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7: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市直工委的要求和我局《关于加强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安排部署,我们着重就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经整理、分析、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请审阅:

党的群众路线包含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调研中,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都非常拥护党中央的这次决定,认为这样的活动切实顺应当前形势、符合群众需求,受访对象均真诚、实在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经综合梳理,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当前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近些年来,广大基层党组织在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出现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等多方面需求日趋增长和多样化,这对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一)从思想认识上看,有的党员干部在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严重错位,不能摆正与群众的位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想认识问题没能解决。

(二)从工作能力上看,有的党员干部面对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服务群众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从工作作风上看,有的党员干部存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当面不对面、面向心不向等问题,不能深入群众、心贴百姓,在谋划工作、作出决策时,不善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导致主观决策与群众的客观需要相背离。

(四)从落实群众路线的机制看,存在着制度不够健全、责任不够明确、监督不够有力等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党组织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实际,加强教育,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热心关注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以群众满意为“指挥棒”,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增进同群众感情为核心,深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方法途径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立足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努力建设好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此,我们认为,总体上应坚持“一个要求”,确保“四个效果”。“一个要求”,即: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党群更密切、社会更和谐。“四个效果”,即: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群众感情明显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明显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作风明显改进、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实践中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态度、重情感、办实事——群众才满意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虽然工作在一线,身在群众中,但对待群众的态度不够端正,感情比较淡漠,未真正心里装着群众、想着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为此,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着力解决思想认识和根本态度问题,增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主动性。一是开展群众观点教育,解决宗旨意识不强的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认真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做到把群众当主人,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把群众当英雄,全心全意依靠他们,把群众当老师,全心全意向他们学习,工作中切实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二是开展增强群众感情教育,解决作风不实的问题。要深化“三联三问”活动,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应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党员干部清晰把准群众脉搏,弄清群众盼什么,听清群众议什么,摸清群众缺什么,围绕群众期盼确定工作任务和方法步骤,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一线、访贫问苦、访贤问能、联系服务群众中感受肩负的责任,感受群众的朴实和群众的伟大,加深对群众的了解,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端正对群众的态度,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群众意愿。三是开展维护群众利益教育,解决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了解反思政策执行的效果,是否切实解决了事关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全面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督促各级党员干部采取挂号销号、现场办公等办法措施,力所能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兴办实事,实现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和惠及广大群众的有机统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必须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途径,让党员干部行动上能够密切联系服务群众。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把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变为向群众学习、不断改进工作的过程,接受群众教育、评议和监督的过程。一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工作任务,经常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意见建议征集,召开不同层面的群众座谈会,广泛吸纳群众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二是深入开展分析检查。不断完善专题生活会制度,进行“四查四看”,即:查思想认识,看是否树牢了群众观点,站稳了群众立场;查工作作风,看是否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工作扎实有效;查方式方法,看是否为群众所接受、真正受到群众欢迎;查政策措施,看是否真正符合群众需求、惠及广大群众。针对存在问题,明确“差距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整改方向怎么定,实事怎么办”的问题。三是健全完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建立基层联系点等制度;安排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等,真正实现查民情、访民生、知民意、解民忧;建立群众考核评议制度,根据群众需求和愿望,“量身定诺、公开亮诺、认真履诺”,每半年组织基层群众评议领导机关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确保党员干部有作为,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强组织、优队伍、快发展——群众才信任

“书记强不强、发展快不快、变化大不大”始终是群众评价基层党组织的第一标准。群众对于那些班子软、干部懒、工作散,单位面貌多年不改的党组织是不会信任,对其号召也不会买账。对此,一要创新组织设置,构筑坚强基层堡垒。根据机关、基层党员分布特点,调整和优化党组织设置,着力将党的基层组织和组织活动,覆盖到党员、辐射到群众。二要选优训强队伍,提高服务群众能力。针对机关、基层党员老化、思想僵化、作用弱化、人才匮乏等问题,探索基层党组织“选拔任用、教育培养、激励关爱和管理监督”职业化运行体系,通过选送入学培训,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增强服务群众能力。三要突出创先争优,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三亮三比三评”,以过硬作风和模范行动,树立党组织良好形象,用正气唤醒民心,增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赖和信心;解决群众困难,真诚关爱帮扶,用行动温暖民心;理顺群众情绪,化解怨气、憋气、散气,用真情凝聚民心。

(三)活动多、服务好、对胃口——群众才高兴

要建立群众需求与组织服务的有效对接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才能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一是建好活动阵地,搭建服务平台。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和资源,建好和配备群众所必需的学习培训、决策议事、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场所和器材,做到月有活动、季有安排、年有部署,真正把活动场所建成党组织活动中心、决策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二是整合资源,构建服务网络。整合党务、政务资源,建立自下而上的服务网络,运用网络,开办党员短信、党组织信箱和群众“留言板”等平台,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服务。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按照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需求的理念,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机关干部大下访大走访、党员入户摸民情,真心诚意办实事活动,组织政策法规宣讲、实用技术培训、文化娱乐活动等,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组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四)讲民主、能参与、常公开——群众才认可

要从扩大群众民主参与入手,通过建立议事机构,明确议事内容,规范议事程序、创新公开方式,探索基层党内民主机制。一是“三会”治理。以支委会或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参与组成的党群议事会和行政例会为主,作为经常性议事决策组织,在基层建立起“党组(支部)领导、议事会决策、行政会实施”的民主模式。二是“四步”议事。凡属重大事项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必须按照行政会提议、议事会商议,党支部决议、群众评议的“四议”程序民主决策。三是“六制”保障。健全同民主决策相配套的决策事项审核、重大决策项目论证、监督评议、责任追究等六项制度,促进基层事务民主决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四是抓书记、常督查、强基层。要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基层党建难点,强化上级抓书记、书记抓党建的责任,建立基层党建“月巡查、季例会、年述评”和联评联考制度,每月组织巡查,提出整改意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巡查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安排部署工作;年底召开述职评议大会,跟踪督促整改落实,确保述出压力、评出动力、考出成效。

三、群众的期盼

调研中,基层群众反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到了他们的心坎儿上,他们对这次活动充满期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能解决实际问题。能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切切实实为基层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化解一些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作出一些有利于促进民生改善、人民生活富裕的决策部署,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

2、能改变风气形象。通过开展活动,让“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送不办、小送办半、大送快办”等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的腐化党群关系的行为得到切实根治,净化党员队伍、突出为民宗旨、提升办事效率,着力促进党务公开、推进权力阳光透明运行,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党组织和公仆队伍。

3、能做到常抓不懈。不搞“一阵风”,即使活动结束,相关工作也不能停步,应构建起长效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使问题得到永久整治,而不是一时消除、过后复发。一旦复发,也能及时发现并处置,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调研报告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调研报告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调研报告

服务型党组织调研报告

某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调研报告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调研报告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