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1 19:39: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张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活动课教学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就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我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的《纲要》指出,在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之一的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历史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课堂和学生的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动机来解读课堂,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又有哪些方面要引起我们这些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注意的呢?下面我就结合在历史活动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历简要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从实际出发,学习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所谓从实际出发,是指教师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选择的课题不宜大,应结合学生实际,量力而行,从主客观条件(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及物质条件等)方面考虑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能性,不要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选题提出的依据要充足,内容要明确,还要考虑学校或社区是否能提供课题实施的必要条件。例如,我在上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一课时,这是一节探究活动课,因此,我针对活动课的要求布置了学习内容,姓氏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每个人都有姓氏,因而,这是学生比较容易探究学习的内容。因此,我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兴趣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研究一个活动课题。第一组研究姓氏的起源,第二组研究姓氏的变迁,第三组研究从姓氏看民族的融合,第四组研究自己小组内同学姓氏的来历。这样,无论从实际,还是可操作而言,对学生来说,目标都比较容易达成。因而,研究性学习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人际沟通合作的良好空间。研究任务的完成,一般离不开课题组内学生的合作及课题组外(如教师、社会力量)的沟通合作。学生在探讨过程中要发扬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 1

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历史教师也应为历史研究性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互助、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成果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在自身的参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营造融洽民主气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在《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这一课中,同样,我通过布置学习任务,任务细化到每个小组成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

三、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学生之间既有相对分工,又有相互合作,有学习过程中,做到重在参与,重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强求千篇1律的标准答案,教师重在科学理性的引导、指导。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提供更多的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在《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一课中,我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到图书馆查阅,向长辈咨询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实践能力。

四、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开放的外部空间。历史探究活动课研究性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历史研究性学习要面向学生的整个世界,关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人与社会的联系,以适应开放性社会的发展趋势。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为学生研究内容的确定、研究过程的操作、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结果的表达以及研究时间、地点、方式的安排等方面均有相当大的空间灵活性。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学生潜能的发挥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从而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以利于学生兴趣的满足和个性的发展,以利于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知识,并不是只有在课堂里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实际上是学生在课外学到的。因为研究性学习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社会生活,其课题范围十分广泛,学生可以在人文、社会、科技、环境、资源等诸多范围内拟定研究主题。例如,我在八年级下册《画地图,讲历史》这一课的教学中,安排学生画一张鸦片战争前期的清朝疆域图,课堂上我把方格放大法画历史地图的绘画方法简要说了一遍,然后就要求学生当堂绘制,尽管课堂时间十分充分,但是学生还是无法课堂完成一张地图的绘制,因而大部分还是在课后完成的。因此,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历史活动课的研究性学习,应该给学生足够开放的外部空间,以放开学生手脚,充分利于学生学习历史,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五、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十

三、四岁左右,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

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学生群体特征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他们充满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兴趣更大。他们对于“结论性知识”越来越持怀疑态度,而对“方法性知识”和“过程性体验”充满兴趣。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道,“儿童的好奇心,只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以鼓励,不独因为它是一种好现象,而且因为这是自然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给他们去除生来的无知的;他们如果不好问,无知就会使他们变成一种愚蠢无用的动用。”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因此,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应当成为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例如,在《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的教学中,我就结合学生实际,第一小组的课题里,我根据我们学校的所在地楼村赵姓居民很多班级里也比较多这一现象,还设计了一个小课题:为什么这里赵姓这么多。学生由于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所以很感兴趣,议论很热烈,但是没有什么结果。于是我让他们回家去问他们的父母长辈,结果,到第二天,本来没有历史课,但是却有好几个同学兴冲冲的来向我报告了。而且神情很是得意,原来他们从长辈那得知自己的祖先居然还是宋朝时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亲戚,要是在那时可就是皇亲国戚,而自己所在的村子原来也叫“御楼村”,后来朝代更替,御楼村名字逐渐变为楼村了。再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西周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考古的问题:有人挖到了一个瓦盆,在盆底有字,上面写着“西周造”,这个人是不是应该感到很高兴。学生们讨论开了,有的说应该很高兴,那是文物,可值钱了,有的说,文物应该上交国家。这虽然跟我的目的不一致,最后我才向学生解释,西周和东周的划分是后来为了研究的需要人为划分的,所以当时没有西周这个说法。因此,那个盆子是假的。很快下课了,但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跟老师说,上课上得,忘记下课了。可见,历史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历史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也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主动学习,乐于主动探究,培养了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想法和做法。总之,在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能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创新,能进一步提高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创新精神、信息整合能力、协作能力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从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信息时代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漫话》洛克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版]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高中历史 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

基于BLOG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 “同课异构” 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