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6《昆明的雨》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2: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昆明的雨》说课稿 梁希俭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是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5、课时安排: 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导入: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3、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你

1 能体会到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4、“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5、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昆明雨的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作者蕴含字里行间的情感。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4、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我采用了这样的文字——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既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同时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向往。

2、作者简介:汪曾祺是散文大家,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要着重介绍。

3、预习检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我设置了两个问题,一个认读词语,第二个是根据意思猜词,这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

4、解读文本:这是教学的重点,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以便循序渐进的理解课文。同时注重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如何阅读。

第一部分: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此我设置了4个问题: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这几个问题旨在把握课文内容及主旨。这是走进文本的第一步,采用速读的方法,教会学生提炼文章的关键词句,由点带面来把握课文。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推进。而最后一个问题除了体会文章的情感主旨外,也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可谓一题两意。 第二部分: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散文文质兼美,学习散文语言是绕不过的重点,这里我选了三段富有代表性的文字,让学生在其中挑选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谈自己的感受。三个句子分别是: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很舒服。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气更加柔和了。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创造性思维训练,这部分就突出这样的思想。学生可能谈的不够深入,不要紧,思维的调动很重要,长时间如此的训练学生的能力是会提高的。教师在学生谈论后,可再进行一点分析,最终让学生对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有一定的认识。 第三部分: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最终要为我所用,这里探究写法,实际就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指导。我设置了两个问题:

(1)课文第

3、第12自然段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醇厚的情怀,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第一个是结构安排的特点,而第二个问题是选材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的关注、体察,很有思想价值。

5、课堂小结,我设计了如下的文字: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对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的捕捉与展现。愿我们在生活中能侧耳细听、俯 3 身微察,发现更多的美 ,来点染我们的生活。

既是对课文特色的再回顾,同时在强化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入大语文的观念。

五、作业布置

1、比阅读本文与《雨的四季》,体会两篇散文在写作上的异同。

2、小练笔:仿照本文的写法,也写一写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某个雨季。(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突出课文在选材写作上的特色,既便于把握课文又为写作提供借鉴之处,一目了然。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的特点---- 雨季长、明亮、丰满

昆明的生活

物:仙人掌、各种菌、杨梅、缅桂花 喜爱、怀念

雨中之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

(以小见大)

事:酒店小酌

七、说反思

本节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的设计循序渐进,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注重学法的指导,速读、精读、跳读等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便于学生很好的走进文本。注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创造性阅读,导而弗牵,教师在课堂的角色定位准确。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始终贯彻大语文的观念。当然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很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学生会不断的进步的。

16昆明的雨

16 昆明的雨(教案)

16昆明的雨学案

《昆明的雨》说课稿

16《昆明的雨》教案2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说课稿.

16《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案)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

16《昆明的雨》说课稿
《16《昆明的雨》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