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1: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走出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

白银区第九小学曾海科

内容提要:本文指出当前家庭教育方式的三种误区,并分析了溺爱型、专制型、忽视型的教育方式导致子女性格的种种异化后果,从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

随着社会的转型,教育理念的变化,教育形势的发展,时代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全社会必须重点关注的课题。然而毋庸讳言,在对青少年教育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家长有着不少糊涂甚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有的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专利”, 自己只要保证子女的吃穿住用就行了;有的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名次,分数高了,笑容满面,分数低了,便没有好脸色,轻者责骂,重者棍棒;有的家长对子女百依百顺,要啥给啥,电脑、手机、MP3一应俱全;有的家长和子女的关系剑拔弩张,针锋相对,父母子女无法沟通,子女或动辄离家出走,或在外惹是生非,或沉溺网吧不能自拔„„青少年的种种不良表现和怪异性格,究其根源,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溺爱型教育方式导致子女的任性自私性格: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早就说过:“以溺爱对待儿童,只会造成儿童的不诚实、虚伪和自私自利。”确实,现在大多数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普遍觉得再苦不能苦孩子,对子女过于溺爱,事无巨细家长一概包办,不让子女做一点家务事,唯恐孩子遭受挫折、委屈,致使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缺乏体验生活、锻炼意志的机会,也缺乏生存能力,无形中给子女埋下了只会享受的种子,等到将来步入社会,他们就只会索取而不愿奉献;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迁就,宠爱无度,千依百顺,今天“肯德基”,明日“多美丽”,要什么给什么,天长日久,欲壑难填,越惯越坏;有的父母竭力护短,包庇纵容子女的缺点和错误,致使子女放纵、嚣张;有的父母对子女出手大方,时时用金钱物质“激励”„„上述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导致子女在家里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出了家门就成了“低能儿”,或任性、骄傲、利己,或缺乏独立精神和社会性,依赖、被动、胆怯,情绪不稳定。

二、专制型教育方式导致子女的孤僻粗暴性格:

受中国传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影响,家长把自己凌驾于子女之上,经常有自我中心式的管教语言——“你给我滚”,“你是我的儿子(女儿),就该听我的”;命令式的——“不许你去郊游”,“考试没考好不准踢足球”;翻旧账式的——“你又打碎了一个碗,去年你就打破了一个,今年上半年你又丢了一辆自行车„„”;更有置人死地式的——“我看你这个人没救了”。长此以往,子女要么与父母产生心理交流障碍,做事束手束脚,生怕遭到父母训斥责骂;要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而到了外面,就会把平时的压抑和不愉快全部发泄出来,在同学或同事面前唯我独尊,形成粗暴、孤僻、顽固、冷酷的性格,或怯弱、盲从、不诚实、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忽视型教育方式导致子女的冷漠放荡性格:

父母因公务繁忙或忙于赚钱,对孩子不闻不问,根本不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心上,更不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或因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感到灰心而放弃了对孩子的要求;或生活上只管给钱而不给关爱和亲情;更有甚者,有的父母热衷“砌长城”、泡酒吧;有的父母“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闹离婚,对子女“踢皮球”或在子女面前互相诋毁对方;这种“养而不教”的家庭,导致子女妒忌、情绪不安、冷漠无情、放荡不羁的性格,或有两面讨好、投机取巧、好说谎的坏习惯,甚至有厌世轻生的情绪。

上面列举的都属于青少年性格的异化,扭曲的人性会给青少年未来的人生带来难以估计的不良后果。如何走出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地成长,亟须所有的家庭充分重视并身体力行之。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话的原意是为了说明择友之道,笔者觉得把它借用来说明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形象地阐明了家庭教育方式的特点:父母的理想、追求、品格、行为等等都可能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有意还是无意,家长的素质对子女的思想、性格,乃至自制力、思维灵活性等都会产生影响。

因而,每一个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首先是社会观:孩子不是私有财产,而是社会的公民,未来的人才;其次是长远观:孩子的幸福不在于眼前的好吃好穿,而在于长远的发展;最后是综合素质观:孩子的发展靠综合素质的提高,仅有高分数是远远不够的,仅有智力的发展也是不牢靠的。只有从社会的、长远的、整体的观点出发,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才会从“学会做人”这个根本性的基础着手去培养孩子,亲子双方的互动才能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走出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生活和学习的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充分地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个性,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养成美感。让良好的家庭居室环境不仅为孩子提供学习、休息的场所,也使孩子获得与自己的亲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所在。

走出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互敬互爱、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它的作用巨大而深刻。法国思想家卢梭对此曾有过经典的论述:“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再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因此,为人父母者必须创设互敬互爱、温暖和睦、爱而有度的教育氛围,在深沉的爱中对子女要有要求、有期望,并巧妙地渗透着督促和鞭策;创建健康向上的、良好的家风,在思想道德、学习劳动、生活休闲、信仰理想、是非价值、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身教重于言教”,作子女的表率,因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家庭教育的成功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所有家庭教育的成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希望。愿所有的家长及早地唤醒自己的理

智,走出误区,回到家庭教育的良性轨道上来。梁启超曾说:“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移用一下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说:“家教正则人才正,人才强则中国强。”

参考书目:

高亚兵主编《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误区

摆脱困境,走出误区

走出早恋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

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推荐]

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读后感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