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6昆明的雨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4: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6.昆明的雨教案

汪曾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家常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昆明的雨的喜爱、思念之情以及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三、教学手段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纪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三)写作背景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四)阅读与活动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速读全文,带上文题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注意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头,不动笔) 生:作者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景。。。。。。

师小结:通过第二段、最后一段,作者直接抒情的语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可以看出来作者要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2.跳读全文,感受雨季之美。

(1)师:题目为“昆明的雨”,作者仅仅写的是雨吗?

生:不是

(2)师:围绕“昆明的雨”,作者还描写了哪些与它有关的景、物、人或者事呢?请同学们找找。(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生1:景——雨、仙人掌、缅桂花、木香花

物——各种菌子、杨梅 人——苗族女孩、房东

事——为宁坤作画、门头挂仙人掌、雨季逛市场、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苗族女孩卖杨桃、房东送缅桂花、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3)师:这些景、物、人、事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大家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并进行圈点批注。

生1:景:雨——①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②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③是浓绿的。

生2:仙人掌——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仙人掌多,且极肥大;可以代替篱笆阻挡猪羊。

生3: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缅桂是大树,非常茂盛。 生4:木香花——木香花多

生5:物:各种菌子——牛肝菌,最多,也最便宜。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青头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鸡枞,味道鲜浓,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在云南随处可见。

干巴菌,中吃不中看。

鸡油菌,中看不中吃。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对昔日生活的怀念。

生6:杨梅——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一点都不酸!、

生7:人:苗族女孩——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声音娇娇的。——非常漂亮、淳朴。

生8:房东——房东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缅桂花,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勤劳、善良。

生9:事——为宁坤作画、门头挂仙人掌、雨季逛市场、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苗族女孩卖杨桃、房东送缅桂花、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师小结:全文细细描写了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也描写了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人:苗族女孩、房东,表现了昆明美丽的风土人情。确实让人感到“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悟读品味,体会雨季深情

(1)师:同学们,作者围绕昆明的雨描写了许多的景、物、事、人。那么作者要通过这些内容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请大家反复吟诵课,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句品析,并带着感情朗读,以“我从——里,体会到了——的情感”的句式来交流。

生1:通过第二段、最后一段,作者直接抒情的语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可以看出来作者要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生2:通过对昆明雨季的雨景美、仙人掌美、菌子美、果子美、花儿美、人情美、情味美的描写,可以看出昆明的风土人情,看出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生3:“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生4:“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生5:“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生6:“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生7:“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2)师小结: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不仅喜爱、怀念昆明的雨,而且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怀恋。 4.精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说一说本课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找出具体的语句进行说明。

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体会这些写法的表达效果,然后派代表向全班展示。 小组交流,派代表向全班展示:

1、形散神聚: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2、语言淡而雅:平淡中见精彩、平淡中见真情。例如:“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从直白平淡中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例如:“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四)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末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

作者的“情味”有: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示例:当我给一位老奶奶让座位时,老奶奶那慈祥的微笑和感激的话语使我得到了一种心灵的安慰;当我帮一位工人推着东西上陡坡时,他可亲可敬的微笑给了我心灵的满足„„

本文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以小见大”的。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16 昆明的雨(教案)

16《昆明的雨》说课稿

16昆明的雨学案

16《昆明的雨》教案2

16《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案)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优秀)

16昆明的雨
《16昆明的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16课昆明的雨 昆明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