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点滴

发布时间:2020-03-03 05:27: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点滴

万州区清泉小学:程樱

摘要:通过设计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创设有趣学习情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和重视数学语言发展几个方面理论与实践的阐述,从数学与生活的角度对如何做好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做了比较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小一年级学生、数学教学、生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虽然孩子刚会说话时大人们就教孩子数数,便开始数学的学习,但是要想学好它,兴趣、习惯、方法对小学生来说都很重要,而这些对于刚开始数学学习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所以,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同时,其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也能同步得到锻炼。

一、巧妙设计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级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而据学生调查问卷,他们认为:最枯燥、最难学、最讨厌的学科,“数学”均列首位。如何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变得更加有趣,让一开始进入正规学习阶段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不再形成对数学有“枯燥、讨厌”的印象是老师应该努力思考的问题。

1 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接受学前教育,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人或物的数,例如数出黑板、门窗、灯管、小朋友、桌椅等的个数,然后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出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课堂上我会围绕知识点安排丰富多彩的游戏,如小小运动会、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摘苹果、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等。例如:教学“4的认识”时,我就设计了“游公园”的游戏,我先问:“小朋友,你们想去动物园吗?”同学们都兴奋地说:“想!”“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动物园里可爱的动物们。其中还有我国的国宝熊猫呢!”接着出示动物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又问:“谁能用4说一句话”,学生们纷纷回答,如:老虎、大象、熊猫等都有4只脚; 1头大象有2只耳朵,2头大象有4只耳朵;地上有3只猴子,树上还有1只一共有4只猴子等。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了,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同时学生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与培养。

二、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

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首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的数学理念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它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具有鲜活的教改生命力。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教师教学时要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适时地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和协作来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加强动手、动脑和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2 在教学中我会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不同的游戏、故事。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孩子们拿来钟表,让小朋友以游戏的形式演示自己起床的时间、上学时间,睡觉时间等。当学生们变换着将将时针和分针拨到指定时刻的位置的同时,也就学会了准确认识了时间;还有我在教学20以内数的加法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7+8为例:让学生一边摆7个小棒,另一边摆8个小棒。学生通过操作得出了两种方法:(1)把7分为5和2,2与8合起来是10,加上5是15;(2)把8分为3和5,7与3合起来是10,加上5是15。通过以上的思考与操作,学生不仅在大脑中形成一种认识,从一个数里拿出一部分与另一个数凑成十,再加上余下部分,就得出了和,而且知道拿法不是唯一的。这样学生就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理解了“凑十法”。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但为什么数学在学生的眼中,总是板着面孔,高深莫测的呢?华老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了实际。”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持续的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位置”这一课,我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认清前后左右的相对性;认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时,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或买“笔”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现实生活之中。

四、重视数学语言发展,为聪明插上翅膀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的传送过程。教师语言的表达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同时也影响学生的表达质量,教师语言的情感

3 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性,给孩子的智力发展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似乎没有语文课那样能够讲得真真切切,惟妙惟肖。其实不然,老师依然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集中学生的注重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5-2”这一减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时,我说“桌上有5个苹果,现在你吃掉2个,还剩几个?”,“吃掉2个,那就少了2个,也是去掉2的意思。”让孩子们明白“减法中的减号就是拿走、减少、去掉的意思。”通过详细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就很轻易把握新的知识。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要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等;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练习有图类型题时,注重引导学生首先完整叙述图的意思,然后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再列出算式解答,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五 结论

总之,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点滴

一年级识字教学点滴

初中数学教学点滴

数学点滴

一年级识字教学点滴谈

一年级教学的点滴体会

小班幼儿数学教学点滴

数学教学点滴(教师经验交流)

二年级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点滴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点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