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庄子逍遥游(定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03:40: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庄子之《逍遥游》

摘要

庄子不愿在俗世中浑浑噩噩,而要“乘道德而浮游”,不受现实社会中的种种束缚和制约。现实世界如囚笼,只能实现部分的精神自由,可算作是有待之游,不是逍遥游,人生于世而不得逍遥,实乃憾事。《逍遥游》的基本主旨就是闲放不拘,怡适自得,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精神解放和精神自由。实现超越和达到逍遥游境界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是做到“心”的剥离,这种剥离就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庄子逍遥游的精神特质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启发意义。“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总纲,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石。“逍遥游”一词内涵丰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极大的影响了以后的哲学、美学思想。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作为《庄子》的开篇,列内七篇之首,是贯穿全书的总纲,也是连接所有 哲学 问题的主线,意味深远。庄子把现实生活中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在他看来,追求功名利禄,就不会有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以楚国神庙中供奉的神龟为例说,龟“宁生而曳尾涂中”,不愿“死而留骨为贵”。富贵不能使人全生,是人的枷锁。至人无我、无为、无名,与天道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一 “逍遥”与“游”释义

“逍遥”一次在庄子文本中多次出现,关于庄子逍遥论的解释有很多,但是基本意思都是闲放不拘、怡然自得、了无牵挂。“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楚辞》、《离骚》、《礼记》等都提到过“逍遥”一词,这些所谓“逍遥”都是安然自得之意,且多与形体之怅然徘徊相关。但是《庄子》中的“逍遥”不拘泥于形体之逍遥飘摇,而主要是喻心态之逍遥自得。如“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逍遥游》)“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以纯粹之心态言逍遥,这是庄子所使用逍遥的独特之处,庄子之逍遥有现在精神自由的含义。

单纯一个“游”字,涵义丰富,使用也较为频繁。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夫子与之游”,“吾王不游,吾和以休。”“若夫贯日而持详,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使夫百吏官人为也,不足以是伤游玩安燕之乐也。”这些“游”指的是交游、游历。与庄子讲的“游”最接近的是孔子的“游”。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子认为通往理想人格的道路,“游”是指一种富于自由感的人生体验和审美境界。正如《礼记·学记》所解释的“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藏,谓怀抱之;修,习也;息,作劳休止之为息;游,谓闲暇无事之为游。从君子修养的角度讲,藏、修、息、游是必经的步骤,也是唯美人生的四个环节,其中的“游”表现出人的一种高度自由的欢乐状态。然而庄子讲的“游”其内涵更甚于孔子所指的“游”,更赋予哲学和美学涵义。“游”是无目的的,如:“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朕又何知!”鸿蒙深刻道出了“游”是没有目的的,“游”的目的最多只能是“游”本

身。其次,“游”是没有约束的。”游”不受经验与范围的限制,超越时空。所谓”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是说明”游”没有时间局限。”出入六合,游乎九州”,”无极之外复无极也”,就是形容”游”无空间限制。(《庄子·逍遥游》)“游”体现了庄子审美境界的自由性和无边际性,展示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只有在这个境界中,“人”才能从“物”和“角色”的存在状态中超脱出来,纵情翱翔于天地宇宙之间。庄子将“游”和“逍遥”结合起来,归根结底是一种超越物我、心境闲适的“精神解放”和“精神自由”,是庄子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基本特质的重要内容及体现。

在《庄子》一书中,“逍遥游”除了在开篇作为篇名出现外,在后文中“逍遥”和“游”都是分开出现。事实上,庄子是把“逍遥”与“游”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游是逍遥之游,逍遥是游之逍遥,游是逍遥之游。“逍遥游”突出表现为两种状态:“游乐”状态、“游戏”状态。“游乐”状态并非简单的游山玩水之乐,而是有着深刻的意蕴,是一种精神进入自由解放的情景,这种自由的情景实质上就是“至乐”、“天乐”的审美境界。在庄子看来,现实社会中,人无法获得自由,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限制,根本无法达到至乐、至美的情景,为此,就必须设立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环境, 在此环境中作逍遥之游,从自己的内心深处体验美的极致状态。庄子“游于濠梁之上”(《秋水》),“游乎雕陵之樊”(《山木》)就是有意摆脱现实生活的干扰,营造出纯自然的场景,以萌发出纯粹的自由感。如庄子能知鱼之乐,体验到”至乐”、”天乐”,就是因为精神达到乐最大程度的解放和自由,在这种游乐之中,人可以像鱼一样逍遥自在。“游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功利性、无目的性、自由性。游戏除了当下所得到的快感和满足外,没有任何实际的功利目的,从而使游戏的过程摆脱了各种束缚,因而是自由自在的,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二、“逍遥游”的特征

“逍遥游”的过程就是”体道”、”闻道”、”与天为徒”的过程;”逍遥游”的境界就是精神自由解放的境界。具体说来,“逍遥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逍遥游”是心灵之游。心灵之游就是心神贯注于某一境地。在《庄子》中,“游”与“心”经常连用,如“吾游心于物之初”(《田子方》),“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骈拇》),“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养中,至矣。”(《人间世》)“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心乎德之和。”(《德充符》)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庄子的“游”是心灵、精神的漫游,即庄子所谓的”游心”,不仅可以游于形骸之内,还可以游于形骸之外;既可以将外部物质世界内化到心灵深处,也能将内部心灵世界外化到社会之间,整个世界被化为任精神自由往来于其中的逍遥之境。”游”是“心”与“道”的契合,是主体与客体的交融,是人与天的相通。“游心”集中体现了人的生命律动中深层的心理和潜意识活动,是心灵自由的最高体现。

其次,“逍遥游”是虚无之游。由于”逍遥游”是心灵的漫游,是个体内在的精神运动,因而决定了“逍遥游”是虚无之游,而不是现实之游。从《庄子》书中,可以看到所游之处都是虚无飘渺的,带有虚幻、虚拟化的特征。如”以游逍遥之虚”(《天运》),“以游无极之野”(《在宥》),”游乎万物之所始终”(《达生》),”上于造物者游”(《天下》)等。在《山木》中提到的”建德之国”,《马蹄》中提到的”至德之世”,其实都是不存在的,现实社会也不可能达到这种原始的状态,它们都是主观虚构的理想社会,只能通过想象或幻想,在心灵世界浮现出来。至于”至人”、”神人”、”真人”等,更是远离人间社会,不可能真实存在

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游》)庄子反对主客二分,主张天人合一。“天与人不相胜,此之为真人”。“逍遥游”是心灵之游,又是虚无化的过程,决定了”游”离不开想象。因此,以想象为特征的”逍遥游”,自然的通向了艺术和审美。

然后,”逍遥游”是自然之游。庄子之道乃自然之道,由此决定了作为”体道”、”闻道”的”逍遥游”必须是自然之游。老子和庄子都没有讲”自由”一词,但是多次提到”自然”。他们的”自然”就包含着自由的涵义。如“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庄子使用”自然”也明显是与”人为”对举,如”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应帝王》),”莫之为而常自然”(《缮性》),”无为而才自然矣”(《田子方》)。自然的境界就是无为的境界,无为就是”顺物自然”,即是”逍遥游”的虚无境界。

三、“逍遥游”的审美意义

“逍遥游”的本意不在于谈论美学,其主旨是讲人生问题,即如何通过“体道”实现人的精神自由,但是处处通向了美学,具有人生和美学的双重意义。庄子的思想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贯穿始终的概念,“逍遥游”就是庄子美学思想的主线。中国古典美学几乎所有的重要命题,都与”游”直接或间接相关;中国美学熏陶下的文学艺术作品,到处都散发出”游”的浓厚气韵,感受到”游”的浪漫风采。首先,“逍遥游”建立了自然主义的审美观。庄子建立的是自然主义审美哲学,认定山水之美,就在山水本身,给人心灵的享受,审美的愉悦。如”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天道》)”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是,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渔父》)庄子主张以自然的方式对待自然,如果破坏了自然的秩序,违背了万物的本性,自然的状态就不能维持。如穿牛鼻、套马鞍、伐树木、射鸟兽、贵珠宝、尚财货,以致”灾及草木,祸及止虫。”(《在宥》)从而造成”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盖以荒”的反常现象。正其次,“虚静”的审美心态。”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老子也讲”虚静”,如”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庄子发展了老子的”虚静”思想。“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天道》)“唯道集虚”(《人间世》)虚静、恬淡、寂漠、无为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道德的极致,因此人们必须用此心态去体道,排除一切不和谐的因素,以虚静之心去体验虚静之道,”汝斋戒,疏沦而心,藻雪而精神,掊击而知!”(《知北游》)庄子十分重视人的心理的清静,使精神达到”纯粹而不杂”,才能实现精神的无限自由,”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及,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天意》)”虚静”是实现”逍遥游”的心理前提,只有心灵虚静,才能无所羁绊的遨游于“无何有之乡”,进入”物之初”,即”道”的境界。“逍遥游”特别是其中的”游”对对文艺创作和人生观的影响。因为”逍遥游”中的”游”包含自由的义涵,在此继承上生发天马行空的想象。所以后世的文学创作也重视作者的心灵空间及想象。任何过于注重形式的文学作品,或者因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等外在力量的束缚,都不可能出现好的作品,正是因为没有了想象,文学作品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要真正理解作品,也需要读者的心灵自由和充分的想象。“游”对后世的人生观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超越世俗、功利的想法就是美学创造的前提。如魏晋时期玄学的兴盛、隐士风气的蔚为大观等,就是“游”的最直接的产物。

四、先贤对“逍遥游”的解读

前人和今人对《逍遥游》的解释不胜枚举;这里列举两种有代表性的意见: 郭象的解释:“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

间哉!”浦江清的解释:“以大为通,以小为陋,此类思想,即《逍遥游》之正解。”此外,对《逍遥游》的题旨,还有人认为它是论证唯心主义的绝对自由。一段时期,此种看法曾经盛极一时。 自汉至今,有很多《庄子》的注本。后人对庄子《逍遥游》意旨的理解,纷纭庞杂,约略归纳,可以分为三类,有一种观点以“适性”解释“逍遥”。晋人郭象是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郭象所处的时代,玄风大畅,士人皆好《老》、《庄》,但对庄子《逍遥游》意旨的解释并不一致。郭象也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他说: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逍遥游》表现的是庄子所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从本篇内在主线看,庄子借助一组组寓言,层层推进,重重否定,最后导出了一个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人生境界。他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从庄子所述,这种人生境界与世人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郭象解释庄子“逍遥”,一方面指出在《逍遥游》中“有待”和“无待”,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如从“适性”角度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郭象对庄子“逍遥”的理解,并不完全符合庄子的本意。

从庄子思想出发,如果达到“逍遥”的人生境界,必然具有去掉世俗杂念的过程。庄子的人生境界无物无我,达此境界需要通过“心斋”“坐忘”等层层内在的精神超越完成。这个境界只存在于精神世界中,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达此境界的至人、神人、圣人,是超越世俗的。郭象认为适性安命,骄矜不生于心,不以所遇挂累于怀,就能够“逍遥”。他说:“命非己制,故无所用其心也。夫安于命者,无往而非逍遥矣。”如此不仅“有待”,是各得其实,各适其性,都是“逍遥”的。即使“无待”,也非另外一个境界。它和“有待”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各适其性的人生境界。只不过达此境界的至德之人玄同彼我,无心应物。不仅使“有待”得其所待,而且能够使万物各适其性,顺其自然。这实际受到了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与庄子描述的人生境界并不相符。

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反差,觉得庄子在处世态度上表现出浓重的游戏意识。庄子否定了隐者传统回避现实的做法,也排除了乱世中寻求个人出路的各种可能性,以至于采取了一种更为彻底的游戏态度,以戏弄的姿态和嘲讽的主题,来与一个荒诞黑暗的世界对抗。他不仅游戏的对待现实世界,而且游戏的对待人生、名利。总之,“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核心,亦是庄子美学思想的主线。庄子美学是“逍遥游”的美学,显示了庄子卓越的哲学和美学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超越价值。我们应当充分继承和借鉴这一笔宝贵的遗产。对《逍遥游》的复杂思想和历史上产生的复杂作用,不应给以笼统的、武断的肯定或否定。科学的态度应是具体的分析,应还原到其所处的历史长河中去品评。

庄子的逍遥之游排除了目的性和功利性追求,是超越时空、现实的自由精神状态。尤其是“游”与“逍遥”相联结,使”逍遥游”更加突出了作为自由的主题,也更带有”游戏”的意味。我们说庄子的“逍遥游”是通向审美的,就是依据”逍遥游”具有游戏或审美所具备的那种自由解放状态。可见,“逍遥游”集中体现了庄子的艺术和审美精神,追求”逍遥游”的人生就是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也正是艺术的人生、审美的人生。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庄子“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背后,有着他深深的苦闷。虚幻的“无何有之乡”产生于庄子对人间世的绝望,他追求着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正隐约透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闷;他把那个“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神人写得那样美丽绝伦,其中正燃烧着他那炽烈的、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之火。他虽然提出应该“无己”,物我不分,却还是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一心要飞离人世的庄子要否定的不是人生,而是社会的黑暗和肮脏。

逍遥游庄子

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庄子逍遥游教案

庄子逍遥游 读后感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浅析《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节选)

庄子逍遥游(定稿)
《庄子逍遥游(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