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0-03-01 22:55: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

教材分析:本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一片爱国心。

学情分析:本文内容较长,词语较多,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对不熟悉的词语加以解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引发学生兴趣,熟悉内容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教师先作示范,让学生模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自读课文,弄清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表现人物的。 2.过程与方法:探究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深入研究课文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写贝聿铭的。

2.教学难点:本文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世界建筑长河中有无数杰出的作品,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故宫、苏州园林,法国的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罗浮宫,埃及的金字塔,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美国的世贸大厦……

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被抒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中,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结合页下注释④了解人物)这样一位集无数荣誉于一身的艺术大师,还有着一颗深深的爱国之心。下面我们一起来从这篇人物通讯中领略他的伟大人格。

2、生字词

剔透 牛犊 遗孀 遴选 轩然大波 萦系 水榭

3、作者简介

余玮,男,1949年10月生,博士,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是德国丹姆斯塔特应用物理研究所和英国皇家学会邀请的约克大学访问科学家。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

4、阐释课题:

华夏,我国的古称。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国是奴隶制的“夏”,建国的民族就叫“华夏族”,所以中国有“华夏”之称。“华”是美丽的意思,“夏”有广大之解,两字组合成“华夏”一词,是说又大又美。

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

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本文是 余玮 所写的一篇人物通讯(体裁),描写的对象是贝聿铭 ,课题中的“魅力”一词的意思是: 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

贝聿铭:(1917-) 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 文章介绍的贝聿铭获得的荣誉和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按时间顺序列举)

1963年费城莱斯大学授予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1963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纽约荣誉奖章。

1963年《华盛顿邮报》盛赞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1978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设计成功。卡特总统称他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1979年他设计的肯尼迪图书馆落成,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的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罗浮宫金字塔,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茨克奖。1978年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

1984年设计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1985年,他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

总结:杰出的建筑作品是对贝聿铭高超艺术成就的正面描写,而他获得的种种殊荣和别人对他的赞美则是从侧面烘托其成就。

2、贝聿铭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建筑艺术成就杰出。如果把他的生活经历写成一本书都可以,那为什么我们的课本却只选择了几件事来介绍?

学生思考:区分文中详写和略写的事例。教师引导。

——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作者精心安排材料,作者从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叙写,如写早期10多年的成就时,作者只列举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纽约大学的教职员工住宅大厦和费城的3层社会公寓来表现;他设计的大型建筑有100多项,获奖50多次,但作者只选

择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座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物来写,是因为它们具体代表性。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特点是: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特点是:向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特点是: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写他的爱国之心,除了他的生活习惯以外,只选取了北京香山饭店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来写。由于选材精当,合理安排。作者很好地处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如写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3座建筑,然后略写在世界各地的100多项大型建筑。这样既可以了解全貌,又可以了解重点内容。

3、文章的三个小标题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先讲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时,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

三、探究咀嚼

1、逐层朗读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有什么特点,他能够创造出这些不朽的建筑作品的原因是什么?

——关心平民利益、与周围环境和谐、把古代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融于一炉。

——独特才华

①他从小生活在江南,受到熏陶感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他的土壤和养分。② 他成功地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和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等,这些成就源于他有一片爱国之心

③他能力排众议,大胆尝试,可见他有非凡的创新思维。

④他设计的建筑总在以后受到青睐,这说明他有超前的意识。

⑤他先后在3个大学攻读建筑业,而且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都是美国最好的大学,这为他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⑥ 他没有听从父亲的选择从事金融业,而是选择了感兴趣的建筑业,这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为什么不以“贝聿铭 ”为题,而以“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为题呢?

——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3、贝聿铭的建筑作品的中国元素让他在世界建筑界获得盛誉,这一切都源于他的那颗爱国之心,重点阅读第三章节,思考:

(1)“不变的中国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生活习惯: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 设计思想:体现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建筑作品:为民族、国家争光。

(2)“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之心。

(3)体会三个“根”字的意思

“我的根在中国”——生命之源,民族之本,割不断的祖国亲情

“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有的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课文精心安排,主体部分用三个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使人们对贝聿铭的事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选材精当,详写与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学情分析:启发学生深入研究课文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写贝聿铭的,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本文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法,理解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精心选材,详略得当;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熟读课文,丰富自己的语汇。

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

2、熟读课文,丰富自己的语汇。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思考:与前面三篇文章相比,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亮点?

(例如本文的开头、小标题的运用、详略得当组织材料、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等。)

1、文章开头两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头两段写了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引起了读者的思考,这样的建筑出自谁人之手呢?接着点出了本文记叙的对象。

2.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这三个小标题先讲贝聿铭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他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最后归结为“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

3. 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写贝聿铭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了三座建筑,后又略写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项大型建筑。

4、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但贝聿铭是一个建筑大师,因此不能不写他的建筑设计,为了表现他设计的艺术,作者多处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外观和大厅内部的园林空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内部、北京香山饭店等;

为了说明建筑物,作者还运用了说明的方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两个入口就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为了使读者对贝聿铭有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在关键之处运用议论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评论,如在主体部分的第二部分最后一段说,“他的足迹和作品可以说遍及启蒙及世界的各大城市,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再如课文结尾对贝聿铭的评价,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5.迅速阅读全文,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各节内容,并指出其主要表达方式:

本文以表现贝聿铭的高超建筑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这一中心来组织安排材料。主题部分用小标题分成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这样人们就可以对贝的事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开篇点出人物通讯描写的对象。

(描写、说明)

(2) 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记叙)

(3) 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记叙、议论)

(4) 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描写、议论)

二、重点研讨“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 本部分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详写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和建造。略写了他设计的建筑物类型之多、范围之广。

②本部分重点写了他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它们各有何 特点?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特点是: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特点是:向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特点是: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② 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三、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解题:题目叫做“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但内容却是写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物,两者文不对题吗?请认真分析一下。

不是。因为贝聿铭的建筑艺术独特创新,体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精心结合,萦系着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

2、“这座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建筑,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中“同样”一词说明了什么?

“同样”说明贝聿铭的得意之作不止这一项。

3、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所以在当时不能为人们接受,而当人们懂得了他的设计意图以后,就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4、贝聿铭为什么主张“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

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

5、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中国建筑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指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6、“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表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心。

四、写作方法:

(1)精心安排,选择材料

(2)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3)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五、板书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杰出的艺术成就 赤诚的爱国之心

贝聿铭

【当堂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贝聿铭(

) 剔透( ) 牛犊( ) 遗孀( ) 遴( )选 萦( )......系 水榭( ) 榀( ) 跻(

)身 勘(

)察 抉(

)择 赋 ( )......予

2.完成词语,并解释词语。

相得益( ) : ( )然大波:

别( )匠心: ( )( )莫测:

当之无( ): ( )于一炉:

功成名( ) : ( )生牛犊:

相( )相成:

3.文学常识填空。

⑴本文是 所写的一篇 (体裁),描写的对象是 ,课题中的“魅力”一词的意思是 。

⑵建筑大师 与法籍华人画家、美籍华人作曲家 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4.写作训练:想象作文《我与贝聿铭见了一面》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习题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