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8: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一语文导学案(04)

课题:《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2011年2月19日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3.尝试做一回小记者,同学之间合作学习。能成功地进行一次人物访问,锻炼自己搜集资料、取舍资料的能力,能围绕采访主题设计问题,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2.熟悉课文内容,尽己所能提有价值的问题,做一个合格的小记者。 课前导学:

1.自学“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观摩央视名记的人物采访节目,揣摩学习。

2.熟悉课文,试着从内容到形式发现本文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最喜欢哪一种艺术?文学还是音乐?绘画还是书法?雕塑还是舞蹈?有青睐建筑艺术的吗?那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世界顶级建筑大师,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

介绍贝聿铭:以学生介绍为主,师适当补充。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曾获得美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

二、阐释课题:华夏,我国的古称。

华 古代时候这个字的意思和“花”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第二种说法是:“华”含有红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第三种说法是:“华”是由中国的古称“华夏”简称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国是奴隶制的“夏”,建国的民族就叫“华夏族”,所以中国有“华夏”之称。“华”是美丽的意思,“夏”有广大之解,两字组合成“华夏”一词,是说又大又美。据《左传》记载,“有利益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这个解释便把“又大又美”上升到一个高精神文化,高物质文明的境界。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三、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对不熟悉的词语加以解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答记者问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

(一)学生结合预习,交流成功的采访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采访前要对采访对象作尽可能多的深入细致的了解,还要对采访对象的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不说外行话。

1 2.要能设计被采访者感兴趣的问题,问题要具体,有特点,要能打开被采访者的心扉。

3.要讲究谈话艺术,热情诚恳,营造融洽的氛围。 4.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放松、随机应变等。 5.要记好采访笔记。

(二)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人物采访活动,采访对象: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活动步骤:

1.自由结合组成采访小组。(基本上以同座为伴)

2.利用教材、网络查找贝聿铭的资料,进行资料的汇总、删选,确立采访的主题。

3.精心设计采访问题,进行角色分工。 4.现场采访表演。(注: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给予学生个别的有针对性的指点和帮助,可将学生忽略的一些重要问题提醒学生思考,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小组学生活动的质量高低,参与一些小组的准备。

(三)学生现场表演人物采访:与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面对面

(教师要根据前面的观察选择表演小组,考虑问题设计的互补性、个性,表演的质量。)

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下。

五、课内小结。 课堂反馈: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剔透(

)遴选(

)跻身(

)水榭(

)负荷(

)卓著(

) ......聘请(

) fù( )予 jué(

)择 kān(

)察 yíng(

)系 .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错别字,并订正。 轩然大波 变换莫测 背山傍水 溶于一炉 相辅相承

初生牛犊

崭露头角 功臣名就

轻装淡抹 相得益彰 当知无愧

力排众议

三、选词填空:

1.夕阳映照下,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显示出惊人的___与高贵的__ 。(A.气概 气质 B.气势 气派 C.气势 气质 派)

2.他提出,应严格______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_____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A.控制

坚持 B.压制 保证 C.管制 保持 D.控制 保持 教学反思:

D.气概 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心选材,详略得当;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熟读课文,丰富自己的语汇。 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 2.熟读课文,丰富自己的语汇。 课前导学:

1.细读课文,思考:与前面三篇文章相比,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亮点?

2.对你喜欢的某一类艺术进行一次创作的尝试,请同学对你的作品进行评论。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思考:与前面三篇文章相比,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亮点?

(例如本文的开头、小标题的运用、详略得当组织材料、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等。)

1.文章开头两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头两段写了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引起了读者的思考,这样的建筑出自谁人之手呢?接着点出了本文记叙的对象。)

2.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这三个小标题先讲贝聿铭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他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最后归结为“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 3.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写贝聿铭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了三座建筑,后又略写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项大型建筑。) 4.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但贝聿铭是一个建筑大师,因此不能不写他的建筑设计,为了表现他设计的艺术,作者多处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外观和大厅内部的园林空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内部、北京香山饭店等;

为了说明建筑物,作者还运用了说明的方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两个入口就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为了使读者对贝聿铭有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在关键之处运用议论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评论,如在主体部分的第二部分最后一段说,“他的足迹和作品可以说遍及启蒙及世界的各大城市,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再如课文结尾对贝聿铭的评价,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二、重点研讨“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本部分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②本部分重点写了他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它们各有何 特点? ③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明确:①详写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

3 字塔的设计和建造。略写了他设计的建筑物类型之多、范围之广。

②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特点是: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特点是:向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特点是: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③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三、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所以在当时不能为人们接受,而当人们懂得了他的设计意图以后,就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中国建筑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指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3.“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表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心。)

四、作业

熟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词语,丰富自己的语汇。 课堂反馈:

一、修改病句

1.谁也不能否认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不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 2.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建造设计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建筑大师的地位了。

3.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

二、简答题。

1.文章开头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采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这两段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2.课文三个标题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教学反思: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习题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