或5万元的轿车353万辆.当然,上述数据是理论数据,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更何况现实的轿车消费还受到多方制约,如准购证,停车泊位,附加费用等。

推荐第8篇:公共行政学考试

公共行政学

一、你感兴趣的一个管理学流派,代表人物,理论著作,优缺点.答:

1、管理学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又称经理主义,是研究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和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的管理学派

2、代表人物,理论著作:(Peter F·Drucker,1909—2005)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同时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3]

(Ernest Dale,1914~ ),主要著作有《者》(1960年)、《组织中的参谋工作》(1960年,与林德尔·厄威克合著)、《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

3:优缺点:3.1优点:经验主义学派批评了传统管理学派不假思索地采取偏重于狭窄的归纳法的实证主义,从管理学者自己作为行动主义者而不是旁观者的立场,在复杂的动态关系中不断形成和再造管理的未来。其次充分肯定了人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把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一起列为了管理的目标。

3.2缺点:经验主义学派由于强调经验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原理和原则,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理论,管理者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而无经验的初学者则无所适从。而且,过去所依赖的经验未必能运用到将来的管理中。

一、书中有答案,题目未知(30分)

二、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分析金融风暴。

答:在这里我们一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为例进行分析。

1、金融风暴与市场失灵

经济自由主义的原则是:“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其理论的核心是市场的价格机制。,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能不能接受,市场不是万能的。

在美国,货币超发,次贷大行其道,次贷的违约率高,风险大,其实商业银行是有察觉的,可是为了 追逐利益,他们不得不去做这个业务。可是,风险终究还是有的,商业银行当然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想出了另外的解决方法,资产证券化,于是,投行也被引上了这条随时可能沉没的船。当然,商业银行拉上投行是来分担风险,我们说市场可以分担风险,可是前提是人们知道风险是什么,由于人们疯狂的追逐利润,疯狂的开发金融衍生产品,使市场早就不知道该如何给资产定价了,如果不知道如何定价,当然也就无法分担风险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了。所以说,本次金融危机,市场失灵是有份的。

2、二.金融风暴与政府失灵

那么,在宏观方面操控经济的政府呢,有没有失灵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首先说,美国银行放出如此多的次级贷款。美国政府是有很大的责任的。可是,他们的做法却违背了市场规律,搞乱了市场秩序,才导致了次级房贷的数额如此巨

大。其次,美国政府为了稳定资本市场,保持经济发展而多次非常规降息,到了2004年,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由宽松转为紧缩,两年时间内连续17次加息,最终点燃了金融危机。析以上的政府行为,美国联邦没有对经济运行撇开不管,而是运用了自己的权利对其进行干预和管理,也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抑制通胀与失业,可是结果呢,还是发生了次贷危机!所以,我们说,本次金融危机,也反映了政府失灵。

3、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本次金融危机,并非只是市场或者政府的单个出现了问题,而是两者都出现了问题。如果再回答一次本次金融危机到底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我看两者都有。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争来争去,不管你是哪一派的支持者,你都必须承认,市场或者政府都不是万能的。

四、对大部制进行评价。答:

1、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优点:2.1、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门体制,或叫“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2、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做到统筹规划、总揽全局、法治保障等等有机结合。大部门体制可以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制度保障,并有效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预。

2.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目前的政府机构设置不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行政力量过度干预市场运作,同时也阻碍市场秩序的合法化,而且在组织层面上还不断要求设立越来越多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办事机构,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和组织协调的难度加大。

2.4、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行政审批权过多过滥是腐败的一个重要滋生地。大部门体制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减少政府机构,从而将从根本上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一些部门权钱交易的机会。这对限制公共权力的使用范围,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防止腐败的大面积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缺点:3.1大部对于限制无所不在又有泛滥倾向的行政权很难发挥作用。

因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要集中和统一权力,而不是分立和分散权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以前多个部门行使的权力集中和统一到一个部门中去。比如说,设立一个大的“交通运输部”,将对航空、铁路、公路甚至海运的管理权集中在一个部门。这种权力的集中和统一对于规限权力不仅毫无裨益,而且还有很大的副作

用。本来,分散的航空、铁路、公路、海运部门之间还因为利益不同会有一定程度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常常会让消费者受益。但合并之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这种竞争将不复存在,权力将变得强悍而难以制约。3.2大部制无法规避高效率的必然副作用。

尽管效率是一个衡量行政体制运作的指标,但是,我们不应过分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假如只关注效率,似乎应该设立一个由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对所有事务进行决策的体制,因为它不存在职能交叉问题。但是,这样的体制难逃暴君统治式的厄运。

说到这里,应当指出,部门间的职能交叉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它源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试图将职能划分得一清二楚恐怕是徒劳的。重要的是,确立一种职能交叉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当一个涉及多种职能的问题出现时,各个部门能够共同努力解决之。

五、什么是行政合法行为?

答:答案在课本第409页。

六、构成行政责任的合法条件?

推荐第9篇:《公共行政学》复习题

《公共行政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 B)上.

A.《尚书》 B.《钢鉴易知录》 C.《礼记》 D.《左传》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

A.瓦特 B.史坦因 C.马克思 D.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首要特点是它的( C).

A.政治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 ).

A.公平性 B.高效性 C.民主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公共行政环境的(A)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约束性

6.美国哈拂大学教授(C)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A.德鲁克 B.里格斯 C.高斯 D.古立克

7.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B).

A.古立克 B.里格斯 C.德鲁克 D.高斯

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B).

A.信息社会 B.农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工业社会

9.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10.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C)上.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11.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

A.30 B.31 C.28 D.29

12.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

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14.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 A)演变而来的.

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15.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16.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 B)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A.英国 B.美国 C.巴西 D.埃及

17.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D).

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18.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

A.委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聘任制

19.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 ).

A.聘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委任制

20.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C).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21.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2.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B)类型.

A.部内制 B.部外制 C.折中制 D.党统一领导制

23.部外制是(D)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A.英 B.法 C.日本 D.美

2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 A).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25.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A).

A.临时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积极方案

26.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B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临时方案 D.应变方案

27.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应变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按 D.追踪方案

2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

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信息支持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29.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

A.准备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实施阶段

30.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B).

A.协调阶段 B.实施阶段 C.准备阶段 D.总结阶段

31.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C).

A.确定控制标准 B.衡量成效 C.纠正偏差 D.行政指挥

32.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

A.网上沟通 B.横向沟通 C.无反馈沟通 D.纵向沟通

3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A).

A.社会监督 B.事前监督 C.事中监督 D.法制监督

3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D).

A.现场监督 B.专案监督 C.工作报告 D.跟踪监督

35.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B)日内报送国务院各事务份.

A.十五 B.三十 C.四十五 D.六十

36.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应于批准之日起(B )日内将其文本.起草说明.备案报告等有关材料一式二十五份报国务院备案.

A.十五 B.三十 C.四十五 D.六十

37.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D).

A.市级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中央预算

38.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

A.税率 B.纳税人 C.税法 D.税种

39.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 (C)最早提出的.

A.亚里士多德 B.梭伦 C.毕达斯 D.柏拉图

40.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41.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 ).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42.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B )的核心内容.

A.社会公德 B.行政道德 C.职业道德 D.社会行为规范

43.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B).

A.美国 B.中国 C.法国 D.英国

44.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 A)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A.英 B.日本 C.法 D.美

4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A).

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古德诺

4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D).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4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 B).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A.管理五项职能 B.官僚制度理论C.14条管理原则 D.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

4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B).

A.《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5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C).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5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

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B.《论译书》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

5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 D).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A.张金鉴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孙中山

53.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D ).

A.分散型 B.融合型 C.衍射型 D.棱柱型

54.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

A.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 C.农业社会 D.信息社会

55.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 ).

A.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B.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56.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论著是(

A.《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B.《政府生态学》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D.《公共行政生态学》

5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 ).

A.内阁制 B.总统制 C.半总统制 D.委员会制

58.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 ).

A.奥地利 B.瑞士 C.瑞典 D.芬兰

59.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 D)体制.

A.三权分立制地方政府 B.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

C.行政体地方政府 D.自治体地方政府

60.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 )国的地方政府.

A.加拿大 B.德国 C.印度 D.英国

二、多项填空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 BCD )三种权力.

A.考试 B.司法 C.司法 D.立法 E.监察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 BCDE).

A.孟德斯鸠 B.怀特 C.汤姆森 D.西蒙 E.斯密斯堡

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 ABCE ).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公共性 E.约束性

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 ACD ).

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5.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AE).

A.政治统治职能 B.组织职能 C.协调职能

D.计划职能 E.社会管理职能

6.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 ABCE ).

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 C.社会职能 D.协调职能 E.经济职能

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 BCDE ).

A.原始社会的行政体制 B.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 C.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

D.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 E.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 ABCD ).

A.中央政府体制 B.地方政府体制 C.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

D.行政区划体制 E.行政领导体制

9.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 ABC ).

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D.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E.伍德沃德的权变组织理论

10.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 ABE).

A.梅奥 B.巴纳德 C.韦伯 D.法约尔 E.西蒙 C).1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ACD ).

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唯亲

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 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1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利分为( BD ).

A.奖惩权力 B.权利性影响力 C.合法权力 D.非权利性影响力 E.决策权力

1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 ABCE ).

A.奖惩权力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决策权力 E.合法权力

1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自身特点特质外.还应具有( ABCDE )等特质.

A.社会技能 B.智力 C.个性 D.社会背景 E.任务定向

15.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 ABCD ).

A.部内制 B.部外制 C.折中制 D.党统一领导制 E.首长负责制

16.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ACE ).

A.法国 B.中国 C.瑞士 D.英国 E.德国

17.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CE).

A.确定型决策 B.理性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直觉决策 E.不确定型决策

18.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DE ).

A.直觉决策 B.经验决策 C.理性决策 D.个人决策 E.集体决策

19.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 ACE ).

A.准备阶段 B.控制阶段 C.实施阶段 D.协调阶段 E.总结阶段

20.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 ABCE ).

A.行政协调 B.行政控制 C.行政沟通 D.行政评估 E.行政指挥

三、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就是指公共行政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2.公共行政职能的转变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对其只能的范围、内容、重心和实现方式等作出改变。

3.行政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及其行为方式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4.公共行政学

是一门研究公共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过程、方式、责任和效果的科学。

5.公共行政权力结构

是指行政权力系统内部诸要素间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和联系方式。

6.行政的政治环境

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法规等各种要素的统称。

四、简答题(27分)

1.简述公共行政价值的基本内容。

答:效率;民主和责任;公平和公义。

2.简述公共行政价值的作用。

答:公共行政价值对社会总价值系统及整个社会的作用;公共行政价值对公共行政系统的作用;公共行政价值对公共行政组织的作用;公共行政价值对公共组织内部成员的作用。

3.简述公共行政职能的特点。

答:公共性;执行性;多样化;动态性。

4.简述公共行政的运行职能。

答: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5.简述完善中国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对策。

答:理顺党政关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6.简述中国现阶段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要求。

答:保持政治稳定,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设现代行政文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推荐第10篇:公共行政学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A《史记》)上。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B、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D、公共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A、欧文)。

6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C、威尔逊)。 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C、《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B、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9.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A、《行政学导论》)。

11.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B、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2.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3.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D、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4.公共行政环境的(C、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B、里格斯)。

1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D、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D、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B、工业社会)。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A、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B、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2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2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D、政府职能)。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A、非赢利性)上。2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C、29)。

2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A、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上述三者,即ABC)。

2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B、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2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D、英国)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A、美国)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3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半总统制)。 3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A、瑞士)。

3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C、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4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德国)国的地方政府。

3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D、特殊型)的行政区。

3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B、特殊型)的行政区。 3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行政职位 ),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

点。

38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选任制)。 39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委任制)。

40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委任制)。

41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考任制)。

42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决策权力)。

4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B、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4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45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B、部外制)类型。 46部外制是(D、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7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A、英国)。

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B、中国)。

4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5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英国)。

51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C、英)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D、2006年1月1日) 53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A、临时方案)。 5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追踪方案)。 55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5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D、领导决策系统)。

5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准备阶段)。

5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实施阶段)。

5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C、纠正偏差)。 6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横向沟通)。

61(D、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62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A、确定评估对象)。 63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A、准备阶段C、实施阶段E、总结阶段)。 64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行政协调B、行政控制C、行政沟通E、行政指挥)。

65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A、微观控制D、宏观控制)。 66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A、口头汇报C、个人观察D、书面汇报E、统计报告)。

67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A、行政工作人员B、组织绩效C、信息D、工作E、财务)。

68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质量控制B、标准控制C、成本控制D、程序控制E、计划控制)。 69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单向沟通C、双向沟通)。 70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上行沟通B、平行沟通C、下行沟通)。

71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B、组织结构障碍C、心理与语言障碍D、职位与专业障碍)。 72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A、层级结构的协调B、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C、人际关系的协调E、各种资源的协调)。

7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A、社会监督)。 7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

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D、跟踪监督)。

75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B、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76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77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C、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78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C、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79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B、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80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分别给予处分。

81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D、中央预算)。

82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税法)。 8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A、2003年1月1日

84据考,法治一次是古希腊人(C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

85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86目标管理方法是(D德鲁克)于20实际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87从20世纪 (C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多项选择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立法B、司法C、行政)三种权力。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怀特C、汤姆森D、西蒙E、斯密斯堡)。 3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时期,也有人称为(A、X理论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C、科学管理时期)。 4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观点的公共行政学代表人物是(B、古德诺D、威尔逊)。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B、魏劳毕D、怀特E、费富纳)完成的。

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B、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C、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D、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E、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公共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E、约束性)。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B、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A、政治制度B、政党制度E、政治文化)。

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A、文学艺术B、意识形态C、道德伦理D、价值观念E、教育)。

11组织文化包括(B、法律意识C、组织观念D、价值观E、道德感情)。 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B、政治统治职能E、社会管理职能)。

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B、文化职能C、社会职能D、政治职能E、经济职能)。

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A、无知和非理性B、外部性问题C、公共物品的提供D、市场垄断和专制价E、不平等问题)。

1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A、民主职能B、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C、政治统治职能)。

16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执行国际经济政策C、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 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A、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B、奴隶

社会的行政体制C、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D、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 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A、中央政府体制B、地方政府体制D、行政区划体制)。

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B、比利时C、加拿大D、泰国)。

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津巴布韦D、阿根廷)。

21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A、芬兰B、赞比亚C、奥地利D、冰岛E、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 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B、自治体地方政府C、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E、行政体地方政府)。

23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C、特殊型D、发展型E、传统型)。 24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2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A、梅奥B、巴纳德E、西蒙)。

26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A、非正式组织理论B、新型领导能力理论D、社会人理论)。

2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B、非正式组织理论C、权威接受理论E、组织平衡理论)。 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非政府性B、组织性C、非营利性D、志愿性E、自治性)。

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30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减免税收B、委托公共事务C、辅导监督D、补助E、法律管制)。

3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C、指挥统

一、不受牵制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32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B、权力性影响力D、非权力性影响力)。

3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A、奖惩权力B、归属权C、专业知识权E、合法权力)。

3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A、社会技能B、智力C、个性D、社会背景E、任务定向)等特质。

35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A、领导作风理论B、领导系统模式C、PM型领导模式D、四分图理论E、领导方格理论)。

3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B、莫顿E、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3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A、民主式的领导作风B、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E、专制式的领导作风)类型。 3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A、道德素质B、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心理素质E、政治素质)。 3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A、部内制B、部外制C、折中制D、党统一领导制)。

40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A、法国C、瑞士E、德国)。

4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B、严格考核、功绩晋升C、政务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D、人事分类、依法管理E、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42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B、职位分类E、品位分类)。

43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C、法国D、英国)。

44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B、美国C、中国E、日本)。 45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A、越级晋升制B、考试晋升制C、年资晋升制D、功绩晋升制E、综合晋升制)。

46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A、近姻亲关系B、直系血亲关系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E、夫妻关系)。

47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A、廉B、绩C、勤D、德E、能)。 48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A、参与政务B、处理事务E、搞好服务)。 49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A、奖惩教育工作B、组织实施工作C、协调控制工作D、检查总结工作E、计划安排工作)。 50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E、不确定型决策)。 51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D、个人决策E、集体决策)。

52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C、非程序性决策E、程序性决策)。

53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经验决策D、科学决策)。

54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A、领导决策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支持系统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55决策方案一般有(B、临时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E、积极方案)。 56社会监督的主体是(A、公民个人B、各民主党派C、各社会团体D、新闻机构E、政协)。

57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A、事中监督D、事后监督E、事前监督)。

58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C、跟踪监督E、现场监督)。

59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作报告的有(A、临时报告B、综合报告C、专题报告D、年度报告E、工作简报)。 60一般行政监督中,审查的形式主要有(A、独立审查B、事中审查E、事后审查)。

61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A、检查权B、建议权C、调查权D、行政处分权)。

62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A、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C、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63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A、工作监督B、法律监督D、政治监督)。 64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D、地方公共预算E、中央公共预算)。

65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是(A、政策审核B、体制审核C、指标审核D、技术审核)。 66税收的基本特征有(B、无偿性D、固定性E、强制性)。

67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A、单一税制D、复合税)。

68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B、定率税D、配赋税)。

69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A、中央税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D、地方税)。

70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A、国防费B、行政管理费C、经济建设费D、社会文教费E、其他支出)。

71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A、签订采购合同B、选择采购方式C、确定采购需求D、履行采购合同E、效益评估)等阶段。

72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A法律保留:B法律优先:C职权法定:D依据法律:E职权与职责统一) 73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B法定程序的审查C 滥用职权的审查 D法定权限的审查 E法定依据的审查 )

74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A技术方法B行政程序C决策树法)

75行政方法的特点有(A科学性。B民主性C。创新性。D系统性。E技术性)

76行政基本方法包括(A行政指令方法。C法律政策方法。D经济方法) 77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A稳定性。C合法性。D强制性。E简便性) 78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A行政计划准备 B决定计划 C考核奖惩 D检查监督 E执行计划) 79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分为*(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 中期计划)

80行政方法的基本手段主要有(行政指令手段 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思想手段)

81按照行政计划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地方计划 中央计划 资源计划)

82从行政计划的内容上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社会计划 经济计划 资源计划 国防计划) 83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ABCDE) 84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

85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比较法 ;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 行政职能测量法;行政费用测量法)

86下列属于行政费用测量法的方法有(单位费用测量法; 计件费用测量法; 人均费用测量法)

87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公平指标;效能指标)

88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ABCDE) 89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比德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

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参与管理;对话民主;公民社会;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 简答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

2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答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依法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

3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外部性问题。

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

3、公共物品的提供。

4、无知和非理性。

5、不平等问题。

4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5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1、意识形态职能;

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

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6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

7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①补助;②减免税收;③委托公共事务;④法律管制; ⑤辅导监督。

8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①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②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③负责制定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④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⑤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⑥做好协调工作。 9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构成?①政治素质 ②文化素质③道德素质④心理素质 ⑤身体素质 10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

2、知人善任原则;

3、公平竞争原则;

4、功绩原则;

5、依法管理原则。

1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

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

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营利性;

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

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12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以下要点:(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只有具有特定行政权的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才能实施一定的行政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13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14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15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定授权组织、委托组织和公务员;(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16简述法制行政的特点?

1、职权法定

2、法律保留

3、法律优先

4、依据法律

5、职权与职责统一

17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18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19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

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

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

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论述

1试分析政府失效的表现?

1、政府成本过高。政府的大多数的行政目标是模糊不清,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这样使政府和成本和效益都很难计算。而且政府活动的涉及面广,行政目标的变量多,比较复杂,需要的成本具有很大的弹性。政府往往希望多办事情,扩张权力,扩大管理范围,这样就追求扩大财政预算,而效益却无法确定。正因为成本与效益分离,往往会出现行政成本过高的现象,造成浪费。

2、政府的低效率。由于政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定出低质量的公共政策。因为政府部门人员素质不高,公共政策执行部门执行不力,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等。这些都是造成政府低效率的主要原因。

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资源配置领域,因为信息不完全,政府的配置效率比市场低。

4、寻租。寻租活动不是经营活动,是寻租者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进行寻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寻租者在政府的庇护下获取高额利润,消费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政府付出了政治成本,社会付出了道德成本。

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政府通过强制力进行再分配也可能出现另一种不公平,就是政府利用强制力将富人的财富转移到穷人的手中,或者将穷人的财富集中在强势集团的手中。政府失效也是经常出现的,不能用一个失效的政府去管一个失效的市场。

2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组织和管理国家的各种公共事务,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事务,由政府组织和管理。社区建设、扶贫救困、减灾救灾、环境保护、医疗建设、食品和药品的安全、社会保险等、没有政府的组织和管理也是不行的。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另一种公共物品是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这是政府最基本的作用,生存权和财产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他不容被违法剥夺政府执行有关法律,制定公共政策,打击那些以各种手段非法威胁或剥夺他人的生命和私有财产的不法行为,使最基本的人权得到保障。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尽管政治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很快,可是具有主权的国家依然存在,尽管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可以通到全世界每个角落,但是战争的威胁也没有消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然受到威胁,因此政府作为国家主权和领土捍卫者的角色丝毫没有减弱,政府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政府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定目标,进行规划,制定政府予以规划和引导,进行宏观调控,政府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资源配置,同时政府也是国家经济活动的协调和仲裁者,维护市场的正常的经济秩序为公平的自由竞争提供保障。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和新技术与高效率,这样必然使财富集中在那些有头脑、有技术的人的手中,为了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者或不能靠劳动维持生活,或丧失劳动能力群体的生活,政府对他们进行必要地补助,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条件,为社会提供公平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如果没有社会公平就不可能有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也就不可能有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了社会公平对发展的重要性。

3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和分部化的基本问题是处理好以效率为中心的层级隶属的程度与部门设置的限度,也就是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是公共组织结构的关键问题。 1.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任何国家的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层级化原则设计的,无论是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都是如此。管理层次的划分必须适当,必须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准则,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管理层次过少,则会造成分工不明确,职责和权力不清,管理过于僵化,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管理层次过多则会造成信息流通不畅,程序复杂,公文旅行,政策执行力不足,难以监督和控制,滋生官僚主义等弊端。更有甚者,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 2.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幅度的划分是行政目标的分解,是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扩大,也是一种行政分权。它的目的是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扩大管理职能,使管理更加有效率。但是,管理幅度过宽,部门或人员过多,管不过来,则会造成难以应付的局面。甚至会出现本位主义,各自为政,部门利益,机构臃肿,权力交叉,互相牵制,责任不清等问题。3.管理幅度过窄,则会造成上级对下属干涉过多,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下属则无法自主地进行工作。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4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第一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行政管理有领导、决策、指挥、执行、协调和监督等环节,但是在所有这些环节中,行政决策是最重要的,是关系到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这个行政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行政决策开展的,都是为了落实行政决策的目标和标准进行的,行政决策是公共行政的起点,第二,行政决策主导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决策不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而且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决策渗透在各种行政功能的运作中,但其他的行政管理功能并没有消失,依然具有其独立性。第三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一言兴邦,一眼丧邦。”就是说一项行政决策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也可以使国家衰败灭亡。一定程度上说,行政决策确定是关系到国家成败和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1行政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2行政决策水平如何,会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3行政决策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行政管理成效的高低。第四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都必须通过政府予以贯彻执行,政府必须把国家的政治决策转换为行政决策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5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行政指挥使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至的重要手段, 需要有个部门、各地区和各工作人员的有机配合和协调一致,保证行政执行的一致性,就必须有高度统一的行政指挥。第二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行政指挥在执行系统中起着导向的核心作用,行政指挥的角色扮演的如何,决定了行政执行的效率和质量,行政指挥必须利用自身地位和资源的优势,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把各个组织部门和各种执行人员行为引导指向决策目标。第三行政指挥是高质量的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行政指挥必须了解实施行政决策的客观环境和工作环境,充分认识执行决策的限制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坚持决策标准的前提下,灵活地贯彻执行决策目标,不能一任何借口降低决策标准,更不能修改和篡改行政目标。第四,行政指挥使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行政执行活动必须依赖一定的行政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能否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减少浪费,直接影响着行政执行的效果,行政指挥可以合理调度和使用这些资源。第五行政指挥使衡量行政领导者的决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政策制定之后,负责执行的行政领导者决定因素,行政执行的过程就是把行政决策具体化的过程,这就要求行政领导者必须由比较高的政策水平,能够准确而 全面的理解和解释政策,并且能够在坚持决策目标和决策标准的条件下灵活的贯彻执行行政决策。 6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行政沟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第一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发现行政问题,确定行政目标,优化决策方案,都需要掌握丰富真实的行政信息,第二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在行政执行阶段,只有通过有效的行政信息沟通,才能保证执行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才能协调好公共组织和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第三,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行政管理并非仅是少数领导者的事情,所有行政人员都是行政管理的主体,能够获得必要的行政信息,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工作而且更会使他们产生尊重感和满意感,

7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它有以下三点基本含义:第一依法监督第二自主行使监督权,行政监督机关师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的主体,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它依法拥有自主行使监督职权的权力,第三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客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重证据。就是注重事实。就是充分收集和掌握证据。第三重调查研究,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环节。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第一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的受法律保护第二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第三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收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是行政监督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纪 案件等 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行政监督机关师维护法律的专门机构,通过严肃惩处违法违纪者,可以给监督对象以正确的导向,是违法违纪者及其他人员认识到法律是必须遵守的,违反了就要受到惩处,从而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遏制和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行政监督机关必须把履行职责同要达到的目的统一起来。行政监督机关通过监督监督在发现、揭露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对违法违纪者给予应得的惩罚的同时,要通过发现问题、执行法律,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原因,研究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对策和措施,以改善公共行政管理。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他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和要求,是做好新时期行政监督工作的基本保证,人民群众对监督对象违纪执法和工作情况的好坏最为了解,因此,监督机关必须通过各种形式提取人民群众对监督对象的反映和意见,认真受理其控告、检举。从而把行政监督与人民群众的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行政监督机关应当支持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各种积极性。

8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答:行政监督在公共行政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监督能有效的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公共行政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行政机关急起工作人员依法、廉洁、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维护 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行政监督正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对行政机关极其工作人员进行有力地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第二,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行政功能监督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和任务就是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维护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的正确实施,第三,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先决条件是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忽视政治稳定,消极腐败现象泛滥,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和社会动荡,监督机关通过惩治腐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维护政治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监督。

9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答:第一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行政效率是公共活动的起点,也是落脚点。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都必须讲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都必须讲效率,不讲成本、不讲效率的政府是没有的。1公共行政首先必须确定行政目标,行政目标必须符合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公共行政活动围绕行政目标展开,因此都有人财物时间信息和其他各种资源和消耗,并且尽量降低消耗。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活动一开始就作为重要的因素来指导公共行政活动,高效率就是低成本,高产出,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方面。第二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1公共行政的高效化,是公共行政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通过行政效率可以检查和衡量公共行政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种管理制度和各种手段是否现代化,科学化和法制化2也可以检验和衡量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队伍素质是否较高,能力是否较强,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人际关系是否协调3还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体制是否科学合理,公共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划分是否合理,分工是否明确层次是否得当,幅度是否事宜,

4还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与行动每个环节是否科学合理,行政程序是否精简实用,这些都影响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5通过行政效率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制度的合理性和行政方法的有效性。第三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只有大幅度的提高行政效率,才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一种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体现在创造出较高的劳动的生产率上,体现在整个社会的高效率上,体现在政府有较高的生产力上,即政府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上。高效的公共行政是国家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和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制约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关系到国计民生。有的外国学者认为,科学技术和管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现代社会的发展考的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就是指科学的管理能够优化各种管理要素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一方面要迎接时代的挑战赶上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注意市场经济。总之,行政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10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答:第一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行政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次然产物,行政改革必须认清历史给它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于限制条件,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改革,行政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性质、方向、任务和方法同时也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巨性,超越历史的局限性的行政改革必然失败。第二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于制约,行政改革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政治因素起着决定作用,行政体制从属于政治体制,政治体制给予行政体制多大的改革空间,决定了行政体制的改革程度,政治体制的改革程度决定了行政体制的程度,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使行政体制改革进行到底,政治体制决定限制和制约行政改革。政治官僚集团对行政改革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政治官僚集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决定作用,他们的赞成和反对往往能够决定成败,如果行政改革触犯政治官僚集团的利益或者不符合他们倡导的基本的价值观他们就会公开地进行反对,那么行政改革就会半途而废,无法进行下去。行政改革必须得到政治官僚集团的支持才能顺利地进行。总之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起着决定限制和制约的作用。第三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发对。行政改革是对行政系统进行改革市政府对自己进行改革,当然在行政体统内部会遇到强大的阻力,行政改革是权力在调整也是利益在分配,行政改革如果触犯了上次的行政官僚集团的利益或者使其失去权力和地位,就会形成强大的阻力,他们对行政改革的态度是消极的,被动的,他们往往使其改革政策变形或迟迟不予执行。第四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艰难程度。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规定性,及其特点,传统没有什么好坏,不能说握手比接吻对朋友热情差些,但是历史传统确实有保守的一面,各国传统的保守性则有程度的不同,这决定了具有不同历史传统的国家进行行政改革的难易程度。传统文化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传统文化的强大有非常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应当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保守也同样强大有力,习惯努力是最可怕的努力当行政改革不为传统文化的这种保守性所接受时 ,它将遇到非常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传统集权的大一统的国家,我国行政改革的阻力不是来自人民群众的传统意识,而是从政为官的传统文化,官本位是我国传统文化最落后最保守的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吧从政为官 放在高于一切之上的地位,这对行政改革造成了巨大的阻力。第五用人唯亲和家人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我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但是这种人就关系主要是家族关系,亲戚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以及将依附性的上下级关系,然而有些部门人际关系是变相的家族关系,一方面是同乡关系同学关系。另一方面是依附性的上下级关系两者都必须接受家长制式的领导讲人情而不讲规则,用人唯亲和家长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规则、用人规则和领导规则。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有抵制作用 和破坏作用,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飞流是排除异己安排提拔亲信,买官卖官严重地破坏了行政改革,这种现象很少被揭露,但是它并不是特殊现象。

11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答:第一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从属于政治体制,这就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必然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后者必须符合前者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力量,而且是他的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就有什么样的行政体制,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一般政府会进行自我调节,但很少能够自动的进行改革,行政改革一般都是政治推动,尤其必须有政治权威的推动,政治权威对改革包括行政改革的作用是巨大的。第二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经济基础是最活跃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如果行政体制不适应经济基础,公共行政不仅不能够有效的管理经济,反而阻碍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行政改革的强大推动力,我国行政改革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进行的。第三社会演变的要求,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激进式的社会变迁,社会演变是渐进式的社会变迁,当社会演变到一定程度时,整蛊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这种静悄悄的社会变革,政府的稳定性和行政体制的法制性决定了政府不能随着社会演变而随时进行自我调整,必须等到社会演变到一定的地步,政府不进行行政改革已不能很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物时,才能进行行政改革。第四,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行政改革的重要力量,在历史上,每次科学技术革命也会给公共行政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行政改革正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的蓬勃开展,由于新科学新技术在行政系统的广泛应用,政府无论从形制到内容都必须发送变化,都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深刻改革。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行政改革也必然应因进行,公共行政也面目一新。第五,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新思想、新价值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创新的动力,也是行政改革的动力,行政改革也只不过是把一种新思想、新价值变为现实,没有指导思想、没有价值支持的行政改革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改革,是必然失败的。 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公共行政环境:答 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

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5市场失效:是指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

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行政区划应该以有效管理为原则,地域不应该过大,人口不宜过多。

9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0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2公共组织结构: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3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 14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15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立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16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17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8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9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0人事行政:人事行政定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1人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22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23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4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5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26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7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8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29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30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31舆论监督: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舆论监督的主体为一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

32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这个定义是指一般情况而言,不包括某些国家的行政机关内部的再授权。 33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4行政赔偿:这里所讲的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35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36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7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8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9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40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4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第11篇:公共行政学原理

1行政组织;通常是指为了行使国家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根据宪法和法律,通过权择分配

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

2行政职能;以政府行政机关为主题的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依法管理的过程中具体的职

责和作用。

特征;阶级性、稳定性、动态性、执行性、多样性。

作用;1体现了国家行政管理的性质和方向是国家行政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2行政职能是简历行政组织的依据

3行政职能是确定行政活动方式的依据

4 是衡量行政效率的标准和依据。

3人事行政;以国家行政组织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

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

原则;选贤任能、德才兼备的人才

扬长避短、人事两宜

考试考核晋升唯功原则

智能互补,结构和利益原则

不断更新 合理流动

依法管理,用人治世一致原则

职权;政领导在以奠定职位上所具有的权利

职责;担任某种职位、形式某性质之泉索要担负的义务

职位;在担任的行政职务具有的法律地位、基础。集权型;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协调有效,控制有方,行动迅速。

缺点;缺乏主观能动性

一旦决策失误,容易给组织带来灾难性后果

不利于权力集中,容易拉帮结派

分权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基础(人民主权、三权分立)

优点;集思广益,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决策的科学化

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各司其职,有效地发挥人财物的作用

缺点;速度缓慢,效率低下

难以保证令行禁止,步调一致

权力分散,可能使组织陷于混乱

公债;政府未履行职能,拼接器信誉举借的债务是公共收入的又一重要形式。

行政环境;行政体系来一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行政责任 了确保行政责任的实现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设计的系列监督控制和制裁制

度。

第12篇:公共行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公共行政是应用管理,政治和法律理论,通过向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某个部分进行管制和提供服务来完成立法、行政和司法的管理委托。

2 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1) 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许多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政委员会,与此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

(2) 行政决策迟缓,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收到影响。

(3) 政府人员专业化、主要是指政府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

(4) 官僚化倾向滋长,导致了“程序化”行政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淡薄,主动进去精神受到抑制,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

3现代行政精神

主动进去,追求卓越, 创新发展

4一般认为,公共行政学发端于19世纪末期,以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为标志。 5梅奥主义同泰罗注意追求的是同样的目标,即工业中的协调与合作。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是不同的,但两者预计的结果却都是工人和企业管理当局双方都认识的那种彼此有利的相互关系。

6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

政府,政府行政机关,行政首脑, 政府普通公务人员。

7 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

经济性组织,社会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教科文组织,新闻性组织,公民

8 人们使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来概括凯恩斯经济理论之后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争论过程中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

9 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10 总而言之,扁平化、均等化、共享化、透明化、法制化与合意化石21世纪行政权力发展的大势所趋。

11 行政权力分配的途径。

行政权力的分配主要是通过逐级授权的途径实现的。

行政权力的分配的另一种途径是所谓权力下放。

行政权力分配的再一种途径就是权力“外放”。

行政权力分配还有一种常见的途径即地方自治。

12 行政权力分配的原则

程序必须合法、职权必须分明、权责必须一致、权利必须明确、内容必须全面。 13 行政授权主体主要的心理障碍有

自负心理、恐惧心理、猜疑心理、权力独占欲。

14 行政权力的负效应的表现为

利益倒错、权力角逐、权力僭越、传统惯性、

15 公共行政学所说的行政组织特指国家行政组织,即侠义的政府组织。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物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从狭义上说,则指为执行国家的职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 16 国家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一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依据宪法、法律、一句行政裁量权。

17 一般而论,组织目标合理与否取决与四个方面的认知程度和条件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社会承认、组织能力、团体状态、成员意识。 可以成为模式的组织结构主要有一下几种 直线集权制、直线参谋制、直线综合制、直线分权制、多维结构。 一般来说,组织变革的过程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1) 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反省、检讨、批评,并对组织的内外环境进行跟踪监视和分析研究。 (2) 感知、觉察和了解组织的问题所在,进而认识变革的必要性。 (3) 确认变革的现实条件和理想条件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克服不利条件或创造有利条件。 (4)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制定、评价、选择变革方案,同时确定实验性的先行变革模式并检测可行性,在次基础上确定变革计划和制定测量绩效的标准。 (5) 根据已确定的方案具体实施变革。 (6) 对照计划予以反馈和评价,如果不合目标,就要按照以上步骤重新循环。 一般来说,成功实施变革的条件和原则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 组织所面临的情景压力已将组织推到非改不可的境地,除非变革,组织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2) 有计划的变革必须由组织管理部门来制定系统的规划和模型,这一规划和模型既要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又要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并且要同时考虑到目标、结构、技术、知识、态度、行为等诸方面的因素及其综合效应,还要使组织目标与个人母宝作最佳的配合。 (3) 负责考察组织历史、现状和设计未来的人必须对变革承担责任,他们必须了解成员的需要并把需要最终反应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来。 (4) 为避免重大食物破坏变革的进程和打击人们对变革的信心,应当首先在小范围进行变革实验,待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后,再向大范围推广。 (5) 必须从组织外部引入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以帮助组织内的人们开阔视野、活跃观念、启发创新思维,从而找到改善组织状况和提高组织效益的新途径。 (6) 组织各级领导曾和变革的主持者应当经常收集他人关于变革的新想法,并将自己关于变革的新想法介绍给他人,以实现互相促进;同时,组织的管理阶层要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肯定人们的变革热情,支持人们为提高组织效益而做出的任何努力。 (7) 组织的管理人员应当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变革的阻力,了解和把握主要矛盾所在以及各种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阻力的性质和主要表现形式正确地选择克服阻力的方法,以有效而巧妙地克服阻力,推动变革的不断发展。 所谓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法规、制度、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人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出现,是人事行政制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现代人事行政的考核的内容在各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有考核和考绩两个方面,其中以考绩为重点。 现代人事行政奖励和晋升制 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晋升。 我国公务员新陈代谢制度主要包括考试录用、交流、辞职、辞退、退休等内容。 我国公务员激励约束制度包括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回避等内容。

27 我国公务员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包括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内容。 28 行政决策定义为具有行政决策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

政方案中做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29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任务

组织领导整个决策过程。确定决策目标。选择决策方案。监督决策的执行。 30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

(1) 收集、处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提供制定方案的依据。

(3) 帮助今次那个方案比较和选优。

(4) 控制决策实施和计划执行的最佳状态。

31 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咨询机构及其人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1) 帮助决策者对决策问题做出客观的判断。

(2) 帮助决策者对决策问题做出内行的判断。

(3) 帮助决策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决策信息。

(4) 帮助决策者提供备选方案。

32 行政决策过程的基本程序

(1) 决策问题的发现和诊断。

(2) 决策目标的确立

(3) 决策方案的制定、评估与抉择。

(4) 决策的实施与完善。

33 我过行政决策过程存在的问题

(1)决策信息的手机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34 完善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程序的路径(简答题 P255)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35 常用的行政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强制性行政方法、诱导性行政方法、参与管理方法、行政

责任方法四大类。

36 强制性行政方法

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

37 诱导性行政方法主要可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激励两种方法。

38 行为激励方法的方式

目标激励、奖励激励、竞争激励、反激励、

39PDCA循环,ABC管理法,平衡计分卡。P315

40 政府可通过行政法律手段、货币手段、财政手段等来干预市场。其中的财政手段,即通

过国家预算下的财政收支活动来纠正市场失灵,是极其重要的手段之一。由此,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发展也就成为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41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

42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

及社会性因素三大类。

43 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反方向调节作用,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 财政政策。

44 依法行政起源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其直接的思想理念来自英国。 45 真正提出完全意义上的三权分立学说并强调其间相互制衡关系的是孟德斯鸠。他提出:每个国家都有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种权力。这三种权力是绝对不能混合的,因为一切权力合而为一是封建专治的特征,所以必须分权。

46 行政违法的含义:行政违法是指行政行为主题因为故意或者过失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而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行政违法的特征:一是行政违法的主体是行政行为主体。二是行政行为主体主观上有过错,即故意或者过失。三是侵害了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但尚未构成犯罪。四是要承担行政责任。

47 行政不当的含义:也成为行政失当。指行政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不违法、但是违反合理性

原则的不适当的行为。

48 行政监督由四种基本的监督部类组成。

一般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特种监督

49法制监督的主体及具体形式。

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检查监督、党的监督。

50 社会监督的主体及其形式。

社会舆论、公民批评、压力集团、地方自治制度。

51 行政责任是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

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52 行政责任的内在实施条件

基本权利包括 : 人格保障权、身份保障劝、职务保障权。

一般权利包括:公物使用请求权、行使职务了解劝、执行公务保障劝、行政裁量权、自由申辩权、确认事实权

53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

(2)须有国家宪法和与宪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规的确认。

(3)须有特定的行为后果(事实)。

(4)国家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损害责任。

54 确立行政责任的依据也包括立法、判例法、检查条例和行政规章制度。

55 行政组织层面伦理的内容。

程序公正、组织信任、民主责任、制度激励、

56公共政策的伦理观主要有四种:功利主义、普遍主义、公平正义论、个人自由论、

57 按照学理分析,行政伦理失范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经商型、权力寻租型、公款公贿型、贪污腐化型、卖官卖爵型、渎职型、泄密型、隐匿财产性

58 现代政府管理能力:

经济管理能力: 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维持税收和保持公共财政收支平衡的能力。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能力。达成社会谅解和实现社会整合的能力。实现和维护基本社会公正的能力。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能力。

行政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感应能力、迅速做出最优化对策的能力、预测政策结果的能力、

第13篇:公共行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行政学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多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2.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

(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3.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 4..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5.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①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②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③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④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6.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7.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严格的系统性;(4)相对的滞后性:(5)历史的继承性。 8..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 9.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机能制的优点:(1)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2)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3)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缺陷:(1)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2)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 10.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1)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又称为专家权;(4)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 11.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12.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13.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14.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 15.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

(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时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得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16.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

(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 (5)团结协作的原则 17.简述行政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

(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 (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18.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

(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19.依监督的主体化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

(1)执政党的监督 (2)权力机关的监督 (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20.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平等原则 (3)公平分配的原则 (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二,论述题

1.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2.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3.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4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5.公共组织的特点。

(1)政治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6)法制性。

6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7.试述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

(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8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

9. 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10.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对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11.试述应该从那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主体有三方面主体构成(2)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季芹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关联的机制(3)从形式特征方面。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性”的监督活动(4)从价值特征方面。揭示行政监督是是一种“整体配置效益”和“效率与质量均衡性”的监督。 12.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的原则(2)事实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正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13.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

(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14.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15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从新配置行政权力(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6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镇中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17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

(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和家人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18述行政改革的动力。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 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19对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伦(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适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质量。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3.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4.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5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6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7层级制——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8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9行政领导——所谓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10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1.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2.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13.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14.集体决策——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

15.经验决策——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16.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17.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得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18.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19.广义的行政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20.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21.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率之间的比例关系。

.2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得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23.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第14篇:公共行政学论文

公共行政学论文

题目:浅析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2011

学 生: 学 号: 院 (系):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网络工程 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年 11 月25 日

浅析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上周六我们班团支部组织了一次养老院慰问之行,在临去前当然做了相当大的准备工作,还问了曾经去过的同学,结果她们立即说,给老人买的东西最好亲自给老人,分到他们手里,上回他们送去的东西都被院长等直接放在办公室„„其实当时我就郁闷了,这才能买点什么东西啊?想来不会腐败到这种程度,一点水果,一点奶粉也不怕寒掺,可是我更不能想象的是我们已经开始以一种消极的心去看待那还没有接触到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的社会画卷。

为什么人会如此看待这个社会?我想恐怕是贪污腐败的例子看得多了,在还没有接触时已经形成了一种先天印象。如果在不防治腐败,恐怕以后所有的孩子都要带着有色眼镜和厚厚的戒备迈入社会了。试问一个国家的人们连政府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谁?为了将来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和谐,腐败的防治迫在眉睫。

一·腐败的成因

在当代中国,腐败现象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在现阶段有特定的内涵和处延,它不是泛指一切社会的丑恶现象,而是特指公共权力的滥用,主要包括着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官僚主义;二是违纪、违法行为;三是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行为。

一般的政府人员进行腐败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因

1、腐败收益

腐败的诱因是按一定概率计算的腐败的私人收益,它决定于对于腐败的查处概率和腐败收益,前者和腐败诱因成负相关关系,腐败受益则与腐败诱因成正相关关系。假定查处概率是一个常量,则腐败收益直接决定着腐败诱因的变动,腐败收益n越大,腐败的诱惑力就越大,腐败行为就更容易发生。

2、查处概率

假定腐败的收益一定,显然查处概率越大,腐败的诱因就越小。假设腐败撤出概率趋向于0,则腐败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始终得到满足,任何腐败的发生都几乎不会受到查处,那么全社会的腐败必定会甚嚣尘上。

3、公职人员的薪金

在腐败的诱因既定时,腐败者的私人成本包括薪金损失和惩罚损失两部分。在当前薪金一定时,查处后的收入与腐败净私人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如果腐败受到查处后被解雇,并不得重新就业,即 现职位薪金成为全部损失薪金。反过来来说,如果解雇后重新就业的薪金很高,则腐败就没有收入损失。如果不考虑额外的惩罚,那么,调高公职人员的收入就会抬高腐败的私人成本,使其相对于腐败的诱惑力来说变得更大,无疑可以对腐败起到约束作用。虽然足够的薪金收入

2 并不是防止公共部门接受贿赂的唯一解决方法,但这样做至少可以减少接受贿赂的人数。

4、惩罚力度

腐败的私人成本由薪金损失惩罚损失构成。惩罚损失越大,腐败的私人成本就越大,参与腐败活动的激励就会降低,腐败诱因就越容易受到遏制;反过来说,对于腐败行为的惩罚力度越小,腐败的私人成本就越小,腐败就容易泛滥。

5、其他因素

对于腐败分子来说,腐败行为还有没法用经济方式来衡量的道德成本和博弈成本等。道德成本即对违法行为的一种心理负担,腐败者在作出腐败决策时,必须突破来自其自身的种种心理障碍,改变其道德观念,放弃循规蹈矩的操行,担心一旦腐败暴露,来自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等。但在现实生活中,腐败的道德约束实际上是一种“差别性约束”,只有对那些能给予“虔诚商品”(Piety commodity)以较高标价者才有约束力。通俗地说,对于本身就缺乏道德感的人来说,道德成本几乎不存在。博弈成本即指腐败者为了掩饰其腐败行为不被发觉,而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腐败分子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腐败活动、躲避被查处惩罚,有些贪污腐败分子吃不好、睡不好、整日提心吊胆,这也是一种代价,也会对腐败行为的发生产生影响。 二·腐败的防止

在治理腐败过程中,过去长期以来注重以惩治作为主要方式,而忽略了对腐败的事前预防,这样使得许多腐败分子在利益面前往往禁不住诱惑,甚至抱着侥幸可以逃过惩罚的心理和“博弈”的态度去进行贪污敛财。虽然其中有不少人得到了党纪国法的制裁,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分子贪赃枉法的现象存在。因此以惩治为主的治理腐败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将反腐败的重点放在预防的层面;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明确了要加快推进预防与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对于腐败的防治,可以参考一下的以下几点。

1立足教育,从严要求。我们要深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努力构筑防腐拒变的思想肺线,增强领导干部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我们要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掌管人、财、物重要岗位上的工作人员,

3 开展警示教软,对未暴露的腐败分子未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使他们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

2.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落实乏力,形同虚设,是腐败现象产生的一大原因。为了防治腐败,我国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像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等,但这些制度却没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成了空谈。

3.认真从严考察选用人才。用人不当、推荐先察也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一个原因。有些单位在使用人才上不能任人唯贤、唯能,而是唯亲、唯朋,这样出现问题能相互遮盖,有问题不便清除,为腐败行为创造了方便条件。育,案为鉴,吸取教训,同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教育,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三·腐败的治理

很显然,腐败的治理不是但司法一方可以完成的。要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必须是社会上的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1、借市民社会之力反腐败

市民社会是国家和市场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之和,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市民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的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等,它们又被称为“第三部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相对独立的市民社会慢慢成长起来,尤其是80年代后得到了长足发展。鉴于此,在我国建立一个有效的反腐败的市民社会,也许“任重而道远”,但并非不可能。一方面,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构成市民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日益生成、壮大,主体意识增强,必然要求以不同的形式和渠道表达他们的意志和利益。这意味着政府控制的权力必须从集中走向分散,市民社会必定将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潮流。同时,国家有意识地对市民社会进行催化培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培育并不是超姐代厄、人为地建立一些组织强加给社会,而是要从现有社会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民间组织中选取有利于市民社会发育的社会自组织的萌芽加以培育,对其加以保护和鼓励,帮助它迅速地发展壮大。

2、与国际合作,开放性地反腐败

腐败的跨国化趋势,使得反腐败事业仅靠某一个国家的单独力量很难完成。针对腐败问题的跨国化趋向,我国应该加强对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回应,吸收国际反腐先进经验。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积极加入到国际反腐败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去,并发挥我国作为政治、经济大国应有的作用。如积极参

4 与并响应1998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国际合作打击国家商业往来中的贪污贿赂行为的协议》,同时配合世贸组织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建立科学、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的同时,加强其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特别是供应商监督。

(2)参与区域间反腐败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对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做出回应。例如,对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反腐败非政府组织一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行贿指数测评予以反馈等。透明国际的这两个指数评估的影响力不容低估,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依此来判断一个国家的腐败程度,以决定是否给这个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我国应充分考虑到指数对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的影响,根据指数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从中有所借鉴。

(3)加强与各国的司法合作.首先,与各国签定充分的引渡条约,为惩治外逃的腐败分子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坚决拒绝为被通缉的外国腐败分子提供“安全天堂”。我国目前己经与约10个国家签定了双边引度条约,相对于世界上近200个国家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赖昌星案就是因为我国与加拿大没能达成引渡协议,至今主犯未被归案。

其次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防止和对付腐败分子赃款的转移。腐败分子将腐败所得或转存外资银行以躲避追查,或干脆转移到国外,既严重破坏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给查处和追赃带来很大难度。为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需积极配合国际社会制定类似“赃款分割协议”的国际法律文书,以交流信息、展开调查、追踪资产、打破银行保密的限制,使腐败所得无藏身之处。

3、对重要岢位的铺导干部实行轮换制。对管理人、财、物等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满一届后,应进行轮换,同时加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可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6、强化监督,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喇约机制。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使人堕落。许多腐败案件都反映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我们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发挥党赶}婚、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形式的监督作用,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环境。

为了有一个人相对和谐,能够安心的社会环境,我们应合理行使好法律赋予我们的监督权,在沿河要求自己的同时,做社会的主人,让腐败远离我们的生活,创造一个和谐的美丽家园。

第15篇:公共行政学论文

中国行政监察领导体制的问题浅析与制度创新

摘要:

官员腐败是当今我们面临的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反腐倡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是每当某个官员的腐败行为被揭露出来时,我们总习惯于从腐败官员主观方面去找原因,却很少甚至根本不去探求腐败行为形成的制度环境.基于这一点,本文力图通过对现行行政监察体制造成的监察不力的原因分析和中国古代汉唐以及西方国家和香港的行政监察制度的经验借鉴,提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纵向层级行政监察领导体制----行政监察院体制的设想.。

关键字:腐败、行政监察、纵向层级领导

一、由一句“名言”说开去

据说,被判处死刑的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有句“名言”:“官儿当到局级,就没人能监督了。”这话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现实。我们难以断定,但至少反映了一个官做到“地市级”的腐败官员对外在监督的真实感觉。例如,陈希同、王宝森在东窗事发之前,种种腐败行为已持续多年,而且愈来愈明目张胆,可是我们的纪检监察机关都监督到哪里去了呢?还有权力机关,北京市人大为什么从未提起过罢免程序,甚至连质询这种起码的监督程序都没有进行过呢?

在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为权力本身具有扩张性与易腐性,最容易与腐败并存。又由于在官僚体制中,权力具有突出的层级性,因此只有同等的权力或无隶属关系的权力才能真正相互独立并相互监督。

当今世界各国,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没有一套行政监察系统,但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却大相径庭,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行政监察系统成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守护神,比如丹麦、瑞典、加拿大、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行政监察系统形同虚设,在那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比如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

由此想起一条著名的定律:结构决定功能。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国家,我们发现,我国之所以一方面存在一个庞大的纪检监察系统,另一方面却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其症结就在于其本身领导的不合理严重束缚了其功能的发挥。

二、我国现行廉政监察领导体制问题浅析

行政监察领导体制,是指行政体制中,行政监察机关为履行行政监察职能所体现出来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的领导关系。行政监察机关领导体制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行政监察机关与政府、行政监察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从这些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由这种领导体制决定,我国的行政监察存在以下几个薄弱环节:

第一、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的监督,上级监察机关“管得着”但“看不着”,本级监察机关“看得着”但“管不着”。目前对这部分监察对象的监督,主要依靠群众的举报揭发。然而这些人身居庙堂之高,一般群众很难了解其违法违纪的事实祥情,由此便造成了一个监察黑洞。其原因在于监察机构设置于政府内部,在政府首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整个行政管理系统来看,处于执行机构的地位,且没有实际上的独立性,所以对政府首长的监督显得责大权小,位卑言轻,结果是同级监察机关对行政首长的违法违纪行为无可奈何,有心监督但力不从心,甚至唯首长之命是以;而上级监察机关对于下级政府及其领导的监督,则是山高皇帝远。第

二、对同级人民政府所属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前些年国务院监察部的部分同志

到地方搞调研时发现:从省到乡镇都有做好行政建设的若干规定,“七条”、“八条”的,可问及这些具体内容怎么落实以及如何监督时,不是以“大家都管”、就是以“不知道”、“说不清”、“没法管”等回答加以搪塞。实际情况是,由于监察部门和其他部门平起平坐,本身不具有、而且上级也未赋予其综合管理的职权,在涉及财务开支、计划立项、物资分配、土地征管、房产管理等方面的不廉洁问题时,各主管部门可以以任何“理由”对廉政建设某些制度行使“职权”,行政监察部门因此常处于“规定一发,贯彻难抓;批示一转,落实难管”的两难境地。第

三、如前所述,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行政监察机关要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上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但何为“为主”?这本身是一种很含糊的界定,往往造成实际工作中的职责不清。不仅如此,相对于上级监察机关的领导来说,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更现实,更直接,比如监察机关的人员编制、经费拨付、劳动工资等问题,均由本级人民政府统一支配和安排,这就为行政领导对监察机关的监察活动进行干预打开了方便之门。

简言之,我国的行政监察工作,一方面国家在人、财、物力上给予了相当大投入,另一方面却收效甚微,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腐败分子的“出生率”远远高于“死亡率”,根本原因即在于这种横向监察体制下,监察机关与监察对象为同级组织(有必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相对财政、物资、工商行政管理、土管、房产等部门,监察部门还是一个“矮人一头”的“冷衙门”),缺乏必要的权力制约;监察活动的横向负责制,使监察活动必然要受到横向关系的干扰,使监察处置权淡化;种种“人情关”和“关系网”使监察人员举步维艰,进退唯谷;监察人员的横向组织结构使得监察人员与监察对象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非组织关系。这些都是现行横向体制下监察人员的苦衷,无须多议,尽人皆知。

三、纵向层级领导行政监察体制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行政监察系统实际上是国家机器的调控系统,而调控系统失灵势必造成公共权力的流失以致政风不正。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贪污腐败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阻碍因素,它破坏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政策的实施,扰乱了社会秩序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破坏了法制公平和正义原则,侵害了社会公德和人的精神世界。贪污受贿是腐蚀公众对现存组织机构及制度信任的主要原因,它是对公众行为标准的严重腐蚀,除非将它减小到最低限度,否则任何类型的制度改革都将毫无意义。另一方面,我国在制度和体制上还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空挡。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建设上,处在体制制度还不完善的时期,特别是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并存和转换过程中,既存在旧体制的弊端,也存在新体制的不完善和不成熟;既存在两种体制之间的摩檫和冲突,也存在着两种体制之间的空挡与漏洞。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一些投机者和腐败分子一中饱私囊的机会,从客观上来说,这为腐败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如在市场经济开始阶段,生产资料与价格的“双轨制”,为某些掌握权力的的部门在物质财富的交换上提供了可能。有的人利用手中掌握的物资调配权,获得“权力利润”,大发横财,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再如,在市场经济时期的乡镇企业,其产、供、销完全受供求关系的支配。有些乡镇企业为了获得原料打开销路,往往采取请客送礼的办法,同掌握财权、物权的有关人员拉关系,结果一些党员干部被腐蚀,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要使行政监察这个宏观调控系统能确保国家机器的良性运转,就必须建立健全独立于行政系统外部的纵向层级行政监察领导体制。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作为一种统治方法,曾十分有效地发挥了它维护封建专制制

度的作用。它之所以能发挥这种作用,与这套制度设置技术上的“高超”和“精巧”分不开。随着清朝的灭亡,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也寿终正寝,但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政治文化,已被流传下来。孙中山先生正是在总结这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五权宪法”制度,把中国古代创立的监察权同现代立法、行政、司法、考试权并列为五权。

就当代的监察机制而言,香港的廉政公署这种监察模式对我们构建新的监察体制对我们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香港的廉政公署是世人公认最有效的行政监察系统之一,其领导体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属于公务员架构,廉政专员直接对港督(1997年7月1日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下同)负责,除港督外,廉政专员不受其他任何人的指挥和管辖并且在任职期间不得接受香港政府辖下其他受薪职位。在人事作用上,廉政公署的全体职员自行招聘,其职员的薪金要高于政府其它部门同级公务人员,在此基础上,有关法规条例规定了廉政公署及其工作人拥有查案办案所须的广泛职权,包括有权逮捕任何涉嫌贪污犯罪的人,有权将涉嫌人员扣留48小时以作进一步调查。正是独立的领导体制和广泛的职权确保了廉政公署监察权的有效行使。

四、建立独立的层级行政监察领导体制

设置行政监察机构的总的原则应该是:从领导体制上保证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脱于监察对象的利益之外,保证监察工作人员的正当权利不受损害。

在第七届国际反贪大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要反对贪污腐败,必须建立和完善立法,加强各种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加强对公共权力监督,并赋予专门机构以足够的法律手段同各种贪污腐败作斗争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廉政监督机制起码应具有以下三个最基本的客观要求:一是其监控制约的对象必须是全方位的,即全部的公共权力及其运作都必须置于廉政监督机制约束之下。二是监督制约的力度必须与公共职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相适应,对职位越高、权力越大的公职人员,监督制约力度要越大,措施要越严,要求要越高。三是监督约束过程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专门的监督机关作出的监督决定,对全社会具有权威性,对监督对象具有强制性,监督机关以外的其他任何机关、组织和团体都无权修改或推翻。

因此,在我国建立科学的纵向层级监察系统(本文为便于阐述,不妨先将其定义为行政监察院系统,与中央、省、市、县四级相对应的监察机关分别为最高行政监察院,高级行政监察院,中级行政监察院,基层行政监察院),首先必须从法律上确定以下几点:

第一,行政监察系统与行政系统分离,监察系统在人事上具有独立性。可能的话,行政监察院系统不列入公务员架构。

第二,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在上级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下,独立行使职权,监察工作人员直接对法律负责。

第三,最高行政监察院院长、副院长的任免参照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任免的规定,所属各职能部门领导的任免参照国务院各部委领导的任免。最高行政监察院长官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除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外,最高行政监察院长官不受其他任何人士的指挥和管辖,且在任职期间不得兼任政府辖下其他受薪职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行政监察院长官的任免参照同级行政首长的任免规定。第四,行政监察院系统的其他工作人员,应由监察系统自行聘用,且其工资应当高于政府其他部门同级公务人员的20%――50%。

第五,行政监察院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一定地区和单位设置派出监察机构或监察人员,但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和派出人员的行政隶属关系、党团关系、经费拨付、劳动工资等仍由派出机关统一负责管理。派出机构或派出人员依法行使监察权,并且直接对派出它的机关负责,不受驻地单位的管辖和指挥。

五、修养与制度,孰重?

官员的腐败是当今我们面临的相当严重的问题,反腐倡廉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每当某个官员的腐败被揭露出来,总是引起公众的极大义愤,必欲惩之以法而后快。

笔者常想,那些因为腐败和犯罪行为败露而声败名裂的官员们心境如何?他们是一种老子这一辈子也辉煌一时什么都享受过的坦然,还是一种比我更腐败得多的家伙还逍遥法外算我倒霉的不平?如果监督监察机关如影随形,在他们第一次想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第一次轧姘嫖娼便被揭发、被调查、被处分的话,他们就不致走向犯罪了,或许根本不可能有腐败的开始。可是,长期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检察院、法院在对案件进行总结分析时和做舆论宣传时,却往往这样写到:“XXX之所以从高级领导干部蜕变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腐败分子,就因为他在主观上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贪得无厌地追逐名位和物质享受,被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打倒,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所有党员干部都应以XXX为戒,在积极投身积极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同时,必须十分警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勤正为民,始终保持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应有的品德。按照这个逻辑,岂不是说丹麦、瑞典、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官员能够廉洁奉公、勤正为民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行修养要比我国广大党员干部高尚得多(作为资产阶级却不腐朽)?这岂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通过比较,笔者认为,除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较高以外,是因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监察系统的存在起到了防患机制的作用,是监察制度的原因使然。

参考文献:

1、《国家监督制度》蔡定剑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9月北京第一版

2、《中国行政监督机制》王勇飞主编

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11月北京第一版

3、《党风廉正建设论文选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中共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北京市监察局编1999年1月版

4、《中国行政管理》杂志1995.1---1999.4

5、《中国监察》杂志1996.1---1999.3

6、《监察案例选析》杜西川、徐秀义等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月第一版

7、《90年代中国惩治腐败大案要案纪实》

第16篇:工商公共行政学

【835 公共行政学】

掌握本学科发展历史的基本脉络和标志性人物与事件;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基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范畴;公共行政的一般原则;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熟知政府职能体系及其演变、政府责任、政府组织结构和人事行政;熟知基本的行政方法、行政行为、行政改革、行政环境、行政监督、行政评价及绩效考评等基础知识。

对公共行政学理论动态和进展有较好的把握,关注有重要影响的公共行政实践问题,并能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层次的专业分析。

复习建议:

1、主要参考文本

(1)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拓展学习建议

(1)阅读重要的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

(2)阅读对公共行政学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经典著作;

(3)查阅国内外主要专业期刊;

(4)关注相关时政要闻。

【618 政治学】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基本内涵、研究领域、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政治的性质、政治意识、政治体系、政治行为和政治发展等,同时要求考生具有在专业领域中运用上述政治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荐考生阅读的主要参考资料为⑴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第三版;⑵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其中尤以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三版)为主。

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政治与政治学;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国家与政府;政党、政治社团与社会力量;政治统治、公共治理与政治参与;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民主;人权等。

本课程考试总分150分,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考试时间180分钟。

第17篇:公共行政学笔记

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含义

1、什么叫公共行政?

是指政府依法已一定的组织形式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指国家行政组织依法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

2、什么叫公共行政学?

是指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3、公共行政学(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新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新公共服务

二、公共行政学的特征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3、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

4、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

三、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1、行政职能

6、公共行政

2、行政组织

7、行政决策与执行

3、行政领导

8、行政监督

4、人事行政

9、行政法治

5、行政伦理

10、行政绩效

第二节: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学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和行政权力的扩大,提出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要求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行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3、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张梦中《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回顾》

1、美国行政学的创始时期(1887~1899)

2、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科学效率时期(1900~1929)

3、美国公共行政学繁荣时期(1930~1959)

4、对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新调整时期(1960~1979)

5、政府改革与行政学发展新趋势(1980~)

二、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

1、形成阶段(1900~1930年前后)

2、成长阶段(1930~1960年前后)

3、科学化阶段(1960~)

(1)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公共行政学 (2)70中期~90中期的公共管理学

(3)90年代以来的新变化(公共服务理论)

三、现阶段公共行政学面临的挑战

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

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关于回应全球化挑战问题

5、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首要问题

6、关于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7、关于如何应对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8、关于重振政府治理能力问题

9、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问题

10、关于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第三节:中国的公共行政学

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

二、近代行政学

三、新中国的公共行政学

四、对中国行政学的反思

变革时代的中国行政学:发展与前景

(一)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动力和历史契机

1、政府改革与创新

2、公共领域的问题和危机

3、公共行政的职业化

4、学科的分化与整合的影响

(二)中国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基本成就

1、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学科认同的确立

2、专业学术团体的建立与发展

3、学院化与专业发展

4、公共行政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

5、公共取向和公共责任的展现

6、国际化:学习、借鉴与交流

(三)走向繁荣的公共行政学:未来的挑战

1、公共行政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态度

2、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论问题

3、社会需求的回应与满足问题

4、关于科际整合与跨学科研究问题

5、关于比较公共行政的研究

6、关于公共行政学科的本土化问题

第二章:行政职能

第一节:行政职能概述

一、行政职能概述

1、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能、职责和功能,主要涉及到政府应该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2、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的体现,本质上是国家权力的执行

二、行政职能的特点

1、执行性——执行党和人大的决策

2、多样性——全方位、多层次

3、动态性——随环境而变化

三、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1、决定着政府的定位

2、政府机构设置和改革的依据

3、决定着行政的目标和任务

4、决定着行政的效能

5、决定着行政改革的成败

四、行政职能的分类

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专政职能、民主职能

(2)经济职能: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维持秩序、提供服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我国)

(3)文化职能: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等事业,规划、政策、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协调

(4)社会职能: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保、环保、城乡建设规划、社会治安等

提供方式:直接提供、市场化提供或混合提供

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1、决策职能

3、协调职能

2、组织职能

4、控制职能

五、西方行政职能演变的基本情况

1、前资本主义时期 重点在于政治统治,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微弱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发展民主,“守夜人”、管得越少越好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加强专政职能,民主职能削弱,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职能扩大

4、当代西方国家

暴力职能减弱,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加强,经济上与市场互补,政府的有限干预

瓦格纳定律: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公共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具有内在扩大的趋势

第二节:行政职能与行政环境

一、行政职能与行政环境的关系 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是指直接作用或影响行政管理主体及其活动过程、活动方式,并为行政系统反作用所影响的外部要素的综合。这些要素中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社会的,也有自然的;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1、政治环境

政治体制——确立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党制度——决定行政活动中的政治方向、政治目标和行政的地位

还有政治形势、立法制度等等

2、经济环境

经济体制决定了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行为方式

经济利益决定了行政行为的目标;经济实力为政府提供了权力的能量

物质技术水平影响公共行政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3、文化环境

4、人口、民族、历史等社会环境因素

5、自然环境

6、国际环境: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 ▲行政环境与行政职能的辩证关系

行政环境决定、制约着政府职能,是政府职能确立或转变的基本条件。行政职能在适应行政环境的同时,能够能懂得利用和改造环境。

二、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角色

1、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能 ①确定法律基础

②保持一个未被破坏的政策环境,包括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③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基础设施 ④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⑤保护环境

2、美国经济学家安德森提出七职能说: (1)提供经济基础

(2)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 (3)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 (4)维护竞争

(5)保护自然资源

(6)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 (7)保持经济稳定

第三节: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一、我国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1、政府职能的“越位”

(1)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不分、我国政府的一些部门和一些管理者仍然习惯于代替市场去配置与私人产品相关的资源,行政审批的不合理和过多过滥就是政府取代市场的典型表现。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不仅妨碍了市场的有效发挥,降低了社会发展效率,而在一定程度上还成为行政职权寻租和腐败的前提

(2)政府与企业不分。表现为政府变相经营企业、经营公司,承担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不仅为企业制定决策、筹集投资、掌管人事,而且最终还负担亏损,使企业长期处于政府的管束和庇护之下,无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影响了我国公司制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进程。

(3)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不分,表现为政府组织通过主管、指导等方式直接介入各种协会、社团、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内部管理与事务运作,使它们直接或简介处于政府组织的附属地位,难以认真依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成长发育,阻碍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4)政府与事业组织不分。我国政府组织与事业组织难以区分,既有使用事业编制的行政机关,又有使用行政编制的事业结构。有的事业单位实际上是行政部门的延伸,承担着一定的行政职能。

2、政府职能的“错位”

主要是指在政府职能的分工定位上存在交叉和混淆的情况。

职能交叉主要指不同层级的政府与政府不同部门在职能定位上的交叉与冲突。如中央政府职能对地方政府职能的挤占,上级政府职能对下级政府职能的侵蚀,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因为缺乏统一协调的责任隶属关系机制而形成管理冲突与矛盾,从而导致职责行使中争夺权力、摩擦扯皮、推卸责任等情形。

3、政府职能的“缺位”

主要指本来应当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应由政府提供的水利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其他必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力度不够;医疗、养老、事业、救济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服务的公共供给仍然不足;市场经济秩序不健全,竞争规则不完备、信用体系不健全;应由各级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城市公用事业服务等,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二、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应坚持的原则

1、遵循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协调互补的原则

2、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

3、遵循兼顾效率公平的原则

三、中国政府公共行政职能体系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1)政治统治→社会管理

(2)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强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职能关系的转变

(1)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合理分权 (2)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弥补市场缺陷 (3)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社分开 (4)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企分开 (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3、职能方式的转变

(1)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为主 (2)微观管理——宏观管理 (3)直接管理——间接管理

第三章:行政组织

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

一、组织理论

1、组织理论含义

(1)组织: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行为方式的结合体。 (2)组织理论:一种观察、解释、预测或控制组织现象的一整套知识体系。

2、组织理论简介

(1)西方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 (2)科学社会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

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政府组织原则的构想

②苏联在列宁、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府模式

③中国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组织理论 (3)我国历史上对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

二、行政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广义:泛指一切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功能的组织结构。

狭义:国家的行政结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行政组织的特征 (1)政治统治性 (2)社会管理型 (3)公共服务型 (4)法治性 (5)权威性

三、行政组织的要素与分类

1、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组织目标、组织人员、组织职能、组织权力、机构设置 职位设置、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组织设施、组织资源

2、行政组织的类型

(1)从组织历史发展:古典模型、官僚模型、第三部门模型 (2)从公共权力来源和强制性程度:法定行政组织、准行政组织 (3)按组织权限大小:中央和地方

(4)根据管理的领域:科技、文化、教育、国防、社会保障等 (5)根据组织的职权和管辖范围:首脑机构、职能机关、幕僚机构、咨询机构、监督机关、信息反馈机关

(6)按组织存续的稳定性、专业性:常设机构、非常设机构 (7)按行政管理对象:以行业、专业或产品划分

(8)按行政管理流程: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

四、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一般设计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管理的实际需要;二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功能

主要原则:适应需要、精简、高效率、依法设置原则

第二节:行政组织的结构与体制

一、行政组织结构

1、指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关系的模式

2、行政职位是行政组织结构的基本元素,是行政组织结构中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3、行政分工是行政组织结构形成的基础

二、行政组织结构的分类

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1、中国政府层级

中央—省—县区—乡镇(街道)

2、实践中的政府层级

中央—省—地级市—县—乡镇—村(居)委会

3、省直辖县的改革

三、行政组织体制概念

是行政组织内部各层级、各部门之间权力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是国家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所决定,受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

1、行政权力体制

2、政府首脑体制

3、中央政府体制

4、行政区划体制

四、行政区划体制

1、各国行政区划主要依据以下原则:政治、经济、民族原则

2、我国目前共有34个行政区,其中32个省级行政区,含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另加港澳特别行政区

第三节:我国行政组织改革

一、历次行政组织改革

1、1952年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国务院部门由35个增至42个,1954年精简到1956年机构总数增为81个

2、1956年精简调整,自地方分权,1959年国务院部委缩小到39个,加上21个直属机构共60个 (3~7省略)

8、2003年目标: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WTO大背景

9、2008年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探索大部门体制

10、2013年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取消行政审批,向市场、企业、社会放权、大部门体制

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一节:行政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概念和特点(Leader&Leadership)

1、领导:组织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依据有关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分钟方法与手段,有效地影响被领导者去共同努力,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的特点:

(1)是一种影响力

(3)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2)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4)具有目的性

3、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二、行政领导

1、行政领导的含义:

为实现公共行政目标,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级领导者根据法定职权而进行的决策、指挥、控制、协调等多种形式的组织管理活动

2、特点

(1)法定性

(4)等级性 (2)政治性

(5)协同性 (3)权威性

3、行政领导的作用

(1)鼓舞部属的工作情绪 (2)维持工作纪律 (3)维持组织的完整

(4)知道机关达成行政的目标 (5)保持组织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三、行政领导的构成要素

1、行政领导职位

2、行政领导职责

3、行政领导职权

四、行政领导理论

第一阶段:领导特质理论阶段 第二阶段:领导行为理论阶段 第三阶段:领导权变理论阶段

五、行政领导素质

1、行政领导素质

2、构成

3、行政领导能力发展的过程与途径

4、行政领导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二节:行政领导的产生和结构

一、行政领导的产生方式

选举制、任命制、考任制、聘任制

二、行政领导结构

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各种领导的总和与构成;也可以指某个具体领导班子的结构,包括人数、分工、各类领导人员的组合情况等。具体的行政领导结构组成包括八个方面内容。

(1)政治结构

(5)身体结构 (2)民族结构

(6)气质结构 (3)性别结构

(7)知识结构 (4)年龄结构

(8)能力结构

第三节:行政首长及其职责权的统一

一、行政首长的含义

1、行政首长:依据国家法律所授予的行政权力,在政府管理机关中处于领导、决策地位的人。

2、行政首长的职务、职权、职责

(1)职务:根据有关法律或规定,行政首长所担负的具体行政职

2、位 (2)职权:由职位派生的,受到国家保护的权力

(3)职责:履行职务过程中所应尽的义务,是对国家和政府委托的任务应付的责任

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制约,不可偏废

二、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

1、“首长”的范围

(1)法定的“首长”由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规定的 (2)推定的“首长”

2、含义:行政首长负责制是相对于委员会制而言的,是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的一种制度,重大事务在集体谈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

3、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1)行政首长的主要职权:

①领导本级政府的工作

②通过办公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③召集和主持本级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④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

⑤地方各级政府还要执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 (2)行政首长向“谁”负责

①各级政府首长都要向人民负责

②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③向国务院负责,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

④政府部门首长向本级政府负责 (3)象征首长负“何”责

①公务员的责任

②行政责任

③政治责任

④领导责任

第四节:行政领导方法、方式与艺术

一、行政领导方法

1、含义: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方法和程序的总和。

2、行政领导方法:以工作事务为中心;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1)领导制度所要求的具有广泛制约力与影响力的根本方法 (2)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可变的方法,这种方法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又称为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

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矛盾分析

三、行政领导方式

1、含义:它是领导方法的一种表现,是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形式。

四、行政领导艺术

1、用权要谨慎

4、用人的艺术

2、授权要相宜

5、理事的艺术

3、待人的艺术

第五章:人事行政

第一节:人事行政概述

一、含义:

1、人事

2、人事管理

(1)指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在管理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为达到用人以治事、人士两相宜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人事管理的主要职能:招聘、调配、培训、考核、劳动关系管理等

3、人力资源与人事管理的区别 (1)工作性质和工作地位不同 (2)内容不同 (3)任务不同

(4)职责分担不同

(5)管理方式与手段不同

4、人事行政

(1)也称政府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与其他领域的人事管理相比,人事行政有以下特点:

①管理的对象不同

②任务不同 ③权威性不同

④性质不同

二、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

1、安邦兴国,保持政治稳定

2、振兴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3、提高效率,实现政府管理职能

4、开发人才,促进国际竞争

三、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趋势

1、政务官与业务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并对这两类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2、以恩赐官僚制和分赃制为核心的瞻恩寻思式人事行政向以人才主义和功绩制为核心的现代人事行政转变

3、从随意性、或然性很强的人治式人事行政发展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法治式人事行政

4、人事行政的范围日益扩大,考任、职位分类,培训、保险、抚恤等内容

5、经验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6、重视通才发展为通才专才并重

四、人事行政的原则

1、选贤任能,德才兼备原则

2、扬长避短,人事两宜原则

3、考试考核,晋升惟功原则

4、智能互补,结构合理原则

5、不断更新,合理流动原则

6、依法管理,管人与管事一致原则

第二节:人事行政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人事行政

我国古代人事行政按其发展顺序:

1、萌芽阶段:从夏朝到先秦

2、发展阶段:从秦统一中国到南北朝

3、成熟阶段:从隋唐到清末

二、西方人事行政的发展

1、以恩赐官僚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

2、以分赃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

3、以功绩制为核心的人事 ▲西方文官制度

所谓文官,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所有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一经录用,只要无重大过失,就可长期任职,所以又称为常任文官。

西方文官制度虽随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不断修改和调整,但是作为西方国家的共同制度又有其共同的特征。它们是: (1)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2)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3)终身任职,生活保障 (4)政治中立,忠于职守 (5)立法完备,依法管理

三、新中国人事行政的演变

我国的人事行政逐步趋于规范化,其中虽有曲折,但总的趋势是通过不断改革,日渐成熟

第一阶段:1949—1965

第二阶段:1966—1976

第三阶段:1976至今

第三节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

一、公务员制度

1、在西方国家一般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行政工作的人员

2、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际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机关人工作人员

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范围(七类)

4、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1、从组织上、制度上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国家机关中,充分发挥作用,形成高效能的国家管理系统,实现国家管理职能

2、有利于人事行政工作的法制建设和公开监督,使人事行政从“人治”走向“法治”,有利于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纠正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

3、有利于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政务活动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P127~128

1、从公务员的组成范围上看

2、从公务员与政党的关系看

3、从公务员与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来看

4、从公务员队伍系统的特征来看

第四节: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结构)内容

一、公务员条件、义务与权利

1、公务员条件P128

2、公务员义务P128~129

3、公务员权利P129

二、职位分类 “职系”、“职位”、“职级”、“职类”

三、公务员录用

1、考试录用,是指政府根据用人计划、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人才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做法

2、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四、公务员考核、奖惩、培训

五、公务员职务升降、任免

六、公务员交流、回避

七、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

八、公务员辞职、辞退、退休

九、公务员的申诉、控告

第六章:行政伦理(道德)

第一节:行政伦理概述

一、伦理

1、伦理: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准则

2、伦理学(ethics)

二、行政伦理(是一种特殊领域中的角色伦理)

1、内涵:行政伦理是政府工作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属于职业伦理范畴

2、行政伦理的特点: (1)社会示范性

(2)具有相对强制性 (3)鲜明的政治性

3、行政伦理与个人伦理的不同

(1)主体不同

(2)影响不同 (3)约束方式,依靠力量不同(4)评价标准不同

4、当下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应蕴含的基本要求 (1)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应公平、平等地分配公共服务 (2)政府应当充足、优质的供给公共服务 (3)主动及时地回应公共需求

三、行政伦理的类型

行政伦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系,主要包括体制伦理、政策伦理和公务员职业伦理三种类型

1、体制伦理(社会通知、制度的合法性)

2、政策伦理(利用惩罚不道德行为,奖励高尚行为)

3、公务员职业伦理

四、社会伦理的功能

1、引导功能

2、规范功能

3、维系功能

4、选择功能

五、现实意义

1、有利于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2、有利于行政管理效能的提高

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全社会伦理的提高

4、有利于行政人员自为约束能力和抵御各种不良诱惑能力的增强

六、中国的行政伦理传统

1、重人情,“以孝治天下”

2、“正名原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亲贤爱民

4、重德利、轻政刑

第二节:西方行政伦理兴起背景与发展态势

一、行政伦理学的产生背景

二、行政伦理学的产生原因

1、社会根源: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反战运动、争取种族平等运动,表明西方社会存在着伦理危机,政治与行政必须正视伦理问题。

2、实践根源:水门事件

3、理论根源:二分法的局限,新公共行政的观点

三、西方行政伦理发展趋势

1、从控制导向转化为服务导向

2、从效率导向转化为公正导向

3、在工具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

4、确立合作和信任的新型整合机制

5、在治理变革上谋求德治愈与法治的结合

第三节: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责任

一、行政责任的本质和特征

1、不管是组织伦理还是人员伦理都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维持公共组织中的负责任行为”。“责任”是行政伦理的关键性原则之一

2、行政责任的特征

3、行政责任的控制

(1)客观责任:客观责任的具体形式是与职责相关且应尽的义务。包括:对上级负责;对法律、公共政策负责;对公民负责

(2)主观责任:是根植于公务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而产生的伦理信念

有三个层次:①意识形态层次②价值观层次③心理层次 (3)外部控制

与行政责任的两种类型相对应的事实现行政责任的两种方式: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

▲源于芬纳和弗里德里奇之争

芬纳:外部制约,实现客观责任

弗里德里奇:内在制约,注重主观责任 ▲外部控制途径:制度化伦理

(1)形式:法律(伦理立法)和道德规范

(2)优点:刚性标准,有据可查,便于追究责任,明确道德底线

(3)缺点:只能解决一般问题,不能解决特殊问题;伦理立法是对理性道德责任的放弃;监督成本高

内部控制的途径:制度化理论

(1)制度化理论:在强调法治基础作用的同时,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加强对公务员的道德教育、约束、考核,使得公共行政人员具备勇气,最终人类价值和正直等重要品质,使得人们的内在秩序力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产生强烈的道德自觉感和行为自控力

(2)优点:上限伦理。在法律存在和缺位的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使法律制度的不充分性和不适宜性得到补充和纠正

(3)缺点:队员加官,存在冲突的可能性。不能保证行政人员不会以满足自我利益的方式行事

二、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

1、公平

(1)为何要追求公平?

(2)公平的表现:实体公平、程序公平与规则公平,权利与义务的平等

2、仁爱、宽容——行政责任伦理的基本义务

3、求实、节制——行政责任伦理的重要保障

4、行政官员问责——行政责任论实施的有效途径

三、行政伦理的选择

是指用什么标准证明行政行为是正确的或公正的过程

1、义务行政选择模式

(1)是指行政选择要履行行政责任,责任就是义务 (2)是指行政选择在本质上要符合某一原则

2、目的论选择模式。指以行政行为后果的效益作为行政选择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现阶段我国行政伦理建设

一、现阶段行政伦理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 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渎职失职

2、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

(1)行政思想和公仆意识的丧失 (2)私欲膨胀,官德扭曲

二、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1、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原则 (1)服务至上原则 (2)公平、公正原则 (3)效率、效益原则

2、途径

(1)加强行政伦理教育 (2)行政伦理建设法治化

(3)实行政务公开,加强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

第七章:公共财政 第一节:概述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

2、基本特征:(1)以弥补市场失灵行为准则

(2)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3)非市场盈利性

(4)法治性

二、公共财政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公共财政管理是公共部门为了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1)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

(2)公共财政管理贯彻包括计划(预算)资源取得、分配、监督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

(3)公共财政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活动

(4)公共财政管理技术是多元的,各学科的、各领域的发展其阿里的管理、分析技术都有可能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得到应用

(5)公共财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保证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履行

三、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

1、效率

2、公平

3、稳定

四、基本职能

1、资源配置

2、收入分配

3、经济稳定发展

4、监督(发展)管理

第二节:公共预算

一、概念和特点

1、概念:是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类型

2、特点:政治性、立法性、精细性、全面性、实效性、透明性

二、公共预算的分类

1、按照预算总体,工哦功能预算分为总预算、中央公共预算、地方公共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2、按照不同的编织方式,公共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3、按照不同的预算作用时间,可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

4、按照不同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三、预算编制和决算

1、预算编制

(1)含义: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共部门收支进行测量和计划的活动 (2)原则:①公开性原则:社会公布,便于公众监督

②完整性原则:所有的财政收支,反映所有的财政活动

③可靠性原则:收支数字的依据必须可靠

④年度性原则:年度编制

⑤法律性原则:法律效力 (3)预算编制的依据

第一,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第二,上一年度公共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三,计划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指标 (4)预算编制的依据 ①确保预算收入任务完成 ②支出管理和监督

③争取实现预算收支平衡或确保不突破预定的预算赤字规模 ④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管

2、决算

(1)决算是对预算结果的总结和评价 (2)决算的四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第四季度

②编制阶段:各个部门按要求编制

③审查阶段:财政部门对同级政府收支总决算进行审查 ④批准阶段

第三节:公共收入管理

一、税收管理

1、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1)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的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方式

(2)税收有三大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税收管理的要素

(1)课税对象与税率。是指对什么东西课税,即课税的目标物。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适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值

(2)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税负转嫁简单地将是对一个纳税人征收的税全部或部分的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税收归宿则是税负转嫁的终点 (3)税收种类。依据课税对象性质不同,税收收入主要来自所得课税,商品(劳务)课税及财产课税

二、政府收费管理

1、概念:政府收费是指政府提供特殊服务或规制某些经济行为而向相关主体收取的费用。它是主要的非税收收入形式之一,可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缓和财政资金供求矛盾

2、特点:直接有偿性、灵活性、多元性

三、公债管理

1、公债的概念和特点

(1)公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凭借其信用举借的债务,是公共收入的又一重要形式。有三层含义:①公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

②公债是公共财政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③公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

(2)与税收相比较,公债的特点: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2、公债管理过程

公债设计—→公债发行—→公债流通—→偿还

第四节:公共支出

一、购买性支出

公共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所谓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直接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公共支出

1、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政府为履行经济职能用于基本建设的税收支出,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支出以及一般政府服务支出

2、政府采购管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过着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政府采购的特点:①采购资金的公共性(来自财政)②采购目标的非市场盈利性③采购行为的规范性④采购主体的特定性⑤采购活动的政策性⑥采购范围广、规模大,影响力大。

(3)原则:竞争、公开、透明、运用商业标准 (4)模式:分散和集中

(5)方式: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

二、转移性支出管理

1、是指政府进行非市场性再分配,单方面拨付给受领者的支付,它不体现为政府直接对社会资源和要素的需求和消耗。

2、转移性支出管理主要分为社会保障支出管理、财政补贴管理和其他转移性支出管理。

第五节: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沿革

1、1950~1979年:计划型财政管理阶段

2、1980~1999年:计划型财政管理向公共财政管理过渡阶段

3、1999年以来 :明确导向公共财政管理阶段

二、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公共财政管理尚未得到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2、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

3、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

4、公共支出管理亟需规范

5、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

三、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1、完善公共预算管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2、加强公共收入管理,完善税收制度

3、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体制,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4、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

5、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

6、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运用

第九章:行政监督

第一节:概述

一、含义与特征

1、含义(1)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作为监督主体,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机关的自身的组织行为和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监察的活动 (2)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一党和国家一级人民群众等包括行政机关在内作为监督的主体,依法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或,实施全面而系统的监督检查活动

2、特征:(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2)监督内容的全面性

(3)监督方式的法定性

(4)监督种类的复杂性

(5)监督利益的一致性

二、行政监督的作用

1、行政监督是依法行政的手段

2、行政监督是清廉行政的保障

3、行政监督是高效行政的措施

三、行政监督的原则

1、经常性与广泛性的原则

2、民主性与公开性的原则

3、确定性与有效性的原则

第二节:行政监督体系

一、国家监督体系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3、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一般、专门、特别监督和行政复议)

二、政党监督体系

1、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民主党派的监督

三、社会监督

第三节:廉政监督与行政监督

一、概述

1、含义:广义的廉政建设是指为了保证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做到清正廉洁而设置一定的前置义务,所建立的一套公开化、法制化的反腐败工程

2、当前腐败现象的表现

二、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

2、标本兼治是原则:加强思想教育,完善监督机制

3、法治是保障

4、监督是关键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我国行政监督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权力机关的监督虽有权威性但操作性不强 (2)司法监督中停留于事后监督

(3)政府的外部监督得到加强,而政府的内部监督乏力

2、健全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若干思考 (1)健全行政监督的组织机制

要建立一个起核心作用的,能够统一组织、管理、领导和指挥全国行政监督工作的权威机构

(2)完善行政监督的心理机制

心理机制强调通过提高行政官员的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工作专业技能来确保行政监督。

第一,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

第二,建立强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培养社会的监督意识

第十章:行政法治

1、含义:

(1)依法而治,有法可依

(2)依法而治,有法必依,依法办事

2、行政法治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

3、当前我国现行主要行政法律制度

第一节:行政立法

一、概述:

1、含义:

2、特征:

二、行政立法的种类

1、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

2、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3、执行性、补充性、自主性和试验性立法

三、行政立法的体制

四、行政立法权限的划分

1、含义

2、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

3、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立法权限

4、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

五、行政立法的原则P313~314

第二节:行政执法

一、含义:P303

二、行政执法的种类

三、型号只能执法的生效要件

四、行政执法行为的法律效力

五、生效和失效

第三节:行政司法与行政诉讼

一、行政司法

1、含义: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处理特定民事争议或行政争议的行为。——即行政机关履行类似司法机关的功能

2、行政司法的方式

(1)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复议。(注意:对抽象行政行为不满不能提起行政复议)

(2)行政裁决、行政仲裁、行政调解

二、行政诉讼

1、含义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诉请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判的诉讼制度

2、原则

第18篇:公共行政学政府职能

二、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行政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回答了政府应该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政府职能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政府职能的具体内容不同,重心也不同。

内涵: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所发挥的基本职责、功能和作用。

职能又称功能、职责,就国家而言,职能是一个与公共权力、公共责任紧密相关的概念。 考察政府职能可以有许多角度:

1.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部分,考察政府职能不能离开对国家作用的考察。2.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相联系。 3.政府职能与制度创新相联系。

4.公共行政职能与公共行政目的相联系。

公共政策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主要形式,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构成了政府履行职能的现实基础。

政府职能的特点:

① 执行性与变通性 ③ 多样性与整体性 ② 政治性与社会性 ④ 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

1.从行政和立法的关系看,政府职能是一种执行性职能,政府职能的行使,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与其他非国家活动的管理相比,它具有明显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只有在政府执行国家意志即立法机关的决定和决议时才能得以实现。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与变动性,立法机关的决定和决议在具体执行时,政府要因时因地制宜,进行变通,以便更好地执行立法机关的决定和决议。

2.政府的各项职能都是为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都直接反映和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政治性十分突出。同时,政府职能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尤其是在自身的统治地位巩固后,统治阶级在国家法律的框架范围内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对立双方的矛盾,从而使原先那种作为阶级镇压工具的政府形象得以改变,弱化了政府行政的政治职能,从而注重社会职能的发挥。

3.政府职能具有多样性,一方面,政府职能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所不包;另一方面,政府的对层级性,带来职能层次上的多样性,政府职能体系的层次既相互贯通又相互独立,呈现出一种相互交错的局面。尽管政府职能在内容和层次上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但相对于立法职能和司法职能来说,政府职能又是一个整体而存在。

4.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政府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同,政府职能的内容和范围也有所差别,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不同,政府职能的基本内涵和实现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政府职能又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政府职能体系的基本内容(构成):

1.基本职能: ① 政治职能:维护政治统治是一个国家的的首要任务。政治职能成为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

军事保卫职能:即政府通过军事科研、国防建设、武装力量建设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保卫国家的安全。

镇压与治安职能:即政府要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镇压各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以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秩序,维护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和秩序。

民主建设职能:通过提高行政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强调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

② 经济职能:政府在国家经济行政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是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目的在于维护特定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繁荣

③ 社会职能:也叫社会服务职能,是指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之外的,政府所具有的,管理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物的职能。如:制定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等。

政府的经济、政治、社会职能是一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运行职能:

① 决策职能:根据客观实际资料,确定政府的目标和任务,并具体设计出实现目标的方案、步骤、方法的工作。决策职能是政府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贯穿于政府管理过程的始终。

② 组织职能:政府为了实现目标、计划而建立政府的组织体制,并对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指挥、沟通和协调。也是行政工作人员把确定的行政方案付诸实施的行动过程。

③ 协调职能: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行政环境,从而有效的完成行政目标。

④ 控制职能:是政府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而确立的职能,它是上级部门或行政领导者通过对具体执行部门或人员的监督、检查修正、纠偏等,力求实际工作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合。控制职能贯穿于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

控制职能内容:1.事前、事中的预防、督促、检查

2.事后的纠偏、惩戒

政府的基本职能与运行职能一起,在纵向和横向上构成了政府职能体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互相渗透、有机统一的整体。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由于行政环境改变,政府的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转变,而出现的政府职能重心转变、政府职能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关系转变。

政府职能市场化的认识or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转变原因)在于:

1.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职能发展的普遍规律。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体现和要求,同时也直接受到行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2.政府职能转变是国家根本任务转变的必然要求。3.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迫切要求。

4.政府职能转变是最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5.政府职能转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1.政府职能是政府和行政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调整和发展的,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体现和要求,同时也直接受到行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行政环境变化后政府职能重心、职能方式和职能关系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的变化。行政环境变化的普遍性决定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普遍性。

2.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根本任务不同。根据我们宪法规定,我们国家目前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实现这个根本任务,政府必须转变职能重心和职能关系。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性趋势,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而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实际上对政府的职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要求政府的职能与国际接轨,与WTO的对接再次凸显出我国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的内容、方式、效率都有全面的要求。

4.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的配置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宏观调控体系框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过去的那种政府职能已经到了不改就难以为继的程度,因此政府职能必须转变。 5.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党的18大政治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行政体系改革目标,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建设这样的服务型政府,有赖于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内容包括:职能重心从政治职能转向经济、社会职能;职能方式从单一的行政方式,转变为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市场和社会的等多种方式的结合;政府职能关系从高度集权,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向下放权力,分清职能、理顺关系方面转变。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我们已经明确的政府职能定位,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第19篇: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关系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号为正确)

1、公共关系在我国有( )的发展史?

A、20年* B、30年 C、40年 D、50年

2、从2003年起,正式将每年的( )定为中国公关人自己的节日?

A、10月1日 B、11月11日 C、12月20日* D、元月1日

3、公共关系一词源于英文Public Relations的中文译名。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即“关系”之意,英文缩写为PR,也可译为“公众关系”、群众关系”,或被简称为( )

A、关系 B、公关* C、公众 D、群众

4、所谓公共关系就是( )为了协调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以良好的组织形象为核心目标,围绕着一系列科学的计划,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来建立和维系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协调组织内外的各种矛盾,进而创造组织活动的最佳环境的过程。

A、群众组织 B、社会组织*C、公众组织 D、企业组织

5、1997年,美国博雅公共关系公司对公共关系做了最新的诠释:“公共关系即是认知管理”。而所谓认知管理,是指通过管理( )对事物、企业或者个人的看法,来使他们改变行为方式及决策,最终获取他们的认同。

A、大众 B、群众 C、公关 D、公众*

6、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状态和( )状态。

A、社会舆论* B、社会组织 C、企业管理 D、公共关系传播

7、组织的社会关系状态是指( )与其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和状态。

A、企业 B、社会 C、公众 D、组织*

8、组织的公众舆论状态是指( )舆论对组织评价的情形和状态。

A、企业 B、社会 C、公众* D、组织

9、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分为日常性公共关系活动和( )公共关系活动。 A、社会性 B、一般性 C、专门性* D、计划性

10、日常性公共关系活动是指在组织在( )活动中,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名员工都可以表现出来的言和行。

A、社会 B、日常* C、公众 D、公关

11、专门性公共关系活动是指在一定( )内,有计划、有系统地运用公共关系技术和方法来达到某种公共关系目的的专门性活动。

A、时间 B、时候 C、时期* D、时日

12、公共关系意识是指一个组织在以( )利益和社会责任为前提的基础上产生的,主动为公众服务的意识、沟通的意识、协调的意识、信誉的意识、形象的意识、环保的意识、未来的意识和改善关系的各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A、公众* B、群众 C、企业 D、社会

13、公众意识是指把公众当作组织生存和发展的( ),把公众的需要作为组织决策和行动的依据,争取公众的支持和帮助。

A、对象 B、目标 C、前提 D、基础*

14、形象意识是指组织在决策和行动中高度重视( )的形象和声誉,自觉地进行形象投资、形象塑造和形象管理,把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 A、企业 B、自身 C、社会 D、员工

15、把公众当成组织的服务对象,真心实意地为公众服务,替公众着想,让公众满意,把公众需求当作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靠良好、细致、周到的服务去赢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请问,这是属于公共关系的哪一种意识( )。

A、公众意识 B、沟通意识 C、形象意识 D、服务意识*

16、互惠意识是指在组织与公众的交往和合作中,将平等互利、追求( )作为组织处理各种情况的行为准则,将组织自身的发展与公众的发展联系起来,争取既有利于自已又有利于对方,使组织和公众共同协调发展。

A、双赢* B、目标 C、公众 D、社会

17、求新、求变、求发展的公共关系活动需要组织不断( ),不断突破公关的的固定模式,才能树立有修改的组织形象,打动公众,征服公众。

A、发展 B、更新 C、创新* D、变化

18、创新意识是指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应根据( )的不同对象、不同目标,策划和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公共关系关系活动。

A、组织 B、公共关系* C、社会 D、面对

19、公共关系学是指( )公共关系工作经验,( )公共关系工作,( )组织为达到公共关系目的而系统地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A、总结、指导、研究* B、研究、指导、总结 C、指导、总结、研究 D、总结、研究、指导

20、某公司组织市民到厂参观千年乌龟是在搞公关。请问这是属于( )。

A、公共关系状态 B、专门性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意识 D、公共关系学

21、某公司组织员工学公共关系。请问这是属于( )。

A、公共关系学* B、公共关系艺术C、公共关系职业 D、公共关系状态

22、张华在某公司做公关。请问这是属于( )。

A、公共关系学 B、公共关系意识 C、公共关系职业* D、专门性公共关系活动

23、公共关系是( )与其相关的内外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

A、社会组织* B、企业 C、社会 D、组织

24、组织的美誉度是指公众对组织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和赞赏程度,它不是由组织主观认定的,而是由公众评价的,反映了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 )和信誉。 A、价值 B、地位*C、位置 D、形象

25、公共关系实质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的一种( )关系。

A、互助 B、平等 C、互惠 D、利益*

26、公共关系活动是一项( )的、有计划的系统工程,它是从组织的根本利益出发而谋求发展的活动。

A、长期* B、长远 C、短暂 D、暂时

27、信息的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中具有一种独特的作用,( )利用传播沟通手段去建立和维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去了解和影响公众的意见、态度和行为,这是公共关系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的显著区别。

A、企业 B、社会组织* C、组织 D、公关

28、传播沟通不仅包括信息( )、( )、( )分享一系列过程,还包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并且综合地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

A、传递、传播、接受 B、交流、传输、传达 C、传递、接受、交流* D、传达、接受、交流

29、社会组织在对公众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时,消息必须是真实的,( )的态度必须是真诚的,组织的相关活动必须是真心实意的。

A、沟通 B、组织C、公关 D、传播* 30、争取公众选择和支持的最好方式就是以( )作为组织公关活动的基本信条,而这就要求公共关系人员实事求是地向公众提供真实信息,以取得公众的信任和理解。

A、真诚* B、诚实C、信用 D、沟通

31、“便士运动”是指(

A、一便士就能买一份报纸* B、报刊宣传活动 C、公众受愚弄期 D、投公众所好时期

32、在19世纪30年代,( )先创办了第一张面向公众的通俗化报纸《纽约太阳报》。

A、菲尔斯?巴纳姆 B、本杰明?戴伊率* C、艾维?李 D、爱德华?伯内斯

33、单向式吹嘘式的公共关系是“职业公共关系的( )”,以“便士报运动”为代表。 A、开创 B、发展C、结束 D、前奏*

34、单向式传播式的公共关系是“职业公共关系的开创”,以“( )运动”(史称“扒粪运动”)为代表。

A、便士 B、报刊宣传 C、揭丑* D、说真话

35、( )被誉为“现代公关之父”。

A、菲尔斯?巴纳姆 B、本杰明?戴伊率 C、艾维?李* D、爱德华?伯内斯

36、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使“公共关系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其代表人物是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的( )。

A、菲尔斯?巴纳姆 B、本杰明?戴伊率 C、艾维?李 D、爱德华?伯内斯*

37、( )是公共关系的发源地,在世界各国中的公共关系事业发展也最兴旺。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38、( )年在美国公共关系理事会和全国公共关系理事协会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美国公共关系学会,哈洛博士成为第一任主席。

A、1897 B、1942 C、1840 D、1947*

39、公共关系是从( )开始传入亚洲的。

A、欧洲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40、(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在英国成立。

A、1955年5月* B、1994年10月 C、1756年3月 D、1826年8月

41、现代公共关系在中国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请问“引进酝酿期”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A、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B、20世纪80年代中至80年代末 C、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中 D、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42、(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公关作为职业正式列入《中华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A、1998年10月 B、1949年4月 C、1997年12月 D、1999年5月*

43、公共关系的主体要素是(

A、社会组织* B、公众 C、企业 D、组织

44、社会组织简称( ),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按一定形式建立起来,并具有独立地位的社会机构。

A、社会 B、组织* C、公关 D、关系

45、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自己具体、明确的( ),并为这个组织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方向。 A、规章制度 B、管理体系 C、工作目标* D、组织成员

46、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 )活动,而不是个人行为,因此,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

A、广告 B、宣传 C、公关 D、组织*

47、这类组织是为全社会服务,为整个社会公众谋求利益的组织,它包括科教、文艺、卫生、环境保护、新闻出版、体育发展等行业和部门。请问这是属于( )

A、公益性组织* B、盈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D、政治性组织

48、公共关系的公众特指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 )。

A、总称* B、总和 C、统称 D、总数

49、公共关系的客体要素(

A、社会 B、组织 C、企业 D、公众* 50、公共关系的中介要素( )

A、人民 B、公关 C、传播* D、沟通

51、公共关系的工作进程通常分为调查分析、制定计划、实施传播和评估效果四个步骤,又称(

A、传播沟通法 B、调查分析法 C、四步工作法* D、制定计划法

52、常用的调查方法中的问卷法是指(

A、直接访问调查对象的方法 B、是由调查人员或利用仪器设备在调查现场从旁边观察并记录被调查对象意见和行为的调查方法 C、是用书面提问的形式了解公众意见的调查方法* D、是从调查的总体中抽去一部分样本,并把这部分的样本情况推广到原来总体的一种方法。

53、传播信息是指组织向公众开展传播沟通活动,让公众知晓有关组织的( )。

A、真实情况* B、基本情况 C、规章制度 D、管理体系

54、所谓目标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目标( )相关的对象公众。

A、间接 B、直接* C、组织 D、社会

55、主题是对公共关系活动内容的高度概括和(

A、指示 B、传播 C、影响 D、总结*

56、组织在实施传播过程中应注意三点:真实、真诚、( ) A、有效* B、有利 C、诚实 D、守信

57、“将一定时间内公共关系活动用口头的或文字的方式向有关部门报告。”这是属于评估效果方法的( )

A、报告法* B、监察法 C、比较法 D、新闻舆论法

58、选择适宜的评估标准。即组织需要将( )的内容转化为可测量的具体指标, 这实际上仍是对一个步骤的结果进一步具体化的过程。

A、公共关系 B、沟通 C、调查 D、评估*

59、传播是公共关系主体与( )的中介桥梁。

A、公众 B、客体* C、组织 D、客户

60、信息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还具有明显的( )意图,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A、沟通 B、传播 C、主观* D、调查 6

1、传播的类型有自我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 )。

A、大众传播* B、公众传播 B、企业传播 D、客户传播

62、人际传播的局限性在于:传播范围较小,因而影响范围也较小。但它却有利于传播者和受传播者及时( ),缩短情感距离,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传播方式。

A、交流信息* B、传播信息 C、交流感情 D、联系 6

3、大众传播的特点是( )、现代化和公众化,因此它成为了现代公共关系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传播方式。

A、职业化 B、专业化* C、信息化 D、理想化

64、印刷类的媒介是指将文字、图片等书面语言符号印在纸张上以传播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 )、信息内容公开等。

A、制作简单 B、成本低廉 C、传播覆盖面广* D、真实感强 6

5、广播的缺点是:( )、听众选择性差、收听某一节目受严格的时间限制、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和图像等。

A、制作成本高 B、制作时间稍长 C、对事件的发生不能做到同步传播等 D、稍纵即逝,不便保存* 6

6、组织在选择大众传播媒介时,除了要考虑媒介本身的优劣特点之外,还必须认真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1、实施对象问题。

2、实施内容问题。

3、( )。

A、实施经费问题* B、实施效果问题 C、实施好坏问题 D、实施方法问题 6

7、根据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研究表明,在公共关系传播中必须注意七个“C”。请问“传播计划必须与组织的环境要求相一致。”属于哪一个“C”?( )

A、内容(Content) B、一致性(Context)*C、明确性(Clarity) D、持续性与连贯性(Continuity and Consistency)

68、所谓单向传播,亦称( )传播模式,它是以传播者为起点,经过媒介,以受传播者为终点的意向、直线传播活动。

A、径向 B、放射C、线性* D、交流 6

9、传递信息: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 ),将组织有关的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

A、方式 B、渠道C、形式 D、传播媒介* 70、“主要介绍组织的投资建设状况,企业的性质、规模、设想及风格等。”请问这是属于组织传递信息的哪个时期?(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C、风险时期 D、低谷时期

71、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组织发展的命运,失去了信息就失去了组织活动的( )。 A、所有 B、主动权*C、自由 D、空间

72、“收集的信息包括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报告、组织的年度工作报告、销售和服务记录、财会记录、生产报表、广告费用开支表等。”请问这是属于组织的哪一个渠道?( ) A、内部* B、外部C、中间 D、直接

73、( )公共关系是组织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开展各类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A、外部 B、传播C、实施 D、内部* 7

4、员工关系是指组织内部全部( )关系,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组织中的人事关系。 A、内在 B、人事*C、企业 D、公众

75、处理员工关系的基本目标:

1、造就员工良好的组织信念。

2、理解并尽量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

3、(

A、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 B、开展员工教育和培训C、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D、让员工分享足够的组织信息

76、有人又把艺术性地在组织内部开展员工管理工作,从而使员工关系达到一种崇高境界的公关活动称为( )。

A、公共关系 B、公共关系活动C、柔性公关* D、企业关系 7

7、股东是组织特有的( )公众,是企业的投资者。 A、内部* B、外部C、管理 D、直接 7

8、组织内部通常高有若干业务部门或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和党团、工会、妇联、技术协会等,统称为( )。

A、部门 B、团体*C、社会组织 D、公共关系 7

9、公共关系部门与其他职能或业务部门属于( )关系。

A、平等 B、互助C、互惠 D、平等协作* 80、顾客关系又称( )。A、公共关系 B、群众关系C、消费者关系* D、大众关系

81、所谓消费教育,就是以各种方式向( )传授和普及产品或服务的相关知识。 A、群众 B消费者*C、组织 D、企业

82、加强与顾客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

1、口头联系。

2、书面联系。

3、特殊联系。

4、( )。 A、视听联系* B、电话联系C、广播联系 D、报纸联系

83、“不定期的组织各种沟通活动,如参观组织生产、员工与顾客节假日联欢、新产品或新服务介绍会、资助顾客的社会团体等。”请问这属于加强与顾客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哪一种联系方式?( )

A、口头联系 B、书面联系C、特殊联系* D、视听联系 8

4、社区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从公共关系学来看,是指组织与组织所处的特定地域内的权利机构、地方团体、相关利益团体、居民百姓的相互关系,又称( )。

A、群众关系 B、区域关系*C、公共关系 C、消费者关系

85、政府即国家权利机关,是国家权利的执行机构。政府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其作为公众对象的政府之间和( )之间的关系。

A、公务员* B、员工C、企业 D、群众

86、政府关系的处理。

1、接受宏观的控制和指导。

2、在经营活动中应遵纪守法。

3、( ) A、与政府加强信息沟通* B、及时处理顾客投诉,争取顾客谅解C、参与和支持社区的公益活动D、加强与顾客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87、媒介关系又称( )关系,是社会组织与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机构以及与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等之间的关系。

A、公共关系 B、广播关系C、新闻界关系* D、社会关系 8

8、竞争对手关系:指同一行业中( )之间的关系。

A、组织 B、企业C、人与人 D、社会组织* 8

9、公共关系人员,在广义上泛指组织内部和外部人事直接的公关工作、公关理论研究和公关教学,以及在公关协会等公关组织机构工作的( )。 A、对象 B、目标C、职工 D、人员* 90、任何职业,都有对从业人员职业水准的要求。公共关系工作主要是处理组织内外各种人际关系和组织与( )之间关系的工作。

A、组织* B、员工C、公务员 D、群众

91、公共关系人员要面临复杂的公关事务,与不同类型的公众打交道,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

1、自信的心理。

2、热情工作的心理。

3、渴望成功的心理。

4、( ) A、坚强的信念 B、热忱的服务C、公关专业知识 D、开放乐观的心态* 9

2、人际交往是指人与( )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A、社会 B、人*C、组织 D、企业

93、“通过动作、体态、表情向公众传达信息的能力。”是指宣传表达能力的哪一种?( ) A、写作能力 B、口头表达能力C、形体表达能力* D、朗读能力 9

4、开拓创新能力是指公共关系人员的创造力和( )。

A、想象力* B、应变能力C、劳动力 D、创意能力 9

5、公共关系人员的“德”主要包括:

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公正。

3、与人为善。

4、埋头苦干。

5、( )。

A、不怕困难 B、知法、守法、用法*C、平等相待 D、知难而进

96、公共关系人员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有几方面:

1、广泛的兴趣。

2、乐观而健康的情绪。

3、顽强果断的意志。

4、强烈的进取精神。

5、(

A、健全的人格* B、坚强的信念C、诚恳待人 D、有奉献精神 9

7、“人们对于周围的事物的一种内心感受和体验”是指( )。 A、情绪* B、心态C、感觉 D、感染力

98、能力素质的培养包括:

1、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

2、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3、宣传表达能力的培养。

4、自控应变能力的培养。

5、( )。

A、写作能力的培养 B、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C、公关专业知道的培养 D、开放乐观心态的培养

99、“公共关系人员运用文字、语言和形体等方式,将组织的理念和意见明确、有效地传播给公众的能力。”请问这是属于能力素质的那一种?( )

A、特殊能力 B、观察思维能力C、自控应变能力 D、宣传表达能力* 100、“公关太深奥,有时让人搞不懂。”请问这是属于( )

A、公共关系艺术* B、公共关系职业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意识

二、多选题(*号为正确答案)

1、公共关系包括几个状态(

A、组织的社会关系状态* B、组织的公共舆论状态* C、组织产品状态 D、组织政策评价

2、帮助组织进行公关活动,影响公众态度,使组织拥有一个( )的公共关系状态是公共关系的最终目标。

A、持久的* B、稳定的* C、良好的* D、积极的

3、从狭义上讲,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意识到公众和公众关系的存在和作用后,通过传播沟通,协调社会关系,争取公众舆论支持,塑良好形象而有计划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的总称。公共关系活动也可以分为( )两大类。

A、集体公共关系 B、个体发展公共关系 C、日常性公共关系活动* D、专门性公共关系活动

4、现代公关意识包括(

A、公众意识* B、形象意识*C、沟通意识 * D、服务意识*E、互惠意识* F、创新意识*

5、对下列理解错误的有(

A、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B、公众是公共关系的个体* C、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发展目标* D、公众是公共关系的矛盾*

6、下列选项中公共关系的基本牲征有(

A、以相关公众为对象* B、以美誉为目标* C、以互惠为原则 * D、以长远为方针* E、以传播沟通为手段* F、以真诚为信条*

7、公众意识是指把公众当作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把公众的需要作为组织决策和行动的依据,争取公众的的支持和帮助。为此,组织应该( )尽可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师和影响公众,从而使公众与组织在长远利益上趋于一致。 A、尊重公众 * B、了解公众* C、善待公众* D、帮助公众

8、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方式共分为( ) A、单向欠嘘式的公共关系* B、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 C、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 D、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

9、下列对现代公共关系在世界的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国是公共关系的发源地,在世界各国中的公共关系事业发展也最兴旺 B、美国公共关系事业的欣欣向荣据推动了西欧各国公共关系的发展 C、公共关系是从美国开始传入亚洲的,而日本正式推行公关管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1955年5月,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在美国成立,总部高在瑞士日内瓦*

10、现代公共关系在中国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经历的发展时期的是(

A、知识传播期* B、专业实践* C、职业发展期* D、引进酝酿期*

11、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职业化* B、技术化* C、国际化*D、多元化* E、战略化*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共关系不等同于宣传活动 * B、公共关系活动不等同于广告活动* C、公共关系不等同于交住活动* D、公共关系活动不等同于人际交流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关系的误区”的是(

A、公共关系可有可无 * B、公共关系无所不能,包治面病* C、公共关系就是包装* D、公共关系就是媒介关系* E、公共关系就是公关部的工作 * F、公共关系活动就是宣传活动

14、公共关系的要素为(

A、公共关系的主体要素——社会组织* B、公共关系的客体要素——公众* C、公共关系的中介要素——传播* D、公共关系的工作要素——公关部

15、一个完整的社会组织通常具有( )基本特征

A、特定的工作目标* B、一定的物质基础* C、较为固定的组织成员* D、明确的管理体系* E、规范的管理制度*

16、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组织活动而不是个人行为,因此,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根据组织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 )

A、公益性组织* B、盈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E、互益性组织* F、政治性组织*

17、公众通常具有( )特征

A、共同性* B、多样性* C、可变性* D、相关性*

18、根据公众与组织的关系,可以把公众分为(

A、内部公众 * B、外部公众* C、全部公众 D、组织公众

19、公众的分类对于公共关系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对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公众分类通常可根据( )分

A、根据公众与组织的关系 * B、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 C、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 D、根据公众受组织影响的不同发展阶段* 20、根据公众与组织的重要程度可把公众分为( )

A、首要公众* B、次要公众* C、边缘公众* D、媒介公众

21、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以把公众划分为(

A、重要公众 B、顺意公众* C、逆意公众* D、独立公众*

22、根据公众受组织影响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把公众划分为( )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23、下列选项中,对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关系工作必须尽可能准确地了解公众信息* B、公共关系工作工作须制定出周密计划,按计划实施公共关系活动* C、根据工作的进程总结经验和调整计划* D、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是一项复杂、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24、在公共关系工作的“四步工作法”中“调查分析”主要为(

A、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B、公共关系的调查方法*C、公共关系调查的主体 C、公共关系的调查处理

25、公共关系的调查内容包括(

A、组织状况调查 * B、公众状况调查* C、社会环境调查* D、公众态度调查

26、在公共关系的调查方法中常用到(

A、访谈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D、抽样调查*法 E、次料分析法* F、网络调查法*

27、在公共关系中,制定计划是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中最关键、最难的一步,制定计划大体包括( )项工作

A、确定公共关系目标* B、确定公众* C、设计主题* D、选择传播媒介* E、编制经费预算* F选择活动时机* G、确定范围及审定方案*

28、在公共关系中,特殊目标是指针对那些与组织目标、信念、发展以及利益相同或相近的公众中的特殊要求制定的目标,无论何种公共关系目标都可分为( ) A、传播信息* B、联络感情* C、改变态度 * D、引起行为*

29、下列选项中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公共关系目标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英国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夫金斯绘制了14种目标清单*B、公共关系目标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英国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夫金斯绘制了15种目标清单*C、公共关系目标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英国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夫金斯绘制了16种目标清单D、公共关系目标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英国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夫金斯绘制了17种目标清单* 30、组织在实施传播过程中就应注意( ) A、真实* B、真诚* C、有效 * D、利益

31、在实施传播公共关系计划的过程中应考虑(

A、公众反应* B、信息反馈* C、社会或经费变动* C、协调人力

32、公共关系评估效果是公共关系工作过程中的最后一环节他分为(

A、评估效果的依据* B、评估效果的方法* C、评估效果的步骤* D、评估效果的结果

33、评估效果的步骤可分为(

A、根据工作所需解决的问题确定评价目标* B、选择适宜的评估标准* C、从可测量的角度将目标具体化* D、收集必要的资料* E、对资料分析* F、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

34、下列说法对“传播的基本理论”中错误的是(

A、传播的基本理论传播是联系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桥梁B、在英文中是“Communication”。传播是一项古老的活动时至今日,已经产生了很多的种类和形式C、传播是表现人的自信语言*D、传播是组织大众的交流方式,具有专业性*

35、在公共关系中,传播的特点和基本类型包括(

A、传播的特点* B、传播的类型* C、传播的信息 D、传播的方式

36、在公共关系中,传播类型可以以(

A、人际传播* B、自我内向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37、四种传播方式却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传播形式将从个人到大众会出现( )几方面的变化。

A、受众面越来越大。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将会使传播面得以扩张* B、传播双方的心理距离和地理距离将不断扩大* C、信息的个性化越来越少,而人们观念和行为上的趋同性将增强* D、传播的组织系统和传播的传述越来越复杂*

38、在公共关系中,对大众传播媒介简介正确的是(

A、媒介一词英文media的中文译名。* B、作为实物,大众传播媒介早已产生,1690年第一份报纸《公共事务报》在美国波士顿出版* C、作为一个名词,是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广播的出现而产生的* D、媒介是在当今社会才出现的

39、在公共关系中,主要大众媒介类型为(

A、印刷类的媒介 * B、电子类的媒介* C、网络类的媒介* D、人际关系媒介

40、组织在选择大众传播媒介时,除了要考虑媒介本身的优劣特点之外,还必须认真考虑( )方面的问题:

A、实施对象问题* B、实施内容问题* C、实施组织问题 D、实施经费问题*

41、电视。是大众媒介中最先进的传播方式,电视和广播有许多共同点,但它有一些独到的优点是( )

A、真实感强 * B、娱乐性强* C、表现手法和节目内容丰富,前途广阔 D、制作成本利润高

42、电子类的媒介是指使用电子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发出声音、图像节目,受传播者要借助接受机接受的大众传播媒介。电子类的媒介可分为( ) A、广播* B、电视* C、电信 D、电脑

43、根据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研究表明,在公共关系传播中必须注意七个“C”:选出下列选项中属于七个C中的选项(

A、可信赖性 * B、一致性* C、内容*D、明确性* E、持续性* F、渠道*

44、在公共关系中,双向传播在其内涵上,必须包含:(

A、传播的双方互为角色* B、是一种认识活动的反映* C、传播的过程由两个基本阶段组成* D、将极大地提高信息互动的质和量*

45、选出下列“传递信息主要内容”(

A、组织的性质和目标 * B、产品和服务信息* C、组织的整体形象* D、组织的有关信息

46、收集信息主要为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组织发展的命运,推动了信息就推动了组织活动的主动权,其内容包括(

A、收集信息的内容* B、收集信息的渠道*C、收集信息的方法 D、收集信息的过程

47、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中,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主要包括( ) A、员工关系* B、股东关系* C、团体关系* D、部门关系

48、在公共关系,组织外部的公共关系包括( ) A、顾客关系* B、协作单位关系* C、社区关系* D、政府关系* E、媒介关系* F、竞争对手关系* G、车际关系*

49、顾客关系也称消费者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其产品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顾客关系是组织外部公共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应注意(

A、树立和强化顾客第一的观念* B、收集顾客信息,调查顾客心理* C、传播组织信息进行消费教育* D、及时处理顾客投诉,争取顾客谅解* E、加强与顾客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50、在媒介关系中,应注重( )

A、熟悉新闻媒介工作规律 *B、树立为媒介服务的观念,形成互利关系*C、提供高质量的稿件,建立真实可信的信誉*D、与新闻界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三、判断题(*号为正确)

1.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 2.组织的社会关系状态是指组织与其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和状态* 3.组织的公众舆论状态是指公众舆论对组织评价的情形和状态* 4.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只会影响组织的形式

5.一个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总是针对其特定的公共关系活状态的发展来确定 6.公共关系意识是指一个组织在以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为前提的基础上产生的* 7.现代公关意识包括公众意识、形象意识、沟通意识和创意意识等 8.把公众当作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把公众的需要作为组织决策和行动的依据,争取公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属于形象意识

9.形象意识以不断提高组织信誉和形象这种开形资产的价值为目标* 10.协调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组织应该高度重视与公众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11.及时对地了解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和意见,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

12.真心裥地为公众服务,替公众服务,替公众着想,让公众满意是公众意识* 13.互惠意识是指在组织与公众的交往和合作中,将平等互利、追求双赢作为组织处理各种情况的行为准则* 14.秘书应当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公关人员* 15.树立公共关系意识是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前提* 16.某公司组织市民到厂参观千年乌龟是在搞公关属于专门性公共关系活动* 17.IBM公司的公共关系做得很好属于公共关系状态* 18.某公司主管中心随时都 有公关的弦属于公关系状态* 19.张三正在学公共关系属于公共关系职业

20.公关太深奥,有时让人搞不懂属于公共关系艺术

2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其相关的内外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 22.公共关系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公众* 23.不同性质的组织在面对多层次、多元化的公众时,其公共关系目标都是一样的 24.公共关系人员在开展一切工作时,都必须围绕公众展开* 25.扩大组织的知名度都是以提高组织的美誉度为基础* 26.组织的美誉度是指公众对组织产品和服务 认可和赞赏程度* 27.塑造形象是组织公共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和公共关系活动的追求目标* 28.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基础是利益的相关性* 29.公共关系裨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的一种利益方式

30.公共关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的系统工程,它是从组织的根本利益出发而谋求发展的活动* 31.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公共关系组织和公共关系人员应不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 32.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中具有一种独特的作用,社会组织利用传播沟通手段去建立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33.综合地运用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是传播沟通的手段* 34.社会组织在对公众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时,消息必须是真实的* 35.追求真实是现代公共关系工作的一个过程

36.以取得公众的信任和理解,要求公共关系人员实事求是地向公众提供真实信息* 37.公共关系无所不能,包治面病

38.公共关系活动将交往作为协调组织内外关系的主要手段之一* 39.公共关系活动中经常要借助广告来扩大影响* 40.“关系学”则更是利用请客送礼等不正这风来建立和维持庸俗的关系,甚至在关系中损公肥私* 41.实际上公共关系工作并不意味着只是公关部的孤军奋战,而是需要组织所有员工的协助和参与* 42.商业广告比公共关系活动更加有效,对工作进展比较快 43.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必须 通过调查分析* 44.公共关系主体效果是公共关系工作过程中的最后一环节* 45.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组织发展的命运,推动了信息就推动了组织活动的主动权* 46.网络公共关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组织信息的主动传播;一方面是对网络舆论的分析和监控* 47.处理员工关系的主要途径是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让员工分享足够的组织信息* 48.组织内部通常设有若干业务部门或职能部门,如党团、工会、妇联、技术协会等,统称为团体* 49.顾客的需求是一切组织活动的中心点* 50.社会组织与其作为公众对象的政府之间和公务员之间的关系称为政府关系*

二、判断题? 在(? )内打×或√(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是一门独立的管理学科。(√

2、危机公关的第一步骤是迅速调查获取信息。(×

) 3、公共关系三要素当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组织。(×

) 4、没有大众传播媒介就没有公共关系。(√

5、“制造新闻”的公关技巧更着重于提高组织知名度而非美誉度。(×

) 6、“海丝神话”运用了“制造新闻”和“名人效应”等公关手段。(√

) 7、个人不能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而可以看作客体。(×

) 8、传播信息的损耗主要发生在人际传播环节。(√

) 9、网络媒介是实现双向沟通的最佳大众传播媒介。(√

) 10、人际传播是互动性最强的传播方式。(√

11、组织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信息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信息同等重要。(√

) 12、美誉度的提升比知名度的提升要困难。(√

) 13、公关四步工作法适用于所有的公关活动。(√

) 14、目标公众的识别和区分是公关策划的重要前提。(√

) 15、目标公众都是首要公众。(×

16、传播媒介可以成为目标公众,但不会是公关主体。(×

) 17、处理好与社区公众的关系可以改善内部公关状态。(√

18、同业公众间的人才挖脚虽有利于同业竞争,但违反公关的职业道德。(√

) 19、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中信息最具穿透力的媒介。(√

) 20、真诚互惠是所有公关活动的基础。(√ )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 B )。 A、塑造组织形象

B、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 C、产品形象与组织形象的统一 D、公众利益与组织利益的统一

2、公共关系的四层涵义( C )。

A、公关意识、公关观念、公关活动、公关状态? B、公关意识、公关理论、公关行为、公关状态 C、公关状态、公关活动、公关观念、公关学科?? D、公关意识、公关活动、公关传播、公关状态

3、公关组织将( A )作为组织决策和行动的依据。

A、公众的意愿 B、组织的目标 C、组织的自我期望形象 D、内部公众的自我期望形象

4、公众关系是由( A )所共同构成的。 A、个人公众与群体公众 B、内部关系、外部关系 C、个体公众与组织公众 D、首要公众与次要公众

5、( B )是公关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A、形象塑造 B、传播沟通 C、大众传播 D、人际沟通

6、公关所说的“形象”本质是(A )。 A、信誉 B、产品 C、质量 D、服务

7、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起源于( D )。 A、中国 B、法国 C、希腊 D、美国

8、公共关系的圣经是(B )。 A、《公众舆论的形成》 B、《有效的公共关系》 C、《原则宣言》 D、《修辞学》

9、巴纳姆时期的代表事件(C )。

A、报刊宣传活动 B、“便士报”运动 C、海斯神话 D、马戏团事件

10、国内第一家专业的公关机构是( A )。

A、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公关部 B、环球公关公司C、北京市劳动局 D、广东省劳动厅

11、( A )是一种最好的公关行为。 A、服务 B、传播 C、沟通 D、促销

12、公共关系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D )。

A、主体、客体、传播 B、主体、客体、沟通 C、组织、公众、传播 D、主体、客体、手段

13、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是( A )。

A、公众 B、目标公众 C、传播受众 D、受众

14、公关政策的制度有赖于对( A )进行科学的分析

A、公众的构成 B、受众的构成 C、顾客的构成 D、社会环境信息

15、公益性组织的公众对象是( B )

A、政府机构 B、社会各界 C、特定的服务对象 D、资助者

16、( D )是公关工作的“必争之地”。

A、顺意公众 B、临时公众 C、次要公众 D、边缘公众

17、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 C )

A、生理、安全、自由、自尊、自我实现 B、生存、安全、自由、自尊、自我实现 C、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 D、生存、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

18、公共关系四步法( B ) A、调查—分析—策划—实施 B、调查—策划—实施—评估 C、目标—调查—策划—评估 D、目标—分析—评估—实施

19、(D )模式是最合乎道德的公共关系方式

A、新闻代理 B、公共信息模式 C、双向不平衡 D、双向平衡 20、公共关系研究人和人的关系的角度是( A )

A、信息传播沟通角度 B、社会心理学角度 C、市场营销学角度 D、交际学角度

21、两级传播模式( C )

A、主体—媒介—受众 B、主体—受众—主体 C、媒体—意见领袖—受众 D、媒介—受众—主体

22、公关组织将( A )作为组织决策和行动的依据。

A、公众的意愿 B、组织的目标C、组织的自我期望形象 D、内部公众的自我期望形象

23、按照公众发展过程分类的是( B )。

A、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 B、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为公众 C、逆意公众、边缘公众和顺意公众 D、首要公众与次要公众

24、传播是信息的( B )交流和信息的共享过程。 A、互动 B、双向 C、单向 D、视听

25、( A )的公关状态是影响公关成败的最基础因素。

A、内部公众 B、顾客公众 C、媒介公众 D、社区公众 E、政府公众 F、名流公众

26、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社会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B)和采取的行为规范。

A、公关调查 B、传播活动 C、宣传 D、人际交流

27、公共关系的法宝是( B )。

A、传播 B、创新 C、策划 D、大众传媒

28、公共关系的特异功能是( B )。

A、塑造形象 B、劝服 C、大众传播 D、制造新闻

29、“民众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是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D ) A、卡特利普 B、森特 C、伯内斯 ? D、恺撒

30、所谓公众特指与公关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A )的总和 A、个体、群体和组织 B、内部与外部公众 C、目标公众 D、社会公众

31、( A )是组织决策的出发点

A、满足公众的需求 B、满足组织领导层的需求 C、满足组织全体员工的需求 D、满足市场的需求

32、(C )是组织一切行为的准则? A、维护组织的形象 B、第一时间原则 C、公众至上 D、利润导向

33、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社会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B)和采取的行为规范。

A、公关调查 B、传播活动 C、宣传 D、人际交流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它们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03年至于1912年月10年间产生了美国著名的(ABC )运动。 A、清垃圾运动 B、揭丑运动 C、扒粪运动 D、报刊宣传运动

2、公关调查的内容(ABCD

A、传播媒介的调查 B、组织自我形象调查 C、组织实际形象调查 D、组织形象差异分析

3、关于艾维.李的描述(BDEF )。

A、1905年开办了宣传顾问事务所 B、发表了《原则宣言》 C、门户开放原则 D、“公众必须被告知”的信条 E、公关之父 F、有艺术性,无科学性

4、美国文化体系的三特性是( ABD )。

A、个人主义 B、英雄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5、公关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是(ABCD )。

A、经济条件 B、社会心理条件 C、文化条件 D、物质技术条件

6、公关的基本职责是( ABCDEF )。

A、采集信息 B、提供咨询C、参与决策 D、协调沟通E、全员公关 F、专题公关

7、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是( ABCD )。

A、产品形象信息 B、组织形象信息 C、与组织相关的社会信息 D、媒介信息

8、危机处理的含义是( AC )。

A、处理危机 B、问题管理 C、危机公关 D、整体营销

9、报纸与杂志的弱点(ABCD )。 A、理解能力受限 B、互动性差 C、信息缺乏穿透力 D、即时性差

10、通才型公共关系人才的标准( ABCDEF )

A、懂管理 B、会策划 C、善传播 D、企业家的头脑 E、宣传家的技能 F、外交家的风度

11、媒介公众的特点描述( ABCDE )

A、把关人 B、传播沟通的重要中介 C、组织的目标公众 D、传播性最强的公众 E、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F、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公众

12、有效公众形象的建立机制( ABC )

A、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 B、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协调 C、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的协调 D、组织形象与服务品质的协调

13、把关人可称为( ABC )

A、守门人 B、喉舌 C、关口 D、门区

14、公共关系的双向性特征体现在(ABC)。

A、手段的双向性 B、目标的双向性 C、结果的双向性 D、传播的双向性

15、社会组织可以划分成(ABC)和服务性四类

A、公益性 B、互益性 C、营业性 D、商业性

16、沟通的基本要素(ACD

A、沟通者 B、媒介 C、信息 D、沟通对象

17、沟通的原则是(ABCD

A、双向沟通原则 B、平衡理论原则 C、整分合原则 D、有效原则

18、公关礼仪中最重要的两项是( AD ) A、微笑 B、姿态 C、着装 D、眼神

19、握手时最遵循的原则是(AD

A、长辈先伸手 B、晚辈先伸手 C、男士先伸手 D、女士先伸手 20、介绍的次序是(ABC)

A、先介绍长辈 B、先介绍领导 C、先介绍女士 D、先介绍客人

21、当危机发生时,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ABDEFGHIJKL)

A、第一时间原则 B、一个声音说话 C、全体员工都是危机的宣传解说员 D、迅速搜集资料,展开事件的调查 E、迅速和媒体保持畅通的联系 F、积极主动妥善处理受影响的公众 G、权威人士、机构或受害者本人替你说话 H、所有的过程透过媒体让公众知晓 I、是自己的错立即认错,主动接受社会的批评 J、评估危机处理效果 K、公众至上原则 L、将对公众和社会的责任放在首要位置

第20篇: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8-05-12树权 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单选题(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

1、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3月29日在京召开。批示指出:_____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

A、质量发展

B、教育发展

C、科技发展

D、人才发展

2、我国首个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重大基础科研项目“______”于3月2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奠基,正式启动了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A、千人计划 B、天琴计划

C、火炬计划 D、星火计划

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_____,国家主席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A、反恐怖主义法 B、反家庭暴力法

C、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D、慈善法

4、2017年4月24日是我国首个“_____”。

A、中国无车日 B、中国航天日

C、中国环保日 D、中国低碳日

5、对在全党开展“_____”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_____”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

A、三严三实 B、两学—做

C、四个全面 D、五大发展理念

6、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_____将合并实施,并将确保参保职工生育待遇水平不降低。

A、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1

B、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

C、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D、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7、用于清偿债务、缴纳租金、缴纳税款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手段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8、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趋势为( )。

A、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B、由质量向数量的转变

C、由产业向个体的转变 D、由技术进步向投资拉动的转变

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 )的精神状态,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团结奋发 D、荣辱与共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体现是(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渠道

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 )决定的。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3、中共某县县委要求全县领导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共产党( )。

A、发扬民主,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B、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

C、紧紧抓住了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

D、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1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 )。

A、一对夫妇可生育两胎

B、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C、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可生育两个孩子

D、夫妇双方为独生子女可生育两胎

15、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新常态、( )新常态、( )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A、认识 适应 引领 B、认识 适应 发展

C、理解 适应 完善 D、理解 适应 引领

16、2015 年 12 月 1 日,中国正式接任 2017 年二十国集团( )主席国。2017 年峰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全面有序推进,中方将同各方共同推动峰会取得成功。

A、G18 B、C18 C、C20 D、G20

1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 )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A、以人为核心 B、以农村为核心

C、以物质为核心 D、以城市为核心

18、2015 年 11 月 25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要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优化整合资金,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重点向( )倾斜。

A、城市义务教育 B、重点学校义务教育

C、西部地区义务教育 D、农村义务教育

19、2011年以来我国大中城市纷纷出台住宅限购政策,主要是为了( )。

A、限制房地产市场需求

B、减少房地产开发商的暴利

C、打击住宅市场上的投机性需求

D、让低收入者买得起住房

3

20、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 )。

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 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

C、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 D、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

21、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下列关于财政理解有误的是( )。

A、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

B、财政的主要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

C、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D、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财政支出和分配政策

22、通货膨胀一般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 )。

A、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B、物价很快地上涨,使货币失去价值

C、货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D、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3、下列作品与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B、《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C、《儒林外史》--一部儒林,终之以琴,滔滔天下,谁是知音

D、《聊斋志异》--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24、提出“安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

A、司马迁 B、司马相如 C、班固 D、司马光

25、明末清初,提出“工商皆本”主张的思想家是( )。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戴震

26、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是现代科技的基本发展趋势之一,以下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核能、太阳能、地热能 B、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

4

C、电能、太阳能、潮汐能 D、核能、太阳能、生物能

27、下列关于防雷电的办法,错误的是( )。

A、不宜使用水龙头 B、减少固定电话和手机的使用

C、在户外空旷场地不宜打伞 D、不宜紧闭门窗

28、关于垃圾分类及其处理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化处理适用于各类垃圾

B、卫生填埋不适于厨余垃圾的处理

C、焚烧法处理垃圾可回收电能和热能等再生资源

D、办公区域的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他垃圾三类

29、下列关于医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一般糖尿病病人会出现体重增加的症状

B、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C、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正常成人高压小于180mmHg,低压小于120mmHg

D、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消耗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但不释放毒素

30、发现小孔成像原理的学派是(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

31、酱油制造利用了生物工程技术中的( )。

A、基因工程 B、生物技术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32、下列活动中,属于公共行政管理事务的是( )。

A、某国有企业给员工解决住房问题

B、媒体和公众要求政府对物价实行控制

C、某企业员工举行活动,要求企业增加工资

D、某政府机关与某公司发生经济合同纠纷

33、网络微博不仅成为我国民意表达的一大途径,更成为反腐的重要渠道。人们惊呼人人几乎都有麦克风、都是记者、都是新闻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来临了。下列对“自媒体”发展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推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B、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

5

C、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

D、为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了新途径

34、政府行政管理的社会职能是指( )的功能。

A、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打击敌对分子

B、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

C、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政策的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增进人民福利而采取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D、依法对教育、科技、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卫生、体育等方面实施管理

35、公文发文字号按顺序排列依次是( )。

A、机关代字、序号、年份 B、机关代字、年份、序号

C、发文机关标识、序号、年份 D、发文机关标识、年份、序号

36、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供领导机关制定政策或指导工作参考,不要求批复可用( )。

A、报告 B、请求 C、通知 D、通告

37、当问题重大,确急需直接向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的内容时,可采用方式( )

A、多级行文 B、越级行文 C、直接行文 D、逐级行文

38、一位人民代表说得好: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人民代表,不能只“张张口,举举手”,这位代表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他认识到人民代表应该( )。

A、履行政府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B、履行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C、直接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

D、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39、下列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是( )。

A、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

B、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

C、宪法和法律解释权

D、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40、我国农村不属于集体土地的是( )。

6

A、宅基地

B、自留地和自留山

C、除国有林地以外的林地

D、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城乡郊区地

4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权利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政治自由的范畴?( )

A、批评建议权 B、宗教信仰权 C、平等权 D、言论自由权

42、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属于当然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

A、无民事行为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B、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所实施的民事行为

C、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D、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43、市民小李去小区超市购买啤酒,就在他手抓啤酒返回家中的路上,啤酒瓶突然爆炸,其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严重炸伤,经治疗花去医药费 1 万余。下列关于本案的表达,正确的是( )。

A、小李只能向小区超市提出赔偿要求

B、小李可以向啤酒的生产者提出赔偿要求

C、啤酒的生产者对此承担过错责任

D、小区超市对此承担严格责任

44、甲依照习俗给付乙十万元彩礼,后双方感情破裂,甲请求返还彩礼的主张,不能得到支持的情况是( )。

A、甲与乙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B、甲与乙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未共同生活,现双方已离婚

C、甲给付彩礼后生活陷入严重困境,现双方已离婚

D、甲的母亲患有重病需要医治,但乙不同意支付医药费

45、甲在家打扫卫生时,将一件旧大衣当垃圾扔掉,未发现妻子藏在口袋中的 5000 元钱。大衣被乙捡回。甲妻发现后,与甲一同找到乙索要 5000 元,乙拒不返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抛弃行为使其对该 5000 元钱的所有权消灭

B、乙依据先占原则取得该 5000 元钱的所有权

7

C、该 5000 元钱为埋藏物,乙为发现人,应取得所有权

D、乙应将 5000 元返还给甲

46、渎职罪的立案侦察机关是( )。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纪检监督部门

47、李某盗得某单位价值 100 万元的汽车一辆,后因害怕法律的制裁而主动将汽车还给该单位。李某的行为( )。

A、可以不以犯罪论处 B、构成盗窃罪(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 D、构成盗窃罪(犯罪未遂)

48、甲乙二人发生争执,互相殴打,甲身强力壮,乙抵挡不住,转身逃跑,甲紧追不放并将乙打倒在地,乙迫不得已,掏出匕首将甲刺伤,乙的行为是( )。

A、故意犯罪 B、防卫过当 C、正当防卫 D、紧急避险

49、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下不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是( )。

A、因安全事故使人重伤

B、为索取债务非法拘禁他人,并使用暴力致人伤残

C、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致人伤残

D、聚众“”致伤致死

50、下列选项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是( )。

A、甲因超载运输被交管部门罚款 200 元后,又被查出其运输的物品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 年

B、联合执法检查中,工商局以无照经营为由对乙企业罚款 500 元,卫生局以卫生不合格为由对乙企业罚款 300 元

C、丙醉酒驾车,致一人死亡,交警大队对其作出了行政拘留的处罚,后公安机关以丙涉嫌交通肇事罪提请检察院批捕

D、工商局以无照经营为由对丁企业罚款 500 元,一周后,工商局以处罚过轻为由要求丁企业再缴纳罚款 300 元

二、多选题(20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51、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 6 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8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52、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表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决定实践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表实践 D、理论就是巨大物质力量

53、报告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这是指( )。

A、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C、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D、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5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5 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 )。

A、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D、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55、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要做到( )。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D、继承文化的优秀传统,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56、《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

A、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B、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C、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D、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7、中国人民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

9

A、存款准备金制度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汇率调控

58、下列关于经济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

B、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职能

C、经济处于繁荣时,税收自动增加,缩小社会总需求,可抑制经济

D、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供求关系和货币发行量直接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

59、明清时重农抑商的表现包括( )。

A、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B、限制商人社会地位

C、实行重本轻末 D、政府对商品实行垄断专卖

60、以下称号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杜甫―诗圣 B、李清照―易安居士

C、棋圣―黄龙士 D、华佗―医圣

61、当一滴雨水落到一块光亮的铁的表面时,短时间内水滴保持着清洁。然而过了不久以后出现铁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和水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氧化铁

B、铁锈一旦形成,即便在干燥的空气中也会扩展

C、铁锈是一种松脆多孔的物质,能有效保护里层的铁不被锈蚀

D、钢铁在含有酸气、氯气的水蒸汽中,或接触电解质溶液时,锈蚀得特别快

6

2、现代物理学两大理论支柱是( )。

A、量子力学 B、大爆炸理论 C、相对论 D、粒子物理学

63、文县县乡两级政府每年拿出一亿元资金,逐步实施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三项工程,为居民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必有所济,在这件事中,政府的角色是( )。

A、经济建设的组织者 B、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C、经济活动的调控者 D、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6

4、关于政府职能的特性,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

B、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10

C、政府职能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D、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6

5、下面关于请示撰写要求,表述正确的有( )。

A、请示的内容,要求主题集中,一件请示就申请解决一个问题

B、一般应主送一个主管的上级机关,不要多头主送

C、请示应按机关的隶属关系逐级报送,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越级报送请示

D、文字表述简明,得体

66、公告与通告的共同特点有( )。

A、公开性 B、重要性 C、指导性 D、严肃性

6

7、合同的担保中,物的担保包括( )。

A、抵押 B、质押 C、留置 D、定金

68、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当事人可能要承担( )民事责任。

A、返还财产 B、赔偿损失 C、赔礼道歉 D、停止损害

6

9、下列情形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有( )。

A、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

B、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

C、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保人指示、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

D、火车司机违章驾驶旅客列车造成重大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的

70、下列犯罪,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将自己亲生的婴儿以 2 万元卖给他人,尽管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仍然应当对其定罪处刑

B、乙开枪杀李某,结果却是导致李某重伤,同时导致李某身旁的何某死亡,对乙应以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处罚

C、丙教唆丁杀害仇人朱某,但丁认为如果杀死丙的另外一个仇人马某,可能更高兴,于是将马某杀死,而未杀朱某。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11

D、戊欲打电话敲诈勒索杨某但错拨电话到刘某,刘某因害怕被迫交钱,戊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

三、判断题(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7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话启示我们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

72、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会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

73、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竞争。( )

74、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 )

75、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

7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

77、创新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

78、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7—2020 年)》是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 ( )

79、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

80、当收入增加时,人们购买增加,货币交易需求也会增加。( )

81、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 )

82、我国宋代邢窑出自白釉瓷、越窑出自青釉瓷,所以有“南青北白”之称。( )

8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送元二使安西》。 ( )

84、人们燃烧的煤、石油、天然气,森林遭到破坏,森林大火都是造成温室气体增加的原因。( )

85、氢弹是利用原子核的裂变反应原理制成的一种核武器。( )

86、行政执行的手段主要有行政手段、强制手段、命令手段等。( )

87、“特此回复”“特此函复”一般用于公文的正式开头。( )

88、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会批准后生效。( )

89、李某在山上劳作,遇到邻村的妇女王某路过,便拿着镰刀欲对王某实施抢劫,不料被王某夺下镰刀,向其头上猛砍一刀,当即将李某杀死。王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 )

90、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

12

公共行政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行政学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